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修样复习资料含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及答案-案例分析详解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及答案-案例分析详解

案例分析复习题:1.被告人杨某,男,1994年5月1日生,中学生。

2009年8月29日杨某到同学家玩,因同学出去了,感到无聊,想找本书看,无意中发现抽屉里的小口径步枪及子弹数发。

由于好奇,随即拿起枪并装上子弹,恰好这时候他看到楼下街道上有一青年,便想吓唬他一下。

杨某用枪瞄准他前面的水泥地击发,结果打中前面的一位老人,经抢救无效而死亡。

杨某后来在父母的陪同下到当地派出所投案自首。

试问:(1)杨某应否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我国刑法上有关已满14岁未满16岁的未成年人的过失犯罪规定应如何进行处理?(2)杨某行为时的主观罪过是什么?1.答:(1)杨某不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因为根据我国刑法17条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对于过失犯罪,不负刑事责任;但应当责令其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2)杨某的行为的主观罪过是疏忽大意的过失。

2.被告人赵某,女,30岁,系被害人孙某的妻子。

因新婚,决定考验妻子是否忠贞,故谎称要出差十天。

第二天晚上,孙某潜回家中,于是上床睡觉,其妻以为是歹徒,忙拿起枕边的铁锤朝孙某头上猛击,孙某当场死亡。

事后查明被告人枕边的锤子是为防备歹徒而准备的。

试问:(1)被告人赵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2)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是正当防卫?2.答:(1)被告人赵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赵某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主观上没有罪过,因而危害结果的发生属于意外事件。

即主观上既不是故意,也不是过失。

(2)被告人的行为不是正当防卫。

被告人赵某对自己行为的性质存在错误认识。

因为实际上并不存在不法侵害,而被告人误认为是不法侵害,所以赵某的行为不是正当防卫。

在这种情况下,赵某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因而主观上没有故意,而且赵某的认识错误在那种情况下不可避免,她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主观上也没有过失。

3.被告人钱某,男,25岁,司机。

2008年6月21日,被告人与李某为其舅父拉钢材,因手续不符规定,钢材收购小组负责人王某责令其卸下钢材,被告人不肯。

思想政治修样案例分析复习资料

思想政治修样案例分析复习资料

a一、案例分析:中学生赵某,15周岁,身高175公分,但面貌成熟,像二十五、六岁。

某日,赵某偷拿家里的1万元买了一辆摩托车。

试分析:(1)该摩托车买卖合同的效力状况如何?(2)赵某父亲发现此事后,起诉到法院要求商店将1万元退给自己,同时自己将摩托车退还商店。

赵某父亲的诉讼请求是否应当得到法院的支持答:题目很清楚,赵某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购买摩托车的合同是效力待定的合同。

其父作为法定代理人,拒绝追认的,合同无效,双方各自返还取得的财产。

其父的要求法院会支持的另:合同无效、我国合同法规定未成年人签订与其年龄不相当的合同要有其法定代表人(即监护人)的追认才能有效力、否则效力待定。

因此父亲的申诉应当得到法院的支持另 1. 该摩托车的买卖合同属于效力待定的合同。

2 赵某的诉讼请求应当得到法院的支持。

二、案例分析:2005年12月,王某、吴某两人合资开办了一家外贸服务公司,向工商局办理了注册登记。

其中王某出资6万元;吴某向朋友李某借款4万元,作为自己的出资。

2008年10月,受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公司资产损失殆尽,只剩下1万元现金,而负债却高达6万元,其中公司向个体户赵某借款4万元,向电脑公司购买电脑欠货款2万元。

公司破产后,李某、赵某和电脑公司都找到王某、吴某两人,要求他们清偿欠款。

王某、吴某提出,其所开办的是有限责任公司,只能以帐面所剩的1万元自己,在三者之间按2:2:1的比例清偿。

李某等不同意,遂向法院起诉。

问题:如果你是本案法官,你认为本案应当如何处理?答:1、吴某和李某直接的借款合同是独立的,跟公司没有任何关系,因此吴某必须偿还李某4万元;2、赵某和电脑公司属于公司的债权人,他们可以向公司请求得到清偿。

赵某和电脑公司按照2:1从1万元公司账面余额里得到清偿。

另:王某,吴某,和其外贸公司承担连带责任。

首先王某,吴某在公司资不抵债的情况下仍然借款,发现还是无法继续生产,当股东发现此情况进行破产清算更有利于债权人和债务人,可是他们仍然继续借款进行。

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案例分析pptx

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案例分析pptx
通过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的学习,培养个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担当精神, 使个人在职业生涯中能够成为社会有用之才,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增强道德观念
01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坚持以诚信、公正、责任为行
为准则。
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02
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道德
规范。
实践道德行为
03
将道德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做到言行一致,形成良好的道德
习惯。
学习思想道德与法律知识,增强自身修养
学习思想道德知识
了解思想道德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经验,掌握思想 道德的内涵和价值观。
有纪律的新时代青年
践行社会主义道德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 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提升自身道德修养。
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 ,如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勤劳节 俭等,发扬民族精神。
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勇于尝 试和实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防范职业风险
遵守法律法规是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思想道 德与法律修养的学习,可以帮助个人识别和防范职业风险, 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增强社会竞争力
提升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
通过对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的学习和修炼,可以帮助个人提升个人修养和综 合素质,增强社会竞争力。
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道德启示
这个事件体现了广大市民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他人的关爱,展 现了长沙市民的文明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也呼吁广大 市民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关爱老年人生活,共同 营造和谐社会。
案例二:最美逆行者——消防员

