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奥涅金诗节_与_阿赫玛托娃诗节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05月第30卷 第2期
中国俄语教学
РУССКИЙЯЗЫКВКИТАЕ
Май2011г.
Т.30 №2
博士园地
“奥涅金诗节”与“阿赫玛托娃诗节”
北京外国语学院 李 懿
提要:对于白银时代的女诗人安娜·阿赫玛托娃来说,普希金的影响不单单体现在其作品中,更多的是女诗人表现出的对普希金强烈的爱。对阿赫玛托娃与普希金之间相似特点的论述多是从诗歌文本意义着手。本文以“奥涅金诗节”和“阿赫玛托娃诗节”为切入点,运用文本形式和文本意义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尝试更为全面地探究两位诗人的内在关系。
关键词:奥涅金诗节、阿赫玛托娃诗节、韵脚、韵律、诗行
[中图分类号]H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510(2011)02-0081-05
普希金的代表作《叶甫盖尼·奥涅金》在俄罗斯乃至世界文坛都享有盛名,整部作品积极介入生活,通过对生活多面的反映来塑造典型人物的性格特点,别林斯基称《叶甫盖尼·奥涅金》为“一部俄罗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别林斯基2002:8—9)。这里有游离于现实与生活之外,又无法改变现状的“多余人”,有淳朴、善良的俄罗斯优秀妇女形象———达吉雅娜,这里更是诗人充分展示其才华的舞台。普希金运用一种独特的诗歌韵律形式———“奥涅金诗节”,使整部作品不仅有了内容上的充实,也在形式上给人以美的享受。“奥涅金诗节”是普希金专门为《叶甫盖尼·奥涅金》量身定制的,他采用了源于意大利的十四行诗体,并按照俄语音韵的特点,创造了具有俄罗斯独特韵味的诗歌形式。全诗除男女主人公的两封信和一首民歌之外,各章皆以独特的“奥涅金诗节”组成。“奥涅金诗节”每段十四行诗,可分为四组,用抑扬格写成,韵脚分别采用交叉韵(abab),连韵(ccdd),抱韵(effe)和连韵(gg)的形式。十四行诗中,有的每行9个音节,以“阴韵”结尾,有的每行8个音节,以“阳韵”为末,各行音节数为98989988988988。这些严格的规定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奥涅金诗节”所特有的格律特征。抑扬顿挫的音步和错落有致的韵脚使《叶甫盖尼·奥涅金》诵读起来既铿锵有力又缠绵悠远。整部作品的六千余行诗作中,没有任何一行逾越“奥涅金诗节”的基本音节、音步和押韵规律。这是一项严谨的创造性劳动,正是秉着这种认真恪守格律的态度,作家保持了全诗在形式、节奏和音韵上协调一致的美。另一方面,在恪守格律的前提下,作家又运用自如的使它具有许多灵活多样的发展,避免了格律限制下的沉闷。
一九六五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苏联《文学报》上发表了阿赫玛托娃有关长诗的一段谈话:“让我们回忆一下第一部俄罗斯的长诗《叶甫盖尼·奥涅金》吧。我们不必为作者称它为长篇小说而感到难堪。普希金为它找到了特殊的十四行诗的诗节和特殊的语调。无论是诗节也好,无论是语调也罢,看来这些很幸运获得的东西理应在俄罗斯诗歌中常存永在了。但是《叶甫盖尼·奥涅金》出现后,立即就在它后面放下了拦路杆。不论是谁试图利用普希金的精湛工艺就没有不失败的。甚至是后来的莱蒙托夫也不例外,更不要说巴拉丁斯基1了。甚至后来勃洛克的长诗《复仇》亦复如此。只有涅克拉索夫懂得,需要探索新的途径,于是出现了长诗《严寒,通红的鼻子》。当听到革命的彼得堡大街上新的韵律、新的词语后,勃洛克也
1
8
明白过来了。我们在他的长诗《十二个》中就立即看
到了这一点。关于马雅可夫斯基的长诗也应该这样说……我确信,按照体裁的规定亦步亦趋不可能写出好的长诗来。毋宁说应反其道而行之。”(彭克巽1999:231)这里所说的规定显然是指“奥涅金诗节”,不难看出,阿赫玛托娃已经意识到,《叶甫盖尼·奥涅金》留给后人的不仅是精神上的享受,更是一道无法超越的屏障,任何试图超越的举动都无可避免的败下阵来。完全照搬的做法只能使作品显得不伦不类,而长诗的魅力又无时不刻不在挑动着众多诗人的心弦,因此,阿赫玛托娃得出结论,赋予长诗魅力的手段众多,既然我们无法超越“奥涅金诗节”的艺术成就,那么与之截然相反的创作方法也未尝不是一种可能。
