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向量证明线面平行
刘霞--用向量证明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
3.2.1 直线的方向向量与直线的向量方程高三 数学 刘霞学习目标:.会用向量方法证明线线、线面、面面的平行.复习:1、两向量平行定义、向量与平面平行的定义。
2、共面向量基本定理。
3、线面平行判定定理及性质4、面面平行判定定理一、新课讲授:探究(一):用向量的方法证明线线平行位置关系?与:若问题关系与重合,则与或:若问题的方向向量分别为,设21212121212121//v 2?v //1v l l v v l l l l v l l结论:探究(二):用向量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位置关系?与位置关系?则直线与使:若存在唯一一对实数问题关系则不是若与是:若问题的方向向量共面,直线设不共线向量αααl v x y x v l v l l v 21212121y v ,,2?v ,?v 1v +=结论:推论:如果A,B,C 三点不共线,则点M 在平面ABC 内的充要条件是,存在一对实数x,y 使得 x y +=探究(三):用向量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位置关系?与位置关系?则平面则:若问题位置关系则:若问题位置关系重合,则与:若问题共面,设不共线向量分别为βαβββββαββαα2121212121,v ,////v 3?,v //2?,v 1,v v v v v v结论:二、例题讲解:例1: 如图,正方体ABCD-A'B'C'D',点M ,N 分别是面对角线A'B 与面对角线A'C'的中点。
(1) 求证:MN//侧面ADD' A ’(2) 求证: MN//AD'且 MN=21AD ’ (3) 求证:面A'C'B//面ACD'练习1已知矩形ABCD 和矩形ADEF ,AD 为公共边,但它们不在同一个平面,点M 、N 分别在对角线BD 、AE 上,且BM=31BD ,AN=31AE,证明直线MN//面CDE2.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E,P分别是BC,A1D1的中点,M,N分别是AE,CD1的中点,AD=AA1=a,AB=2a.求证:MN∥面ADD1A1.3.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3,BC=4,AB=5,AA1=4,点D是AB 的中点.(Ⅰ)求证:AC⊥BC1;(Ⅱ)求证:AC1∥平面CDB1.4.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求证:平面AB1D1∥平面BDC1.课堂总结作业:课本98练习A,B。
两直线平行向量关系公式
两直线平行向量关系公式引言在解决平面几何问题时,经常会面临直线平行判定问题。
直线平行的判定就是判断两条直线是否相互平行,这在几何证明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而了解平行向量的关系公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方便地解决这类问题。
本文将介绍两直线平行向量关系公式,其中包括向量基本概念、向量叉积和向量坐标表示法等内容。
第一部分:向量基本概念向量是表示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一般用箭头符号来表示。
它常常被用于描述物理、几何和计算机图形等问题。
由于向量可以用来表示空间中的方向,因此在几何学中,向量具有很重要的应用。
向量有加法和数乘两种运算。
向量的加法可以看成是将两个向量首尾相接,得到的新向量与原有向量共同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向量的数乘是在向量的长度上进行数乘操作,因此向量的方向不会改变,只会改变其大小。
向量的数乘既可以是实数,也可以是负数。
第二部分:向量叉积向量叉积是两个向量之间的一种算法,它可以用来判断两个向量是否垂直、平行或其他关系。
向量叉积的结果是另一个向量,其大小等于两个向量张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方向垂直于这个平行四边形。
假设有向量A和向量B,对于它们的叉积C,有以下公式:C = A × BC = |A| |B| sinθ n其中,θ是A和B之间的夹角,n是一个单位向量,指向垂直于A和B所张成的平行四边形的方向,|A|和|B|分别表示A和B的模长。
向量叉积的运算不满足交换律,即A × B ≠ B × A。
但它满足结合律,即(A × B) × C = A × (B × C)。
另外,当A和B共线时,它们的叉积为0,即A × B =0。
第三部分:向量坐标表示法向量坐标表示法是用一组数来表示向量的方法,常用的是直角坐标系。
在直角坐标系中,向量可以用一组有序数对来表示,例如:A = (a1, a2)B = (b1, b2)在向量坐标表示法中,我们可以用向量的坐标表示出两个向量的表示方法,利用向量加减的运算法则来判断向量的相对位置和是否平行。
用空间向量证(解)立体几何题之——证明线面平行ppt 人教课标版
( 1 , 1 , 1 ) 同理可得平面 CB1D 1的法向量为m
例4.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 G、H分别是A1B1、 B1C1、C1D1、D1A1的 中点. 求证: 平面AEH∥平面BDGF
例3.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求证: A 1 平面A1BD∥平面CB1D1
平行四边形A1BCD1 A1B∥D1C 平行四边形DBB1D1 B1D1∥BD
D1
B1
C1
D A B
C
于是平面A1BD∥平面CB1D1
证明:建立如图所示的 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设正方形边长为1, A1 ( 1 ,0 , 1 ) 则向量 DA 1
C N B
