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川新诗赏析
大河流经山岗——西川诗歌的历史意识
大河流经山岗——西川诗歌的历史意识作者:贾天卜来源:《星星·诗歌理论》2018年第05期西川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写作的,作为“第三代诗歌”的代表人物被广泛关注,如今西川作为国内知识分子写作的代表人物,仍在汉语写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其经历的历史时段,同样映射在其作品之中。
历史意识基于作者在社会生活中对于历史的主观认识,在个人经验的导向作用下,主动地对历史产生评价,并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针对特定的历史时段或历史事件予以反馈。
历史意识不仅是对历史本体的再加工,更是作者建构于历史语境中的个人化的生命体验。
援引人民大学徐兆仁教授的界定:历史意识既包括对现实生活世界的批判性反思,体现着主体对生活世界本质的深刻反思和把握,也反映着人们对历史事实、观点、理论的再现能力。
[1]西川写作的历史意识并不局限于对其所处或经历的历史环境的简单记述,而是通过不断地写作转型与探索,使作品表现出个人主体性的个人历史人文关怀与社会历史焦虑症候下的时代思考。
一、建构于喧嚣之上的沉静西川自1983年开始进行新诗创作,事实上,西川的创作并没有经过太久的尝试期。
我们可以发现,西川于1983年至1984年创作的长诗《鸽子》已经可以代表其早期作品的艺术基调与写作方式了。
西川在诗中透露出的一种强有力的透视感,并佐以其独特的,个性的表达技巧,使得诗歌在本体上呈现出与当时常规写作截然不同的创作范式。
正如诗论家陈超在那篇著名文章《从纯于一到杂于一》里面所说“西川的形而上目标指向明确而纯正的‘新古典主义’艺术精神。
”[2]以《鸽子》的第十节为例:“她从那没漆过的窗口张望广场的天空如果这时她死了,那鸽影将在她黑洞洞的眼睛上获得永恒”[3]“黑洞的眼睛”与“永恒”相互印证使死亡与永恒的悖论交相呼应,呈现出一种微妙而精确的和谐。
而鸽子作为一种内化的象征,巧妙地除却了外部杂糅的隐喻,使整首诗呈现出纯诗或者说“元诗”的状态。
事实上八十年代前期的诗歌创作,更为倾向于对政治历史与个体存在的诉求,西川的诗歌却仿佛绕开了单纯的时间节点转而呈现出对于生命质地本身的拷问。
西川的诗文档
西川的诗西川是一名富有才华的诗人,他的作品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和独特的观点而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本文将介绍西川的诗的特点,并选取几首代表作进行赏析。
1. 西川的诗的特点西川的诗作以充满情感的表达和深邃的思考而著称。
他擅长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抽象的情感和复杂的思想,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
他的诗作多以日常生活中琐碎的事物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展现出诗人的独特观察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另外,西川在诗作中经常运用对比和象征的手法,通过对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对比及象征意义的发挥,表达出对世界和人性的思考和感悟。
他的诗作中常常融入哲理与感悟,通过直观的形象和简练的语言,直击人心。
2. 西川的代表作赏析2.1 《夜晚的星空》星光璀璨,穿越时空恣意飘荡,谁与辉煌?微弱如蚊,却指引迷途的灵魂孤寂夜晚,思绪久藏这首诗以星空为题材,通过对星光的描绘和对人类内心感受的表达,将读者带入一个宏伟而深邃的世界。
诗人以简洁而富有力量的文字,将星光的美丽与人类内心的孤独感相融合,让人在惊叹星空的壮丽之余,也深感人类的渺小和无助。
2.2 《奔跑的季节》枯萎的叶子,舞动着离别的寂寞风儿吹来,吹散我的忧伤季节在奔跑,纷繁的变化我只是追逐着时间的身影这首诗以季节的变化为背景,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思考。
通过对枯萎的叶子和风的描写,将人们对于时间的追逐和内心的忧伤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的敏感和对人生的思考,让人深感生命的短暂和珍贵。
2.3 《寂静的早晨》朝阳洒落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晨曦静静地唤醒大地一切沉睡的事物,都在苏醒而我,静静地感受寂静的早晨这首诗以早晨为背景,通过对朝阳和大地的描写,展现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诗人以简洁的语言表达内心对于早晨的感悟,让读者在安静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内心的宁静。
3. 总结西川的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和独特的观点而赢得了读者的喜爱。
他的诗作充满情感,思辨世界,在简约中蕴含无限的意境和哲理。
西川诗歌中的意象美
研究生学位课程试卷院(系、所)专业考试科目第学期研究生姓名学号考试成绩导师评语:导师签字年月日说明一、凡学位课程考试试题、试卷必须与本封面一起装订。
