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专题

合集下载

中考古诗专题苏轼

中考古诗专题苏轼

中考古诗专题苏轼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什么?(人教版)- 答案:月亮。

- 解析:“婵娟”在古代诗词中常被用来指代月亮。

在这首词里,苏轼表达了即使亲人相隔千里,也能共同欣赏这美好的月亮的美好愿望。

- 答案: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解析:“我欲乘风归去”表现出苏轼想要离开尘世,飞往月宫的想法,有出世之意;“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又担心月宫的高寒,反映出他对人间的留恋,这种矛盾的心理通过这几句词生动地表现出来。

3. 词的上片问月,下片______。

(人教版)- 答案:怀人。

- 解析:上片从明月几时有开始发问,对宇宙和人生进行思考。

下片则由对月的思考转为对弟弟苏辙的思念,如“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等句表达了对亲人不能团聚的遗憾和思念之情。

4. 这首词中蕴含人生哲理的句子是哪句?(人教版)- 答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解析:苏轼以月的阴晴圆缺类比人的悲欢离合,说明人生中聚散离合是常态,自古以来就难以十全十美,这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 答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 解析:“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开篇就对明月发出疑问,奠定了全词的基调。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描写了明月的移动,月光照到了不能入眠的词人身上,这些句子都是直接描写明月的。

6. 请简要分析“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的含义。

(人教版)- 答案:“起舞弄清影”描绘了词人月下起舞,与自己的影子相伴的情景。

“何似在人间”则是说这种月下起舞的乐趣,哪里比得上在人间(的生活)。

这两句词反映了苏轼虽然有对天上仙境的向往,但最终还是觉得人间的生活更有乐趣,体现了他对人间的热爱。

7. 词中“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人教版)- 答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 解析:将月亮拟人化,说月亮不应该有怨恨,却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变圆呢?这种写法生动地表达了词人对亲人不能团聚的埋怨之情,看似埋怨月亮,实则是借月抒情,表达自己内心的愁苦。

苏轼专题答案

苏轼专题答案

苏轼专题答案1.⑴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只“莫听”二字便写出性情,穿林打叶声,既是眼前实景,又何尝不是作者在官场多遭打击的写照,“何妨”句是前一句的自然延伸,徐行又吟啸,增加了挑战色彩,“谁怕”就更见出作者坦荡胸怀。

“一蓑烟雨任平生”,既豁达,又无奈。

人生遭遇挫折,像遭遇风雨一样自然,不必害怕,顺其自然,“山头斜照”自有到来之时。

⑵“独钓寒江雪”的柳宗元,不畏严寒,不惧官场黑暗,傲然独立,突出的是“孤傲”;“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体现出的是“淡泊”;而“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面对挫折打击,能自我解脱,显示出的是“旷达”。

2.(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3分)(2)“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3分)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2分)以上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3.答:(1)“狂”字是总起,且贯穿全篇。

上片写出猎神情举止之“狂”;下片由实而虚写由打猎激发的壮志豪情(即“狂”)。

(2)勾勒出了挽弓劲射、英武豪迈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希望带兵征讨西夏,为国立功的心志。