再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6.凡事不要说"我不会"或"不可能",因为你根本还没有去做! 47.成功不是靠梦想和希望,而是靠努力和实践. 48.只有在天空最暗的时候,才可以看到天上的星星. 49.上帝说:你要什么便取什么,但是要付出相当的代价. 50.现在站在什么地方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往什么方向移动。 51.宁可辛苦一阵子,不要苦一辈子. 52.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53.不断反思自己的弱点,是让自己获得更好成功的优良习惯。 54.垃圾桶哲学:别人不要做的事,我拣来做! 55.不一定要做最大的,但要做最好的. 56.死的方式由上帝决定,活的方式由自己决定! 57.成功是动词,不是名词! 28、年轻是我们拼搏的筹码,不是供我们挥霍的资本。 59、世界上最不能等待的事情就是孝敬父母。 60、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经》 61、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篇》 62、孩子:请高看自己一眼,你是最棒的! 63、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64、活鱼会逆水而上,死鱼才会随波逐流。 65、怕苦的人苦一辈子,不怕苦的人苦一阵子。 66、有价值的人不是看你能摆平多少人,而是看你能帮助多少人。 67、不可能的事是想出来的,可能的事是做出来的。 68、找不到路不是没有路,路在脚下。 69、幸福源自积德,福报来自行善。 70、盲目的恋爱以微笑开始,以泪滴告终。 71、真正值钱的是分文不用的甜甜的微笑。 72、前面是堵墙,用微笑面对,就变成一座桥。 73、自尊,伟大的人格力量;自爱,维护名誉的金盾。 74、今天学习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75、懂得回报爱,是迈向成熟的第一步。 76、读懂责任,读懂使命,读懂感恩方为懂事。 77、不要只会吃奶,要学会吃干粮,尤其是粗茶淡饭。 78、技艺创造价值,本领改变命运。 79、凭本领潇洒就业,靠技艺稳拿高薪。 80、为寻找出路走进校门,为创造生活奔向社会。 81、我不是来龙飞享福的,但,我是为幸福而来龙飞的! 82、校兴我荣,校衰我耻。 83、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 84、不想当老板的学生不是好学生。 85、志存高远虽励志,脚踏实地才是金。 86、时刻牢记父母的血汗钱来自不易,永远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需要报答。 87、讲孝道读经典培养好人,传知识授技艺打造能人。 88、知技并重,德行为先。 89、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 张闻天 90、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 吕坤
证明线面平行的方法
证明线面平行的方法
要证明线面平行,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使用向量法:设直线L上一点为P,平面M上一点为Q,
其中从直线L的方向向量可以得到直线L的法向量nL,从平
面M的法向量可以得到平面M的法向量nM。
若nL与nM相
互垂直,则可以判断直线L与平面M是平行的。
2. 使用点法式:设直线L的方程为Ax + By + Cz + D = 0,其
中(A,B,C)为直线方向向量,(x,y,z)为直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
设平面M的方程为Ax + By + Cz + D' = 0,其中(A,B,C)为平面的法向量,(x,y,z)为平面上任意一点的坐标。
如果直线L的法
向量与平面M的法向量平行,则直线L与平面M是平行的。
3. 使用斜率法:对于直线L,找出直线上两点的坐标(x1, y1,
z1)和(x2, y2, z2),计算直线的斜率mL = (y2 - y1) / (x2 - x1)。
对于平面M,找出平面上两点的坐标(x1, y1, z1)和(x2, y2, z2),计算平面的斜率mM = (z2 - z1) / (y2 - y1)。
如果直线L和平面
M的斜率相等,则直线L与平面M是平行的。
以上三种方法可以用来证明直线与平面之间的平行关系,其实质上是通过分析向量或者坐标的关系来判断直线和平面是否平行。
线面平行法向量关系
线面平行法向量关系
现在,我们来探讨线面平行的法向量关系。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那么这条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是平行的。
具体来说,如果平面的法向量为n,那么直线的方向向量d和n之间的点积(数量积)为0。
这意味着它们是正交的,或者说它们的夹角是90度。
这是因为两个向量的点积为0时,它们是正交的。
另一种方法来描述这种关系是使用向量的叉积(叉乘)。
如果平面的法向量为n,直线的方向向量为d,那么它们的叉积n×d将得到一个与平面平行的向量。
这个向量指示了直线在平面上的投影方向。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向量方程的角度来理解线面平行的法向量关系。
如果我们有平面的法向量n和通过直线上一点的位置向量p,那么直线上任意一点的位置向量r满足以下向量方程,n·(r-p)=0。
这个方程表示了直线上的每个点到平面的距离是垂直于平面的,也就是说直线和平面是平行的。
综上所述,线面平行的法向量关系可以通过点积、叉积以及向
量方程来描述。
这些概念为我们理解和解决几何和线性代数中的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专题08 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垂直(解析版)
2020年高考数学立体几何突破性讲练08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垂直一、考点传真:能用向量语言表述线线、线面、面面的平行和垂直关系二、知识点梳理:证明平行、垂直问题的思路(1)恰当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准确表示各点与相关向量的坐标,是运用向量法证明平行和垂直的关键.(2)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只需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的数量积为零,或证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的不共线的两个向量共面,或证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某直线的方向向量平行,然后说明直线在平面外即可.这样就把几何的证明问题转化为向量运算.3其一证明直线与直线垂直,只需要证明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垂直;其二证明线面垂直,只需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不共线的两个向量垂直即可,当然,也可证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平行;其三证明面面垂直:①证明两平面的法向量互相垂直;②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只要能证明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的方向向量为另一个平面的法向量即可.