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划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宋代的苏舜钦住在他丈人家中,每晚要饮一斗酒。 他丈人很奇怪,就去窥探他。只听他在朗读《汉书·张 子房传》。读到张良狙击秦始皇,误中副车,拍案叫 道:“惜乎击之不中!”就满饮一大杯。他丈人笑道:
“有如此下酒物,一斗诚不为多也!”这就是有名的
“汉书下酒”的典故,其乐趣在“书”而不在“酒” 也。 A.好书一部不为多,只要有乐趣,越多越好。 B.精湛的书籍能给人带来无穷的乐趣。 C.好文章能引起人们的乐趣,读得越多乐趣越大。
坐在地球上,要食人间烟火。说到生活生计,也许是“热
胀冷缩”之故罢,物价上涨得猛了些。当然腰包也在胀,但总 是乌龟跑不过兔爷。……赶上电视中“关公战乾隆”。那关公 本不用刀,但举刀杀人差可相信,而乾隆用一把扇子作万人敌
则滑稽荒谬。试想:天下没有不散的戏,任何“剧”只要“续” 得太长,都难逃“狗尾续貂”或“鼠尾续狗”的路数。
⊙解释上文中两处划横线的语句所隐含的意思,完成(1)(2) 题。
(1)句“但总是乌龟跑不过兔爷。”隐含的意思是:(不 超过20字)
工资虽然增加了,但还是比不上物价上涨的快。
(2)句“都难逃“狗尾续貂”或“鼠尾续狗”的路数。“隐
含的意思是:
(不超过25字)
电视剧拍多长要适度,否则落得个越拍越差的结局。
高考专题复习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小结:高考如何考?
1、指出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2、分析运用修辞手法作用
3、通过仿写、扩写、变换句式等形式考 查
4、在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考查 5、通过作文进行考查
高考考查的九种修辞手法
比喻
比拟
借代
排比
对偶
夸张
设问
反问
反复
高考试题分析:
下列各句中的比喻不恰当的一句是( ) A.他提着两个包,气喘吁吁地走着,像踩在棉花上似的深
①同类相比。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②表示猜度。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 雨了。
③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 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代。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 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 焦裕禄等。
(二)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4、比喻的种类:
书;蛇山是一页纸,黄鹤楼就是纸上最神奇的文字。
地球好像一个部落,中国就是部落中的一个家庭; 沿海诸岛是一群可爱的孩子,台湾就是其中最俏皮的 一个。
江南是亭亭玉立的少女,杭州就是少女的脸庞;西湖 是水汪汪的眼睛,湖水就是眼中晶莹的泪。
阅读文段,解释下文两处划横线语句所隐含的意思,完成(1) (2)题。
B.小战士斜跨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小路上向前猛冲,脚步
C.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的仙乐,冉
D.她突然瞥见中央盘着一条大蛇,蛇头昂起,张着大口, 她顿时感到两脚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解析:答案为B。B项中的“像踩在棉花上般的轻 快”不恰当,脚踩在棉花上,步履维艰,不 可能有轻
比喻的使用要注意本体和喻体有相似点,否则便不 能构成比喻。
借用本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其它事物来代替本 事物。
①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借 特征来代替所要说的人和事物。
②我买了一台“康佳”——借事物的名称代 替该事物。
③樯橹灰飞烟灭——借部分代替全体。 ④新时代的雷锋不知千千万——借专名代一 般人或事物。 ⑤他走进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 的和铜的——借材料、工具代该事物。 ⑥读点鲁讯——借作者代著作。 ⑦于是大家替他们兄弟捏把汗——借结果代 事物本身。(代担心)
这两句写故乡水的“万里送行”,是拟人手法。 表达了诗人初次出峡的喜悦之情与离开生活已久的故 乡的缱绻(qiǎn quǎn)之情,又与题目“送别”照应。 “仍怜”,语气极轻柔婉转,而分量厚重。
借代
用借体代本体。它不直接说出 所要表述的人或物,而用上其相关的 事物来代替,可用部分代整体,以特 征代本体,以专名代泛称等,如《药》 中以“花白胡子”代人物,便是以特 征代本体。比喻要求本体与喻体有相 似点,借代要求借体与本体有相同处。
5、比喻的作用
①具体、形象、生动。 如: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了起来,使她蹙缩得像 一个核桃。 ②浅显易懂。 如: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比喻小的可以战 胜大的。 ③表达感情。 如:地下“乌龟”(坦克)乱爬,头上“乌鸦” (飞机)成阵。
6、比喻要贴切
①在崎岖的道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 似的轻快。
本体是“印象”;喻体是“阴影”;相似点 是“暗淡”。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要问我的意思,我说,文言文可以念点儿,可是
念多少还值得研究。似乎应该先研究一下学习文言文 的目的。教学大纲提出培养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按现在课本里的文言文数量和一般的讲解方法,能否 达到这个目的,还得打个问号。如果说现在的几篇课 文不能解决问题,那么加大分量怎么样?加到三分之 一?二分之一?这就牵涉到会不会妨碍学生学好现代 文的问题。会不会搞得不好,弄成驼子摔跤,两头没 着落?…… 此人发言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请将比喻指出来,并 说明它所说的是与学文言文有关的什么问题。
比喻
1、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 的事物,彼此有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 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 (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 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 成比喻。一个句于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 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没有相似点 ②人民群众的工作干劲像决了堤的洪水,一泻千 里,豪情奔放,势不可挡。 喻体不当 ③大水一来,可真比老虎还厉害,庄稼、房子、 家俱一扫而光,今天,我们已下定决心,一定要和这 只老虎拼一拼,非制服他不可。
前后不一致,前面把大水比作比老虎更厉害的其他 事物,后面又比作老虎,前后不一致
“天边偶尔飘浮着淡淡的白云”后面连接哪 一项才能构成最佳比喻句?
