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习题讲解
第一章1.2节习题讲解
应的数分别是什么?
正 解
平均值为:(79.4+80.6+80.8+79.1+80+79.6+80.5)/7=80(m); 对应的数分别为:-0.6m,+0.6m,+0.8m,-0.9m,0m,-0.4m, +0.5m.
习题1.1
正数和负数
6.科学实验表明,原子中的原子核与电子所带电荷是两种相反的电荷.物理学规 定,原子核所带电荷为正电荷.氢原子中的原子核与电子各带1个电荷,把它 们所带电荷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出来.
(2)水面低于标准水位0.1m记作-0.1m,高于标准水位0.23m记作
+0.23m(或0.23m).
习题1.1
么?
正数和负数
3. "不是正数的数一定是负数,不是负数的数一定是正数“的说法对吗?为什
正 解
不对!
不是正数的数可以是0,而0不是负数;不是负数的数可以是0,而0 不是正数.
注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习题1.2
有理数
2.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
-5,+3,-3.5,0,2/3,-2/3,0.75
正 解
习题1.2
有理数
3.在数轴上,点A表示-3,从点A出发,沿数轴移动4个单位长到达点B,则点B表
示的数是多少?
正 解
依题意如果从点A出发沿数轴向右移动4个单位长到达B点,则B点
表示的数是1;如果从点A出发沿数轴向左移动4个单位长到达B点, 则B点表示的数是-7.
正 解
氢原子中的原子核所带电荷可以用“+1”表示,氢原子中的电子所 带电荷可以用“-1”表示。
习题1.1
正数和负数
人教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与习题讲解
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基础知识点整理第1讲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知识要点:1. 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作集合(set ),其元素具有三个特征,即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 集合的表示方法有两种:列举法,即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 }”括起来,基本形式为123{,,,,}n a a a a ⋅⋅⋅,适用于有限集或元素间存在规律的无限集. 描述法,即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示,基本形式为{|()x A P x ∈},既要关注代表元素x ,也要把握其属性()P x ,适用于无限集.3. 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A B C ⋅⋅⋅表示集合. 要记住一些常见数集的表示,如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N 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4. 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是属于(belong to )与不属于(not belong to ),分别用符号∈、∉表示,例如3N ∈,2N -∉.¤例题精讲:【例1】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由方程2(23)0x x 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2)大于2且小于7的整数. 解:(1)用描述法表示为:2{|(23)0}x R x x x ∈--=; 用列举法表示为{0,1,3}-.(2)用描述法表示为:{|27}x Z x ∈<<; 用列举法表示为{3,4,5,6}.【例2】用适当的符号填空:已知{|32,}A x x k k Z ==+∈,{|61,}B x x m m Z ==-∈,则有: 17 A ; -5 A ; 17 B . 解:由3217k +=,解得5k Z =∈,所以17A ∈;由325k +=-,解得73k Z =∉,所以5A -∉;由6117m -=,解得3m Z =∈,所以17B ∈.【例3】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教材P 6 练习题2, P 13 A 组题4) (1)一次函数3y x =+与26y x =-+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 (2)二次函数24y x =-的函数值组成的集合; (3)反比例函数2y x =的自变量的值组成的集合.解:(1)3{(,)|}{(1,4)}26y x x y y x =+⎧=⎨=-+⎩. (2)2{|4}{|4}y y x y y =-=≥-. (3)2{|}{|0}x y x x x==≠.点评:以上代表元素,分别是点、函数值、自变量. 在解题中不能把点的坐标混淆为{1,4},也注意对比(2)与(3)中的两个集合,自变量的范围和函数值的范围,有着本质上不同,分析时一定要细心.*【例4】已知集合2{|1}2x aA a x +==-有唯一实数解,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 . 解:化方程212x ax +=-为:2(2)0x x a --+=.应分以下三种情况:A BBAAB A BA .B .C .D .⑴方程有等根且不是 △=0,得94a =-,此时的解为12x =,合.⑵方程有一解为,而另一解不是:将x =代入得a =,此时另一解1x =⑶方程有一解为,而另一解不是:将x =代入得a =,此时另一解为1x =,合.综上可知,9{,4A =-.点评:运用分类讨论思想方法,研究出根的情况,从而列举法表示. 注意分式方程易造成增根的现象.第2讲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知识要点:1.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则说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其中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subset ),记作A B ⊆(或B A ⊇),读作“A 含于B ”(或“B 包含A ”).2. 如果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A B ⊆),且集合B 是集合A 的子集(B A ⊇),即集合A 与集合B 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集合A 与集合B 相等,记作A B =.3. 如果集合A B ⊆,但存在元素x B ∈,且x A ∉,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propersubset ),记作A ≠⊂B (或B ≠⊃A ). 4.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作空集(empty set ),记作∅,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5. 性质:A A ⊆;若A B ⊆,B C ⊆,则A C ⊆;若A B A =,则A B ⊆;若A B A =,则B A ⊆. ¤例题精讲:【例1】用适当的符号填空:(1){菱形} {平行四边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2)∅ 2{|20}x R x ∈+=;0 {0}; ∅ {0}; N {0}. 解:(1), ;(2)=, ∈, ,.【例2】设集合1,,}22{|,{|n n x n n A x x B x =∈=+∈==Z}Z ,则下列图形能表示A 与B 关系的是( ).解:简单列举两个集合的一些元素,3113{,1,,0,,1,,}2222A =⋅⋅⋅---⋅⋅⋅,3113{,,,,,}2222B =⋅⋅⋅--⋅⋅⋅,易知B ≠⊂A ,故答案选A .另解:由21,}2{|n x n B x +=∈=Z ,易知B ≠⊂A ,故答案选A . 【例3】若集合{}{}2|60,|10M x x x N x ax =+-==-=,且N M ⊆,求实数a 的值.解:由26023x x x +-=⇒=-或,因此,{}2,3M =-. (i )若0a =时,得N =∅,此时,N M ⊆;(ii )若0a ≠时,得1{}N a =. 若N M ⊆,满足1123a a==-或,解得1123a a ==-或.故所求实数a 的值为0或12或13-.点评:在考察“A B ⊆”这一关系时,不要忘记“∅” ,因为A =∅时存在A B ⊆. 从而需要分情况讨论. 题中讨论的主线是依据待定的元素进行.【例4】已知集合A ={a ,a +b ,a +2b },B ={a ,ax ,ax 2}. 若A =B ,求实数x 的值.解:若22a b ax a b ax+=⎧⎨+=⎩⇒a +ax 2-2ax =0, 所以a (x -1)2=0,即a =0或x =1.当a =0时,集合B 中的元素均为0,故舍去; 当x =1时,集合B 中的元素均相同,故舍去.若22a b ax a b ax⎧+=⎨+=⎩⇒2ax 2-ax -a =0. 因为a ≠0,所以2x 2-x -1=0, 即(x -1)(2x +1)=0. 又x ≠1,所以只有12x =-. 经检验,此时A =B 成立. 综上所述12x =-.点评:抓住集合相等的定义,分情况进行讨论. 融入方程组思想,结合元素的互异性确定集合.第3讲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一)¤知识要点:集合的基本运算有三种,即交、并、补,学习时先理解概念,并掌握符号等,再结合解B (读作“B (读作“,{|15},{|39},,()U R A x x B x x A B A B ==-≤≤=<<求ð解:在数轴上表示出集合A 、B ,如右图所示: {|35}A B x x =<≤,(){|1,9}U C A B x x x =<-≥或,【例2】设{|||6}A x Z x =∈≤,{}{}1,2,3,3,4,5,6B C ==,求:(1)()A B C ; (2)()A A B C ð. 解:{}6,5,4,3,2,1,0,1,2,3,4,5,6A =------. (1)又{}3B C =,∴()A B C ={}3; (2)又{}1,2,3,4,5,6B C =, 得{}()6,5,4,3,2,1,0A C B C =------.∴ ()A A C B C {}6,5,4,3,2,1,0=------.【例3】已知集合{|24}A x x =-<<,{|}B x x m =≤,且A B A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解:由A B A =,可得A B ⊆.在数轴上表示集合A 与集合B ,如右图所示:由图形可知,4m ≥.点评:研究不等式所表示的集合问题,常常由集合之间的关系,得到各端点之间的关系,特别要注意是否含端点的问题.【例4】已知全集*{|10,}U x x x N =<∈且,{2,4,5,8}A =,{1,3,5,8}B =,求()U C A B ,()U C A B ,()()U U C A C B , ()()U U C A C B ,并比较它们的关系.解:由{1,2,3,4,5,8}A B =,则(){6,7,9}U C A B =. 由{5,8}A B =,则(){1,2,3,4,6,7,9}U C A B = 由{1,3,6,7,9}U C A =,{2,4,6,7,9}U C B =, 则()(){6,7,9}U U C A C B =, ()(){1,2,3,4,6,7,9}U U C A C B =.由计算结果可以知道,()()()U U U C A C B C A B =, ()()()U U U C A C B C A B =.另解:作出Venn 图,如右图所示,由图形可以直接观察出来结果.点评:可用Venn 图研究()()()U U U C A C B C A B =与()()()U U U C A C B C A B = ,在理解的基础记住此结论,有助于今后迅速解决一些集合问题.第4讲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二)¤知识要点:1. 含两个集合的Venn 图有四个区域,分别对应着这两个集合运算的结果. 我们需通过Venn 图理解和掌握各区域的集合运算表示,解决一类可用列举法表示的集合运算. 通过图形,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些集合性质:()()()U U U C A B C A C B =,()()()U U U C A B C A C B =.2. 集合元素个数公式:()()()()n A B n A n B n A B =+-.3. 在研究集合问题时,常常用到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 也常由新的定义考查创新思维.¤例题精讲:【例1】设集合{}{}24,21,,9,5,1A a a B a a =--=--,若{}9A B =,求实数a 的值.解:由于{}{}24,21,,9,5,1A a a B a a =--=--,且{}9A B =,则有:当219 a -=时,解得5a =,此时={4, 9, 25}={9, 0, 4}A B -,-,不合题意,故舍去; 当29a =时,解得33a =或-.3 ={4,5,9} ={9,2,2}a A B =时,-,--,不合题意,故舍去; 3={4, 7 9}={9, 8, 4}a A B =-,--,,-,合题意. 所以,3a =-.【例2】设集合{|(3)()0,}A x x x a a R =--=∈,{|(4)(1)0}B x x x =--=,求A B , A B .(教材P 14 B 组题2)解:{1,4}B =.当3a =时,{3}A =,则{1,3,4}A B =,A B =∅; 当1a =时,{1,3}A =,则{1,3,4}A B =,{1}A B =; 当4a =时,{3,4}A =,则{1,3,4}A B =,{4}A B =;当3a ≠且1a ≠且4a ≠时,{3,}A a =,则{1,3,4,}A B a =,A B =∅.点评:集合A 含有参数a ,需要对参数a 进行分情况讨论. 罗列参数a 的各种情况时,需依据集合的性质和影响运算结果的可能而进行分析,不多不少是分类的原则.【例3】设集合A ={x |240x x +=}, B ={x |222(1)10x a x a +++-=,a R ∈},若A B =B ,求实数a 的值.解:先化简集合A ={4,0}-. 由A B =B ,则B ⊆A ,可知集合B 可为∅,或为{0},或{-4},或{4,0}-.(i )若B =∅,则224(1)4(1)0a a ∆=+--<,解得a <1-; (ii )若0∈B ,代入得2a 1-=0⇒a =1或a =1-, 当a =1时,B =A ,符合题意;当a =1-时,B ={0}⊆A ,也符合题意.(iii )若-4∈B ,代入得2870a a -+=⇒a =7或a =1, 当a =1时,已经讨论,符合题意;当a =7时,B ={-12,-4},不符合题意. 综上可得,a =1或a ≤1-.点评:此题考查分类讨论的思想,以及集合间的关系的应用. 通过深刻理解集合表示法的转换,及集合之间的关系,可以把相关问题化归为解方程的问题,这是数学中的化归思想,是重要数学思想方法.解该题时,特别容易出现的错误是遗漏了A =B 和B =∅的情形,从而造成错误.这需要在解题过程中要全方位、多角度审视问题.【例4】对集合A 与B ,若定义{|,}A B x x A x B -=∈∉且,当集合*{|8,}A x x x N =≤∈,集合{|(2)(5)(6)0}B x x x x x =---=时,有A B -= . (由教材P 12 补集定义“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为{|,}U C A x x x A =∈∉且”而拓展)解:根据题意可知,{1,2,3,4,5,6,7,8}A =,{0,2,5,6}B = 由定义{|,}A B x x A x B -=∈∉且,则 {1,3,4,7,8}A B -=.点评:运用新定义解题是学习能力的发展,也是一种创新思维的训练,关键是理解定义的实质性内涵,这里新定义的含义是从A 中排除B 的元素. 如果再给定全集U ,则A B -也相当于()U A C B .