4.(1)这一字为全诗之“眼”。

它既表现了词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深切,又领取下文,意贯全词。

十年之久,生死之隔,思念之情萦绕心间难以排遣,想不去思念却又自然忆起。

因而有了“夜来幽梦忽还乡”,正是自难忘的最好注解。

(应理解词语本义并结合作者要表达的深情,方可赏析其表情达意方面的妙处。

)(2)这一感人细节是夫妻梦中重逢。

描写技巧是细致传神的描绘了人物的动作神情。

妻子对着明亮的窗子梳妆打扮,迎接远归的丈夫。

然而“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泪水无声的情愫。

那种深切的思念之情通过梦中相逢却又有泪无声的细节描写表现得更加强烈感人。

读书笔记材料——苏轼专题

读书笔记材料——苏轼专题

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只孤单飞过天穹的凄清的大雁。

下阕,更是把鸿与人同写,“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这是直写自己孤寂的心境。

人孤独的时候,总会四顾,回头的寻觅,找到的是更多的孤独,“有恨无人省”,没有谁能理解自己孤独的心。

世无知音,孤苦难耐,情何以堪?“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

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苏轼资料专题知识公开课获奖课件省赛课一等奖课件

苏轼资料专题知识公开课获奖课件省赛课一等奖课件
念奴娇·赤壁怀古》 《前赤壁赋》 《记承天寺夜游》 《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 《方山子传》 《游沙湖》
初到黄州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黄州时期旳传世书画
《赤壁赋》:行楷,就是我们课本封面上旳书法。
《黄州寒食诗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第一第二为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 侄稿》)。
《枯木怪石图》:独树一帜旳,充斥了奇思妙想 孤傲险怪之气,与其傲岸豪放旳性格相一致,抒 写了胸中旳磊落不平。
苏轼《赤壁赋》手迹
苏轼《寒食帖》手迹
朝、外任。(1085~1093) ❖ 2、1094年~1096年:58岁谪往惠州。 ❖ ※哲宗长大成人,为新党党徒挟制。 ❖ 3、1097年~1123年:61岁谪往海南儋州。 ❖ ※宋徽宗即位,太后陈氏执政,召苏还京。
1123年北返途中病逝于湖州,葬河南郏县。
苏轼旳人生曲线
蓝色 红色
人生轨迹 创作曲线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 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 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 斜照却相迎。回眸向来萧瑟处,归 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好像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 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觳( [hú] )纹平。小舟从此 逝,江海寄余生。
我 自为之”) 舒亶(乌台诗案旳筹划人,罗织东坡罪证高手。与邓 绍一同弹劾苏东坡) 曾布(活跃旳政客) 王雱 (王安石之子) 章谆(后为苏东坡敌人)
反对派派阵营
司马光(反对派之首,大史学家)
韩琦(元老重臣)

中国古代文学:苏轼专题

中国古代文学:苏轼专题

叙》
——苏轼《六一居士集
太夫人尝读《东汉史》至《范滂传》,慨然太息。公侍侧,曰:“轼若为 滂,夫人亦许之否乎?”太夫人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耶?” 公亦奋厉有当世志。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
——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
2020/7/30
学佛老者本期於静而达,静以懒,达似放; 学者或未 至其所期,而先得其所似,不为无害。
—— 苏轼《答毕仲举书》 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既而读 《庄子》,喟然叹曰: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 子》,得吾心矣。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墨,博辩 无碍,浩然不见其涯矣。
——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
2020/7/30
三、苏轼的性情
(一)耿介率直、认真执着
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 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 于世,然终不以为恨。孔子谓伯夷、叔齐古之贤人 ,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公实有焉。
——苏轼《前赤壁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 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 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 ,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 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 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苏轼《后赤壁赋 》
2020/7/30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某闻人才以智术为后而以识度为先,文章以华采为 末而以体用为本。
——苏轼《答乔舍人启》
2020/7/30
某平生无快意事, 惟作文章, 意之所到, 则笔 力曲折, 无不尽意, 自谓世间乐事无逾此者。
——何蘧《春渚纪闻》卷六引苏轼语
2020/7/30
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 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 ;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 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 手者乎?是之谓辞达。

2023届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名家专练:苏轼专题练(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名家专练:苏轼专题练(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名家专练:苏轼专题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4-15题。

(4分)闻洮西捷报①苏轼汉家将军一丈佛②,诏赐天池八尺龙③。

露布④朝驰玉关⑤塞,捷书夜到甘泉宫⑥。

似闻指挥筑上郡⑦,已觉谈笑无西戎⑧。

放臣⑨不见天颜⑩喜,但惊草木回春容。

【注释】①指元丰四年种谔(北宋将领)指挥的米脂大捷,米脂在山西洮河之西,故称洮西。

②是说将士身材像佛像一样高大。

③天子的马曰龙,高七尺以上,故称八尺龙。

④指征讨西夏的檄文。

⑤此处指边塞。

⑥指宋朝廷。

⑦指修筑边境防御工事。

⑧古时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的总称。

⑨苏轼时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故以放臣自称。

⑩帝王的容颜。

14.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采用夸张的手法,以“一丈佛”“八尺龙”极力渲染了将士的威风和朝廷抗敌的决心。

B.颔联中“朝”“夜”对举,夸张地写出了王师的威风,突出了战争胜利之迅速。

C.颈联想象奇特,极具浪漫豪放之风。

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却宛若在前线一样,亲历了将士们的艰辛劳作与御敌英姿。

D.尾联寓情于景,诗人是说听到这样大快人心的消息,他却无法见到皇帝的笑颜,只能在盎然的春色中暗自神伤。

15.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分)二、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4-15题。

过岭①苏轼七年来往我何堪,又试曹溪一勺甘。

梦里似曾迁海外,醉中不觉到江南。

波生濯足鸣空涧,雾绕征衣滴翠岚。

谁遣山鸡忽惊起,半岩花雨落毵毵②。

注①作者自岭南遇赦北归途中过大庾岭作此诗,时年66岁。

②毵毵(sān),毛羽细长,这里用来形容毛毛细雨。

14.下面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的“七年”突出了被贬的时间之长,“一勺甘”突出了“甘”之少,与“七年”之长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感情更加强烈。

B.颔联对仗工整,诗意隽永。

“梦里”对“醉中”,似梦似幻;“海外”对“江南”,意蕴悠长:南迁七年如睡梦,今日北归如醉里。

C.颈联用典。

高中苏轼专题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苏轼专题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苏轼专题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苏轼的生平和代表作品。

2. 分析苏轼作品的风格特点和艺术价值。

3. 掌握苏轼作品的基本解读方法和表达技巧。

4.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修养。

二、教学重点1. 苏轼的生平和代表作品。

2. 苏轼作品的风格特点和艺术价值。

3. 苏轼作品的文学解读方法。

三、教学内容第一课:苏轼的生平和代表作品1. 苏轼的生平概述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画家和政治家,他的一生经历了风云变幻的政治时代。