(二)比喻与象征的区别。 在概念上,比喻是使语言形象化的修饰词句的语言手段,
而象征则是通过一些具体形象,使人产生联想,从而表现与 之相联系的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感情,表现作品主题的 艺术创作手法。象征意义带有全局性,而比喻常限于局部。
从特点上看,象征是以物示意,以具体的表示抽象的, 具有含蓄性,而比喻是以物喻物,以具体的比方具体的,具 有鲜明性。
比拟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 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 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 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三种 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 “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 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例①: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 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 凌人。——把运用于“人”的动词、形容词直接描写物。
例①:住口,你这吠人的狗——比喻 住口,你再吠人,我可要一木棒打死你
例②:炮弹愤怒地向敌人飞去。 我们要谨防弹衣炮弹——比喻
比拟要注意问题
1、必须有真情实感的流露 2、进行比拟的人和物必须
有相近的地方
下面不用比拟手法的句子是: A.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犹如在黑夜中哽咽。 B.被暴风雨压弯了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睡梦中苏 醒。 C.远处林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人心潮激 荡。 D.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金光闪闪,如同珍珠闪烁 着光华。
例如:高尔基的《海燕》用海燕象征革命先驱者和预言 家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药》中“红白相间的花环”,象征 了革命的希望前景。但是《拿来主义》的“大宅子”则只是 用来比喻中国、外国的文化的,不具有象征意义。当然在某 些文章中,象征中也含有比喻的性质,从表现抽象的精神来 说是象征,从表现具体的人来说是比喻。即或是这样,象征 与比喻也是分开的。
江上看山
苏轼
船上香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前山槎(chá)
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
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江上看山
苏辙
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村赤如赭。暮行百里
一回头,落日孤去霭新画。前山更新色更深,谁知可
爱信如今。惟有巫山最浓秀,依然不负远来人。
(1)下列词句在诗中的作用是:
此例考查辨析修辞方法正误的能力。比拟又称拟 人。例①也考查辨析拟人和比喻两种修辞方法的能力。 A句中的烟囱“哽咽”、B句的花草儿“伸着懒腰”、 D句中的水珠“偎依”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C句用的 是比喻的手法,把闪闪发亮的“远处林舍”比作“姑 娘送出的秋波”。因此答案是C。
对诗句的词语解说错误的一项是(1993年高考题)
A.有如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B.像从什么仙境飘来的片片银色的羽毛 C.像千万朵闪烁的银练
D.仿佛落入人间仓库的垛垛银棉
对下面的比喻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一次,北京某礼堂,首都师范大学李燕杰教授给台 下特殊听众——下岗女工作报告。他用了两个比喻句 作开场白,话音刚落,全场掌声雷动,不少女工流下 了激动的泪水。这两个比喻句是“没下岗的如秧田里 的苗,下岗的如同石缝里的草。” A.这两个比喻句概括了下岗女工的生活经历和心理感 受。 B.前一比喻意在告诉我们:在岗的有优越的生活环境, 应努力创造条件,争取上岗。 C.“石缝里的草”即使在“石缝”里,也可以凭着自 己的坚韧,为生活添上一株新绿。 D.“石缝里的草”是说尽管生存环境艰难,但并没有 失掉生存的希望。
D.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 无声。”——用“知”、“潜”把春雨人格化,写成有知 觉、有灵性的东西。
C“合”在这里是“环绕”的意思,“斜”在这里是“延 伸”,都是自然景物的本身状态。作者在这里是用描写景物 来衬托心情,并没有用拟人手法写青山、绿树有人的感情。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例③:井岗山的翠竹啊,去吧,去吧,快快地去吧! 多少工地,多少工厂、矿山,多少高楼大厦,多少城市 和农村都在殷切等待着你们——把物当人来呼唤。
比拟与比喻的区别:
比拟是把人直接当物写,或把物直接当人写,把 写人的词语直接描写物,把惯用于写物的词语用来直 接写人。
比喻则不同。把甲物说成像乙物,或是乙物,或 者干脆用乙物来代替甲物。
A.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 阳城。” ——“气蒸”、“波撼”是夸张的写法,突出了 洞庭湖的雄伟气势。
B.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 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何须怨杨柳”用了 拟人的手法。
C.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 外斜。” ——“合”、“斜”是拟人写法,把绿树、青山 写得有人的感情。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 似、仿佛、犹如”等联结,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 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蟑。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博喻。 例如: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 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 样。
①飞鸟:___比__喻__“__帆__”__,_写__舟__行__之__快______
②依然不负远来人:___形__容__巫__山__景__色__浓__秀__________
wenku.baidu.com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分析“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两句运用的修 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①比喻句: 驼子摔跤 ②比喻所谈的是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分量比例 的问 题。
(2004湖北高考卷)下面是四个意思连贯的比喻句。请选择新 的本体和喻体,仿写四个句子.(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祖国是一座花园, 北方就是园中的腊梅; 小兴安岭是一朵花, 森林就是花中的蕊。
参考答案: 湖北是一座书库,武汉就是书库里最厚重的一本
DC.(能划引线起人部们分乐中趣“的好下文酒章物越多”越喻好为。“文章”,
“一斗诚不为多”喻为“读好文章应多读 几遍”。)
7、准确理解比喻句
我猜他把那信总该看了几十遍,每个字让他 嚼得稀烂,消化了。
本体是“看信”,喻体是“咀嚼食物”,相 似点是:仔细、反复、回味。
虽然这是些无关大局的小事,可是在这位观 察别人很精细的姑娘身上却投下了一个不太好的 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