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小流域坡面表土砾石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柠条幼林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
本试验 设 于黄 土 高 原 北 部 神 木 县 六 道 沟 小 流
11 左右 , 于半 干 旱 森林 早 原 带 【 。该 区地 貌类 TT II 属 7 J 型 为片沙覆 盖的梁 峁状 黄土 丘 陵 , 面 组成 物 质 以 地 第 四纪黄 土沉积物 为主 【 。 8 J
1 2 研 究方法 .
生态 环 境 建 设 的 核 心 内 容 。柠 条 ( a a a a kr C r g n o— sisi) 为一 种 广 泛 分 布 的 乡 土 灌 木 树 种 , hnki 作 由于
底 呈 逐 渐增 大 的趋 势 。 土 壤 水 分 消 耗 量 从 坡 顶 至 坡 底 也 呈 逐 渐 增 大 的 趋势 。柠 条 地 土 壤 储 水 量 与 坡 面 位 置 和 时
间的关 系可用一个二元三次 多项武来表达。
关 键 词 : 土 高 原 ; 蚀 风 蚀 交错 带 ; 条林 坡 地 ; 黄 水 柠 土壤 水 分 ; 化模 拟 变
维普资讯
第2 4卷第 6期
20 0 6年 1 1月
干 旱 地 区 农 业 研 究
A ̄ iuiu a s a c n t e Ard Ar a rc t r iRe e r h i h i e s
Vo . 124 NO. 6
NO . 0 V 20 6
设提 供科 学依 据 。
年 7月开始用 中子 仪监测各点 土壤含 水量 的垂 直动
态变 化 。测深 ,0 m 以上每 1 m测 量一 次 ,0 1 0c 0c 10
c 以下每 2 m 测 量一 次 。观 测 的 时间 间 隔 为 7 m 0c
10. 黄土高原风蚀和风水蚀复合区的风蚀气候侵蚀力变化_蒋冲
黄土高原风蚀和风水蚀复合区的风蚀气候侵蚀力变化①蒋冲1,2,陈爱芳2,喻小勇2,王飞1,3,穆兴民1,3,李锐1,3(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凌712100;2.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3.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凌712100)摘要:利用黄土高原风蚀和风水蚀复合区30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观测资料,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给出的风蚀气候因子指数(C值)的计算公式和线性趋势法、Pettitt变点检测、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风速的空间分布、时空变化、突变特征和周期特性及其对C值的影响。
结果表明:①该区多年平均风速为2.2m·s-1,内蒙古和宁夏境内的部分地区风速较大,陕北、晋西北、陇东和青海部分地区较小。
近50a来风速整体呈显著减小趋势,1970s风速最大,2000s最小。
②年尺度83%的站点风速发生了突变,区域整体突变发生于1982年,四季风速突变时间与年尺度基本一致。
③近50a风速存在3次交替变化,1961—1977年和1995—2010年偏大,而1977—1995年偏小,季节尺度上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未来一段时间内该地区风速仍然偏小。
④该区多年平均C值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时空变化趋势与风速较为一致,整体也呈现出显著减小趋势。
⑤C值与相对湿度和降水量呈负相关关系,与潜在蒸发量、干旱指数和风速呈正相关关系。
风力增强(风速增加)和干旱加剧对于风蚀起到促进作用;温度上升及其造成的蒸发量增大也有助于风蚀的形成。
关键词:风速;相对湿度;降水量;侵蚀强度;时空变化;风蚀气候因子指数;风蚀和风水蚀复合区;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土壤侵蚀不仅造成土地退化,还是河道泥沙淤积的主要原因〔1〕。
值得注意的是,黄土高原侵蚀最严重的地区并不是降水量最多(降雨侵蚀力最大)的水蚀地区,而是降水量在400mm左右的风水蚀复合区〔2-3〕。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类型区
2021/4/9
6
1.鄂尔多斯高原风蚀区(A) 本地区属于长城沿线以北的鄂尔多斯高原,东以和林格尔、东胜、
榆林一线为界,西至贺兰山,北达阴山山脉。区内多为高平原地形, 主要地貌类型有沙丘沙地、湖盆滩地、冲积洪积平原和土石丘陵山地。 2.黄土高原北部风蚀水蚀区(B
本区大致位于神池、灵武、兴县、绥德、庆阳、固原、定西、东乡一 线以北,长城沿线以南的地区,主要为黄土梁峁丘陵沟壑地貌类型。坡 陡沟深,地形破碎,长城沿线附近有片沙覆盖。本区属半干旱草原地带, 植被稀疏覆盖度低,草地面积不少但不成片,多与农田镶嵌分布,加之 撂荒轮垦,草地多被破坏面积缩小。目前植被覆盖度30%~35%,草层 低矮草场退化。本区气候干旱,年降水量大概250~450mm左右,降雨 集中且多暴雨。春秋多风,全年大于和等于8级大风日数平均在5~20d 左右,局部地区可达27d左右,沙暴日数年均4d以上,有些地方可达 15d左右。自然植被破坏严重,水蚀强烈,风蚀亦很显著,是黄土高原 生态环境最为脆弱、土壤侵蚀最为严重的地区。本区划分为7个侵蚀区。
侵蚀特征主要表现为:一.侵蚀面积大,侵蚀模数差别大; 二.侵蚀类型多,地形结构复杂;三.土壤侵蚀量受暴雨洪水 的影响,年际年内变幅大;四.水文测站少,侵蚀模数的分 析确定难度大。
2021/4/9
2
水力侵蚀
2021/4/9
3
重力侵蚀
重力侵蚀
2021/4/9
2021/4/9
风力侵蚀
5
西北黄土高原 是以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
2021/4/9
7
3. 黄土高原南部水蚀区(C)
本地区北接风蚀地区,南界秦岭北坡。地貌类型复杂,有黄土丘陵、黄 土塬、河谷平原、土石丘陵与山地,年降水量500~700mm,气候温暖 湿润植被较好,属森林、森林草原环境。森林主要分布于一些山地,如 子午岭、黄龙山、关山、吕梁山、太行山及秦岭北坡等地,其余地方多 为农地和牧荒地,植被破坏严重。境内地面组成物质除山地有大面积基 岩出露外,多为黄土所覆盖,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一般为中壤及重壤土, 除个别河滩沙地有风蚀外,全地区主要是水蚀,局部沟壑陡坡伴有重力 侵蚀。由于各地地貌及植被等条件不同,土壤侵蚀区域性差异显著。植 被较好的山地和次生林区、冲积平原区侵蚀最轻,塬区、盆谷、土石丘 陵区居中,黄土丘陵区最严重。根据自然条件和侵蚀情况,可分为12个 侵蚀区。
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第二章 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2.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常常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草原、荒漠为主的植被
√B.人类活动
C.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D.气候异常
解析 在人口增长的压力下,人类对土地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是 造成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选B。
3.水源的多少决定了绿洲的人口和农田规模。但由于灌溉措施不当,在
西北干旱气候条件下,可能出现的荒漠化现象是
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课程标准 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 及综合治理措施。
学习目标 1.了解生态脆弱区的概念,明确不同地区土地退化的表现及危害。 2.结合实例,分析生态脆弱区土地退化的成因并提出综合治理的措
施,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内 容 索 引 INDEX
连线
将下列土地退化表现与其典型分布区连接起来。
二、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 1.北方农牧交错带 (1)概念:指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 渡地带。 (2)现象: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主要的生态脆弱区之一,当气候出现 _冷__暖__、干湿变化时,就会出现农进牧退或牧进农退的现象。 2.土地退化的原因 (1)自然原因:地处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 ①降水量具有 临界性 且变率大;②多大风。 (2)人为原因:本带是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 ①过度开垦;②过度放牧;③不合理的开矿、樵采、道路建设等。
方法技巧
生态环境类问题的分析思路
环境问题的考查,经常结合最新的时事材料或研究成果,探究当前困扰
人类的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措施。常见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
如下(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为例):
分析步骤
典例分析
阅读黄土高原区域分布图和有关文字 材料
黄土地区小流域坡面侵蚀研究
在降雨试验 中, 进行试验检测 的项 目有 : 坡 面土壤物 理性质 、 降雨前 后土壤含水量 、 降雨初损历 时、 降雨后 损历 时 、 降雨过程 中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 以小流域作 为单元体 , 以小 流域生态 经济 不同时刻的径流量 、 含 沙量 、 坡面 流速 、 降雨 器工 作压 力 , 降雨 后
a 4 b 3
a 5 b 2
a 5 b 3
项综合治理开发的生态环境建设 工程——水 土保持 工程建设 。
. 2 试验检 测 项 目 其主要指导思想是 以水土流失重点 病害地 区治理为依 托 , 以小流 1 在进行人工 降雨试 验前 , 需要 对所 选 试验 用 地 进行 详 细 调 域形式为单元体 , 借鉴 户包 治理 的方法 , 紧 紧围绕 以经济 建设 为
为小流 域坡 面侵蚀 的下一 步研 究工作提供基 础。
降雨均匀度分别是 0 . 9 3和 0 . 8 4 ; 根据 已有研 究结果可 知 , 人 工降 雨雨滴平均直径和 中数直径与降雨 强度均呈幂 函数关 系 , 二 者关 系式为 : d=1 . 6 1 7×1 o . , d s o= 6 . 6 4 9× 1 o 锄; 从 关 系式得 出 , 对 于 同一降雨强度 , 天然降雨 雨滴 直径 的分布 范 围宽 , 而人 工 降雨 雨
黄 土 地 区 小 流 域 坡 面 侵 蚀 研 究
叶有 烽
摘
王
英
7 2 6 3 0 0)
( 商 南县水务局 , 陕西 商南
要: 针对黄土地 区小流域坡面侵蚀 的特点 , 分析 了土壤、 土地 类型 、 坡度等对其的影响 , 并通过 野外 大型降雨装置 , 依据 坡面径
流理论 , 模拟分析 了不 同土地类型 下坡 面的产流过 程 , 为小流域坡面侵蚀 的进一步研究 工作提供参考 。 关键 词 : 黄土地 区 , 小流域 , 坡面侵蚀
黄土高原地区水蚀风蚀交错带土壤质量综合评价
( .SaeK y L b rt y o S i E o i n rl d F r n n L e s lt u I s tt o S i a dWa r o s r t n h n s A a e yo 1 tt e a oao f o rs n a d D a amigo o s P a a , nt ue f o n t n ev i ,C i e c d m f r l o y n e i l eC ao e
Absr c I r e o ca iy t e c n e nd lv lo o lq a i n t e wa e — n r so e i n o h ta t n o d rt lrf h ha g s a e e fs i u l y i h trwid e o i n r go ft e t
L e sPae u ae ,ti p p re tbih d aMii m D t e MD )frs i q ai ses n yte o s lta ra hs a e s l e nmu aa S t( S o ol u ly assme t h a s t b
21 0 0年 6月 8 3):8 3 ( 2-7
中 国 水 土 保 持 科 学
S inc fSola d W ae n ev to c e e o i n l rCo s rai n
V0 地 区水蚀 风 蚀 交错 带 土壤 质 量 综合 评 价
Bejn ;3.Colg fReo re n vrn n ,NotwetA&F Unvri iig l eo su csa d En i me t e o r h s iest y,7 2 0 1 1 0,Ya l g,S an i ngi n hax;
风水两相侵蚀研究现状及我国今后风水蚀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16卷第2期2002年6月水土保持学报Jour nal of Soil and Water Co nser vationV ol.16N o.2Jun.,2002风水两相侵蚀研究现状及我国今后风水蚀的主要研究内容海春兴1,3,史培军2,刘宝元1,严 平2(1.北京师范大学资环系,北京100875; 2.北京师范大学资源所;3.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系,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摘要:土壤侵蚀的主要方式是风蚀和水蚀,对其研究历史较长,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我国,由于独特的季风气候和地理位置,风水两相侵蚀面积广布。
风水两相侵蚀不是简单的风蚀加水蚀,而是一个相互作用呈周期循环的复杂体系,国内外关于风水两相侵蚀的研究较少。
在阐述风水驱动因素的基础上,说明了我国一些基本的风水两相侵蚀类型,并对风水两相侵蚀的复杂性进行描述。