思修考试案例分析题合集-史上最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开卷考必备资料)

思修考试案例分析题合集-史上最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开卷考必备资料)

案例分析【1】答:余某死亡时与刘某已不存在夫妻关系,因此余某的4万元由其子女即余甲、余乙,一人2万。

林某死后,首先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刘某可得一半遗产6万;剩余6万由刘某、余乙、林丙平分,各分2万。

原因:《继承法》第10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本法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

【2】答:宋某的妹妹宋丁比宋某去世的早,所以不发生遗嘱继承,而遗嘱继承是不能代位继承的,所以宋丁的儿子王小甲也没有权利继承宋某的财产。

宋某的弟弟宋丙是第二继承顺序,当第一继承顺序的继承人仍然健在并没有放弃继承权的情况下,作为第二顺序的宋丙也没有继承权。

因宋乙去世的比宋某早,所以宋乙的儿子宋小乙享有代位继承权,作为丧偶儿媳的黄某,对公公宋某尽了主要赡养义务,有继承权。

宋甲是宋某的亲生儿子,享有继承权。

姚小甲是宋某收养的养女,同样享有继承权。

因此,宋某的遗产由宋甲、姚小甲、黄某、宋小乙4人均分,每人2.5万元。

【3】答:1、被继承人李树刚,遗产12间的一栋楼房;被继承人李金喜,遗产2间房(另2间为其妻任平财产)及从父亲李树刚处继承的遗产的一半(另一半为其妻所有);被继承人李山,遗产1间房(另一间房为其妻所有)及从父亲李金喜处继承的遗产的一半(另一半为其妻所有)。

2、李树刚先死,李金喜次死,李山最后死。

法律规定相互有继承关系的人在同一事间死亡而无法确定死亡顺序的,如果各自都有继承人的就推定长辈先死,晚辈后死,同辈同时死亡。

3、宋明根据李树刚的遗嘱可以获赠李树刚两间房;李玲、李金喜、李明星(代位其父李金兴)继承李树刚剩下的遗产10间房——平分,每人各得三分之十间。

具体继承办法可以商议,不宜分割的遗产可以采取折价、适当补偿或者共有等方法处理。

李山、任平、李林继承李金喜的遗产——平分二、何慧和李洁继承李山的遗产——平分【4】1、王某去世,由于没有留遗嘱,则适用于法定继承,由子女、配偶、父母继承。

思修考试资料之道德案例

思修考试资料之道德案例
按照“道德银行”的评估细则,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公益活动和其他各类好人好事都可获得相应的“道德币”。比如义务献血一次,登记在“储蓄卡”上就是2万元“道德币”。
除了负责存款的存储部外,银行还设立了支取部。如果出现各种违纪行为,就必须处以2――10万元不等的扣款。此外,当“储户”自身有需求时,也可凭卡向“银行”支取,比如“储户”可根据其做好人好事所积攒下来的“道德币”向“银行”申请相应的帮助或享受相应待遇。
在学习张华的活动中,有位大学生投书报刊,提出“张华救老农值不值得”的疑问。他认为:“一个风华正茂的大学生舍身救一个年过花甲的老农,等于拿金子去换石子,是毫不值得的。”
问:张华为救老农而献身值不值得?请予以评说。
(答案要点:张华舍身救人是一种高尚的行为,他的行为创造了宝贵的精神价值。精神价值对社会对他人所起的积极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在推动历史进程方面,精神价值比物质价值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应该看到,道德银行目前只是在高校校园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里实行,大学生思想活跃,关于将理论与现实结合起来。我们应该引发学生对道德问题作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思考,在传统课堂德育教育的理论基础上,让高校的道德教育得到具体化、实践化的发展。这应该成为道德建设的突破点和平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寻求更好的适合全体社会普遍范围开展的公民道德建设活动。)
但许多社会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却对此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予以高度评价。他们认为,道德银行可使好人好事等道德行为由自发转变为社会关注的行为,这种具体形式非但无可非议,而且恰恰是对道德行为的莫大鼓励。道德银行只是一种比喻,并不等于实际意义上的纯粹货币关系的银行。个人的道德情操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很多人共同参与道德积累就可使之成为社会财富,而道德银行恰恰起到了这种激励作用。