简要介绍苏轼的出生、成长、仕途、流放等重要的人生经历。

2. 苏轼的代表作品介绍苏轼的代表作品,包括《江城子·密州出猎》、《题西林壁》、《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等。

分析这些作品的特点和艺术魅力。

第二课:苏轼作品的风格特点和艺术价值1. 苏轼的文学风格分析苏轼作品的文学风格,包括豪放洒脱、情感真挚等特点。

通过对具体诗词的解读,让学生体会到苏轼作品的独特魅力。

2. 苏轼的艺术价值讲解苏轼作品的艺术价值,包括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对人类情感和思想的深刻洞察力等方面的影响。

第三课:苏轼作品的文学解读方法1. 词句的字面理解教授学生如何从字面上理解苏轼词句的含义,包括词句的形象描写、情感抒发等方面。

2. 寓意和隐喻的解读教授学生如何从苏轼作品中寻找隐藏的寓意和隐喻,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文学鉴赏能力。

3. 结合时代背景解读引导学生结合苏轼所处的时代背景来解读他作品中的思想和情感,了解作品与时代、社会的关系。

四、教学步骤第一课:苏轼的生平和代表作品1. 导入:介绍苏轼的名字和重要身份,引起学生兴趣。

2. 讲述苏轼的生平,重点突出他的成就和代表作品。

3. 展示苏轼的代表作品的相关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他的作品。

4. 辨析苏轼的代表作品的文学特点,让学生能够品味其中的艺术魅力。

第二课:苏轼作品的风格特点和艺术价值1. 回顾苏轼的生平和代表作品,引导学生回忆他的文学风格。

作文素材——苏轼专题

作文素材——苏轼专题

苏轼专题——整合、迁移训练教学目的:学习系统整合、迁移所学知识的方法,提高综合运用(名句、文言、作文)能力。

教学过程:一、整合,补充。

1、走近苏轼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他的父亲苏洵,即是《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

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

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

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大家。

嘉祐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在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

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

熙宁二年(1069)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苏轼几年不在京城,朝里已发生了天大的变化。

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

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当国王安石意见不合,被迫离京。

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的,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故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

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

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在杭州呆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这样持续了有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

当时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词专题教学研究

苏轼词专题教学研究

苏轼词专题教学研究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等,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史艺术的综合化代表。

苏轼的词作以文情并茂、意境深远、咏史抒怀为特点,因此在宋代及后世都有很高的评价和影响。

苏轼的词作分为自传体和叙事体两种风格。

自传体的词作以自我表白和自述的方式展现内心世界,充满了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

叙事体的词作则以叙事的方式表达了对社会风俗和个人境遇的关注和反思。

在苏轼的词作中,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专题进行教学研究:1. 山水田园:苏轼以豪放的笔墨描绘了丰富多变的自然景观,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的自由追求。

可以选择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惠崇春江晚景》等作品来研究。

2. 咏史抒怀:苏轼善于运用历史典故和史实,通过对古代英雄和文人政治家的表达,反思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自身的处境。

可以选择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满江红·和郭子仪书》等作品来研究。

3. 恋爱情感:苏轼的词作中也表达了婉转动人的恋爱情感,描绘了甜蜜、痛苦、思念和绝望等多种情感状态。

可以选择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等作品来研究。

4. 忧国忧民:苏轼在政治生涯中多次受到贬谪和流放,他的词作中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和民众苦难的关怀和忧虑。

可以选择苏轼的《赤壁赋》、《赤壁道中》等作品来研究。

在教学研究苏轼词专题时,可以结合苏轼的诗词、书法作品和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时代背景,深入理解他词作中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同时,也可以通过对比其他词人的作品,分析苏轼词作的独特之处,学习他的创作技巧和艺术风格。

苏轼专题教学目标和策略

苏轼专题教学目标和策略

苏轼专题教学目标和策略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文化名人,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针对苏轼的专题教学,我们可以设定以下目标和采取相应的策略:
教学目标:
1. 理解苏轼的生平、成就和文学风格,培养学生对苏轼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掌握苏轼代表作品的主题、情感表达和艺术特点,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写作能力,通过学习苏轼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通过研究苏轼的作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学与社会、人生等方面的关系。

教学策略:
1. 多媒体展示,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苏
轼的生平事迹、时代背景和作品欣赏等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
奇心。

2. 文本分析,选取苏轼的代表作品,通过逐字逐句的分析,引
导学生理解其中的主题、情感表达和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
赏能力。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探讨苏轼作品中
的意义、价值以及与当代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
能力。

4.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进行苏轼风格的文学创作,可以是仿写、续写或自由创作,通过实践提升学生的文学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 考察研究,布置学生进行苏轼相关的研究任务,可以是写一
篇关于苏轼的论文或撰写一份苏轼作品的评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
考和研究能力。

通过以上的目标设定和策略选择,可以使学生全面了解苏轼的
文学成就,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写作能力和思辨能力,培养出有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的综合素质。