今后在对这些类型研究的基础上,可进一步确立风水侵蚀交错带的范围及分布,并将其作为一个特殊的区域对待,这对全国生态环境的整治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风蚀; 水蚀; 两相侵蚀中图分类号:S1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42(2002)02-0050-03Research Status of Wind and Water Double Erosion and Its Main Study Content in FutureHAI Chun-x ing1,3,SHI Pei-jun2,LIU Bao-yuan1,YAN Ping2(1.D ep ar tment of Resource and Env ironmental Science,Beij ing N ormal U niversity,Beij ing100875; 2.I nstitute of Resour cesScience,B eij ing N or mal U niv er sity;3.D ep ar tment of Geogr ap hy,I nner M ongolia N ormal University,H ohehot010022) Abstract:T he main w ay of soil erosion are w ind erosion and w ater erosion,which have been studied for long time and primary understood the process.Since the particular monsoon climate and geography position in China,that area of double erosion are w idely.Double erosion are not w ind erosion plus w ater erosion simply,it is a com plex system in w hich mutual action and recy cle.Double erosion study is little inside and outside nation.The complex of double erosion is described,explain ty pe of double erosion based on ex patiating drive factor in China.Area and distributing of double erosion are established after those ty pes studied.See it as a particular region,this is very im-portant to environm ent repairing and realization strategic of w est exploitation.Key words:w ind erosion; w ater erosion; double erosion1 引 言土壤侵蚀过程中,由于受气候条件、下垫面状况及人为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土壤侵蚀类型,诸如,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重力侵蚀和工程侵蚀等。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区坡地土壤水分季节变化及水分利用效率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区坡地土壤水分季节变化及水分利用效率王建国;樊军;郭德亮;王力【期刊名称】《水土保持学报》【年(卷),期】2011(25)3【摘要】通过建立径流小区对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3种典型植被措施下水量平衡进行定位观测研究,分析3种植被措施对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整个生长季节内3种植被措施下土壤表层5cm温度显著低于空气温度;土壤表层0-6cm水分季节性波动受到降雨的强烈影响。
3种植被措施对剖面土壤水分季节变化产生显著影响,5-7月份为土壤水分消耗期,8-10月份为土壤水分补偿期。
土壤垂直剖面含水量从表层到深层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的趋势。
3种植被措施对相同地形部位土壤水分所造成的差异不同,同一植被的土壤水分在不同地形部位也有差异。
坡耕地(当年种植绿豆)径流系数为0.238,显著高于撂荒地与苜蓿地。
3种植被措施下生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p<0.05)。
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是绿豆、绿豆籽粒水分利用效率的1.9倍和8.3倍。
坡耕地退耕还草或者建设人工植被等措施增强了对径流的拦蓄作用,具有较好的水土保持效应,同时提高了植物水分利用效率。
【总页数】5页(P236-240)【关键词】植被措施;地温;土壤水分;径流系数;水分利用效率【作者】王建国;樊军;郭德亮;王力【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凌712100;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71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2.7【相关文献】1.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柠条幼林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 [J], 曾辰;邵明安2.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植被恢复中土壤水分变化 [J], 王亚飞;樊军;贾沐霖3.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水分有效性的季节变化 [J], 周方录;黄金柏;王斌4.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沟岸灌木林地土壤水分变化 [J], 霍竹;邵明安5.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小流域土壤水分季节变化特征与主控因素 [J], 徐澜;王云强;孙慧;贺美娜;童永平;张萍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蚀风蚀交错区退耕坡面多重修复模式下不同演替阶段土壤水文特征及抗蚀性
水蚀风蚀交错区退耕坡面多重修复模式下不同演替阶段土壤水文特征及抗蚀性水蚀风蚀交错区生态问题突出,其水土流失问题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土壤水文特性及抗蚀性研究对分析该区不同植被修复模式成效起重要作用。
本研究以位于水蚀风蚀交错区的神木市六道沟小流域为研究区,选择退耕坡面自然恢复群落(退耕5a、15 a、25 a和50 a的天然草地以及由紫花苜蓿人工草地退化而来的退耕25 a和40 a的次生天然草地)与人工群落(紫花苜蓿人工草地、柠条人工灌木林地和油松人工乔木林地)为实验组,以耕地作为对照,在野外调查与采样的基础上,通过室内测定土壤水分和团聚体等指标,研究了不同修复模式下土壤水分分布特征及土壤结构,并结合土壤静水崩解试验,综合分析土壤抗蚀性,以期为水蚀风蚀交错区水土流失防治与生态环境有效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耕地退耕后自然撂荒、种植紫花苜蓿、柠条以及油松在退耕25 a期间均能改良土壤孔隙状况以及持水能力,坡面土壤的渗透能力以及植被涵养水源的功能都有一定的增强,其中种植紫花苜蓿和油松改良效果最好。
但是由于土壤容重随着退耕年限持续增加,最终会抑制天然草地和次生天然草地的土壤孔隙度和持水量的增长。
自然撂荒演替过程中以及紫花苜蓿、柠条植被生长过程中都会使土壤干层不断发育,其中种植紫花苜蓿和柠条对深层土壤水分严重消耗,干层极其深厚,但是随着紫花苜蓿的退化,土壤干层会由上到下逐渐消退,土壤水分逐渐增加;油松涵养水源功能较强,土壤深层水分得到补充,退耕25 a后土壤无干层现象,有利于土壤水分恢复。
(2)自然撂荒初期由于地表裸露导致土壤粘粒含量有一定降低,但随着群落的演替,粘粒含量逐渐增加,土壤团聚体不断聚合,机械与水稳定性逐年增强;种植紫花苜蓿可以增加土壤粘粒含量,增强土壤机械稳定性,但土壤水稳定性和抗水蚀能力有一定削弱;随着紫花苜蓿退化后的次生演替过程,由于植被和枯落物盖度降低,导致雨水的溅蚀和径流的冲刷作用增强,使得土壤粘粒含量会有一定减少,但是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结构会不断改良,水稳性和抗水蚀能力逐渐增强;种植柠条和油松均可增强土壤机械稳定性,增强0-10 cm土层土壤水稳定性和抗水蚀能力,但会对10-20 cm土层会有一定减弱;油松地粘粒含量较高,这与枯枝落叶层有关,有益于对土壤粘粒的保存。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小流域土壤矿质氮空间变异性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小流域土壤矿质氮空间变异性佘冬立;邵明安;俞双恩【期刊名称】《农业工程学报》【年(卷),期】2010(026)006【摘要】为探明小流域土壤养分特性空间变异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非均匀取样方法测定了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小流域土壤表层(0~10、10~20、20~40 cm)的硝态氮和铵态氮,采用经典统计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异结构.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空间配置成混合利用结构拦截和减少径流侵蚀,形成了土壤矿质氮坡面斑块镶嵌格局.小流域内硝态氮和铵态氮呈中等的空间变异和自相关性,其变异性由土壤系统内部因素包括土壤质地、矿物、成土过程、地形特征和人类活动造成的外部因素包括施肥和耕作等共同控制.建立了土壤矿质氮多元回归预测模型,各回归模型的自变量不同,表明不同土层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变异受不同环境因子控制.分析认为合理配置土地利用形成斑块状结构和增加养分投入可以改善研究区土壤质量.【总页数】8页(P89-96)【作者】佘冬立;邵明安;俞双恩【作者单位】河海大学南方地区高效灌排与农业水土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南京,210098;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杨凌,712100;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杨凌,712100;河海大学南方地区高效灌排与农业水土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南京,21009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42;X144【相关文献】1.施氮对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土壤矿质氮的影响 [J], 陶武辉;沈玉芳;李世清2.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六道沟小流域坡面表土钙质结核分布 [J], 巩铁雄;朱元骏3.神木水蚀风蚀交错带退耕坡地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研究 [J], 刘春利;邵明安;张兴昌;李世清4.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小流域土壤水分季节变化特征与主控因素 [J], 徐澜;王云强;孙慧;贺美娜;童永平;张萍萍5.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坡耕地土壤风蚀特征 [J], 邓鑫欣;张加琼;杨明义;张风宝;刘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土高原北部水蚀风蚀交错带沟壑地形的降雨反应特性
黄土高原北部水蚀风蚀交错带沟壑地形的降雨反应特性黄金柏;卢龙彬;付强;王斌;温佳伟【期刊名称】《水土保持学报》【年(卷),期】2013(27)4【摘要】为揭示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沟壑地形的降雨反应特性,选取该区具有典型水文及气象特征的六道沟流域作为研究区域,基于对所选沟道的沟顶及沟底2005-2009年雨季同期观测降雨数据(38次集中降雨事件)的分析,揭示沟壑地形对降雨反应的特性;通过对典型降雨-径流事件的分析,分别推求长历时低强度降雨以及短历时高强度降雨条件下降雨强度与产流的关系。
结果表明:沟顶单次降雨事件的降雨量,3,5,10min最大雨强及平均雨强均是沟底对应值的1.3倍以上;沟顶单次降雨事件降雨量的3,5,10min雨强各序列标准差均大于沟底对应序列的值;沟顶与沟底的降雨量序列,各时间间隔的最大、平均雨强序列均存在着较高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在0.9以上;表层土壤在饱和及不饱和条件下,产流的必要条件分别是5min平均降雨强度达到0.12,0.52mm/min。
【总页数】6页(P142-147)【关键词】黄土高原;六道沟流域;沟壑地形;降雨特性;产流条件【作者】黄金柏;卢龙彬;付强;王斌;温佳伟【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北农业大学水利与建筑学院;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32.1;S157.1【相关文献】1.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坡面土壤水分特性研究 [J], 白一茹;邵明安2.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降水及灌木林冠截留特性研究 [J], 霍竹;邵明安3.黄土高原北部水蚀风蚀交错带坡面降雨分析 [J], 黄金柏;付强;王斌;安田裕;郑继勇4.黄土高原北部水蚀风蚀交错区产流条件及径流系数 [J], 卢龙彬;付强;黄金柏5.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坡耕地土壤风蚀特征 [J], 邓鑫欣;张加琼;杨明义;张风宝;刘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侵蚀规律研究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侵蚀规律研究摘要: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强烈地区集中在黄土丘陵地区,西北半干旱区的土壤侵蚀突出表现为汛期暴雨导致的高含沙水流,高含沙水流是一种特殊的流体,所以关于高含沙水流的研究显得意义重大,野外实测资料表明,汛期大暴雨形成的洪水的含沙量多数情况下很高,年尺度下水土流失量就集中在那么几次洪水中,本文主要就陕北地区的洪水过程的特征作分析描绘,以期探讨侵蚀中的机理。