对于阿赫玛托娃的关注,人们更多的是把目光投向了女诗人早期小巧玲珑的“室内诗”上,投向了女诗人宜情宜景的剔透心思中,却少了几分对其长诗的深探。长诗在阿赫玛托娃的创作中的确只占据很小的比重,爯Усамогоморя爲(《岸边》,1914)、爯Путемвсеяземли爲(《沿路而行》,1940)、爯Реквием爲(《安魂曲》,1935—1940)和爯Поэмабезгероя爲(《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后简称为《叙事诗》,1940—1962)是阿赫玛托娃仅有的四首长诗。孰不知,经过岁月的历练与洗涤,《安魂曲》和《叙事诗》,才是凝聚阿氏一生艺术造诣的精华。正如俄国文论家日尔蒙斯基所言:“阿赫玛托娃是继普希金、涅克拉索夫、勃洛克和马雅可夫斯基之后,又一位在长诗创作方面有所突破的诗人,在长诗这种题材上她找到了一种崭新的形式。”(日尔蒙斯基1977:118)在对《叙事诗》的研究中,日尔蒙斯基将这种“崭新的形式”归纳为“阿赫玛托娃诗节”,它的基础是阿氏抒情诗习用的三音节诗格,即每行诗有三个重音,重音音节之前和重音音节之间有一或两个非重音音节。
众所周知,普希金是阿赫玛托娃创作灵感的源泉之一,在先辈智慧的笼罩下,女诗人表现出了对普希金的强烈的爱,那种贯穿女诗人生命始末的钟爱。事实上,我们在阅读阿赫玛托娃的作品时,总会或隐或现的感受到普希金的存在,探究《叙事诗》的艺术形式,我们不难发现女诗人把“奥涅金诗节”的零散要素藏匿于长诗的各个角落。于是所谓的“反其道而行”也并不是完全的另辟蹊径,更像是一种踏着前人的脚步思索未来的旅程。本文尝试从诗歌格律角度,对“奥涅金诗节”和“阿赫玛托娃诗节”进行分析比对,以待从中挖掘出隐匿于二者之间的关联。一、音步的完美展现
《叶甫盖尼·奥涅金》中,普希金在常见的四音步抑扬格诗行中,时而使用许多短音节词,使一行诗中的四个重音全部出现,读起来急速、轻快、跳跃,扣人心弦;时而又利用欧洲诗歌格律中常见的重音脱落方法,使诗行缓和、悠扬、舒畅。前一种情况通常用来抒发情感,描写急促的奔跑,喧闹的舞会,后一种情况往往出现在主人公抒情的段落和景致描写的文字中。诗歌是一种非常重视语言音响效果的文学体裁,因此,即便是相同的语音在不同场合下的合理运用,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例如:
Итак,оназваласьТатьяной.
Никрасотойсестрысвоей,
Нисвежестьюеёрумяной.
Непривлеклабонаочей.
Дика,печальна,молчалива,
Какланьлеснаябоязлива,
Онавсемьесвоейродной,
Казаласьдевочкойчужой.
Оналаскатьсянеумела,
Котцу,никматерисвоей;
Дитясама,втолпедетей,
Игратьипрыгатьнехотела,
Ичастоцелыйденьодна,
Сиделамолчауокна.
这是整部作品对达吉雅娜这一人物形象的第一次细致描绘,这一章的前23节引出了连斯基的热情和奥丽嘉令人愉悦的明媚,似乎是不得不写,于是笔锋一转,从先前的欢愉转为达吉雅娜格格不入的淡然。这种淡然既可是平凡的外表,也可是忧郁不讨喜的性子,如此诗意显然与明快语调不相搭配。诵读诗句是把握情态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诗行中音韵的分配显得尤为重要,这节诗的重音分布为:
иАоАаАаЯо;
иаоОЁыоЕ;
иеЕюеЁуЯо;
еиеАоАоЕ;
иАеАаоаИа;
аАеАяояИа;
оАеЕоЕоО;
аАаЕооуО;
2
8
2011年中国俄语教学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