苏轼专题阅读提问

苏轼专题阅读提问

苏轼专题阅读提问第一组曾嘉琪:1苏轼是否被神化?2苏轼是否太单纯?3为什么说苏轼太注重细节,做不成政客?麦文欣: 1 苏轼一生都在被贬,那为何不干脆辞官回乡得清净?2苏轼为何不隐居,不做一个山水田园诗人?3苏轼是否一生都没感受过绝望?林雁杰: 1为什么苏轼明明可以扳倒朝中小人,但都收手了(太皇太后时)?2为什么苏轼向往陶潜的生活,但始终不做一个入世之人?3苏轼的旷达是受道家影响还是儒家影响?第二组邓微: 1苏轼遭贬谪放逐多地,为什么不像陶渊明一样隐居,仍一心想做官呢?2为什么苏轼的三任妻子中只有王弗可以被后人称为苏轼的女守护人?3王弗和王朝云都受到文化的熏陶,王弗在苏轼书房陪读终日不去,为什么只说王朝云是知己呢?马晓莹: 1苏轼的家庭对他有什么影响?2苏轼被贬黄州时为什么成为他作品巅峰期和性格转型期?3苏轼晚年为什么精心研究禅学和炼丹?周钧杰: 1为何说苏轼的思想外儒内道(我不这么认为),在三教合一大潮流中,苏轼一生对儒道佛态度分别有什么转变?2我不认为是“惟才过高耳”(苏辙语)使苏轼被践踏排挤,一个被针对的真正主观原因是否是一些过于偏激,显得恃才放旷的言论(《商鞅论》《贾谊论》等)?3黄州、惠州、儋州经历分别对他思想上的影响?4李白自我放逐和苏轼被放逐的区别?5为什么苏轼这么喜欢吃猪肉?第三组黎锦斌: 1苏轼与王安石的关系?两人身上有何异同?2苏轼被多次贬谪,为何仍未放弃对功名利禄的追求?3都说苏轼是一名乐观派,他在失意时如何开解自己?李佳桐: 1苏轼一生中对其影响最大的是谁?2在乌台诗案中,他如此热爱结交好友,却无人问津,他为什么不埋怨,这有没有为他后面更加崇尚无为,不再追求功名作铺垫?3苏轼哪个时期才是最洒脱快活,做自己的?吴清茹:1为什么王润之愿意把王朝云纳为妾?2为什么都说苏轼最爱王弗,最后却与王润之同葬?3为什么说苏轼是豪放派的开创者,是以什么为标志形成豪放派的?第四组陈晓斌:1倘若苏轼坐上王安石的位置,面对宋朝内忧外患的局面,他能有更好的结果吗?2苏轼的“变”与“不变”论是辩证看待还是庄周的形而上学?3苏轼对待禅宗的实用论是否为对佛学的一种不尊重?邓昕怡: 1苏轼对王润之和王朝云的感情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的作品提到苏轼其实是个同性恋者?2苏轼有很多养生方式,可最后还是只活到六十多岁就病逝,而子由也注重养生,却活了更久,为什么?3从哪可以看出苏轼是个凡人?罗琪: 1黄州对苏轼有怎样的影响?2苏轼的诗真的有讥讽朝廷的内容吗?3什么是导致苏轼不愿归隐的最大因素?第五组邓镇贤:1为什么苏轼入狱后,误以为将死时只题诗,不写文章?2为什么苏轼晚年选择禅修?3为什么苏轼思乡的诗词少,且极少回故乡?赖依辰: 1苏轼一生多次流放被贬,与他怎样的性格特征有关?2苏轼在《赤壁赋》中写曹孟德曾经堪称一代英豪,但如今渺小得如沧海一粟的例子,在《后赤壁赋》中表现出脱俗的心态,那为什么还要去做官呢?3苏轼才高过人,有政治见解,为何一生未曾在政治上得意过?谢美娜:1苏辙给苏轼的家庭,幼年教育有什么影响?2为什么说苏轼被贬后文采反而更好,“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如何更深层理解?3到底是四川刻画了苏轼骨子里的性格还是浙江,哪个更多?第六组陈婷婷:1苏轼与王弗在一起时间最短,为何最爱的却是王弗?2乌台诗案仅仅因受奸官所害而被贬谪的吗,然而神宗却将信将疑定他的罪?3苏轼受一些皇室贵族的爱戴例如两宫太后却又历经多重苦难?林烁:1苏轼在王润之死后为何不把王朝云纳为妻?2苏轼一生最爱王弗,为何要葬在王润之墓的旁边?3苏轼,欧阳修等有才之人反对新政,神宗为何还要坚持已经出现弊端的新政,选择支持王安石而将功臣们贬谪?林浩斌: 1苏轼如此喜爱杭州黄州惠州等地的山水和风土人情,为何不干脆早些辞官退隐?2苏轼在黄州研究猪肉的一百种吃法时,用了哪些菜系烹饪方法?3苏轼与李清照相识吗?第七组陈颖聪: 1苏东坡大约多少厘米高?他的身材怎么样?晚年有无发福?2 苏轼人生各阶段的性格特点?3 苏轼一生爱过的女子有哪些?陈敏:1 前后赤壁赋两个作品仅相差3个月,苏轼心态为何有如此大的升华?2 苏轼的文章多引用前人的名句,可名篇名句毕竟是他人的感受,而他的引用仅仅为了表达与前人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吗?3苏轼是一个自私还是无私的人(他自私的坚持自我连累家人一同受害,但又愿意为百姓任劳任怨)?吴丹婷:1为什么苏式会在乌台诗案被囚之时写下“圣主如天万物春”,是为了道别家人还是为了救自己一命?2定然有众多因素,但是终究是因为什么苏轼可以在数次被贬之后豁达乐观不只,甚至逐而臣服当下,我认为常人难以达到如此境界?3究竟是怎样的打击,才会使如此开朗豁达的苏轼想过撒手人间,一走了之?第八组刘祖锭: 1苏轼一生既反对王安石变法,又否定司马光改革,既反对旧党,又抵触新党,其主要原因为政见不合,那么,苏轼一生大体政见究竟为什么?2苏轼经历乌台诗案后,身心遭受打击,其性格也发生了些许变化,瞬间跌入人间低谷。