三、例题:例1. (2019江苏卷)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D,E分别为BC,AC的中点,AB=BC.求证:(1)A1B1∥平面DEC1;(2)BE⊥C1E.【解析】证明:(1)因为D,E分别为BC,AC的中点,所以ED∥AB.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A1B1,所以A 1B 1∥ED .又因为ED ⊂平面DEC 1,A 1B 1⊄平面DEC 1, 所以A 1B 1∥平面DEC 1.(2)因为AB =BC ,E 为AC 的中点,所以BE ⊥AC . 因为三棱柱ABC-A 1B 1C 1是直棱柱,所以CC 1⊥平面ABC . 又因为BE ⊂平面ABC ,所以CC 1⊥BE .因为C 1C ⊂平面A 1ACC 1,AC ⊂平面A 1ACC 1,C 1C ∩AC =C , 所以BE ⊥平面A 1ACC 1.因为C 1E ⊂平面A 1ACC 1,所以BE ⊥C 1E .例2.(2016年北京卷) 如图,在四棱锥中,平面PAD ⊥平面,,,,,,(1)求证:平面;(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3)在棱上是否存在点,使得平面?若存在,求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析】(1)∵面PAD面ABCD AD =,面PAD ⊥面ABCD ,∵AB ⊥AD ,AB ⊂面ABCD ,∴AB ⊥面PAD ,P ABCD -ABCD PA PD ⊥PA PD =AB AD ⊥1AB =2AD =AC CD ==PD ⊥PAB PB PCD PA M //BM PCD AMAP∵PD ⊂面PAD , ∴AB ⊥PD , 又PD ⊥PA ,∴PD ⊥面PAB , (2)取AD 中点为O ,连结CO ,PO ,∵CD AC == ∴CO ⊥AD , ∵PA PD =, ∴PO ⊥AD ,以O 为原点,如图建系易知(001)P ,,,(110)B ,,,(010)D -,,,(200)C ,,,则(111)PB =-,,,(011)PD =--,,,(201)PC =-,,,(210)CD =--,,, 设n 为面PDC 的法向量,令00(,1)n x y =,.011,120n PD n n PC ⎧⋅=⎪⎛⎫⇒=-⎨⎪⎝⎭⋅=⎪⎩,,则PB 与面PCD 夹角θ有,sin cos ,1n PB n PB n PBθ⋅=<>== (3)假设存在M 点使得BM ∥面PCD , 设AMAPλ=,()0,','M y z , 由(2)知()0,1,0A ,()0,0,1P ,()0,1,1AP =-,()1,1,0B ,()0,'1,'AM y z =- 有()0,1,AM AP M λλλ=⇒- ∴()1,,BM λλ=--∵BM ∥面PCD ,n 为PCD 的法向量, ∴0BM n ⋅=,即102λλ-++=,∴1=4λ∴综上,存在M 点,即当14AM AP =时,M 点即为所求. 例3.(2011安徽)如图,ABCDEFG 为多面体,平面ABED 与平面AGFD 垂直,点O 在线段AD 上,1,2,OA OD ==OAB ∆,OAC ∆,ODE ∆,ODF ∆都是正三角形. (Ⅰ)证明直线BC ∥EF ; (Ⅱ)求棱锥F OBED -的体积.【解析】(Ⅰ)(综合法)证明:设G 是线段DA 与EB 延长线的交点. 由于OAB ∆与ODE∆都是正三角形,所以OB ∥DE 21,OG=OD=2, 同理,设G '是线段DA 与线段FC 延长线的交点,有.2=='OD G O 又由于G 和G '都在线段DA 的延长线上,所以G 与G '重合.在GED ∆和GFD 中,由OB ∥DE 21和OC ∥DF 21,可知B 和C 分别是GE 和GF 的中点,所以BC 是GEF ∆的中位线,故BC ∥EF .(向量法)过点F 作AD FQ ⊥,交AD 于点Q ,连QE ,由平面ABED ⊥平面ADFC ,知FQ ⊥平面ABED ,以Q 为坐标原点,QE 为x 轴正向,QD 为y 轴正向,QF 为z 轴正向,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 由条件知).23,23,0(),0,23,23(),3,0,0(),0,0,3(--C B F E则有33(,0,),(3,0,BC EF =-=- 所以,2=即得BC ∥EF .(Ⅱ)由OB=1,OE=2,23,60=︒=∠EOB S EOB 知,而O E D ∆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故.3=OED S 所以.233=+=OED EOB OBED S S S过点F 作FQ ⊥AD ,交AD 于点Q ,由平面ABED ⊥平面ACFD 知,FQ 就是四棱锥F —OBED 的高,且FQ=3,所以.2331=⋅=-OBED OBED F S FQ V 例4.(2011江苏)如图,在四棱锥ABCD P -中,平面PAD ⊥平面ABCD ,AB AD =,BAD ∠=60°,E 、F 分别是AP 、AD 的中点. 求证:(Ⅰ)直线EF ∥平面PCD ;(Ⅱ)平面BEF ⊥平面PAD .【证明】(Ⅰ)在△PAD 中,因为E 、F 分别为AP ,AD 的中点,所以EF//PD .又因为EF ⊄平面PCD ,PD ⊂平面PCD ,所以直线EF//平面PCD .(Ⅱ)连结DB ,因为AB=AD ,∠BAD=60°,所以ABD ∆为正三角形,因为F 是AD 的中点,所以BF ⊥AD .因为平面PAD ⊥平面ABCD ,BF ⊂平面ABCD ,平面PAD 平面ABCD=AD ,所以BF ⊥平面PAD .又因为BF ⊂平面BEF ,所以平面BEF ⊥平面PAD .例5.(2010广东)如图,¼AEC 是半径为a 的半圆,AC 为直径,点E 为»AC 的中点,点B 和点C 为线段AD 的三等分点,平面AEC 外一点F 满足FB FD ==,EF =.(Ⅰ)证明:EB FD ⊥;(Ⅱ)已知点,Q R 为线段,FE FB 上的点,23FQ FE =,23FR FB =,求平面BED 与平面RQD 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证明】:(Ⅰ)连结CF ,因为¼AEC 是半径为a 的半圆,AC 为直径,点E 为»AC 的中点,所以EB AC ⊥.在RT BCE ∆中,EC ===.在BDF ∆中,BF DF ==,BDF ∆为等腰三角形, 且点C 是底边BD 的中点,故CF BD ⊥.在CEF ∆中,222222)(2)6CE CF a a EF +=+==,所以CEF ∆为Rt ∆,且CF EC ⊥.