关键词:丘陵沟壑区小流域侵蚀规律研究中图分类号:s15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黄土丘陵区流域水土流失规律黄土丘陵地区地貌的典型特征表现为嵌套式结构,本文统一把(干沟)叫做一级沟道,汇入其中的(沟道)叫二级沟道,依次类推;因此在该地区开展模型构建时,必然涉及到侵蚀由高级(沟道)到低级(沟道)的变化规律问题。
黄土丘陵沟壑区当降雨较大及流域内各地所产生的含沙量都比较接近,这时流量与输沙率的关系(q一qª)中的指数ɑ接近于l 且不同尺度的各级沟道的流量与输沙率曲线趋于重合。
在各级沟道出口,大流量时的含沙量就接近一个稳定值。
各级沟道的洪水流速超过1.27m/s时,其含沙量不会低于40okg/m³.基于岔巴沟流域汛期不同沟道的多年次洪水数据,分析得出径流深(h)和输沙模数(m)之间具有良好的线形关系,相关系数都在0.9以上。
方程两边同乘以面积,可知实质上这也表明次洪水的水沙之间具有良好的线形相关性。
说明本区域的洪水事件含沙量比较稳定”黄土丘陵沟壑区全年的水土流失主要是汛期几场大暴雨洪水造成的。
由于黄土区充沛的沙源,这样在大的降雨下使得流域内各地所产生的含沙量都接近饱和含沙量。
普通一次线形函数拟合表明各级沟道出口次洪水含沙量值700kg/m³一8ookg/m³.基于大理河流域各级沟道水文站的含沙量与流量的过程时间尺度数据分析指出,在中小流量时,含沙量有随流量增加的趋势,但变幅大,而大流量以后,含沙量接近一个稳定的值。
2000-2010年硕士毕业论文中英文目录汇总2010年
2000-2010年硕士毕业论文中英文目录汇总2010年序号姓名导师硕士论文题目学科、专业毕业时间(年)1.高素娟黄明斌王占礼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坡面土壤侵蚀动力学过程试验研究Experimental Study of Dynamic Processes of SoilErosion on Hillslope in the Coarse Sediment Regionof the Yellow River Middle Reaches环境科学20102.王浩王文龙黄土高塬沟壑区沟坡道路侵蚀特征及植物路防蚀机理研究Experimental study on hyd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earth road erosion and the mechanism of plant-coveredroad reducing the road erosion on the Loess Plateau土壤学20103.王卫锋张岁岐ZmPIPs在玉米幼苗短期水分胁迫及复水中的生理作用The physiological roles of ZmPIPs in young maizeresponses to short term water stress and rewater植物学20104.吴妍张岁岐水分胁迫及复水条件下外源Ca2+对玉米幼苗根系吸水能力的影响Effect of Calcium on Water Uptake by Root of MaizeSeedling under Water Stress and Rehydration Conditions植物营养学20105.陈玉华张岁岐不同栽培模式对旱作冬小麦根系生长及水分利用的影响Effect of Different Cultivation Patterns on Root Growthand Water Use of Winter Wheat in Dryland生态学20106.聂朝娟邓西平花后水分亏缺对不同生态型小麦光合特性和蔗糖代谢的影响Effect of water deficit on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and sucrose metabolism of different varieties wheat afteranthesis生态学20107.陈炜邓西平不同栽培模式下旱地小麦灌浆过程中同化物转运的研究Effect of different cultivating models on the assimilatetranslocation in dryland wheats植物学20108.伍小兵邓西平H2O2 对甘薯幼苗不定根的生长和植株抗冷性的影响Effect of H2O2 on the adventitious root growth andchilling resistance of sweetpotato seedlings植物学20109.黄洁李世清栽培条件对作物生长及根系提水作用的影响Effects of different growth conditions on plant groeth androot hydraulic lift生态学201010.宋淑英李世清不同供氮水平小麦/玉米幼苗生理特性对CO2浓度倍增的响应Responses of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wheat/maizeseedling to elevated co2 concentration植物营养学201011.汪羽宁李世清控制灌溉的土壤水分探头合理埋设深度研究Sensor Placement for Precise Irrigation Scheduling Using植物营养学2010Soil Moisture Information12.王佩玲李世清CO2浓度倍增与介质施氮对冬小麦物质生产及氮素利用的影响Effects of CO2 concentration elevation and nitrogenapplication on dry matter production and nitrogenutilization in winter wheat生态学201013.邢顺林李世清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土壤氮素矿化过程对温度变化响应的比较研究Comparative Study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LoessPlateau Soil Nitrogen Mineralization Process Response toTemperatures Change生态学201014.徐洪敏李世清栽培模式对黄土高原南部旱作春玉米干物质累积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Effects of different cultivation management practices ondry matter accumulation and water-nitrogen utilizationefficiency of spring maize on the Loess Plateau植物营养学201015.王禹杨明义137Cs和210Pbex复合示踪研究东北黑土区坡耕地土壤侵蚀速率Investigating the Soil Erosion Rates on the CultivatedSlopes in the Northeast Black Soil Region of China Using137Cs and 210PbexMeasurements土壤学201016.刘远利郑粉莉WEPP型(坡面版)在东北黑土区的适用性评价Assessment onWEPPModel (Hillslope Version)Applicability to the Black Soil Region in NortheastChina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201017.余叔同郑粉莉黄土丘陵区坡沟系统沟蚀发育过程模拟与可视化Simulation and Visullization of gully erosion developmentprocess in hillyslope-gully system of loess hilly region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201018.郭晓清郑粉莉陕西省土地荒漠化动态变化及其防治管理信息系统Dynamic change of land desertification And it’scombatting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n shaanxiprovince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201019.陈吉强郑粉莉黄土坡面沟蚀发育过程的模拟试验研究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loessial hillslope gully erosiondevelopment process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201020.李国辉安韶山郑粉莉黄土丘陵区典型植物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性质差异的比较研究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differences of soil Propertiesbetween rhizosphere and Non- rhizosphere of typical plantIn the loess hilly region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201021.张博闻邵明安原油在土壤中入渗的试验研究Experiment on crude oil infiltration Into soils环境科学201022.赵梅邵明安黄土区土石混合土壤水分有效性研究Water availability in stony soil on the loess plateau土壤学201023.张超刘国彬黄土丘陵区撂荒演替中根际微生物特性演变特征生态学2010薛萐Evolution of rhizosphere microbial properties during vegetation succession on abandoned slope cropland inhilly Loess Plateau24.杨晓梅程积民子午岭天然柴松林碳储量与碳密度研究Natural Pinus shenkaneusis Forest Carbon Storage andDensity in Ziwuling Area of Loess Plateau生态学201025.韩娟娟程积民子午岭辽东栎林碳储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研究Analysis of soil physical&chemical properties &carbonstorage about liaotungensi coummnity in ziwuling草业科学201026.孟蕾程积民子午岭人工油松林碳储量与碳密度研究Carbon storage and density of artificial Pinustabulaeformis forest in Ziwuling area草业科学201027.胡秀娟程积民子午岭辽东栎、油松、柴松群落生长特征研究The growing characteristics of quercus liaotungensis、pinus tabulaeformis and pinus tabulaeformis f.shekannesisforests In ziwu region生态学201028.范文娟张继敏程积民子午岭森林群落草本植物的结构特征研究Investigation of structural charateristics of herbages underforest plantations in zi wu-ling植物学201029.夏晓娟马永清不同年份早酥梨叶片浸提液对几种套种作物的影响Allelopathic Effect of Extracts from Different Age’sLeaves of Zaosu Pear on some Intercropping Crops植物化感201030.齐治军许明祥黄土丘陵区小流域水土流失的尺度效应Effect of different cultivating models on the assimilatetranslocation in dryland wheats生态学201031.方磊刘文兆黄土高塬沟壑区砚瓦川流域径流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研究地资源与空间信息技术201032.沈红刘文兆 GCMs在黄土高原的适用性评估土地资源与空间信息技术201033.武阿锋刘文兆长武塬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水分剖面分布的影响土壤学201034.于金凤刘文兆黄土塬区苹果树蒸腾及果园蒸散特征研究生态学201035.张盼刘文兆长武塬区地下水位变化特征研究土地资源与空间信息技术20102009年序号姓名导师硕士论文题目学科、专业毕业时间(年)36.谭贞学王占礼黄土坡面细沟侵蚀动力学过程组合小区模拟试验研究Multi-plot-based experimental modeling of dynamicprocesses of rill erosion on loess hillslope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200937.马春艳王占礼黄河班多水电站工程区主要地类坡面侵蚀动力学过程试验研究Study of main slope erosion dynamic processes on project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2009area of Banduo hydropower station of Yellow River38.陈绍宇王文龙高塬沟壑区溯源侵蚀发生发育规律研究—以董志塬为例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law of head-cut erosion onLoess Plateau-taking Dongzhiyuan as an example土壤学200939.冉茂勇赵允格黄土丘陵区生物结皮土壤抗冲性试验研究Experimental study on nti-scourability of soil withbiological soil crusts in hilly loess plateau region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200940.陈彦芹赵允格黄土丘陵区藓结皮人工培养方法试验研究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artificial culture of mosses crustsin hilly loess plateau region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200941.刘立生张岁岐不同倍性冬小麦对水分和密度的响应Response of different ploidy winter wheat to moisture anddensity conditions生态学200942.赵紫平邓西平灌浆期水分胁迫对不同倍性小麦光合和糖代谢的影响Effect of water deficit on photosynthetic capacity andsugar metabolism of different ploidy wheat during grainfilling stage生态学200943.