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丛神经阻滞新方法

合集下载

双针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双针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双针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摘要双针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无创、无辐射、无神经损伤的局部麻醉技术,广泛应用于肩部手术和疼痛治疗。

本文将介绍双针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方法、适应症、注意事项以及其临床应用。

方法双针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具体方法如下:1.患肢位置和手术部位确认:确认手术部位,计算出穿刺点距手术部位的距离。

2.术前准备:静脉穿刺,取血,留置静脉通道。

对于有过敏史和药物过敏的患者,应提前告知医生。

3.消毒局部皮肤:清洁局部皮肤,涂上碘酒或其他消毒液,避免感染。

4.麻醉药浓度制备:常用的麻醉药物包括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

每10mL注射液中加入1mL氯化钠,制成浓度为1%的麻醉药液。

5.双针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使用5-8cm长、18或20号针头,在腋窝纵行穿刺,进入腋路,将针头指向肩胛骨下缘,然后转向颈侧。

同时,将另一针头从纵隔上进入肌肉膜间隙,指向腋动脉上方,以盲式穿刺的方式进行。

然后,将注射器连接到针头上,缓慢注射麻醉药物。

适应症双针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适用于以下情况:1.手术麻醉:肩部手术、肘关节手术、前臂手术等。

2.疼痛治疗:针对肩部疼痛、肘部疼痛、手部疼痛等。

3.后续医疗:适用于手术后的恢复期。

4.治疗颈椎病:多次穿刺可能会缓解颈椎病。

注意事项1.术中监测:在手术中监测患者的心跳、呼吸、血压等,避免并发症。

2.阻滞效果:对于不同的患者和手术部位,阻滞效果可能会不同。

需要根据患者的疼痛感觉和肌力,调整麻醉药物的浓度。

3.潜在风险:虽然双针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安全的麻醉技术,但仍存在潜在的风险,如皮肤感染、神经损伤等。

术前需要仔细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临床应用双针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临床上已经广泛应用,具有以下优势:1.无创、无辐射、无神经损伤:与其他麻醉技术相比,双针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无创、无辐射、无神经损伤的局部麻醉技术,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无任何影响。

2.麻醉效果显著:双针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可以提供显著的麻醉效果,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

聊一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聊一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聊一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发表时间:2019-09-05T17:26:41.023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第08期作者:李直[导读] 大家可能听到“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这个词组会比较陌生,其实用通俗的语言来讲,(四川省西充县人民医院,637200)大家可能听到“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这个词组会比较陌生,其实用通俗的语言来讲,就是当人体手、前臂或者上臂以及肩部位置需要进行临床手术时,可以将局部的麻醉药注射到我们的臂丛神经干周围,这样可以用来麻醉神经所支配的区域,这种新的麻醉方法被称为臂丛神经组织麻醉,也是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的麻醉方法之一。

随着近年来,相关医学专家对神经阻滞的不断研究,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逐渐成为许多学者研究、探究的重点,对进行了一些疾病的手术治疗,提供了一些新的技术和意见,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阻滞麻醉的方式,也为临床手术麻醉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同时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式不但麻醉效果好,而且副作用小,它不仅仅可以用于手术麻醉,同时也可以被用来缓解某些疾病或术后疼痛的情况。

臂丛神经阻滞的神经路径入口是从人体的颈椎横突位置到腋窝下的数厘米处,也是臂丛鞘的必经路径,这个过程中所经过的各段神经都可都成为臂丛阻滞的入口,可以进行单次的射麻醉,也可以进行连续性的阻滞。

现在我们来详细的了解一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具体操作方法和一些并发症情况,方便大家更好的学习关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知识。

一、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的方法及特点1.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方式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人体肩部和上臂手术,也是麻醉方法的最佳选择。

首先要保证患者去掉枕头,平卧在病床上,并且要求患者保持头部微微抬起,可以保持颈部侧曲状或是为患者的侧肩位置垫上薄枕,保证患者上肢紧贴身旁。

进行麻醉穿刺的部位选在第六颈椎水平处,同时左手食指将患者的皮肤固定,右手持7G注射针头,找准锁骨上1~1.5cm处位置,进行麻醉剂进针,若进行时,患者有明显异常感,则证明位置较为可靠,证实定位无误,即可注药,同时要用手指压迫穿刺的位置,以便药液能够有效向下扩散;若患者无异感表现,就要缓慢进针。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临床实践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常用的麻醉方法,被广泛用于各种手术和治疗。

这种麻醉方法通过注射局部麻醉药物到臂丛神经周围,实现了局部麻醉的效果,有效减少了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疼痛感受。

