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专业综合考试2003真题

合集下载

2003年南京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初试试题

2003年南京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初试试题

2003年南京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初试试题科目比较文学基础一,名词解释(5X2=10分)1 教堂山会议2 母题二,问答题(12X5=60分)1,怎样理解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2,试述阐发研究与阐释学的相同与相异。

3,从“媒介学”的角度,谈谈林译小说对中国现代文学所起的作用和贡献。

4,试以“文学和心理学”为例,谈谈你对比较文学中“跨学科研究“的认识。

三,论述题(20分)试述二十世纪中外文学关系的基本发展走向及主要特点。

2004年南京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初试试题科目比较文学基础一名词解释(5X8=40分)1 “模子”理论2 巴罗克3 基亚4 “总体文学”5 “美国学派”二问答题(60分)1,试述“比较视域”所包含的基本学术要素及其定义。

2,试述“影响研究”与“接受研究”的同异。

3,“五四”前后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有哪些主要特点。

4,试述“阐发研究”的基本理论要素及其形成过程。

三论述题(50分)1,试用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反复法选择合适的作品及形象,进行依次具体的分析论述。

2,如何理解比较文学是一种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2005年南京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初试试题科目比较文学基础一、名词解释:1 “直线式渊源”2 “回返影响”3 卡雷,格林兄弟二、简答题:1,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的相同、相异。

2,谈谈比较文学的文学性。

3,20世纪下半以来,比较文学面对了哪些挑战和机遇?三、论述题:1,谈谈比较文学的前景?2,从跨学科研究的角度,谈谈文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南京某知名高校保送研究生考试复(2007-05-22 09:38:41)1,结合一部你喜欢的欧美文学名著,谈一谈它的艺术特点。

2,谈一谈古希腊悲剧的成就。

3,谈一谈十九世纪欧美文学的流派和分期,以及特点。

4,谈一谈南开版朱维之编著的文学史的优劣。

5,谈一谈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列夫托尔斯泰作品中心理描写手法的不同。

6,谈一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

#2003年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考研真题

#2003年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考研真题

2003年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考研真题(含复试真题)初试试题(一)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一、填空(30)1.写出下列作品的体裁形式(若是小说,请指明是长篇还是中篇,若是诗歌请指明是叙事诗还是抒情诗,若是戏剧请指明是独幕还是多幕话剧以及是现实题材还是历史剧)《山雨》《微雨》《梅雨之夕》《写在人生边上》《月下小景》2.写出下列文学作品、理论批评文章或重要文献的作者:《我们夫妇之间》《不能走那条路》《论“文学是人学”》《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无主题变奏》《九月寓言》《我和地坛》《独身女人的卧室》《0档案》《檀香刑》3.写出“好一记鞭子》名词产生的年代以及这个名词所包括的作品名字。

4.写出“主观战斗精神”的理论提出者和在小说创作上的积极实践者及其代表作。

5.写出新文学第一个十年里的10位乡土小说作家。

6.写出四首现代长篇叙事诗篇名及作者、年代。

二、名词解释题(24)1、“社会剖析小说”2、马凡陀的山歌3、“天安门诗歌”4、“先锋小说”三、简答题(36)1.简述郭沫若历史剧的浪漫主义艺术特点。

2.简述“第三代诗歌”的主要特点。

3.简述“文革”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写文学史”实践。

四、论述题(60)1.鲁迅称殷夫的政治抒情诗是“属于别一世界”,通过作品分析谈谈你的认识。

2.试比较张天翼和沙汀的讽刺题材的小说。

3.在中国当代小说的历史发展中阐述“寻根小说”的重要意义。

初试试题(二)作品评论和写作请仔细阅读下面的作品,写一篇1600字以上的评论。

(字迹要端正、清晰)总分值150分。

《期待》(师陀)(文长,略)复试试题一、论述题请举出10个近年来学术界有关现当代文学热点问题讨论的话题,并选出其中的两个,谈谈你的看法。

二、阅读作品,回答问题1.简要回答《故乡》中闰土形象的思想内涵。

2.有人说鲁迅的《故乡》开启了现代乡土小说的源头,你对此有何看法?《故乡》(鲁迅)(文长,略)南师大05年现当代文学一、写题1、写出下列作品的体裁形式(要求同上)《打出幽灵塔》《孩儿塔》《三个叛逆的女性》《蜗牛在荆棘上》《丽莎的哀怨》2、写出下列文学作品、理论批评文字或重要文献的作者《团泊洼的秋天》《静静的产院》《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在悬崖上》《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苦恋》《灵山》《关于解放以来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文学的“根”》《论文学的主题性》3、写出深受外国现代主义文学影响的中国现代文学流派(小说和诗歌各一个)4、写出4篇反映两代人矛盾冲突的现代小说篇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真题2003年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真题2003年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真题2003年(总分:3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名词解释{{/B}}(总题数:5,分数:50.00)1.社会本位(分数:10.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即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价值论,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确定。

这种观点认为,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从属于社会。

评价教育的价值应当以教育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

此观点看到了教育的社会功能一面,而忽视了教育的个体功能方面。

2.义务教育(分数:10.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义务教育是我国实行的一种教育制度。