思政教育案例素材积累(3篇)

思政教育案例素材积累(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思政教育案例素材的积累,有助于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以下是一篇关于思政教育案例素材积累的文章。

二、案例素材1. 典型人物案例(1)时代楷模:黄大年黄大年是我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长期致力于地球深部探测技术研究。

他不顾个人名利,为我国地球物理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黄大年的事迹充分体现了爱国主义、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

(2)优秀青年:王宇航王宇航是我国航天员,曾参与“神舟十号”任务。

在太空行走过程中,他勇敢面对困难,为我国航天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王宇航的事迹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和责任。

2. 典型事件案例(1)抗洪救灾2016年,我国南方多地遭遇洪涝灾害。

在抗洪救灾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冲锋在前,舍己为人,彰显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精神风貌。

(2)疫情防控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

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广大医护人员、志愿者等逆行而上,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付出了巨大努力。

这一事件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人民群众的团结力量。

3. 典型现象案例(1)志愿服务近年来,我国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

广大志愿者积极参与扶贫、环保、教育等领域的志愿服务活动,为社会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2)科技创新在科技领域,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如“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5G通信技术等,展现了我国科技创新的强大实力。

三、案例素材运用1. 案例素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结合案例素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思政教育内容。

例如,在讲述黄大年事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2. 案例素材在实践活动中的应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思政教育的力量。

如组织学生参观抗洪救灾现场,让学生了解抗洪救灾英雄的感人事迹。

思政教育案例素材库(3篇)

思政教育案例素材库(3篇)

第1篇一、引言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为了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以下整理了一系列思政教育案例素材,以供参考。

二、案例素材1. 案例一:爱国主义教育案例背景:某高校举办“祖国在我心中”主题教育活动,邀请校友分享自己在海外学习、工作的经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案例过程:(1)组织学生观看校友的视频,了解他们在海外的学习、工作经历。

(2)邀请校友进行现场演讲,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谈谈自己的感想。

案例启示:通过校友的亲身经历,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和民族的骄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 案例二:诚信教育案例背景:某高校学生在一次考试中作弊,被学校发现并严肃处理。

案例过程:(1)组织学生观看相关视频,了解诚信的重要性。

(2)邀请相关老师进行讲座,讲解诚信的内涵。

(3)组织学生撰写诚信心得体会,反思自己的行为。

案例启示:通过案例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案例三: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背景:某高校学生因学业压力过大,出现心理问题。

案例过程:(1)组织学生参加心理健康讲座,了解心理调适方法。

(2)邀请心理专家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3)组织学生开展心理团体辅导活动,增进同学间的交流。

案例启示: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案例四:社会责任感教育案例背景:某高校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为贫困地区儿童捐赠物资。

案例过程:(1)组织学生参观慈善机构,了解社会公益项目。

(2)邀请志愿者分享自己的经历,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案例启示: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5. 案例五:团队协作教育案例背景:某高校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团队成员之间出现分歧。

案例过程:(1)邀请团队协作专家进行讲座,讲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大一思修资料重点与案例分析

大一思修资料重点与案例分析

大一思修资料重点与案例分析大一思修资料重点及案例分析1、为什么说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答: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具体体现在:首先,一个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同时并存,不可偏废,不可能只有自我价值而没有社会价值,也不可能只有社会价值而没有自我价值。

其次,人生的自我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统一,并通过社会价值表现出来。

个人只有把自己同社会和他人联系起来,积极地为社会和他人作贡献,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也就是说,当人们在追求自我需要满足的时候,如果同时也满足了社会的需要,这时便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了起来。

2、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有哪些?答: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选择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这是人们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

其次,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素质,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

因此,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增强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主观条件。

3、理想的作用是什么?答:理想的作用有:第一,是人生的指路明灯。

第二,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第三,是人生的力量源泉。

第四,是防腐拒变的思想武器。

4、理想是否合理、进步与科学的客观标准是什么?答:理想是否合理、进步与科学的客观标准,一般可依据三方面标准:一是这种理想是不是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是不是合乎历史的发展方向;二是这种理想是不是与当时的社会条件相脱离,是不是具有实现的可能性;三是这种理想是不是为社会的大多数人谋利益,是不是有益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5、为什么说社会实践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根本途径?答:社会实践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根本途径,其原因是:第一,社会实践是检验信念正确与否、科学与否的惟一标准。

第二,社会实践是科学知识产生的源泉,知识的发展和人们对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实践。

第三,社会实践是真理性认识上升社会主义信念的关键环节。

6、简述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思政法律案例解题及答案(3篇)

思政法律案例解题及答案(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思政法律教育在高校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的合格公民,高校思政法律课程常常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法律知识,提升法律思维。

