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专用术语
相声术语 果子
相声术语果子
果:女人
尖果:漂亮女孩
苍果:丑女孩或老太太
戏果:泡妞等
相声术语是中国传统艺术形式是相声中常用到的术语,只通行于相声界,是民间文化的语言体现形式。
相声演员为了把观众逗乐,在台上可以肆无忌惮的开玩笑,以演员的家人父母抓哏,打乱辈份进行讽刺;但是在台下,师承关系和礼貌规矩必须非常严格,不准把台上的玩笑继续。
说学逗唱,相声传统的四种基本艺术手段。
"说"是叙说笑话和打灯谜、绕口令等;"学"是模仿各种鸟兽叫声、叫卖声、唱腔和各种人物风貌、语言等;"逗"是互相抓哏逗笑;"唱"相声的本工唱是指太平歌词。
由于某些关系,过去电视上表演的相声都把所有的歌唱类归于唱中,这是不对的。
只有太平歌词是唱,其他的都为学。
相声中,常有偏重运用其中一、二种手段的节目,比如《改行》、《戏剧与方言》偏重于"学"和"唱",《八扇屏》、《春灯谜》以"说、逗"为主。
相声捧哏常用语
相声捧哏常用语相声捧哏常用语是相声演员在相声表演中常常使用的一些幽默、诙谐的语言表达方式。
这些常用语不仅能够引发观众的笑声,还能够增加相声表演的趣味性。
1. 开场白:相声演员常常使用一些幽默的开场白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例如:“各位观众好,请大家笑一笑,开开心心,一起来欣赏我们的相声节目。
”2. 打招呼:相声演员通常会在开始表演前和观众互动,打个招呼,让观众感到亲切和融入到表演中。
例如:“各位朋友们好,今天晚上真是好多热情的观众啊。
”3. 自我介绍:相声演员在表演开始前,会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给观众留下个深刻的第一印象。
例如:“大家好,我是XX,非常开心能够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快乐。
”4. 问候观众:相声演员会问候观众,并借此和观众产生共鸣。
例如:“你们今天是怎么来的?挤地铁还是堵车?”“大家有没有吃晚饭了?”等等。
5. 描述场景:相声演员在表演中会用幽默的方式描绘一个具体的场景,让观众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产生更多的笑声。
例如:“画面很美,只是背后有个菜刀距离我的脖子只有一毫米。
”6. 形容人物:相声演员会用一些夸张、风趣的语言形容自己或其他人物的特点,制造出笑声。
例如:“我天天闭着眼睛骑自行车,谁让我是高度近视呢,从小别人叫我近视王。
”7. 自黑、自嘲:相声演员会使用自黑、自嘲的方式来调侃自己,让观众产生共鸣和笑声。
例如:“我这个人呢,三分钟热度,对什么事情都没长性。
”8. 反讽、讽刺:相声演员在表演中会使用反讽、讽刺的手法来揭示一些社会现象或个人行为,让观众发笑的同时思考。
例如:“高考这东西,就是一个摆设,告诉大家怎样喜欢什么样,其实你找工作的时候,根本用不上。
”9. 双关语:相声演员会使用一些双关语,让观众在听到一句话时会有两种理解,产生幽默的效果。
例如:“现在的手机,除了触摸屏,还能双向记忆。
”10. 打趣:相声演员常常向观众提问或者打趣,增加互动和笑点。
例如:“你要是不笑,我就不说了。
”或者挑选观众参与表演,“你愿意上台来一下吗?来,我们来演一出《草船借残月》。
相声专用术语
33.“酥年儿”——相声说的乏味,把听众说走了。
34.“念年儿”——指没有听众或者很少。
35.“火年儿”——指听众很多。
36.“门长”——相声界里每一辈的大师兄叫“门长”。
37.“活”——段子
38.一块"活"——一个段子
39."使活儿的"——相声行话,即逗哏者.
15.“荤口”——陈旧卑*庸俗的语言。
16.“发托卖像”——双簧术语。背后的说唱,前脸的学其动作口型。
17.“正唱”和“歪唱”——相声中柳活(学唱)的两种形式。“歪唱”是依靠曲解谐音产生包袱,“正唱”则靠学得逼真,唱的很象而产生“正尖”。
18.“倒口”——相声术语,是指相声里模拟方言,也称“怯口”。
28.“刨着使”——意思是预先把事物的矛盾完全揭穿,观众能够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看着矛盾的发展和冲突,在叙述中反复地把矛盾渲染得更鲜明,而达到进一步展示矛盾的作用。
29.“群口相声” ——三人或三人以上演出的相声,过去只叫“三人活”。“群口相声”、“多人相声”都是解放后出现的名称。从前有这样的说法:“一个人为说,二人为逗,仨人为凑,四人为哄,五个人就乱了。”
8.“贯口”——就是麻利的,有节奏的语言进行表演.经典段子很多,如《报菜名》,《地理图》,《八扇屏》,《开粥场》等.
