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农民问卷调查分析

合集下载

关于失地农民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失地农民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失地农民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城乡发展的不断加速,许多地区都出现了失地农民的现象,他们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失去了自己的耕地和居住的地方,生活状况十分困难,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会现象。

本文将对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进行调研,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以改善他们的生活。

一、调查方法我们选择了一些失地农民居住的村庄,在逐户调查的基础上,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包括居住条件、职业情况、收入来源、教育和医疗等方面的情况。

我们还根据调查结果进行了数据整理和分析。

二、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1、居住条件在调查的村庄中,我们发现失地农民的居住条件普遍比较差,绝大部分的失地农民都没有自己的住房,只能住在租来的房子里或者口袋房子中,一些人压根没有固定的居住地,在路边铺卡板房,甚至有些人睡在拦路桥底下,既没有安全保障,也没有卫生条件。

2、职业情况失地农民的职业情况多种多样,有的在城市中打零工挣钱,有的在农村务农,有的在家养殖或兜售生活用品。

但多数失地农民依赖于低端劳动力,收入偏低,难以满足日常生活的开销。

3、收入来源失地农民的收入来源主要包括劳务报酬、养殖收入、捡破烂收入等。

但全年收入都较低,加之个人技能弱、工作机会少,配合当前的经济快速发展,部分失地农民感到迷茫和挣扎。

4、教育和医疗在失地农民中,部分家庭经济困难,无法为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医疗,并存在一些义务教育问题。

当他们的孩子填报高中、大学的时候,缺乏家庭财力,不能进入高等学府,这进一步削弱了他们的生存权益。

三、改善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1、完善政策法规政府应当完善相关的失地农民的保障政策,制定出本地区的赔偿方案,使农民在失去土地时能够得到相应的补偿和安置。

2、创造就业机会补贴政策对于失地农民是极为必要的,但使用一次性资金解决问题并不现实,政府还需要努力让失地农民有长久的收入来源,鼓励企业联与农民合作,提供更多的内部员工岗位。

3、注重教育政府应该实行更加全面的义务教育,保障每一个儿童获得平等而优质的教育。

失地农民的调查报告

失地农民的调查报告

失地农民的调查报告失地农民的调查报告概述: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导致了大量农地被征用。

这其中,失地农民成为了最受影响的群体之一。

本文将通过对失地农民的调查,探讨他们面临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失地农民的生存困境在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面临着生存困境。

他们失去了主要的生计来源,无法再依靠农田耕种维持生活。

同时,由于缺乏相关技能,他们也很难在城市中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

这使得他们陷入了贫困和无助的境地。

二、失地农民的社会适应问题失地农民在城市中面临着巨大的社会适应问题。

他们往往来自农村,对城市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缺乏了解。

这使得他们在城市中感到孤立和不适应。

与此同时,城市居民对于失地农民的歧视和偏见也给他们的社会融入带来了困难。

三、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征地过程中,他们往往面临着合法权益被侵犯的情况。

一些地方政府征地补偿不公,导致失地农民无法得到合理的补偿。

此外,他们的土地使用权也没有得到妥善保护,往往被转让给开发商或者其他利益集团,使得他们无法再回到农田上耕种。

四、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失地农民面临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对征地过程的监管,确保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其次,应该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帮助失地农民掌握一些城市生活所需的技能,增加他们在城市中的就业机会。

此外,社会应该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关爱和支持,减少对他们的歧视和偏见,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

五、成功案例在一些地方,已经有一些成功的案例可以借鉴。

比如,在某个城市,政府通过与企业合作,为失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帮助他们融入城市社会。

同时,政府还提供了培训课程,帮助失地农民学习一些城市生活所需的技能。

这些措施使得失地农民逐渐摆脱了贫困,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结论:失地农民面临着生存困境、社会适应问题和权益保障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现状的调查报告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现状的调查报告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现状的调查报告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农民失去了土地和原有的农业生产方式,他们被迫进城或者转行,面临重新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现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改进提供参考。

一、背景失地农民指由于城市扩张、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土地征用等原因,土地被夺走的农民。

根据统计数据,我国农村地区约有2亿多人被列为失地农民。

二、调查方法与范围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抽取失地农民作为调查对象,调查范围涵盖了四个不同地区的农村地区。

三、调查结果1.就业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失地农民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着就业问题。

大约有55%的被调查者表示能够找到工作,其中约30%的调查对象选择了服工企业,25%的调查对象选择了个体经营。

而剩余45%的被调查者则表示找不到工作。

2.社会保障待遇关于社会保障待遇,调查结果显示失地农民面临着差异化。

仅有约20%的失地农民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接近70%的失地农民未能参加社会保险。

此外,仅有约10%的失地农民参加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3.政府政策和帮助大多数失地农民对政府的政策和帮助感到不满意。

近60%的被调查者认为政府对他们的社会保障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支持。

其中,45%的被调查者希望政府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30%的被调查者希望能够享受到与城镇职工相似的社会保障待遇。

四、存在的问题与建议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我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现状依然不容乐观。