阅卷导师务必用红笔批卷,并在本封面规定位置打分、写完评语后在二周(论文考试一个月)内交院(系、所)办公室教务员,教务员及时做好成绩登记,在学期结束前或第二学期初将成绩单交研究生处统一整理归档。
试题、试卷由院(系、所)办公室保管。
二、学位课程考试用纸除计算机专用打字纸、16开小方格稿子纸外,一律使用研究生处统一印制的“学位课程考试纸”。
三、该封面请用A4纸双面打印,将此说明打印于封面背面。
西川诗歌中的意象美【摘要】西川有着非常自觉的生命意识,他是“第三代”诗人中引人关注的诗人之一,同时也坚持着自身的知识分子的立场。
西川早期诗歌书卷气十分浓厚,注重对心灵的关照,当20世纪80 年代诗人们纷纷倾向于“个人化写作”“口语化写作”时,西川始终坚持从西方和中国古典文化中吸收养分。
通过阅读西川的前期诗歌我们会发现其诗歌中的意象主要集中于动物和自然这两大类中,本文将通过分析其诗歌意象揭示其诗歌的纯粹高雅之美。
【关键词】意象,前期,动物,自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先锋诗歌主要有两大形式:一是以朦胧诗为主的隐喻象征的形式,二是口语化写作,个人化写作,以口语叙事为主要形式。
西川对两者都进行了偏离,他的诗既不指向于隐喻朦胧的意味,也不倾向口语日常化叙事,而是另有天地,提出了自身的元诗概念。
80年代中期,西川提出了“诗歌精神”的概念:“一方面使希望对于当时也已泛滥成灾的平民诗歌进行校正,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表明自己对于服务于意识形态的正统文学和以反抗的姿态依附于意识形态的朦胧诗的态度。
”①西川正是以清醒者的姿态,在物欲横流、金钱泛滥的时代,坚持元诗的写作,坚持自身的写作立场,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而是保持着一颗神圣敬畏之心面对诗歌面对生活。
程光炜曾经这样评价过西川:“在北大的‘三剑客’中,西川是最理智的一位诗人。
西川解读黑夜的献诗
西川解读黑夜的献诗摘要:本文以西川解读黑夜的献诗为主题,探讨了黑夜的意义和西川的独特诗意表达。
通过对黑夜的描绘和解读,西川展现了对黑夜的独特理解和感悟,以及对生命和人性的思考。
正文:黑夜,是一个神秘而富有诗意的存在。
在西川的诗歌中,黑夜常常被赋予了深邃、宁静和寂寞的意象。
他以独特的诗意表达,解读了黑夜的内涵和意义。
西川的诗歌中,黑夜往往被描绘成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世界。
他用诗意的笔触,将黑夜与星空、月光相联系,形成了一幅幅美丽而富有想象力的画面。
在他的诗中,黑夜是星辰闪烁的舞台,是月光洒下的银河,是大自然的宝藏。
他用诗歌的语言,将黑夜描绘得如此美丽而神秘,让人不禁为之倾倒。
然而,黑夜并不仅仅是美丽和神秘的象征,它还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
在西川的诗歌中,黑夜也被赋予了宁静和寂寞的特质。
他用诗意的笔触,将黑夜与内心的宁静相联系,形成了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
在他的诗中,黑夜是思考的时刻,是沉思的空间,是与自己对话的时刻。
他用诗歌的语言,将黑夜描绘得如此宁静而寂寞,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通过对黑夜的描绘和解读,西川展现了对黑夜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他用诗意的笔触,将黑夜赋予了美丽、神秘、宁静和寂寞的特质,使其成为他诗歌创作的重要元素。
他通过黑夜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和人性的思考。
在西川的诗歌中,黑夜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一种象征。
它象征着人生的起伏和变化,象征着人类内心的追求和思考。
黑夜是一种存在,也是一种状态。
在黑夜中,人们可以沉思、反思,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黑夜是一种启示,它让人们看到了生命的真谛和人性的本质。
西川的诗歌中,黑夜是一种情感的表达。
他用诗意的笔触,将黑夜与内心的情感相联系,形成了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
在他的诗中,黑夜是思念的时刻,是孤独的空间,是对爱情的追求。
他用诗歌的语言,将黑夜描绘得如此深情而浪漫,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通过对黑夜的解读,西川展现了对生命和人性的思考。
他用诗意的笔触,将黑夜赋予了美丽、神秘、宁静和寂寞的特质,使其成为他诗歌创作的重要元素。
现代有名的诗人西川的诗歌
现代有名的诗人西川的诗歌(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报告材料、策划方案、条据文书、演讲致辞、合同协议、党团资料、教案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ummary plans, report materials, planning plans, doctrinal documen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lesson plan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现代有名的诗人西川的诗歌西川,1963年出生于江苏徐州,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