第5讲 §1.2.1 函数的概念¤知识要点:1. 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y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function ),记作y =()f x ,x A ∈.其中,x 叫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作定义域(domain ),与x 的值对应的y 值叫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 x x A ∈叫值域(range ).2. 设a 、b 是两个实数,且a <b ,则:{x |a ≤x ≤b }=[a ,b ] 叫闭区间; {x |a <x <b }=(a ,b ) 叫开区间;{x |a ≤x <b }=[,)a b , {x |a <x ≤b }=(,]a b ,都叫半开半闭区间.符号:“∞”读“无穷大”;“-∞”读“负无穷大”;“+∞”读“正无穷大”. 则 {|}(,)x x a a >=+∞,{|}[,)x x a a ≥=+∞,{|}(,)x x b b <=-∞,{|}(,]x x b b ≤=-∞,(,)R =-∞+∞. 3. 决定函数的三个要素是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 当且仅当函数定义域、对应法则分别相同时,函数才是同一函数.¤例题精讲:【例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121y x =+-;(2)y =.解:(1)由210x +-≠,解得1x ≠-且3x ≠-, 所以原函数定义域为(,3)(3,1)(1,)-∞----+∞.(2)由3020x -≥⎧⎪≠,解得3x ≥且9x ≠,所以原函数定义域为[3,9)(9,)+∞.【例2】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1)3254x y x+=-; (2)22y x x =-++.解:(1)要使函数有意义,则540x -≠,解得54x ≠. 所以原函数的定义域是5{|}4x x ≠.32112813(45)233233305445445445444x x x y x x x x ++-+==⨯=⨯=-+≠-+=-----,所以值域为3{|}4y y ≠-. (2)22192()24y x x x =-++=--+. 所以原函数的定义域是R ,值域是9(,]4-∞.【例3】已知函数1()1xf x x-=+. 求:(1)(2)f 的值; (2)()f x 的表达式解:(1)由121x x -=+,解得13x =-,所以1(2)3f =-.(2)设11x t x -=+,解得11t x t -=+,所以1()1t f t t -=+,即1()1xf x x-=+. 点评:此题解法中突出了换元法的思想. 这类问题的函数式没有直接给出,称为抽象函数的研究,常常需要结合换元法、特值代入、方程思想等.【例4】已知函数22(),1x f x x R x =∈+.(1)求1()()f x f x+的值;(2)计算:111(1)(2)(3)(4)()()()234f f f f f f f ++++++.解:(1)由2222222221111()()1111111x x x x f x f x x x x x x++=+=+==+++++. (2)原式11117(1)((2)())((3)())((4)())323422f f f f f f f =++++++=+=点评:对规律的发现,能使我们实施巧算. 正确探索出前一问的结论,是解答后一问的关键.第6讲 §1.2.2 函数的表示法¤知识要点:1. 函数有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优点:简明,给自变量可求函数值);图象法(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的对应关系,优点:直观形象,反应变化趋势);列表法(列出表格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优点:不需计算就可看出函数值).2. 分段函数的表示法与意义(一个函数,不同范围的x ,对应法则不同).3. 一般地,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 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映射(mapping ).记作“:f A B →”.判别一个对应是否映射的关键:A 中任意,B 中唯一;对应法则f . ¤例题精讲:【例1】如图,有一块边长为a 的正方形铁皮,将其四个角各截去一个边长为x 的小正方形,然后折成一个无盖的盒子,写出体积V 以x 为自变量的函数式是_____,这个函数的定义域为_______.解:盒子的高为x ,长、宽为2a x -,所以体积为V =2(2)x a x -.又由20a x >-,解得2ax <.所以,体积V 以x 为自变量的函数式是2(2)V x a x =-,定义域为{|0}2a x x <<.【例2】已知f (x )=33x x-+⎪⎩ (,1)(1,)x x ∈-∞∈+∞,求f [f (0)]的值.解:∵ 0(,1)∈-∞, ∴ f又 ∵,∴ f)3-3=2+12=52,即f [f (0)]=52. 【例3】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1)|2|y x =-; (教材P 26 练习题3) (2)|1||24|y x x =-++.解:(1)由绝对值的概念,有2,2|2|2,2x x y x x x -≥⎧=-=⎨-<⎩.所以,函数|2|y x =-的图象如右图所示.(2)33,1|1||24|5,2133,2x x y x x x x x x +>⎧⎪=-++=+-≤≤⎨⎪--<-⎩,所以,函数|1||24|y x x =-++的图象如右图所示.点评:含有绝对值的函数式,可以采用分零点讨论去绝对值的方法,将函数式化为分段函数,然后根据定义域的分段情况,选择相应的解析式作出函数图象.【例4】函数()[]f x x =的函数值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例如[3.5]4-=-,[2.1]2=,当( 2.5,3]x ∈-时,写出()f x 的解析式,并作出函数的图象.解:3, 2.522,211,10()0,011,122,233,3x x x f x x x x x --<<-⎧⎪--≤<-⎪--≤<⎪=≤<⎨⎪≤<⎪≤<⎪=⎩. 函数图象如右:点评:解题关键是理解符号[]m 的概念,抓住分段函数的对应函数式.第7讲 §1.3.1 函数的单调性¤知识要点:1. 增函数: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对于定义域I 内的某个区间D 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 1,x 2,当x 1<x 2时,都有f (x 1)<f (x 2),那么就说f (x )在区间D 上是增函数(increasing function ). 仿照增函数的定义可定义减函数.2. 如果函数f (x )在某个区间D 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就说f (x )在这一区间上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区间D 叫f(x )的单调区间. 在单调区间上,增函数的图象是从左向右是上升的(如右图1),减函数的图象从左向右是下降的(如右图2). 由此,可以直观观察函数图象上升与下降的变化趋势,得到函数的单调区间及单调性.3. 判断单调性的步骤:设x 1、x 2∈给定区间,且x 1<x 2;→计算f (x 1)-f (x 2) →判断符号→下结论.¤例题精讲:【例1】试用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判断函数2()1xf x x =-在区间(0,1)上的单调性.解:任取12,x x ∈(0,1),且12x x <. 则1221121212222()()()11(1)(1)x x x x f x f x x x x x --=-=----. 由于1201x x <<<,110x -<,210x -<,210x x ->,故12()()0f x f x ->,即12()()f x f x >.所以,函数2()1xf x x =-在(0,1)上是减函数. 【例2】求二次函数2()(0)f x ax bx c a =++<的单调区间及单调性.解:设任意12,x x R ∈,且12x x <. 则22121122()()()()f x f x ax bx c ax bx c -=++-++221212()()a x x b x x =-+-1212()[()]x x a x x b =-++.若0a <,当122b x x a <≤-时,有120x x -<,12bx x a+<-,即12()0a x x b ++>,从而12()()0f x f x -<,即12()()f x f x <,所以()f x 在(,]2b a -∞-上单调递增. 同理可得()f x 在[,)2ba-+∞上单调递减.【例3】求下列函数的单调区间:(1)|1||24|y x x =-++;(2)22||3y x x =-++.解:(1)33,1|1||24|5,2133,2x x y x x x x x x +>⎧⎪=-++=+-≤≤⎨⎪--<-⎩,其图象如右.由图可知,函数在[2,)-+∞上是增函数,在(,2]-∞-上是减函数.(2)22223,02||323,0x x x y x x x x x ⎧-++≥⎪=-++=⎨--+<⎪⎩,其图象如右.由图可知,函数在(,1]-∞-、[0,1]上是增函数,在[1,0]-、[1,)+∞上是减函数.点评:函数式中含有绝对值,可以采用分零点讨论去绝对值的方法,将函数式化为分段函数. 第2小题也可以由偶函数的对称性,先作y 轴右侧的图象,并把y 轴右侧的图象对折到左侧,得到(||)f x 的图象. 由图象研究单调性,关键在于正确作出函数图象.第8讲 §1.3.1 函数最大(小)值¤知识要点:1. 定义最大值: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存在实数M 满足:对于任意的x ∈I ,都有()f x ≤M ;存在x 0∈I ,使得0()f x = M . 那么,称M 是函数()y f x =的最大值(Maximum Value ). 仿照最大值定义,可以给出最小值(Minimum Value )的定义.2. 配方法:研究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最大(小)值,先配方成224()24b ac b y a x a a -=++后,当0a >时,函数取最小值为244ac b a -;当0a <时,函数取最大值244ac ba-. 3. 单调法:一些函数的单调性,比较容易观察出来,或者可以先证明出函数的单调性,再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4. 图象法:先作出其函数图象后,然后观察图象得到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例题精讲:【例1】求函数261y x x =++的最大值.解:配方为2613()24y x =++,由2133()244x ++≥,得260813()24x <≤++.所以函数的最大值为8.【例2】某商人如果将进货单价为8元的商品按每件10元售出时,每天可售出100件. 现在他采用提高售出价,减少进货量的办法增加利润,已知这种商品每件提价1元,其销售量就要减少10件,问他将售出价定为多少元时,才能使每天所赚得的利润最大?并求出最大利润.解:设他将售出价定为x 元,则提高了(10)x -元,减少了10(10)x -件,所赚得的利润为 (8)[10010(10)]y x x =---.即2210280160010(14)360y x x x =-+-=--+. 当14x =时,max 360y =.所以,他将售出价定为14元时,才能使每天所赚得的利润最大, 最大利润为360元. 【例3】求函数2y x =.解:此函数的定义域为[)1,+∞,且函数在定义域上是增函数, 所以当1x =时,min 22y =+,函数的最小值为2.点评:形如y ax b =+性法研究,也可以用换元法研究.【另解】令t ,则0t ≥,21x t =+,所以22115222()48y t t t =++=++,在0t ≥时是增函数,当0t =时,mi n 2y =,故函数的最小值为2.【例4】求下列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1)25332,[,]22y x x x =--∈-; (2)|1||2|y x x =+--. 解:(1)二次函数232y x x =--的对称轴为2bx a=-,即1x =-. 画出函数的图象,由图可知,当1x =-时,m a x 4y =; 当32x =时,m i n 94y =-.所以函数25332,[,]22y x x x =--∈-的最大值为4,最小值为94-.(2) 3 (2)|1||2|2 1 (12)3 (1)x y x x x x x ≥⎧⎪=+--=--<<⎨⎪-≤-⎩.作出函数的图象,由图可知,[3,3]y ∈-. 所以函数的最大值为3, 最小值为-3.点评: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常根据闭区间与对称轴的关系,结合图象进行分析. 含绝对值的函数,常分零点讨论去绝对值,转化为分段函数进行研究. 分段函数的图象注意分段作出.第9讲 §1.3.2 函数的奇偶性¤知识要点:1. 定义:一般地,对于函数()f x 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 ,都有()()f x f x -=,那么函数()f x 叫偶函数(even function ). 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 ,都有()()f x f x -=-),那么函数()f x 叫奇函数(odd function ).2. 具有奇偶性的函数其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中心对称,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轴对称.3. 判别方法:先考察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再用比较法、计算和差、比商法等判别()f x -与()f x 的关系.¤例题精讲:【例1】判别下列函数的奇偶性:(1)31()f x x x=-; (2)()|1||1|f x x x =-++;(3)23()f x x x =-. 解:(1)原函数定义域为{|0}x x ≠,对于定义域的每一个x ,都有 3311()()()()f x x x f x x x-=--=--=--, 所以为奇函数. (2)原函数定义域为R ,对于定义域的每一个x ,都有 ()|1||1||1||1|f x x x x x f x-=--+-+=-++=,所以为偶函数. (3)由于23()()f x x x f x -=+≠±,所以原函数为非奇非偶函数. 【例2】已知()f x 是奇函数,()g x 是偶函数,且1()()1f xg x x -=+,求()f x 、()g x . 解:∵ ()f x 是奇函数,()g x 是偶函数, ∴ ()()f x f x -=-,()()g x g x -=.则1()()11()()1f x g x x f x g x x ⎧-=⎪⎪+⎨⎪---=⎪-+⎩,即1()()11()()1f x g x x f x g x x ⎧-=⎪⎪+⎨⎪--=⎪-+⎩.两式相减,解得2()1x f x x =-;两式相加,解得21()1g x x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有理数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习题讲解
没有按有理数除法法则确定结果的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8 (2)正确结果是________ . 5
1 2 1 1 1 = -13 + -6 + -196 +76 3 3 7 7 5 1 = (-20-120) 5 1 =-140 5 =-28
返回
10.用计算器计算-28-53的按键顺序是( D ) A. (-) 2 8 (-) 5 3 = B. - 2 8 (-) 5 3 = C. 2 8 (-) 5 3 = D. (-) 2 8 - 5 3 =
返回
11.用计算器计算: (1)-98×(-32.7); (2)36÷7.2+(-48.6)÷2.4.