苏轼专题整理

苏轼专题整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和思想家。

他是宋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尤其在诗、词、散文等方面有卓越的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苏轼专题的整理,包括他的生平、文学成就、著名作品和相关研究:生平简介:苏轼出生于四川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的儿子,苏辙的哥哥。

他的一生经历了多次官职变动,曾因政治斗争而被贬,但最终恢复名誉。

苏轼的生平充满了波折,但他始终保持乐观豁达的态度,这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得到了体现。

文学成就:1. 诗歌:苏轼的诗歌继承了唐代诗歌的传统,同时又有所创新。

他的诗歌内容广泛,风格多样,既有咏史抒情的作品,也有山水田园的描写。

著名的诗篇如《赤壁赋》、《题西林壁》等,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哲理思考。

2. 词:苏轼是宋词的重要代表,他的词作豪放奔放,情感丰富,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词作中,既有对生活的热爱,也有对命运的感慨。

著名的词作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等,都是流传千古的名篇。

3. 散文:苏轼的散文同样成就卓著,他的散文语言平实,思想深刻,既有议论也有叙事。

著名的散文如《东坡志林》、《赤壁赋》等,展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深邃的思想。

著名作品:-《苏东坡全集》:收录了苏轼的诗歌、词作、散文等作品。

-《东坡志林》:是苏轼的散文集,包含了他的游记、杂记、书简等。

-《赤壁赋》: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以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为背景,展现了深邃的哲理和生动的想象力。

相关研究:苏轼的文学成就和文化影响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苏轼的作品进行分析,探讨他的文学思想、艺术风格和历史地位。

此外,苏轼的生活哲学、书画艺术以及他在宋代文化中的角色也是研究的重要内容。

苏轼的文学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东亚文化圈的其他国家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词作和散文至今仍被广泛传诵,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2024届高考理解性默写—苏轼专题

2024届高考理解性默写—苏轼专题

部编版高中语文苏轼必修上《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选修上《江城子》《念奴娇·赤壁怀古》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千百年来,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淘洗干净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情写赤壁的险要地势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4.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从不同方面对周瑜的形象进行了刻画,“_________________”以婚事衬托其少年得意;“_________________”写其装束,表现了他的儒雅风度。

5.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分别从神态描写和侧面描写的角度,把周瑜面对敌军时的从容自信刻画得淋漓尽致。

6.《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8.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借美女衬托英雄人物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周瑜有儒将风度,且指挥若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苏轼专题教学设计

高中苏轼专题教学设计

高中苏轼专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苏轼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2. 分析苏轼的代表作品,深入理解其思想和艺术特点;3. 培养学生对苏轼文学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4. 引导学生探究苏轼文学对后世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苏轼的生平事迹介绍;2. 苏轼的代表作品分析;3. 苏轼文学与其时代的关系探究;4. 苏轼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苏轼的生平事迹介绍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苏轼的肖像画或简要介绍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20分钟)介绍苏轼的出生背景、家庭环境、求学经历以及他在政治、文学上的成就。

重点强调他在政治上的坎坷经历和他对宋代文学的贡献。

3. 讨论与总结(10分钟)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苏轼的生平事迹,归纳出他的主要贡献和他所面临的挑战。

第二课时:苏轼的代表作品分析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苏轼的代表作品的诗词或段落,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 分析与讨论(25分钟)学生分组阅读苏轼的代表作品,包括《东坡肆赋》、《赤壁赋》、《滕王阁序》等。

分析其艺术特点、意境和思想内涵,并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

3. 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苏轼的代表作品进行总结,归纳出苏轼文学的主要特点和思想。

第三课时:苏轼文学与其时代的关系探究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宋代的历史背景、文化氛围,引导学生思考苏轼文学与其时代的联系。

2. 探究与讨论(25分钟)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研究苏轼文学与宋代社会、文化背景的联系。

重点关注苏轼文学在宋代文化和文学史上的地位。

3. 总结(10分钟)学生展示研究成果,并通过现场讨论总结苏轼文学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第四课时:苏轼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苏轼的影响力图表,引导学生对苏轼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进行思考。