调查结果显示,失地农民面临着就业和社会保障差异化的问题,并对政府的政策和帮助不满意。

针对这些问题和困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1.完善法律和政策加强对失地农民的保护,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和政策,确保失地农民能够享有相对稳定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待遇。

2.提供职业培训在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需要重新学习和掌握适应城市就业的技能。

政府可以加大对失地农民的职业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机会。

关于我市失地农民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市失地农民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市失地农民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我市失地农民生活状况一、引言二、方法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我们从我市多个地区随机选择了100个失地农民作为调查对象。

问卷通过面对面的方式由专门培训过的调查员进行访问,并保证其机密性。

三、调查结果1.经济状况2.教育状况失地农民的子女教育情况相对较差。

由于经济困难,许多农民无法承担子女的高额教育费用,导致子女无法获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农民认为子女的教育机会有限,进一步削弱了他们的未来发展。

3.环境状况失地农民的居住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普遍较差。

大部分失地农民居住在简陋的棚户区,缺乏基本的生活设施,如安全饮用水、卫生厕所等。

他们往往无法享受到城市居民享有的公共服务,例如医疗保健和社会保险等。

4.心理健康状况失地农民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较大压力。

调查结果显示,近70%的农民表示他们在心理上感到焦虑和沮丧。

失去了土地后,他们面临着重新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就业状况的压力,很多人感到失去了自己的存在价值和尊严。

四、对策建议1.加强对失地农民的政策支持政府应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为失地农民提供经济和就业援助。

鼓励农民参与农村合作社、农业科技培训等,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

2.提高农民子女教育机会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供财政补贴和优惠政策,帮助失地农民子女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打破贫困的教育传承。

3.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4.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五、结论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不容忽视,他们面临着经济、教育、环境和心理等多方面的问题。

政府应加大对失地农民的支持力度,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政策,以促进他们的稳定就业和改善生活条件。

同时,社会应加强关注,提倡社会责任,为失地农民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共同推动他们的融入和发展。

失地农民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失地农民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失地农民生活现状调查报告调查对象及方法:在进行调查之前,我们首先对失地农民进行定义和分类。

根据我国失地农民的特点,我们选择了山东省县作为调查对象。

在该县,我们随机选择了100名失地农民进行访谈调查。

调查主要方法包括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和资料收集。

我们制定了一份涵盖经济收入、社会保障、子女教育、居住条件等方面的问卷,并对失地农民进行面对面的访谈。

通过访谈和收集资料,我们对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和总结。

调查结果:经过调查,我们对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以下是我们的调查结果:经济收入:社会保障:由于失地农民失去了土地使用权和户口迁移等原因,他们难以享受到城市居民的各项社会保障,如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等。

只有少数失地农民通过购买商业保险来解决医疗问题。

对于大多数失地农民而言,生病或意外事故将给他们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子女教育:失地农民的子女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大部分失地农民只能让子女接受基本的义务教育。

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失地农民子女少之又少,难以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和条件给子女。

居住条件:失地农民的居住环境多为简陋破旧的房屋或者简易的棚户。

他们的居住条件差,缺乏基本的水电供应和卫生设施。

这给他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较大的隐患。

对策建议:针对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1.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包括为他们提供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等。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为失地农民提供费用补贴,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3.加大对失地农民子女教育的扶持力度: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奖学金、补贴学费等方式,帮助失地农民子女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

4.完善住房保障政策:政府可以通过建设农民集中安置点或者改善现有居住条件,提供合适的住房给失地农民,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

结论: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往往存在着经济困难、社会保障不足、子女教育问题突出和居住条件差等问题。

为了改善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政府和社会应积极采取措施,为失地农民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和就业机会,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关于失地农民现状调研报告

关于失地农民现状调研报告

关于失地农民现状调研报告一、引言失地农民是指因政府征收土地以及城市化进程而失去自己的农村土地的农民。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失地农民的问题日益凸显,对于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解失地农民的现状及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小范围的调研。

二、调研方法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收集了200份有效问卷。

问卷内容包括个人信息、土地流转情况、生活状况、就业情况以及政府政策支持等。

三、调研结果分析1.土地流转情况调查显示,大多数失地农民的土地并未被政府更好利用,只有少部分的土地被发展成新农村、工业园区等。

其中,超过70%的农民表示自己的土地被转让给了开发商或者企业,但收到的补偿金不足以支撑他们的生计。

2.生活状况被调查农民中的90%表示他们的生活水平下降了。

他们失去土地后,许多人面临着生存困境,家庭经济压力加大。

此外,失地农民也面临着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

调查显示,70%的失地农民住房条件较差,60%的农民认为他们的子女教育受到了影响,40%的农民无法享受到合适的医疗服务。

3.就业情况在失土后,为了维持生计,大部分农民选择到城市打工,但他们的就业机会有限。

调查显示,70%的失地农民在城市从事的是低工资、体力劳动的工作。

而且,由于缺乏相关技能和教育背景,很多农民的职业发展受到限制。

4.政府政策支持大部分调查对象表示政府对失地农民的政策支持力度不足。

尽管有政策规定应该给予失地农民合理的补偿,但很多农民表示并未得到足够的补偿,甚至还面临着相关官员的腐败行为。

四、讨论与建议失地农民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农民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以下是我们的建议:1.加大政府对失地农民的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应当加强对土地征收和补偿政策的监管,确保农民得到公平合理的补偿。