技巧2 逆用分配律
1 1 2 1 1 1 14.计算: -13 3 5 + -6 3 5 + -196 7 5+76 7 5 1 1 2 1 1 1 1 1 解:原式= -13 + -6 + -196 +76 3 5 3 5 7 5 7 5 1 1 2 1 1 1 1 1 = -13 + -6 + -196 +76 3 5 3 5 7 5 7 5
第一章 有理数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第4课时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1 6 11 16
2
3
高等数学第一章精讲习题
2
,
2
内至少有一个根。
证明: 记 f x sin x x 1
则
f
x
在
2
,
2
上连续
f
2
2
2
0
f
2
2
0
由零点定理知至少存在一个
2
,
2
使
f
0
题目得证。
高等数学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x2 sin 2
(1) lim
x
(2) limsin5x cot 3x
x0 tan x
x0
或者
高等数学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e3x ex ln 1 2x
例8 求 lim
x0
1 cos x
解:
ex
原式 lim
x0
e2x 1 2x 1 x2
lim
x0
2x 1
2 x2
x
8
2
2
例9 求
lim
x0
1 x3
x
x2 sin 2
x
1.
解:
1 x x2
原式 lim 2
x0 x3 2x
3.利用两个重要极限(适于 )
例5 解:
求原式lnim2lnnimsinsi2nxxn2.xn
x
x
2n
例5‘求
lim
x
sin x
. tan x
e 解:原式
2
lim
x
1
1 tan xsin x1
sin x 1 sin x1
lim sin x1 tan x
x 2
2
x t
2
新课程标准数学必修1第一章课后习题解答[唐金制]
新课程标准数学必修1第一章课后习题解答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1.1集合练习(P5)1.(1)中国∈A ,美国∉A ,印度∈A ,英国∉A.(2)∵A={x |x 2=x }={0,1},∴-1∉A. (3)∵B={x |x 2+x -6=0}={-3,2},∴3∉A.(4)∵C={x ∈N|1≤x ≤10}={1,2,3,4,5,6,7,8,9,10},∴8∈C ,9.1∉C.2.(1){x |x 2=9}或{-3,3}; (2){2,3,5,7};(3){(x ,y )|⎩⎨⎧+=+=6-2x y 3x y }或{(1,4)};(4){x ∈R |4x -5<3}或{x |x <2}. 练习(P7)1.∅,{a },{b },{c },{a ,b },{a ,c },{b ,c },{a ,b ,c }.2.(1)a ∈{a ,b ,c }. (2)∵x 2=0,∴x =0.∴{x |x 2=0}={0}.∴0∈{0}.(3)∵x 2+1=0,∴x 2=-1.又∵x ∈R ,∴方程x 2=-1无解.∴{x ∈R |x 2+1=0}=∅.∴∅=∅. (4). (5)∵x 2=x ,∴x =0或x =1.∴{x |x 2=x }={0,1}.∴{0}{0,1}.(6)∵x 2-3x +2=0,∴x =1或x =2.∴{x |x 2-3x +2=0}={1,2}.∴{2,1}={1,2}.3.(1)由于1是任何正整数的公约数,任何正整数都是自身的公约数,所以8的公约数是1,2,4,8,即B={1,2,4,8}.∴AB.(2)显然B ⊆A ,又∵3∈A ,且3∉B ,∴B A. (3)4与10的最小公倍数是20,4与10的公倍数应是20的倍数,显然A=B.练习(P11)1.A∩B={5,8},A ∪B={3,5,6,7,8}.2.∵x 2-4x -5=0,∴x =-1或x =5.∴A={x |x 2-4x -5=0}={-1,5},同理,B={-1,1}.∴A ∪B={-1,5}∪{-1,1}={-1,1,5},A∩B={-1,5}∩{-1,1}={-1}.3.A∩B={x |x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 ∪B={x |x 是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4.∵B={2,4,6},A={1,3,6,7},∴A∩(B)={2,4,5}∩{2,4,6}={2,4}, (A)∩(B)={1,3,6,7}∩{2,4,6}={6}.习题1.1 A 组(P11)1.(1)∈ (2)∈ (3)∉ (4)∈ (5)∈ (6)∈2.(1)∈ (2)∉ (3)∈3.(1){2,3,4,5}; (2){-2,1};(3){0,1,2}.(3)∵-3<2x -1≤3,∴-2<2x ≤4.∴-1<x ≤2.又∵x ∈Z ,∴x =0,1,2.∴B={x ∈Z |-3<2x -1≤3}={0,1,2}.4.(1){y |y ≥-4}; (2){x |x ≠0}; (3){x |x ≥54}. 5.(1)∵A={x |2x -3<3x }={x |x >-3},B={x |x ≥2},∴-4∉B ,-3∉A ,{2}B ,B A.(2)∵A={x |x 2-1=0}={-1,1},∴1∈A ,{-1}A ,∅A ,{1,-1}=A. (3);. 6.∵B={x |3x -7≥8-2x }={x |x ≥3},∴A ∪B={x |2≤x <4}∪{x |x ≥3}={x |x ≥2},A∩B={x |2≤x <4}∩{x |x ≥3}={x |3≤x <4}.7.依题意,可知A={1,2,3,4,5,6,7,8},所以A∩B={1,2,3,4,5,6,7,8}∩{1,2,3}={1,2,3}=B ,A∩C={1,2,3,4,5,6,7,8}∩{3,4,5,6}={3,4,5,6}=C.又∵B ∪C={1,2,3}∪{3,4,5,6}={1,2,3,4,5,6}.∴A∩(B ∪C)={1,2,3,4,5,6,7,8}∩{1,2,3,4,5,6}={1,2,3,4,5,6}.又∵B∩C={1,2,3}∩{3,4,5,6}={3},∴A ∪(B∩C)={1,2,3,4,5,6,7,8}∪{3}={1,2,3,4,5,6,7,8}=A.8.(1)A ∪B={x |x 是参加一百米跑的同学或参加二百米跑的同学}.(2)A∩C={x |x 是既参加一百米跑又参加四百米跑的同学}.9.B∩C={x |x 是正方形}, B={x |x 是邻边不相等的平行四边形},A={x |x 是梯形}.10.∵A ∪B={x |3≤x <7}∪{x |2<x <10}={x |2<x <10},∴(A ∪B)={x |x ≤2或x ≥10}.又∵A∩B={x |3≤x <7}∩{x |2<x <10}={x |3≤x <7},∴(A∩B)={x |x <3或x ≥7}. (A)∩B={x |x <3或x ≥7}∩{x |2<x <10}={x |2<x <3或7≤x <10},A ∪(B)={x |3≤x <7}∪{x |x ≤2或x ≥10}={x |x ≤2或3≤x <7或x ≥10}.习题1.2 A 组(P24)1.∵A={1,2},A ∪B={1,2},∴B ⊆A ,∴B=∅,{1},{2},{1,2}.2.集合D={(x ,y )|2x -y =1}∩{(x ,y )|x +4y =5}表示直线2x -y =1与直线x +4y =5的交点坐标;由于D={(x ,y )|⎩⎨⎧=+=54y x 1y -2x }={(1,1)},所以点(1,1)在直线y =x 上,即D C. 3.B={1,4},当a =3时,A={3},则A ∪B={1,3,4},A∩B=∅;当a ≠3时,A={3,a },若a =1,则A ∪B={1,3,4},A∩B={1};若a =4,则A ∪B={1,3,4},A∩B={4};若a ≠1且a ≠4,则A ∪B={1,a ,3,4},A∩B=∅.综上所得,当a =3时,A ∪B={1,3,4},A∩B=∅;当a =1,则A ∪B={1,3,4},A∩B={1};当a =4,则A ∪B={1,3,4},A∩B={4};当a ≠3且a ≠1且a ≠4时,A ∪B={1,a ,3,4},A∩B=∅.4.作出韦恩图,如图1-1-3-16所示,图1-1-3-16由U=A ∪B={x ∈N|0≤x ≤10},A∩(B)={1,3,5,7},可知B={0,2,4,6,8,9,10}.1.2函数及其表示练习(P19)1.(1)要使分式741+x 有意义,需4x+7≠0,即x≠47-. 所以这个函数的定义域是(-∞,47-)∪(47-,+∞); (2)要使根式有意义,需1-x≥0,且x+3≥0,即-3≤x≤1.所以这个函数的定义域是[-3,1].2.(1)f(2)=28,f(-2)=-28,f(2)+f(-2)=0;(2)f(a)=3a 3+2a ,f(-a)=-3a 3-2a ,f(a)+f(-a)=0.3.(1)两个函数的对应法则相同,而表示导弹飞行高度与时间关系的函数y=500x-5x 2是有实际背景的,这里x≥0;函数y=500x-5x 2,x ∈R ,这两个函数的定义域不同,故这两个函数不相等.(2)函数g(x)=x 0=1(x≠0)与函数f(x)=1,x ∈R 的对应法则相同,但定义域不同,所以不是相等的函数.已知函数解析式求函数值及不同变量的函数值的关系.练习(P23)1.设矩形一边长为xcm ,则另一边长为22x -50=22500x -.由题意,得y=x 22500x -,x ∈(0,50).2.图(A)与事件(2).图(B)与事件(3).图(D)与事件(1)吻合得最好.图(C)可叙述为:我出发后,为了赶时间,加速行驶,走了一段后,发现时间还早,于是放慢了速度.3.解析:由绝对值的知识,有f(x)=⎩⎨⎧<+-≥-.2,2,2,2x x x x 所以,f(x)=|x-2|的图象如下图所示.图1-2-2-234.与A 中元素60°对应的B 中的元素是23;与B 中元素22相对应的A 中的元素是45°. 习题1.2 A 组(P24)1.(1)(-∞,4)∪(4,+∞). (2)R .(3)要使分式有意义,只需x 2-3x+2≠0,即x≠1,且x≠2,所以这个函数的定义域是(-∞,1)∪(1,2)∪(2,+∞).(4)要使函数有意义,只需⎩⎨⎧≠≤⇒⎩⎨⎧≠-≥-,1,40104x x x x 即x≤4,且x≠1. 所以这个函数的定义域是(-∞,1)∪(1,4]. 2.(1)g(x)=xx 2-1=x-1,x≠0,该函数虽然与f(x)的对应关系相同,但是定义域不同, 所以f(x)与g(x)不相等. (2)g(x)=(x )4=x 2,x≥0,该函数虽然与f(x)的对应关系相同,但是定义域不同,所以f(x)与g(x)不相等. (3)g(x)=36x =x 2,x ∈R ,该函数与f(x)的对应关系相同,定义域相同,所以f(x)与g(x)相等.3. (1) (2)x ∈R ,y ∈R . x ∈(-∞,0)∪(0,+∞),y ∈(-∞,0)∪(0,+∞).图1-2-2-24 图1-2-2-25(3) (4)x ∈R ,y ∈R . x ∈R ,y ∈[-2,+∞).图1-2-2-26 图1-2-2-27 4.f(2-)=8+52,f(-a)=3a 2+5a+2,f(a+3)=3a 2+13a+14; f(a)+f(3)=3a 2-5a+16.5.(1)点(3,14)不在f(x)的图象上;(2)f(4)=-3;(3)x=14.6.解析:由韦达定理知1+3=-b ,1×3=c ,∴b=-4,c=3.∴f(x)=x 2-4x+3.∴f(-1)=(-1)2-4×(-1)+3=8. 答案:f(-1)=8.7. (1) (2)图1-2-2-28 图1-2-2-29 8.y=x 10 x ∈(0,+∞),y=21l-x x ∈(0,21l), y=22x d - x ∈(0,d),l=2x+x 20(x>0),l=2202+d . 9.由题意,可知容器内溶液高度为x 的体积等于注入的溶液的体积,即π(2d )2·x=vt ,整理得x=24d v π·t. 当容器注满时有π(2d )2h=vt ,得t=vh d 42π. 所以该函数的定义域是t ∈[0,v h d 42π],值域是x ∈[0,h ]. 10.共8个映射.图1-2-2-30B 组1.(1)[-5,0]∪[2,6);(2)[0,+∞);(3)[0,2)∪(5,+∞).2.图1-2-2-31(1)点(x ,0)和(5,y),即纵坐标为0或横坐标为5的点不能在图象上. (2)略.3.略.4.(1)t=512342x x -++,x ∈[0,12];(2)t=58320+≈3小时. 1.3 函数的基本性质练习(P32)1.从生产效率与生产线上工人数量的关系看,在生产劳动力较少的情况下,随人数的增加效率随着增大,但是到了一定数量后,人数再增多效率反而降低了.这说明劳动力可能过剩,出现了怠工等现象.2.图象如图1-3-2-2所示,图1-3-2-2函数的单调增区间为[8,12),[13,18);函数的单调减区间为[12,13),[18,20].3.函数的单调区间是[-1,0),[0,2),[2,4),[4,5].在区间[-1,0),[2,4)上是减函数;在区间[0,2),[4,5]上是增函数.4.证明:设x 1、x 2∈R ,且x 1<x 2,则f (x 1)-f (x 2)=(-2x 1+1)-(-2x 2+1)=2(x 2-x 1).∵x 1<x 2,∴x 2-x 1>0.∴f (x 1)>f (x 2).∴函数f (x )=-2x +1在R 上是减函数.5.如图1-3-2-3所示,图1-3-2-3从图象上可以发现f (-2)是函数的一个最小值.练习(P36)1.(1)对于函数f (x )=2x 4+3x 2,其定义域为(-∞,+∞).因为对定义域内的每一个x ,都有f (-x )=2(-x )4+3(-x )2=2x 4+3x 2=f (x ),所以函数f (x )=2x 4+3x 2为偶函数.(2)对于函数f (x )=x 3-2x ,其定义域为(-∞,+∞).因为对定义域内的每一个x ,都有f (-x )=(-x )3-2(-x )=-x 3+2x =-(x 3-2x )=-f (x ),所以函数f (x )=x 3-2x 为奇函数.(3)对于函数f (x )=xx 12+,其定义域为(-∞,0)∪(0,+∞). 因为对定义域内的每一个x ,都有f (-x )=x x -+-1)(2=xx 12+-=-f (x ), 所以函数f (x )=xx 12+-为奇函数. (4)对于函数f (x )=x 2+1,其定义域为(-∞,+∞).因为对定义域内的每一个x ,都有f (-x )=(-x )2+1=x 2+1=f (x ),所以函数f (x )=x 2+1为偶函数.2.f (x )的图象如图1-3-2-4所示,g (x )的图象如图1-3-2-5所示.图1-3-2-4 图1-3-2-5习题1.2 A 组(P39)1.(1)函数的单调区间是(-∞,25],(25,+∞). 函数y =f (x )在区间(-∞,25]上是减函数,在区间(25,+∞)上是增函数. (2)函数的单调区间是(-∞,0],(0,+∞).函数y =f (x )在区间(0,+∞)上是减函数,在区间(-∞,0]上是增函数. 图略.2.(1)设0<x 1<x 2,则有f (x 1)-f (x 2)=(x 12+1)-(x 22+1)=x 12-x 22=(x 1-x 2)(x 1+x 2).∵0<x 1<x 2,∴x 1-x 2<0,x 1+x 2<0. ∴f (x 1)>f (x 2). ∴函数f (x )在(-∞,0)上是减函数.(2)设0<x 1<x 2,则有f (x 1)-f (x 2)=(111x -)-(121x -)=21x 11x -=2121x x x x -. ∵0<x 1<x 2,∴x 1-x 2<0,x 1x 2>0. ∴f (x 1)<f (x 2). ∴函数f (x )在(-∞,0)上是增函数.3.设x 1、x 2是(-∞,+∞)上任意两个实数,且x 1<x 2.则y 1-y 2=(mx 1+b )-(mx 2+b )=m (x 1-x 2).∵x 1<x 2,∴x 1-x 2<0.当m <0时,∴y 1-y 2>0,即y 1>y 2.∴此时一次函数y =mx +b (m <0)在(-∞,+∞)上是减函数.