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奥秘

合集下载

道德经的奥秘:第六讲智慧与阴谋

道德经的奥秘:第六讲智慧与阴谋

道德经的奥秘:第六讲智慧与阴谋易经的奥秘第六讲:智慧与阴谋外:《道德经》中说: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夺之,必故与之。

其意是想要使它合上,必须使它先张开;想要夺取它,必须先给予它。

有人说这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也有人说这完全是一种阴谋诡计,为什么同一部经典,不同的人会读出完全不同的感觉,智慧与阴谋的根本区别在哪里?我们又应该如何正确理解老子的思想呢?曾:一般人为什么老觉得老子是阴谋家,主要是因为《道德经》里面第三十六章有这么几句话: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强之;将欲夺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什么叫做微明,就是看起来好象是很隐而不显,很微而不大,小小的征兆,模模糊糊地看不清楚,实际上明眼人他是看的很明显的。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你看我们嘴巴就好了,如果一个人闭着个嘴巴,那你要叫他张开,这是比较难的,可是一个人张开嘴巴,你不用叫他闭,他很快就闭了。

为什么,他自然会酸,受不了。

“将要弱之,必故强之”,将要使它弱,你一定会先使它强,那这样也很简单,你要把一个人的身体整坏,你就拼命给他吃,吃到最后,他体重增加,他看起来很强壮,实际上他身体就开始坏了。

“将欲废之,必故举之”,你要把一个东西废弃掉,你就先把它举得高高的,让所有人都看到,所有人看了都讨厌,所有人都说要把它丢掉,然后我就把它丢掉,甚至我不丢掉说你们要丢,就把它丢掉了。

那就更是阴谋家了。

“将欲夺之,必故与之”,你要夺取他的东西的时候,你就先给他一些东西,你如果这样去解释的话,那十个人就有十个人认为它就是阴谋嘛,诡计嘛,但是,老子真的是这个意思吗?老子写的书已经很清楚地告诉我们,《道德经》,他道德是不变的一个主张,一个人主张道德,他怎么会耍阴谋呢?可是事实在这里啊,是他写的,问题是什么?问题是我们解释错了,老实讲,历史上的东西,我们把它曲解、扭曲错乱甚至乱改,那一种事情太多了。

外:由于人们的望文生义不求甚解,经常会在有意或无意间错误地解读经典,导致了现代人不仅对老子,甚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误读,那么老子的这段话,其真实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呢?曾:老子这几句话,不是叫我们去耍心机、去愚弄别人或者虚张声势、故弄虚玄,都不是。

《道德经》中隐藏的惊天秘密!

《道德经》中隐藏的惊天秘密!

《道德经》中隐藏的惊天秘密!老子是我国2500年前的一位大圣人,骑青牛过函谷关,留下一本奇书,被后人称为道德经这本书之所以被称为奇书,一是2500年来人们不断地在研究它,更为神奇的是,我听一位老者说,2012年后我们将会读到一本更为神奇的道德经。

我曾经向这位老者请教,2012年后会是怎么个神奇法?老者摇摇头,说天机不可泄露。

在我的再三恳求下,老者给我说了几句,令我当时是五雷轰顶,那叫一个震惊呀!这是三年前的事了,因为当时老者在向我透露时一再交代我时机不到,不可让外人知道。

所以三年来这个秘密一直压在我的心底,很少向外人透露。

今将老者三年前告诉我的一部分话,告知天下。

说白了我对老者的话只是震惊,还真不完全理解。

记得三年前老者对我说,“小伙子,你读过老子的道德经吗?”我说读过。

他就问我“你知道老子是怎么说的道生万物呢?”我就不加思索的说“这还用问吗?道德经里不是写的很明白吗?天下人都知道的呀。

”于是我不屑一顾的对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附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说完我还想等着老者夸我几句呢,没想到老者连连摇头,说:“小伙子,不可尽信书呀,五年以后,你再看看这句话,就知道老子当年是怎么说的了。

”我看老者很认真的态度,想必这个老者不会是在和我开玩笑,于是就再三恳请老者,说“这还有错吗?如果有什么不对,不要等到五年以后了,还望老人家指教。

”接下来老者说的话差点没把我气晕。

老者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附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当时我听了这个话,就差一个骂老头是疯子了,可是我张张嘴,一时又不知怎么去和老者理论。

三年了,这句话一直压在我的心头,时不时会在我的耳边响起,有时又觉得老者的话可能也是有点道理的,有时再一想老头说的还是疯话。

几天以后,我去见老者,本想和他理论的,我已经准备了一大堆说辞,为了维护我的传统观点,我是胸有成竹的。

可是见了老者以后,他什么也没问就说:“你这次来就不要和我理论了。

道德经的奥秘:第二讲-上士闻道

道德经的奥秘:第二讲-上士闻道

易经的奥秘(外:道德经开篇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自古以来人们对这六个字有着众多的解释,因为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人们常常根据自己的理解,自断句读。