2.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教育机会。

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培训中心和补贴计划,帮助失地农民提升技能,增加就业机会。

3.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政府应建立覆盖失地农民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问题。

关于失地农民问题的调查思考与建议

关于失地农民问题的调查思考与建议

关于失地农民问题的调查思考与建议作者:郴江镇统计站文章来源:郴江镇统计站更新时间:2011-9-21目前,失地农民的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北湖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和新型城市化的瓶颈。

郴江镇是我区主要失地农民地区,为此,我镇有针对性地在对失地农民的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查,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思考了问题的现状和原因,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失地问题与失地农民㈠农民失地的基本情况由于该镇地处郴州市城乡结合部,随着郴州市城市建设的加快,农民的失地情况可以用“一泻千里”来形容,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至今,很多村组的农民的土地占有量正迅速地向“零”逼近,他们所有的人均耕地仅仅只对农民的“社会身份”起着象征性的作用,1990年,郴江镇实有耕地面积(含菜地、稻田)有7495亩,人均可耕地面积达0.52亩左右;到了2004年底,全镇实有耕地面积已减少到1575亩,人均可耕地面积只有0.11亩,其中三里田村、渔场村的耕地面积为0,下湄桥村72亩,同心桥村163亩,七里洞村236亩,梨树山村241亩,高壁村863亩。

预计在未来3-5年,由于郴州市西区开发等城市建设的占地需要,郴江镇将失去耕地面积约在1000亩以上。

㈡失地农民的基本情况1、失地农民群体庞大。

据初步统计,自1983年以来,郴江镇失地农民累计达15000人左右。

目前,郴江镇尚有失地农民9730人,其中三里田村4079人,七里洞村2847人,渔场村654人,梨树山村1370人,同心桥村780人,失地农民占全镇农业总人口的73.8%。

2、后续就业不佳。

在郴江镇4853名失地农民劳动力中,2%的劳动力在征地时安臵了就业;43%的劳动力自寻门路找到了固定收入的就业岗位,34%的劳动力靠做小生意和临时工维持生活;还有21%的劳动力赋闲在家。

在就业收入不佳的情况下,向外来流动人口出租房屋已经成为郴江镇失地农民获取收入的主要手段。

据调查,郴江镇5000多户农户中,出租房屋高达2万多间,平均每户在4间以上。

市失地农民生活现状调查分析

市失地农民生活现状调查分析

市失地农民生活现状调查分析吴忠市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马振麒为了客观地反映我市失地农民的经济和生活现状,按照吴忠市委要求,城调队及时组织开展了失地农民现状抽样调查。

此次调查抽取了吴忠市失地较多的某县两个乡及有代表性的户失地农民家庭。

调查年以来的耕地被占用情况及失地后农民就业和生活现状。

一、失地农民的基本情况据调查,某县两个乡共有失地农民户,人数人,失地面积亩,占失地农民承包土地面积的。

失地农民大部分分布在城乡结合部或工业园区。

其中,失地超过千亩的某乡,达亩。

⒊政府高度重视房屋建设,使失地后的农民能及时搬迁到新建的房屋内,现失地农民全部住上了新房。

⒋社会保障如养老、医疗保险不到位,低保覆盖面不高。

由于社会保障措施尚未在农村推开,失地农民自身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意识差,到目前约有的人参加了商业保险。

大部分失地农民还在等待政府出台政策、希望政府从政策、财力上支持他们参加社会保障即养老、医疗保险。

另外,纳入低保的人群在增加。

过去,在农村孤寡老弱病残靠土里刨食还能勉强维持基本的生活,进城后失去土地,可以这样说,这些人首先变为低保对象。

因受政府财力有限的制约,约有的人才能享受到低保。

⒌失地农民在子女就学、医疗条件、交通、购物环境等方面都比过去方便多了,失地农民子女全部就近入学。

四、失地农民生活面临的困难及要求近年来,随着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建设和开发区建设日新月异。

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项目启动等势必需要占用农民土地,部分地区农民耕地逐年减少。

调查结果显示,尽管从总体上看失地后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消费水平呈下降趋势。

但大部分失地农民心态都比较平和,觉得征地是城市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都能够正确对待,予以理解和支持。

但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依然存在:一是耕地被占用后,有些农民认为对自己的经济补偿费不合理,而且兑现也不及时,乡村截留较多。

二是部分以土地为生的农民认为失去土地等于断了他们血脉,失去了自己及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生活来源,担心将来生活遇到困难没法解决。

失地农民支援调查报告

失地农民支援调查报告

失地农民支援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与背景为了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我们进行了一次失地农民支援调查。

通过调查,旨在了解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就业情况以及政府的支援政策等内容,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推动保护失地农民权益的工作。