赵坤李世清扰动土与原状土间歇淋洗长期通气培养法反映黄土高原土壤供氮能力比较研究Comparative study of disturbing and undisturbing soillong-term alternate leaching aerobic incubation forestimating soil N supplying capacity on the Loess Plateau生态学200944.陶武辉李世清施肥对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植物产量及土壤矿质氮、水溶性有机碳/氮的影响The effect of fertilizer on the plant yield, mineral nitrgen,DOC and DON in wind-water erosion crisscross region onthe loess plateau植物营养学200945.朱琳李世清栽培模式对黄土高原旱地春玉米养分累积规律及利用效率的影响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ultivation practices on the nutrientaccumulation and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spring maize onthe Loess Plateau植物营养学200946.李 静 李世清 大气氨营养对小麦和玉米根冠特征及氮效率的影响Effects of atmospheric NH3 on root canopy characteristics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of wheat and maize生态学200947.张 扬 李世清沈玉芳干旱胁迫及施肥对作物根系提水作用的影响Effects of drought stress and fertilizer application onhydraulic lift in crop root system生态学 200948.刘志强 杨明义 黄土高原137Cs背景值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137Cs Reference Inventory andIts Influence Factors on the Loess Plateau土壤学 200949.王 彬 郑粉莉 东北典型薄层黑土区土壤可蚀性关键因子分析与土壤可蚀性计算Key factors and calculation of soil Erodibility in thetypical eroded Black soil area of northeast china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200950.丁晓斌 郑粉莉 基于GIS的坡面水文—侵蚀预报模型初步研究Hillslope Hydrology-Erosion Prediction Model Based onGIS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200951.崔艳平 郑粉莉 近地表土壤水文条件对坡面土壤侵蚀和氮、磷养分流失的影响研究Effect of near-surface soil hydrological conditions on soilerosion and nutrient losses At hillslopes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200952.张会茹 郑粉莉 红壤坡面与黄土坡面土壤侵蚀过程对比研究Comparitive study upon soil erosion processes on red soilhillslope and loess hillslope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200953.白一茹 邵明安 水蚀风蚀交错带坡面土壤水分特性研究Study on soil water properties on slope in water-winderosion crisscross region on the loess plateau环境科学 20092008年序号姓名导师硕士论文题目学科、专业毕业时间(年)54.龚家国王文龙黄土坡面浅沟侵蚀影响因素及水动力过程模拟试验研究Experimental study on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dynamicprocess of ephemeral gully erosion on Losses slope土壤学 200855.徐龙江杨明义黄土高原小流域洪水泥沙来源的复合指纹分析法研究Study on the Composite Fingerprinting Flood SuspendedSediment Sources in the Catchment on the Loess Plateau土壤学 200856.王英黄明斌径流曲线法(SCS-CN)的改进及其在黄土高原的应用Optimizing and Improving SCS-CN Method in LoessPlateau土壤学 200857.王凯博上官周平子午岭植被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研究Studies on the species diversity In vegetation succession Inziwuling area生理生态 200858.邓娟上官周平子午岭人工油松林自然发育过程及其特征研究Study of the natural developmen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artificial pinus tabuleaformis forest in ziwuling region生理生态 200859.邵瑞鑫上官周平外源NO 对水分亏缺下小麦叶片光合能力的调控效应The effectsof exogenousnitricoxide on Regulatingphotosynthetic capacity of Wheatleaves under waterdeficit生理生态 200860.陈美玲上官周平子午岭林区植被群落植物优势种能量和养分特征研究Energy and nutri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ominant plantspecies in ziwuling forest of the loess plateau生理生态 200861.段军彪上官周平黄土高原小流域侵蚀预测与景观虚拟研究Research on Soil Erosion Prediction and Virtual RealityLandscape in Small Watershed of Loess Plateau计算机应用技术200862.李静上官周平黄土坡面水蚀模拟的关键技术研究Research of key technology of water erosion simulation inloess slope计算机应用技术200863.连振龙刘普灵黄土丘陵区典型流域植被恢复减沙效益研究Study on Effect of Vegetation Restoration on SedimentReduction in the Loess Hilly Region土壤学 200864.周小平张岁歧玉米根系生长、功能的基因型差异及其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Root growth and function of different genotype maize andits effection on water use efficiency生态学 200865.黄传琴邵明安干湿交替过程中土壤胀缩特征的试验研究Experimental Study on Soil Shrinking and SwellingCharacteristics during the Alternative Drying and WettingProcesses土壤学 200866.王幼奇邵明安樊军水蚀风蚀交错带典型植被蒸散特征研究Study on evapotranspiration of vegetation in water-winderosion crisscross region on the loess plateau土壤学 200867.赵爱辉黄明斌黄土水力参数的测定与间接推求方法研究Hydraulic Parameters Measurements and Estimations forLoess Soils土壤学 200868.刘雨安韶山郑粉莉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燕沟流域植被恢复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研究Effects of vegetation restoration on soil quality in yangoucatchment in hilly-gully region of the loess plateau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200869.汪晓勇郑粉莉黄土坡面土壤侵蚀—搬运过程试验研究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soil detachment and transportprocesses at loessial hillslope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200870.张鹏郑粉莉沟蚀发育过程动态监测研究Monitoring of gully erosion development: Process anddynamics土地资源与空间信息技术200871.张长保李世清王全九樊军降雨条件下黄土坡面土壤养分迁移特征试验研究Loess slope nutrient migration experimental Study onrainfall condition植物营养学 200872.宋翔李世清王全九樊军黄土旱塬冬小麦产量与水氮及其耦合关系模型的研究Study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winter wheat yield andwater-nitrogen and its interaction modle on the LoessDryland植物营养学 200873.冯宏昭李世清降雨对玉米冠层磷素淋洗的研究Effect of rainfall on phosphorus leaching in maize conopy生态学 200874.党蕊娟李世清施氮对冬小麦/夏玉米光合调控的研究Study on photosynthesis regulation of winter wheat/summer maize by nitrogen applied植物营养学 200875.华瑞李世清介质供磷水平对冬小麦/玉米苗期生长过程的调控作用Regulation of phosphorus supplying rates on the WinterWheat-Maize seedling growthing process植物营养学 200876.闫登明李世清氮素形态和铁营养对几种作物同化过程及体内铁分布的影响Effec of nitrogen forms and iron nutrition on assimilation植物营养学 2008process and iron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crops77.穆晓慧李世清黄土高原农田土壤Cd和P形态分级及生物有效性研究Study on cd and p fractionation and bioavailability infarmland soil of the loess plateau农业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20082007年序号姓名导师硕士论文题目学科、专业毕业时间(年)78.刘小芳张岁岐单根和细胞水平玉米根系吸水的杂种优势The Heterosis of Water Uptake by Roots of Maize atSingle Root and Cell Level生态学 200779.田风霞王占礼郑世清黄土山坡植物路防蚀效应模拟试验研究Experimental Modeling of Anti-erosion Benefits of PlantRoad on Loess Hillslope土壤学 200780.谭红朝李秧秧黄土丘陵区几种主要树木径向生长、液流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The Radial Growth, Sap Flow of Several Trees and theirRelation with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the Loess Hilly Area生态学 200781.周雪英邓西平不同倍性小麦对旱后复水的生理生态响应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post-drought And rewatering onwheat with different pliody生态学 200782.李建梅邓西平转Cu/Zn-SOD、APX基因甘薯对水分胁迫及复水的生理生化响应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responses of transgenicsweet potato expressing both cu/zn-sod and apx genes todrought and rewatering conditions生态学 200783.韦兰英上官周平黄土高原不同演替阶段草地植被细根分布及其生态特征研究Study on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and ecologicalcharacteristic of the fine root in different abandonded yeargrassland in loess plateau生态学 200784.刘勇上官周平子午岭典型森林群落生物量与土壤水分、养分的关系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unity biomass and soilmoisture 、soil nutrient i n ziwuling typical forests生态学 200785.付晓莉邵明安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测定过程中的压实效应研究Study on compaction effects during soil watercharacteristic Curve measurement环境科学 200786.丛 伟张兴昌重金属Se在土壤中的运移规律研究Solute transport regularity of se in soil土壤学 200787.