2. 探究与讨论(25分钟)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研究苏轼文学对后世文学的贡献。

分析苏轼文学在元明清文学以及现代文学中的影响和传承。

苏轼专题学习 课件(共32张PPT).ppt

苏轼专题学习  课件(共32张PPT).ppt
他们不止是兄弟, 更是师生, 是朋友,
是政治上荣辱与共的伙伴, 精神上互相安慰的知己。
印象苏轼之一·深情苏轼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 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 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 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 月夜,短松冈。
• 曾读得一言,愚以为甚妙:茶不过两种姿态,浮 和沉,饮茶人不过两种姿势,拿起,放下。人生 如茶,沉时坦然,浮时淡然。拿得起也需要放得 下。入世与出世,不过是一种选择,无论何种选 择,都是一种态度,属于他东坡居士的态度。儒 道佛也罢,无论何种宗教,都是一种信仰,属于 他苏东坡的信仰。沉且耕酌享过,浮则心济天下 。这时代,他孜然一身,笑对世间百态,心中豁 达,便随它而去。
又一婢曰:“满腹都是识见。”坡亦未 以为当。
至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合时宜。 ”坡捧腹大笑。
——(宋费衮《梁溪漫志》)
这就是苏轼,他对亡妻 深情款款……
魂牵梦绕小轩窗, 明月松冈痛断肠。
印象苏轼之一·深情苏轼
• 自读三首诗词, 《江城子 密州出猎》 •勾画:你从哪些诗句 《浣溪沙 徐门石潭谢雨》 中能读出苏轼对国家、 《闻捷》 对人民的深情? •
• ③他办事踏实认真,不留后患。险情排除 后,他还奏请“在老城增建木岸,以防洪 水再来”,让“徐人至今思焉”。
杭州:他监督捕蝗,赈济灾荒,筹款创建“病坊”,组织人员 疏浚西湖,修筑长堤,使杭州人民世代受惠。
密州:蝗灾严重,他上奏朝廷要求免除秋税,治理灾害,亲自 沿城捡收弃婴。
徐州:黄河决堤,他全力组织抗灾,召军队与人民筑堤护城。
颍州:冬天久雪人饥,苏轼开放“义仓”外调炭薪,分发人民。
扬州:他为民请命,恳求朝廷宽免贫民的欠债。