二、调查方法与步骤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我们制作了一份针对失地农民的问题问卷,并随机选择了5个城市的10个社区进行调查。

共计发放问卷200份,有效回收了180份。

此外,我们还与一位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了深入访谈,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三、调查结果1.失地农民的基本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失地农民是青壮年,占比超过70%。

另外,失地农民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中小学文化水平,缺乏专业技能。

2.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调查发现,大部分失地农民的生活水平较低,收入不稳定。

由于缺乏稳定的工作机会,他们的日常支出主要依靠务农和临时性雇佣工作,面临着较高的贫困风险。

3.失地农民的就业情况在调查中,失地农民普遍表示难以找到稳定的工作,尤其在城市就业市场上遇到困难。

其中,部分失地农民存在技能匹配问题,需要进一步提升职业技能以适应就业市场要求。

4.政府的支援政策调查显示,失地农民对政府的支援政策普遍知晓,但对具体政策内容了解较少。

他们普遍认为政府在失地农民的支援上存在一定的不足,特别是在就业援助和转岗培训方面。

5.失地农民的期望与需求在访谈中,失地农民表达了对政府更多的关注和支持的期望。

他们希望政府能加大对失地农民的职业培训力度,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并完善相关社会保障制度。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与建议:结论:1.失地农民的生活水平相对较低,收入不稳定,面临较高的贫困风险。

2.失地农民的就业市场需求不匹配,技能匹配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3.政府的支援政策存在不足,特别是在就业援助和转岗培训方面。

建议:1.政府应调整政策,提高对失地农民的就业援助力度,为其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

失地农民生存状态的调查分析

失地农民生存状态的调查分析

失地农民生存状态的调查分析物管2班 Js1109225 阮芳芳这是我第一次经历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的我们而言,只有亲身体验社会实践,才能让自己对社会有进一步的了解。

在社会实践中扩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才能,培养自身的韧性,并且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范围不断扩大,被征地农民也在不断的增加,被征地农民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值得我们社会关注的一个群体,如何帮助他们解决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问题,要引起我们社会的广泛重视。

所以我开始了以研究“失地农民生存状态”的假期实践活动。

为了使社会对失地农民的生存状态更加了解,为了唤起社会对失地农民的关注,从而使失地农民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使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得到解决,我来到了我的故乡建湖县近湖镇的乡村对失地农民的生存状态进行调查。

经过询问多名失地农民,我了解到,他们的土地是由于县政府修路而被迫无奈被征用,而对于许多被征地的农民,他们都有一种极大的被剥夺感,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被剥夺,不仅他们的生活来源从此消失,而且他们仅有的精神寄托也没有了,所以经过我的了解,大多数农民对于被征地还是有一定的反感。

并且从我询问的对象上可以看出大多数被征地农民都年事已高,年龄段分为45-60岁与60岁以上。

45-60岁的农民对被征地的感受是十分不愿被征地,这主要是由于他们已多年从事耕地,被征地后无法适应角色的变化,无法进入新的生活状态,所以失去土地后,50%以上的人都无法找到新工作,此外由于社会上物价在不断上涨,不仅他们原来的生活来源消失,更是他们的生活支出增加,他们的生活负担也在加重,因此他们十分不愿意被征地。

而年龄大于60岁的农民,他们对于被征地的感受并不是十分抗拒的,他们认为得到了征地补偿,日子反而好过些,所以对工作的渴望不强,他们比较安于现状。

关于失地农民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失地农民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失地农民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失地农民是指因城市发展需要而被征地拆迁,但未能得到合理补偿或重新安置的农民。

他们的生活现状备受关注,以下为一份针对失地农民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详细探讨了他们的居住状况、就业情况、教育医疗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

一、居住状况调查显示,大部分失地农民选择在城市边缘或城市周边地区购买廉价住房或租赁居住。

然而,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缺乏公共服务设施,如给排水、供电、供暖等。

农民需要自行解决生活用水、取暖、照明等问题,同时也缺乏居住空间。

失地农民的居住状况普遍较差,严重制约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二、就业情况调查数据显示,失地农民在城市失去土地后,由于教育水平较低和技能不足,很难找到稳定的工作。

他们大多从事临时性的劳动力工作,如建筑工地的打工、扫地、搬运等。

这些工作收入不稳定,且工作环境恶劣,工资待遇相对较低。

同时,由于缺乏正式劳动合同保障,失地农民在工作中也容易遭受剥削和欺压。

三、教育医疗在教育方面,失地农民的子女普遍面临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他们很难进入优质学校,教育质量相对较低。

对于大部分失地农民来说,他们无法为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机会,甚至有些孩子无法接受正常的义务教育。

与此同时,失地农民在城市周边地区往往缺乏基本医疗资源,他们很难获得优质的医疗服务。

这给他们的健康带来了很大困扰,但由于负担不起高昂的医疗费用,他们往往忍受疾病的折磨而不得不忍受。

四、心理健康由于失去土地、丧失家园,失地农民普遍面临心理健康问题。

调查显示,他们常常感到无助、沮丧和焦虑。

他们与城市居民的文化差异、就业压力、经济困难等问题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负面影响。