曾仕强教授认为,这一句话可以有三种不同的读法:道,可道,非常道;道可,道非,常道;道可道非常道。

这三种读法分别是什么意思呢?而这六个字究竟应该如何解读呢?)第二集:上士闻道:我们看书都喜欢讲一句话,叫做开宗明义,就是说一开始就要告诉我们,它要讲的是什么。

道德经的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我们必须要了解,老子当初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因为你没有标点符号,每一个人他有他自己的断句方式。

一旦有了标点符号以后,就好像是标准化,就使得人的思维,反而受到若干的限制,所以我们常常讲,有语言,有文字,对人类是有帮助的,但是不要忘了,语言、文字也是我们思维非常大的障碍,这就叫做一阴一阳之谓道,可见我们中华文化所有的基础,都是在《易经》上面。

老子他一个很特别的地方,他是专门替高等智慧的人来解释易经。

因为这个必须要有很大的包容性,看得很深远,广大而且很高才有办法听懂老子的话。

道可道非常道最起码有三种不同的标点方式:第一种,道,可道,非常道。

告诉我们只要道可以说的那一部分就叫非常道,这样我们就了解到,道最起码有两部分,一部分叫常道,一部分叫非常道,这非常清楚了。

可道的部分是非常道,不可道的叫做什么,叫做常道,因为常道它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你一个时间,只有一个嘴巴,你怎么可能讲得那么周到,不可能。

所以,中国人就形成一种你说的部分,我不谈,我专门从你还没有说到的部分来跟你对抗,意思就是说,你说东的时候我就说西,你说西的时候我就说东,永远没完没了,这都是我们看到的事实,一直到今天,还是如此。

第二种标点方式:道可,道非,常道。

那在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只要有人说你对,就有人说你不对,只要有人说这样说可以,就有人说这样说不可以。

这个就叫做常道,意思就是说常道,它永远有正负两面。

其实用正反,不如用现在的叫做正负,它不一定反,所以我们老是把它看成相反,这是很危险的。

道德经的奥秘

道德经的奥秘


及甚冥惚恍为十

古真兮兮兮物一 ,,,,,,章

其其其其其惟
名中中中中恍
不有有有有惟
去信精物象惚
。;。;。
精选课件ppt
64
混沌是怎么被打破的?

故长天第

能且长七

长久地章

生者久 ,。

以天
其地
不所
自以
生能

精选课件ppt
65
11
有 道
拾壹
必 有

精选课件ppt
66
有道必有德
什么是“道德”

若若若若十

讷屈冲缺五 。,,,章

大其其
巧用用
若不不
拙穷弊
,。。
精选课件ppt
59
10 拾
无 中 生

精选课件ppt
60
无中生有
解释“无 中生有”
“无”和“有” 非有非无状
的关系
态告诉我们
辩证阐述中 的道理
华文化
混沌是怎么 被打破的?
精选课件ppt
61
解释“无中生有”
渊道第 兮冲四 ,,章 似而 万用 物之 之或 宗不



有天弱反四 生下者者十 于万道道章 无物之之
德 经 》
生用动
于。,


精选课件ppt
43
理解“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是无是十 谓物谓四 惚之无章 恍象状
德 经 》
。,之


精选课件ppt
44
柔弱胜刚强的意义及启示

万经之王《道德经》

万经之王《道德经》

万经之王《道德经》注解:道教始祖“老子”撰写的《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的神奇宝典,对中国古老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它无论对中华民族的性格的铸成,还需要是对于政治的统一与稳定,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的世界意义也日渐显著,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不遗余力地探求其中的科学奥秘,寻求人类文明的源头,深究古代智慧的底蕴。

《道德经》解明建邺憨山道者德清著上篇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此章总言道之体用,及入道工夫也。

老氏之学,尽在于此。

其五千余言,所敷演者,唯演此一章而已。

所言道,乃真常之道。

可道之道,犹言也。

意谓真常之道,本无相无名,不可言说。

凡可言者,则非真常之道矣,故非常道。

且道本无名,今既强名曰道,是则凡可名者,皆假名耳,故非常名。

此二句,言道之体也。

然无相无名之道,其体至虚,天地皆从此中变化而出,故为天地之始。

斯则无相无名之道体,全成有相有名之天地,而万物尽从天地阴阳造化而生成。

此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故为万物之母。

此二句,言道之用也。

此下二句,乃入道之工夫。

常,犹寻常也。

欲,犹要也。

老子谓,我寻常日用安心于无,要以观其道之妙处。

我寻常日用安心于有,要以观其道之徼处。

徼,犹边际也。

意谓全虚无之道体,既全成了有名之万物。

是则物物皆道之全体所在,正谓一物一太极。

是则只在日用目前,事事物物上,就要见道之实际,所遇无往而非道之所在。

故庄子曰,道在稊稗,道在屎尿。

如此深观,才见道之妙处。

此二观字最要紧。

此两者同已下,乃释疑显妙。

老子因上说观无观有,恐学人把有无二字看做两边,故释之曰,此两者同。

意谓我观无,不是单单观无。

以观虚无体中,而含有造化生物之妙。

我观有,不是单单观有。

以观万物象上,而全是虚无妙道之理。

是则有无并观,同是一体,故曰,此两者同。

道德经原文及翻译先天秘法

道德经原文及翻译先天秘法

道德经原文及翻译先天秘法第一章原文: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可以用言语描述的道,就不是恒久不变的道;可以叫得出的名,就不是恒久不变的名。