同理可证一次函数y =mx +b (m >0)在(-∞,+∞)上是增函数.综上所得,当m <0时,一次函数y =mx +b 是减函数;当m >0时,一次函数y =mx +b 是增函数.4.心率关于时间的一个可能的图象,如图1-3-2-6所示,图1-3-2-65.y =502x -+162x -2100=501-(x 2-8100x )-2100=501-(x -4050)2+307 050. 由二次函数的知识,可得当月租金为4 050元时,租赁公司的月收入最大,最大收益为307 050元.6.图略,函数f (x )的解析式为⎩⎨⎧<-≥+.0),1(,0),1(x x x x x x B 组1.(1)函数f (x )在(-∞,1)上为减函数,在[1,+∞)上为增函数;函数g (x )在[2,4]上为增函数.(2)函数f (x )的最小值为-1,函数g (x )的最小值为0.2.设矩形熊猫居室的宽为x m ,面积为y m 2,则长为2330x -m , 那么y =x 2330x -=21(30x -3x 2)=23-(x -5)2+275.所以当x =5时,y 有最大值275, 即宽x 为5 m 时才能使所建造的每间熊猫居室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275m 2. 3.函数f (x )在(-∞,0)上是增函数.证明:设x 1<x 2<0,则-x 1>-x 2>0.∵函数f (x )在(0,+∞)上是减函数,∴f (-x 1)<f (-x 2).∵函数f (x )是偶函数,∴f (-x )=f (x ).∴f (x 1)<f (x 2).∴函数f (x )在(-∞,0)上是增函数.第一章 复习参考题A 组(P44)1.(1)A={-3,3};(2)B={1,2};(3)C={1,2}.2.(1)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2)以定点O 为原心,以3 cm 为半径的圆.3.属于集合的点是△ABC 的外接圆圆心.4.A={-1,1},(1)若a =0,则B=∅,满足B ⊆A ;(2)若a =-1,则B={-1},满足B ⊆A ;(3)若a =1,则B={1},满足B ⊆A.综上所述,实数a 的值为0,-1,1.5.A∩B={(x ,y )|⎩⎨⎧=+=0y 3x 0y -2x }={(x ,y )|⎩⎨⎧==0y 0x }={(0,0)}; A∩C={(x ,y )|⎩⎨⎧==3y -2x 0y -2x }=∅; B∩C={(x ,y )|⎩⎨⎧==+3y -2x 0y 3x }={(x ,y )|⎪⎪⎩⎪⎪⎨⎧-==5953y x }={(53,59-)}; (A∩B )∪(B∩C )={(0,0),(53,59-)}. 6.(1)要使函数有意义,必须|x |-2≥0,即x ≤-2或x ≥2,所以函数的定义域为{x |x ≤-2或x ≥2};(2)要使函数有意义,必须⎩⎨⎧≥+≥-,05,02x x 即⎩⎨⎧-≥≥,5,2x x 得x ≥2.所以函数的定义域为{x |x ≥2};(3)要使函数有意义,必须⎩⎨⎧≠-≥-,05||,04x x 即x ≥4,且x ≠5. 所以函数的定义域为{x |x ≥4,且x ≠5}.7.(1)f (a )+1=111++-a a =12+a ; (2)f (a +1)=)1(1)1(1+++-a a =a a +-2. 8.(1)∵f (-x )=22)(1)(1x x ---+=2211xx -+,∴f (-x )=f (x ). (2)∵f (x 1)=22)1(1)1(1x x -+=221111x x -+=222211x x x x -+=1122-+x x =2211x x -+-,∴f (x 1)=-f (x ). 9.二次函数f (x )的对称轴是直线x =8k ,则有8k ≤5或8k ≥20.解得k ≤40或k ≥160,即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40]∪[160,+∞).10.(1)函数y =x -2是偶函数; (2)它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3)函数在(0,+∞)上是减函数;(4)函数在(-∞,0)上是增函数.B 组 1.同时参加田径和球类比赛的有3人,只参加游泳一项比赛的有9人.提示:由题意知有15人参加游泳比赛,有8人参加田径比赛,有14人参加球类比赛,所以15+8+14=37,知共有37人次参加比赛.由已知共有28名同学参赛,且没有人同时参加三项,而37-28=9,知共有9名同学参加两项比赛.已知同时参加游泳和田径的有3人,同时参加游泳和球类的有3人,因此同时参加田径和球类的有3人;又已知有15人参加游泳比赛,因此只参加游泳一项的有9人.2.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a |a ≥0}.3.∵(A ∪B )=(A )∩(B )={1,3},A∩(B )={2,4},∴B={1,2,3,4}.∴B={5,6,7,8,9}.4.f (1)=1×(1+4)=5; f (-3)=-3×(-3-4)=21; f (a +1)=⎩⎨⎧-<++-≥++.1),3)(1(,1),5)(1(a a a a a a 5.证明:(1)f )2(21x x +=a ·221x x ++b =22221b ab b ax x +++=21(ax 1+b )+21(ax 2+b )=21[f (x 1)+f (x 2)], ∴f (221x x +)=21[f (x 1)+f (x 2)]. (2)g (221x x +)=(221x x +)2+a ·221x x ++b =21(21x +ax 1+b )+21(22x +ax 2+b )-41(x 1-x 2)2 =21[g (x 1)+g (x 2)]-41(x 1-x 2)2, ∵-41(x 1-x 2)2≤0, ∴g (221x x +)≤21[g (x 1)+g (x 2)]. 6.(1)奇函数f (x )在[-b ,-a ]上是减函数;(2)偶函数g (x )在[-b ,-a ]上是减函数.7.若全月纳税所得额为500元,则应交纳税款为500×5%=25(元).此时月工资为800+500=1 300(元);若全月纳税所得额为2000元,则应交纳税款为500×5%+1500×10%=175(元).此时月工资为800+500+1500=2800(元).由于此人交纳税款为26.78元,则此人的工资在区间(1300,2800)内,所以他当月的工资、薪金所得是800+500+1.02578.26-≈1317.8(元).奇、偶函数的性质(1)奇偶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2)奇偶性是函数的整体性质,对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必须成立.(3)f (-x )=f (x )⇔f (x )是偶函数,f (-x )=-f (x )⇔f (x )是奇函数.(4)f (-x )=f (x )⇔f (x )-f (-x )=0,f (-x )=-f (x )⇔f (x )+f (-x )=0.(5)两个奇函数的和(差)仍是奇函数,两个偶函数的和(差)仍是偶函数.奇偶性相同的两个函数的积(商、分母不为零)为偶函数,奇偶性相反的两个函数的积(商、分母不为零)为奇函数;如果函数y =f (x )和y =g (x )的奇偶性相同,那么复合函数y =f [g (x )]是偶函数,如果函数y =f (x )和y =g (x )的奇偶性相反,那么复合函数y =f [g (x )]是奇函数,简称为“同偶异奇”.(6)如果函数y =f (x )是奇函数,那么f (x )在区间(a ,b )和(-b ,-a )上具有相同的单调性;如果函数y =f (x )是偶函数,那么f (x )在区间(a ,b )和(-b ,-a )上具有相反的单调性.(7)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的任意函数f (x )可以表示成一个奇函数与一个偶函数的和,即f (x )=2)()(2)()(x f x f x f x f -++--.(8)若f (x )是(-a ,a )(a >0)上的奇函数,则f (0)=0;若函数f (x )是偶函数,则f (x )=f (-x )=f (|x |)=f (-|x |).若函数y =f (x )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则有f (x )=0。
第一章 习题讲解 PPT课件
2
3
2
1.5
1
0.5
0
-0.5
-1
-1.5
-2
0
5
10
15
20
25
[1sin( t)]sin(8 t)/
3
2
1.5
1
0.5
0
-0.5
-1
-1.5
-2
-15
-10
-5
0
5
10
15
[1sin( t)]sin(8 t)/
3
1.5
1
0.5
0
-0.5
-1
-1.5
-15
-10
-505来自1015[11sin( t)]sin(8 t)/
f (t)
E
sin ( T
t)
(0 t T )
0
(其 他 )
即 f (t) E sin ( t)[u (t) u (t T )] T
113绘出下列各时间函数的波形图
(1)f1(t)sin(t)u(t);(2)f2(t)sin[(tt0)]u(t) (3)f3(t)sin[(t)]u(tt0);(4)f2(t)sin[(tt0)]u(tt0)
(t
-
t0 )u(t
t0 )dt; 2
(4)
(t
-
t0 )u(t
t0 )dt 2
(5) (et t) (t 2)dt; (6) (t sin t) (t )dt
-
-
6
(7)
e jt[ (t) (t
-
t0 )]dt
解 : ( 1 )
f (t t0 ) (t ) d t
f (0 t0 )
必修一第一章讲解及习题带答案
【基础知识巩固】1、本章知识网络2、{INCLUDEPICTURE "file:///C:\\Users\\fan\\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1228931972 \\QQ\\WinTemp\\RichOle\\[VMS_W[`6TMPXZ]9)MU_NTL.jpg"|基本概念1、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态,称为机械运动。
2、在物理学中,研究物体机械运动规律的分支叫做力学。
3、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以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突出“物体具有质量”这个要素,把它简化成一个有质量的物质点,这样的点称为质点。
4、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这个“其他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
这种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5、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叫做路程。
6、物体(质点)位置的变化叫做位移。
7、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符合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如位移、速度、力。
8、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标量,如路程、温度、质量。
9、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速度。
10、物体在时间间隔Δt内的平均快慢程度成为平均速度。
11、物体在时刻t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12、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13、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加速度。
14、加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运动。
【重点知识巩固】一、物体和质点在某些情况下,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不考虑其形状和大小,把物体看成是一个具有质量的点,这样的物体模型称为“质点”。
1.物理学中的理想化方法、理想化模型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果同时考虑这诸多因素,那就无法使用数学知识达到定量研究的目的。
物理学及其他许多学科,都是把非本质的次要因素找出来,加以剔除,而把本质的起主要作用的因素突出出来,在此基础上进行概括抽象,把十分复杂的问题归结为比较简单的问题进行研究,这就是物理学研究中的理想化方法。
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与习题讲解
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基础知识点整理 第1讲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学习目标: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知识要点:1. 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作集合(set ),其元素具有三个特征,即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 集合的表示方法有两种:列举法,即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 }”括起来,基本形式为123{,,,,}n a a a a ⋅⋅⋅,适用于有限集或元素间存在规律的无限集. 描述法,即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示,基本形式为{|()x A P x ∈},既要关注代表元素x ,也要把握其属性()P x ,适用于无限集.3. 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A B C ⋅⋅⋅表示集合. 要记住一些常见数集的表示,如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N 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4. 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是属于(belong to )与不属于(not belong to ),分别用符号∈、∉表示,例如3N ∈,2N -∉.¤例题精讲:【例1】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由方程2(23)0x x 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2)大于2且小于7的整数. 解:(1)用描述法表示为:2{|(23)0}x R x x x ∈--=; 用列举法表示为{0,1,3}-.(2)用描述法表示为:{|27}x Z x ∈<<; 用列举法表示为{3,4,5,6}.【例2】用适当的符号填空:已知{|32,}A x x k k Z ==+∈,{|61,}B x x m m Z ==-∈,则有: 17 A ; -5 A ; 17 B .