此外,缺乏社会支持和适当的心理健康服务也使他们的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综上所述,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普遍较差。

他们面临居住环境差、就业困难、教育医疗资源不足以及心理健康问题等多重困扰。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大对失地农民的关注和帮助,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职业培训、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努力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促进他们融入城市社会,实现就业稳定、教育平等、医疗保障和心理健康。

失地农民的调查报告

失地农民的调查报告

失地农民的调查报告失地农民的调查报告一、引言在现代社会的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难题。

为了深入了解失地农民的真实情况,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式,旨在揭示失地农民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为相关部门提供政策建议。

二、调查背景失地农民是指因城市化进程而被迫失去自己的土地和农田的农民。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大量农田被征用用于建设工业园区、住宅区等,导致大量农民失去了土地,生活陷入困境。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失地农民的基本情况、生活状况以及对政府政策的认知和满意度。

三、调查结果1. 失地农民的基本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失地农民的平均年龄为50岁左右,主要集中在40-60岁之间。

大部分失地农民是家庭主要经济支柱,他们失去土地后生计难以为继。

此外,调查还发现,失地农民中女性占比较高,这可能与男性外出务工的现象有关。

2. 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普遍较为困难。

调查显示,失地农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打零工和务农,收入较低且不稳定。

同时,由于失去土地,失地农民的居住条件也较为简陋,大多数居住在简易房屋或租房中。

3. 对政府政策的认知和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失地农民对政府的政策认知程度较低。

大部分失地农民对政府的政策了解不多,甚至不知道有相关政策保障自己的权益。

此外,调查还发现,失地农民对政府的政策满意度较低,认为政府在解决失地农民问题上做得不够。

四、问题分析1. 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失地农民失去土地后,生计问题成为他们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由于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失地农民的生活陷入困境。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该加大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和创业扶持力度,帮助他们找到稳定的工作或开展自己的创业项目。

2. 失地农民的住房问题失地农民失去土地后,住房问题也成为他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大多数失地农民居住在简易房屋或租房中,居住条件差。

政府应该加大对失地农民的住房保障力度,提供廉租房或公共租赁房等住房资源,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

失地农民心理分析调查报告

失地农民心理分析调查报告

[失地农民心理分析调查报告](社会调查作业)失地农民心理分析调查报告摘要:农民从有土地到失去土地,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生活习惯和社会环境等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失地农民心理分析调查报告。

被征地以后农民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包括:趋避冲突导致的矛盾心理;小农意识向市场意识转变引起的不适感;集体感弱化,差距变大引发的失落感;失根状态引发生存危机感;无助无奈感和对政府不信任心理以及感染和从众心理。

这些心理的产生有其原因可寻,这些心理的产生又会影响农民的行为、影响社会的发展。

我们要给予我们的关怀和关注,帮助失地农民提高心理适应能力,积极融入城市生活。

关键字:失地农民;心理;适应导言: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大步推进;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迅速催生出一个急剧膨胀的社会群体--失地农民。

据有关专家分析,目前城市化进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今后每年至少需征用耕地500万亩,若按照城郊农民人均0.7亩地计算,就意味着每年增加700多万失地农民,十年后失地农民总数将逾1.3亿。

【1】失地农民问题已由局部地区问题上升为全国性的社会问题。

近年来,对失地农民的相关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多,在我们之前就有学长学姐们对失地的相关问题做了调查,他们的调查是针对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展开的。

通过相关资料的查阅和浏览,我们发现,对失地农民的调查宏观层面的比较多,这些研究提出了一些基本问题:失地农民规模日益扩大(耿晓蕾,2007)、补偿模式不合理(赵继新,2009)、社会保障措施有待提高(易本容、叶志斌,2008)、再就业差(张笑喜,2009)。

而从微观角度对于失地农民心理适应问题进行研究的比较少。

失地农民,这个处于城市与农村的边缘群体,往往容易受到人们的忽视。

我认为,关注那些处于社会弱势的群体们,不仅仅关注他们的生活现状,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

因为无论你多么强壮、多么富有、多么渊博、多么伟大,如果受到不良心理的困扰,人生的幸福就会受到影响。

关于失地农民生活状况的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失地农民生活状况的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失地农民生活状况的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摘要:一、引言二、调查方法我们选择了一些城市附近的农村地区进行调查。

通过随机抽样方法,我们选择了100个家庭作为调查对象。

我们发放了问卷,并进行了深入访谈,以收集更具体的信息。

三、生活条件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失地农民的住房条件普遍较差,80%的受访者居住在破旧的简易房屋中。

此外,水、电等基本设施也存在不足的问题,仅有40%的受访者享受到了水电供应。

他们的交通条件也相对较差,大部分农民仍然依赖于徒步或者自行车出行。

四、教育状况失地农民的子女面临着教育问题。

根据问卷调查,只有60%的失地农民的子女在城市获得了教育,而在农村地区,这一比例只有20%。

这些孩子中的很多人需要长时间照顾年迈的祖辈,无法得到良好的教育。

五、卫生状况失地农民的卫生状况也不容忽视。

大部分家庭没有得到适当的医疗保障,只有20%的受访者享受到了医疗保险。

这使得他们在面对疾病时无法得到及时的医疗服务,增加了患病的风险。

七、讨论与建议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失地农民面临着诸多困境。

为了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培训和金融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养殖业。