有了空间,才开始呈现出天地;有了根源,才开始孕育万物。

所以,如果一个人经常保持宁静无欲的心态,就可以深入观察到天地万物的微妙之处;如果常存欲望,就只能看到天地万物表层的东西。

空间与物质同时出现而有不同的称谓,它们都很神秘。

那神秘又深远的极处,便是产生天地万物之所在。

第二章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弗辞,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如果世间的人都明了美的东西是美的,那么丑恶的东西就暴露出来了;都知道善良的行为是善的,那么不善良的行为就显露出来了。

有和无产生于相互对立,难和易形成于相互对应。

因此,长和短显现于相互比较,高和下存在于相互依赖,音和声和谐于相互应和,前和后出现于相互对比。

所以圣人所做的事就是顺其自然,不主张人为。

圣人的教育就是顺应人心而不倡导言语教化,随任万物生长而不加以限制,孕育了万物而不占为己有,帮助了万物而不依赖它们,建立了功劳而不倨傲。

正因为不居功,所以也不会失去什么。

第三章原文: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知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不尊崇贤能的人,使百姓不争邀功名;不珍藏贵重物品,使百姓不做盗贼夺利;不显露那些可以引起贪心私欲的事物,使百姓思想不混杂迷乱。

因此圣人治国的办法是:减少百姓的焦虑而使他们能温饱,削弱百姓的欲望而增强他们的体质。

永远使百姓没有知识、没有欲望,使那些聪明人不敢随意的去做事情。

谁知旧《道德经》核心,我解《新道德经》奥秘--修老子『有无同玄』妙法,持普爱『无~有三观』道术●

谁知旧《道德经》核心,我解《新道德经》奥秘--修老子『有无同玄』妙法,持普爱『无~有三观』道术●

第六讲谁知旧《道德经》核心,我解《新道德经》奥秘--修老子『有无同玄』妙法,持普爱『无~有三观』道术普爱(兀)老师―――――――――――――――――――――――――【放背景天籁音乐】【回顾上一专题的道术精华】精华五:修精神生活心灵饮食之道~外服法律内食真理之术―――――――――――――――――――――――――【本专题老师送礼】【待领礼品:普爱兀师《新道德经》原创全文】◆哪位同学分享老子《道德经》中某一条思想或妙法?◆如今很多人的『三观』碎了一地!究竟是谁造成的?―――――――――――――――――――――――――【师生课前约定】可随时举手、开口、递条子打断演讲,提问发言―――――――――――――――――――――――――【师生本讲开课礼】―――――――――――――――――――――――――【三放调适身心灵】―――――――――――――――――――――――――【《新道德经》重建缘起第一段】地上千年,天上一日,闲来无事,老子出三清仙山玉虚洞,到宇宙中心银河即天河区,与诸子之母百家教母品茗。

谈到旧道德经,知其版本疏漏不一,注释众说纷纭;论及老子之道,当今天下,更难真知,更难实修。

于是俩人合作,新写道德真经,去芜存菁,舍糟取精;重建道家园地,正本清源,真修实行;新作道家《新道德经》,从此流传天下。

―――――――――――――――――――――――――【《新道德经》第一章总纲要领】◆(师生同读)《道德经》第一篇原文: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旧《道德经》首篇核心要领:『有无同玄、一体两面、观妙之门』古今诸子,其道可道,实非常道;其德可得,实非常德;其仁可认,实非常仁;其理可理,实非常理。

中外百家,其名可名,实非常名;其利可励,实非常利;其权可权,实非常权;其位可卫,实非常位。

自古于今,人生无常;从中至外,世界无常。

中华经典《道德经》读书心得体会【7篇】

中华经典《道德经》读书心得体会【7篇】

中华经典《道德经》读书心得体会【7篇】中华经典道德经读书心得体会(篇1)老子的“道”,其实并不像很多人说的那么玄乎,它是指:物质世界及精神世界变化的原因和规律——自然规律。

关于“道”是物质还是精神之争,是肤浅的,属于表象范畴。

所谓自然规律:它是自然界的运行法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运动形式。

人们只能通过实践认识它,利用它,却无法改变它,否则,就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

如: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

医生只能看病,不能救命,若能救命,普天下的医生岂不都成神仙了?但有很多人并不明白这一点,或不愿相信这个简单道理。

特别是很多古代帝王,迷信江湖术士,服用什么“灵丹妙药”,妄图长生不老,结果中毒身亡,反而枉送性命。

“对立统一”,是事物存在的自然规律,也是老子反复强调和证明的观点之一。

所谓对立统一,不是单个事物的对立与统一,也不是事物简单的一分为二,而是无数对立的事物交织在一起而相互依存、影响、变化、转换,构成了动态的、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