9.“柳活儿”——分歌柳儿和戏柳儿,简单说就是学唱。
10.“怯口活儿”——又作“切口”。传统相声以北京话为语言核心,运用其他方言,即"怯口".相声的"怯口活儿",是找寻不同方言之间因误说,误听而制造的误解,从中调笑,或可从讽刺里反省。 “先挂”——与“抓哏”同。即相声演出时,演员往往现场抓取可笑的插话题材,在节目中穿插进去,用以引起观众发笑。 并能很好地结合节目内容,以取得良好结果。
春典
1.“扑盲子”——就是没准词儿,表演起来有很大的随意性.马三爷曾经说:"扑盲子"是一种手法,让人听着东一头,西一头,自个儿也不知道要说什么,好像是没准词儿,其实那都是演员表演出来的,不过得让人家看不出破绽罢了.2.“吊坎儿”——又叫春点,其实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术语,吊坎儿就是那些过去吃江湖饭的人的一种术语.这种术语两个目的:一个方便,另外一个是保密.干吗要保密?比如说有两位相声演员,要跟一个老板去讲价钱,又不能明着说,两个人用几句吊坎儿,说几句春点,自己明白了,那个老板没听明白.三言五语呢,把这个价钱就谈成了. 吊坎儿非常简练,那么春点当中总共的词汇也就两百多个,这两百多个可以说是把吃喝拉撒睡所有的全都包括了.比如说在生活中的语言很丰富,说吃饭不好呢叫"差劲",人长得不好看叫"丑陋",产品质量不好叫"不咋地".那么用春点来说的话,总共两个字就全包括了,叫"念嘬".这词儿有点儿怪怪的,不过挺好记的,好记也不能用,当着相声演员你要说谁念嘬的话,人家肯定跟你急了。
3.“空码儿”——指没有师承的相声演员或者外行。
4.“皮儿薄”——老舍曾经说:"说相声第一要沉得住气,放出一副冷面孔,永远不许笑,而且要控制住观众的注意力,用干净利落的口齿,在说到紧要处,使出全副气力,斩钉截铁一般迸出一句俏皮话,则全场必定爆出一片彩声,哄堂大笑,用句术语来说,这叫做'皮儿薄',言其一戳即破."5.“摆知”——指拜师收徒仪式。
6.“一头沉”——甲台词较多,以甲的叙述,介绍,评论,讲解,摹拟为主.乙听见叙述的同时,有时与甲议论发表看法,有时提出问题请甲解释,更多的是为甲的论点作补充.通过乙严丝合缝的衬托,点出问题,加深矛盾,揭示主题,抖响"包袱"。
7.“刨底”——意思就是把悬念或是包袱等注入作者强大智慧含量的东西提前告诉观众或者听众,从而大大削弱的作品的感染力或是搞笑效果。
相声捧哏常用语
相声捧哏常用语
相声捧哏常用语如下:
多新鲜呐
没听说过
诶?还有这事儿
这不成、您怎么想的这是
甭来这套
这都不挨着
好嘛、这叫什么话
就这?嗐
是吗?
是这个理儿
可不是吗
有点儿意思
还真是
您说说
你说说这事闹的
受累了您/您辛苦/您受累
瞧您说的
嚯/好家伙/嗐
捧哏如果想要说好比逗哏的难,但是二者缺一不可。
相声的包袱如果想使响了,铺垫抖翻缝缺一不可,哪一个环节没做好都不成,这需要捧逗之间的默契程度,谁离开谁也不成。
一般的相声演员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无论是捧哏还是逗哏都要从基本功开始练习的,逗哏的演员也得能捧,捧哏的演员也得会逗。
只会逗不会捧或者只会捧不会逗那在相声界里面叫"瘸腿"。
可能有的演员主攻逗哏,有的演员就天生就像捧哏的,可能就主攻捧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只会逗不会捧,或者只会捧不会逗。
相声词汇解释大全
相声词汇解释大全
相声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有音乐伴奏的对口艺术形式,以滑稽诙谐的对白、夸张幽默的表演手法为特点。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相声词汇的解释:
1. 相声:中国传统的一种有音乐伴奏的对口艺术形式,由“相”(对联)和“声”(音乐)组成。
2. 二人转:相声的一种演绎形式,由两个人通过对话和表演来呈现。
3. 笑点:相声中引人发笑的关键点,通常是通过诙谐的对白或夸张幽默的表演来营造。
4. 单口相声:由一个人独自表演的相声形式,通过模仿不同的角色和语调来讲述故事或开展对话。
5. 四根烟:相声表演时用来划分段落的一种标志物,表演者在讲到某个幽默的部分时会抽一根烟,代表一个段落的结束。
6. 反串:相声表演中模仿异性的形象,通常是男演员扮演女性角色或女演员扮演男性角色。
7. 制台:相声表演中用来批评或嘲笑社会现象、人物或事件的台词,一般体现出演员的才华和创造力。
8.。
相声表演中的称谓语
相声表演中的称谓语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在相声表演中,有许多特有的称谓语,这些称谓语不仅反映了相声行业的独特性,还彰显出相声演员之间的尊重和友谊。
以下是一些在相声表演中常见的称谓语,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 大师:在相声界,大师是最受尊敬的称谓,通常用来称呼那些在相声领域有着卓越成就和深厚功底的老艺人。
他们经验丰富,技艺精湛,是后辈学习的楷模和榜样。
2. 剧团:剧团是相声演员组成的团体,通常由一名或多名主演和一些配角组成。
剧团之间竞争激烈,但也相互尊重,在同行中常以“兄弟”相称。