因为CF BD ⊥,CF EC ⊥,且CE BD C =I ,所以CF ⊥平面BED , 而EB ⊂平面BED ,CF EB ∴⊥.因为EB AC ⊥,EB CF ⊥,且AC CF C =I ,所以EB ⊥平面BDF , 而FD ⊂平面BDF ,EB FD ∴⊥.(Ⅱ)设平面BED 与平面RQD 的交线为DG .由23FQ FE =,23FR FB =,知//QR EB . 而EB ⊂平面BDE ,∴//QR 平面BDE , 而平面BDE I 平面RQD = DG , ∴////QR DG EB .由(Ⅰ)知,BE ⊥平面BDF ,∴DG ⊥平面BDF , 而,DR DB ⊂平面BDF ,∴DG DR ⊥,DG DQ ⊥, ∴RDB ∠是平面BED 与平面RQD 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 在Rt BCF ∆中,2CF a ===,sin FC RBD BF ∠===cos RBD ∠==. 在BDR ∆中,由23FR FB =知,133BR FB ==,由余弦定理得,RD== 由正弦定理得,sin sin BR RD RDB RBD=∠∠,即332sin RDB =∠,sin RDB ∠=故平面BED 与平面RQD 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为29.为GC 的中点,FO =3,且FO ⊥平面ABCD .(1)求证:AE ∥平面BCF ; (2)求证:CF ⊥平面AEF .【解析】证明 取BC 中点H ,连接OH ,则OH ∥BD ,又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 ∴AC ⊥BD ,∴OH ⊥AC ,故以O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则A (3,0,0),C (-1,0,0),D (1,-2,0),F (0,0,3),B (1,2,0).BC →=(-2,-2,0),CF →=(1,0,3),BF →=(-1,-2,3). (1)设平面BCF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则⎩⎪⎨⎪⎧n ·BC →=0,n ·CF →=0,即⎩⎨⎧-2x -2y =0,x +3z =0,取z =1,得n =(-3,3,1). 又四边形BDEF 为平行四边形, ∴DE →=BF →=(-1,-2,3), ∴AE →=AD →+DE →=BC →+BF →=(-2,-2,0)+(-1,-2,3)=(-3,-4,3), ∴AE →·n =33-43+3=0,∴AE →⊥n , 又AE ⊄平面BCF ,∴AE ∥平面BCF .(2)AF →=(-3,0,3),∴CF →·AF →=-3+3=0,CF →·AE →=-3+3=0, ∴CF →⊥AF →,CF →⊥AE →, 即CF ⊥AF ,CF ⊥AE , 又AE ∩AF =A , AE ,AF ⊂平面AEF , ∴CF ⊥平面AEF .2.如图所示,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侧面AA 1C 1C 和侧面AA 1B 1B 都是正方形且互相垂直,M 为AA 1的中点,N 为BC 1的中点.求证:(1)MN ∥平面A 1B 1C 1; (2)平面MBC 1⊥平面BB 1C 1C .【解析】证明 由题意知AA 1,AB ,AC 两两垂直,以A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不妨设正方形AA 1C 1C 的边长为2,则A (0,0,0),A 1(2,0,0),B (0,2,0),B 1(2,2,0),C (0,0,2),C 1(2,0,2),M (1,0,0),N (1,1,1).(1)因为几何体是直三棱柱,所以侧棱AA 1⊥底面A 1B 1C 1.因为AA 1→=(2,0,0),MN →=(0,1,1),所以MN →·AA 1→=0,即MN →⊥AA 1→.MN ⊄平面A 1B 1C 1,故MN ∥平面A 1B 1C 1.(2)设平面MBC 1与平面BB 1C 1C 的法向量分别为 n 1=(x 1,y 1,z 1),n 2=(x 2,y 2,z 2). 因为MB →=(-1,2,0),MC 1→=(1,0,2), 所以⎩⎪⎨⎪⎧n 1·MB →=0,n 1·MC 1→=0,即⎩⎪⎨⎪⎧-x 1+2y 1=0,x 1+2z 1=0,,令x 1=2,则平面MBC 1的一个法向量为n 1=(2,1,-1).同理可得平面BB 1C 1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2=(0,1,1).因为n 1·n 2=2×0+1×1+(-1)×1=0,所以n 1⊥n 2,所以平面MBC 1⊥平面BB 1C 1C . 3.如图,在多面体ABCDEF 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2的菱形,∠BAD =60°,四边形BDEF 是矩形,平面BDEF ⊥平面ABCD ,DE =2,M 为线段BF 的中点.(1)求M 到平面DEC 的距离及三棱锥M -CDE 的体积; (2)求证:DM ⊥平面ACE .【解析】(1)设AC ∩BD =O ,以O 为原点,OB 为x 轴,OC 为y 轴,过O 作平面ABCD 的垂线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C (0,3,0),D (-1,0,0),E (-1,0,2),M (1,0,1), DE →=(0,0,2),DC →=(1,3,0),DM →=(2,0,1), ∵DE →·DC →=0, ∴DE ⊥DC ,∴S △DEC =12×DE ×DC =12×2×2=2,设平面DEC 的法向量n =(x ,y ,z ),则⎩⎪⎨⎪⎧n ·DE →=2z =0,n ·DC →=x +3y =0,取x =3,得n =(3,-1,0),∴M 到平面DEC 的距离h =|DM →·n ||n |=233+1=3,∴三棱锥M -CDE 的体积V =13×S △CDE ×h =13×2×3=233.(2)证明:A (0,-3,0),AC →=(0,23,0),AE →=(-1,3,2), AC →·DM →=0,AE →·DM →=-2+2=0, ∴AC ⊥DM ,AE ⊥DM ,∵AC ∩AE =A ,∴DM ⊥平面ACE .4.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a 的正方形,侧面P AD ⊥底面ABCD ,且P A =PD =22AD ,设E ,F 分别为PC ,BD 的中点.(1)求证:EF ∥平面P AD ; (2)求证:平面P AB ⊥平面PDC .【解析】证明 (1)如图,取AD 的中点O ,连接OP ,OF .因为P A =PD ,所以PO ⊥AD .因为侧面P AD ⊥底面ABCD ,平面P AD ∩平面ABCD =AD ,PO ⊂平面P AD , 所以PO ⊥平面ABCD .又O ,F 分别为AD ,BD 的中点, 所以OF ∥AB .又ABCD 是正方形,所以OF ⊥AD . 