苏轼专题_精品文档

苏轼专题_精品文档
5.绘画: 是文人画的开创者之一,有 《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传世。
6.赋: 把古文引进赋体的创作,《赤壁赋》 与欧阳修的《秋声赋》同为文赋的代表作。
苏轼《枯木怪石图》
苏 轼 《 寒 食 帖 》 手 迹
苏轼《赤壁赋》手迹
7. 著名的医药学专家,著有医学专著《苏 沈良方》,收录了一百七十多副药方;以研 究气功来寻求养生之道。
东坡的婚恋(下)
苏轼的侍妾王朝云, 比苏轼小二十六岁。王朝云是苏轼的红颜知己, 苏 轼写给王朝云的诗歌最多, 称其为“天女维摩”。但不幸的是, 朝云也先 于苏轼在惠州病逝。朝云逝后, 苏轼一直鳏居, 再未婚娶。撰写的楹联是 “不合时宜, 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 每逢暮雨倍思卿”。
向东坡居士学习!
1.贯通儒道佛三家,成为“不可救药的乐天派”。
2.跳出自我的圈子,实现“利他人格”。
3.享受平凡与苦难,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日常生 活能力。
4.用高雅而多样的艺术爱好提升生活品质。
谢谢指导!
4.表现手法的突破:“以诗为词”
打破词对音乐的依附。应歌而 作——案头文学
不惜改变格律,自度曲:《赤壁 怀古》下阕首句变645句式为654。
不惜用议论语、经籍语、口语入 词,语言翻新:“谁怕?”“人 有..月有..”
李清照批评: “不谐音律”
陆游评: “公非不能歌,但豪放 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曲终, 觉天风海雨逼人。”
一、苏轼的成就 和人生态度
一)、多才多艺的苏轼
1.词: 是开宗立派的大家,首开豪放 派词风,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的代表, 合称“苏辛”。
2.诗歌: 提高了宋诗的质量,成为北 宋诗坛骄傲。“苏黄”。
3.散文: 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为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走近苏轼专题——千古风流苏东坡》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走近苏轼专题——千古风流苏东坡》课件
吾少知子由,天资和且清。 岂是吾兄弟,更是贤友生 我年二十无朋俦,当时四海一子由。 嗟余寡兄弟,四海一子由。
家庭——最深兄弟情
为兄轼下狱上书(节选) 宋·苏辙
臣早失怙恃,惟兄轼一人,相须为命。今者窃闻其得 罪逮捕赴狱,举家惊号,忧在不测。臣窃思念,轼居家在 官,无大过恶。惟是赋性愚直,好谈古今得失,前后上章 论事,其言不一。陛下圣德广大,不加谴责。惟兄弟之亲 ,试求哀于陛下而已。”臣窃哀其志,不胜手足之情,故 为冒死一言。臣欲乞纳在身官,以赎兄轼,非敢望末减其 罪,但得免下狱死为幸。兄轼所犯,若显有文字,必不敢 拒抗不承,以重得罪。若蒙陛下哀怜,赦其万死,使得出 于牢狱,则死而复生,宜何以报!臣愿与兄轼洗心改过, 粉骨报效。惟陛下所使,死而后已。臣不胜孤危迫切、无 所告知,归诚陛下;惟宽其狂妄,特许所乞,臣无任祈天 请命激切陨越之至。
家庭——兄弟
《论语》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 乐山;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家庭——最深兄弟情
苏辙曾说:“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 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蹇裳先之。 ”
幼时“游戏图书,寤寐其中,早余二人, 要始是终”。
“平足之爱,平生一人。” “扶我则兄,诲我则师。”——《东坡先
家庭——兄弟
名二子说
苏洵
轮、辐、盖、轸,①皆有职乎车,而轼②独若无所为者
。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
饰⑤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③,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
焉④。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
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注释:①轮、辐、盖、轸:轮,车轮。辐,辐条,插入轮 毂以支撑轮圈的细条。盖,车上的伞盖。轸,车箱底部后 面的横木;一说为车箱底部四周的横木。②轼:设在车箱 前面供人凭倚的横木。③辙:车轮碾出的印迹。④与焉: 在其中。与,参加,参与。⑤外饰:在表面上有所掩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格的魅力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 妨吟啸且徐行。竹杖 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空余鲁叟乘桴意, 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 兹游奇绝冠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 余生欲老海南村,
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帝遣巫阳招我魂。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 杳杳天低鹘没处,
去 ,也无风雨也晴。 青山一发是中原。
重湖叠崦清嘉。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 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 好景,归去凤池夸。
江城子(苏轼)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 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 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 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 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俞文豹《吹剑录》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 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 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 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 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 说!
思考和讨论:
人头地也。可喜!可喜!”并预言未来文 坛将属于苏轼。
苏轼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 王安石当政,行新法,苏轼极力反对,便请 求外调,自熙宁四年(1071)开始,他先后 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 官。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元丰 二年(1079)那些曾经依附过王安石的小人 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轼,致 其入狱。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 诗案”。苏轼被捕入狱,历时五个月,不论 在朝在野,政见同与不同,营救者络绎不绝 (包括王安石),最后,神宗才决定不杀苏 轼,而以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了事。
纯净的境界,把西湖比西子,既新奇又贴切, 真是神来之笔,揭示出西湖的风情韵致。如
果说前两句是作者发现了西湖美,那么后两
句是对西湖美的欣赏与评价,极富魅力。
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 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簌簌衣巾落枣化,村南村北响 缫车,牛衣古柳买黄瓜。 酒困路 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
二.读音: 属( zhǔ )客 斗(dǒu )牛 相缪( liǎo ) 酾( shī )酒 扁(piān )舟
三.句式: 1.宾语前置: 而今安在哉? 2.状语后置:泛舟游于赤壁之
下. 3.定语后置:凌万顷之茫然. 4.使动:舞幽壑之潜蛟. 5.意动:侣鱼虾而友麋鹿. 6.被动: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
思想双重影响,思想十分矛盾。
入世:积极进取,怀才不遇; 出世:逃避现实,寄情山水。
苏轼( 1036 一 1101),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苏轼幼年时即极 为出色,深得老师赏识。21岁时,苏轼与 弟弟苏辙一起随父离家进京,第二年兄弟 二人都中了进士。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 读了22岁的苏轼所写的文章后说:“不觉 汗出 。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
1、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宋 词出现“婉约派”和“豪放 派”的差异?是不是因为作 家的不同而产生?这两派的 区分基点是词作还是词人?
2、你更喜欢其中的哪一派, 为什么?
望海潮(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 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 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竞豪奢。
淡欲山水 妆把色光 浓西空潋 抹湖蒙艳 总比雨晴 相西亦放 宜子奇好 。,。,
饮 湖 苏上 轼初 晴 后 雨
这首诗一、二两句描写西湖美景。作者
略去花草鱼鸟,大笔挥洒,直写湖光山色。
晴雨变化,显示出西湖景色多姿多态,也点
明“初晴后雨”的诗题。“方好”、“亦奇”
说明不论晴雨,西湖景色俱臻极妙。 三、 四两句利用绝妙的比喻,把西湖美景升华到
者乎?
全文结构
写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东山, 徘徊斗牛;白露横江,水 光接天。抒情: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议论:水,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月,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变,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不变,物与我皆无尽。
景、情、理融于一体
感情变化过程:乐-悲-乐
先写月夜泛舟,饮酒赋诗, 沉浸在美好景色中而忘怀世 俗的快乐心情;再从凭吊历 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短 促,变化无常,因而跌入现 实的苦闷;最后阐发变与不 变的哲理,表现了旷达乐观 的人生态度。
一、《念奴娇 赤壁怀古》是怎样结合写景和怀古来 抒发感情的?这首词“自有横槊气概”,哪些词句涌 动着泼墨山水般的慷慨豪迈的真性情? 二、请说说“豪放”与“婉约”两种词风的不同点。 三、苏轼一生遭遇坎坷,曾通判杭州、密州、徐州等 地,后又贬谪黄州 。韶圣初年,又以“为文讥斥朝廷” 之罪远谪惠州、琼州。在人生最无奈、最绝望的环境 里,为什么还能挥洒出“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 冠平生”的旷达洒脱的气度?在你的记忆里,历史上 还有哪些人比较超脱豁达?
试问野人家。
诗词欣赏
本诗以朴实、清新、准确、传神的笔
触描绘了农村初夏的特有景色。
苏轼把初夏的缫丝、卖瓜等情景都写 入词中,百姓的欣喜与农作物的繁茂,
不难窥见,而作者与农民的融洽之情,
更洋溢在词中。
第 二 教 时
苏轼
正值王安石变法时期,新旧两派政治势 力斗争激烈,朝廷政局多变。因苏轼为人正 直,指责两派中的弊端,加上他才华出众, 所以两派中的投机分子都排挤迫害他,甚至 捏造罪名,将他逮捕入狱,后来免于杀害, 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幸而他心胸豁达,没 有就此消沉下去,在畅游长江时写下了千古 名篇, 前后《赤壁赋》、《念奴娇 赤壁怀 古》 等广为流传的名篇佳作就是在黄州期间 遭人陷害的时候写成的。
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 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 散文的笔调和手法;骈词俪 句,整散结合;句式长短不 齐,用韵错落有致,更多地 表现了散文融景情理于一体 的艺术特色。
《雨霖铃》
《念 奴 娇 赤壁怀古》
景 寒蝉、长亭、骤雨、烟 大江、故垒、乱石、惊
波、楚天(实景)
涛(实景)
物 杨柳岸 、晓风、残月(虚景) 樯橹灰飞烟灭(虚景)
二、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 三、 簌簌衣巾落枣花。
枣花簌簌落衣巾。
第 三 教 时