3. 校尉:校尉是相声表演中的专业称谓,指的是在舞台上负责指挥和管理的主持人。
校尉要具备较强的表演能力和组织能力,是整个演出的灵魂人物。
4. 小相声演员:这是相声表演中对年轻一代演员的称谓,通常是指那些正在学习和成长中的新人。
他们可能还没有成为主演,但通过不断努力和锻炼,有望成为未来的大师。
5. 同窗:同窗是指来自同一家相声学院或剧团的演员之间的称谓,他们彼此之间有着共同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常常结下深厚的友谊和亲情。
6. 观众:观众是相声表演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们的掌声和笑声是演员们最好的回馈和动力。
演员通常会对观众说“各位老爷,请你们笑一个”。
7. 创作人:创作人是相声表演中的幕后英雄,他们为演员提供创作灵感和脚本,确保演出顺利进行。
创作人的辛勤付出常常被忽视,但他们对整个演出的成功至关重要。
8. 赏析家:赏析家是相声表演中对喜欢和热爱相声艺术的人的尊称,他们对相声表演有着独到的见解和品味,常常成为相声演员的忠实粉丝和支持者。
9. 导师:导师是相声表演中的教练和指导者,他们传授技艺、引导学员,并帮助他们成长和进步。
导师在培养新人方面功不可没,是相声界的中流砥柱。
相声表演中的称谓语反映了整个行业的团结和融洽,演员之间相互尊重、互助互勉,共同促进相声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希望在未来的相声表演中,这些称谓语可以继续传承下去,激励更多的年轻演员加入到这个充满魅力和活力的行业中。
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三翻四抖:曲艺术语。
相声组织包袱的手段之一。
指相声表演时,经过再三铺垫、衬托,对人物故事加以渲染或制造气氛,然后将包袱抖开以产生笑料。
2帅卖怪坏:相声演员的四种风格。
侯宝林“帅”,动作潇洒,谈吐风趣;马季“卖”,声音宏亮,底气十足;马三立“怪”,与众不同,惹人发笑,出人意料;侯跃文“坏”,他和搭档石富宽,一捧一逗,一精一憨,经常把石带入自己的圈套。
3柳活:相声术语,是指以学唱戏曲或歌曲为主要内容的相声段子,分为“正唱”(模仿得逼真传神)和“歪唱”(利用夸张、曲解、谐音、故意打岔等手段产生的笑料)两种,代表作有《黄鹤楼》、《汾河湾》。
4怯口:相声术语,是指相声演员摹拟人物时以方言进行表演,也称“倒口”。
在其他一些北方曲中也称为“变口”,在南方一些曲中称为“乡谈”。
5攒底:指一场演出中的最后一个节目,第一个节目叫做“开场”。
从后往前数,倒数第二个节目则称“倒二”,依次类推。
此外,一段相声在到达高潮将至结尾时,往往以一个突然的转折来结束,也叫“攒底”6铺平垫稳:相声术语,简称“铺垫”,为了使“包袱”抖开时达到预期的喜剧效果,必须在表演过程中事先安排伏笔,为笑料的迸发打下基础或创造条件,这一过程即称为“铺铺平垫稳”7瞪谝踹卖:相声捧哏的常用表演技巧。
按相声演员张寿臣的说法,“瞪”即瞪眼、撇嘴表示不满;“谝”即谝能,指夸耀、显示之类表情;“踹”,即贬低、否定对方;“卖”,即称赞对方,前二者有容无声,后二者则有容有声。
8保师、代师、引师:相声门“引师、保师、代师”,简称“引、保、代”,相声收徒,不同其他行业,它有着不成文的规矩。
师父在收徒前,还要有“引师”、“保师”及“代师”,简称“引、保、代”,所谓引师是将徒弟引荐给即将收徒的师父;保师就是要向师父及观众保证徒弟的人品;代师是由于某种原因师父无法继续传授技艺给徒弟时,可由代师来代替师父。
9包袱:相声术语,是相声的主要艺术手段。
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一个笑料在酝酿、组织时称为“系包袱”,突然迸发时称为“抖包袱”。
扑盲子-相声专用术语
扑盲子-相声专用术语1.“扑盲子”——就是没准词儿,表演起来有很大的随意性.马三爷曾经说:"扑盲子"是一种手法,让人听着东一头,西一头,自个儿也不知道要说什么,好像是没准词儿,其实那都是演员表演出来的,不过得让人家看不出破绽罢了.2.“吊坎儿”——又叫春点,其实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术语,吊坎儿就是那些过去吃江湖饭的人的一种术语.这种术语两个目的:一个方便,另外一个是保密.干吗要保密?比如说有两位相声演员,要跟一个老板去讲价钱,又不能明着说,两个人用几句吊坎儿,说几句春点,自己明白了,那个老板没听明白.三言五语呢,把这个价钱就谈成了. 吊坎儿非常简练,那么春点当中总共的词汇也就两百多个,这两百多个可以说是把吃喝拉撒睡所有的全都包括了.比如说在生活中的语言很丰富,说吃饭不好呢叫"差劲",人长得不好看叫"丑陋",产品质量不好叫"不咋地".那么用春点来说的话,总共两个字就全包括了,叫"念嘬".这词儿有点儿怪怪的,不过挺好记的,好记也不能用,当着相声演员你要说谁念嘬的话,人家肯定跟你急了。
3.“空码儿”——指没有师承的相声演员或者外行。
4.“皮儿薄”——老舍曾经说:"说相声第一要沉得住气,放出一副冷面孔,永远不许笑,而且要控制住观众的注意力,用干净利落的口齿,在说到紧要处,使出全副气力,斩钉截铁一般迸出一句俏皮话,则全场必定爆出一片彩声,哄堂大笑,用句术语来说,这叫做'皮儿薄',言其一戳即破."5.“摆知”——指拜师收徒仪式。