本文将探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原理、适应症、操作技巧和优缺点等方面的内容。

一、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原理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通过向臂丛神经周围注射局部麻醉药物,使神经传导受阻,从而实现局部麻醉的效果。

臂丛神经是由颈段神经根C5-T1的融合形成,负责供应上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

通过向臂丛神经周围注射麻醉药物,可以达到局部麻醉的效果,使手臂区域丧失感觉和运动功能。

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适应症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通常适用于手臂、肘部和手部的手术和治疗。

常见的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手部外科手术•肘部外科手术•上臂骨折复位术•上肢周围神经阻滞术等三、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操作技巧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操作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患者仰卧位,手臂自然展开,准备局麻注射需用的设备和药物。

2.无菌操作,皮肤消毒,定位臂丛神经的位置,常见的定位方法有锁骨下动脉定位法、直线定位法等。

3.使用超声引导或神经刺激仪帮助定位神经位置,准确插入针头到神经周围,并注射局麻药物。

4.注射后观察麻醉效果,根据需要可以补充注射局麻药物。

四、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优缺点优点:•麻醉范围准确:可实现局部感觉和运动功能的麻醉。

•镇痛效果良好:有效减轻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疼痛感受。

•术中患者稳定:避免全麻带来的意识混乱和呕吐等问题。

缺点:•操作技术要求高:需要熟练掌握针头插入位置和注射技巧。

•不适用于所有手术:某些手术要求全身麻醉,不适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综上所述,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减轻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疼痛感受,提高手术的顺利进行。

然而,在选择使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时,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要求,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臂丛神经阻滞

臂丛神经阻滞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一.定义:将局部麻醉药注入臂丛神经干/丛周围使其所支配的区域产生神经传导阻滞的麻醉方法称为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是临床上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

二.适应证与禁忌证:上肢、肩关节手术可应用臂丛神经阻滞。

对精神高度紧张、不合者不宜选用,小儿可在基础麻醉下进行。

穿刺部位有感染者不宜穿刺。

三.操作规范:1.检查麻醉机、监护仪、抢救药品及物品齐全。

2.麻醉操作前先建立静脉通道,监测生命体征。

3.确定穿刺点后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后进行操作。

(1)肌间沟法1)病人取仰卧,头转向对侧,肩下垂,患肢贴向躯体。

2)确定胸锁乳突肌后缘,其后方为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之间的肌间沟。

3)沿肌间沟下移,直到触及锁骨下动脉搏动,手指下压患者出手臂麻木感,可确定此处为肌间沟。

4)在颈6横突水平或环状软骨或锁骨上2CM处作横线,与肌间沟交汇点即为穿刺点。

5)操作者持穿刺针在穿刺点垂直缓慢进针,进针方向稍向尾侧直至出现异感或抵达横突6)回抽无血及脑脊液后,固定好针头缓慢注药。

注药过程中也要回抽,同时观察病人反应,以便及时发现麻醉意外和并发症。

7)不宜同时双侧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2)经锁骨上法1)病人取仰卧,头转向对侧,肩下垂,患肢贴向躯体2)锁骨上缘的中点部位,认真摸清锁骨下动脉的搏动点。

以此点为准,在其外侧0.5cm、上1cm处做好标记,即为穿刺点。

如果恰好有颈外静脉通过此点,将穿刺点稍向外移3)操作者左手食指按住锁骨下动脉,右手持穿刺针刺入,而后向内、下、后方向缓缓刺入1~2.5 cm(其方向相当于指向第三胸椎椎体)。

针刺入过程中一旦出现异感,表示针尖已接触及臂丛神经,应稳妥地固定好针头,抽吸证实无血或无气后,缓缓注入麻药,注药中需随时做抽吸试验。

如果在刺入过程中遇到骨质,即为第一肋骨,随即可将麻药注在第一肋骨面上,而不必勉强寻找异感,否则胸膜、肺组织或大血管损伤的机会大增。

(3)腋路法1)病人取仰卧,患侧肩下垫薄枕,患肢外展并外旋90°,前臂90°屈曲,完全暴露腋窝。

臂丛神经阻滞临床非常常用

臂丛神经阻滞临床非常常用

臂丛神经阻滞临床非常常用,现把我对臂丛神经阻滞的一些学习体会和操作经验交流一下,希望对一些战友有帮助:臂丛神经阻滞【适应症】1、上肢的各种手术2、肩关节复位3、上肢和肩部的疼痛治疗【禁忌症】1、穿刺部位感染2、双侧上肢同时手术【解剖特点】臂丛神经是由C5-C8及T1脊神经的前支组成,接受C4和T2脊神经部分前支的小分支,各脊神经自椎间孔穿出后,在锁骨上部前、中斜角肌间隙内,向外、向下行走,形成上、中、下三干。