指的是依据法律,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一定年限的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八条规定:国家实行几年制义务教育。

各级政府负有法律责任,必须采取各种措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的就学;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也负有法律责任,促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因此,义务教育既是国家对人民的义务,也是家长对国家和社会的义务。

义务教育具有平等、强制的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我国实行的义务教育是不收学费的教育,它分初等教育(小学)和初级中等教育(初中)两个阶段。

义务教育的学制主要有“六、三”制、“五、四”制和“九年一贯制”等。

实行义务教育,是现代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3.隐性课程(分数:10.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是相对于显性课程(学校课程表内列入的有组织的教学活动)而言的,指的是那些难以预期的、伴随着正规教学内容而随机出现的、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式教育影响的那部分内容,通常包括渗透在课程、教材、教学活动、班级气氛、人际关系、校园文化和家庭、社会环境中的文化价值、态度、习惯、礼仪、信仰、偏见和禁忌等等。

历年南京师范大学611汉语综合考研真题试卷与真题答案详解

历年南京师范大学611汉语综合考研真题试卷与真题答案详解

历年南京师范大学611汉语综合考研真题试卷与真题答案详解一、考试解读:part 1 学院专业考试概况:①学院专业分析:含学院基本概况、考研专业课科目:611汉语综合的考试情况;②科目对应专业历年录取统计表:含南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历年录取人数与分数线情况;③历年考研真题特点:含南师大考研专业课611汉语综合各部分的命题规律及出题风格。

part 2 历年题型分析及对应解题技巧:根据南师大611汉语综合各专业考试科目的考试题型(名词解释题、选择题、问答题、论述题等),分析对应各类型题目的具体解题技巧,帮助考生提高针对性,提升答题效率,充分把握关键得分点。

part 3 近年真题分析:最新真题是南师考研中最为珍贵的参考资料,针对最新一年的南师考研真题试卷展开深入剖析,帮助考生有的放矢,把握真题所考察的最新动向与考试侧重点,以便做好更具针对性的复习准备工作。

part 4 2019考试展望:根据上述相关知识点及真题试卷的针对性分析,提高2019考生的备考与应试前瞻性,令考生心中有数,直抵南师大考研的核心要旨。

part 5 南师大考试大纲:①复习教材罗列(官方指定或重点推荐+拓展书目):不放过任何一个课内、课外知识点。

②官方指定或重点教材的大纲解读:官方没有考试大纲,高分学长学姐为你详细梳理。

③拓展书目说明及复习策略:专业课高分,需要的不仅是参透指定教材的基本功,还应加强课外延展与提升。

part 6 专业课高分备考策略:①考研前期的准备;②复习备考期间的准备与注意事项;③考场注意事项。

part 7 章节考点分布表:罗列南师大考研专业课611汉语综合的专业课试卷中,近年试卷考点分布的具体情况,方便考生知晓南师大考研专业课试卷的侧重点与知识点分布,有助于考生更具针对性地复习、强化,快准狠地把握高分阵地。

二、南师大历年真题与答案详解:整理南师大该科目的2002-2018年考研真题,并配有2005-2018年真题答案详解,本部分包括了(解题思路、答案详解)两方面内容。