解:由3217k +=,解得5k Z =∈,所以17A ∈;由325k +=-,解得73k Z =∉,所以5A -∉; 由6117m -=,解得3m Z =∈,所以17B ∈.【例3】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教材P 6 练习题2, P 13 A 组题4) (1)一次函数3y x =+与26y x =-+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 (2)二次函数24y x =-的函数值组成的集合; (3)反比例函数2y x =的自变量的值组成的集合. 解:(1)3{(,)|}{(1,4)}26y x x y y x =+⎧=⎨=-+⎩. (2)2{|4}{|4}y y x y y =-=≥-. (3)2{|}{|0}x y x x x==≠.点评:以上代表元素,分别是点、函数值、自变量. 在解题中不能把点的坐标混淆为{1,4},也注意对比(2)与(3)中的两个集合,自变量的范围和函数值的范围,有着本质上不同,分析时一定要细心.*【例4】已知集合2{|1}2x aA a x +==-有唯一实数解,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 . 解:化方程212x ax +=-为:2(2)0x x a --+=.应分以下三种情况:⑴方程有等根且不是 △=0,得94a =-,此时的解为12x =,合.,而另一解不是x 代入得a =1x =⑶方程有一解为:将x =a =1x =,合.综上可知,9{,4A =-.点评:运用分类讨论思想方法,研究出根的情况,从而列举法表示. 注意分式方程易造成增根的现象.A BBA AB A BA .B .C .D . 第2讲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学习目标: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能利用Venn 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知识要点:1.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则说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其中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subset ),记作A B ⊆(或B A ⊇),读作“A 含于B ”(或“B 包含A ”).2. 如果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A B ⊆),且集合B 是集合A 的子集(B A ⊇),即集合A 与集合B 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集合A 与集合B 相等,记作A B =.3. 如果集合A B ⊆,但存在元素x B ∈,且x A ∉,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proper subset ),记作A ≠⊂B (或B ≠⊃A ).4.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作空集(empty set ),记作∅,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5. 性质:A A ⊆;若A B ⊆,B C ⊆,则A C ⊆;若A B A =,则A B ⊆;若A B A =,则B A ⊆. ¤例题精讲:【例1】用适当的符号填空:(1){菱形} {平行四边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2)∅ 2{|20}x R x ∈+=; 0 {0};∅ {0}; N {0}. 解:(1), ;(2)=, ∈, ,. 【例2】设集合1,,}22{|,{|n n x n n A x x B x =∈=+∈==Z}Z ,则下列图形能表示A 与B 关系的是( ). 解:简单列举两个集合的一些元素,3113{,1,,0,,1,,}2222A =⋅⋅⋅---⋅⋅⋅,3113{,,,,,}2222B =⋅⋅⋅--⋅⋅⋅,易知B ≠⊂A ,故答案选A .另解:由21,}2{|n x n B x +=∈=Z ,易知B ≠⊂A ,故答案选A .【例3】若集合{}{}2|60,|10M x x x N x ax =+-==-=,且N M ⊆,求实数a 的值.解:由26023x x x +-=⇒=-或,因此,{}2,3M =-. (i )若0a =时,得N =∅,此时,N M ⊆; (ii )若0a ≠时,得1{}N a =. 若N M ⊆,满足1123a a ==-或,解得1123a a ==-或. 故所求实数a 的值为0或12或13-. 点评:在考察“A B ⊆”这一关系时,不要忘记“∅” ,因为A =∅时存在A B ⊆. 从而需要分情况讨论. 题中讨论的主线是依据待定的元素进行.【例4】已知集合A ={a ,a +b ,a +2b },B ={a ,ax ,ax 2}. 若A =B ,求实数x 的值.解:若22a b axa b ax+=⎧⎨+=⎩⇒a +ax 2-2ax =0, 所以a (x -1)2=0,即a =0或x =1. 当a =0时,集合B 中的元素均为0,故舍去; 当x =1时,集合B 中的元素均相同,故舍去.若22a b ax a b ax⎧+=⎨+=⎩⇒2ax 2-ax -a =0. 因为a ≠0,所以2x 2-x -1=0, 即(x -1)(2x +1)=0. 又x ≠1,所以只有12x =-. 经检验,此时A =B 成立. 综上所述12x =-. 点评:抓住集合相等的定义,分情况进行讨论. 融入方程组思想,结合元素的互异性确定集合.第3讲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一)¤学习目标: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能使用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知识要点:集合的基本运算有三种,即交、并、补,学习时先理解概念,并掌握符号等,再结合解题的训练,而达到掌握的B (读作“B (读作“解:在数轴上表示出集合A 、B ,如右图所示: {|35}A B x x =<≤,(){|1,9}U C AB x x x =<-≥或,【例2】设{|||6}A x Z x =∈≤,{}{}1,2,3,3,4,5,6B C ==,求:(1)()A B C ; (2)()A A B C ð.解:{}6,5,4,3,2,1,0,1,2,3,4,5,6A =------.(1)又{}3B C =,∴()A B C ={}3;(2)又{}1,2,3,4,5,6BC =,得{}()6,5,4,3,2,1,0A C BC =------.∴ ()A A C BC {}6,5,4,3,2,1,0=------.【例3】已知集合{|24}A x x =-<<,{|}B x x m =≤,且A B A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解:由A B A =,可得A B ⊆.在数轴上表示集合A 与集合B ,如右图所示: 由图形可知,4m ≥.点评:研究不等式所表示的集合问题,常常由集合之间的关系,得到各端点之间的关系,特别要注意是否含端点的问题.【例4】已知全集*{|10,}U x x x N =<∈且,{2,4,5,8}A =,{1,3,5,8}B =,求()U C A B ,()U C AB ,()()U U C A C B , ()()U U C A C B ,并比较它们的关系.解:由{1,2,3,4,5,8}A B =,则(){6,7,9}U C AB =.由{5,8}AB =,则(){1,2,3,4,6,7,9}UC A B =由{1,3,6,7,9}U C A =,{2,4,6,7,9}U C B =, 则()(){6,7,9}U U C A C B =,()(){1,2,3,4,6,7,9}U U C A C B =.由计算结果可以知道,()()()U U U C A C B C AB =,()()()U U U C A C B C A B =.另解:作出Venn 图,如右图所示,由图形可以直接观察出来结果.点评:可用Venn 图研究()()()U U U C A C B C A B =与()()()U U U C A C B C AB = ,在理解的基础记住此结论,有助于今后迅速解决一些集合问题.第4讲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二)¤学习目标:掌握集合、交集、并集、补集的有关性质,运行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掌握集合运算中的一些数学思想方法.¤知识要点:1. 含两个集合的Venn 图有四个区域,分别对应着这两个集合运算的结果. 我们需通过Venn 图理解和掌握各区域的集合运算表示,解决一类可用列举法表示的集合运算. 通过图形,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些集合性质:()()()U U U C A B C A C B =,()()()U U U C A B C A C B =.2. 集合元素个数公式:()()()()n A B n A n B n A B =+-.3. 在研究集合问题时,常常用到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 也常由新的定义考查创新思维. ¤例题精讲:【例1】设集合{}{}24,21,,9,5,1A a a B a a =--=--,若{}9A B =,求实数a 的值.解:由于{}{}24,21,,9,5,1A a a B a a =--=--,且{}9AB =,则有:当219 a -=时,解得5a =,此时={4, 9, 25}={9, 0, 4}A B -,-,不合题意,故舍去; 当29a =时,解得33a =或-.3 ={4,5,9} ={9,2,2}a A B =时,-,--,不合题意,故舍去; 3={4, 7 9}={9, 8, 4}a A B =-,--,,-,合题意.所以,3a =-.【例2】设集合{|(3)()0,}A x x x a a R =--=∈,{|(4)(1)0}B x x x =--=,求AB , AB .(教材P 14 B 组题2)解:{1,4}B =.当3a =时,{3}A =,则{1,3,4}AB =,A B =∅;当1a =时,{1,3}A =,则{1,3,4}A B =,{1}A B =; 当4a =时,{3,4}A =,则{1,3,4}A B =,{4}A B =;当3a ≠且1a ≠且4a ≠时,{3,}A a =,则{1,3,4,}A B a =,A B =∅.点评:集合A 含有参数a ,需要对参数a 进行分情况讨论. 罗列参数a 的各种情况时,需依据集合的性质和影响运算结果的可能而进行分析,不多不少是分类的原则.【例3】设集合A ={x |240x x +=}, B ={x |222(1)10x a x a +++-=,a R ∈},若A B =B ,求实数a 的值. 解:先化简集合A ={4,0}-. 由A B =B ,则B ⊆A ,可知集合B 可为∅,或为{0},或{-4},或{4,0}-. (i )若B =∅,则224(1)4(1)0a a ∆=+--<,解得a <1-; (ii )若0∈B ,代入得2a 1-=0⇒a =1或a =1-, 当a =1时,B =A ,符合题意;当a =1-时,B ={0}⊆A ,也符合题意.(iii )若-4∈B ,代入得2870a a -+=⇒a =7或a =1, 当a =1时,已经讨论,符合题意;当a =7时,B ={-12,-4},不符合题意. 综上可得,a =1或a ≤1-.点评:此题考查分类讨论的思想,以及集合间的关系的应用. 通过深刻理解集合表示法的转换,及集合之间的关系,可以把相关问题化归为解方程的问题,这是数学中的化归思想,是重要数学思想方法.解该题时,特别容易出现的错误是遗漏了A =B 和B =∅的情形,从而造成错误.这需要在解题过程中要全方位、多角度审视问题.【例4】对集合A 与B ,若定义{|,}A B x x A x B -=∈∉且,当集合*{|8,}A x x x N =≤∈,集合{|(2)(5)(6)0}B x x x x x =---=时,有A B -= . (由教材P 12 补集定义“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为{|,}U C A x x x A =∈∉且”而拓展)解:根据题意可知,{1,2,3,4,5,6,7,8}A =,{0,2,5,6}B =由定义{|,}A B x x A x B -=∈∉且,则{1,3,4,7,8}A B -=.点评:运用新定义解题是学习能力的发展,也是一种创新思维的训练,关键是理解定义的实质性内涵,这里新定义的含义是从A 中排除B 的元素. 如果再给定全集U ,则A B -也相当于()U AC B .第5讲 §1.2.1 函数的概念¤学习目标:通过丰富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知识要点:1. 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y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function ),记作y =()f x ,x A ∈.其中,x 叫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作定义域(domain ),与x 的值对应的y 值叫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 x x A ∈叫值域(range ).2. 设a 、b 是两个实数,且a <b ,则:{x |a ≤x ≤b }=[a ,b ] 叫闭区间; {x |a <x <b }=(a ,b ) 叫开区间; {x |a ≤x <b }=[,)a b , {x |a <x ≤b }=(,]a b ,都叫半开半闭区间.符号:“∞”读“无穷大”;“-∞”读“负无穷大”;“+∞”读“正无穷大”. 则{|}(,)x x a a >=+∞,{|}[,)x x a a ≥=+∞,{|}(,)x x b b <=-∞,{|}(,]x x b b ≤=-∞,(,)R =-∞+∞.3. 决定函数的三个要素是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 当且仅当函数定义域、对应法则分别相同时,函数才是同一函数.¤例题精讲:【例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121y x =+-;(2)y =.解:(1)由210x +-≠,解得1x ≠-且3x ≠-, 所以原函数定义域为(,3)(3,1)(1,)-∞----+∞.(2)由3020x -≥⎧⎪≠,解得3x ≥且9x ≠,所以原函数定义域为[3,9)(9,)+∞.【例2】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1)3254x y x+=-; (2)22y x x =-++. 解:(1)要使函数有意义,则540x -≠,解得54x ≠. 所以原函数的定义域是5{|}4x x ≠.32112813(45)233233305445445445444x x x y x x x x ++-+==⨯=⨯=-+≠-+=-----,所以值域为3{|}4y y ≠-.(2)22192()24y x x x =-++=--+. 所以原函数的定义域是R ,值域是9(,]4-∞.【例3】已知函数1()1xf x x-=+. 求:(1)(2)f 的值; (2)()f x 的表达式 解:(1)由121x x -=+,解得13x =-,所以1(2)3f =-.