6.“一头沉”——甲台词较多,以甲的叙述,介绍,评论,讲解,摹拟为主.乙听见叙述的同时,有时与甲议论发表看法,有时提出问题请甲解释,更多的是为甲的论点作补充.通过乙严丝合缝的衬托,点出问题,加深矛盾,揭示主题,抖响"包袱"。
海青 相声术语
海青相声术语1. 引言海青相声是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之一,以幽默、风趣、夸张和讽刺等手法,通过对生活中的琐事和社会现象的描绘,引起观众的共鸣和笑声。
相声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而海青相声则是相声中的一支佼佼者。
本文将介绍海青相声中常用的一些术语和表演技巧。
2. 常见术语2.1 笑果笑果是相声中取得观众笑声的效果,是相声演员追求的目标。
笑果可以通过言辞、动作、节奏等手法来达到。
在海青相声中,他善于通过夸张、对比等手法来制造笑果。
2.2 客串客串是指相声演员在其他相声演员的节目中临时加入,进行表演。
在海青相声中,他经常与其他相声演员互相客串,给观众带来不同的视角和新鲜感。
2.3 啼笑皆非啼笑皆非是指相声演员通过言辞和表演,使观众在笑声中感受到深思和感慨。
在海青相声中,他常常通过讽刺和反讽的方式,引起观众的思考和共鸣。
2.4 串口串口是指相声演员在相声表演中通过对话回合来展开对抗和互动。
在海青相声中,他擅长通过精彩的对话串口来提升笑点和笑果。
2.5 对口对口是指相声演员在相声表演中通过对话把握节奏,展示默契和配合。
在海青相声中,他与其他相声演员常常通过对口节目来展示默契和默契,给观众带去欢笑。
2.6 笑点笑点是相声中引起观众发笑的关键部分,是相声演员通过言辞、表演等手法设置的。
在海青相声中,他善于通过故事情节中的转折和反差,设置笑点,使观众捧腹大笑。
3. 表演技巧3.1 夸张手法海青相声中常常运用夸张手法来制造笑果。
他通过夸大动作、夸张语气和夸张表情等方式,使观众感到滑稽和可笑。
3.2 口技相声中的口技是相声演员展示技巧和功底的重要手段。
在海青相声中,他擅长运用口技,通过变换语速、音量和音调等,给观众带来不同的效果。
3.3 身段身段是指相声演员在表演中的身体语言和动作表现。
在海青相声中,他灵活运用身段,通过动作、姿态和动作的设计,增加了整个表演的趣味和笑点。
3.4 谐音谐音是相声中常用的一个手法,指发音相似或相同的文字进行调侃和笑料的制造。
相声术语
一块活———一个段子使活———表演段子包袱———笑料倒口———模拟方言下挂———重新整理皮厚———不容易懂皮薄———容易懂码前———快一点码后———慢一点格念———别说了杵头———钱抛杵———给钱杵门子———要钱对托———正合适黄调———不搭调念嘬———不好使相———面部表情夯头———嗓子圆粘———招徕观众包袱点———爱笑的观众泥啦———效果不好出蛊———发生问题抽签———少数观众退场开闸———大批观众退场攒儿亮———心里明白对儿春———对口相声单春———单口相声柳活———学唱的段子海———大,多硬买卖———挣钱多册子———台词本子醒攒儿———觉悟了稀溜纲———逗趣的话疃春———相声咧瓢———笑啦瘟———平淡,效果不好起堂———观众走了盘儿尖———面孔漂亮撇苏儿———哭瓤———饿念啃———没吃饭开门柳——即“垫话”,旧时也起着招揽观众作用。
荤口——陈旧庸俗的语言。
发托卖像——双簧术语。
背后的说唱,前脸的学其动作口型。
撂地——解放前表演相声时,设在庙会、集市、街头空地上的演出场所。
演员在平地上演出,另有人向观众租赁桌、凳,供观众坐席。
撂地”卖艺按场地分可以分为三等:上等的设有遮凉布棚和板凳;中等的只有一圈板凳;下等的什么设施都没有。
念年儿——旧相声术语。
指没有听众或者很少,火年儿——旧相声术语,指听众很多挑笼子——相声界行话,说相声“挑笼子”的,与唱戏的角儿的“跟包”有些相象,但又不完全一样。
“跟包”背着角儿的行头靴包,拿着包头用具的提盒子、饮场的壶碗等等,是专门侍候角儿的,后台扮戏,台上饮场,都是“跟包”的活。
“挑笼子”的虽然也提一个提盒,里面放上说相声的道具折扇、手绢,唱太平歌词的竹板,还有拍案的醒木,也有喝水的壶碗等等,但是无须侍候扮装及饮场。
“挑笼子”的既要干演出的一切杂活,如打扫场地、摆凳子、打水、敛钱等,还要为师父“使活”,或捧或逗,或在师父说累了的时侯“垫场”,说个笑话,来个单口,或者唱段太平歌词。
相声专用术语
相声专用术语1.“扑盲子”——就是没准词儿,表演起来有很大的随意性.马三爷曾经说:"扑盲子"是一种手法,让人听着东一头,西一头,自个儿也不知道要说什么,好像是没准词儿,其实那都是演员表演出来的,不过得让人家看不出破绽罢了.2.“吊坎儿”——又叫春点,其实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术语,吊坎儿就是那些过去吃江湖饭的人的一种术语.这种术语两个目的:一个方便,另外一个是保密.干吗要保密?比如说有两位相声演员,要跟一个老板去讲价钱,又不能明着说,两个人用几句吊坎儿,说几句春点,自己明白了,那个老板没听明白.三言五语呢,把这个价钱就谈成了.吊坎儿非常简练,那么春点当中总共的词汇也就两百多个,这两百多个可以说是把吃喝拉撒睡所有的全都包括了.比如说在生活中的语言很丰富,说吃饭不好呢叫"差劲",人长得不好看叫"丑陋",产品质量不好叫"不咋地".那么用春点来说的话,总共两个字就全包括了,叫"念嘬".这词儿有点儿怪怪的,不过挺好记的,好记也不能用,当着相声演员你要说谁念嘬的话,人家肯定跟你急了。
