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知识点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消化性溃疡的护理
1、十二指肠溃疡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居多,好发于球部。
2、发生原理:胃、十二指肠局部,黏膜损害因素与黏膜保护因素之间失去平衡。
3、上腹痛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症状,当然临床上也有少数患者可无症状,称为“无症状性溃疡”,这类患者首发症状多为呕血和黑便。
4、胃溃疡的疼痛部位在剑突下正中,疼痛常在进餐后0.5-1小时出现,持续1-2小时后逐渐缓解,下次进餐后疼痛复发,其典型规律为进食-疼痛-缓解。
5、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疼痛为饥饿痛或空腹痛,其疼痛节律为疼痛-进食-缓解。
6、消化性溃疡胃肠道症状表现为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的症状,以胃溃疡为多见。
7、出血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症状,可表现为黑便。出血量大时甚至可排鲜血便。
8、溃疡的x线直接征象为龛影,是诊断溃疡的重要依据。
9、当溃疡患者腹部疼痛变为持续性,进食或用抑酸药后长时间疼痛不能缓解,并向背部或两侧上腹部放射时,常提示可能出现穿孔。常发生于十二指肠溃疡。
10、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常有少量渗血,粪便潜血试验阳性,一般经治疗1-2周转阴,若胃溃疡患者粪便潜血试验持续阳性,应考虑有癌变的可能。
11、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质子泵阻滞剂或胶体铋剂和两种抗菌药物如氨苄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等三联治疗,可使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达80%以上。
12、消化性溃疡手术治疗适用于①经内科治疗3个月仍不能愈合或愈合后短期又复发者;②并发急性大出血,瘢痕性幽门梗阻,溃疡穿孔及溃疡穿透至胃璧外者;③溃疡巨大(直径>2.5cm)或高位溃疡;④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⑤胃溃疡恶变或不能排除恶变者。
13、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适用于各种胃十二指肠溃疡,特别是十二指肠溃疡。切除远端胃大部后,缝闭十二指肠残端,残胃与上段空肠吻合。优点:即使胃切除较多,胃空肠吻合也不致张力过大,术后溃疡复发率低。缺点:胃空肠吻合改变了正常的解剖生理关系,术后发生胃肠道功能紊乱的可能性比毕Ⅰ式多。
14、抗酸药应在餐后1小时及睡前服用,避免与牛奶同时服用;抗胆碱能药及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吗丁啉)、西沙必利等应在餐前1小时及睡前1小时服用。
第二章肠梗阻的护理
1、最常见的肠梗阻为机械性肠梗阻。由于肠腔堵塞(如蛔虫团、粪石堵塞)、肠壁病变(如肿瘤)、肠管受压(如肠粘连、疝嵌顿)等原因引起肠腔狭窄,使肠内容物通过发生障碍。
2、粘连性肠梗阻:常在腹腔内手术、炎症、创伤、出血、异物等引起肠粘连的基础上,由于肠功能紊乱、饮食不当、剧烈运动、体位突然改变等因素诱发肠梗阻的发生,临床上有典型的机械性肠梗阻的表现。
一般采用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期间,需严密观察病情。若症状加重或有肠较窄的表现,应及时手术治疗。
3、肠套叠常见于2岁以内的儿童,以回肠末端套入结肠最多见,常为突然发作剧烈的阵发性腹痛,伴有呕吐和果酱样血便,腹部可扪及腊肠形肿块,并有压痛。
x线空气或钡剂灌肠检查,可见到空气或钡剂在套叠远端受阻呈“杯口状”阴影。
早起时可用空气或钡剂灌肠复位。
4、动力性肠梗阻是由于神经反射或毒素刺激引起肠壁肌功能紊乱导致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
5、阵发性剧烈腹痛是机械性肠梗阻的腹痛特点,较窄性肠梗阻表现为腹痛发作间隔时间缩短,呈持续性剧烈腹痛伴阵发性加重。
麻痹性肠梗阻呈持续性胀痛。
6、高位肠梗阻时呕吐出现早且频繁,呕吐物主要是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低位肠梗阻时呕吐迟而少,呕吐物为粪样;麻痹性肠梗阻时呕吐呈溢出性;若呕吐物呈棕褐色或血性,表明肠管有血运障碍。
7、高位肠梗阻腹胀不明显;低位肠梗阻腹胀明显;麻痹性肠梗阻为均匀性全腹胀;腹胀不对称为较窄性肠梗阻的特征。
8、停止排便排气见于急性完全性肠梗阻。
9、肠梗阻非手术治疗法包括:禁食禁饮、胃肠减压、解痉止痛、矫正体液失调、防止感染和中毒。
