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石壕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首诗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主要叙述了差人乘夜来捉人,连衰老的 老妇人也被抓去服役的惨事.
给下列字注音:
吏:
邺: 咽:
泣:
lì yè yè qì
逾: yú
shù 妪 : yù
戍:
疏通文意:
、画出难懂的句子,与同桌交流, 然后举手发问。
、翻译课文 、准备复述故事。
傍晚时分(我)投宿到石壕村,遇到有差役趁着夜色来 抓人。老头(听到声音)便越墙逃跑了,老妇走出屋去应门。 差役叫得多么凶狠,老妇啼哭得多么痛苦。 (我)听到老妇走上前说:我有三个儿子都去戍守邺城 了。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最近战死了。活着 的不过是苟且活着,死了的就永远完结了!家里再没有别的 (男)人了,只有个还在吃奶的孙子。 (因为)有孙子在,(所 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可是)出出进进没有一件完整的 衣服。我这老太婆虽然已年迈力尽,请让我今晚跟你们一 起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服役,还能够(赶上)准备(明天)早 晨做饭。到了深夜,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好像听到(有人) 低声哭泣。 (等到)天亮登程赶路时,只有同那个老头告别了。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看战乱 后的故乡。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 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洛阳一带又骚动起来。诗人这时被迫 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 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 声。杜甫这番经历写成了著名的“三吏”“三别”。 “三吏”是《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是《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杜 甫
来自百度文库
他的诗歌风格沉郁悲壮,语言瑰丽 精确,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高 峰,杜甫则被后世尊为“诗圣”。 他的诗作今存1400多首,真实深 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这转折过程 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反映了人民的疾苦, 谴责了统治阶级的残暴,揭示了尖锐的 社会矛盾,历来被誉为“诗史”。
写作背景
《石壕吏》的写作背景是唐朝安史之乱时期。
讨论
根据你的理解,你能用自己的 话概括本诗的主题吗?
全诗通过对有吏夜捉人的形象地描绘,揭露 了官吏的残暴,反映了人民的苦难。
你说我说:
作者耳闻目睹了石壕吏捉人的全过 程,但他始终却做了一个旁观者,你如何 评价?
这个故事反映了战争给 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那么, 你如何看待战争与和平呢?
战争会给人民带来数不清的疾苦,
走进石壕村——
复述故事:
不要求逐字逐句翻译, 说出大意就可以了。
(齐读第一节)
文章开头四句是故事的发生,写 了几个人几件事?哪一句预示有一 场灾难降临?
四个人,四件事。 有吏夜捉人
在这里老翁、老妇分别有怎样的 举动?全篇围绕哪两个字展开的?
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捉人
(齐读第三节)
老妇致词说了哪些家事?诗人是
怎样知道的?
一家三男被征 …… 听妇前致词 二男新战死 寡媳衣不遮体
老妇一家三男被征,说明了什么? 三男已死二男,又说明了什么?
说明兵役之苛酷及战争之惨烈。
老妇的话不是一口气说出来 的,而是吏一步步逼问出来的。 试据此想象吏与老妇对话的情景。
课文插图
(齐读最后一节)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中 “如”字用得很含蓄,假如没人哭 作者为何有此感觉?假如有人在 哭,那么会是谁在哭呢?
归纳小结
暮――投宿――开端:有吏夜捉人 夜――住宿――发展: 听妇前致辞 夜久 高潮: 请从吏夜归
天明――告辞――结局:独与老翁别 线索:诗人的行踪
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作者怎样 的思想感情? (请在文中找出语言根据来说明)
对战争给老百姓带来巨大的灾难深表 同情,对统治者压迫老百姓的残暴行径极 为不满。
道不完的灾难,
我们要珍惜和平, 保卫和平, 让白鸽飞遍全球, 让全世界的人民生活在和平安定的 幸福之中
集体背诵全诗
作业
一、背诵并默写全文。 二、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提示]石壕史和老妇人是诗中的主要人物, 要善于运用想象来刻画他们各自的动作、语言和神 态;还要补充一些事实上已经发生却被诗人隐去的 故事情节。
石壕吏
杜
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争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2)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 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3)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石 壕 吏
杜 甫
教学目标——
1、熟读、背诵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学法指导
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记忆, 在记忆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朝伟 大的现实主义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