因为P A =PD =22AD , 所以P A ⊥PD ,OP =OA =a2.以O 为原点,OA ,OF ,OP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A ⎝⎛⎭⎫a 2,0,0,F ⎝⎛⎭⎫0,a 2,0,D ⎝⎛⎭⎫-a2,0,0, P ⎝⎛⎭⎫0,0,a 2,B ⎝⎛⎭⎫a 2,a ,0,C ⎝⎛⎭⎫-a2,a ,0. 因为E 为PC 的中点,所以E ⎝⎛⎭⎫-a 4,a 2,a4. 易知平面P AD 的一个法向量为OF →=⎝⎛⎭⎫0,a 2,0, 因为EF →=⎝⎛⎭⎫a 4,0,-a 4,且OF →·EF →=⎝⎛⎭⎫0,a 2,0·⎝⎛⎭⎫a4,0,-a 4=0, 又因为EF ⊄平面P AD , 所以EF ∥平面P AD .(2)因为P A →=⎝⎛⎭⎫a 2,0,-a 2,CD →=(0,-a,0), 所以P A →·CD →=⎝⎛⎭⎫a2,0,-a 2·(0,-a,0)=0, 所以P A →⊥CD →,所以P A ⊥CD . 又P A ⊥PD ,PD ∩CD =D , PD ,CD ⊂平面PDC , 所以P A ⊥平面PDC . 又P A ⊂平面P AB , 所以平面P AB ⊥平面PDC .5.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AB =AC ,D 为BC 的中点,PO ⊥平面ABC ,垂足O 落在线段AD 上.已知BC =8,PO =4,AO =3,OD =2.(1)证明:AP ⊥BC ;(2)若点M 是线段AP 上一点,且AM =3.试证明平面AMC ⊥平面BMC .【解析】证明 如图所示,以O 为坐标原点,以射线OP 为z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则O (0,0,0),A (0,-3,0),B (4,2,0),C (-4,2,0),P (0,0,4).(1)∵AP →=(0,3,4),BC →=(-8,0,0),∴AP →·BC →=(0,3,4)·(-8,0,0)=0,AP →⊥BC →,即AP ⊥BC . (2)由(1)知|AP |=5,又|AM |=3,且点M 在线段AP 上, ∴AM →=35AP →=⎝⎛⎭⎫0,95,125. 又AC →=(-4,5,0),BA →=(-4,-5,0), ∴BM →=BA →+AM →=⎝⎛⎭⎫-4,-165,125, 则A P →·BM →=(0,3,4)·⎝⎛⎭⎫-4,-165,125=0, ∴AP →⊥BM →,即AP ⊥BM ,又根据(1)的结论知AP ⊥BC ,BM ∩BC =B , ∴AP ⊥平面BMC ,于是AM ⊥平面BMC . 又AM ⊂平面AMC ,故平面AMC ⊥平面BCM .6. 如图所示,已知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是直角梯形,∠ABC =∠BCD =90°,AB =BC =PB =PC =2CD ,侧面PBC ⊥底面ABCD .证明:(1)P A ⊥BD ;(2)平面P AD ⊥平面P AB .【解析】证明 (1)取BC 的中点O ,连接PO ,△PBC 为等边三角形,即PO ⊥BC , ∵平面PBC ⊥底面ABCD ,BC 为交线,PO ⊂平面PBC , ∴PO ⊥底面ABCD .以BC 的中点O 为坐标原点,以BC 所在直线为x 轴,过点O 与AB 平行的直线为y 轴,OP 所在直线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不妨设CD =1,则AB =BC =2,PO = 3.∴A (1,-2,0),B (1,0,0),D (-1,-1,0),P (0,0,3). ∴BD →=(-2,-1,0),P A →=(1,-2,-3). ∵BD →·P A →=(-2)×1+(-1)×(-2)+0×(-3)=0, ∴P A →⊥BD →, ∴P A ⊥BD .(2)取P A 的中点M ,连接DM ,则M ⎝⎛⎭⎫12,-1,32.∵DM →=⎝⎛⎭⎫32,0,32,PB →=(1,0,-3),∴DM →·PB →=32×1+0×0+32×(-3)=0,∴DM →⊥PB →,即DM ⊥PB .∵DM →·P A →=32×1+0×(-2)+32×(-3)=0,∴DM →⊥P A →,即DM ⊥P A .又∵P A ∩PB =P ,P A ,PB ⊂平面P AB , ∴DM ⊥平面P AB . ∵DM ⊂平面P AD , ∴平面P AD ⊥平面P AB .7.如图所示,在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A 1D ⊥平面ABCD ,底面ABC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侧棱A 1A =2.(1)证明:AC ⊥A 1B ;(2)是否在棱A 1A 上存在一点P ,使得AP →=λP A 1→且面AB 1C 1⊥面PB 1C 1.【解析】 如图所示,以DA ,DC ,DA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D (0,0,0),A (1,0,0),C (0,1,0),A 1(0,0,3),B (1,1,0),D 1(-1,0,3),B 1(0,1,3),C 1(-1,1,3).(1)证明:AC →=(-1,1,0),A 1B →=(1,1,-3), ∴AC →·A 1B →=0,∴AC ⊥A 1B . (2)假设存在, ∵AP →=λP A 1→, ∴P ⎝⎛⎭⎪⎫11+λ,0,3λ1+λ. 设平面AB 1C 1的一个法向量为n 1=(x 1,y 1,z 1), ∵AB 1→=(-1,1,3),AC 1→=(-2,1,3), ∴⎩⎪⎨⎪⎧n 1·AB 1→=-x 1+y 1+3z 1=0,n 1·AC 1→=-2x 1+y 1+3z 1=0.令z 1=3,则y 1=-3,x 1=0.∴n 1=(0,-3,3).同理可求面PB 1C 1的一个法向量为n 2=⎝ ⎛⎭⎪⎫0,3λ+1,-1, ∴n 1·n 2=0.∴-331+λ-3=0,即λ=-4.∵P 在棱A 1A 上,∴λ>0,矛盾. ∴这样的点P 不存在.8.如图,棱柱ABCD -A 1B 1C 1D 1的所有棱长都等于2,∠ABC 和∠A 1AC 均为60°,平面AA 1C 1C ⊥平面ABCD .(1)求证:BD ⊥AA 1;(2)在直线CC 1上是否存在点P ,使BP ∥平面DA 1C 1,若存在,求出点P 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析】(1)证明 设BD 与AC 交于点O ,则BD ⊥AC ,连接A 1O ,在△AA 1O 中,AA 1=2,AO =1,∠A 1AO =60°,∴A 1O 2=AA 21+AO 2-2AA 1·AO cos 60°=3, ∴AO 2+A 1O 2=AA 21, ∴A 1O ⊥AO .由于平面AA 1C 1C ⊥平面ABCD ,且平面AA 1C 1C ∩平面ABCD =AC ,A 1O ⊂平面AA 1C 1C ,∴A 1O ⊥平面ABCD .