10、有效缓解疼痛
⑴禁食、胃肠减压:清除肠腔内积气、积液,有效缓解腹胀、腹痛。胃肠减压期间应注意保持负压吸引通畅,密切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性状及量,,若抽出血性液体,应高度怀疑较窄性肠梗阻。
⑵腹部按摩:若患者为不全性、痉挛性或单纯蛔虫所致的肠梗阻,可适当顺时针轻柔按摩腹部,并遵医嘱配合应用针刺疗法,缓解疼痛。
⑶应用解痉剂:腹痛患者在明确诊断后可遵医嘱适当给予解痉剂治疗,如阿托品肌肉注射。
11、肠套叠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初为乳汁、乳块和食物残渣,后可含胆汁,晚期吐粪便样液体。
第三章急性阑尾炎的护理
1、根据阑尾炎时临床过程和病理解剖学变化,可分为四种类型。
⑴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⑵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⑶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⑷阑尾周围脓肿。
2、急性阑尾炎典型的腹痛发作始于上腹,逐渐移向脐部,数小时(6~8小时)后转移并局限在右下腹。
3、急性阑尾炎发病早期可能有厌食、恶心,呕吐也可能发生,但程度较轻。有的可能发生腹泻、里急后重等症状。伴随腹膜炎时可致麻痹性肠梗阻。
4、急性阑尾炎全身症状:早期乏力,炎症重时出现中毒症状,发热达38℃左右。阑尾穿孔时体温会更高,达39℃~40℃。如发生门静脉炎时可出现寒战、高热及轻度黄疸。
5、右下腹压痛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重要体征,压痛点常位于麦氏(McBumey)点,即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
6、腹膜刺激征象:反跳痛、腹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这是壁层腹膜受炎症刺激出现的防卫性反应,提示阑尾炎加重,出现化脓、坏疽或穿孔等病理改变。
7、闭孔内肌实验: 患者仰卧位,使右髋和和右大腿屈曲,然后被动向内旋转,引起右下腹疼痛者为阳性,提示阑尾靠近闭孔内肌。
8、急性阑尾炎易发生坏死、穿孔的主要原因是阑尾动脉为无侧支的终末动脉。
9、阑尾炎术后应协助患者采取半卧位或斜坡卧位,以减轻腹壁张力,有助于缓解疼痛。
10、切口感染是阑尾炎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11、阑尾炎术后应鼓励患者早期床上或床下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发生肠粘连。第四章痔患者的护理
1、痔的分类
⑴内痔位于齿状线以上,表面覆盖直肠黏膜。好发于直肠下端的左侧、右前或右后方(截石位3、7、11点)
⑵外痔位于齿状线下方,表面覆盖肛管皮肤。
⑶混合痔因直肠上、下静脉丛互相吻合,由齿状线上、下静脉丛同时曲张而形成。
2、内痔主要表现为排便时无痛性出血和痔块脱出,分为4期。Ⅰ期: 以排便时无痛性出血,痔块不脱出肛门外。
Ⅱ期: 便血加重,严重时呈喷射状,排便时痔块脱出,但便后能自行回纳。
Ⅲ期:便血量常减少,痔块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需用手托回。
Ⅳ期:痔块长期脱出于肛门外或回纳后又即脱出。当脱出的痔块被痉挛的括约肌嵌顿时,疼痛明显。直肠指检常不能触及,肛门镜检查可见暗红色、质软的半球形肿物。
3、外痔的主要表现为肛门不适、潮湿,有时伴局部瘙痒。若形成血栓性外痔,则有肛门剧痛,排便、咳嗽时加剧,数日后可减轻;在肛门表面可见红色或暗红色硬结。
4、痔患者局部热敷或温水坐浴可有效改善局部微循环,减轻疼痛症状。便后及时清洗,保持局部清洁舒适,必要时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温水坐浴。
5、嵌顿性痔应尽早行手法复位,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
6、痔患者手术后预防尿潴留:术后24小时内,每4~6小时嘱患者排尿一次。避免因手术、麻醉、疼痛等因素造成术后尿潴留。若术后8小时仍未排尿且感下腹胀满、隆起时,可行诱导排尿或导尿等。
7、痔患者预防术后切口感染。⑴完善术前肠道准备:避免清洁灌肠,防止反复插肛管造成肛门皮肤黏膜的破裂。可于术前一天口服20%甘露醇250ml,饮水1500ml清洁肠道。
⑵术前及时纠正贫血,提高机体抵抗力。
⑶加强术后会阴部护理:保持肛门周围皮肤清洁,每次大便后用1:5000高锰酸钾温水溶液坐浴。
第五章肛瘘患者护理
1、肛瘘的临床表现
⑴疼痛。肛瘘的疼痛多为隐痛不适。急性感染时,有较剧烈的疼痛。
⑵瘘口排脓。瘘口经常有脓液排出,在脓液排除后,外口可以暂时闭合;当脓液积聚到一定量时,再次冲破外口排脓,如此反复发作。
⑶发热肛瘘引流不畅时,脓液积聚,毒素吸收可引起发热、头痛、乏力等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