上干由C5-C6脊神经前支组成;C7脊神经单独构成中干;C8-T1脊神经构成下干。

三神经干从斜角肌间隙下缘穿出,伴随锁骨下动脉一起向前,向外、下延伸,行至锁骨与第一肋之间。

每个神经干再分为前后两股,在锁骨中点的后方,经腋窝顶进入腋窝。

在腋窝各神经股又重新组合成支,三个后股在腋动脉后侧形成后束;上干与中干前股在腋动脉外侧形成外侧束;下干的前股延伸为内侧束,位于腋动脉的内侧。

三束与腋动、静脉共同包裹于血管神经鞘内。

【肌间沟路阻滞部位定位】1、臂丛肌间沟路神经阻滞,采用三指定位法。

麻醉者左手食指置于胸骨上窝内,中指置于胸锁乳突肌胸骨头和锁骨头之间的间隙内,食指沿胸锁乳突肌稍向外滑进入胸锁乳突肌与前斜角肌之间的间隙,此间隙较窄浅,食指再向外滑进入上窄下宽的前斜角肌与中斜角肌之间的间隙内。

此间隙底部有一横行的条状肌即肩胛舌骨肌。

可以确定此间隙为臂丛肌间沟的穿刺点,在中指与食指之间垂直进针针尖稍偏向对侧乳头。

2、确定前、中斜角肌的肌间沟的方法是:手指沿沟下摸,直到锁骨上窝触得锁骨下动脉搏动,同时向沟内重压,病人诉手臂麻木或有易感,则定位无误。

3、第二步确定第六颈椎横突平面,一般第六颈椎横突与环状软骨处于同一水平,故从环状软骨向后作一水平线,与肌间沟的交点即为穿刺点。

在实际操作中我一般的习惯是肘关节以下部位手术穿刺点在肩胛舌骨肌下方的肌间沟内,肘关节以上部位手术穿刺点在肩胛舌骨肌的上方肌间沟内。

4、关于易感:很多麻友都是穿刺时以寻找易感为给药标准的,我们这里除了我都是的。

肌间沟入路法臂丛神经阻滞

肌间沟入路法臂丛神经阻滞
三、有关解剖
• 臂神经丛主要由C5—C8及T1脊神经前支组成,有时 C4及T2脊神经前支分出的小分支也参与。
• 神经根从椎间孔发出后,在前斜角肌外侧缘组成神经 干,C5—C6组成上干,C7为中干,C8—T1组成下干。
• 在相当于锁骨中段水平处,每一干又分成前、后两股。 上干与中干的前股组成外侧束,下干的前股组成内侧 束,三干的后股组成后束。
• 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 • 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 • 锁骨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 • 腋窝入路臂丛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
• 适应症:肩和上臂和锁骨外侧的手术
• 超声探头:6MHz~13MHz高频线形超声探头 • 探头位置:横向放置在颈部,横跨颈外静脉表面,约锁
骨上3~4cm 处 • 目标:局麻药在前,中斜角肌之间,臂丛的上中干周围
臂丛神经与上肢肌肉的关系
外侧束
上、中、下干前股 内侧束
肌皮神经 肱二头肌
屈肘
正中神经
尺神经
桡侧腕屈肌
掌长肌 旋前肌
尺侧腕屈肌
尺侧腕屈肌
拇对掌肌
桡侧屈腕、 屈指
屈腕、屈指 旋前
尺侧屈腕、 屈指
尺侧屈腕、 屈指
拇对掌
臂丛神经与上肢肌肉的关系
上、中、下干后股
后束
腋神经
桡神经
三角肌
肱三头肌
肱桡肌
前臂伸肌群
肩臂丛神经阻滞
四、适应证 臂神经丛阻滞适用于上肢及肩关节手术或上肢关节复位术
肌间沟入路法臂丛神经阻滞
阻滞方法: •2.1 肌间沟阻滞法 •2.2 腋路阻滞法 •2.3 锁骨上阻滞法 •2.4 锁骨下阻滞法
背景
传统的外周神经阻滞神经阻滞方法
主要依赖体表解剖标志定位 阻滞成功的标志:触发的异感 成功率较低,易损伤神经和血管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ppt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ppt
02
这些前支在相应颈椎横突水平, 组成臂丛神经的上、中、下三个 束
臂丛神经的分支
上干
发出胸廓内神经和胸外侧神经
中干
发出肩胛背神经和胸背神经
下干
发出腋神经、桡神经和正中神经
臂丛神经的分布
支配上肢和肩部的肌 肉运动
支配胸部和上肢的自 主神经功能
支配胸部和上肢的感 觉
03
CATALOGUE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操作流程
在特殊手术麻醉中,可以采用一些新的技术如超声引导技术、神经刺激器等来提高 阻滞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05
CATALOGUE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并发症与处理
并发症类型
局部麻醉药过敏反应
部分患者可能对局部麻醉药产 生过敏反应,出现皮疹、呼吸
困难等症状。
神经损伤
注射过程中可能损伤臂丛神经 ,导致相应区域的感觉和运动 障碍。
麻醉药物的改进
新型麻醉药物的研发和应用,如长效麻醉剂和局部麻醉药 的混合使用,延长了麻醉时间,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神经监测技术的应用
神经监测技术如神经刺激器和肌电图的应用,可以实时监 测神经传导功能,提高了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安全性和效 果。
研究展望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与其他技术的结合
未来研究将探索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与新型技术如超声引导、神经刺激器和机器人辅助技术 的结合,以提高麻醉效果和安全性。
局部压迫止血,必要时进行手术修复 。
呼吸抑制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辅助呼 吸等措施,严重时可进行气管插管或 机械通气。
预防并发症的措施
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规范操作流程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仅用于必要的情况, 并避免用于存在严重并发症风险的患者。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操作方法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操作方法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操作方法相信大家对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多少也是有点接触吧,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我们在临床上面比较常使用到的一种麻醉方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意义非常的大,所以我们建议广大的读者朋友们不妨多了解一些关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知识,下文我们介绍一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操作方法。