以下是一则思政法律案例及其解题分析。

二、案例描述案例名称:小张的维权之路小张是一名大学生,在一次购物过程中,他购买了一款知名品牌的手机。

在使用过程中,手机出现了质量问题,屏幕频繁出现花屏现象。

小张尝试联系商家进行维修,但商家以“非人为损坏”为由拒绝承担维修责任。

小张认为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侵害,遂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投诉。

消费者协会调查后,发现该手机确实存在质量问题,但商家在销售过程中并未尽到告知消费者手机存在潜在风险的义务。

消费者协会要求商家为小张免费维修手机,并赔偿小张一定的精神损失费。

商家不服,认为消费者协会的裁决侵犯了其合法权益。

于是,商家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撤销消费者协会的裁决。

三、案例解题分析1. 案例分析(1)法律关系分析本案涉及的法律关系主要包括:①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买卖合同关系;②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售后服务关系;③消费者协会与商家之间的行政监管关系;④商家与法院之间的诉讼关系。

(2)法律责任分析①商家在销售过程中未尽告知义务,导致消费者购买到存在潜在风险的商品,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②商家拒绝为消费者提供售后服务,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③消费者协会依法对商家进行监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其裁决合法有效;④商家不服消费者协会的裁决,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享有诉讼权利。

2. 解题步骤(1)明确案件性质本案属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纠纷,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

(2)梳理法律关系梳理案件中的法律关系,明确各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3)分析法律责任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分析商家、消费者协会等各方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思想道德修养及法律基础案例分析

思想道德修养及法律基础案例分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案例分析题及其答案案例一(道德与法律)1、甲男与乙女是一对恋人。

一日,乙在电话中提出要和甲分手,甲说希望我们能见最后一面,道个别,乙同意了。

甲来到乙的寓所,对乙说,“希望你不要和我分手,不然我就喝下这瓶毒药!”说着拿出一瓶液体状东西。

乙认为甲是吓唬自己的,于是说,“你爱喝就喝,关我什么事。

”甲一口喝光液体,满脸痛苦倒在床上。

乙认为甲是假装的,掉头摔门而去。

甲中毒身亡。

问:如何看待乙的行为答:乙的行为并不违反法律,但其行为应受到道德的谴责。

从犯罪主观方面看,乙没有任何伤害或杀死甲的故意和过失;从犯罪客观方面来看,甲的死亡后果是因为自己喝毒药,而这毒药并不是乙给他喝的,乙的行为对甲的死亡不构成因果关系。

另外,男女朋友间没有救助的法定义务,救助甲是乙道德上的义务;对甲的死亡乙也不能预见,因为她认为甲是吓唬自己,不是真的自杀,因此,也无救助的可能性,由此也不构成不作为犯罪。

但是乙作为甲的女友没有留心注意甲的行为应受到道德的谴责。

2、被告人林某,32岁,某煤矿局汽车司机。

1995年3月2日下午2时许,林某驾驶解放牌货车返回单位的路上,行至某村庄附近弯道处,迎面高速驶来一辆卡车。

由于路面又滑又窄,眼看就要相撞,林某急向右打方向盘,车下公鹿撞倒一茅棚,而后又撞在供销社的墙上。

尽管林某采取了紧急刹车,但是还是造成了供销社一面墙的一部分倒塌并砸坏一些商品,汽车也遭到严重损失,总计损失价值1万元,林某本人也负伤。

分析林某的行为性质。

答:林某的行为属于紧急避险。

我国《刑法》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林某为了使自己和卡车司机的人身权和自己的货车和对方的卡车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急向右打方向盘造成损害,属于紧急避险,不负刑事责任。

另外,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及答案-案例分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及答案-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复习题:1。

被告人杨某,男,1994年5月1日生,中学生.2009年8月29日杨某到同学家玩,因同学出去了,感到无聊,想找本书看,无意中发现抽屉里的小口径步枪及子弹数发。

由于好奇,随即拿起枪并装上子弹,恰好这时候他看到楼下街道上有一青年,便想吓唬他一下。

杨某用枪瞄准他前面的水泥地击发,结果打中前面的一位老人,经抢救无效而死亡。

杨某后来在父母的陪同下到当地派出所投案自首。

(1)杨某应否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我国刑法上有关已满14岁未满16岁的未成年人的过失犯罪规定应如何进行处理?(2)杨某行为时的主观罪过是什么?(1)杨某不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因为根据我国刑法17条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对于过失犯罪,不负刑事责任;但应当责令其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2)杨某的行为的主观罪过是疏忽大意的过失。

2.被告人赵某,女,30岁,系被害人孙某的妻子。

因新婚,决定考验妻子是否忠贞,故谎称要出差十天。

第二天晚上,孙某潜回家中,于是上床睡觉,其妻以为是歹徒,忙拿起枕边的铁锤朝孙某头上猛击,孙某当场死亡.事后查明被告人枕边的锤子是为防备歹徒而准备的。

(1)被告人赵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2)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是正当防卫?(1)被告人赵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赵某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主观上没有罪过,因而危害结果的发生属于意外事件。