3.“空码儿”——指没有师承的相声演员或者外行。
4.“皮儿薄”——老舍曾经说:"说相声第一要沉得住气,放出一副冷面孔,永远不许笑,而且要控制住观众的注意力,用干净利落的口齿,在说到紧要处,使出全副气力,斩钉截铁一般迸出一句俏皮话,则全场必定爆出一片彩声,哄堂大笑,用句术语来说,这叫做'皮儿薄',言其一戳即破."5.“摆知”——指拜师收徒仪式。
6.“一头沉”——甲台词较多,以甲的叙述,介绍,评论,讲解,摹拟为主.乙听见叙述的同时,有时与甲议论发表看法,有时提出问题请甲解释,更多的是为甲的论点作补充.通过乙严丝合缝的衬托,点出问题,加深矛盾,揭示主题,抖响"包袱"。
7.“刨底”——意思就是把悬念或是包袱等注入作者强大智慧含量的东西提前告诉观众或者听众,从而大大削弱的作品的感染力或是搞笑效果。
相声捧哏常用语
相声捧哏常用语相声捧哏常用语是一种用于相声表演中的特殊语言形式,通过幽默、夸张、夹心思和巧妙的对白来引起观众的笑声。
以下是一些相声捧哏常用语的例子:1. 开篇白:相声表演的开头常以一段幽默的对白开始,比如:“喂,你是谁啊?”“我是你马上要下岗的前辈!”这种开篇白常用于引起观众的注意和笑声。
2. 问答式:相声表演中常用一些问答的形式进行对话,例如:“你心情怎么样?”“我呢?想扔石头。
”“为什么?”“因为我心情石破天惊。
”这种问答式能够制造出有趣的对比和夸张的效果。
3. 反复问:为了引起观众的兴趣和笑声,相声演员常常反复问同一个问题,比如:“你知道最近咋样?”“我不知道。
”“你真不知道?”“真不知道。
”“你真的不知道?”“真的不知道。
”这种反复问的方式展现了角色之间的互动和搞笑的效果。
4. 夸张比喻:相声捧哏中常使用夸张的比喻来制造笑点,例如:“他的头发分得很匀称,一左一右,就像被梳子两头戳过的。
”这种夸张的比喻可以突破常规,令观众感到惊喜和好笑。
5. 打趣自己:相声演员通过自嘲和自黑来引起观众的笑声,比如:“我不是哑巴,我是翻译员,只是现在正好给自己翻译中文。
”这种打趣自己的方式能够展现演员的幽默感和自信心。
6. 扭曲语言:相声演员会对一些常用词语进行扭曲和变形,创造出新的词语和组合,比如:“他们俩的关系真是‘爱你不是一时爽,让你火葬场火葬场’!”这种扭曲语言的运用能够制造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和笑点。
7. 语言游戏:相声演员常常运用一些语言上的游戏和脑筋急转弯来制造笑点,比如:“为什么小明会乘坐直升机?因为他在直降。
相声术语_精品文档
相声术语引言相声是中国传统的一种表演艺术形式,起源于古代民间讲古。
相声术语是相声界常用的专业术语,对于了解和研究相声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相声术语,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相声表演。
术语解释1. 夸夸其谈夸夸其谈是相声中常见的一种表演方式,指的是以夸大和虚构的口吻来形容事物,以此达到幽默和夸张的效果。
相声演员常常通过夸夸其谈来渲染气氛,引起观众的笑声。
2. 对口相声对口相声是相声表演中最基本的形式之一,指的是两人配合默契,对答如流地进行对话。
对口相声要求演员之间有很高的配合度和默契度,同时也需要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单口相声单口相声是相声表演中的一种形式,指的是只有一位演员独自上台表演相声。
相比对口相声,单口相声更加注重演员的表演能力和口才。
单口相声需要演员通过语言的变化、身体语言的运用等方式来表现不同角色和情景。
4. 穿帮穿帮是指在相声表演过程中,由于言语表达不流畅、出现失误或遗忘台词等情况而导致表演失败或出现冷场的现象。
穿帮是相声演员的禁忌,需要演员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积累经验来避免出现此类问题。
5. 后发制人后发制人是相声表演中的一种技巧,指的是在对话中利用阶梯式的反问和回答来制造笑点和矛盾冲突。
通过后发制人的技巧,演员可以更好地引发观众的笑声和思考。
6. 搞笑形象搞笑形象是相声表演中的一种形式,指的是演员通过言谈举止和表情动作等方式来塑造一个搞笑、幽默的角色形象。
搞笑形象在相声表演中起到了调节气氛和增加趣味性的作用。
结语相声术语是相声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解这些术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相声表演。
本文介绍了一些常见的相声术语,包括夸夸其谈、对口相声、单口相声、穿帮、后发制人和搞笑形象等。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对相声艺术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欣赏。
天津相声经典语录
天津相声经典语录
1. “二他妈妈,快拿大木盆来!”——就像这句话,一听到就让人想起天津人生活中那充满烟火气的场景,多有意思啊!