同时,政府也应加强对教育和医疗保障的投入,确保失地农民子女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和及时的医疗服务。

八、结论通过本次调查,我们深入了解了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

我们发现,他们面临着低收入、教育问题和医疗保障等困境。

为了改善他们的生活,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关注和支持。

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失地农民争取到更好的生活条件。

关于农村失地农民的生存状况的社会实践调查

关于农村失地农民的生存状况的社会实践调查

关于农村失地农民的生存状况的社会实践调查第一篇:关于农村失地农民的生存状况的社会实践调查城河村失地农民生存状况调查与思考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范围不断扩大,农村的土地被征用,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多数农民也从中得到了实惠,但也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被称之为“失地农民”。

农田越来越少,农民的房屋也被拆迁虽说有了相应的补偿但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能否得到妥善处理,将失地农民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来,不仅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理论课题,也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所以我对我村农民的失地情况及生活现状做出调查。

从调查结果看,他们生活状况较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失地原因失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家建设需征用土地,如修建高铁、高速公路、机场、码头等。

(二)是地方建设需征用土地,如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经济开发区、旧城改造、小区住房等。

(三)是由于一些自然灾害而不得不进行移民等。

二、进村调查结果(一)在被调查的100户城河村农户中,共有家庭人口436人,目前,农村劳动力260人,平均每户4.36人,劳动力2.6人。

家庭原有耕地面积667亩,平均每户6.67亩,平均每人1.53亩。

从2002年至今10年间,这些农户的耕地共被占用302.48亩,平均每户3.02亩,平均每人0.69亩。

(二)在这些260名劳动力中,还在家从事农业务农的145人,在本镇上做生意的63人,外出务工48人,赋闲在家4人,分别占劳动力总数的55.77%、24.23%、18.46%和1.54%。

三、失地农民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一)收入生活水平有所下降从调查的情况看,失地农户现在的收入水平较征地前有了明显变化。

影响收入变化的主要原因:一是缺乏进行生产的土地资源。

二是失地农民缺乏新的收入来源与途径。

(二)补偿方式单一,农民“坐吃山空”目前,我市征用农村土地基本是采取一次性货币补偿,补偿方式单一。

失地农民调查报告

失地农民调查报告

大连市失地农民问题调查报告作者:岳琬盈系别:文法系班级:08秋法本学号:指导老师:2010年12 月17日大连市失地农民问题调查报告调查目的:通过对大连市农民失地情况的调查,探讨关于失地农民问题的法学思考。

调查对象:失地农民调查地点:大连市调查方式:调查问卷调查时间:2010年9月15日—2010年9月25日调查成员:大连广播电视大学08法学xxx xxxx xxxxx 等几名同学调查内容: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稳步推进,城市地域范围显著扩大,农村地域范围也相对缩小,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

因此在中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必然产生大量失业农民。

目前,我国许多沿海城市都进入了扩散型城市化阶段。

随着城市的扩张,郊区化的特征非常明显,由此引发的城乡矛盾也日益突出。

而这种矛盾的集中表现,就是城市扩张与“农转非”过程中失地农民的利益保障问题。

我省失地农民主要集中在大连等相对发达地区。

因此,我们就大连地区失地农民状况和对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一些做法开展了专项调查。

一、失地农民的现状及突出的问题分析“十一五”以来,随着大连城市建设外延扩张速度加快,工业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大,征占农业用地的面积不断扩大,失地人员也不断增多。

据不完全统计,大连市仅甘井子区、金州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失地农民就达6.5万人。

从调查情况看,有些失地农民生活状况良好,比较稳定,但也有一些农户没有相对稳定的收入,生活比较艰难,情绪比较低落。

整体上看,失地农民生活状况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经济收入比较丰厚,生活水平比失地前大幅度提高。

这部分农民约占失地农民的10%左右。

他们多半居住在城市近郊或工业发达地区,市场观念强,有一定经营之道,在商界占居一席之地,当上了小老板。

这些失地农民是城市扩张的受益者。

二是有比较稳定的收入,没有因失去土地而影响基本生活。

这部分农民约占失地农民的50%左右。

他们中有的成为企业职工;有的做一些小本生意;有的靠一技之长开办小作坊、小门点等,都有相对稳定的收入。

失地农民调查报告

失地农民调查报告

失地农民调查报告一、引言失地农民是指因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征用而失去耕地的农民。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失地农民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失地农民的调查,分析他们的现状、困境和需求,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

二、调查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城市建设的需要,许多农村的耕地遭到征用,导致大量农民失去了生活来源。

失地农民的问题不仅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也对社会稳定和和谐造成了影响。

三、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方法。

通过向失地农民发放问卷,了解他们的基本信息、生活状况和心理需求。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深入的访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在面对困境时的心理压力和需求。