(2)设11x t x -=+,解得11t x t -=+,所以1()1t f t t -=+,即1()1xf x x-=+. 点评:此题解法中突出了换元法的思想. 这类问题的函数式没有直接给出,称为抽象函数的研究,常常需要结合换元法、特值代入、方程思想等.【例4】已知函数22(),1x f x x R x =∈+. (1)求1()()f x f x +的值;(2)计算:111(1)(2)(3)(4)()()()234f f f f f f f ++++++.解:(1)由2222222221111()()1111111x x x x f x f x x x x x x ++=+=+==+++++.(2)原式11117(1)((2)())((3)())((4)())323422f f f f f f f =++++++=+=点评:对规律的发现,能使我们实施巧算. 正确探索出前一问的结论,是解答后一问的关键.第6讲 §1.2.2 函数的表示法¤学习目标: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图象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了解映射的概念.¤知识要点:1. 函数有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优点:简明,给自变量可求函数值);图象法(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的对应关系,优点:直观形象,反应变化趋势);列表法(列出表格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优点:不需计算就可看出函数值).2. 分段函数的表示法与意义(一个函数,不同范围的x ,对应法则不同).3. 一般地,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 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映射(mapping ).记作“:f A B →”.判别一个对应是否映射的关键:A 中任意,B 中唯一;对应法则f . ¤例题精讲:【例1】如图,有一块边长为a 的正方形铁皮,将其四个角各截去一个边长为x 的小正方形,然后折成一个无盖的盒子,写出体积V 以x 为自变量的函数式是_____,这个函数的定义域为_______.解:盒子的高为x ,长、宽为2a x -,所以体积为V =2(2)x a x -.又由20a x >-,解得2a x <. 所以,体积V 以x 为自变量的函数式是2(2)V x a x =-,定义域为{|0}2a x x <<.【例2】已知f(x )=33x x-+⎪⎩ (,1)(1,)x x ∈-∞∈+∞,求f [f (0)]的值.解:∵ 0(,1)∈-∞,∴ f .又 ∵,∴ f3-3=2+12=52,即f [f (0)]=52. 【例3】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1)|2|y x =-; (教材P 26 练习题3) (2)|1||24|y x x =-++.解:(1)由绝对值的概念,有2,2|2|2,2x x y x x x -≥⎧=-=⎨-<⎩.所以,函数|2|y x =-的图象如右图所示.(2)33,1|1||24|5,2133,2x x y x x x x x x +>⎧⎪=-++=+-≤≤⎨⎪--<-⎩,所以,函数|1||24|y x x =-++的图象如右图所示.点评:含有绝对值的函数式,可以采用分零点讨论去绝对值的方法,将函数式化为分段函数,然后根据定义域的分段情况,选择相应的解析式作出函数图象.【例4】函数()[]f x x =的函数值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例如[ 3.5]4-=-,[2.1]2=,当( 2.5,3]x ∈-时,写出()f x 的解析式,并作出函数的图象.解:3, 2.522,211,10()0,011,122,233,3x x x f x x x x x --<<-⎧⎪--≤<-⎪--≤<⎪=≤<⎨⎪≤<⎪≤<⎪=⎩. 函数图象如右:点评:解题关键是理解符号[]m 的概念,抓住分段函数的对应函数式.第7讲 §1.3.1 函数的单调性¤学习目标:通过已学过的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及其几何意义;学会运用函数图像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理解增区间、减区间等概念,掌握增(减)函数的证明和判别.¤知识要点:1. 增函数: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对于定义域I 内的某个区间D 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 1,x 2,当x 1<x 2时,都有f (x 1)<f (x 2),那么就说f (x )在区间D 上是增函数(increasing function ). 仿照增函数的定义可定义减函数.2. 如果函数f (x )在某个区间D 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就说f (x )在这一区间上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区间D叫f(x)的单调区间. 在单调区间上,增函数的图象是从左向右是上升的(如右图1),减函数的图象从左向右是下降的(如右图2). 由此,可以直观观察函数图象上升与下降的变化趋势,得到函数的单调区间及单调性.3. 判断单调性的步骤:设x 1、x 2∈给定区间,且x 1<x 2;→计算f (x 1)-f (x 2) →判断符号→下结论.¤例题精讲:【例1】试用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判断函数2()1xf x x =-在区间(0,1)上的单调性. 解:任取12,x x ∈(0,1),且12x x <. 则1221121212222()()()11(1)(1)x x x x f x f x x x x x --=-=----. 由于1201x x <<<,110x -<,210x -<,210x x ->,故12()()0f x f x ->,即12()()f x f x >.所以,函数2()1xf x x =-在(0,1)上是减函数.【例2】求二次函数2()(0)f x ax bx c a =++<的单调区间及单调性.解:设任意12,x x R ∈,且12x x <. 则22121122()()()()f x f x ax bx c ax bx c -=++-++221212()()a x x b x x =-+-1212()[()]x x a x x b =-++.若0a <,当122b x x a <≤-时,有120x x -<,12bx x a+<-,即12()0a x x b ++>,从而12()()0f x f x -<,即12()()f x f x <,所以()f x 在(,]2b a -∞-上单调递增. 同理可得()f x 在[,)2ba-+∞上单调递减.【例3】求下列函数的单调区间:(1)|1||24|y x x =-++;(2)22||3y x x =-++.解:(1)33,1|1||24|5,2133,2x x y x x x x x x +>⎧⎪=-++=+-≤≤⎨⎪--<-⎩,其图象如右.由图可知,函数在[2,)-+∞上是增函数,在(,2]-∞-上是减函数.(2)22223,02||323,0x x x y x x x x x ⎧-++≥⎪=-++=⎨--+<⎪⎩,其图象如右.由图可知,函数在(,1]-∞-、[0,1]上是增函数,在[1,0]-、[1,)+∞上是减函数.点评:函数式中含有绝对值,可以采用分零点讨论去绝对值的方法,将函数式化为分段函数. 第2小题也可以由偶函数的对称性,先作y 轴右侧的图象,并把y 轴右侧的图象对折到左侧,得到(||)f x 的图象. 由图象研究单调性,关键在于正确作出函数图象.【例4】已知31()2x f x x +=+,指出()f x 的单调区间. 解:∵ 3(2)55()322x f x x x +--==+++, ∴ 把5()g x x-=的图象沿x 轴方向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沿y 轴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到()f x 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得()f x 在(,2)-∞-单调递增,在(2,)-+∞上单调递增.点评:变形后结合平移知识,由平移变换得到一类分式函数的图象. 需知()f x a b ++平移变换规律.第8讲 §1.3.1 函数最大(小)值¤学习目标:通过已学过的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理解函数的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学会运用函数图像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能利用单调性求函数的最大(小)值.¤知识要点:1. 定义最大值: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存在实数M 满足:对于任意的x ∈I ,都有()f x ≤M ;存在x 0∈I ,使得0()f x = M . 那么,称M 是函数()y f x =的最大值(Maximum Value ). 仿照最大值定义,可以给出最小值(Minimum Value )的定义.2. 配方法:研究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最大(小)值,先配方成224()24b ac b y a x a a-=++后,当0a >时,函数取最小值为244acb a -;当0a <时,函数取最大值244acba-.3. 单调法:一些函数的单调性,比较容易观察出来,或者可以先证明出函数的单调性,再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4. 图象法:先作出其函数图象后,然后观察图象得到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例题精讲:【例1】求函数261y x x =++的最大值.解:配方为2613()24y x =++,由2133()244x ++≥,得260813()24x <≤++. 所以函数的最大值为8.【例2】某商人如果将进货单价为8元的商品按每件10元售出时,每天可售出100件. 现在他采用提高售出价,减少进货量的办法增加利润,已知这种商品每件提价1元,其销售量就要减少10件,问他将售出价定为多少元时,才能使每天所赚得的利润最大?并求出最大利润.解:设他将售出价定为x 元,则提高了(10)x -元,减少了10(10)x -件,所赚得的利润为(8)[10010(10)]y x x =---.即2210280160010(14)360y x x x =-+-=--+. 当14x =时,max 360y =.所以,他将售出价定为14元时,才能使每天所赚得的利润最大, 最大利润为360元. 【例3】求函数2y x =+.解:此函数的定义域为[)1,+∞,且函数在定义域上是增函数, 所以当1x =时,min 22y =+,函数的最小值为2.点评:形如y ax b =+±的函数最大值或最小值,可以用单调性法研究,也可以用换元法研究.t ,则0t ≥,21x t =+,所以22115222()48y t t t =++=++,在0t ≥时是增函数,当0t =时,min 2y =,故函数的最小值为2.【例4】求下列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1)25332,[,]22y x x x =--∈-; (2)|1||2|y x x =+--.解:(1)二次函数232y x x =--的对称轴为2bx a=-,即1x =-. 画出函数的图象,由图可知,当1x =-时,max 4y =; 当32x =时,min 94y =-.所以函数25332,[,]22y x x x =--∈-的最大值为4,最小值为94-.(2) 3 (2)|1||2|2 1 (12)3 (1)x y x x x x x ≥⎧⎪=+--=--<<⎨⎪-≤-⎩.作出函数的图象,由图可知,[3,3]y ∈-. 所以函数的最大值为3, 最小值为-3.点评: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常根据闭区间与对称轴的关系,结合图象进行分析. 含绝对值的函数,常分零点讨论去绝对值,转化为分段函数进行研究. 分段函数的图象注意分段作出.第9讲 §1.3.2 函数的奇偶性¤学习目标:结合具体函数,了解奇偶性的含义;学会运用函数图像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理解奇函数、偶函数的几何意义,能熟练判别函数的奇偶性.¤知识要点:1. 定义:一般地,对于函数()f x 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 ,都有()()f x f x -=,那么函数()f x 叫偶函数(even function ). 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 ,都有()()f x f x -=-),那么函数()f x 叫奇函数(odd function ).2. 具有奇偶性的函数其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中心对称,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轴对称.3. 判别方法:先考察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再用比较法、计算和差、比商法等判别()f x -与()f x 的关系. ¤例题精讲:【例1】判别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31()f x x x=-; (2)()|1||1|f x x x =-++;(3)23()f x x x=-.解:(1)原函数定义域为{|0}x x ≠,对于定义域的每一个x ,都有 3311()()()()f x x x f x x x-=--=--=--, 所以为奇函数. (2)原函数定义域为R ,对于定义域的每一个x ,都有()|1||1||1||1|f x x x x x f x -=--+-+=-++=,所以为偶函数. (3)由于23()()f x x x f x -=+≠±,所以原函数为非奇非偶函数. 【例2】已知()f x 是奇函数,()g x 是偶函数,且1()()1f xg x x -=+,求()f x 、()g x . 解:∵ ()f x 是奇函数,()g x 是偶函数, ∴ ()()f x f x -=-,()()g x g x -=.则1()()11()()1f x g x x f x g x x ⎧-=⎪⎪+⎨⎪---=⎪-+⎩,即1()()11()()1f x g x x f x g x x ⎧-=⎪⎪+⎨⎪--=⎪-+⎩.两式相减,解得2()1x f x x =-;两式相加,解得21()1g x x =-.【例3】已知()f x 是偶函数,0x ≥时,2()24f x x x =-+,求0x <时()f x 的解析式.解:作出函数22242(1)2,0y x x x x =-+=--+≥的图象,其顶点为(1,2). ∵ ()f x 是偶函数, ∴ 其图象关于y 轴对称.