论西川诗歌中的力量与缺失——以《在哈尔盖仰望星空》为例
2021年第08期65文学研究论西川诗歌中的力量与缺失——以《在哈尔盖仰望星空》为例李泺作为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诗人,西川的诗歌创作具有“知识分子写作”的特征,他注重从文学的内在脉络进行创作的生发,坚守诗歌的自我批评精神,探索诗歌写作的技巧,对诗歌发展道路进行纠偏。
《在哈尔盖仰望星空》写于80年代,和《体验》《起风》等作品一样,具有古典主义的特征,以自然、爱情、愿望等为主题,注重抒情性以及语言的韵律美和形式美。
在这首诗中,西川运用了多个富有野性的意象构筑了一种神秘的力量,在对神秘力量致敬的同时抒发了对宇宙、人生和社会的感悟。
一、意象构筑的力量和个体抒情性意象本是客观的物象,但作家能在意象本身具有的某种特性的基础上,赋予主观的情感色彩。
在这首诗中,西川运用的意象具有野性的特征,呈现出某种程度的不可抗力,如同背后存在一只大手,在影响着一切的发生。
开篇提及了“神秘”的力量发射光芒,穿透心灵,营造出一种震撼感和威慑感。
在西川写作此诗时,哈尔盖是位于青藏铁路上的一个三等区段站,地理位置偏远,远离城市的喧嚣,甚至远离现代文明的火种,但却适合与自然对话。
青藏高原的高耸磅礴与火车站“蚕豆般的大小”构成鲜明的对比,而站在火车站旁的“我”,又是比火车站更小的存在。
三个意象的依次堆叠,直观地表现了自然之大气磅礴、包罗万象,而随之出现的意象“星空”承接了这种力量,从上而下形成了天地人共存与对话的场景,“人”在当中扮演着“眺望者”的角色,暗示了个体在向一种高于本体的信仰致敬。
此时,其他自然景象是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银河寂静无声,鸟儿的羽翼稀薄,青草向往着群星闪烁的夜空,野性方刚的马群不再四蹄生风,意象的反常化指向了更加庞大的力量,从高原上刮来的风卷拂着个体也卷拂着历史与未来。
“风”在这里隐喻来自自然的神秘力量,不仅影响着个体的存在,更影响着人类集体的历史走向。
在自然的神秘力量下,人类的建筑物、标志着人类高度的“屋顶”也只是被群星踩成了“祭坛”,个体“我”更是一个虔诚的信徒,屏息凝神,充满敬畏。
西川诗歌《在哈尔盖仰望星空》原文及赏析
西川诗歌《在哈尔盖仰望星空》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西川诗歌《在哈尔盖仰望星空》原文及赏析【导语】:在哈尔盖仰望星空有一种神秘你无法驾驭你只能充当旁观者的角色听凭那神秘的力量从遥远的地方发出信号射出光束,穿透你的心像今夜,在哈尔盖在这个远离城市的荒凉的地方,在这青在哈尔盖仰望星空有一种神秘你无法驾驭你只能充当旁观者的角色听凭那神秘的力量从遥远的地方发出信号射出光束,穿透你的心像今夜,在哈尔盖在这个远离城市的荒凉的地方,在这青藏高原上的一个蚕豆般大小的火车站旁我抬起头来眺望星空这时河汉无声,稀薄的鸟翼坠落,使驽马惊惶逃向我,我站立不动让灿烂的群星如亿万只脚把我的肩头踩成祭坛我像一个领取圣餐的孩子放大了胆子,但屏住呼吸  克雷奇在他的《理学纲要》中说:“沉思是学会平息精神激动的一种方法……当集中的沉思得到成功时,它就会引起一种异常的意识状态。
夜鸟西川解读
夜鸟西川解读说起夜鸟,咱们就不得不聊聊那位大诗人西川。
他呀,用一首《夜鸟》,把咱们的心都勾得痒痒的,仿佛咱们也跟着那些鸟儿,在夜空里自由翱翔了一回。
首先,咱们得说说这诗的背景。
西川,那可是个地道的北京爷们儿,小时候夏天的夜晚,胡同两边的大树上,密密麻麻的都是鸟。
他啊,就经常站在院子里,抬着头,看那些鸟儿飞来飞去的,心里头不知道在想些啥。
到了二十几岁,他开始琢磨人生了,觉得生活啊,就像那些夜里的鸟,既近又远,让人捉摸不透。
于是,他就写了这首《夜鸟》。
一开篇,“残夜将尽的时候,是些什么颜色的鸟掠过城市的上空?”这句话,就像是咱们晚上散步时,突然抬头看到的一群飞鸟,心里头不由得就“哎哟”一声,觉得挺有意思的。
西川用这么一问,就把咱们带进了他的诗里。
接着,他写那些鸟的叫声,“它们的叫声响成一片,它们离梦想近一些,它们属于幸福的族类。
”你说这鸟儿,它们有啥梦想啊?咱们也不知道。
但西川觉得,它们能飞,就能去到自己想去的地方,这不就是一种幸福吗?咱们人啊,有时候想想,要是能像鸟儿一样,无忧无虑地飞,那该多好啊。
再往后,“是些什么颜色的鸟带着它们的秘密和遗忘飞离,夏天树叶的声响,秋天溪水的声响,比不上夜鸟的叫声。
”这里啊,西川用了对比的手法,说那些鸟儿的叫声,比夏天的树叶、秋天的溪水还要好听。
为啥呢?因为那些鸟儿的叫声里,有它们的秘密,有它们的过往,有它们对生活的感悟。
咱们听这叫声,就像是在听一个故事,一个关于梦想、关于幸福的故事。
然后啊,他又说:“我却看不到它们的身体,也许它们只是一些幸福的声音。
”这句话,真的让人挺有感触的。
咱们在生活中,不也经常有这样的时候吗?有些东西,咱们看不见、摸不着,但它们就是存在,给咱们带来一种莫名的感动和幸福。
就像那些夜鸟的叫声一样,虽然咱们看不到它们的身体,但咱们能感受到它们带来的幸福和温暖。
最后啊,我想说说这首诗给我的感觉。
它就像是一首温柔的歌谣,轻轻地唱进了我的心里。
让我想起了那些夏天的夜晚,想起了那些和朋友们一起嬉闹的日子。
法国都彭礼赞新诗百年-诗人西川篇
法国都彭礼赞新诗百年-诗人西川篇1916年8月23日,胡适写下了《两只蝴蝶》,这是中国现代文学里的第一首白话诗。
到现在是整整一百年。
无论时间怎样流转,人性中有些东西从未变过,我们对诗意的渴望也从未改变。