以OB ,OC ,OA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0,-1,0),B (3,0,0),C (0,1,0),D (-3,0,0),A 1(0,0,3),C 1(0,2,3).由于BD →=(-23,0,0),AA 1→=(0,1,3), AA 1→·BD →=0×(-23)+1×0+3×0=0, ∴BD →⊥AA 1→,即BD ⊥AA 1.(2)解 假设在直线CC 1上存在点P ,使BP ∥平面DA 1C 1, 设CP →=λCC 1→,P (x ,y ,z ),则(x ,y -1,z )=λ(0,1,3).从而有P (0,1+λ,3λ),BP →=(-3,1+λ,3λ). 设平面DA 1C 1的法向量为n 3=(x 3,y 3,z 3), 则⎩⎪⎨⎪⎧n 3⊥A 1C 1→,n 3⊥DA 1→,又A 1C 1→=(0,2,0),DA 1→=(3,0,3),则⎩⎨⎧2y 3=0,3x 3+3z 3=0,取n 3=(1,0,-1),因为BP ∥平面DA 1C 1, 则n 3⊥BP →,即n 3·BP →=-3-3λ=0,得λ=-1, 即点P 在C 1C 的延长线上,且C 1C =CP .。
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
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平行是向量的重要性质之一,通过利用空间向量可以证明向量之间的平行关系。
在三维空间中,我们可以用向量表示空间中的点和线,向量的方向和长度性质可以用来描述空间中的各种几何关系,包括平行。
首先,让我们定义两个向量$\vec{a}$和$\vec{b}$,它们的起点都在原点$O$。
假设这两个向量平行,我们可以利用以下空间向量的性质进行证明。
根据向量的叉乘公式,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等式:$(a_2b_3-a_3b_2)\vec{i}+(a_3b_1-a_1b_3)\vec{j}+(a_1b_2-a_2b_1)\vec{k}=0$由于向量$\vec{i}$,$\vec{j}$,$\vec{k}$是线性无关的,所以上述等式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_2b_3-a_3b_2=0$$a_3b_1-a_1b_3=0$$a_1b_2-a_2b_1=0$以上等式即为判断向量$\vec{a}$和$\vec{b}$平行的条件式。
如果这三个条件式都成立,那么我们可以断定$\vec{a}$和$\vec{b}$平行。
在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向量的起点需要相同,因为平行关系是两个向量共线的特殊情况,共享起点是判断平行性的前提条件。
2.以上证明的方法适用于三维空间,对于二维空间中的向量,只需要考虑平面内的坐标,即去掉$z$轴的分量即可。
证明的方法和步骤类似。
3.利用向量的坐标分量进行证明时,要注意考虑向量的方向。
如果两个向量的方向相反,那么它们的叉积为零,同样能够证明它们是平行的。
总之,通过利用空间向量的共线性和叉乘公式,我们可以证明两个向量是否平行。
这是一种简单但有效的方法,在几何学和向量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用空间向量解立体几何问题方法归纳
用空间向量解立体几何问题方法归纳(总1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用空间向量解立体几何题型与方法平行垂直问题基础知识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a =(a 1,b 1,c 1).平面α,β的法向量u =(a 3,b 3,c 3),v =(a 4,b 4,c 4) (1)线面平行:l ∥α⇔a ⊥u ⇔a ·u =0⇔a 1a 3+b 1b 3+c 1c 3=0 (2)线面垂直:l ⊥α⇔a ∥u ⇔a =k u ⇔a 1=ka 3,b 1=kb 3,c 1=kc 3 (3)面面平行:α∥β⇔u ∥v ⇔u =k v ⇔a 3=ka 4,b 3=kb 4,c 3=kc 4 (4)面面垂直:α⊥β⇔u ⊥v ⇔u ·v =0⇔a 3a 4+b 3b 4+c 3c 4=0例1、如图所示,在底面是矩形的四棱锥P -ABCD 中,PA ⊥底面ABCD ,E ,F 分别是PC ,PD 的中点,PA =AB =1,BC =2.(1)求证:EF ∥平面PAB ; (2)求证:平面PAD ⊥平面PDC .[证明] 以A 为原点,AB ,AD ,AP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A (0,0,0),B (1,0,0),C (1,2,0),D (0,2,0),P (0,0,1),所以E ⎝ ⎛⎭⎪⎫12,1,12,F ⎝ ⎛⎭⎪⎫0,1,12,EF =⎝ ⎛⎭⎪⎫-12,0,0,PB =(1,0,-1),PD =(0,2,-1),AP =(0,0,1),AD =(0,2,0),DC =(1,0,0),AB =(1,0,0).(1)因为EF =-12AB ,所以EF ∥AB ,即EF ∥AB . 又AB ⊂平面PAB ,EF ⊄平面PAB ,所以EF ∥平面PAB .(2)因为AP ·DC =(0,0,1)·(1,0,0)=0,AD ·DC =(0,2,0)·(1,0,0)=0, 所以AP ⊥DC ,AD ⊥DC ,即AP ⊥DC ,AD ⊥DC .又AP ∩AD =A ,AP ⊂平面PAD ,AD ⊂平面PAD ,所以DC ⊥平面PAD .因为DC ⊂平面PDC , 所以平面P AD ⊥平面PDC .使用空间向量方法证明线面平行时,既可以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内一条直线的方向向量平行,然后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得到线面平行,也可以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垂直;证明面面垂直既可以证明线线垂直,然后使用判定定理进行判定,也可以证明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垂直.例2、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C =90°,BC =2,CC 1=4,点E 在线段BB 1上,且EB 1=1,D ,F ,G 分别为CC 1,C 1B 1,C 1A 1的中点.求证:(1)B 1D ⊥平面ABD ; (2)平面EGF ∥平面ABD .证明:(1)以B 为坐标原点,BA 、BC 、BB 1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B (0,0,0),D (0,2,2),B 1(0,0,4),设BA =a ,则A (a,0,0),所以BA =(a,0,0),BD =(0,2,2),1B D =(0,2,-2),1B D ·BA =0,1B D ·BD =0+4-4=0,即B 1D ⊥BA ,B 1D ⊥BD . 