作出0x <时的图象,其顶点为(1,2)-,且与右侧形状一致, ∴ 0x <时,22()2(1)224f x x x x =-++=--.点评:此题中的函数实质就是224||y x x =-+. 注意两抛物线形状一致,则二次项系数a 的绝对值相同. 此类问题,我们也可以直接由函数奇偶性的定义来求,过程如下.【另解】当0x <时,0x ->,又由于()f x 是偶函数,则()()f x f x =-, 所以,当0x <时,22()()2()4()24f x f x x x x x =-=--+-=--.【例4】设函数()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且在区间(,0)-∞上是减函数,实数a 满足不等式22(33)(32)f a a f a a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 ()f x 在区间(,0)-∞上是减函数, ∴ ()f x 的图象在y 轴左侧递减. 又 ∵ ()f x 是奇函数,∴()f x 的图象关于原点中心对称,则在y 轴右侧同样递减.又 (0)(0)f f -=-,解得(0)0f =, 所以()f x 的图象在R 上递减.∵ 22(33)(32)f a a f a a +-<-, ∴ 223332a a a a +->-,解得1a >.点评: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的图象一定经过原点. 由图象对称性可以得到,奇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区间上单调性一致,偶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反.集合与函数基础测试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题5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要求) 1.函数y ==x 2-6x +10在区间(2,4)上是( )A .递减函数B .递增函数C .先递减再递增D .选递增再递减. 2.方程组20{=+=-y x y x 的解构成的集合是( )A .)}1,1{(B .}1,1{C .(1,1)D .}1{3.已知集合A ={a ,b ,c },下列可以作为集合A 的子集的是 ( ) A. a B. {a ,c } C. {a ,e } D.{a ,b ,c ,d } 4.下列图形中,表示N M ⊆的是 ( )5.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MNAMNNMMNA.}0{=∅B. }0{⊆∅C. }0{⊇∅D. }0{∈∅6、设集合A ={x|x 参加自由泳的运动员},B ={x|x 参加蛙泳的运动员},对于“既参 加自由泳又参加蛙泳的运动员”用集合运算表示为 ( ) A.A∩B B.A ⊇B C.A ∪B D.A ⊆B 7.集合A={x Z k k x ∈=,2} ,B={Z k k x x ∈+=,12} ,C={Z k k x x ∈+=,14}又,,B b A a ∈∈则有( )A.(a+b )∈ AB. (a+b) ∈BC.(a+b) ∈ CD. (a+b) ∈ A 、B 、C 任一个8.函数f (x )=-x 2+2(a -1)x +2在(-∞,4)上是增函数,则a 的范围是( ) A .a ≥5 B .a ≥3 C .a ≤3 D .a ≤-59.满足条件{1,2,3}⊂≠M ⊂≠{1,2,3,4,5,6}的集合M 的个数是( ) A. 8 B . 7 C. 6 D. 510.全集U = {1 ,2 ,3 ,4 ,5 ,6 ,7 ,8 }, A= {3 ,4 ,5 }, B= {1 ,3 ,6 },那么集合 { 2 ,7 ,8}是 ( )A. A BB. B AC. B C A C U UD. B C A C U U 11.下列函数中为偶函数的是( )A .x y =B .x y =C .2x y = D .13+=x y12. 如果集合A={x |ax 2+2x +1=0}中只有一个元素,则a 的值是 ( ) A .0 B .0 或1 C .1 D .不能确定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题4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函数f (x )=2×2-3|x |的单调减区间是___________.14.函数y =11+x 的单调区间为___________. 15.含有三个实数的集合既可表示成}1,,{ab a ,又可表示成}0,,{2b a a +,则=+20042003b a .16.已知集合}33|{≤≤-=x x U ,}11|{<<-=x x M ,}20|{<<=x x N C U 那么集合=N ,=⋂)(N C M U ,=⋃N M .三、解答题(共4小题,共44分)17. 已知集合}04{2=-=x x A ,集合}02{=-=ax x B ,若A B ⊆,求实数a 的取值集合.18. 设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增函数,f (xy )=f (x )+f (y ),f (3)=1,求解不等式f (x )+f (x -2)>1.19. 已知函数f (x )是奇函数,且当x >0时,f (x )=x 3+2x 2—1,求f (x )在R 上的表达式.20. 已知二次函数222)1(2)(m m x m x x f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写出函数的解析表达式,并求出函数)(x f 的单调递增区间.必修1 第一章 集合测试集合测试参考答案:一、1~5 CABCB 6~10 ABACC 11~12 cB 二、13 [0,43],(-∞,-43) 14 (-∞,-1),(-1,+∞) 15 -1 16 03|{≤≤-=x x N 或}32≤≤x ;}10|{)(<<=⋂x x N C M U ;13|{<≤-=⋃x x N M 或}32≤≤x .三、17 .{0.-1,1}; 18. 解:由条件可得f (x )+f (x -2)=f [x (x -2)],1=f (3).所以f [x (x -2)]>f (3),又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增函数,所以有x (x -2)>3,可解得x >3或x <-1.答案:x >3或x <-1.19. .解析:本题主要是培养学生理解概念的能力.f (x )=x 3+2x 2-1.因f (x )为奇函数,∴f (0)=-1.当x <0时,-x >0,f (-x )=(-x )3+2(-x )2-1=-x 3+2x 2-1, ∴f (x )=x 3-2x 2+1.20. 二次函数222)1(2)(m m x m x x f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1=m ,则1)(2+-=x x f ,函数)(x f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0,∞-. .。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总结及习题讲解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按物体上各部分的运动情况是否相同可以将运动分为平动(物体上各点的运动情况都相同)和转动(物体上各点以某一点为轴运动);按照物体的运动轨迹又可以将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在物理学中,研究物体做机械运动规律的分支叫做力学。
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首先要来学习几个相关的概念。
(一)物体和质点“质点”的引入:自然界中大多数物体的运动是比较复杂的。
比如:鸽子在天空中飞翔时,身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并不一样,身体向前飞行时,翅膀还在上下拍动;人在向前奔跑的时候,不仅躯干在向前运动,手臂也在前后摆动。
要准确地描述这些物体的运动显得比较困难。
但我们一定要将物体各部分运动情况都描述清楚吗?不一定。
当我们要研究鸽子或人的运动快慢的时候,可以忽略翅膀和手臂的运动,将它们“浓缩”为一个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而这对我们所要研究的问题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为了使研究的问题简化,可以,将物体看成一个只有质量而没有大小和形状的点。
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而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但不同于几何中的点。
3.视作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例1:在下述问题中,能够把研究对象当作质点的是()A.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B.研究地球的自转运动C.研究在平直公路上飞驰的汽车的速度D.研究火车通过长江大桥所需的时间E.正在进行花样溜冰的运动员F.研究比赛时乒乓球的旋转例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是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B.只要是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C.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做质点D.由于所研究的问题不同,同一物体有时可以看做质点,有时不能看做质点注意:⑴物体能否看作质点不是看物体的大小,而是要根据具体的问题来确定。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_第一章_知识点与习题讲解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_第一章_知识点与习题讲解一、实数的分布1.有理数和无理数有理数是可以用两个整数的比表示的数,包括整数、分数和循环小数。
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
2.实数的分布实数是由有理数和无理数组成的。
实数可以表示在数轴上,有理数处于数轴上的有序点上,而无理数则处于数轴上的间断点上。
二、数列1.数列的定义数列由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所组成,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数列的项,其中第n个数称为第n项,用an表示。
2.数列的性质-数列可以是有限的或无限的;-数列可以是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或其他类型的数列;-数列的前n项和是指数列的前n项的和,用Sn表示。
三、逻辑与命题1.命题的定义命题是陈述一个明确的陈述句,可以判断真假的句子。
2.逻辑的基本运算-否定:命题p的否定是“非p”,用¬p表示;-合取:命题p和命题q的合取是“p并且q”,用p∧q表示;-析取:命题p和命题q的析取是“p或者q”,用p∨q表示;-排列:命题p和命题q的排列是“若p,则q”,用p→q表示。
四、命题间的逻辑关系1.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充分条件:若命题p→q成立,则p是q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若命题p→q成立,则q是p的必要条件。
2.等价命题等价命题是指两个命题具有相同的真值,可以通过推理得到。
-等价式:若命题p等价于命题q,则称p和q是等价命题,并用p↔q 表示;-基本等价式:德摩根定律、蕴含等价式等。
练习题1.将下列数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1,1.5,√2,0.25,π答案:有理数:-1,1.5,0.25;无理数:√2,π2.判断以下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并求出它的公差:-3,6,9,12,15-1,4,9,16-4,1,-2,-5,-8答案:-是等差数列,公差为3;-不是等差数列;-是等差数列,公差为-33.判断以下命题是否为真命题:-如果数是2的整数倍,那么它一定是偶数;-闰年是指能被4整除但不能被100整除,或者能被400整除的年份;-如果a=b,那么a+c=b+c。
工程力学课后部分习题讲解
第一章静力学根底P20-P23 习题:1-1、:F1=2000N,F2=150N, F3=200N, F4=100N,各力的方向如图1-1所示。
试求各力在x、y轴上的投影。
解题提示:计算方法:F x= + F cosαF= + F sinαy注意:力的投影为代数量;式中:F x、F y的“+〞的选取由力F的指向来确定;α为力F与x轴所夹的锐角。
图1-11-2、铆接薄钢板在孔A、B、C、D处受四个力作用,孔间尺寸如图1-2所示。
:F=50N,F2=100N, F3=150N, F4=220N,求此汇交力系的合力。
1解题提示:——计算方法。
一、解析法F=F1x+F2x+……+F n x=∑F xR xF=F1y+F2y+……+F ny=∑F yR yF= √ F R x2+ F R y2Rtanα=∣F R y/ F R x∣二、几何法按力多边形法那么作力多边形,从图1-2图中量得F R的大小和方向。
1-4、求图1-4所示各种情况下力F对点O的力矩。
图1-4解题提示:——计算方法。
①按力矩的定义计算M O〔F〕= + Fd②按合力矩定理计算M O〔F〕= M O〔F x〕+M O〔F y〕1-5、求图1-5所示两种情况下G与F对转心A之矩。
解题提示:此题按合力矩定理计算各力矩较方便、简捷。
以图1-5a为例:力F、G至A点的距离不易确定,如按力矩的定义计算力矩图1-5既繁琐,又容易出错。
假设将力F、G分别沿矩形两边长方向分解,那么各分力的力臂不需计算、一目了然,只需计算各分力的大小,即可按合力矩定理计算出各力的力矩。
M〔F〕= -F cosαb- F sinαaAM〔G〕= -G cosαa/2 - G sinαb/2A1-6、如图1-6所示,矩形钢板的边长为a=4m,b=2m,作用力偶M〔F,F′〕。
当F=F′=200N时,才能使钢板转动。
试考虑选择加力的位置与方向才能使所费力为最小而到达使钢板转一角度的目的,并求出此最小力的值。
大学物理第1章习题解答(全)ppt课件
23 23 t t 0 3 3
1-24 一质点在半径为0.10m 的圆周上运动, 3 2 4 t 其角位置为 ,式中 的单位为 rad , t的单位为s。求: (1)在 t=2.0s时质点的法向加速度和切向 加速度。 (2)当切向加速度的大小恰等于总加速度大 小的一半时, 值为多少? (3)t为多少时,法向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 相等? d 2 3 得: 12 t 2 4 t 解 (1)由 dt
(2)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解:(1)速度的分量式为 dx dy v 10 60 t v 15 40 t x y dt dt
v ( t ) v v 10 60 t 15 40 t