即主观上既不是故意,也不是过失。

(2)被告人的行为不是正当防卫。

被告人赵某对自己行为的性质存在错误认识。

因为实际上并不存在不法侵害,而被告人误认为是不法侵害,所以赵某的行为不是正当防卫。

在这种情况下,赵某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因而主观上没有故意,而且赵某的认识错误在那种情况下不可避免,她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主观上也没有过失。

3.被告人钱某,男,25岁,司机。

2008年6月21日,被告人与李某为其舅父拉钢材,因手续不符规定,钢材收购小组负责人王某责令其卸下钢材,被告人不肯.于是王某将汽车扣下.22日晚被告人企图强行拉走钢材,王某上前阻止,而被告却加速行驶,将保险杠上的王某摔下,王某因抢救无效而死亡。

思政教育课案例分析题(3篇)

思政教育课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例分析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为了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良好道德品质和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思政教育课在高校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思政教育课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受到教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案例将以某高校思政教育课为例,分析其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某高校思政教育课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

该课程采用大班授课,每班学生人数在100人左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传统的讲授法,以教材内容为主,结合时事热点进行分析。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课堂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2. 案例分析(1)问题分析①教学内容单一。

思政教育课以教材内容为主,缺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得教学内容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②教学方法单一。

教师采用传统的讲授法,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

③教学评价单一。

课程考核主要以期末考试为主,缺乏对学生平时表现的关注,难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2)原因分析①教师自身素质。

部分教师对思政教育课的认识不足,教学理念陈旧,缺乏创新精神。

②教学资源不足。

学校对思政教育课的投入不足,导致教学资源匮乏,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③学生因素。

部分学生对思政教育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

三、改进措施1. 丰富教学内容①结合时事热点,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引入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2. 改进教学方法①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②注重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激发学生的思考。

3. 完善教学评价①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平时表现,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思修复习大纲及案例分析例题(总)

思修复习大纲及案例分析例题(总)

思修复习大纲及案例分析例题(总)案例1:宋某,男,23岁,郭某,女,21岁。

宋、郭二人是同村近邻,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一起长大,既是同乡,又是中小学同学。

随着年龄的增长,两个人相爱,但郭某的父母嫌宋家贫穷,不答应此门婚事,并威迫说:“宋某,你要娶我女儿也可以,立即送一万元彩礼,人归你。

否则,我把她嫁给她姨表哥赵某。

”宋某家穷,别说一万,就是一千元,也拿不出来。

宋某与郭某两个人痛苦万分,想不出什么办法,抱头痛哭到深夜,投井而亡,以死抗争。

问题:郭某父亲的做法有哪些违法之处?评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条规定:“实行婚姻自由。

”婚姻自由,就是婚姻的当事人双方按照法律的规定,自主决定自己的婚姻,任何人不得强制和干涉。

为了保障这一原则的实施。

婚姻法第三条明确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

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郭某的父母包办女儿的婚事,索取彩礼,逼迫女儿与恋人割断关系,终于造成了一对恋人自杀的惨剧。

郭某的父母的行为构成了干涉婚姻自由的违法行为。

另外,郭某和赵某是姨表兄,为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根据婚姻法第六条关于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的规定。

郭某父母将其许配给赵某,也是违反我国婚姻法的,是错误的案例2:张某(女)与林某于1998年结婚,婚后育有一女,因性格不合,双方常为家务琐事争吵,为此,张某曾于2002年9月诉请离婚,后经慎重考虑撤回了起诉。

同年12月31日,双方就财产及子女抚养问题签订了一份协议,协议约定:如张某再次提出离婚,不管是真心离婚,还是以离婚相要挟,双方的婚姻关系即告结束。

所有婚前婚后财产均归林某所有,婚生女由林某抚养,张某不得有任何异议。

协议签订后,双方的关系并无改善,张某因林某殴打她,于2003年11月再次诉请离婚。

诉讼过程中,张某以上述协议是在被胁迫的情况下所签,并非自己的真实意思表示,且协议内容违反法律规定,应属无效为由,要求抚养婚生女并按法律规定分割财产。

马克思思想政治理论相关案例分析(doc 8页)

马克思思想政治理论相关案例分析(doc 8页)

马克思思想政治理论相关案例及其分析案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的价值1、案例呈现:下面是某高校几个学生午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的议论。

学生甲:该睡午睡了,不然的话,下午上“马哲”又会昏昏欲睡。

学生乙:也是的。

你说“马哲”有什么值得学的,讲的都是老掉牙的东西。

学生丙:唉,如果不是想得到那3个学分,我才不愿意学呢。

如果不是下午有“马哲”,我可以去做家教,挣点小钱。

学生甲:那你索性啥课都不上,做全职家教得了。

说实话,学点哲学,对于提高我们的思维水平还是有帮助的。

听我们学院的××院士说,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我们将来搞科学研究也有帮助。

学生乙:不一定吧。

西方的许多科学家都没有学、也不相信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取得了重大的研究成果,有的还得了诺贝尔奖呢。