张晋爱张兴昌黄土高原不同植被覆盖下土壤性质的时空变异特征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il quality underdifferent vegetation covering on the loess plateau土壤学 200788.南维鸽李世清田间杂草对冬小麦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The Effects of Weeds on the Winter Wheat Yield and theNitrogen Use Efficiency植物营养学 200789.金发会李世清黄土高原土壤供氮能力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Comparison of the methods of assessing soil n-supplyingcapacity on loess plateau植物营养学 200790.侯红乾李世清冬小麦-杂草氮素营养竞争研究Study on nitrogen competition between winter-wheat andweed植物营养学 200791.王锦峰李世清不同栽培模式和施氮水平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及蛋白质形成的影响Effects of different cultivation mode and nitrogenprovision levels on construction of output and protien ofwinter wheat grains植物营养学 200792.张国桢李世清石灰性土壤硝化作用模型的研究S studing on the nitrification kinetic models In thecalcareous soil种植 200793.李小霞李世清栽培模式、施氮量和播种密度对冬小麦冠层及产量构成特征的影响The effect of cultivate mode, nitrogen fertilizer rate andplanting density on the winter wheat conpy and yieldcharacters作物生理生态200794.王建勋郑粉莉WEPP模型(坡面版)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适用性评价Assessment on WEPP Model Applicability(Hillslopeversion)to the Hilly-gully Region of the Loess Plateau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200795.王志刚李靖郑粉莉不同近地表水文条件下紫色土坡耕地土壤侵蚀过程研究Study on Purple Soil Erosion Process at Sloping CultivatedField under Different Surface Hydrological Condition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20072006年序号姓名导师硕士论文题目学科、专业毕业时间(年)96.秦娟上官周平子午岭林区山杨-辽东栎混交林生理生态效应研究Eco-physiological Effect of Populus davidiana-Quercusliaotungensis Mixed Forests in Ziwuling Forest Area生态学 200697.吴安慧张岁岐玉米根系AQP表达的基因型差异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The expression differences of aquaporins genes in maizeroots among genotypes and its relation with droughtresistance生态学 200698.李筠邓西平水分胁迫对转Cu/Zn SOD 和APX基因甘薯抗氧化和叶绿素荧光的影响Effect of water stress on antioxidation and chlorophy Ⅱfluorescence of Cu/Zn SOD and APX gene transferredsweet potato生态学 200699.胡伟邵明安王全九黄土坡面土壤水分时空变异性研究Temporal-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il Moisture on aSlope-land on the Loess Plateau生态学 2006100.牛振华王占礼坡面土壤侵蚀物理模型及其率定与验证Physically-based Model of Soil Erosion on Hillslope andIts Calibration and Validation土壤学 2006101.韩凤朋张兴昌黄土高原小流域不同尺度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il nutrient on slope and watershedscale on the Loess Plateau土壤学 2006102.范亚宁李世清云雾山草地小尺度植物多样性及土壤-植物养分空间变异性研究Study on plant diversity and soil-plant spatial variability insmall scale in yunwu mountain grassland生态学 2006103.刘毅李世清黄土高原不同生境条件下土壤结构体分形及碳、氮分布Fractal dimensions of soil aggregates and istribution ofcarbon and nitrogen from different environments in theLoess Plateau植物营养学 2006104.吉春容李世清品种、种子大小和施肥对冬小麦生物学性状、光合-荧光特征和氮磷养分效率的影响Effect of variety, seed size and fertilization oncharacteristics of biological and photo synthesis-fluorescence, nutrition efficiency of n and p of winter wheat生态学 2006105.李紫燕李世清黄土高原典型土壤有机氮矿化及铵态氮对土壤氮素激发效应的研究Study on the primin effect caused by ammonium andMineralizaton of organic nitrogen in the typical soils onLoess Plateau植物营养学 2006106.刘殿红黄占斌保水剂对马铃薯生长效应及其机理研究A study on effect of aquasorb on growth of potato and itsacting mechanism生态学 2006107.李建玲黄占斌多功能保水剂对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影响研究Effects of multi-function aquasorb on yield and water useefficiency (WUE) of potatoes生态学 2006108.迟永刚黄占斌李茂松小麦进化过程中的光合生理特性研究Study on the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wheat inprocess of evolution生态学 2006109.曾辰邵明安水蚀风蚀交错带不同植被覆盖条件坡面土壤水分循环的实验研究Study on the soil water cycle on slope with differentconditions of vegetation covering in water-wind erosioncrisscross region土壤学 2006110.刘春利邵明安水蚀风蚀交错带坡地土壤物理特性时空变异性研究Study on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temporal-spatial variabilityof a slope in the wind-water erosion crisscross region生态学 2006111.史磊邓西平水分胁迫下不同基因型小麦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wheat genotypesunder water stress生态学 2006112.申震洲谢永生刘普灵REE示踪研究坡面侵蚀过程及不同下垫面撂荒地的减沙效益Study on the processes of soil erosion using ree tracers onsloping land and the effect on reducing sediment ofdifferent underlying surfaces土壤学 2006113.刘力郑粉莉紫色土和黄土坡耕地土壤侵蚀过程对比研究Comparison study on purple soil and loess soil erosionprocesses at sloping cultivated field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2006114.吕春花郑粉莉子午岭地区植被恢复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研究Effects of Vegetation Restoration on Soil Quality in theZiwuling Area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2006115.张锋郑粉莉子午岭地区植被破坏加速侵蚀对土壤质量退化过程的影响Effects of accelerated erosion caused by deforesation onsoil quality degradation process in the ziwuling area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2006116.王振宇李凤民水分胁迫和断根对冬小麦根源信号、竞争能力及与产量形成的关系Root-sourced signals, competitive ablity and It’srelationship with yield of winter wheat Affected by rootexcision in a semiarid植物生理生态20062005年序号姓名导师硕士论文题目学科、专业毕业时间(年)117.张煜邓西平水分胁迫对不同进化小麦抗氧化与叶绿素荧光的影响Effect of water stress on antioxidation and chlorophyllfluorescence of different evolutionary types of wheat生态学 2005118.王周锋张岁岐玉米根系水导差异的生理生态原因分析Analysis on physiological and ecological reason for lprdifference of root system of maize生态学 2005119.黄新会王占礼黄土区坡面水文模型研究Hydrology Prediction Model of Loess Hillslope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2005120.赵琳李世清氮肥和栽培模式对半湿润农田生态系统冬小麦个体-群体调控的研究The study of nitrogenous fertilizer and planting modeso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vidual and colony of winterwheat in the sub-humid area ecology system植物营养学 2005121.沈新磊李世清冬小麦源库大小改变对产量构成及产量的影响Effects of Winter Wheat Source-Sink Change on theYields and Yield Structures植物营养学 2005122.王瑞军李世清农牧交错带地膜春玉米生态特征及其氮肥效应的研究Study on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nitrogen Effect ofplastic film-mulching spring corn in the Crisscross regionof agriculture-pasture植物营养学 2005123.张安邦上官周平李秧秧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小流域生态水文效应及过程模拟Ecohydrological Effect and Hydrological Processes生态学 2005Simulation in the small catchment of the Loess Pleatu’ semiarid area124.薛晓辉张兴昌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对土壤碳、氮养分的影响Effect of re-vegetation on soil carbon and nitrogen on theLoess Plateau土壤学 2005125.丁晋利郑粉莉7Be示踪坡面土壤侵蚀过程及机理研究Application of 7Be to Quantifying Soil Erosion Processand Mechanism at Hillslope土壤学 2005126.武敏郑粉莉坡面汇流汇沙与浅沟侵蚀过程研究Effects of Up-slope Runoff and Sediment on EphemeralGully Erosion Process at Loess Hillslopes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20052004年序号姓名导师硕士论文题目学科、专业毕业时间(年)127.潘成忠上官周平黄土区草地坡面侵蚀产沙过程的调控Grass vegetation influence on plot erosion sedimentproducing processes on loess area生态学 2004128.张亚丽张兴昌径流与土壤矿质氮素作用深度的确定Confirmation of the effective depth of interaction ofrunoff with soil mineral nitrogen土壤学 2004129.贾媛媛郑粉莉王占宏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分布式水蚀预报模型初步研究Distributed water erosion prediction model at smallwatershed scale in the loessial hilly-gully region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2004130.