四、调查结果1. 经济压力失地农民普遍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

由于失去耕地,他们失去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很多家庭陷入了贫困。

他们需要寻找新的工作机会,但由于缺乏技能和就业经验,很难找到稳定的工作。

2. 社会适应困难失地农民由于长期在农村生活,对城市生活的适应能力有限。

他们缺乏城市居民所具备的工作技能和社交能力,面临着较高的求职难度和融入城市社会的困难。

3. 心理压力失地农民面对失去土地、失去家园的打击,普遍存在心理压力。

他们感到失落、无助和焦虑,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五、政策建议1. 提供培训和就业机会政府可以加大对失地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增加他们在城市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此外,政府还应该积极寻找和创造就业机会,为失地农民提供稳定的工作岗位。

2. 加强社会保障失地农民面临着较高的经济风险,社会保障是保障他们基本生活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提供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等,帮助失地农民渡过难关。

3. 心理健康支持失地农民面对巨大的心理压力,需要得到心理健康的支持和帮助。

政府可以建立心理咨询机构,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

关于我市失地农民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市失地农民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市失地农民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一、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我市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了解。

问卷涵盖了失地农民的基本信息、就业情况、收入状况、生活条件、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内容。

二、调查结果1.基本信息调查结果显示,失地农民的年龄普遍偏大,居住在农村的比例较高。

大部分失地农民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只有少数接受过中等及以上教育。

2.就业情况失地农民的就业情况普遍较为不稳定,大多数失地农民只能依靠零散的临时工作来维持生计。

其中,一些年轻的失地农民会选择到城市从事低技能工作,而年龄较大的农民则多从事农村附近的农活。

3.收入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失地农民的收入相对较低。

由于缺乏技能和专业知识,他们只能从事一些低收入工作,每月收入不足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

在农闲的时候,一些失地农民会试图自己创业或者养殖,但由于资金和经验的限制,这些尝试往往难以成功。

4.生活条件失地农民的生活条件相对较差。

他们普遍居住在农村的简陋房屋中,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不完善。

虽然一些地方政府给予了一定的补偿或安置,但仍存在很多失地农民没有得到合理安置的情况。

5.教育医疗失地农民的子女教育和医疗问题也是他们面临的重要挑战。

由于收入有限,他们很难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给孩子,导致子女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另外,医疗服务也比较匮乏,失地农民很难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

三、存在问题根据调查结果,我市失地农民面临着如下问题:1.就业不稳定,收入低;2.住房条件和基础设施不完善;3.教育和医疗资源缺乏;4.创业和养殖难度较大。

四、建议针对失地农民的生活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大政府对失地农民的补偿力度,提高补偿标准;2.加强对失地农民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3.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农村生活品质;4.加强对失地农民子女的教育支持,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5.加强农村医疗服务,提高失地农民的医疗保障。

关于失地农民生活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失地农民生活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失地农民生活情况调研报告失地农民是指因为国家建设项目需要,被征用土地并丧失了耕种土地的农民。

他们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受益者之一,但同时也是失去了生计和生活保障的群体。

为了了解失地农民的生活情况和问题,本调研报告将对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

一、调查方法我们选取了北京市县的失地农民作为调查对象。

通过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的方式,收集了关于他们的基本信息、生活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1.失地农民的基本信息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45岁,男性占比70%,女性占比30%。

大部分被调查者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只有小部分接受过初中以上的教育。

2.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1)收入情况(2)居住条件大部分失地农民居住在简陋的房屋中,生活环境较差。

他们缺乏基本的生活设施,如电力、自来水等。

由于经济困难,他们无法改善居住条件。

(3)社会保障失地农民普遍面临社会保障问题。

由于没有稳定的工作和低收入,他们无法享受到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待遇。

这使得他们的生活更加困难和不稳定。

3.失地农民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失地农民存在以下问题:(1)就业问题由于缺乏技能和受教育程度较低,失地农民在城市就业市场中面临很大的竞争压力。

他们往往只能从事体力劳动,工资相对较低,且工作稳定性较差。

(2)教育问题失地农民子女的教育问题备受关注。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失地农民子女无法接受正规的教育,教育资源不足成为制约他们发展的一大难题。

(3)社会融入问题由于文化背景和生活经历的差异,失地农民在城市中往往面临着社会融入的困难。

他们遭受歧视和排斥,社会地位低下。

三、对策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就业转型政府应该加大对失地农民的培训力度,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补助,帮助他们提高就业竞争力。

(2)教育资源配置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资源的配置,确保每个失地农民子女都能接受到正规的教育。

(3)社会保障政府应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失地农民能够享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待遇,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

失地农民调查问卷分析

失地农民调查问卷分析

征地中失地农民群体生活现状的调查_问卷分析解决好失地农民问题不管是对经济的发展,还是对政治的发展都是关键所在。

本课题着眼于长沙市失地农民生活状况的调查分析,从实际出发,了解农民问题实际引发点,目的在于探究长沙市失地农民群体所产生的问题的根源所在。

一、失地农民生活水平的变动生活水平与家庭净收益是紧密相关的,在我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家庭征地后家庭净收益为负。