因势利导,顺其自然,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基础。

“物极必反”,是事物运动的自然规律。

是老子反复强调和证明的又一观点。

如:钟摆,您说它是在左边?右边?中间?不好说?这是因为我们所看到的钟摆,只是它在某一时段的位置而已。

事物如钟摆,人们所看到的事物,只是它在某一时段运动中的表象。

由于事物受自身及相关因素的制约,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运行,所以, ——物极必反。

人们由此误以为,不偏不倚,“中庸之道”才是至理,殊不知“中庸”只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某一时段的短暂现象。

试问古往今来,有何人、何事、何物,能永远保持或停留在“中庸”之上呢?没有! 也决不可能有!“失衡而动”是事物动因的自然规律,是宇宙的原动力。

大家知道:事物都是运动的,但为什么要动?恐怕就很少有人知道其中原因了。

近代科学研究发现:物质是无限可分的,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物质,事实上是无数物质的复合体,从某一个体,到相近物体,乃至整个宇宙,它们相互依存、制约、影响、变化,小到元素周期,大到天体运行,甚至鸟儿飞翔,人类行走,汽车行驶等等,莫不如此:失衡——平衡,再失衡——再平衡,循环往复,构成了对立统一、五彩缤纷的美丽世界。

道德经的奥秘

道德经的奥秘

1、先天是“道”(道生一,一画开天)2、道的特性:虚不患寡而患不均3、道是万事万物的总根源,但是它不主宰你4、最初的学问是从:天垂象得来的(观气象)5、一阴一阳之谓道6、精神永远不死7、具体的器物看得见,道、波……看不见,但是真实存在8、道始终是周而复始、循环不已、生生不息,百姓称为:轮回9、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为”:作为、做出来的意思三声。

人不把自己的天性,不把自己的道做出来,天诛地灭10、道就是“本”11、道可道非常道:诸子百家都很有学问,但都是片面的道理,无法讲全面的道理12、道有两面性。

得意时保持警惕,失意时想想原因,这就是平常心13、领导讲的话永远是对的,但是不一定要听他的。

服从≠盲从14、道是动的,不动是不能生万物的15、以德报怨,用什么报德16、天老爷不说话,不说话是最上乘的。

嘴巴位阶最低,眉毛最高。

职位低,不得已不动嘴巴,高了以后动鼻子,再高为“耳目”,领导耳目17、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是三分法18、吝啬你的时间用在明道,用在行道。

身为一个人,有道之士,不要像禽兽一样,所以你有责任使自己跟禽兽拉开距离。

19、越时尚的人,越想禽兽20、人与禽兽的差别非常非常的少。

少:上(求上进)、止、正(上中有止,止中有上,终结就是正)21、自作自受:要替自己的行为,负百分百的责任,推不掉的,没有人替得了你,没有人害得了你,没有人救得了你,赏识你也没有用,打击你也无济于事,一切就是自作自受!这是人生规律22、我们是地球上的客人,叫做自宾!(以宾客自居)我们从道来到地球,迟早有一天会回到道上面去23、上天下地我最大。

我不是释迦牟尼佛,是你自己的灵魂24、一切,你自己在做决定;一切,你自己要负责任25、好好的扮演自己这辈子的角色叫:守分26、道是走反着的路27、多样化就是要多样化,不能都一样,都一样了就回到道生一的“一”了,就归于无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28、不争就是富有,吃得起亏!争就是穷,穷的和别人争利息。

关于道德经的优秀学习心得体会(30篇)

关于道德经的优秀学习心得体会(30篇)

关于道德经的优秀学习心得体会(30篇)关于道德经的优秀学习心得体会(30篇)关于道德经的优秀学习心得体会篇1老子的中心,是阐述自然无为的政治哲学。

在政治方面,老子主张虚静无为,即反对以人为的手段,包括种种文化礼仪来干涉社会生活,尊重生活的自然状态;关于人生态度,老子也主虚静、退让、柔弱,但这并不像后人所理解的那样消极,因为老子所推重的阴柔,实是一种长久之道和致胜之道。

因为物极必反的规律,所以在社会政治制度上,如果太过于强调某一反面,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民多利器,国家滋昏。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所以老子所主张的政治哲学和行事方式的核心是无为。

即注重于取消一切导致混乱的源泉。

以无为为之,以不治治之。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在老子看来,无为是圣人治天下、取天下的基本原则。

老子提倡无为,其形上依据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其现实政治理由是我无为而民自化、为无为,则无不治。

无为是针对有为而发的。

老子认为,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无为也指感物而动,遇事而为,事先没有设想要做什么事。

老子的无为,由于是针对有为而提出来的,所以容易被人理解成无所作为、不为,将无为视作政治上的无所作为、放任自流,这是从消极的方面去理解无为。

无为,作为一种政治原则和行为方式,其基本特征就是因其自然。

而因其自然,指的就是顺应事物的自然发展趋势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而自然就是事物不假外力而自我如此的状态。