王红闪黄明斌黄土沟壑区不同植被类型水文生态演变研究Study on hydro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changes underdifferent types of vegetation in the gully region of theLoess Plateau土壤学 2004131.辛小桂黄占斌保水剂及其功能复合材料对玉米生长和抗旱性的影响Effect of aquasorb and its compound materials withmulti-function on growth and drought resistance of maize生态学 2004132.袁永慧邓西平不同基因型小麦变水条件下的补偿效应研究Compensatory effect of different wheat genotypes underwater deficient and rewatering conditions生态学 2004133.薛亚洲刘普灵利用REE示踪技术研究黄土坡面土壤侵蚀演变过程Using rare-earth elements tracers technology to studyspatial and temporal processes of Soil Erosion on slopingland of the Loess Plateau水土保持与土壤侵蚀2004134.杨晓青梁宗锁张岁岐不同类型冬小麦品种根系特性及其与WUE的关系研究Study on relations between roots characteristics and WUEof different type winter wheat varieties植物水分生理生态2004135.朱元骏黄占斌保水剂模拟非均衡根土水环境下玉米生长和WUE研究Growth and WUE of maize in heterogeneous roots-soilwater environment simulated by aquasorb生态学 2004136.贾松伟贺秀斌黄土丘陵区土壤侵蚀对土壤有机碳迁移的影响水土保持与2004陈云明The effect of soil erosion on soil organic carbon migrationin Loess hilly region of northwestern China荒漠化防治2003年序号姓名导师硕士论文题目学科、专业毕业时间(年)137.张文菊吴金水三江平原典型湿地生态系统有机碳积累及影响机制研究Study on the accumulation of organic carbon and it’saffecting mechanism of typical wetland ecosystem insanjiang plain, north-east China土壤学 2003138.周印东吴金水子午岭植被演替过程中土壤有机碳积累与变化Study on the accumulation of soil organic carbon in thevegetation successions in Ziwuling region土壤学 2003139.方峰黄占斌大垄沟改良措施对玉米生长和WUE影响的研究Study on the effect of broad ridge improved measures tomaize growth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生态学 2003140.俞满源黄占斌保水剂与氮肥对马铃薯生长和WUE效应及其机制研究The response of growth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potatoto aquasorb and nitrogen and it’s mechanism生态学 2003141.郭彦彪李占斌流域地貌形态与降雨侵蚀产沙关系研究Study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watershed topography andsediment yield by rainfall erosion in loess area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2003142.郑良勇李占斌黄土地区陡坡水蚀动力过程试验研究Experimental study on dynamic process of soil erosion onloess slope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2003143.毛明策史俊通上官周平黄土高原节水农业专家系统的研制The development of the water saving agricultural expertsystem of Loess Plateau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2003144.李立青刘普灵7Be和137Cs复合示踪坡耕地土壤侵蚀产沙的空间分布特征Use of 7Be and 137Cs measurements to study the patternof soil erosion on cultivated slope land土壤学 2003145.宋炜刘普灵利用REE示踪法研究黄土坡面土壤侵蚀过程Using REE tracers to measure sheet erosion changing torill erosion on loess slope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2003146.白登忠邓西平水分亏缺下番茄水分传输途径和根冠大小对蒸腾和WUE的调控Tomato transpiration and WUE regulated by water transportpath and size of shoot and root under water deficit生态学 2003147.黄明丽邓西平不同基因型小麦水分、养分利用效率的比较研究Comparison of water and nutrient use efficiencies indifferent wheat genotypes生态学 2003148.王生毅邓西平干旱胁迫对番茄根系水导的影响及液泡膜水通道蛋白表达量检测研究Research on water transportation of drought stressed tomatoroot systems and tonoplast aquaporins expression quantity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003149.王辉雷廷武径流含沙量与流量机电一体化测控系统研究及应用An automatically controlled system for measurement ofsediment and discharge rate of runoff and its applications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2003150.冒建华雷廷武草地集中水流土壤侵蚀室内模拟试验及聚丙烯酰胺(PAM)对草地出苗影响试验研究Laboratory simulation experiments on soil erosion fromgrass-covered surface under concentrated flow and theeffects of pam on the germination of Alfalfa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2003151.张丽张兴昌水分-氮素-光照对玉米生长的互作效应Interactions of nitrogen, water with light on the growth ofmaize土壤学 2003152.何福红黄明斌党廷辉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水文性质的空间变异性Spatial variability of hydrological properties in acatchment of the gully region, the Loess Plateau土壤学 2003153.慕自新梁宗锁张岁岐玉米根系特征与其水分关系研究Studies on maize root traits and whole plant water relations植物学 20032002年序号姓名导师硕士论文题目学科、专业毕业时间(年)154.景为邵明安推求土壤非饱和运动参数的方法Estimating Methods for Soil Hydraulic Properties土壤学 2002155.彭浩邵明安张兴昌黄土区土壤钾素径流流失规律研究Research on Soil Potassium Loss by Erosion in Loessial Area土壤学 2002156.卢金伟李占斌土壤团聚体水稳定性及其与土壤可蚀性之间关系研究Study on relation between water stability of soil aggregateand soil erodibility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2002157.刘纪根雷廷武坡耕地施加PAM降雨入渗产流及侵蚀产沙规律试验研究Study on the Laws of Rainfall Infiltration Runoff andErosion Sediment on Slopeland Treated With PAM土壤学 20022001年序号姓名导师硕士论文题目学科、专业毕业时间(年)158.郑纪勇邵明安土壤中溶质运移的边界层方法Boundary Layer Method for Solute Transport in Soils土壤学 2001159.肖培青郑粉莉上方来水来沙对坡面侵蚀过程影响的试验研究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Effects of Up-slope RunoffandSediment on Down-slope Erosion Process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2001160.张睛雯雷廷武细沟水蚀动力过程试验研究Study on the dynamic process of rill erosion土壤学 2001161.丁文峰李占斌黄土区坡面径流侵蚀的动力过程试验研究The experimental study on dynamic process of overlandflow on loess slope surface土壤学 2001162.张厚华黄占斌灌溉、覆盖对玉米生理及产量的影响生态学 2001。
黄土丘陵区典型峁坡土壤侵蚀空间分异特征
黄土丘陵区典型峁坡土壤侵蚀空间分异特征刘佳鑫;刘普灵;刘栋;张宁宁【期刊名称】《水土保持通报》【年(卷),期】2014(34)4【摘要】选择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典型峁坡,采用137 Cs示踪技术,通过对不同坡向和坡位土样137 Cs含量的测定,分析了峁坡137 Cs空间分布特征及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异。
结果表明,不同坡向峁坡侵蚀差异明显,各坡向平均侵蚀速率大小依次为:北坡>西南坡>东北坡>西坡>西北坡>南坡>东南坡>东坡,各坡向侵蚀强度均表现为强度侵蚀;峁坡各坡向不同坡位的侵蚀差异也非常明显,坡下部侵蚀量最大,坡面中上部次之。
侵蚀速率顺坡呈波动变化趋势,且侵蚀强度表现为中度、强度以及极强度侵蚀,以强度侵蚀为主。
【总页数】5页(P1-4)【关键词】黄土峁坡;137;Cs示踪;坡向;坡位;土壤侵蚀【作者】刘佳鑫;刘普灵;刘栋;张宁宁【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7.1【相关文献】1.黄土丘陵区不同退耕还林地土壤颗粒结合态碳库分异特征 [J], 佟小刚;韩新辉;李娇;杨云芬;王健2.黄土丘陵区侵蚀坡面CO2通量空间分异格局驱动机制 [J], 郝旺林;夏彬;许明祥3.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土壤侵蚀坡向分异特征 [J], 李勉;李占斌;刘普灵;崔灵周;李雅琦4.川中丘陵区小流域土壤侵蚀空间分异评价研究 [J], 花利忠;贺秀斌;朱波5.黄土丘陵区退耕坡面草地恢复与土壤物理性质空间分异特征 [J], 雷斯越;郭晋伟;何亮;贺洁;许小明;吕渡;张晓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小流域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过程模拟的开题报告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小流域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过程模拟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黄土高原是我国主要的旱区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之一。
水蚀与风蚀是该地区表层土壤的主要侵蚀形式,导致土地贫瘠和生态环境恶化。
此外,黄土高原的水资源极度匮乏,流域土壤水分是该地区生态系统的关键因素。
因此,进行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水分和植被承载力的过程模拟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过程模拟是一种基于物理学原理的数值计算方法,可以描述和预测自然系统的动态过程。
该方法在地表水循环、植被生长和土壤侵蚀等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功的应用。
通过开展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水分和植被承载力的过程模拟研究,可以为该地区的水资源管理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旨在开展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小流域土壤水分和植被承载力的过程模拟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统计分析小流域降雨特征,获取小流域的水文信息。
2. 构建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水分和植被承载力的过程模拟模型,考虑降雨入渗、径流产生、土壤水分蒸发、植被生长和土壤侵蚀等过程。
3. 选择适当的数值计算方法和模型参数,进行小流域土壤水分和植被承载力过程模拟。
4. 通过模拟分析小流域植被生长和土壤水分、侵蚀等因素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评价模拟结果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在研究过程中,将采用以下方法:1. 通过地面观测和水文实验获取小流域的水文信息,包括不同降雨条件下的径流量、土壤水分变化等。
2. 根据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的特点,构建合适的土壤水分和植被承载力的过程模型。