值此新诗百年契机,法国都彭非常有幸参与到【刻画】对于当代四位杰出诗人的采访拍摄。
西川,诗人,翻译家,现执教于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
出版有诗集《虚构的家谱》《大意如此》《西川的诗》,诗文集《深浅》,散文集《水渍》《游荡与闲谈:一个中国人的印度之行》,随笔集《让蒙面人说话》,评著《外国文学名作导读本.诗歌卷》,译著《博尔赫斯八十忆旧》《米沃什词典》(与北塔合译)。
曾获鲁迅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等。
西川老师在本次采访视频片头部分书写他的代表作《无关紧要之歌》所使用的书写笔是法国都彭Line D系列钢笔。
都彭Line D系列书写笔豪迈阳刚,形象传统经典,造型大方稳重,手感极佳。
这个系列书写笔的特点是高雅设计、名贵材质、完美质量、持久耐用。
每款Line D书写笔握在手里感觉舒适自然,操控挥洒自然。
黄铜色的笔杆由资深工匠精心打造,经过150个工序与200次质量鉴定,以恰到好处的绝佳重量给予用家舒适超凡的手感。
而14K金笔尖由金匠悉心打磨铸造,确保书写时更顺滑流畅,诗意无限。
笔不仅是书写工具,它同样承载着我们一生的记忆。
让我们拿起笔,一起做一个有诗意的人吧。
附赠西川老师代表作《无关紧要之歌》苍蝇叫不叫“苍蝇”无关紧要它的嗡嗡声越来越大无关紧要它喝了一肚子墨水撒出的尿全是蓝的无关紧要它决定作一只优秀的苍蝇无关紧要我们两个鸦雀无声苍蝇飞走,房间里多了一个人无关紧要他谈笑风生自得其乐无关紧要他说他的聪明足以在天上吃得开,然后就走了他是否成了天上最聪明的人无关紧要我们两人鸦雀无声鸦雀无声的还不仅只我们两人还有窗外的电线杆和它移动的影子电线杆上吊死一只风筝无关紧要我们绕着电线杆跑了十万八千里无关紧要。
【新青年艺文】西川:独立不是一种时髦
【新青年艺文】西川:独立不是一种时髦西川是海子生前的挚友,上海三联书店版和作家出版社版《海子诗全集》的编选者,可以说,如果没有西川忍着巨大的悲痛为逝者整理遗稿,海子这个名字,恐怕还像他生前一样,默默无闻。
同时,他也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诗人、批评家之一:这时河汉无声,鸟翼稀薄青草向群星疯狂地生长马群忘记了飞翔风吹着空旷的夜也吹着我风吹着未来也吹着过去——《在哈尔盖仰望星空》十年如一日,弹指一挥间。
海子如果还活着,今年已经49岁,西川比他大一岁,正好年过半百。
可是坐在笔者面前的他,和1997年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随笔集《让蒙面人说话》上的照片几乎没什么区别:还是中分的发型,只是短了一点,黑框眼镜,眼神深邃、充满活力。
只是,他的写作,已为之大变,2013年1月,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最新诗集《够一梦》,将西川近年来所作新诗的精华结集。
虽已中年,可是这位中央美术学院教授,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阿奇伯格奖、鲁迅文学奖和现代汉诗奖得主,其诗风却愈发开放犀利,时而幽默戏谑、时而酣畅狂野,一点都没有走向保守的迹象。
他写下了这样的诗句:不明白李耳为什么变成右派了,而左派为什么靠近孔丘了。
感觉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你就自我证明是个中国人了。
站在三岔路口上不知何去何从,就撒泡尿,然后坐下,——你是个中国人。
不论你抬头看没看见月亮只要你能背诵“床前明月光”,你就是中国人了。
你想站在西方的月亮下大声背诵《独立宣言》,你就逃不脱做中国人的命运了。
——《麻烦》有人不能理解他的转变,写了批评文章,他不以为意。
他说,“我是个文字艺术家”,言下之意,文字是一种媒介,可以用来做画、雕塑、摄影、装置,做各种前卫的实验,在文字的世界里,他不会墨守成规,走一条别人认为他应该走的路。
一切为了艺术,一切为了诗意。
在这个金钱至上诗歌式微的时代里,西川,用他的写作证明,诗歌和诗人,依然可以有尊严地活着,并为自己的尊严而写作。
因此,保持着独立立场和批判精神对西川来说非常重要,但那不是为独立而独立的姿态,而是“一种往未知领域迈进的勇气”,他觉得,这才是诗人的使命。
永不消逝的海市蜃楼——读西川的《开花》
永不消逝的海市蜃楼——读西川的《开花》作者:张永辉张华来源:《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8年第12期摘要:西川的《开花》是“伟大”级别的作品。
可以找到理解它的三个线索:从静默到深刻再到开花;滴水的节奏或一个花瓣的节奏;从喜悦到狂喜再到幸福。
它采用平视视角,天父地母的叙述人身份和歌唱性的语言。
关键词:西川《开花》海市蜃楼一、《开花》是“伟大”级别的作品中国的诗歌批评界对西川的长诗《开花》保持了三年多的沉默,这实在是奇怪的事情。
自从2015 年2 月《开花》在《上海文学》发表之后,几无任何评论声音。
《开花》与鲁迅的《野草》是同一个量级的作品,皆属伟大之列。
就单篇作品对比而言,它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野草》,这是中国汉语文学的幸事。
《开花》是不朽的作品,借此及西川其他杰出作品,西川完全可以跻身李白、杜甫、鲁迅之列。
伟大作品至少具备三个特征。
第一,其内在意蕴或具有人类经验的普遍性,或具有个体经验的特殊性,或二者兼具。
普遍性保证它的概括性、呼应性、沟通性,特殊性使其拓展了人类经验的边界,扩展了人类对经验的认识范围,无形中丰富并升华了人类生命的品位。
第二,其内在意蕴生长演绎出与其本身相匹配的外在艺术形式,就像草籽找到柔和的外形,树种找到挺拔的身姿。