2. “介不似逗你玩嘛!”——哎呀,一说这句话,就感觉好像一个调皮的人在跟前逗乐呢!
3. “挠挠!”——哈哈,简单两个字,却能带来无尽欢乐,就像挠到了你痒痒肉一样。
4. “我滴妈呀!”——听到这句,是不是仿佛能看到说话人那夸张的表情呢,太生动啦!
5. “呦呵,挺哏儿啊!”——这就好比发现了一个新奇好玩的东西,让人不禁会心一笑。
6. “嘛玩儿,你介似嘛意思!”——是不是像极了朋友之间互相打趣质问的样子呀。
7. “别挨骂了!”——简短有力,一下就让人感受到那股子直爽劲儿。
8. “你可真行啊!”——说这话的时候,带着点调侃,又带着点佩服,感觉可丰富啦!
9. “介似嘛玩意儿啊!”——就像对一个奇怪东西的疑惑,充满了好奇。
10. “嘿,真有你的!”——仿佛在对一个人的行为表示惊讶和赞叹,特别有味道。
我觉得天津相声的经典语录真的是太有魅力了,每一句都能让人感受到天津人的幽默和风趣,这些话不仅是语言,更是天津文化的生动体现啊!。
捧哏的常用词
捧哏的常用词1. 哎呀,说到捧哏这门艺术,那可真是相声界的一大奥秘!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捧哏艺人常用的"法宝",看看他们是怎么把逗哏的活儿托起来的!2. "您瞧这话说的",这可是捧哏的必杀技!不管逗哏的说啥,这一句往上一抛,立马就能把包袱垫高,让观众的注意力更集中。
就像是给球踢了个助攻,漂亮!3. "是这么个理儿",听着普通,用得妙啊!这句话就像是给逗哏的搭了个梯子,让他能继续往下说。
有时候还得拖长音儿:"是~这么个理~儿",那感觉,绝了!4. "您继续说",这话看着简单,用的时候可有讲究了。
得掌握好语气,要是说得太急躁,就像催命似的;说得太慢,又显得拖沓。
得恰到好处,就跟端着茶碗给逗哏的润嗓子似的。
5. "对对对",这三个字儿看着容易,说起来也有门道。
有时候得说得特别认真:"对!对!对!"像是在给逗哏的点赞;有时候又得装傻充愣:"对?对?对?"把观众的好奇心勾起来。
6. "您说得对",这句话就像是给逗哏的递了个台阶。
不管人家说得对不对,先给个肯定,让逗哏的有信心往下说。
这就跟给开车的人指路似的,得让人家有底!7. "啊?"这个词儿可有意思了!短短一个字,得表现出十八种不同的味道。
有时候是真懵了,有时候是装糊涂,有时候是明知故问。
这一声"啊",就跟调味料似的,用得好能让整个包袱更有滋味!8. "那可不是嘛",这句话用得好,能让逗哏的话显得更有道理。
就像是给菜加了把火,让它更入味。
有时候还得加上表情,眼睛一瞪,头一点,那效果,绝了!9. "您可真行",这话得说得特别真诚。
不管逗哏的说了啥,都得像是发自内心地佩服。
就跟给领导拍马屁似的,得拍得有技术含量!10. "我明白了",这句话最考验功力。
扇空相声行话
扇空相声行话1.逗哏指滑稽、逗人发笑的话或表情。
逗哏即逗出令人发笑的效果,代指负责逗哏的演员。
对口或群口相声演出时主要叙述故事情节的演员,现通常称作“甲”。
对口相声中,逗哏与捧哏合作,通过捧逗的衬托、铺垫,使叙述中逐渐组成包袱,产生笑料。
2.捧哏指演出时配合“逗哏”叙述故事情节的演员。
对口或群口相声演出时配合“逗哏”叙述故事情节的演员,现通常称作“乙”。
3.腻缝儿指群口相声中的捧哏者,站位多名逗哏演员的中间,现通常称作“丙”。
“泥(ni)缝儿”,取其填补砖墙缝隙之意,顾名思义,来往于甲乙之间,起着连接作用。
4.包袱指相声中组织笑料的方法。
一个笑料在酝酿、组织时称“系包袱”,迸发时称“抖包袱”。
习惯上也将笑料称为“包袱”。
但是,严格意义上说,把“包袱”和笑料画等号,这是不对的。
“包袱”是相声的术语,指的是经过细密组织、铺垫,达到的喜剧效果。
比如马三立说的《逗你玩》,前面絮絮叨叨说了一大堆,这个贼怎么跟小虎做游戏,怎么教他念自己的名字,经过这么多的铺垫,三番四抖,最后贼来了,把小虎妈晾在外面的被单偷走了,达到让观众开怀大笑的效果。
而笑料就是非常简单的通过语言动作即时达到让观众发笑的目的,比如我们在电视剧里看到一个男服务生把蛋糕扣到客人头上,这是属于浅层次的幽默手法。
5.柳活指以学唱(戏剧)为主的相声,一般在开场使用,为的是招揽生意。
“柳活儿”是指相声中以学唱为主要内容的相声作品,属于相声说、学、逗、唱中“学”的范畴,即为学唱,而相声的“唱”是指太平歌词。
“柳儿”就是唱的意思,“活”指作品,舞台上表演学唱的方式,称为“使柳儿”。
6.腿子活指在相声表演中,演员为表演戏剧,带点小化妆,分包赶角,进入角色来表演,之后还要退出来叙事的段子。
7.贯口(活)又称“趟子”。
贯口分为大贯儿和小贯儿两种。
大贯儿一般上百句,例如《报菜名》、《地理图》(并称“两大贯儿”)。
小贯儿一般十几句到几十句不等,例如《白事会》中就有一些小贯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量活儿的"——相声行话,即捧哏者.