该模型将考虑地形、土壤、气象和植被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3.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和有限元方法等物理学原理,选择合适的数值计算方法和模型参数。
4. 应用模拟结果评价方法,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和评价。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预期成果:1. 构建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小流域土壤水分和植被承载力的过程模拟模型。
2. 开展模拟研究,揭示小流域土壤水分和植被承载力的动态变化规律。
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分
2012-07-04 16:02根据我国的地形特点和自然界某一外营力在一较大的区域里起主导作用的原则,水利水电部颁发了《关于土壤侵蚀类型区划分和强度分级标准的规定》,把全国区分为三大土壤侵蚀类型区。
(一) 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这一类型区大体分布在我国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青藏高原东缘一线以东,包括西北黄土高原、东北的低山丘陵和漫岗丘陵、北方山地丘陵、南方山地丘陵、四川盆地及周围山地丘陵、云贵高原六个二级类型区。
1.西北黄土高原这一高原区主要是指青海日月山以东,山西太行山以西,陕北长城以南,陕、甘秦岭以北的广大地区。
绝大部分属黄河中游,是我国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地区。
土壤条件:黄土在本区内分布很广、厚度很大的第四纪粉沙物质。
分为新黄土和老黄土两种。
前者覆盖在后者之上,总厚度由几十米至100多米,最厚处达200多米。
黄土质地匀细,组织疏松,具有大孔隙构造,垂直节理发育,湿陷性和渗透性都较大。
颗粒粒径的占50%,渗透速度一般在。
黄土具有迅速分散的特性,在清水中1—4 min即可全部分散。
地貌条件:按形态、结构分,除大部分为丘陵沟壑、高原沟壑,还有风沙丘陵、涧地、河谷川地和土石山地。
总的来看,沟壑纵横,地形破碎,沟深陡坡是黄土地貌的主要特征。
气候条件:属大陆型季风气候,冬寒夏热,气温变化剧烈,年平均降雨量在300—600mm,分布集中,7、8、9三个月,降雨量占全年的70%;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暴雨强度每分钟可达1mm,甚至2mm以上,瞬时暴雨强度更大。
一次大暴雨产沙量可占全年总产沙量的40%-86%。
植被条件:黄土高原自东南向西北大致可分为:山地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和干旱草原四个带。
山地植被带的植被以针、阔叶混交林和灌丛为主,开垦指数低,一般在10%以下,土壤侵蚀轻微;森林草原带植被类型以夏绿阔叶林及禾本科、菊科植物群落为主,开垦指数一般在40%-50%,部分人多地少地区高达60—70%,土壤侵蚀严重;干旱草原带的植被以藜科及旱生多刺的植物群落为主,开垦指数为10%—20%,土壤侵蚀严重,同时有较强烈的风蚀发生。
我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一)水土流失的成因 (二)水土流失的危害 (三)水土流失的治理
1、读图2-1-2
黄土高原区 位置和地形
乌鞘岭
太 行 山 脉
64万km2
秦岭
青、甘、宁、陕、晋、冀 、豫七个省区 大部分海拔为1000-2000m,处于中国第二级阶梯; 依据河流流向可知: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
2、读图2-1-5 年降水量约550m; 黄土高原 降水季节变化大, 主要集中在夏季7、 降水特征 8、9月,且多暴雨。
措
工程 措施
施
兴修水库
目的
贮水拦沙
改善生产条件 平整土地
打坝淤地
修建水平梯田 “因地制宜”的植树种草
生物 措施
小流域 的综合 治理
恢复植被 恢复植被 拦截泥沙
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密切结 合的一种综合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生物措施(恢复植被) ①压缩农业用地:
努力解决“牲口、灶口、人 口”问题,退耕还林还草。 ②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以水土保持林为主,因地制 宜地营造防风固沙、经济林、 薪炭林、用材林和四旁绿化。
黄土高原上现存有的三种典型地貌: 如图2-1-4
黄土塬 黄土墚 黄土峁
黄土塬
黄土墚
黄土峁
感知黄土高原:
根据你对黄土高原的了解,分析归纳导致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地质灾害频发
主要原因
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易被侵蚀 地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 植被稀少 (植被稀少的原因?) 过度放牧
3、黄土高原 植被情况
河谷地带主要为农业植被 东、西部山脚有零星的森林 大部分为草原 兰州以北还出现了荒漠
植被覆盖率低
但是:大家知道吗? 在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是森林和森林草原, 景观和现在完全不同。
浅谈黄土高原土壤侵蚀
浅谈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1 引言土壤侵蚀遍布世界各地,严重影响了包括农业和森林在内的所有自然和人为生态系统,它所带来的影响是深刻而持久的,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人类活动方式和范围的扩大,土壤侵蚀严重影响了自然生态系统[2]。
土壤侵蚀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气候、地貌、植被、土壤等自然因素和人类土地利用方式是土壤侵蚀发生的潜在因子[3]。
黄土高原处于黄河中上游,是我国西部开发尤其是西北开发的关键地域,区域上指的是太行山以西,日月山―贺兰山以东,秦岭以北,阴山以南的广阔区域,跨越陕西、甘肃、宁夏、山西、青海、内蒙古、河南7省区,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地形破碎,图纸疏松,植被稀少且年降水量少而集中,该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4]。
严重的土壤侵蚀带来生态危机、资源危机和社会经济危机,成为制约我国全局发展的重大问题,这迫使我们及时提出土壤侵蚀的有效防止对策,加快该地区生态环境建设。
2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的主要类型按发生侵蚀作用的不同地质营力,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可概括为三种类型:(1)水流侵蚀;(2)重力侵蚀;(3)风力侵蚀。
2.1 水流侵蚀水流侵蚀是由于水流在位势能差控制下产生的侵蚀作用,水流的位能势差体现在水流所处的地形坡度的高差上。
地形变化是直接影响水流运动及侵蚀强度的主要因素,黄土高原的主要地貌类型可概括为原与沟谷,以及梁、峁与沟谷相结合的地形地貌组合。
地表水流作用在这些不同地形上产生多种复杂的侵蚀作用过程和各种侵蚀形态。
根据这些不同地形上的水流运动方式和侵蚀作用的特点,水流侵蚀这一大类基本上课分为两种侵蚀方式,(1)面状侵蚀;(2)沟壑侵蚀。
这两种侵蚀方式的基本区别标志是:面状侵蚀的水流是无床水流,即不具有固定的河床,而是不断变换其流动途径的;而沟壑侵蚀则是水流具有固定的河床,并且在一定长时期内不易变换其流动途径的。
面状侵蚀即通称的面蚀,是无床水流对表土或岩层的侵蚀作用。
2025届高中地理复习第63课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第63课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程标准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学习目标1.通过材料、区域图,认识生态脆弱区区域位置、地理要素特征。
2.以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为例,分析土地退化的原因、综合治理的措施。
3.从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角度,理解生态脆弱区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必备知识梳理1.生态脆弱区(1)概念: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
(2)主要分布:分布在干湿交替、_、水陆交界、森林边缘、_等地区。
(3)面临的主要问题: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土地易退化,表现为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_、土壤肥力下降等。
[知识链接]我国生态脆弱区的主要类型东北林草交错生态脆弱区、北方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西北荒漠绿洲交接生态脆弱区、南方红壤丘陵山地生态脆弱区、西南岩溶山地石漠化生态脆弱区、西南山地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青藏高原复合侵蚀生态脆弱区、沿海水陆交接带生态脆弱区。
2.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1)位置特征:位于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_地区与_地区的过渡地带。
(2)土地退化的原因①自然原因:降水量具有_性且变率大;多_。
②人为原因:过度_;过度_;不合理的_、樵采、道路建设等。
3.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思维拓展]三北防护林分布在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带,其主要作用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
【知识体系构建】关键能力提升能力点一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1.西北地区的土地退化及原因(1)西北地区土地退化的自然原因(2)西北地区土地退化的人为原因2.西北地区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措施[典例1][2020·全国Ⅲ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0分)毛乌素沙地中流动沙地、固定沙地与湖泊、河流、沼泽等景观并存。
上述景观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下可发生转化。
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湖沼面积减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3 图像处理过程 377
朱元骏等: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小流域坡面表土砾石空间分布
另外, 人类活动对砾石分布也有影响. 在坡耕地 上, 砾石很容易露出地表. 这是由于耕作一方面对不 同粒径的颗粒具有筛选作用, 导致大的颗粒向上运 动以及小的颗粒向下运动 [16]; 另一方面耕作侵蚀使 得表层土壤颗粒被径流带走. 这两方面原因加速了 砾石在表土的分布过程. 在道路上, 机具以及畜类踩 踏, 使得一部分土壤被压实一部分土壤被翻松. 在干 湿交替作用下, 土壤易发生膨胀和收缩, 导致土壤结 构遭到破坏, 形成道路侵蚀, 砾石常富集在道路侵蚀 形成的侵蚀沟中. 3.2 陡坡坡面砾石分布
过去的几十年内, 已有不少学者对砾石的分布 进行了研究, 发现表土砾石覆盖度 [8~10]和粒径 [11~14] 与 地 形 之 间 存 在 一 定 的 关 系 . Simanton 等 [10] 和 Simanton和Toy[15]在亚利桑那半干旱草原的研究显示
在第四纪冲积层中砾石含量随坡度呈指数增加趋势. Poesen等 [3]在西班牙南部研究发现, 砾石覆盖和粒径 的空间变异很大程度上受坡度的控制, 粒径>5 mm的 砾石覆盖度与坡度存在凸形曲线的关系, 而且其粒 径随坡度线性增加. 不仅自然侵蚀会导致砾石露出 地表, 人为侵蚀也会产生同样的作用. Nyssen等 [16]对 埃塞俄比亚北部地区耕作土壤中砾石空间分布进行 了研究, 结果表明对于玄武岩系的砾石, 坡度在 3.4°~22.6°间, 粒径 5~20 mm砾石含量均很高, 且与 坡度无关; 砾石的水平方向的运动主要受踩踏、耕作 和集中流的影响; 垂直方向上主要是受选择性侵蚀 和耕作动力筛选等因素的影响, 砾石分布是水平和 垂直方向上运动的综合结果. Poesen等 [17]发现砾石覆 盖与总的地形曲率之间存在线形关系, 在测定区内, 耕作侵蚀是导致表土砾石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 由 于砾石在土壤中分布的非均匀性以及地表结构和形
中国科学 D 辑:地球科学 2008 年 第 38 卷 第 3 期: 375 ~ 383
《中国科学》杂志社
SCIENCE IN CHINA PRESS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小流域坡面表土砾石 空间分布
朱元骏①②, 邵明安①*
①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杨陵 712100; ②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101 * 联系人, E-mail: masho@
关键词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 小流域 坡面 表土砾石 覆盖度和粒径
很多类型的土壤中含有一定量的砾石(粒径>20 mm)[1~3]. 长久以来, 土壤中的砾石被看作是土壤退 化的标志. 在大多数耕作实践中, 砾石还会增加耕作 难度, 需要将其移出农田 [4]. 然而, 已有一些研究表 明土壤中的砾石尤其是表土砾石对地表水文过程有 着重要影响, 例如增加入渗、消减地表流、降低雨滴 击溅对地表结构的破坏 [5~7]. 上述影响导致在砾石含 量较高的地区, 砾石是水文过程研究中不可忽略的 因素. 此外, 砾石在坡面的分布反映了过去的侵蚀和 沉积情况 [1]. 了解土壤中砾石尤其是表土砾石的空间 分布状况, 是水文过程、土壤侵蚀及相关研究中一项 重要而基础的工作.