第三,适当的体量与规模。
过小的体量与规模未免狭窄逼仄,就像独木不成林;过于放纵的体量与规模未免泥沙俱下,就像无边际的烂沼泽。
伟大作品有深山大泽、茂林深泉的气势。
如果还可以加上第四个特征,那就是伟大作品会使真正的读者感到震撼与再生。
就像我们震撼于草原千里、高山万仞,从而产生苍莽达天边、荡胸生层云的精神超越感。
伟大作品让我们产生飞翔的冲动。
《开花》有震天撼地的气势,有动人心魄的力量。
二、《开花》的线索之一:静默,深刻,开花《开花》开门见山,放笔直入“你若要开花∕就按照我的节奏来//一秒钟闭眼两秒钟呼吸三秒钟静默∕然后开出来”。
这里的逻辑是先有静默,然后开花。
关于西川的现代诗鉴赏
关于西川的现代诗鉴赏西川的诗在内容上让平常生活成为陌生与不确定,而又细微地将时代裁剪。
他的寓言故事形式及箴言经文的语句又形成了向纯粹古典的回归与审美自主的精神和写作原创的理念。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西川的现代诗鉴赏,方便大家学习。
《把羊群赶下大海》请把羊群赶下大海,牧羊人,请把世界留给石头——黑夜的石头,在天空它们便是璀璨的群星,你不会看见。
请把羊群赶下大海,牧羊人,让大海从最底层掀起波澜。
海滨低地似乌云一般旷远,剩下孤单的我们,在另一个世界面前。
凌厉的海风。
你脸上的盐。
伟大的太阳在沉船的深渊。
灯塔走向大海,水上起了火焰海岬以西河流的声音低缓。
告别昨天的一场大雨,承受黑夜的压力、恐怖的摧残。
沉寂的树木接住波涛,海岬以东汇合着我们两人的夏天因为我站在道路的尽头发现你是唯一可以走近的人;我为你的羊群祝福:把它们赶下大海我们相识在这一带荒凉的海岸。
《光》我曾经俯身向月光下的花朵我曾经穿行于地穴的黑暗在一个意外的夜晚,我曾经目睹过边防小镇的屋顶上青光一片在一个意外的夏天,鸟雀之光降落于山谷,松林之光降落于平原取代诗歌的小麦好似我灵魂的光它们清晰的运动却无人发现制造光明的人坐在生活的此岸比制造黑暗的人更加繁忙’他把灵魂的光打造成铁铲他在冥冥中望见了彼岸的葡萄园看哪,古老的城墙还在月光中伸展无数闪光的河流汇合在天边只是在我生命的三十年里我爱过的人全都—一消逝在我的面前光溢出陆地就变作大海我们的艺术在黑暗里抽芽恰是对光明有所爱恋,就像海妖们的歌唱,在篱笆那边《上帝的村庄》我需要一个上帝,半夜睡在我的隔壁,梦见星光和大海梦见伯利恒的玛利亚在昏暗的油灯下宽衣我需要一个上帝,比立法者摩西更能自主,贪恋灯碗里的油听得见我的祈祷爱我们一家人:十二个好兄弟坚不可摧的凤仙花开满村庄狗吠声迎来一个喑哑的陌生人所有的凤仙花在他脚旁跪下他采摘了一朵,放进怀里而我需要一个上帝从不远行用他的固执昭示应有的封闭他的光透过墙洞射到我的地板上像是一枚金币我无法拾起在雷电交加的夜晚,我需要这冒烟的老人,父亲走在我的前面,去给玉米包扎伤口,去给黎明派一个卫士他从不试图征服,用嗜血的太阳焚烧罗马和拜占庭;而事实上他推翻世界不费吹灰之力他打造棺木为了让我们安息《夕光中的蝙蝠》在戈雅的绘画里,它们给艺术家带来了噩梦。
西川《体验》赏析
西川《体验》赏析
读西川的这首诗,你很可能感到失望。
这里的一切真是太简单太无聊了。
但你放下它后,却渐渐发现它在你脑海里活动起来,你感到一种无法说透的感觉向你笼罩过来。
可以这样来说,这首诗没有固定的解读方式。
它作为自足的生命体,在不断地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吸入各种层次的读者对它的感悟。
比如,它可以是说诗人不同于常人的注意类型。
在子夜的郊外,火车轰隆隆地从铁路桥上开过来,诗人恰好走到桥下,去体验桥身传导给躯体的战栗。
一般人不会有此雅兴、有此自觉、有此“体验”。
但这正是一个诗人必备的素质。
再比如,这首诗还可以是写诗人体验到沉重震耳的钢铁轰鸣声的一刹那,产生更多的理解。
这不但不会违背现代诗的本质特征,相反,是更加强了它的生命力——现代诗从来都是反复地活在各种各样的解读方式中的,“不管诗人想写什么,他只写了他写出的东西。
”威廉斯这样认为的,一首好的诗歌,就是诗人从微不足道的现象中,一瞬间产生的感触,这个感触“除了事物外,不要意念”。
威廉斯这段话正是从现代诗的自足性、多解性以及凝练性上谈的。
西川的这首小诗,就达到了这一标准。
这里需要提及的是,这类诗歌,对选材要求极其严格,不是任何东西都可入诗,更不是只有神异的怪诞的感觉才能入诗;它要求的是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意味来,把它们结构成秩序,结构成张力场,以召唤不同层次的读者来加入。
西川《献给梦露的五行诗》赏析
西川《献给梦露的五行诗》赏析□何琴英《献给玛丽莲·梦露的五行诗》这样一个女人被我们爱戴这样一个女人我们允许她学坏。
酗酒、唱歌、叼着烟卷。
这样一个女人死得不明不白。
诗很短。
是西川先生1992年创作的,这段时间之后,西川的诗歌功能更突显了对社会政治、历史、文化及个人心灵的最直接回应。
他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纯情浪漫的幼稚的抒情者,他更加自觉而且坚定不移地以诗歌形式和诗歌精神,揭示着充满时代巨变以及这一巨变之下生命的悲凉和虚无,毫不自我麻醉、自我玩味或向后怀旧地粉饰。
这样的变化在《献给玛丽莲·梦露的五行诗》里也得到了佐证。
而且,在这样的逻辑起点上,我们对这首诗的解读也就绝不会仅仅止于男权视域里女性命运的揭示,而是会以此为起点,洞知一位智者把我们往更深处引导的启蒙、警示和倾诉。
在这首诗中,西川以指挥者、男人以及沉思者三种身份出现。
作为指挥者的西川,以言语化的语言,运用句式、排序、长短、韵脚等方式,形成节奏舒缓、高潮、戛然而止的音乐效果,让诗歌的外在节奏和内在情绪达到互存互生的境界。