苏壁 轼赋
关于赋
赋是一种有韵的文 体,讲求声律、押韵、 对比等形式,有辞赋、
骈赋和律赋等。
一.本文押韵换韵的字: 1.间、 天、然、仙 2.桨、光、方,慕、诉、缕、妇 3.稀、飞、诗,昌、苍、郎,东、空、 雄,鹿、属、粟,穷、终、风 4.往、长,瞬、尽,主、取,月、色、 竭、适 5.酌、藉、白
苏 轼

中目同峰 。,。,
这首诗的特点是形象与哲理的高度统一。 前两句描写庐山峰峦的多姿多态,第三句笔 锋一转,引出下文看山的感受,阐明了为人
处事的哲理: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 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就会有一 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 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的成见。所谓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便是这个道理。
(被贬黄州)
(被贬海南)
解读苏东坡
为情——笃厚真挚、慷慨豪迈 为政——心系民众、胸怀社稷 为人——豁达超脱、苦乐随缘
——周国平
旧体诗词要讲究平仄、押韵。有时为 了适应格律的要求,或者为了取得特殊的 表达效果,句子里常有倒置语序的情况, 请把下边颠倒的语序改过来:
一、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 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
从元丰二年(1079)到元佑元年(1086), 苏轼在黄州生活的这七年,对苏轼一生产生了重 大影响。黄州团练副使仅仅是个虚名,他不仅没 有俸禄,而且受到监督,当时苏轼在许多信里反 复叮嘱友人“看讫,火之”,“传闻京师,非细 事也”。他在黄州城东开垦了十亩荒地,田旁筑 一茅屋,辛勤躬耕,自得其乐。黄州的生活使苏 轼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方面,他观察问 题变得比较通达,在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背 后,仍然坚持着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另 一方面,又产生了较为严重的逃避现实的消极思 想。
人 物 帐饮、执手相看泪 行 眼,竟无语凝噎 动
(周瑜)谈笑 (我)一尊还酹江月
作 者 无绪、留恋、多情自 情 古伤离别、纵有千种 感 风情,更与何人说
多情应笑我,早生 华发。人生如梦

第 四 教 苏时

豪放派和蜿约派词 的比较阅读
东坡在玉堂(官署名)日, 有幕士善歌,(苏轼)因问: “我词何如柳七(柳永)?”对 曰:“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 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 岸晓风残月’;学士(苏轼)词 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 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 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 白发生!
作 业:
读李清照的《声声慢》, 与初中学过的辛弃疾的《破阵 子·醉里挑灯看剑》相比较, 说说为什么同是思念故土的爱 国主题,词作的风格相差竟如 此悬殊?
减字木兰花 春月 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 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 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 坡。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 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 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 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 种无须伸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 高度”。(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元佑元年(1086),旧党执政。 苏轼被调回京都任中书舍人、翰林学 士等职。
苏轼专题
认识苏轼这个文艺全才,了解他在诗、散 文、词、书法方面的杰出成就。
鉴赏豪放与婉约兼容的词风特点。
读懂苏轼在屡遭贬谪时的豁达情怀和宽广 胸襟,读懂他为情的真挚笃厚,感受他丰 满而完整的人格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