将局部麻醉药注入臂丛神经干周围使其所支配的区域产生神经传导阻滞的麻醉方法称为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是临床上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

适用于手、前臂、上臂及肩部各种手术。

①肌间沟法:肩部和上臂手术的首选麻醉方法。

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对侧,患侧肩下垫薄枕,上肢紧贴身旁。

在锁骨上方胸锁乳突肌后缘触及前、中斜角肌与肩胛舌骨肌共同形成的一个三角形间隙,三角形底边处可触及锁骨下动脉搏动,穿刺点即相当于环状软骨边缘第六颈椎水平。

常规消毒皮肤、铺无菌巾。

左手食指固定皮肤,右手持7G注射针头,垂直皮肤刺入此沟,略向下向后方(约C5横突)推进,穿过浅筋膜后有脱空感。

若同时患者有异感则为较可靠的标志,若无异感,亦可缓慢进针,直达C6横突,稍稍退针,接局麻药液注射器,回抽无血液,无脑脊液,无大量气体,即可注人局麻药15~25ml(成人)。

不宜同时进行两侧阻滞。

②腋路法:适用于上臂下1/3以下部位手术或骨折手术复位,以手、腕和前臂尺侧部手术为首选。

患者平卧去枕,患肢外展90度,屈肢90度,手背贴床且靠近头部行军礼状,完全显露腋窝,在腋窝处摸到腋动脉搏动,取动脉搏动最高点为穿刺点。

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左手固定腋动脉,右手持7G注射针头,垂直刺入皮肤,斜向腋窝方向,针与动脉夹角20度,缓慢进针,直到有筋膜脱空感,针头随动脉搏动摆动或出现异感,左手固定针头,右手接预先备好的局麻药液注射器,回抽无血,注入局麻药20~40ml。

注射完毕腋部可出现一梭状包块,证明局麻药注入腋鞘内,按摩局部,帮助药物扩散。

③锁骨上法:患者仰卧,患侧肩下垫一薄枕,头转向对侧,皮肤常规消毒铺巾。

臂丛神经阻滞

臂丛神经阻滞

臂丛神经阻滞简介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用于在肩部和上肢手术中提供局部麻醉的常见技术。

通过将局部麻醉剂注入到臂丛周围的神经 plexus 中,可以有效地产生局部麻木,从而减轻病人在手术过程中的疼痛感。

本文将介绍臂丛神经阻滞的基本概念、适应症和禁忌症、操作步骤、并发症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基本概念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通过给予局部麻醉剂来使患者手臂一侧神经各个分支发挥麻醉作用的技术。

臂丛是由 C5 至 T1 胸椎神经节的神经根发出的,它在锁骨下静脉旁好发的位置,是手臂和手部的主要感觉和运动神经来源地。

适应症臂丛神经阻滞适用于手术或其他医疗程序,主要是在肩部、上臂、肘部、前臂和手部的手术中。

这种技术可以提供有效的疼痛控制,使患者在手术中保持清醒,减少全身麻醉的风险。

禁忌症尽管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技术,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存在禁忌症,例如患有出血倾向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神经病变或过敏性反应等患者可能不适合该技术。