读者在西川对节奏驾驭的指挥棒下,在万人仰首的梦露的美貌里激动地惊艳、放纵的沉醉、忘我地爱怜,然后戛然而止地似乎与梦露一同被吞噬……叔本华说:“对世界上一切形而下的来说,音乐表现着那形而上的。
”音乐揭示了世界上最隐蔽的本质……谁要是完全沉浸在音乐里,就能窥见生命的所有进程。
事实上,西川就是在这样一种戏剧性的抒写里让读者在完成感性体验的快感之后无法拒绝地滑进陷阱一样的理性的痛感。
作为男人身份的西川。
诗句是写给玛丽莲·梦露的。
传媒时代,全世界几乎没有人不熟知颠倒众生的玛丽莲·梦露。
她已经成了天生尤物的性感女神的代名词,是无数男人的梦想和期待。
拜伦写过《献给玛丽莲·梦露》,狼吠写过《爱一个美人》……在作为男人的诗人西川眼里,一个不知生父是谁、在孤儿院长大的梦露,明媚、无邪、春天、如牵牛花在风中绽放,她读诗、写诗,她甚至读过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她有着自己的艺术理想,“她笑意迎人,恨不能把自己完全献给大家”(《诗人西川:我为什么喜欢玛丽莲·梦露》)。
西川的现代诗歌
西川的现代诗歌西川是中国当代诗歌界著名的诗人之一,其笔下的现代诗歌为我们呈现了一种新的视角和表达方式。
西川的现代诗歌具有独特的审美和人文价值,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
首先,西川的现代诗歌具有多样的主题和内容。
他的诗歌涉及到人生哲理、家国情怀、自然景观等多个方面。
例如,《荒山夜泊》是一首写山林幽静之美的唯美佳作,从静态和体态上都表现了大自然的无限魅力;《小人书》则是一首反映现代中国生存环境的诗歌,引发人们对社会前途的深刻思考。
西川的现代诗歌呈现了多种主题和创意,使其作品充满了活力和生命力。
其次,西川的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他的诗歌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寥寥数词间的亲近感和温暖,使读者从中感受到了作者的真挚情感。
在西川的现代诗歌中,常通过文字表达对生命的感悟和对人类生存境地的反思。
同时,在表达深沉的情感和思想的同时,西川的诗歌常常还伴随着音乐和绘画等多个艺术形式的交织,给读者带来双重的艺术享受。
第三,西川的现代诗歌具有鲜明的人文关怀。
他的诗歌往往涉及到人类的尊严、幸福和自由,并以此来表达对社会秩序的呼唤。
《新罗舞》是西川的一首反映战争深度的诗歌,表现了中国各种复杂社会现象的阴暗影响,呼吁社会和谐。
而《我的眼泪》则是一首痛哭流泪的怒吼,表达着对家国沦亡、国家亡故的殷切思念和对未来前途的深深忧虑。
最后,西川的现代诗歌不仅显现出他对文学和人文的关注和热爱,更是为中国的一个古老历史文化传统增添了新鲜的活力和新潜力。
他的作品表现了一种新的文学抒发。
西川作品中的写作风格为中国现代诗歌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多样性和文化创新方面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总之,西川的现代诗歌是中国现代诗歌的一个缩影,涵容了多方面的内容和思想。
他的诗歌有着更深刻的哲学内涵和人性关怀,从而让我们在浏览中感受到了文学和人文的魅力,同时也从一个角度呈现了人类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因此,西川的现代诗歌不仅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人类哲学思考和道德精神意义的范本。
西川诗歌《远游》
西川诗歌《远游》迄今为止,西川仍然主要是通过语言的意象,来表达他对超自然,超人类品质的存在的理解,在这些语言性的虚指意象中,他那种高贵的古典气质,也逐渐如“暗香浮动”,神游于其诗歌文本中。
在中央电视台2007年新年新诗会中,主办方选择了他的早期一首代表作《在哈尔盖仰望星空》,诗歌中以风和星空等意象寄托了诗人对时间和历史的思考。
牐但是,要完全地探讨西川诗歌的所有可能与不可能,探讨其诗歌的所有想象与意识方向,不仅漫无目的,显得大而不当而且不具备可行性。
因此,我们更需要的是集中关注于他的诗歌文本,尤其是一些具有典型意味的文本。
而探讨的主题,也将由这些典型文本提供。
对于一个创作力旺盛的诗人来说,这个办法显得更加切实可行。
我们不可能在他那所有孜孜不倦的书写中详尽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参考文本,也不可能具体而微地指陈其个中得失。
我们在此想做的是,而且也仅仅是试图指出他那首最适合我们解剖的诗歌作品,仅仅是道出它的位置,然后才通过这首独到的作品,更进一步深入到其诗歌语言环境当中,所期望获得的,则是梦想能深入到诗人思维的本质。
牐这样做我们并非无迹可循。
20世纪伟大的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言说的:“每个伟大的诗人都只出于一首独一的诗来作诗。
衡量其伟大的标准,乃在于在何种程度上致力于这种独一性,从而能够把他的诗意道出或纯粹地保持在其中。
”(见《在通向语言的途中》)这也意味着,诗人所具有的独一性不仅是他作为诗人存在的价值所在,也成为此一诗人有别于彼一诗人的显著特征。
这种独一性也将通过诗人特定的诗歌文本“独一的诗”或者独特的诗歌意象表现出来。
正如“夜莺”之一济慈,“老虎”之于布莱克,“迷宫”之于博尔赫斯,或者也可以这么说,正是《神曲》使但丁成其为但丁,而《比萨诗章》则只能是庞德在某一个夜晚的狂喜。
牐对于西川而言,作为一个立志有别于其他诗人而又不愧被称为诗人的“自在的歌者”,他的作品显得深谋远虑并且意犹未尽。