因其自然的因,是因循、沿袭的意思。

因循的前提是要承认和肯定事物的自然发展趋势。

因其自然思想也反映了古代农民的普遍愿望。

在政治上,因其自然的主旨是期望帝王顺应民心、不要刚愎自用。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老子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论述。

当然因其自然的思想也有消极的一面,如果太过因顺自发的行为没有很好的规范管理,社会也会变得很混乱,缺乏秩序。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道德经的奥秘

道德经的奥秘

道德经的奥秘儒家和道家是互为表里,不能分开的一、上士闻道:道德经没有标点符号,避免了对人思维的过多限制。

有语言,有文字是对人类有帮助的,但是语言文字,也是我们思维非常大的障碍~一阴一阳之谓道。

老子一个很特别的地方,专门为高等智慧的人解释易经。

因为必须要有很大的包容性,看得很深远,广大而且很高才能听懂老子的话。

道,可道,非常道~(道有两部分,可以说的部分是非常道,不可以说的部分是常道)道可,道非,常道~(你对,就有人说不对,这是常道,即常道永远有正负两面)道可道,非常道。

(诸子百家都很有学问,讲得都很有道理,但是,你们所说的都是道,这没问题,但只是道的一小部分,没有办法把道说得很清楚,这不是你们的错,这是语言文字的限制。

现在只希望你们心里知道,我们永远不可能把真相说清楚,我们只能就我们这一家所看到,所体会到的,把它说出来,但这是片面的道理,而不是整全的道理,希望我们不要过分自我膨胀,也希望来听的人不要认为听到的是整全的道理)我们现代人同样要记住:我只有一个时间,我只有一个嘴巴,何况我还有我的立场,我怎么能把所有的道理都讲光呢?这是一种局限性。

伏羲为我们做学问开的大窗口:天人之学~天垂象(我们做学问要从天垂象开始)~老天不会说话,但人活在天地之间,不能离开天地,只有了解天地,才能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道德经(道是用来行的)我们人与人互动是靠感应,你一定靠嘴巴,不一定靠言辞,说得再多,不如把你的信息透过无形的管道传达给他。

这个叫做心连心,心与心连在一起的时候,你不说他也知道。

但是我们现在都太相信嘴巴,非说不可,把感应的能量弄得太小。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易经是用来行的,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来应证,来实践)二、人生的价值:既然要做一个人,就要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人生的最高价值?~行道(道是用来行的,而不是用来讲的,说了半天,倒不如自己把它做出来)道法自然~道就是自然(老子用道代表所有的自然)~自然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无私的奉献~人类的最大价值就是为人群造福。

老子的《道德经》及道家哲学思想揭示了宇宙的演变

老子的《道德经》及道家哲学思想揭示了宇宙的演变

老子的《道德经》及道家哲学思想揭示了宇宙的演变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他是我国春秋时期的一位伟大哲学家,同时也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老子写的一部只有五千言的《道德经》,不仅包容了人类社会当中的善恶观、人生观、处事观及养生之道、治国之道,而更重要的是揭示了自然界的演化和宇宙的起源及流变。

一、宇宙的起源及发展现代科学研究发现:我们的宇宙是在150亿年至200亿年前的某一时刻,由一个体积极小、质量极密、温度极高的“初始奇点”爆炸形成。

而由于大爆炸造成的不断膨胀,又使我们的宇宙空间变得越来越大,但温度也越来越低。

由于温度的不断下降,从而使大量的热气凝聚成了星云、星系等天体,所以说我们的宇宙是由“无中生有”,而又从一个“初始奇点”的大爆炸中逐渐生出了由无数个天体组成的宇宙。

那么,今天的宇宙是否还在不断地变化呢?1916年,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提出了广义相对论的第二年,又将广义相对论运用于宇宙天体学。

他认为宇宙不可能是静止不变的,它要么是在继续膨胀,要么应该是在收缩。

1927年,美国天文学家哈伯发现绝大多数星系的光谱都在红移,而且红移量同星系的距离成正比,这意味着所有的星系都在离地球而远去,由此证明宇宙确实还处于普遍的膨胀之中。

1940年,天文学家伽莫夫又提出:如宇宙在大爆炸的膨胀中温度会不断下降,那么就应该在宇宙中普遍存在有温度约为5k的背景辐射。

到了1965年,科学家们终于发现在宇宙各处存在有温度为2.7k的微波背景辐射,从而科学地证明了宇宙确实是在“无中生有”的大爆炸中诞生。

而这一发现又经费里德曼和史蒂芬·霍金等科学家的进一步研究充实,形成了今天更加完善的宇宙大爆炸理论学说。

然而早在2500年前,中国的老子对宇宙的起源和发展就有过十分精辟的论述。

《道德经》第四十章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德真经注》又曰:“凡有皆于无,故未形无名之时,则为万物之始”。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浅谈道德经的奥秘