2 2 x y 2 2
v ( t ) v v 10 60 t 15 40 t
解 (1)由参数方程
x 2 . 0 t , y 19 . 0 2 . 0 t
2
消去t得质点的轨迹方程:
y 19 . 0 0 . 50 x
(2)
2
t1 1 .0 s
t2 2 .0 s
r r r 2 1 v 2 . 0 i 6 . 0 j t t t 2 1
dv d 2 2 2 a (v v ) 3 . 58 m s tt 1 x y dt dt
a a a 1 . 79 m s n
2 2 t
2
(4)
t 1 . 0 s时质点的速度大小为
2 2 1 v v v 4 . 47 m s x y
2
a a a 72 . 1 m s
设 a与 x 轴正向的夹角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四版)高等数学一第1章课后习题详解
中国⼈民⼤学出版社(第四版)⾼等数学⼀第1章课后习题详解第⼀章函数、极限与连续内容概要课后习题全解习题1-1★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思路:常见的表达式有① a log □,(□0>)② /N □, (□0≠)③(0)≥④ arcsin[]1,1-∈)等解:(1)[)(]1,00,11100101122-∈≤≤-≠≥-≠?--=x x x x x x x y ;(2)31121121arcsin≤≤-?≤-≤-?-=x x x y ;(3)()()3,00,030031arctan 3?∞-∈??≠≤≠≥-?+-=x x x x x x x y ;(4)()()3,11,1,,1310301lg 3?-∞-∈-<<-<--x x or x x x x x y x;(5)()()4,22,11601110)16(log 221?∈-<-≠-(1)2lg )(x x f =与x x g lg 2)(=;(2)12+=x y 与12+=y x知识点:函数相等的条件;思路:函数的两个要素是f (作⽤法则)及定义域D (作⽤范围),当两个函数作⽤法则f 相同(化简后代数表达式相同)且定义域相同时,两函数相同;解:(1)2lg )(x x f =的定义域D={}R x x x ∈≠,0,x x g lg )(=的定义域{},0R x x x D ∈>=,虽然作⽤法则相同x x lg 2lg 2=,但显然两者定义域不同,故不是同⼀函数;12+=x y ,以x 为⾃变量,显然定义域为实数R ;12+=y x ,以x 为⾃变量,显然定义域也为实数R ;两者作⽤法则相同“2□1+”与⾃变量⽤何记号表⽰⽆关,故两者为同⼀函数;★ 3.设≥<=3,03,sin )(ππ?x x x x ,求)2()4()4()6(--?ππ?π,,,,并做出函数)(x y ?=的图形思路:注意⾃变量的不同范围;解:216sin)6(==ππ?,224sin 4==??ππ?,224sin 4=-=? -ππ?()02=-?;如图:★ 4.试证下列各函数在指定区间内的单调性:(1)xxy (2)x x y ln 2+=,()+∞,0 知识点:单调性定义。
第一章 习题详解.doc
第一章习题Al.设A、B、C为二事件,用A、B、C及其运算关系表示下列事件.(DA发生而B与C不发生;(2)A、B、C中恰好发生一个;(3)A、B、C中至少有一个发生;(4)A、B、C中恰好有两个发生;(5) A、B、C中至少有两个发生;(6)A、B、C中有不多于一个事件发生.解:(1) ABC 或A?B ?C 或A?(B UC) ;(2) ABC U ABC U ABC ;(3) A UB UC 或ABC U ABC U ABC U ABC U ABC U ABC U ABC ; (4)ABC U ABC U ABC. (5) ABU AC U BC 或ABC U ABC U ABC UABC ;(6) ABC U ABC U ABC U ABC . 2.桓簸究占淑腥簸镜悖?其对应的概率分别为2p,p2,4p?l,求p的值.解:由于样本空间所有的样本点构成一个必然事件,所以2p + p2 + 4p?l = l.解之得pl = ?3 + ll,p2 = ?3?ll , 又因为一个事件的概率总是大于0,应以p = ?3+ 11 . 3.已知P( A) =0.3, P( B)=0.5, P(A U B) =0.8,求(l)P(AB) ;(2) P( A ? B) ;1(3) P ( AB ),解:⑴由P(A U B) = P( A) + P( B) ? P( AB)得P ( AB) = P( A) + P( B) ? P( A UB) = 03 + 0.5 ? 0.8 = 0 . (2) P ( A ? B) = P( A) ? P( AB) = 0.3 ? 0 = 0.3 . (3) P ( AB ) = 1 ? P ( AB ) = 1 ? P ( A U B ) = 1 ? 0.8 = 0.2. 4.设P ( AB)=P( AB ),旦P ( A) = p ,求P(B ). I?:由P ( AB) = P ( AB ) = 1 ? P ( AB ) = 1 ? P (A U B) = 1 ? P( A) ? P( B) + P( AB)得P ( A) + P( B) = 1 ,从而P( B) = 1 ?p. 5.设3 个事件A、B、, P(A) = 0.4 , P( B) = 0.5 , P(C ) = 0.6 , P( AC )= 0.2 , C P( BC ) = 0.4 ft AB = O ,求P (A U B U C).解:P( A U B U C ) = P( A) + P ( B ) + P(C ) ? P( AB) ?P( AC ) ? P( BC ) + P( ABC ) = 0.4 + 0.5 + 0.6 ? 0 ? 0.2 ? 0.4 + 0 = 0.9. 6.将3个球随机地放入4个杯子中去,求杯子中球的最大个数分别为1, 2, 3的概率.解:依题意可知,基本事件总数为43个.以Ai, i= 1, 2,3表示事件“杯子中球的最大个数为i”,则A1表示每个杯子最多3放一个球,共有A4种方法,故P( A1 ) = 3 A4 6 = . 43 16 A2表示3个球中任取2个放入4个杯子中的任一个中,其余一个放入其余3 1 1个杯子中,放法总数为C32C4C3种,故2P ( A2 ) = 1 1 C32C4C3 9 = . 43 16 1 A3表示3个球放入同一个杯子中,共有C4种放法,故P( A3 ) = 1 C4 1 = . 43 16 7.在整数0至9中任取4个,能排成一个四位偶数的概率是多少?解:从0至9中任取4个数进行排列共有10x9x8x7种排法.其中有(4x9x8x7 —4x8x7+9x8x7)种能成4位偶数.故所求概率?= 4x9x8x774x8x7 + 9x8x7 41. = 10x9x8x7 90 8.一部五卷的文集,按任意次序放到书架上去,试求下列事件的概率:(1)第一卷出现在旁边; (2)第一卷及第五卷出现在旁边;(3)第一卷或第五卷出现在旁边;(4)第一卷及第五卷都不出现在旁边;(5)第二卷正好在正中.解:(1)第一卷出现在旁边,可能出现在左边或右边,剩下四卷可在剩下四个位置上任意排,所以p = 2x4!/5!=2/5.(2) 可能有第一卷出现在左边而第五卷出现右边,或者第一卷出现在右边而第五卷出现在左边,剩下二卷可在中间二人上位置上任意排,所以p = 2x3 !/5 != 1/10. (3) p = P {第一卷出现在旁边}+P{第五卷出现旁边}-P{第一卷及第五卷出2 2 17现在旁边)= + ? = . 5 5 10 10 (4)这里事件是(3)中事件的对立事件,所以P = 1 ?7 / 10 = 3/10.(5)第二卷居中,其余四卷在剩下四个位置上可任意排,所以P=lx4!/5 !=1/5. 9.把2, 3, 4, 5诸数各写在一张小纸片上,任取其二而排成自左向右的次序,求所得数是偶数的概率.解:末位数可能是2或4.当末位数是2(或4)时,前两位数字从剩下四个数2 3字中选排,所以P =2 x A4 / A5 = 2 / 5 . 10. 一幢10层楼的楼房中的一架电梯,在底层登上7位乘客.电梯在每一层3都停,乘客从第二层起离开电梯,假设每位乘客在哪一层离开电梯是等可能的,求没有两位及两位以上乘客在同一层离开的概率.解:每位乘客可在除底层外的9层中任意一层离开电梯,现有7位乘客,所以样本点总数为9 7 .事件A“没有两位及两位以上乘客在同一层离开”相当于“从9层中任取7层,各有一位乘客离开电梯”.所以包含A97个样本点,于是A97 P( A) = 7.9 11.两艘轮船都要停靠同一个泊位,它们可能在一昼夜的任意时刻到达.设两船停靠泊位的时间分别为1小时与2小时,求有一艘船停靠泊位时必须等待一段时间的概率.解:分别用x, y表示第一、二艘船到达泊位的时间.一艘船到达泊位时必须等待当旦仅当OMx? y M 2,0 M y ? x M 1 .因此所求概率为1 1 24 2 ? x 23 2 ? x 22 2 2 2 P ( A) = ~ 0.121 . 24 2 12. 10个考签中有4个难签,3个人参加抽签考试,不重复地抽取,每人一次,甲先,乙次,丙最后.证明3人抽到难签的概率相同.证明:设甲、乙、丙分别抽到难签的事件为A,B,C ,贝U,显然P(A)= 4.10 P(B)。
初二上册物理第一章练习题讲解
初二上册物理第一章练习题讲解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规律的科学。
在初中阶段,学生接触到的物理知识逐渐加深和扩展。
第一章是物理学的基础,我们将通过对初二上册物理第一章练习题的讲解,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章节的内容。
1. 引言在开始讲解具体的练习题之前,我们来简要回顾一下初二上册物理第一章的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涉及物质的组成、运动和变化。
其中包括物质的性质与分类、质量和容积、物质的组成和分离方法、运动的三要素、常见物体的运动状态等。
2. 练习题一题目:物质分为哪几类?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区别?解析: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
这三类物质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由微观粒子组成的。
固体的特点是粒子排列紧密,形状固定;液体的特点是粒子排列紧密,但可以流动;气体的特点是粒子间距较大,可以自由扩散。
3. 练习题二题目:简述物质分离的方法。
解析:物质的分离方法主要有筛分、磁性分离、过滤、蒸发和沉淀等。
筛分适用于颗粒大小不同的混合物的分离;磁性分离适用于含有磁性物质的混合物的分离;过滤适用于固体颗粒较大或颗粒与溶液不溶的混合物的分离;蒸发适用于含有易挥发物质的溶液的分离;沉淀适用于混合物中某些物质沉淀的分离。
4. 练习题三题目:简述运动的三要素。
解析:运动的三要素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位移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变化;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变化;加速度是指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共同描述了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状态和变化。
5. 练习题四题目:举例说明常见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析:常见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等。
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相同时间间隔内位移相等的运动,例如物体以相同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变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运动,例如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曲线运动是指物体沿曲线路径运动的运动,例如盘旋的风筝。
6. 总结通过对初二上册物理第一章练习题的讲解,我们对物质的组成、运动和变化有了初步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
该凸台采 用活块造 型
小孔采用机加工车削
上
该凹槽采用假箱造型
造型方法:手 工造型
下
上
该凹槽采用 砂垛形成
该轴孔不铸出,采用机加工制出 该凹槽采用假箱造型
单件小批量生产时的造型方法:手工造型
大批量生产时,采用以上分型面,用砂芯做 出孔,机器造型,两箱造型。
上
下
造型方法:手工造型
29. 试图1-75所示铸件的分型面,修改不合理 的结构,并说明修改理由。
上
下
不合理的结构: (1)非加工表面没有结构斜度; (2)铸件的壁厚设计应便于顺序凝固;(3)铸 件的内孔为封闭结构,无法铸出。 修改方法:(1)加上结构斜度;(2)将内孔改成 开式结构
上
下
修改图
下
上
修改图
不合理的结构: (1)铸件的立壁上的凸台不便于 起模;(2)位于分型面上的圆角在造型时需要挖 砂造型才能作出。
+ + + + + + - - - - - - -
b e
c f
- - - - - - + + + + + +
(1)自由收缩a;受阻收缩b,c,d,e,f。 (2)受热阻碍产生热应力的铸件b,c,d,e,f; 受机械阻碍产生机械应力的铸件b,e;
22. 下列铸件在大批量生产时,采用什么铸造 方法为宜?
下
上
下
上
不合理的结构: (1)非加工表面没有结构斜度; (2)壁的转角处应该有结构圆角
下
上
下
上
修改图
不合理的结构: (1)孔的凸台结构不便于取模, 必须要用活块 修改方法:将孔的凸台结构延长至分型面;
第二种修改方案:
修 改 图
下
上
下
上
修改图
不合理的结构:开口处尺寸较小,必须用型 芯才能形成内腔。 单件小批量生产时,尽量少用型芯。因此, 其修改方法:扩大了其开口,可用吊砂形成 内腔,从而省去型芯。
适宜砂型铸造的铸件:车床床身; 适宜金属型铸造的铸件:铝活塞; 适宜压力铸造的铸件:缝纫机头; 适宜离心铸造的铸件:铸铁污水管、汽缸套 适宜熔模铸造的铸件:气轮机叶片、大模 数齿轮滚刀 适宜低压铸造的铸件:摩托车汽缸体
26. 单件生产图1-73所示轴承盖铸件,要求铸 后φ120、φ90及φ74柱面同心,试选择分型面 和造型方法。
第一章
习题讲解
7. 试分析所示铸件: (1)哪些是自由收缩,哪 些是受阻收缩?(2)受阻收缩的铸件形成哪一 类铸造应力?(3)各部分应力属什么性质(拉应 力、压应力)?
+ + + + + + - - - - - - -
a d
- - - - - - + + + + + + - - - - - - -
自来水三通:可锻铸铁;
汽车发动机曲轴:球墨铸铁;
汽缸套:灰铁;
普通车床床身:灰铁
手轮:灰铁
下Leabharlann 上上上下
下
造型方法:手工造型
27. 试选择图1-74所示各个零件单件小批量生 产时的分型面和造型方法。
下
造型方法: 手工造型
上
该凸台采用 分模或假箱
造型
上
下
凹槽用吊砂 形成 该凹槽用砂 垛形成
造型方法:手 工造型 带轮的齿采 用机加工
上
下
该凹槽只能 用砂芯形成, 对于单件小 批量生产是 不合理的。 因此,该分 型方案不合 理。
修改方法:(1)把凸台延长至分型面;(2)去掉分 型面上不必要的圆角。
沉孔和通孔用机 加工方法
下
上
要求该托架采用整模造型时,其不合理的结构: (1)铸件的立壁上的沉孔和通孔必须用砂芯—— 采用不铸出方法;(2)内孔螺纹不能铸出——先 铸出通孔,再用机加工;
36. 下列铸件宜采用何种铸铁?
缝纫机架:灰铸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