操作步骤1.麻醉患者的皮肤2.定位臂丛3.插入穿刺针4.注入局部麻醉剂5.观察患者反应并发症臂丛神经阻滞虽然是相对安全的技术,但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神经损伤、过敏反应等。

因此,在进行此项技术时应注意细致操作,及时处理并发症。

注意事项1.在进行臂丛神经阻滞时应对患者的神经和血管情况有充分了解。

2.避免给予过量的局部麻醉剂,以免出现神经毒性。

3.在给药前后及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神经功能。

结论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局部麻醉技术,能够在手术中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疼痛控制。

尽管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但合理的操作和观察可以减少这些风险。

对于适应症的患者来说,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选择。

地佐辛复合局麻药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地佐辛复合局麻药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地佐辛复合局麻药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常见的区域麻醉方法,常用于上肢手术的麻醉。

近年来,地佐辛复合局麻药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并展现出了一定的优势。

局麻药是臂丛神经阻滞中不可或缺的药物,通过阻断神经传导来实现麻醉效果。

常用的局麻药包括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

然而,单独使用局麻药有时可能存在麻醉效果不完善、麻醉持续时间较短等问题。

地佐辛是一种强效的阿片类镇痛药,具有独特的药理特性。

将地佐辛与局麻药复合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能够产生协同作用,进一步提高麻醉的效果和质量。

首先,地佐辛可以增强局麻药的麻醉效能。

它能够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通过抑制疼痛信号的传递,增强局麻药对神经纤维的阻滞作用,从而提高麻醉的起效速度和阻滞的完善程度。

这意味着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能够更快地进入无痛状态,并且减少手术刺激引起的疼痛反应。

其次,地佐辛能够延长臂丛神经阻滞的持续时间。

单纯使用局麻药时,麻醉效果往往会在一定时间后逐渐消退。

而地佐辛的加入可以延长局麻药的作用时间,为手术提供更持久的麻醉支持,减少术中追加麻醉药物的次数,降低了麻醉风险。

再者,地佐辛具有一定的镇静作用。

这有助于减轻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紧张和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配合度。

患者在相对平静的状态下接受手术,也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的恢复。

在临床应用中,地佐辛复合局麻药的使用方法和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例如,患者的年龄、体重、身体状况以及手术的类型和时长等因素都会影响药物的选择和用量。

一般来说,医生会在局麻药中加入适量的地佐辛,以达到最佳的麻醉效果。

同时,在实施地佐辛复合局麻药的臂丛神经阻滞时,还需要严格遵循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

术前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以确保患者没有禁忌证。

在操作过程中,要准确地定位臂丛神经,确保药物能够准确地注射到目标部位。

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麻醉恢复情况,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步骤详解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步骤详解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步骤详解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步骤详解正所谓身体健康是革命的本钱,现在大多数人都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了。

但是,人生中往往有很多不可预料的意外发生,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凡事多留心。

相信有很多人对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都很陌生吧,有的人甚至连挺都没听过,更谈不上了解了。

但是对于医生来说就比较的熟悉了,也有很多人比较好奇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到底是怎样进行的。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根据穿刺部位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种方法:①肌间沟法:肩部和上臂手术的首选麻醉方法。

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对侧,患侧肩下垫薄枕,上肢紧贴身旁。

在锁骨上方胸锁乳突肌后缘触及前、中斜角肌与肩胛舌骨肌共同形成的一个三角形间隙,三角形底边处可触及锁骨下动脉搏动,穿刺点即相当于环状软骨边缘第六颈椎水平。

常规消毒皮肤、铺无菌巾。

左手食指固定皮肤,右手持7G注射针头,垂直皮肤刺入此沟,略向下向后方(约C5横突)推进,穿过浅筋膜后有脱空感。

若同时患者有异感则为较可靠的标志,若无异感,亦可缓慢进针,直达C6横突,稍稍退针,接局麻药液注射器,回抽无血液,无脑脊液,无大量气体,即可注人局麻药15~25ml(成人)。

不宜同时进行两侧阻滞。

②腋路法:适用于上臂下1/3以下部位手术或骨折手术复位,以手、腕和前臂尺侧部手术为首选。

患者平卧去枕,患肢外展90度,屈肢90度,手背贴床且靠近头部行军礼状,完全显露腋窝,在腋窝处摸到腋动脉搏动,取动脉搏动最高点为穿刺点。

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左手固定腋动脉,右手持7G注射针头,垂直刺入皮肤,斜向腋窝方向,针与动脉夹角20度,缓慢进针,直到有筋膜脱空感,针头随动脉搏动摆动或出现异感,左手固定针头,右手接预先备好的局麻药液注射器,回抽无血,注入局麻药20~40ml。