2003年南师大英语语言学

2003年南师大英语语言学

2003年南师大英语语言学.txt为什么我们在讲故事的时候总要加上从前?开了一夏的花,终落得粉身碎骨,却还笑着说意义。

2003年南师大英语语言学考试题目---初试一、单选题。

1.The scholars who put forward interaction hypothesis hold ________.A) language acquisition is a process of “stimulus-response”.B) humans are predisposed to acquire a language.C) human’s linguistic potentiality must be combined with the environment.D) human’s linguistic environment can be ignored as long as humans have 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2.American Black English is _______.A) a social variety B) a regional varietyC) a combination of social and regional dialect. D) a temporal dialect3.According to Basil Bernstein, elaborated code is extensively used by _________.A) middle class people and their children.B) working-class people and their children.C) both middle class and working class peopleD) parents of children without any distinction of social background.4. Read the following two sentences and decide what kind of error the learner commits in the second sentence:He practiced English a lot last month. (1)*She comed back home early yesterday. (2)The error in the second sentence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___________.A) mother tongue interference B) overgeneralizationC) cross-association D) performance error5.In the Semantic Triangle advanced by Ogden and Richards, “thought or reference”is ______.A) word, sentence B) the object C) concept D) symbol6.The word “laze” is an example of _______ in word formation.A) acronym B) blending C) functional shift D) back formation7. Pragmatics is a study of ________.A) language learning B) language acquisitionC) language planning D) language in use8. A linguist is interested in _________.A) what is said B) what is right both in syntax and in semanticsC) what is grammatical D) what ought to be said9. In English elements in construction are generally _______.A) linear B) continuous C) discontinuous D) endocentric10. __________ is a sound produced by bringing the tip of the tongue into contact with the upper teeth to create the obstruction.A) An alveolar B) A bilabial C) A palatal D) A dental二、名词解释1.linguistic universals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3.cultural diffusion4.suggestopedia:5.polysemy6.utterance meaning:7.coinage 8.articulatory phonetics:9.endocentric construction 10.structural change:三、判断1.According to Chomsky, the word “competence” is not limited to the ability of an ideal native speaker to construct and recognize grammatical sentences in his language.2.Eskimos have countless words for snow because snow is so common in their culture that they regard it far less important.3.Plato and Aristotle argued that the categories of thought determined the categories of language.4.Audiolingualism, contrary to American structuralism and behaviorist psychology,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regular patterns.5.People in the west tend to verbalize their gratitude and compliments less than Chinese speakers.6.It is unlikely that there is a prelinguistic stage when babies just babble.7.When varieties are classified in terms of use, they are called registers.8.From sociological view we can derive meaning from context.9.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lligator” and “reptile” is homonymy.10.Denotation id the additional meaning than an expression carries while often shows people’s attitudes or emotions towards the subjects being talked about.11.Speech act theory was proposed by Austin and has been developed by Grice.12.A language is weakened when it borrows large numbers of words from other languages.13.Searle suggests 5 basic categories of illocutionary acts as follows: assertives, commissives, expressives, informatives and declarations.14.There is a single cause of language change.15.Morphology refers to the study of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words, and the rules by which words are formed.16.Spoken utterances share some common linguistic features with written utterances.17.A small set of rules can generate an infinite number of sentences, all of which are idiomatic.18.IC analysis shows linear relationship, so it helps to account for the ambiguity of certain constructions.19.Linguists are interested in the sounds that convey meaning in human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20.Simply speaking, a morpheme can be defined as a minimal unit of meaning.四、问答1.Of all the theories you have learned on language acquisition, which one seems to you most reasonable? Why?2.Point out the marked differences between sociolinguistic study and traditional linguistic studies.3.How does the following exchange of conversation illustrate the Politeness Principle?A: We’ll miss Bill and Agatha, won’t you?B: Well, we’ll miss BILL.4.What is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sense and reference?5.How do you tell compounds from the noncompounded word sequence?6.What are the two criteria suggested by Chomsky for judging grammar?。

南京师范考题

南京师范考题

2003年南师初试法理一.名词解释03年(42)1.法的现象的价值评价2.权利推定3.法典编纂4.强行性规范 5.法律推理 6.法律职业7. 平权型法律关系04年(20)1法的现象的价值评价 2法的现象的历史继承性 3法律调整 4法律职业 5法律关系的客体05年(20)1. 法律渊源 2. 立法体制 3. 法律清理 4. 法律秩序 5. 法律职业06年(20)1、法律观念 2、法律原则 3、法律责任 4、法律推理 5、权利客体07年(20)1 . 法律心理 2.法治 3.法的现象的历史继承性4 .法律调整 5.法律秩序08年(20)1. 法的现象的价值评价 2.法律关系 3.法的现象的历史类型 4.法律文化 5.法治国家二. 简答题(16X3=48)1. 如何认识法的现象的相对独立性?2. 如何认识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要素?3. 什么是法律的形式合理性?如何理解法律形式合理性的基本要求?三. 论述题(30X2=60)1. 试述法律程序的价值意义.2. 试述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动因.2004年南师初试法理二,判断题(20)1,法的现象时共同意志与阶级意志的结合,使人们进行社会管理与阶级统治的手段。

2,法的现象的功能是法律对人们的活动所产生的实际影响。

3,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因此先产生国家,而后有法律。

4,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中,法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身份法”。

它意味着法律在人出身时就无可改变地确立了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并根据注重身份地位来确定他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

5,在法律的推理技术方面,民法法系法官主要运用演绎推理,而普通法系法官的推理过程则体现了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两个步骤。

6,我国刑法规定:“已满十六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这条规定体现了法律调整的相对集中的方法。

7,权利行使的主体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一般的平等主体,即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另一种是特殊主体,主要是被授予权力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考研专业课试卷发展心理学

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考研专业课试卷发展心理学

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考研专业课试卷发展心理学
专业: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科目:发展心理学科目代码:842
一、名词解释:
1、年龄特征
2、依恋行为
3、同化
4、纵向研究
二、判断说理:
1、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

2、人们通常说的基因,也就是DNA。

3、肖像性再现表象约在幼儿时期的后期成为主导形式。

4、新生儿表现出真正的微笑要到出生后第三周。

三、简答题
1、简述“视觉悬崖”实验并说明其作用
2、简述运算的性质。

3、为什么说儿童要到青春期才能达到人格的最后形式?
4、“在儿童看来,第一次说谎的严重性,不在于儿童存心欺骗的程度,而在于说谎和客观的真相在实质上相差的程度”。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四、论述题:
1、运用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理论,联系实际谈谈儿童语言的获得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哪些作用?
2、有人说:现在的儿童是在电视机前长大的一代。

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试分析电视对儿童心理产生的影响。

2003-2011年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民刑法)

2003-2011年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民刑法)