学生甲:……2、案例讨论:(1)不了解、不相信甚至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为什么在实践中也能取得成功?(2)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对于现在的大学生而言,到底有什么用?3、案例点评:(1)马克思主义哲学反映的规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虽然没有得到完整的揭示,但是以往的人们对它们的某些因素和成分早就有所认识,并集中体现在一些先进哲学的合理成分中。

中外哲学史上丰富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优秀成果就是代表。

这些成果在一定方面和一定程度上是符合世界本来面貌的。

以这些哲学思想为指导的实践理所当然地也会得到一定的成功。

不了解、不相信甚至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他们在实践中也能得到成功的原因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人们的情况实质上一样。

以科学家为例。

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然科学家除了像郎之万、约里奥·居里、贝尔纳这样的马克思主义者之外,大多数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这是事实。

他们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被列宁称为自发的唯物主义者的科学家。

他们坚定地相信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相信物质世界规律的客观性,相信科学规律是人们对客观规律的反映和描述,并认为这是科学研究的无可置疑的前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案例分析题专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案例分析题专题

案例分析题1、一位叫鲍玉儿、达尔的美国妇女,她只有一只眼睛,而且视力极差,几近盲人。

但她不愿生活在别人的同情中,小时候她很想与其她孩子玩“跳房子”的游戏,却瞧不到地上的线。

于就是她常常一个人趴在地上找画在那儿的线,并记下线的位置,然后再与小朋友一起玩,居然成此专家。

她瞧书非常吃力,每次都把书靠近睫毛的地方才行,然而由于她在家一直坚持读书,最后她竟得到哥伦比亚大学的文学硕士学位,并成为一所学院的新闻与文学教授。

问:(1)人生态度与人生观就是什么关系?答:(1)人生态度与人生观关系:人生态度就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反过来,一个人对人生的态度如何,又对她的人生观产生重要的影响。

(2分)人生态度就是人生观的表现与反映。

一个人满怀希望与激情,热爱生活,勇敢坚强地战胜困难,其背后一定有正确的人生观作为精神支柱。

(2)大学生在人生实践中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与困难时,应如何端正人生态度?(2)端正人生态度:人生须认真人生当务实人生应乐观人生要进取。

2、这就是小李同学的择业标准:①工资要高;②工作前景要好;③工作环境要好;④离家近;⑤工作轻松简单,有固定假期,不随意加班;⑥公司有良好声誉与竞争实力。

(1)请您谈谈对“职业”的理解。

职业的通俗表述就就是人们所从事的工作。

社会分工造成了职业的划分,职业也因此具有了特定的业务要求与职责规定。

一定的职业就是从业者获取生活来源、扩大社会关系与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

(2)面对当今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答: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应做到以下几点:(1)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

(2)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

(3)打下坚实的基础,做好充分的准备。

3、正在念初二的13岁女生李华用积攒下来的“压岁钱”给自己购买了一部价值1200元的南方高科S691型手机。

其家长知道后,认为孩子还未成年,购买手机的行为没有经过家长同意,母亲要求退货。

思政法律案例分析题答案(3篇)

思政法律案例分析题答案(3篇)

第1篇一、案例分析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思政法律教育在高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某高校开展了思政法律案例分析活动。

本次案例分析题以一起发生在校园内的真实案例为背景,要求学生结合所学思政法律知识,分析案例中的法律问题和思政教育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案例描述2019年3月,某高校大一学生小张在宿舍内发现室友小李偷窃自己的一部手机。

经过一番询问,小张得知小李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急需用钱,于是产生了偷窃手机的念头。

小张虽然愤怒,但考虑到小李的处境,决定私下解决此事。

他找到小李,要求小李归还手机,并承诺不将此事告诉他人。

小李起初表示愿意归还手机,但后来又以各种理由推脱。

在得知小李偷窃手机后,小张向辅导员报告了此事。

辅导员了解情况后,认为小李的行为已经构成盗窃罪,应当依法处理。

在辅导员的教育和引导下,小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主动向小张道歉,并表示愿意赔偿损失。

小张考虑到小李的悔改态度,同意接受小李的赔偿。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结束。

小李的父母得知此事后,认为小李的行为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决定向学校提出投诉。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此事,成立调查组进行调查。

经过调查,学校认为小李的行为确实构成了盗窃罪,但考虑到小李的悔改态度和家庭情况,决定给予小李留校察看的处分。

三、案例分析(一)法律问题分析1. 小李的行为是否构成盗窃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案中,小李偷窃小张的手机,虽然数额不大,但属于盗窃行为。

因此,小李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2. 学校对小李的处分是否合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文化教育、体育教育和劳动教育。