因此,捕捉西川诗歌的独一性似乎力有未殆,这是一种与智慧和流俗的斗争。
西川:昌耀诗的相反相成和两个偏离
西川:昌耀诗的相反相成和两个偏离读昌耀儿子王木箫所写《父亲,我长大了》一文,见说昌耀在家里表现得"严厉"、"脾气很暴躁"[1],这与昌耀留给诗人同行们的印象极为不同。
韩作荣在为燎原著《昌耀评传》所写的序言中,称昌耀"谦卑而且内心清澈"[2]。
沈苇在一篇文章中称昌耀"木讷和羞怯"、"神光内敛"[3]。
总之,一切可以用于推崇一位"大诗人"的大词、高调词,一切不便于使用在活人身上的词汇,似乎都可以顺顺当当地用在昌耀身上。
我没有反对使用这些高调词、大词来形容、定位昌耀的意思,我甚至觉得也许这些词汇还不足以描摹出昌耀其人。
我们也许需要更深入地看一看集结在昌耀身上的一些看似相反的东西,以便真正走近这个非同一般的灵魂、这个孤独而饱满的灵魂。
我见过昌耀一次,只这一次,是在1996年7月的四川大邑西岭雪山诗会上。
诗会上来的多是老诗人,诗会的组织者希望在艾青去世以后,老诗人们能在20世纪的末尾再见一次面。
他们叫上了几个年轻人作为见证者,我成了这几个见证者之一。
我在会上见到昌耀,尽管他是长辈,但我们两人之间依然有一见如故之感。
我敬佩他。
我想他知道。
我对他怀着亲切感当然也是由于他与骆一禾的友谊。
记得骆一禾生前谈到昌耀时说过这样的话:"民族的大诗人从我们面前走过,可我们却没有认出他来!"骆一禾是昌耀的同时代人中(包括昌耀的同辈和晚辈)较早深刻认识到昌耀诗歌价值的人之一。
他为昌耀写过数万字的评论文章。
昌耀在我心中作为一位"大诗人"的存在,肯定源自骆一禾。
不过,在西岭雪山诗会上,我另外还略为惊讶地感到,昌耀身上其实洋溢着孩子气的一面(或曰天真的一面,或曰单纯的一面)。
在某一次出行中,他端着个照相机,忙着为某女士拍照,有时躬腰,有时蹲下,寻场景,找角度,乐在其中。
那次去参加诗会,他是第一次坐飞机[4]。
西川:让我们感到惊讶和有意味的东西,都是诗歌诗通社诗生活网
西川:让我们感到惊讶和有意味的东西,都是诗歌诗通社诗生活网这是离中央美术学院不远的一个普通住宅小区,烈日炎炎,楼下的保安都对陌生人懒得搭理。
按照之前说好的地址,找到了楼层,却发现没有门牌号,只能一个个门敲过去。
经历了狗叫、“送快递的吗”、“爸妈不在家”等来自门后的回答后,敲开最后一扇门,发现西川正陷在他满屋子的藏品之中。
一件看不出牌子的白色宽松衣服,半长的头发也未精心打理,这位从上世纪80年代就投身诗歌运动的诗人,现在是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
北京大学英文系毕业的他,曾翻译过庞德、博尔赫斯等人的作品,他本人的诗集也被翻译成英、法、荷、意、西、荷、日等多国语言。
“敏锐的问题意识,深厚的人文底蕴”是中外诗歌界对西川的评价。
在拿遍了人民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阿齐伯格奖等中外文学奖项之后,近来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着孩童般的好奇。
碎成几块又粘起来的古瓷碗、潘家园里淘来的古钱币、各个朝代的珠子、新疆捡来的一块雕花木头……这些有故事的物件,大大小小,层层叠叠,堆满了他并不算大的工作室。
再加上四面靠墙都立着宋画的印刷品——“真迹要不太贵,要不在博物馆。
”西川说。
塞得满满当当的工作室,如同一个管理员疏于打理的小型博物馆。
大传统与小传统“你能感觉到,这是几千年前的母系社会,一个年轻姑娘的手制作的东西吗?”西川一边轻轻抚摩着一件古陶器的碎片,一边问中国青年报记者。
工作室中央唯一的空地,摆了两张陈旧得已经看不出本来颜色的布沙发。
西川递过来一杯茶,自己再点燃一支烟,关于“传统与现代”的话题就娓娓道来。
他的新书《大河拐大弯》7月刚刚出版,讲述了中国当代诗歌在一个大转折时代的可能性。
其中收录的一篇《传统在此时此刻》,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的境遇多有论述。
文章中提及一个概念——“重口味的民族主义”,指的是随着国内经济发展,文化自信重返我们的生活现场,通过网络和其他媒体传播,形成的一种对中国传统绝对化的推崇。
“我是一个特别热爱传统的人,特别喜欢中国古代的东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川新诗赏析
西川,原名刘军,1963生于江苏省徐州市,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
曾在新华社工作多年,现为中央美院文学院副院长。
出版的诗集有《隐秘的汇合》(1997)、《虚构的家谱》(1997)、《西川诗选》(1997)、《大意如此》(1997)、《深浅——西川诗文录》(2006)等。
另有多部评著译著。
获第2届鲁迅文学奖。
这里选择他的《远方》和《饮水》进行赏读。
1.《远方》
——给阿赫玛托娃
有一片梦中的雪野
有一株雪野中的白桦
有一间小屋就要发出洪亮的祈祷
有一块瓦片就要从北极星落下
远方
有一群百姓像白菜一样翠绿
有一壶开水被野兽们喝光
有一只木椅陷入回忆
有一盏台灯代表我照亮
远方
一块玻璃上写满我看不懂的文字
一张白纸上长出大豆和高梁
一张面孔使我停下笔来
再拿起笔时墨水已经冻僵
远方
在树杈间升起了十二月的行云
我灵魂的火车停立于寒冷
在寒冷的路上我看到我走着
在一个女子的门前我咳嗽了三下
“信仰”之旅
“远方”是一个地理概念,在西川的诗中一直是神圣之物。
在这首诗里,远方则是俄罗斯白银时代杰出女诗人阿赫玛托娃的指代。
连题目一起共出现四次“远方”——复沓的运用,既串起四节诗段,显得焦距集中,同时又积蓄情感,不断推进。
以至于最后的“远方”,容易脱离具体表象,而隐含着某种诗歌信仰了。
《远方》带我们走进一段梦幻之旅。
梦幻的开始是寒冷中的雪野,雪野中的白桦。