注射完毕腋部可出现一梭状包块,证明局麻药注入腋鞘内,按摩局部,帮助药物扩散。

③锁骨上法:患者仰卧,患侧肩下垫一薄枕,头转向对侧,皮肤常规消毒铺巾。

在锁骨中点上约1cm处用局麻药做皮丘,用6 1/2号3.5cm注射针头向内、后、下方向进针寻找第一肋骨,约进针1-3cm 可刺中该肋,沿肋骨找到异感。

双针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双针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分: 感觉正 常 , 痛觉 ; 无 ④3分 : 感觉 正常 , 痛 觉减 弱 ; 4分 : 觉 和 痛 觉 均 正 常 。 ⑤ 感
检 测肘 关 节 、 关 节 、 指 的 运 动 情 况 : 腕 手 0
射局麻药 的容 龟相关 。 已有 多 项研究 表 明, 在神经刺激 仪 的引导 下 , 点臂丛 神 多 经阻滞 的成 功率 明显 高于 单点 臂丛 神经
( ) 18—1 1 2 :2 3.
3 J ed H ,Bh t n i at DL,C riR , ta.As ii ot e 1 prn
a d e o i o r l i a u e c r o a y s n n l p d g e n c t o n n r y —
血 管 扩 张 , 加 患 肢 的 血 供 , 有 效 的 改 增 可 善肢 体循 环 , 利 于术 后 康 复 … 。但 阻 有
神 经的 阻滞程 度 , 手术 过 程 中 的麻 醉 效 果, 观察 和 记 录 并发 症 的 发 生 情 况。结 果: 两组患者 中, 臂 内侧 皮神 经的感 觉 前 评分和尺神 经的感觉及 运动评分 , 单针 法
腋 动脉 内侧 的 针 头 内 注入 局 麻 药 1 5— 2 m 。 所 用 局 麻 药 为 2 利 多 卡 因 1m 0l % 5l + . 5 布 比卡 因 1m + 理 盐 水 1m 07 % 5l 生 0l
前臂 、 部 手 术 的 患 者 , 估 感 觉 和 运 动 手 评
臂丛 神经阻滞具有起效快 、 镇痛效果 确切 的特 点 , 不仅 阻滞 运动 神经 , 同时 阻 滞交感神 经 , 以终止 血管 痉挛 , 患肢 可 使
张 , 手 术 均 改 用 全 身麻 醉 。 2例
讨 论

臂神经丛阻滞

臂神经丛阻滞

臂神经丛阻滞
一概述
在臂神经干、丛、节的周围注射局麻药,阻滞其冲动传导,使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称臂神经阻滞。