思政教育案例题目及答案(3篇)

思政教育案例题目及答案(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时代青年一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青年,成为了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为此,我国各大高校纷纷开展思政教育,旨在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文将以某高校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思政教育案例,培养新时代青年的担当精神。

二、案例内容1. 案例背景某高校学生小李,来自一个普通农村家庭。

从小,小李就怀揣着改变命运的梦想。

进入大学后,小李勤奋学习,积极参加各类社团活动,表现优秀。

然而,在成长过程中,小李也遇到了诸多困惑。

面对学业、就业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小李产生了迷茫和焦虑情绪。

2. 案例过程(1)发现问题通过与学生谈心、观察和调查,辅导员发现小李存在以下问题:1)理想信念不坚定,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缺乏信心;2)道德品质有待提高,缺乏社会责任感;3)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不足,难以融入集体;4)创新能力较弱,面对挑战时容易退缩。

(2)制定方案针对小李存在的问题,辅导员制定了以下思政教育方案: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小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开展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小李的社会责任感;3)提高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帮助小李融入集体;4)培养创新能力,激发小李面对挑战的勇气。

(3)实施过程1)理想信念教育:辅导员组织小李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类讲座、研讨会,邀请优秀校友分享成长经历,帮助小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辅导员还引导小李关注国家大事,了解我国的发展成就,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信心。

2)道德品质教育:辅导员结合小李在班级、社团的表现,引导他认识到道德品质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辅导员关注小李的言行举止,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此外,辅导员还组织小李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培养他的社会责任感。

3)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辅导员鼓励小李积极参加班级、社团活动,主动与同学沟通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是引领做人成才的根本方针,是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中心环节和根本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3、理想的特性包括。

(现实性、完美性、超前性、可能性)4、信仰的两个基本的方面是。

(理想、信念)5、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有。

(思想性与实践性、时代性与阶级性、多样性与共同性)6、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本特点是。

(现实性、科学性、崇高性、健全性)7、我们共同的理想信念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8、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是。

(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热爱故土山河、热爱人民、热爱国家)9、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0、人生观对于人生的方向和道路的作用主要通过体现出来。

(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11、个人的社会价值包括。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12、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有。

(平等、诚信、宽容、互助)13、道德最主要的功能有。

(调节功能、认识功能)14、是从中华民族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中虎门镇道德文明的精华,是中虎门镇精神的集中体现。

15、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为人民服务)1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

(集体主义)17、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是。

(诚实守信)18、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的最高层次是。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一心为公)19、社会公德的基本特点有。

(基础性、全民性、相对稳定性)20、社会公德的最基本的要求是。

(遵纪守法)21、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特点有。

(规范性和专业性、可操作性和准强制性、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22、爱情最本质的属性是。

(丰富的社会属性,即一系列思想、文化、道德等因素)23、爱情的基本特征有。

(平等互爱性、专一排他性、强烈持久性、纯洁严肃性)24、男女恋爱过程中的基本道德要求大致包括。

(真诚负责、平等互尊、文明相爱)25、家庭发展的高级阶段的婚姻制度是。

(一夫一妻制)26、家庭美德主要包括。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27、个人品德形成过程中心理的相应发展包括。

(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道德习惯)28、“依法治国”的理念提出来的时间是。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29、我国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是。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30、决定着依法治国的本质和效能。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有。

(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32、法的核心特征是。

(法的国家意志性)33、法律规范的主要内容是。

(权利、义务)34、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在结构上的三个要素是。

(假定、处理、制裁)3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程序包括的步骤。

(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决和通过、法律的公布)36、根据监督主体性质的不同,我国目前的监督体系分为两大类。

(国家监督、社会监督)3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是。

(人民民主专政)38、经济法主题资格的取得的条件是。

(具有一般法律地位、具有经济权限)二、简答题。

1、理想信念对于人生的作用是什么?答:(一)、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向导。

理想信念为人生提供目的和意义,为人生指明追求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

(二)、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动力。

理想和信念是人生最根本最持久的动力系统,是人生的力量源泉。

(三)、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理想信念支撑着人们的精神和意志,使人们能够不为巨大的困难所压倒,战胜艰难险阻。

2、大学生应该如何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答:(一)、要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确立。

(二)、把个人的理想信念和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确立,个人的理想信念不能脱离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

(三)、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

3、如何保持身心的健康?答:保持身心健康的主要方法有: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这能使人正确认识人生发展的规律,认识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为提高身心素质、保持身心健康提供精神动力和目标导向。

二、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品质。

三、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试方法。

四、注重与他人的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道德有哪些具体的社会作用?答:道德的具体社会作用如下:一,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二,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三,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四,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们正常的生活和交往。

五,道德能够保护或者破坏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

5、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涵有哪些?答: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涵有:一,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辨证统一。

二,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三,强调重视、保障、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和自觉创造精神。