2003-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200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一.名词解释(4X5=20):1.合同解除2.间接代理3.犯罪未遂4.刑事责任5.犯罪集团二.二. 选择题(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一个以上是正确的,漏选和多选均不得分,30X2=60):1.高某与王某分别出资2万元和3万元开设零售商店,因经营不善欠债8万元.对于该债务,双方应承担( )A.无限按份责任B.无限连带责任C.有限连带责任D.有限按份责任2.遗嘱继承或者遗赠附有义务的,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应当履行义务,没有正当理由不履行义务的,经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请求,人民法院可以( )A.撤消其继承或接受遗产的权利B.取消其继承或接受遗产的权利C.宣告继承或接受行为无效D.责令其放弃继承或接受遗赠3.某有限责任公司在进行解散清算的过程中,清算组发现公司资产已经不足以清偿公司债务.在这种情况下,依据公司法的规定,清算组应当( )A.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破产B.按照公司法的规定进行公告C.根据所登记的债务,将清算程序转为破产程序D.征得债权人会议同意,将清算程序转为破产程序4.下列财产不得设定抵押( )A.国有企业的机器设备和厂房B.国有土地使用权C.学校的教育设施D.医院的医疗卫生设施5.下列哪些承诺行为不发生承诺的效力?A.附条件地接受要约B.撤回承诺的通知与承诺同时到达要约人C.撤回承诺的通知因送达的原因后于承诺到达,要约人未及时将该情况通知承诺人D.承诺因送达的原因于要约有效限期届满后到达要约人,要约人将该情况通知了承诺人6.甲捡回一头母猪,经确认为乙家走失的,乙向甲索要,甲拒绝返还.甲的这一行为构成( )A.不当得利B.无因管理C.不当得利或无因管理D.侵权行为7.在行为人行使的下列权利中,属于形成权的有( )A.对越权代理的追认权B.债务人对债权人行使的抵销权C.债权人对债务人行使的债务履行请求权D.承租人擅自转租,出租人行使的解除权8.法人因依法被撤消、解散、宣告破产或其他原因而进行清算时,法人的( )A.主体资格消灭,不能进行民事活动B.主体资格不消灭,仍然可以进行各种民事活动C.主体资格不消灭,但不能进行民事活动D.主体资格不消灭,但不能进行清算范围以外的活动9.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的债务可以由下列财产承担( )A.经营者个人财产B.与经营者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财产C.经营者的家庭财产D.经营者及其配偶的共同财产10.全民所有制企业法人承担民事责任的财产是( )A.企业所有的财产B.企业获得的财产C.国家授予它经营管理的财产D.企业的租赁财产11.民事行为无效的原因有( )A.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B.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C.重大误解D.显失公平12.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在行使相邻权时,给其他相邻方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应当( )A.停止侵害B.排除妨碍C.赔偿损失D.赔礼道歉13.公民的肖像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侵权人( )A.停止侵害B.消除影响C.赔礼道歉D.赔偿损失14.代位继承人是( )A.被继承人的子女B.被继承人的子女的直系血亲C.被继承人的子女的直系晚辈血亲D.被继承人的子女的血亲15.王某因侵占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三年,缓刑期满后四年,王某又犯间谍罪,则王某( )A.构成一般累犯B.构成特别累犯C.不构成累犯,因为后罪是危害国家安全罪D.不构成累犯,因为缓刑执行期满后不符合累犯构成条件16.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公民犯罪,但在( )情况下,可以不适用我国刑法.A.年龄在18周岁以下的B.按照犯罪地法律不受处罚的C.所犯之罪按我国刑法规定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D.所犯之罪按我国刑法规定最高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17.甲持刀抢劫乙的财物,乙奋起反击,搏斗中夺下甲的刀,并将甲腿部刺伤,甲动弹不得,随后乙用刀将甲杀死,乙的行为是( )A.正当防卫B.防卫过当C.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防卫过当D.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故意杀人18.甲深夜窜入乙家中盗窃,被乙发觉,甲为逃脱将乙打伤,甲的行为构成( )A.抢劫罪B.故意伤害罪C.抢劫罪和故意伤害罪并罚D.抢夺罪和故意伤害罪并罚19.某甲因犯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有期徒刑从1989年6月1日起执行,对甲实际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间是( )A.1989年6月1日至1992年5月30日B.1999年6月1日至2002年5月30日C.1989年6月1日至1999年5月30日D.1989年6月1日至2002年5月30日20.甲对乙怀有仇恨,某日,甲到乙家,见其家门上锁,便抱来许多干柴,将房屋点燃,致房屋被烧毁,屋内熟睡的乙的儿子被烧死,相邻房屋也被引燃,甲的行为构成( )A.故意杀人罪B.放火罪C.放火罪与故意杀人罪并罚D.毁坏财物罪21.李某因盗窃罪被判无期徒刑,后假释,在假释考验期的第6年又犯新罪,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先并后减”的方法数罪并罚B.根据“先减后并”的方法数罪并罚C.根据吸收原则,执行无期徒刑D.不实行数罪并罚,收监执行无期徒刑22.王某潜入仓库欲行盗窃,由于黑暗而点燃了火柴照明,火柴点燃后,王某顺手将它扔到了地上,引燃了地上的苇席,王某并未在意,而四处搜寻财物.不久火势凶猛难以控制,王某即携带财物逃走,结果大火烧毁了整个仓库,损失严重.王某的行为构成了( )A.失火罪B.失火罪和盗窃罪C.放火罪D.放火罪和盗窃罪23.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的犯罪人,在缓期两年期满后可以减为( )A.15年以上有期徒刑B.无期徒刑C.20年以下有期徒刑D.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24.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共同犯罪人包括( )A.首犯B.主犯C.从犯D.教唆犯25.王某酒后驾车,将行人李某撞成重伤,王某将李某抱上车,将车开到郊外,再将李某放下,事后离去,李某数小时后死亡.王某的行为构成( )A.交通肇事罪,不再定其他罪B.致人死亡是交通肇事罪的加重情节C.交通肇事罪D.故意杀人罪26.下列关于假释的论述正确的有( )A.犯罪分子被判处的有期徒刑须执行1/2以上才能假释B.假释考验期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从假释之日计算C.假释对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罪犯不适用D.假释是一种特殊的刑罚执行方式,假释考验期满,刑罚执行完毕27.王某在停车时车门未锁,一名小孩(13岁)跑到车上,弄坏了刹车,王某回来后感觉刹车有问题,但急于赶路,仍开车外出,结果途中撞死二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王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属意外事件B.王某犯交通肇事罪C.小孩犯破坏交通工具罪D.小孩不犯罪28.下列情形中,属于犯罪中止的有( )A.甲向乙开了一枪,未击中乙,甲因害怕被抓,夺路而逃B.丙在丁的食物中投毒,丁吃后痛苦不堪,丙见状将丁送往医院,丁获救C.戍在抢劫后,将赃物退还被害人D.庚原计划抢劫银行,但发现银行停业而放弃29.甲与其朋友乙(任某国家机关财务人员)相约秘密窃取该机关财产,则( )A.如果乙利用其职务便利,二人共同构成贪污罪B.如果乙未利用职务便利,二人共同构成盗窃罪C.若甲是主犯,乙是从犯,应定二人共同构成盗窃罪D.若甲是从犯,乙是主犯,二人构成贪污罪30.关于假释与缓刑的区别,正确的说法是( )A.适用对象不同B.适用根据不同C.适用时间不同D.法律后果不同三. 简答题(10X3=30):1. 民法通则规定的所有权种类及各自特征是什么?2.承诺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其法律后果如何?3.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哪些人可以构成贪污罪的主体?四. 论述题(20X2=40):1. 论述民事法律行为制度和代理制度.2. 试述我国刑法关于正当防卫的规定,并说明这一规定所体现的刑事政策200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一,名词解释(20分)1刑法的空间效力2 犯罪客观方面要件3继续犯4 用益物权5侵权行为二,判断题(20分)1,想象竟合犯属于违法的一种2,情节严重是某些犯罪的构成要件。