臂神经丛阻滞麻醉具有操作简单、效果确切、并发症少的特点,应用较安全,是上肢及肩部手术的首选麻醉方法。

二麻醉方法
1.肌间沟阻滞法
操作步骤:
(1)仰卧,手臂放于体侧,头转向对侧。

常规消毒。

(2)在环状软骨水平进针,向背、尾方刺入,注入局麻药。

2.锁骨上阻滞法
操作步骤:
(1)仰卧,手臂放于体侧,头转向对侧,肩下垫一小枕。

常规消毒。

(2)于锁骨中点上缘1~1.5cm处进针,向对侧足跟方向缓慢推进,注入麻醉药。

3.腋路阻滞法
操作步骤:
(1)仰卧,上臂外展,手放头顶上方,常规消毒。

(2)于腋窝触及腋动脉搏动最明显处,穿刺针紧靠动脉上方刺,注入
麻药。

三麻醉风险
1.邻近神经麻痹:同侧眼裂缩小、瞳孔缩小、眼球后缩、结合膜充血、颜面潮红、无汗、鼻塞等,一般无需处理。

喉返神经阻滞可出现声音
嘶哑;膈神经阻滞可出现同侧膈肌麻痹、胸闷、气短等征象,应予吸
氧处理。

2.局麻药中毒反应:病人表现兴奋、不合作、面肌痉挛,甚至全身惊厥,最后呼吸循环衰竭。

因此,在注药过程中病人一旦有上述症状出
现时,应立即停止注药,并给镇静药。

3.血肿形成:操作前应明确患者有无凝血功能障碍,操作时应仔细,
动作轻柔,定位准确,可较好的避免血肿形成。

最新臂丛神经阻滞_图文PPT课件

最新臂丛神经阻滞_图文PPT课件

+
+
-1
2- 3
将数轴分为四个区间,图中标”+”号的区间即
为不等式y>0的解集.即不等式
(x-1)(x-2)(x-3)>0的解集为{x︳1<x<2或x>3}.
总结:此法为穿针引线法.在解高次不等式与分式 不等式中简洁明了,可迅速得出不等式的解集.
二、高次不等式的解法(穿根法):
步骤:1、等价变形(注意x前系数为正)
1、肩部手术:C3-C6 颈丛+肌间沟入路。 2、上肢及肘部手术:C5-8、T1 喙突下入路。
肌间沟不能阻滞C8、T1 ;腋路不能阻滞肌 皮神经和肋间臂神经。 3、前臂手术:C5-8 、T1 喙突下入路。 4、腕及手部手术:易拇指基底部阻滞不良, (前外侧正中+后外侧桡+上外侧肌皮)肌 间沟入路
六、问题
肌皮神经和肋间神经阻滞不全(止血带反应重) b. 最安全的臂丛阻滞法
除引起血肿或药液入血后产生局部麻醉药中毒外无其它 并发症
四、腋路臂丛神经阻滞
3、解剖 • 神经以腋动脉为中心四象限分布
肌皮神经——9-12h 正中神经——12-3h 尺神经 ——3-6h 桡神经 ——6-9h
五、臂丛神经阻滞入路选择
2、解不等 xx12 式 0.
尝 试 : 该 不 等 式 与 不 等 式 (x 1 )(x 2 ) 0 等 价 .所 以 解 集 为 { xx 2 或 x 1 }
3、解不等式(x-1)(x-2)(x-3)>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尝试1:由积的符号法则,本不等式可化成两个不等式组:
{ { ( x 1 )(x 2 ) 0 (1 )或 ( x 1 )(x 2 ) 0 (2 )

臂丛神经最新治疗方法

臂丛神经最新治疗方法

臂丛神经最新治疗方法
臂丛神经的最新治疗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药物治疗:针对臂丛神经疾病的症状,例如疼痛、麻木和肌肉无力等,可以采用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止痛药、抗炎药和肌肉放松剂等。

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以帮助增强肌肉力量、改善神经传导和促进康复。

常见的物理治疗包括热敷、冷敷、按摩、运动疗法和电疗等。

3. 神经阻滞或注射治疗:对于严重的疼痛,可以考虑进行神经阻滞或注射治疗,通过局部麻醉药物或激素注射减轻疼痛和炎症。

4. 外科手术:在一些严重的臂丛神经损伤或压迫病例中,可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包括神经松解术、神经切除术或神经移植等。