375
朱元骏等: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小流域坡面表土砾石空间分布
态的复杂性, 以上研究结果限制在各自的特定条件 下, 并不具有普适的规律性.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是世界上土壤侵蚀最 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18]. 强烈的土壤侵蚀和高频度的 人类活动使得该地区土层中的砾石很容易露出地表. 一方面, 表土出现砾石是土壤和生态系统恶化的一 个标志, 另一方面表土砾石可以促进入渗、减少侵 蚀、增加土壤水分储量, 这对于该地区的植被恢复和 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 表土砾石不仅是土壤 侵蚀的结果, 其反过来会对侵蚀产生一定的影响. 对 表土砾石空间分布进行研究有利于深入理解侵蚀-砾 石分布的相互关系, 并有助于特定地区和土壤类型 下水文和侵蚀过程的研究. 然而, 长期以来该地区的 水文、土壤和生态系统研究中砾石常常被忽略. 为此, 本实验利用数码照相和处理技术对黄土高原水蚀风 蚀交错带小流域坡面砾石空间分布及其与地形的关 系进行了初步研究, 以期为上述地区水土过程研究 及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图 4 砾石覆盖度沿坡面的变化
378
为了获得坡面砾石覆盖度与地形的关系, 实验 对坡面样点的坡度进行了测定, 发现坡面中部坡度 最大, 坡顶和坡底较为平缓, 坡面形态为反“S”形. 坡度与砾石覆盖度之间的回归分析发现陡坡坡面砾 石覆盖度与坡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2=0.6013, P<0.05, 图 5). 坡面中部坡度最大, 该处的地表曲率 也相应较大, 坡面形态呈反“S”形, 这种坡面形态造 成坡中部侵蚀发生剧烈, 土壤颗粒(<2 mm)被径流大 量带走, 粒径大于土壤颗粒的砾石则留在原地, 形成 砾石在该处的聚集和富集. 这表明研究区坡面砾石 覆盖度分布规律与坡面形态及其导致的侵蚀分异有 关.
六 道 沟 小 流 域 (110°21′~110°23′E, 38°46′~
38°51′N), 海拔 1081.0~1273.9 m, 面积 6.89 km2, 年 均气温 8.4℃, 年均降水量 408.5 mm, 其中 6~9 月降 水量占到全年的 80%以上; 流域土壤侵蚀强烈, 地形 破碎, 水土流失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 79.28%, 大于 100 m 的沟道密度 6.45 km·km−2, 沟谷面积占流域面 积的 32.7%; 强烈的土壤侵蚀以及高频度的人类活动, 导致表土砾石在流域内广泛分布.
3 结果与分析
3.1 表土砾石形成原因及分布概况
流域内砾石为钙的结核, 其形成原因在于: 黄土 富含钙质, 在降雨丰沛的年份, 钙质容易随雨水发生 淋溶; 而在干旱的年份, 随水淋溶的钙质在土壤深层 发生淀积, 形成一层钙积层. 当表层土壤被侵蚀掉之 后, 钙积层就会露出地表, 并在各种外力的作用下发 生崩解, 形成表土砾石. 因沉积年代和气候条件的不 同, 这些钙积层发育程度不等. 流域内砾石主要发育 和形成于较为古老的午城黄土和离石黄土上 [19]. 这 是由于历史上黄土高原气候比现在要湿润, 曾有森 林植被发育 [20~22]; 在较晚的马兰黄土上, 很少有钙 结核的发育.
由于侵蚀与坡度因子之间具有临界关系 [23,24], 综合其他学者研究结果, 本研究根据平均坡度的大 小, 将坡面分为陡坡(>20°)和缓坡(<20°), 分别对陡 坡和缓坡坡面砾石分布进行描述和分析.
从前面对流域内砾石分布概况的描述中, 可以 得知在研究区范围内, 独特的成土过程导致土壤中 钙结核(钙积层)的形成. 当表层土壤颗粒被侵蚀掉之 后, 土壤中的钙积层露出地表, 在风化和其他外力的 作用下发生崩解形成表土砾石. 可见坡面出现砾石 是侵蚀直接作用的结果. 然而, 侵蚀作用又与地形以 及地表状况有关, 最终的坡面砾石分布则是侵蚀和地 形因子叠加作用的结果. 通过对采样点表土砾石覆盖 度的测定和计算发现: 在研究区范围内, 陡坡中部具 有最大的砾石覆盖度, 中部向上和向下 2 个方向上砾 石覆盖度逐渐降低(图 4). 这表明陡坡坡面中部是砾石 部集中分布的区域, 顶部和底部砾石分布较少.
图 5 砾石覆盖度与坡度的关系
以上对砾石覆盖度沿坡面的分布进行了描述, 然而侵蚀不仅影响坡面砾石分布, 还会影响砾石的 粒径. 为此, 实验对砾石粒径(为测定点处砾石的平 均粒径, 用等效直径来表示, 等效直径=2×(area/π)1/2) 沿坡面的变化以及砾石粒径与坡度的关系进行了图 示分析. 从图 6 中可以看出, 从坡顶到距离坡顶 45 m 的范围内, 砾石粒径逐渐减小, 此后砾石粒径有所增 加. 坡面砾石平均粒径都介于 6~20 mm 内, 对于大于 20 mm 的砾石, 坡面径流很难将其带走; 对于小于 6 mm 的砾石, 坡面径流很容易将其带到坡的底部甚至 沟谷. 砾石的平均粒径分析结果表明, 在通常的情况 下侵蚀主要作用于 6~20 mm 的砾石. 坡面 0~45 m 的 距离内砾石粒径沿坡面逐渐降低, 来自于两个方面 的原因: (1) 地表径流沿坡面发生汇集作用, 使得径 流冲刷能力增强, 导致该处大粒径的砾石被带到坡 面更低的部位或者坡底; (2) 坡顶粒径较小的砾石被
收稿日期: 2007-10-16; 接受日期: 2008-01-15 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编号: IRT0749)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 50479063)资助
摘要 利用数码照相和处理技术, 对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小流域坡面表土砾 石覆盖度和粒径分布进行了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在陡坡坡面上, 坡面中部砾石覆 盖度最大; 在缓坡坡面上, 砾石覆盖度沿坡面呈总体降低趋势. 砾石覆盖度与坡度 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砾石粒径沿坡面有总体降低的趋势, 砾石粒径随坡度增加而 降低. 坡面砾石平均粒径介于 6~20 mm 之间, 粒径>50 mm 的砾石在坡面的数量很 少. 砾石在坡面不同部位的覆盖度与粒径<40 mm 砾石数量显著相关, 2~50 mm 砾石 面积占砾石总面积的 60%以上, 该粒径的砾石决定了坡面的砾石分布.
2 研究方法
实验采用数码照相分析技术, 通过对坡面地表 砾石覆盖度和粒径的分析, 来研究坡面表土砾石空 间分布规律.
实验布设在六道沟小流域具代表性的地段上(图 1 中的黑框区域). 在该地段上, 共选取 3 个坡面(图 2 中的虚框). 研究区内土壤中砾石的平均含量(质量含 量百分比)在 3%~13%之间变化, 表层土壤中砾石含 量在 3%~50%的范围内变化. 坡面土壤类型为风沙土, 土壤颗粒组成为: 砂粒 45.4%~50.9%, 粉粒 30.1%~ 44.5%, 黏粒 11.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