近十年南师大文学考研真题汇编

近十年南师大文学考研真题汇编

近十年南师大文学考研真题汇编名词解释题文学风格桐城派问题小说黑色幽默简答题列举文学批评模式红楼梦艺术成就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思想特征五六十年代中国散文的政治品格和审美价值取向古代必做题论述韩孟诗派基本特点辛弃疾爱国词的思想内容近代急剧变化的社会状况给文学带来的变化分析西游记的艺术成就现当代必做题论述三十年代的京海之争对鲁迅思想价值的理解胡风文学理论及其意义分析老舍,赵树理,汪曾祺小说语言的特点比较他们的异同外国必做题浮士德的追求过程的几个阶段及其背后的深义以及他获得解救的意义狄更斯的双城记走哦那个体现了作家怎样的探索《荒原》的艺术特点分析哈姆雷特为什么延宕?请列举莎学界中的几种重要观点和何你的理解专业写作古代文学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之一: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酬无复见前贤。

纵横正有淩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结合文学史上的实例论述创作中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要求2500到3000字现当代评论林庚的诗歌《那时》,1931年写的,要求1200字外国外国文学对中国当代文化建设的影响(记的不是很清楚)10年真题名词解释题1风骚 2文选 3杨朔模式 4意识流小说简答题1《聊斋志异》的艺术特点2荷马史诗的艺术成就3灵感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41980年代问题报告文学的特点中国现当代文学必做题一论述题每题20分1《文学改良刍议》与《文学革命论》的异同2都是以上海为描写对象,新感觉派小说与茅盾的《子夜》有何不同3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关系二分析题 30分十七年文学和解放区文学的关联性中国古典文献学必做题标点符号题目是“天讲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 加标点,翻译。