孤独、挺拔的白桦,与坚韧的女诗人形象自然叠合,在画面和情感上引发一种崇高感。
女诗人的声音被禁锢在小屋,但那洪亮的祈祷,依然清晰可辨,“就要”的将来时态,并没有窒息的画外音萦绕于我们耳际,反而蓄足了爆发力。
这是一颗指引方向、照亮黑暗的“北极星”,在黑暗的时代注定要像瓦片陨落,诗人用“瓦片”比喻当时的阿赫玛托娃,被弃置埋没,又用“北极星”来证明她的亮度。
吊诡的意象,洋溢着对阿赫玛托娃的同情、惋惜。
请注意,西川一开篇就连续用了四个“一”,随后的诗句也7次写到“一”,在追求优雅和谐韵律的同时,反复强调的“一”(单一、唯一),目的是突出女诗人的“孤独”——一种特立独行的身姿、品质,这样卓然的身影很快就嵌进读者心中。
接下来,随着情思与联想的深入,出现两幅概括性的现实图景:一是俄罗斯的“精英”们,有如“翠绿的白菜”,生机勃勃;二是在物质匮乏的岁月,专制的“野兽”们疯狂的吞噬与榨干(喝光水)。
正反两个鲜明的对比,巧妙而简洁地嵌成“时代背景”,让我们感受期
间的欣慰与沉重。
再接下来是“有一只木椅陷入回忆”“有一盏台灯代表我照亮”也形成很恰当的对比,“木椅”的拟人化替代——像回忆、沉思的长镜头,摇出了女诗人的工作状态。
身旁的“台灯照亮”,则拉近了中国诗人的同情、理解。
在如此黑暗高压下,阿赫玛托娃的精神生产,超越了“看不懂”的语种,结出“大豆高梁”般的果实。
她同时也使“我”不断地停笔反思,或许某些景遇的类似,使得我们的笔尖共同“墨水冻僵”,运行搴滞。
近在身旁咫尺之间的联想,让两颗心相互感应、照耀。
最后,梦景回到冬天的具体时令:十二月。
“十二月的行云”,明显象征“十二月党人”,他们代表不畏强暴、民主自由的力量。
风雪中,“我灵魂的火车”与之相遇,伫立中,怀着深切的送别之情。
而结尾则颇具匠心,顺着规定情景,笔触稍稍宕开:在寒冷的路上我看到我走着,来到阿赫玛托娃的门前,如同来到一位神交已久的故友门前,这是一个多么生动感人的细节:“在一个女子的门前我咳嗽了三下”。
门前、咳嗽、三下。
仿佛是当年十二月党人的接头暗号,如此随便、自然,它既是给阿赫玛托娃发出一种高度默契的“通知”,又传递出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倾慕与亲和。
当怀念具体化为亲历其境的现场时,往往更具感动人心的力量。
吟咏、韵律、意境,和深情的苦涩,如此和谐地指向人性美和诗美。
2.饮水
我在凉爽的秋天夜晚饮水
不是出于需要,而是出于可能
一杯清凉的水
流遍我的全身,整个的我
像水一样流遍大地
一杯清凉的水犹如一种召唤
多么遥远,远过
太阳系里最晦暗的星辰
在这凉爽的秋天夜晚
一杯清凉的水使我口渴
多年以来我习惯于接受
生活的赐予太丰富了
有时像海水一样,不能喝
但是在这凉爽的秋天夜晚
我可以饮下泥沙、钻石和星辰
探向水槽的马头
在水面停住,沉入水池的小鸟
被水所吸收
我像它们一样饮水
我重复的是一个古老的行为
回溯上亿年的时光
没有一场风暴经久不息
宁静远为深刻
像这水;我饮下的是永恒——
水是生命,也是智慧
高蹈的精神回归的澄明
“我在凉爽的秋天夜晚饮水/不是出于需要,而是出于可能”。
水是生命的基础,水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参与食物消化、吸收和输送营养。
但是一开始,诗人就断然否认水的生理
需求,显然是透示——“饮水”在这里,已然不再是日常生活层面上的一次身体消费,而是别有意味。
接着是诗思陡然升起:
一杯清凉的水
流遍我的全身,整个的我
像水一样流遍大地
它让我们想起早年江河的名句:我身体垒满石头/中华民族的历史有多么沉重/我就有多少重量。
两者都自觉的、一致的将主体的“小我”与客体的“大我”,紧密铆接在一起,略有不同是,后者是与意识形态上的祖国,前者是与自然范畴的“大地”发生关联的。
小小的一次饮水,打开了身体与大地的通道,它的清凉、它的流遍,隐含着某种追求意愿:至少有着——让我像水溶解在大地的阔大襟怀吧?这样的襟怀,总是与高蹈的情怀为邻的。
没错,“一杯清凉的水犹如一种召唤”。
水继续上升为一种信号、一种感召,一种仰望。
它的遥远,好比太阳系里最晦暗的星辰。
因清凉反让我“口渴”,因晦暗反让我强烈。
多年来,生活赐予我和我们太丰富了,泥沙俱下,有时候,是不能喝的,就是说,“饮水”也是必须有所选择的,正像浩淼的海水,是无法豪饮的。
但是,在这凉爽的秋天夜晚,在这特定的时机里(而不是一切时间),情况是完全不同的,在精神和伦理的层面上,甚至:我可以饮下泥沙、钻石和星辰
泥沙、钻石、星辰是永恒的物质,它所代表的精神含量,已成为水一样的流体,所以能够被饮用、被吸收、被营养。
这就好比“探向水槽的马头”“沉入水池的小鸟”,如此自然地亲和大地,又如此和谐地完成生命循环。
我像它们一样饮水,同时我又被水所吸引,我所做的正是在“重复一个古老的行为”。
注意,什么是古老的行为呢?
就是《击壤歌》所吟唱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泥沙、清水,大地、星辰,这些自然原始的元素,一一像水,进入体内了。
它是基本的营养、根基,以这样从容的气度,笃定的神情,给予阅读者一种回归源头的牵引。
非常有意思,大诗人希尼也有一首《饮水》诗,它的主题鲜明指向饮水动作中的大地伦理:又一次/我低下头伸嘴去喝水,/忠实于杯上镌刻的忠告,/嘴唇上掠过;“毋忘赐予者”。
“饮水思源”——人类与动物每一次低头饮水动作,无不反复确认水与大地的源头性真谛,及其隐含着俯首感恩的意思。
回溯人类生命的发生史,纵然那些经久不息的风暴,终归也要化为心灵的宁静。
水为生命,水为智慧,水为永恒,水为基础,那就让我们,继续酌饮吧,在明净的回归里,在心灵的洗涤中……
陈仲义,著名诗评家,现居福建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