41."子母哏"——捧逗二人便成了等重关系.
42."包袱"——笑料
43.“下挂”——重新整理
44.“皮厚”——不容易懂
45.“皮薄”——容易懂
46.“码前”——快一点
47.“码后”——慢一点
48.“格念”——别说了
49.“杵头”——钱
50.“抛杵”——给钱
51.“杵门子”——要钱
52.“对托”——正合适
53.“黄调”——不搭调
54.“念嘬”——不好
55.“使相”——面部表情
56.“夯头”——嗓子
57.“圆粘”——招徕观众
58."包袱"点——爱笑的观众
5.“摆知”——指拜师收徒仪式。
6.“一头沉”——甲台词较多,以甲的叙述,介绍,评论,讲解,摹拟为主.乙听见叙述的同时,有时与甲议论发表看法,有时提出问题请甲解释,更多的是为甲的论点作补充.通过乙严丝合缝的衬托,点出问题,加深矛盾,揭示主题,抖响"包袱"。
7.“刨底”——意思就是把悬念或是包袱等注入作者强大智慧含量的东西提前告诉观众或者听众,从而大大削弱的作品的感染力或是搞笑效果。
28.“刨着使”——意思是预先把事物的矛盾完全揭穿,观众能够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看着矛盾的发展和冲突,在叙述中反复地把矛盾渲染得更鲜明,而达到进一步展示矛盾的作用。
29.“群口相声” ——三人或三人以上演出的相声,过去只叫“三人活”。“群口相声”、“多人相声”都是解放后出现的名称。从前有这样的说法:“一个人为说,二人为逗,仨人为凑,四人为哄,五个人就乱了。”
33.“酥年儿”——相声说的乏味,把听众说走了。
34.“念年儿”——指没有听众或者很少。
35.“火年儿”——指听众很多。
36.“门长”——相声界里每一辈的大师兄叫“门长”。
37.“活”——段子
38.一块"活"——一个段子
39."使活儿的"——相声行话,即逗哏者.
59.“泥啦”——效果不好
60.“出蛊”——发生问题
61.“抽签”——少数观众退场
62.“开闸”——大批观众退场
63.“攒儿亮”——心里明白
64.“对儿春”——对口相声
65.“单春”——单口相声
66.“海”——大,多
67.“蹶”——小,少
68.“硬买卖”——挣钱多
26.“曲艺双簧”——所谓曲艺双簧,其本身是曲艺相声,其表演则是双簧。电视播放导航《曲苑杂谈》中有电视相声,这是将对口相声的老唱片、录音配像。相声中提到的人物,由多人扮演,按电视剧场景拍摄,将相声中所学的语言对口型,合成电视片。听声是相声,看像是故事剧,实际是双簧。这种双簧后背录音中是二人,前脸化妆扮演很多人。电视相声就是曲艺双簧,因为它在曲艺范畴之内,其扮演超过了相声双簧,其相声台词又不够戏剧双簧的条件,只能叫曲艺双簧。这种双簧,远有常宝 (小蘑菇)、常连安的《相面》,近有侯宝林的《三棒鼓》、《空城计》等,再近的有马志明的《夜来麻将声》、《纠纷》等。侯宝林的《空城计》正好与双簧创始人黄辅臣相反,是他儿子侯跃文前脸配像。
3.“空码儿”——指没有师承的相声演员或者外行。
4.“皮儿薄”——老舍曾经说:"说相声第一要沉得住气,放出一副冷面孔,永远不许笑,而且要控制住观众的注意力,用干净利落的口齿,在说到紧要处,使出全副气力,斩钉截铁一般迸出一句俏皮话,则全场必定爆出一片彩声,哄堂大笑,用句术语来说,这叫做'皮儿薄',言其一戳即破."