30分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必做题一论述题每题20分1、《神曲》的艺术特色?2、为什么卢梭被称为欧洲浪漫主义之父?谈谈你的看法3、意识流小说的艺术特色?成就?二分析题 30分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进程中,外国文学资源对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古代文学论述部分应该有儒林外史还有两个,也是挺常见的专业写作一中国古代文学还有古代文化专业的是给了一段韩愈说那个不平则鸣的话要求:题目《不平则鸣》,联系历史事例,字数2000字以上09真题文学基础一、名词解释(12*5)1、风雅颂2、志怪小说3、古文运动4、神韵说5、文学改良刍议6、新写实小说7、重写文学史8、探索剧9、“十全十美的悲剧”10、三一律11、人间喜剧12、意识流小说二、简答题(6*10)1、《离骚》的艺术成就2、白居易新乐府诗的特点3、新感觉派小说的艺术特征4、朦胧诗的思想艺术成就5、结合《哈姆莱特》谈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成就6、根据卡夫卡短篇小说分类,谈其主题三、论述题(30)1、(古代选做)谈《史记》为什么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现代选做)谈现当代小说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3、(外国选做)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的比较论述文学评论写作古代1、标点加翻译具体内容不记得了2、李商隐的《贾生》,具体内容不记得了3、蒋捷的《虞美人》评论现代诗歌评论赵恺的《镍币》外国散文评论莫里亚克的《在马塞尔·普鲁斯特的墓前》08真题中外文学基础:名词解释:1韩孟诗派2永明体3春秋笔法4南戏5革命样板戏6<文学的"根">7 孤岛文学8杨朔模式9中世纪民族英雄史诗10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小说11拜伦式英雄12威塞克斯小说简答:1汉赋的发展阶段及代表人物,作品2与唐诗相比,宋诗的新特点3 1920年代新格律体诗的基本主张及艺术风格4先锋小说的主要创作特点5意识流小说的主要成就6法国启蒙文学的主要成就论述:古代的论述: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现当代文学:试述冰心,丁玲,萧红,张爱玲,王安忆几位女作家创作的异同比较文学的论述记不清楚了,好象是19世纪俄国文学什么的文学评论现当代:穆木天<落花>古代:姜夔的<扬州慢>比较文学的是日本的一篇散文,好象叫《听泉》南京师范大学07年中外文学基础试题名解1.风雅颂2.江西诗派3.临川四梦4.桐城派5.中国新诗派6.鲁迅风7.革命样板戏8.<荷马史诗>的基本内容9.伪君子10.湖畔派诗人11.迷惘的一代12先锋小说简答:1.南北朝乐府的差异2.<窦娥冤>里窦娥发的三个誓愿是什么?有什么作用?3.周作人"人的文学"基本内容4.十七年文学中革命历史小说的基本特点与得失5文艺复兴的成就6,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有哪些?列举代表作家及其作品论述古代文学,中国文学,文化学必做题红楼梦艺术成就现当代文学必做题用中国现代不同时期的作品来说明抒情小说的特征(?不太确定,我不考这个)比较文学世界文学必做题19世纪欧洲文学的脉络与成就的描述古代文学:《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考研真题03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考研真题03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考研真题03-08年2003年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法律专业试卷适用专业法理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科目名称:法理学一. 名词解释(6X7=42):1. 法的现象的价值评价2. 权利推定3.法典编纂4. 强行性规范5. 法律推理6. 法律职业7.平权型法律关系二.简答题(16X3=48)1. 如何认识法的现象的相对独立性?2.如何认识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要素?3. 什么是法律的形式合理性?如何理解法律形式合理性的基本要求?三.论述题(30X2=60)1. 试述法律程序的价值意义.2. 试述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动因.2003年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试卷适用专业法理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科目名称:民法学与刑法学一. 名词解释(4X5=20):1. 合同解除2. 间接代理3. 犯罪未遂4. 刑事责任5. 犯罪集团二. 选择题(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一个以上是正确的,漏选和多选均不得分,30X2=60):1.高某与王某分别出资2万元和3万元开设零售商店,因经营不善欠债8万元.对于该债务,双方应承担( )A.无限按份责任B.无限连带责任C.有限连带责任D.有限按份责任2.遗嘱继承或者遗赠附有义务的,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应当履行义务,没有正当理由不履行义务的,经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请求,人民法院可以( )A.撤消其继承或接受遗产的权利B.取消其继承或接受遗产的权利C.宣告继承或接受行为无效D.责令其放弃继承或接受遗赠3.某有限责任公司在进行解散清算的过程中,清算组发现公司资产已经不足以清偿公司债务.在这种情况下,依据公司法的规定,清算组应当( )A.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破产B.按照公司法的规定进行公告C.根据所登记的债务,将清算程序转为破产程序D.征得债权人会议同意,将清算程序转为破产程序4.下列财产不得设定抵押( )A.国有企业的机器设备和厂房B.国有土地使用权C.学校的教育设施D.医院的医疗卫生设施5.下列哪些承诺行为不发生承诺的效力?A.附条件地接受要约B.撤回承诺的通知与承诺同时到达要约人C.撤回承诺的通知因送达的原因后于承诺到达,要约人未及时将该情况通知承诺人D.承诺因送达的原因于要约有效限期届满后到达要约人,要约人将该情况通知了承诺人6.甲捡回一头母猪,经确认为乙家走失的,乙向甲索要,甲拒绝返还.甲的这一行为构成( )A.不当得利B.无因管理C.不当得利或无因管理D.侵权行为7.在行为人行使的下列权利中,属于形成权的有( )A.对越权代理的追认权B.债务人对债权人行使的抵销权C.债权人对债务人行使的债务履行请求权D.承租人擅自转租,出租人行使的解除权8.法人因依法被撤消、解散、宣告破产或其他原因而进行清算时,法人的( )A.主体资格消灭,不能进行民事活动B.主体资格不消灭,仍然可以进行各种民事活动C.主体资格不消灭,但不能进行民事活动D.主体资格不消灭,但不能进行清算范围以外的活动9.