浅谈道德经的奥秘

读书笔记——道德经的奥秘——胡欣悦一、作者了解曾仕强教授出生于福建,长于台湾。

曾仕强祖籍在漳州,其启蒙教育也同样在漳州。

曾仕强:现任胡雪岩研究会副会长、台湾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统一促进会理事长等。

曾仕强先生生于1934年,祖籍福建漳州。

在教学、研究、写作、演讲、翻译各方面皆有卓越的成就。

曾仕强被企业界尊称为:中国式管理大师、华人三大管理学家之一,多次应邀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香港、中国大陆演讲。

据了解,曾仕强父亲是漳州华安一中的首任校长,曾仕强启蒙教育阶段在当时的南方小学(新桥小学),后来由于父亲前去厦门工作,曾仕强即随父前往厦门读中学,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前往台湾。

曾仕强现任台湾智慧大学校长、台湾交通大学教授,专研中、美、日管理比较,中、西管理思想比较,人际关系与沟通等,曾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讲解《易经》。

在函谷关现场讲解《道德经》,吸引了2000多名国学爱好者,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进行了现场录制。

二、道德经摘录《老子》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于是就有了令人嫌恶的丑;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于是就有了反面的不善。

所以,"有"与"无"相互突显,"难"与"易"相互促成,"长"与"短"相互显现,"高"与"下"相依而存,"音"与"声"相互陪衬,"前"与"后"相互照应——这些"名"相反而相成,迁延不居而不独立自足。

因此,圣人从事于无所成名的事务,施行无须仗名立言的劝教,坦荡迎候万物的涌现与流变而不抵触畏避,生养了一切并不拘系自有,做成了什么并不执为仗恃,成就了事业并不矜居功名。

道德经的奥秘

道德经的奥秘

道德经的奥秘一、老子传道真假不一定是相对的中华文化的根源就是易经读道德经要检讨自己,抱着冷静恭敬很真诚的态度好好听听老子的话,回头调整自己,而不是用我的看法评价老子。

为什么和老虎在一起?和老虎说什么?圆圈代表:道道德经要讲的是真话,真话很危险,老虎代表诸子百家中国社会:卧虎藏龙孔子和老子问道,老子不说话而张开嘴,孔子悟到了,老子的智慧:柔弱胜刚强人应该说真话。

老子传道图告诉我们:道是柔弱的,但柔弱胜刚强老子在讲真话,而讲真话很危险为什么危险现在还讲真话?现在民智已经开,不必冒着老子那么危险,如果现在不讲真话才更危险二、上士问道老子故里:河南鹿邑不同的读法:开宗明义:一开始就要告诉我们要讲什么常道说不完整有人说对就有人说反,常道总是有正反,总看作正反很危险更完整的说应该说是正负,因为并不都是相反,而有可能是互补这是语言和文字的限制的原因天人之学:做学问从天垂象开始,人活在天地之间了解天地才能有生存之道。

上等智慧:道不是用来讲的,是用来行的中等智慧:好像听得懂好像听不懂,继续琢磨下等:听完道理,一脸不认同和怀疑体会到:老子知道老虎会有两面性,老虎凶猛是天性,老子讲道把老虎的斑纹讲的隐藏起来,说明老虎是上士闻道达摩祖师认为中国好多人把佛经当做学问研究,而不去行三、人生的价值人不为己天诛地真正的含义?古人为什么说人在衙门好当差?老子:人生最高的价值就是行道老子是自然哲学家自然的价值是无私奉献(小草生长,牛羊吃,小草不抱怨,水被动物喝,被人提走,被人开辟支流不抱怨)人的价值是为人群造福人(所有人)不为己(人之为人的人性)(天诛地灭人不能成为一个有人性的人天都不会放过人在衙门好修行?四、究竟何为道?道可以代表一切概念比天地还有早,不是道把天地生出来,是说到在一片混沌的时候就存在,但是在开天辟地的时候才产生作用天地形成天地形成道附着在万物身上物:道安静下来求之以神了解道任何事物都是循环往复人应该尊重道就可以平平安安过一辈子万物道所生,道依旧存在,不主宰万物,不道不但生成万物还是万物生存的法则如何看出自己遵循了道呢?道就是宇宙自然的基。

道德经的奥秘--无中生有

道德经的奥秘--无中生有

道德经的奥秘--无中生有曾:《道德经》第五章有一句话非常有趣,“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什么叫做刍狗,刍狗就是用草,然后把它扎成一只跟狗一样的以前在祭祀的时候,会把这个草扎成的狗作为祭品,然后很庄严、很恭敬,好象它很贵重一样的奉给我们所祭拜的对象,不过拜完了以后,顺手一丢,就把它丢掉了,根本不当一回事。

这两句话是怎么来的,是天人之间的一个对话。

老实讲中国人他这个天人合一是很有意思的,你能够说他是一种想像,我们也不反对,就是人跟天他会对话。

人他跟老天讲:老天哪,你到底怎么回事,你把天地万物都当作祭品,要用的时候就很贵重,不用的时候就随便乱丢,那你老天还有什么仁爱之心呢?老天本来是不说话的,不过听了这个番话以后,他不得不做回应,他说好,你们人看我,天,是这种样子,那我现在呢,要你反观你们自己,圣人一样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一个学派出来,告诉你要这样那样,另一个人说我才是你们的老师,这样这样,各式各样的主张都言陈有理,我到底听谁的?所以就造成很多门派,明争暗斗,社会非常混乱。