19.“撂地”——解放前表演相声时,设在庙会、集市、街头空地上的演出场所。演员在平地上演出,另有人向观众租赁桌、凳,供观众坐席。撂地”卖艺按场地分可以分为三等:上等的设有遮凉布棚和板凳;中等的只有一圈板凳;下等的什么设施都没有。又称:“明地儿”。
20.“画锅”——旧时北方有些撂地演出的相声演员,先以白砂土在地上划圈、写字,以吸引观众,称为“画锅”。意为画一个饭锅,使演出有收入,得以糊口。
30.“泥(ni四音)缝儿”—— 群口相声中的捧哏者,站位多名逗哏演员的中间。“泥(ni)缝儿”,取其填补砖墙缝隙之意 ,顾名思义,来往于甲乙之间,起着连接作用。
31.“掌旋”——旧时相声场子掌权的那种人叫“掌旋”,这是行话。跑江湖的人到处转,叫做“旋”,北京话音念做“学”。
32.“抠溜”——即数来宝。
27.“档”——有一些名气的相声演员组合搭档,用相声界的行话说,叫做几个“档”,如张寿臣一档,常宝堃一档,戴少甫就一档,侯宝林一档,我马三立也算是一档。
“挑笼子”——与唱戏的角儿的“跟包”有些相象,但又不完全一样。“跟包”背着角儿的行头靴包,拿着包头用具的提盒子、饮场的壶碗等等,是专门侍候角儿的,后台扮戏,台上饮场,都是“跟包”的活。“挑笼子”的虽然也提一个提盒,里面放上说相声的道具折扇、手绢,唱太平歌词的竹板,还有拍案的醒木,也有喝水的壶碗等等,但是无须侍候扮装及饮场。“挑笼子”的既要干演出的一切杂活,如打扫场地、摆凳子、打水、敛钱等,还要为师父“使活”,或捧或逗,或在师父说累了的时侯“垫场”,说个笑话,来个单口,或者唱段太平歌词。
21.“打哏”——为旧相声中的特有名词,即逗哏用扇子打捧哏的光头,以博得观众一笑。
22.“铺网”—— 即后来发展的“垫话”。
23.“唱哏”——即”柳活”。
24.“脏哏”——即“荤口”。旧相声中陈旧卑*庸俗的语言。
25.“相声双簧”——相声双簧是双簧的标准形式,双簧附属于相声,正式的双簧都是由相声演员演出,故在双簧之前加上相声二字。后背不论蹲着坐着,都是相声双簧。相声来源于八角鼓的逗哏,八角鼓演员过去都是自弹自唱。弹弦必须坐着,蹲着没法弹。因此,两把椅子,后背坐着的双簧应是双簧的原始形式。后来形式曲种独立,后背大都不能弹弦了,所以改为蹲着,隐蔽遮脸。
79.“念啃”——没吃饭
11.“垫话”——相声演员登场表演正式节目前的开场白,有时也是一个小节目,吸引观众注意或点明正式节目的内容。
12.“入活”——相声演出时,用以将垫话引入正题的一段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13.“硬入活”——说相声,一上场,开口就点题,称之为“硬入活”。
14.“开门柳”——即“垫话”,旧时也起着招揽观众作用。
69.“册子”——台词本子
70.“醒攒儿”——觉悟了
71.“稀溜纲”——逗趣的话
72.“疃春”——相声
73.“咧瓢”——笑啦
74.“瘟”——平淡,效果不好 Biblioteka 75.“起堂”——观众走了
76.“盘儿尖”——面孔漂亮
77.“撇苏儿”——哭
78.“瓤”——饿
8.“贯口”——就是麻利的,有节奏的语言进行表演.经典段子很多,如《报菜名》,《地理图》,《八扇屏》,《开粥场》等.
9.“柳活儿”——分歌柳儿和戏柳儿,简单说就是学唱。
10.“怯口活儿”——又作“切口”。传统相声以北京话为语言核心,运用其他方言,即"怯口".相声的"怯口活儿",是找寻不同方言之间因误说,误听而制造的误解,从中调笑,或可从讽刺里反省。 “先挂”——与“抓哏”同。即相声演出时,演员往往现场抓取可笑的插话题材,在节目中穿插进去,用以引起观众发笑。 并能很好地结合节目内容,以取得良好结果。
相声专用术语
1.“扑盲子”——就是没准词儿,表演起来有很大的随意性.马三爷曾经说:"扑盲子"是一种手法,让人听着东一头,西一头,自个儿也不知道要说什么,好像是没准词儿,其实那都是演员表演出来的,不过得让人家看不出破绽罢了.
2.“吊坎儿”——又叫春点,其实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术语,吊坎儿就是那些过去吃江湖饭的人的一种术语.这种术语两个目的:一个方便,另外一个是保密.干吗要保密?比如说有两位相声演员,要跟一个老板去讲价钱,又不能明着说,两个人用几句吊坎儿,说几句春点,自己明白了,那个老板没听明白.三言五语呢,把这个价钱就谈成了. 吊坎儿非常简练,那么春点当中总共的词汇也就两百多个,这两百多个可以说是把吃喝拉撒睡所有的全都包括了.比如说在生活中的语言很丰富,说吃饭不好呢叫"差劲",人长得不好看叫"丑陋",产品质量不好叫"不咋地".那么用春点来说的话,总共两个字就全包括了,叫"念嘬".这词儿有点儿怪怪的,不过挺好记的,好记也不能用,当着相声演员你要说谁念嘬的话,人家肯定跟你急了。
15.“荤口”——陈旧卑*庸俗的语言。
16.“发托卖像”——双簧术语。背后的说唱,前脸的学其动作口型。
17.“正唱”和“歪唱”——相声中柳活(学唱)的两种形式。“歪唱”是依靠曲解谐音产生包袱,“正唱”则靠学得逼真,唱的很象而产生“正尖”。
18.“倒口”——相声术语,是指相声里模拟方言,也称“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