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的债务可以由下列财产承担( )A.经营者个人财产B.与经营者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财产C.经营者的家庭财产D.经营者及其配偶的共同财产10.全民所有制企业法人承担民事责任的财产是( )A.企业所有的财产B.企业获得的财产C.国家授予它经营管理的财产D.企业的租赁财产11.民事行为无效的原因有( )A.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B.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C.重大误解D.显失公平12.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在行使相邻权时,给其他相邻方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应当( )A.停止侵害B.排除妨碍C.赔偿损失D.赔礼道歉13.公民的肖像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侵权人( )A.停止侵害B.消除影响C.赔礼道歉D.赔偿损失14.代位继承人是( )A.被继承人的子女B.被继承人的子女的直系血亲C.被继承人的子女的直系晚辈血亲D.被继承人的子女的血亲15.王某因侵占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三年,缓刑期满后四年,王某又犯间谍罪,则王某( )A.构成一般累犯B.构成特别累犯C.不构成累犯,因为后罪是危害国家安全罪D.不构成累犯,因为缓刑执行期满后不符合累犯构成条件16.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公民犯罪,但在( )情况下,可以不适用我国刑法.A.年龄在18周岁以下的B.按照犯罪地法律不受处罚的C.所犯之罪按我国刑法规定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D.所犯之罪按我国刑法规定最高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17.甲持刀抢劫乙的财物,乙奋起反击,搏斗中夺下甲的刀,并将甲腿部刺伤,甲动弹不得,随后乙用刀将甲杀死,乙的行为是( )A.正当防卫B.防卫过当C.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防卫过当D.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故意杀人18.甲深夜窜入乙家中盗窃,被乙发觉,甲为逃脱将乙打伤,甲的行为构成( )A.抢劫罪B.故意伤害罪C.抢劫罪和故意伤害罪并罚D.抢夺罪和故意伤害罪并罚19.某甲因犯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有期徒刑从1989年6月1日起执行,对甲实际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间是( )A.1989年6月1日至1992年5月30日B.1999年6月1日至2002年5月30日C.1989年6月1日至1999年5月30日D.1989年6月1日至2002年5月30日20.甲对乙怀有仇恨,某日,甲到乙家,见其家门上锁,便抱来许多干柴,将房屋点燃,致房屋被烧毁,屋内熟睡的乙的儿子被烧死,相邻房屋也被引燃,甲的行为构成( )A.故意杀人罪B.放火罪C.放火罪与故意杀人罪并罚D.毁坏财物罪21.李某因盗窃罪被判无期徒刑,后假释,在假释考验期的第6年又犯新罪,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先并后减”的方法数罪并罚B.根据“先减后并”的方法数罪并罚C.根据吸收原则,执行无期徒刑D.不实行数罪并罚,收监执行无期徒刑22.王某潜入仓库欲行盗窃,由于黑暗而点燃了火柴照明,火柴点燃后,王某顺手将它扔到了地上,引燃了地上的苇席,王某并未在意,而四处搜寻财物.不久火势凶猛难以控制,王某即携带财物逃走,结果大火烧毁了整个仓库,损失严重.王某的行为构成了( )A.失火罪B.失火罪和盗窃罪C.放火罪D.放火罪和盗窃罪23.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的犯罪人,在缓期两年期满后可以减为( )A.15年以上有期徒刑B.无期徒刑C.20年以下有期徒刑D.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24.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共同犯罪人包括( )A.首犯B.主犯C.从犯D.教唆犯25.王某酒后驾车,将行人李某撞成重伤,王某将李某抱上车,将车开到郊外,再将李某放下,事后离去,李某数小时后死亡.王某的行为构成( )A.交通肇事罪,不再定其他罪B.致人死亡是交通肇事罪的加重情节C.交通肇事罪D.故意杀人罪26.下列关于假释的论述正确的有( )A.犯罪分子被判处的有期徒刑须执行1/2以上才能假释B.假释考验期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从假释之日计算C.假释对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罪犯不适用D.假释是一种特殊的刑罚执行方式,假释考验期满,刑罚执行完毕27.王某在停车时车门未锁,一名小孩(13岁)跑到车上,弄坏了刹车,王某回来后感觉刹车有问题,但急于赶路,仍开车外出,结果途中撞死二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王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属意外事件B.王某犯交通肇事罪C.小孩犯破坏交通工具罪D.小孩不犯罪28.下列情形中,属于犯罪中止的有( )A.甲向乙开了一枪,未击中乙,甲因害怕被抓,夺路而逃B.丙在丁的食物中投毒,丁吃后痛苦不堪,丙见状将丁送往医院,丁获救C.戍在抢劫后,将赃物退还被害人D.庚原计划抢劫银行,但发现银行停业而放弃29.甲与其朋友乙(任某国家机关财务人员)相约秘密窃取该机关财产,则( )A.如果乙利用其职务便利,二人共同构成贪污罪B.如果乙未利用职务便利,二人共同构成盗窃罪C.若甲是主犯,乙是从犯,应定二人共同构成盗窃罪D.若甲是从犯,乙是主犯,二人构成贪污罪30.关于假释与缓刑的区别,正确的说法是( )A.适用对象不同B.适用根据不同C.适用时间不同D.法律后果不同三. 简答题(10X3=30):1. 民法通则规定的所有权种类及各自特征是什么?2.承诺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其法律后果如何?3.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哪些人可以构成贪污罪的主体?四. 论述题(20X2=40):1. 论述民事法律行为制度和代理制度.2. 试述我国刑法关于正当防卫的规定,并说明这一规2004年南师大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法学院适用专业法理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科目代码 436科目名称综合科(民法学与刑法学)一,名词解释(20分)1,刑法的空间效力 2 犯罪客观方面要件 3继续犯 4 用益物权 5侵权行为二,判断题(20分)1,想象竟合犯属于违法的一种2,情节严重是某些犯罪的构成要件。