我有一次坐车子,我就听到两个老太婆在对话,那很有意思。

一个人说:你千万不要信佛教,你看我婆婆就是信佛教,信到最后死掉了。

另外一个人说:真的挺奇怪,我的婆婆信基督教,信到最后也是死掉了。

你信什么教最后不是死掉?人是自生自灭的,万物都是自生自灭的。

曾:老子既然把这个天人对话把它展示出来,他就必须要给我们一些启发嘛,不然你这个对话完了没有结果,所以第五章紧接着他就说了,“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橐龠是什么,就是风箱,他说天地之间,你用想像的,它就象一个风箱,风箱里面空空的什么都没有,所以它是无,不过风箱呢,你一动,它就会有风出来,所以有生于无,你从这里能够看得出来,“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它是空空虚虚的,什么都没有,不过它里面充满了无穷的能量。

虚但是不屈,不屈就是没有静止,动而愈出,你只要拉动这个风箱,它就源源持续的,越来越多。

道德经地奥秘

道德经地奥秘

道德经的奥秘内容简介五千真言《道德经》,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更是中华文明的智慧源泉。

几千年来,关于老子,关于《道德经》,有着无数的传说和猜想。

曾仕强教授认为,《道德经》和作为“群经之首”的《易经》有着密切关系。

老子写作《道德经》,就在为高等智慧的人解释《易经》中的“天之道”。

老子所提出的“反者道之动”,就是《易经》中所说“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背后的规律。

道德是最高信仰并不遥远,也绝非玄之又玄,它是我们现代生活的源泉。

让我们跟随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一起感悟道德经的奥秘!《道德经》与人生(一)《道德经》与人生(二)《道德经》与人生(三)第一集老子传道第二集上士闻道第三集人生的价值第四集究竟何为道第五集反者道之动第六集智慧与阴谋第七集柔弱胜刚强第八集无为无不为第九集知识与知道第十集无中生有第十一集人生有三宝第十二集有道必有德第十三集以德治国第十四集无知无欲第十五集如何明道第十六集上善若水第十七集为人类谋福第一集:老子传道曾:我们这一次要来探讨老子的《道德经》。

要探讨《道德经》,它有好几条路,因为《道德经》实在太大了。

你从哪一方面去,都有很多条路,所以叫做“条条大路通《道德经》”。

那我们现在要采取哪一条路呢?因为你从每条路进去,你所看到的都不太一样,因此我们这一次要选一个比较少用的,有更广大视野的那一条路。

我们看看历史《,道德经》在西流景帝以前,它不叫《道德经》,那时候根本没有《道德经》这个名词,就叫《老子》,表示这是一本老子所写的书。

这个就表示它还没有得到大家的共识,认为说我们都应该学它。

但是汉景帝他了不起,因为我们都知道,文景时期是实施老子的学问的,所以他自己实践的心得,他认为这个太了不起了。

所以不应该叫做“子”,应该提升他的位阶,所以叫做“经”。

经是不容易的,经就是它是不能乱改的,必须要经常常这样去做的,而且他是很正经的。

可见,当老子所写的书被提升为经的位阶的时候,那它对中国人影响就更大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玄同此常无名无名道
,谓两有,万名可可 众之者,欲物天名道

妙玄同欲以之地,,

之,出以观母之非非 门玄而观其。始常常

之异其妙故,名道
又名徼;常有。。
,。
道德经的奥秘
曾仕强 台湾师范大学教授
主目录

贰叁































主目录












玖 拾 拾壹
为什么要合理调整
认识什么是“无为”
将 自 化 。
侯 王 若 能 守 之 , 万 物
道 常 无 为 , 而 无 不 为
第 三 十 七 章
《 道 德 经 》

如何调整才能顺其自然
第 地道三 大大十 ,,七 人天章
《 道 德 经 》
亦大
大,
9
知 识

与 知

无为无不为
理解“为学日益, 为道日损”
1
对于修身行道,我 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2
知识与知道的关系
1、提醒自己一切都是身外之物 2、客观地了解事物的本性 3、享受过程,不要计较结果
道与混沌的关系
道的法则是什么?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是一种法则,一个生源
5 伍
反 者 道 之