6、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有哪些?答: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有:一,爱岗敬业;二,诚实守信;三,办事公道;四,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7、个人品德的具体含义?答:个人品德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理解:一,个人品德是表现在个体处理一切问题时的行为获得中具有比较稳定的、形成了习惯的道德素质。

二,个人品德既包括了个人主观上对一定道德原则规范的认识,页包括个人基于这种认识所产生的具有稳定性热证的行为习惯,是个人主观上道德认识和客观上道德行为的统一。

三,个人品德实际上页是社会中存在的道德关系、道德原则规范在个体思想和行为上的集中反映。

四,个人品德是个人的稳定心理特征、内心状态,是一个人在进行长期的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稳定心理特征。

五、个人品德是由个人多种心理成分共同构成的一个复杂整体,包括个人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意志、信念、行为等。

8、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有哪些?答: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有:一,反映社会主义县级生产力的法治要求;二,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四,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五,从中国国情出发;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三、论述题。

1、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追求理想过程中的问题?答:首先,要充分认识理想实现过程中的长期性、曲折性和艰巨性。

人们对于理想的美好有着充分的想象,而对理想实现的艰难则估计不足。

理想的实现具有长期性,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理想实现的长期性对人们的耐心和信心的考验,对此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理想的实现具有曲折性。

通向理想的道路从来都不是笔直的,而是充满了曲折,这使得追求理想的道路更加漫长。

同时,人们在探索实现理想的道路的过程中,免不了犯错,这就从主观上使得道路更为曲折。

理想的实现具有艰巨性,因为理想的超越性决定了它不是现实状态的简单延伸,而是要对自我和现实做出较大的改变才能实现。

其次,要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走出片面性的误区。

一方面,要走出“以理想否定现实”的误区。

如果单纯用理想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现实,就为大失所望,甚至极为不满。

应该正视现实的消极腐败和丑恶现象,但同时又要认识到,社会生活的主流是好的。

我们应该坚决地同腐败和丑恶现象做斗争,而不应因此现象而忘记了社会的主流。

另一方面,要走出“以现实来否定理想”的误区。

如果面对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不加分析地全盘认同现实,对于现实的消极乃至丑恶的现象宽容,甚至同流合污,就会失去了自己的理想,从而走进拜金主义的泥坑。

要走出误区,关键要从思想方法上认识和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一方面,理想和现实是对立的,是主观与客观、完美与缺陷、未来与当前等的矛盾。

另一方面,理想和现实又是统一的,现实中孕育了理想,理想将来会成为新的现实。

2、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

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再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

(二)、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统一。

社会主义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起来的,而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得以建设和发展。

(三)、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统一。

在经济全球化的情势下,爱国主义对于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按照本国国情,发展自己的政治制度和民族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坚持爱国主义,必须防止妄自尊大、故步自封的狭隘民族主义,同时也要防止妄自菲薄、崇洋媚外的民族虚无主义。

(四)、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

爱国主义是贯穿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五)、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

在今天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爱国主义体现为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3、谈谈道德起源的问题。

答:从故至今,较为典型的道德起源学说有如下的几种观点:一,道德起源于“天”的意志、“神”的启示或者“上帝”的意志。

二,道德起源于人先天具有的某种良知和善良意志。

三,道德起源于人性中的情感和欲望。

四,人类的道德是动物的合群感和社会本能的简单延续和复杂化的“自然起源论”。

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起源,认为道德产生于人类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

道德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

其一,劳动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劳动创造了道德产生的主管和客观条件,页形成了道德产生的主客观统一的重要条件,提供了道德产生和发展的动力。

劳动使人和动物区别开来,创造了人本身,创造了人类的社会关系,页穿凿了人类的自我意识。

其次,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第三,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道德是一种调节关系的方式,以人的意识的产生为前提。

证是有了自觉的意识,才会有意识地建立关系并改变和调整关系,才会产生道德。

4、现代社会进行道德修养、锤炼个人品德的途径和方法?答:道德修养是个体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的过程。

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首先,认真学习,提高道德认识。

之是进行道德修养、锤炼个人品德的基本途径。

提高道德认识的修养方法有,一,学思明理;二,择善而从;三,学习榜样。

其次,勤于实践,加强道德行为训练,其具体方法有:一,知行统一;二,积善成德。

再次,严格要求,完善道德品质,其具体方法有:一,省察克治;二,陶冶情操;三,慎思修案例分析思修考试案例分析题有一个船快沉了船上有十二个人但救生艇只能载六人十二人是老医生绝症女孩船长妓女精通航海的老改犯弱智男孩青年模范工人天主教神父贪污的干部企业经理暴发户你自己选出逃生的六人按顺序排列说明理由 2000字左右大学课堂:生存法则颠覆传统道德?作者:黄蓉芳来源:广州日报假设一艘船在海上航行时,遇上大风浪不幸触礁, 将要沉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