综合而言,针对臂丛神经的最新治疗方法应该是多种治疗手段的综合应用,以达到减轻症状、促进康复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同时,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最适合自己病情的治疗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声引导下锁骨下入路阻滞
锁骨下入路 vs 气胸
臂丛神经在锁骨下的旁矢状面磁共振分析与局部解剖分析
传统异感定位法
• 定位无客观指标。 • 病人感觉触电、痛苦 • 血管内意外注药危险 • 麻醉效果难以保证,
成功率相对低。
• 神经损伤
臂丛神经阻滞的入路
臂丛神经的解剖
臂丛神经的皮区分布
臂丛神经与上肢肌肉的关系
上、中、下干前股
外侧束
内侧束
肌皮神经
正中神经
尺神经
肱二头肌
桡侧腕屈肌
掌长肌 旋前肌
尺侧腕屈肌 尺侧腕屈肌
• 时值(chronaxie)用两倍于基强度的刺激所引起 的动作电位所需的最短时间。
• 时值被用来反应不同神经的兴奋性大小,如Aα运 动纤维,所需的刺激时值为50~100μs,而传导 痛觉的更细的Aδ和C纤维的时值较长,约150~ 400μs。
神经电刺激原理
2倍基强度 基强度 时值
神经电刺激原理
不良反应发生率
• 血管损伤
(颈内/外静脉, 颈内动脉, 椎动脉)
• Horner‘s 综合症 • 膈神经麻痹 • 喉返神经麻痹 • 流涎 • 咳嗽
偶有 12 - 75% 7 – 100% 6 – 8% 2 – 4% 少见
Meier G: J Anasth Intensivbeh (1999) 2: 66-67 Urmey FW: Tech Reg AnesthPain Management (1997) 4: 185-193.
• 阻滞成功的指标客观、明确; • 适用于无法准确说明异感或定位困难病人; • 减少病人的不适感,可适度镇静; • 大大提高阻滞成功率; • 最大程度减少神经损伤。
神标明确 • 病人感觉舒适,镇静 • 血流动力学平稳 • 麻醉镇痛效果满意 • 尽早恢复出院 • 并发症少
• Coulomb’s定律 E=K(Q/r2)
• 电量(nC) =刺激电流×刺激时程(ms)
• 当ms一定时,刺激神经所需的最小电流同 针尖到目标神经的距离呈正比。
Stimuplex HNS --新型神经丛刺激器
电池
输出状态 刺激电流
取值范围
刺激时值 刺激频率
神经丛刺激器技术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优点
臂丛神经阻滞新方法
臂丛神经阻滞的优点
• 对病人生理功能干扰小 • 血流动力学稳定 • 有效阻断各种不良的神经反射、预防手术创伤应
激反应 • 便于手术后早期活动和康复 • 术后镇痛
臂丛神经阻滞的新技术
• 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 • 超声定位技术
神经刺激器
First nerve stimulator
Von Perthes
锁骨下入路的阻滞效果
锁骨下入路解剖
外侧束- 胸外侧神经 肌皮神经 正中神外侧头
内侧束- 胸内侧神经 前臂内侧皮神经 尺神经 正中神经内侧头
后束 - 上肩胛下神经 下肩胛下神经 胸背神经 腋神经 桡神经
C5、6、7 C5、6 C5、6、7 C8、T1 C8、T1 (C7)、C8、T1 C8、T1 C5、6 C5、6 C6、7、8 C5、6 C5、6、7、8、T1
拇对掌肌
屈肘
桡侧屈腕、 屈腕、屈指 尺侧屈腕、 尺侧屈腕、
屈指
旋前
屈指
屈指
拇对掌
臂丛神经与上肢肌肉的关系
上、中、下干后股
后束
腋神经
桡神经
三角肌
肱三头肌 肱桡肌 前臂伸肌群
肩外展
伸肘
屈肘 伸腕、伸指
肌间沟入路
肌间沟入路的阻滞盲区
C7、C8、T1 支配区域
肋间臂神经、臂内侧皮神经 前臂内侧皮神经 尺神经
腋路
• 安全、有效 • 特定体位 • 常需多点法 • 止血带反应 • 血管损伤多
腋路
锁骨下入路
锁骨下入路的优点
• 阻滞成功率高,范围广泛 • 操作简单省时 • 单次注药,病人易于接受 • 病人体位舒适 • 体表标志明确 • 并发症少 • 止血带耐受良好 • 留置导管舒适且不易移位
作用于臂丛神经束部
• 若引发膈肌收缩,说明进 针位置偏内/前
• 若引发肩胛肌收缩,说明 进针位置偏外/后
• 一般应用单次给药法 • 引发肌肉收缩后,则给予
局麻药15~30ml
肌间沟入路定位方法
肌间沟入路并发症 以及不良反应
• 气胸 • 高位硬膜外阻滞或全脊麻
风险 • 膈神经麻痹 • 声嘶 • Horner’s综合症 • 全身中毒反应
锁骨下入路的体表标志
VIP入路: 锁骨中点,紧贴锁 骨下缘,垂直进针
喙突入路: 喙突尖内下2cm,垂 直进针
锁骨下入路阻滞方法
• 连接神经刺激器,初始电流 1.0mA
• 喙突内下2cm,垂直进针 • 引发肌肉运动:伸腕伸指 • 若遇到屈肘,则向后向下调整 • 调整进针方向时需注意应在矢
状面内调整 • 逐渐调小刺激电流<0.5mA • 局麻药30-40ml
进针方向的调整
喙突 胸大肌止点 旁矢状面
定位不同神经束对阻滞效果的影响
•定位后束预示阻滞成 功
•起效时间也随定位的 不同神经束而异
定位不同神经束对阻滞效果的影响
Anesth Analg, 2006,102:1564-1568
刺激电流大小对阻滞效果的影响
中华医学杂志 2007,87(21):1470-1473
肌间沟入路的适应证
• 开放性的肩部手术 • 肩关节成形术 • 肩关节复位术 • 锁骨骨折手术(外侧) • 上臂外侧手术
– 肱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或内固定取出术 – 上臂桡神经探察术 – 可能需联合全身麻醉
肌间沟入路的解剖
• 前路
• 后路
肌间沟入路的体表定位
• 前路
• 后路
肌间沟入路定位方法
• 神经刺激器引发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或三角肌收缩
神经电刺激原理
• 外周神经由无数根神经纤维组成。 • 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的神经纤维
有传入、传出或混合性。 • 若刺激到运动纤维,则效应器肌肉会收缩; • 若刺激到感觉纤维,则在神经分布区域产
生异感。
神经电刺激原理
• 基强度(rheobase intensity)使刺激产生动作 电位所需的最小强度。
Vester-Andersen T: Acta Anaesthesiol Scand (1981) 25: 81-84.
Horner’s综合症
肌间沟入路的禁忌症
• 对侧膈神经麻痹 • 对侧气胸 • COPD • 凝血功能障碍
锁骨上入路
锁骨上入路的缺点
• 气胸发生率高 • 超声实时定位
超声引导的锁骨上入路阻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