以上公式分析得,主要是建房支出过高,冲挤了其它支出,使家庭支出比例极为不合理。

具体的调查如表1:我们把年收入水平<2000元的家庭定人特困户,2000-8000元间的定为贫困户, 8000-20000元间的定为一般户,>20000元的定为富裕户。

如上表得出:征地前的贫富分布较为合理,年收入集中在一般户的水平。

征地后,贫富分化十分严重,特困户的猛增,使失地农民群体的贫富分化极为不合理,从表中可以看出,贫困户占比例小于特困户与一般户,征地前,特困户为5户,征地后,陡增了30户,是以前的7倍;贫困户减少了10户,一般户减少了15户,富裕户减少了6户,减少的频率都在40%以上。

从调查过程调查员记录中得出,那些增加的特困户多是由以前的贫困户变来的,这些贫困户多是对土地极为依赖的家庭,一旦土地的被收,便出现劳动力闲赋的情况,使家庭生产者变成消费者,从而加大了家庭的支出负担。

表2是生活情况变化统计表: 据实地统计,生活水平提高的七户均是对土地依赖小,劳动力就业情况好,劳动力人口多的户,从调查得出,生活水平降低的占多数。

很实际地反应了政府的征地行为确实给大部分农民带来了生活的压力。

从表3的数据,可以很直接地证明前面所述的结论,69.76%的家庭对土地的依赖程度是相当高的,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土地完全被征后,农民生活水平下降的问题了。

因为土地曾经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工具。

补偿费用,一直是大多数人关注的问题,它对于农民失去土地以后的生计也是一个关键。

如表4所示,认为补偿合理的为0,过低的为72,过高的为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地农民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2010年5月,我们对重庆市北碚区歇马镇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回问卷140份,无效问卷40份,有效问卷100份。

一、样本农户基本特征
应答对象的年龄主要是21~35岁以上的中年人,占63%,其中20岁以上岁占30%,36~55岁者占7%。

性别以男性为主,占应答农民数的52.6%。

文化水平以初高中为主,初中文化占44.8%,高中文化占25.2%家庭人口平均为:2口之家占7.4%,3口之家占54.8%,4口以上占34.8%,以3口之家为主。

家庭劳动力以三个为主动力家庭占56.5%
二、失地前后就业状况的变化
1、应答对象的就业状况
应答对象在土地征用前后的就业结构有比较大的变化。

应答对象自身,从事种植业为主,占%,在外打工的占%,养殖业和其他占%
失地后应答对象从事种植业的下降至%,比原来少了%,从事养殖业者几乎没变化,外出打工的明显增多达到%。

2、家庭成员失地前后的就业结构比较
在问卷调查的应答中,职业不太明确所占比重呈现增加趋势。

外出打工人员增多,其他职业的从事着人数下降。

表1失地前后应答对象就业结构变化
在问卷调查农户中,保留1亩以上土地的农户比重,海门占36.1%,1亩以下土地的农
户占29. 1%,无地农户只占三分之一。

表2失地农民自留地剩余情况
3、土地征用前后农民家庭年收入水平比较。

从调查农户的家庭年收入情况看,农民的收入增长不乐观。

失地后农民的收入明显减少。

4、农户对土地的态度
农户对土地的依赖程度,是考虑失地农民保障的一个重要依据。

目前,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士地产出低、效益低,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不是土地,而是非农业收入,所以,农民是愿意放弃土地的。

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事实并非如此。

在问到你是否愿意放弃土地时,应答农民中只有34.3%愿意放弃,35.7%愿意部分放弃,30%不愿意放弃。

表4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
二、农用地占用与补偿
1、被占用土地的补偿
补偿形式。

在问到你放弃土地得到了何种形式的补偿时,回答得到现金补偿的占87.4%,
补偿期限。

征用土地的经济补偿期限基本上分为一次付清和分期兑现两种
补偿金额。

在问到你能直接得到的土地补偿金额有多少(元/亩)时,高达% 的失地
农民回答在5000元以下.回答5000—10000元者占10%,10000—15000元占16.1% 15000—20000元占1O.9%,20000—30000元占13.5%。

大部分失地农民对得到的土地补偿金数量不满意或者不太满意。

问卷调查的应答农民中,
对目前的土地补偿标准表示非常满意者只占5.7%,回答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者占36.5%,回答一般满意者占57.4%。

对现行土地补偿标准的满意程度随经济发展水平由南向北逐步下降
土地被征用对生活的影响。

应答农民中,认为土地被征用对家庭生活影响不人者占67.8%,认为没有影响者占8.3%,任务影响非常大者占22.6%
失地农民希望得到有效长久的生活保障.在问到你希望获得什么样的保障措施时,应答者7个选择项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建立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第二位是建立失地农民保障金制度,第三位是就业安置,第四位是享受城市居民待遇。

昆山农民对经营性土地入股分红表示出比较大的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