2003年南师大英语语言学考试题目

2003年南师大英语语言学考试题目

2003年南师大英语语言学考试题目---复试一、判断Passage one:The study of how we do things with sentence is the study of speech acts. In studying speech acts, we are acutely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context of utterance. In some circumstances There is a sheepdog in the closet is a warning, but the same sentence may be a promise or even a mere statement of fact, depending on circumstances. We call this purpose----a warning, a promise, a threat, or whatever----the illocutionary force of a speech act.Speech act theory aims to tell us when we appear to ask questions but are really giving orders, or when we say one thing with special (sarcastic) intonation and mean the opposite. Thus, at a dinner table, the question Can you pass the salt? means the order Pass the salt! It is not a request for information, and yes is an inappropriate response.1.Illocutionary acts are special case of speech acts, referring to the speaker’s intention in uttering something.2.Because the illocutionary force of a speech act depends on the context of the utterance, speech act theory is a part of pragmatics.3.In most cases, the illocutionary force of “Look out!” is a suggestion.4.The speech act theory originated with the British philosophy John Austin in the late 70’s.5.Billy and Joe were long-time pals. One time Billy was in desperate need of money. His car had broken down and he needed $300 to fix it. So, he asked Joe for a load. Joe said he could lend Billy the money. This made Billy happy and he said to Joe;(a) “You are a terrible frie nd.”It is non-sarcastic answer.(b) “You are a fine friend.”It is a sarcastic one.Passage twoInflectional is a term used in Morphology to refer to one of the two main categories or processes of sword formation, the other being derivational. These terms also apply to the two types of affix involved in word formation. Inflectional affixes signal grammatical relationships, such as plural, past tense and possession, and do not change the grammatical class of the stems t which they are attached; that is, the words constitute a single paradigm, e.g. walk, walks,walked. A word is said to “inflect for” past tense, plural, etc. In traditional (pre-linguistic) grammatical studies, the term “accidence” was used in this sense.In the phrase inflecting langu age (“inflectional” or “inflected” language), the term refers to a type of language established by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using structural (as opposed to diachronic) criteria, and focusing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ord. In this kind of language, words display grammatical relationships morphologically: they typically contain more than one morpheme but, unlike agglutinative languages, there is no one-to-on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hese morphemes and the linear sequence of morphs. In languages such as Latin, Greek, Arabic etc. the inflectional forms of words may represent several morphological oppositions, e.g. in Latin amo(I love), the form simultaneously represents present tense, active, first person singular, indicative. This “fusing” of properties has led to such languages being called fusional and had motivated the word-and-a model of analysis. As always in such classifications, the categories are not clear-cut: different languages will display the characteristic of inflection to a greater or lesser degree.1.A language in which nouns have inflectional properties is an inflectional language.2.The affix “un-” or “dis-” is an inflectional affix.3.The agglutinative language is a language that typically expresses concepts in complex words consisting of many elements, rather than by inflection or by using isolated elements.4.Many English adjectives have inflectional properties.5.The Chinese language is an agglutinative language.Passage threeEach tongue draws a circle about the people whom it belongs, and it is possible to leave this circle only by simultaneously entering that of another people.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ought hence to be the conquest of a new standpoint in the previously prevailing cosmic attitude of the individual. In fact, it is so to a certain extent, inasmuch as every language contains the entire fabric of concepts and the conceptual approach of a portion of humanity. But this achievement is not complete, because one always carries over into a foreign tongue to a greater or les ser degree one’s own cosmic viewpoint—indeed one’s personal linguistic pattern.(von Humboldt [1836]1971:39-40)1.This passage mainly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ne’s personal linguistic pattern and a foreign language.2.According to the author of this passage, language is a powerful instrument that allows us to make sense of the world.3.This passage reveals the fact that one’s own cosmic viewpoint determines linguistic orientation.4.The author of this passage seems to believe that language and the world outlook are two sides of the coin.5.The author of this passage seems to advocate that one’s language presupposes one’s way of thinking.二、问答1.Give examples to illustrate several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meaning.2.Why do we need two principles of conversation, i.e.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the politeness principle?3.What does it mean that a linguist is interested in what is said, not what he thinks ought to be said?4.What is the advantage of IC analys is? Take “Drive the car near the station” as an example.5.Describe briefly the social differences in the use of language among speaker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三、评论State clearly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ognition, giving theoretical analysis as well as empirical illustratio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