反者道之动
“反”字的 不同含义
“反”和 如何看待现
“道”的关 代社会求新

求变
当今社会如 何做才能真 正读懂《道 德经》
“道可道非常道”的断句方式

有 名 万
无 名 天
名 可 名
道 可 道
第 一 章
道 德 经
物地非非

之之常常
母始名道
不同智慧水平的人闻道的区别

不下中上第

笑士士士四

不闻闻闻十

足道道道一
以 为 道
大 笑 之
若 存 若
勤 而 行


亡之
“行道”的意义

莫天甚吾第

能下易言七

行莫行甚十

能 知

其无而其 私私身身

焉存而


什么是人的本性

是下是上第

以德以德三

无不有不十

德失德德八



什么是人的本性


国六智大第 家亲慧道十 昏不出废八 乱和,,章
德 经 》
,,有有
有有大仁
忠孝伪义
臣慈;
。;
4 肆
究 竟 何 为

究竟何为道

老子对道 的定义

如何看出 万物中的


道与混沌 的关系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 并作,吾以观复。夫物 芸芸,各复归其根。
当今社会如何做才能真正 读懂《道德经》
大道废, 有仁义; 慧智出, 有大伪;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四
方法三
六亲不和,有 孝慈;国家昏 乱,有忠臣。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 病,是以不病。
6 陆
智 慧 与 阴

智慧与阴谋



有天弱反四 生下者者十 于万道道章 无物之之
德 经 》
生用动
于。,


7 柒
柔 弱 胜 刚

柔弱胜刚强
理解“反者道之动,弱者 道之用” 柔弱胜刚强的意义及启示
列举生活中的柔弱胜刚强
理解“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有天弱反四 生下者者十 于万道道章 无物之之
德 经 》
生用动
不 怒 ,
不 武 ,
智慧与阴谋

是不吾用第

谓敢不兵六

行进敢有十

无寸为言九




而而 退为 尺客 。,
智慧与阴谋

是不吾用第

谓敢不兵六

行进敢有十

无寸为言九




而而 退为 尺客 。,
智慧与阴谋

用君故物夫第

兵子有或兵三

则居道恶者十

贵则者之,一 右贵不,不章

。左处

,。


刃爪角
,,
柔弱胜刚强的意义及启示
少 则 得 , 多
洼 则 盈 , 敝
曲 则 全 , 枉
第 二 十 二 章
《 道 德 经 》
则则则
惑新直

列举生活中的柔弱胜刚强
8 捌
无 为 无 不

无为无不为
认识什么是“无为”
如何做到“无为无 不为”的境界
如何调整才能顺其 自然
“二分法”思维存 在的弊端
“望文生义”会对 我们传承优秀传统 文化带来哪些影响?

智慧与阴谋
误解老子是阴谋家 认识老子提倡的自然 智慧与阴谋如何界定 老子引用自然现象的真正用意
智慧与阴谋

谓之必故之将第

微,故强;欲三

明必举之将歙十

。故之;欲之六

与;将弱,章
之将欲之必
。欲废,故
是夺之必张

智慧与阴谋

善善善善第

用胜为为六

人敌战士十

者者者者八 章

为 之 下
不 与 ,
于。,


理解“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是无是十 谓物谓四 惚之无章 恍象状
德 经 》
。,之


柔弱胜刚强的意义及启示

吾强人第

将梁之四

以者所十

为不教二 教得,章

父其我
死亦
,教


柔弱胜刚强的意义及启示

兵 无 所 容
虎 无 所 措
兕 无 所 投
第 五 十 章
道 德 经 》
其其其
易章 知

3 叁
人 生 的 价

人生的价值
1 《道德经》对人生价值的看法 2 什么是人的本性 3 道德对人的意义
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道德经对人生价值的看法
人生的最高价值—— 行道 人生的最高价值就是把自己对人类 社会做贡献的愿望,一步一步去达 成。
什么是人的本性

故未外圣第

能以其人七

成其身后章
道 德
物不,一可,,,

。可其。致名名名

名下
诘曰曰曰
பைடு நூலகம்
,不
,微希夷
。,,
如何看出万物中的道
而 不 辞 , 功 成
万 物 恃 之 而 生
大 道 泛 兮 , 其
第 三 十 四 章
三 生 万 物 。
二 生 三 ,
一 生 二 ,
道 生 一 ,
第 四 十 二 章
《 道 德 经 》
不,可






如何看出万物中的道














1 壹
老 子 传

老子传道
真与假之间的关系 东西方文化对真实的不同理解
诸子百家与道家的关系 说真话时要考虑什么
真与假之间的关系
真 实假
老子传道图
老子出关图
2 贰
上 士 闻

上士闻道
一 “道可道非常道”的断句方式 二 不同智慧水平的人闻道的区别 三 “行道”的意义
“反”字的不同含义
1
返回原点,回到起点

2
物极必反,由正到反
3
相反相成,阴阳互补
“反”和“道”的关系
第25章 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 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 反。 第42章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 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 第23章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 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
如何看待现代社会求新求变
老子对道的定义
道 吾 下 周 寂有
, 不 母 行 兮物第
强 知 。 而 寥混二
为其 之名 名, 曰强 大字 。之

不 殆 , 可 以 为 天
兮 , 独 立 而 不 改 ,
成 , 先 天 地 生 。
十 五 章
《 道 德 经 》
老子对道的定义
复昧其故此搏听视第
归,上混三之之之十

于绳不而者不不不四 无绳皦为不得闻见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