又BA ∩BD =B ,因此B 1D ⊥平面ABD .(2)由(1)知,E (0,0,3),G ⎝ ⎛⎭⎪⎫a 2,1,4,F (0,1,4),则EG =⎝ ⎛⎭⎪⎫a 2,1,1,EF =(0,1,1),1B D ·EG =0+2-2=0,1B D ·EF =0+2-2=0,即B 1D ⊥EG ,B 1D ⊥EF . 又EG ∩EF =E ,因此B 1D ⊥平面EGF . 结合(1)可知平面EGF ∥平面ABD . 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基础知识(1)向量法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若异面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 ,b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为θ,则cos θ=|cos 〈a ,b 〉|=|a·b ||a ||b |.(2)向量法求线面所成的角:求出平面的法向量n ,直线的方向向量a ,设线面所成的角为θ,则sin θ=|cos 〈n ,a 〉|=|n·a ||n ||a |.(3)向量法求二面角:求出二面角α-l -β的两个半平面α与β的法向量n 1,n 2,若二面角α-l -β所成的角θ为锐角,则cos θ=|cos 〈n 1,n 2〉|=|n 1·n 2||n 1||n 2|;若二面角α-l -β所成的角θ为钝角,则cos θ=-|cos 〈n 1,n 2〉|=-|n 1·n 2||n 1||n 2|.例1、如图,在直三棱柱A 1B 1C 1-ABC 中,AB ⊥AC ,AB =AC =2,A 1A =4,点D 是BC 的中点.(1)求异面直线A 1B 与C 1D 所成角的余弦值; (2)求平面ADC 1与平面ABA 1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解] (1)以A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则A (0,0,0),B (2,0,0),C (0,2,0),D (1,1,0),A 1(0,0,4),C 1(0,2,4),所以1A B =(2,0,-4),1C D =(1,-1,-4).因为cos 〈1A B ,1C D 〉=1A B ·1C D| 1A B ||1C D |=1820×18=31010,所以异面直线A 1B 与C 1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1010.(2)设平面ADC 1的法向量为n 1=(x ,y ,z ),因为AD =(1,1,0),1AC =(0,2,4),所以n 1·AD =0,n 1·1AC =0,即x +y =0且y +2z =0,取z =1,得x =2,y =-2,所以,n 1=(2,-2,1)是平面ADC 1的一个法向量.取平面ABA 1的一个法向量为n 2=(0,1,0).设平面ADC 1与平面ABA 1所成二面角的大小为θ.由|cos θ|=⎪⎪⎪⎪⎪⎪n 1·n 2|n 1||n 2|=29×1=23,得sin θ=53.因此,平面ADC 1与平面ABA 1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为53.例2、如图,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CA =CB ,AB =AA 1,∠BAA 1=60°. (1)证明:AB ⊥A 1C ;(2)若平面ABC ⊥平面AA 1B 1B ,AB =CB ,求直线A 1C 与平面BB 1C 1C 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 (1)证明:取AB 的中点O ,连接OC ,OA 1,A 1B . 因为CA =CB ,所以OC ⊥AB .由于AB =AA 1,∠BAA 1=60°,故△AA 1B 为等边三角形,所以OA 1⊥AB . 因为OC ∩OA 1=O ,所以AB ⊥平面OA 1C . 又A 1C ⊂平面OA 1C ,故AB ⊥A 1C .(2)由(1)知OC ⊥AB ,OA 1⊥AB .又平面ABC ⊥平面AA 1B 1B ,交线为AB , 所以OC ⊥平面AA 1B 1B ,故OA ,OA 1,OC 两两相互垂直.以O 为坐标原点,OA 的方向为x 轴的正方向,|OA |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 由题设知A (1,0,0),A 1(0,3,0),C (0,0,3),B (-1,0,0).则BC =(1,0,3),1BB =1AA =(-1,3,0),1A C =(0,-3,3).设n =(x ,y ,z )是平面BB 1C 1C 的法向量, 则⎩⎪⎨⎪⎧n ·BC =0,n ·1BB =0.即⎩⎪⎨⎪⎧x +3z =0,-x +3y =0. 可取n =(3,1,-1).故cosn ,1A C=n ·1A C|n ||1A C |=-105.所以A 1C 与平面BB 1C 1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05.(1)运用空间向量坐标运算求空间角的一般步骤:①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②求出相关点的坐标;③写出向量坐标;④结合公式进行论证、计算;⑤转化为几何结论. (2)求空间角应注意:①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α不一定是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β,即cos α=|cos β|. ②两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不一定是所求的二面角,有可能两法向量夹角的补角为所求. 例3、如图,在四棱锥S -ABCD 中,AB ⊥AD ,AB ∥CD ,CD =3AB =3,平面SAD ⊥平面ABCD ,E 是线段AD 上一点,AE =ED =3,SE ⊥AD . (1)证明:平面SBE ⊥平面SEC ;(2)若SE =1,求直线CE 与平面SBC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1)证明:∵平面SAD ⊥平面ABCD ,平面SAD ∩平面ABCD =AD ,SE ⊂平面SAD ,SE ⊥AD ,∴SE ⊥平面ABCD . ∵BE ⊂平面ABCD ,∴SE ⊥BE . ∵AB ⊥AD ,AB ∥CD , CD =3AB =3,AE =ED =3,∴∠AEB =30°,∠CED =60°. ∴∠BEC =90°, 即BE ⊥CE . 