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 必修二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题号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右图示意某地商业和农业地租水平。读图,回答第1题。

1.该图体现

A.两种用地类型呈交错分布B.两种地租变化率的差异小

C.商业用地向郊区持续扩展D.农业用地受到政策的保护

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

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

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

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图1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

结构。据此完成2~4题。

2.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

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

A.基础设施较完善B.更接近消费市场

C.资金供应较充裕D.更易招募劳动力

3.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

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

A.从事商业活动B.留守子女上学

C.兼顾务工务农D.扩大种田规模

4.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国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①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②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

③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④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读图文材料,回答5~6题。地租是城市各种环境因素在经济上

的综合表现。图4显示了某市中心城区地租从中心向边缘递减

的变化趋势。由于环境质量、基础设施等因素的不同,城市不

同方向的地租变化程度存在差异。

5.符合图中该城区实际情况的表述是()

A.北部地区的地租梯度,总体大于南部地区

B.地租相同的区位,西南方向距市中心最近

C.西北方向地租等值线稀疏,表示该方向交通设施较好

D.东南方向地租等值线密集,表示该方向空气质量较好

6.该市规划在甲地建设产业园区,最适宜的是()

A.电子信息产业园区

B.钢铁工业产业园区

C.航空航天产业园区

D.汽车工业产业园区

右图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回答7~8题。

7.地理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 )

A.分析、管理空间信息

B.跟踪动态定位信息

C.整合集成网络信息

D.获取实时通讯信息

8.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最重要的作用是( )

A.调整地域结构

B.加速人口集散

C.扩大空间规模

D.提升服务功能

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9~9题。

9.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 ) A.服务种类 B.服务等级 C.服务范围 D.服务人口

10.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 ) A.技术创新 B.空间集聚 C.市场拓展 D.产品升级 11.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 )

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

B.降低人口密度

C.促进城市竞争

D.优化城乡用地结构 某单中心城市,各方向发展比较均衡,城市中心附近人口和产业分布过于集中,交通拥堵,人居环境较差。如图示意该城市某个方向的土地价格(P )变化。据此完成12~13题。 12.为优化城市中心附近的功能布局,在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甲地宜增建 A .公园 B .工业园区 C .住宅 D .物流园区

12.乙地附近比例最大的用地类型可能是 A .仓储用地 B .公共绿地 C .工业用地 D .居住用地

右图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完成14~15题。

14.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 )

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

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C.加强各区之间的联系

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

15.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 )

A.①处和③处

B.①处和④处

C.②处和③处

D.②处和④处 我国许多聚落名称体现了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黄土高原地区有些聚落名为“XX 川”。《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据此完成16~17题。 16.为趋利辟害,这些以“川”为名的聚落选址宜( ) A .紧邻河岸以方便取水 B .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 C . 靠近坡地上部以防洪水 D .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 17.在农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 ) A.河流水量 B.土壤肥力 C.川地面积 D.林木蓄积量 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右图某大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空间差异示意图,据此完成18~19题。 18.该城市 ( )

A.Ⅰ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

B.Ⅱ区适宜建垃圾填埋场

C.Ⅲ区商业网点最为密集

D.Ⅳ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 19.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建设民俗博物馆

B .划定耕地保护区

C .增加种植业投入

D .扩大卫星城规模 20. 2004年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持续上升,同时粮食总产量连年增长。我国城市化水平持续上升( )

A.有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

B.制约农业劳动力转出

C.有利于优质耕地保护

D.阻碍商品农业发展 21.表1为2009年

四个国家的人口数

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

口比重统计表。*未含台湾省统计数据。由此可判断该年( )

A.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明显超过了德国

B.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比德国少

C.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少

D.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蓄水,需要时“放水”。

国家 中国 印度 德国 美国 人口数

(百万人) 1338 1155 82 307 比重(%) 17 13 8 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