又SE ∩CE =E ,∴BE ⊥平面SEC . ∵BE ⊂平面SBE , ∴平面SBE ⊥平面SEC .(2)由(1)知,直线ES ,EB ,EC 两两垂直.如图,以E 为原点,EB 为x 轴,EC 为y 轴,ES 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E (0,0,0),C (0,23,0),S (0,0,1),B (2,0,0),所以CE =(0,-23,0),CB =(2,-23,0),CS =(0,-23,1).设平面SBC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 n ·CB =0,n ·CS =0.即⎩⎪⎨⎪⎧2x -23y =0,-23y +z =0.令y =1,得x =3,z =23, 则平面SB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3,1,23). 设直线CE 与平面SBC 所成角的大小为θ,则sin θ=|n ·CE |n |·|CE ||=14,故直线CE 与平面SB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4. 例4、如图是多面体ABC -A 1B 1C 1和它的三视图.(1)线段CC 1上是否存在一点E ,使BE ⊥平面A 1CC 1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若存在,请找出并证明;(2)求平面C 1A 1C 与平面A 1CA 夹角的余弦值.解:(1)由题意知AA 1,AB ,AC 两两垂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0,0,0),A 1(0,0,2),B (-2,0,0),C (0,-2,0),C 1(-1,-1,2),则1CC =(-1,1,2),11A C =(-1,-1,0),1A C =(0,-2,-2).设E (x ,y ,z ),则CE =(x ,y +2,z ),1EC =(-1-x ,-1-y,2-z ).设CE =λ1EC (λ>0), 则⎩⎪⎨⎪⎧x =-λ-λx ,y +2=-λ-λy ,z =2λ-λz ,则E ⎝⎛⎭⎪⎪⎫-λ1+λ,-2-λ1+λ,2λ1+λ, BE =⎝ ⎛⎭⎪⎪⎫2+λ1+λ,-2-λ1+λ,2λ1+λ.由⎩⎪⎨⎪⎧BE ·11A C =0, BE ·1A C =0,得⎩⎪⎨⎪⎧-2+λ1+λ+2+λ1+λ=0,-2-λ1+λ+2λ1+λ=0,解得λ=2,所以线段CC 1上存在一点E ,CE =21EC ,使BE ⊥平面A 1CC 1.(2)设平面C 1A 1C 的法向量为m =(x ,y ,z ),则由⎩⎪⎨⎪⎧ m ·11A C =0,m ·1A C =0,得⎩⎪⎨⎪⎧-x -y =0,-2y -2z =0,取x =1,则y =-1,z =1.故m =(1,-1,1),而平面A 1CA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0,0), 则cos 〈m ,n 〉=m ·n |m ||n |=13=33,故平面C 1A 1C 与平面A 1CA 夹角的余弦值为33.利用空间向量解决探索性问题例1、如图1,正△ABC 的边长为4,CD 是AB 边上的高,E ,F 分别是AC 和BC 边的中点,现将△ABC 沿CD 翻折成直二面角A -DC -B (如图2).(1)试判断直线AB 与平面DEF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求二面角E -DF -C 的余弦值;(3)在线段BC 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AP ⊥DE 如果存在,求出BPBC 的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 (1)在△ABC 中,由E ,F 分别是AC ,BC 中点,得EF ∥AB .又AB ⊄平面DEF ,EF ⊂平面DEF ,∴AB ∥平面DEF .(2)以点D 为坐标原点,以直线DB ,DC ,DA 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0,0,2),B (2,0,0),C (0,23,0),E (0,3,1),F (1,3,0),DF =(1,3,0),DE =(0,3,1),DA =(0,0,2).平面CDF 的法向量为DA =(0,0,2).设平面EDF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 DF ·n =0, DE ·n =0,即⎩⎪⎨⎪⎧x +3y =0,3y +z =0,取n =(3,-3,3), cos 〈DA ,n 〉=DA ·n | DA ||n |=217,所以二面角E -DF -C 的余弦值为217.(3)存在.设P (s ,t,0),有AP =(s ,t ,-2),则AP ·DE =3t -2=0,∴t =233, 又BP =(s -2,t,0),PC =(-s,23-t,0),∵BP ∥PC ,∴(s -2)(23-t )=-st , ∴3s +t =2 3. 把t =233代入上式得s =43,∴BP =13BC , ∴在线段BC 上存在点P ,使AP ⊥DE . 此时,BP BC =13.(1)空间向量法最适合于解决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它无需进行复杂的作图、论证、推理,只需通过坐标运算进行判断.(2)解题时,把要成立的结论当作条件,据此列方程或方程组,把“是否存在”问题转化为“点的坐标是否有解,是否有规定范围内的解”等,所以为使问题的解决更简单、有效,应善于运用这一方法.例2、.如图所示,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CB =90°,AA 1=BC =2AC =2.(1)若D 为AA 1中点,求证:平面B 1CD ⊥平面B 1C 1D ;(2)在AA 1上是否存在一点D ,使得二面角B 1-CD -C 1的大小为60°?解:(1)证明:如图所示,以点C 为原点,CA ,CB ,CC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C (0,0,0),A (1,0,0),B 1(0,2,2),C 1(0,0,2),D (1,0,1), 即11C B =(0,2,0),1DC =(-1,0,1),CD =(1,0,1).由11C B ·CD =(0,2,0)·(1,0,1)=0+0+0=0,得11C B ⊥CD ,即C 1B 1⊥CD . 由1DC ·CD =(-1,0,1)·(1,0,1)=-1+0+1=0,得1DC ⊥CD ,即DC 1⊥CD .又DC 1∩C 1B 1=C 1,∴CD ⊥平面B 1C 1D .又CD ⊂平面B 1CD ,∴平面B 1CD ⊥平面B 1C 1D .(2)存在.当AD =22AA 1时,二面角B 1-CD -C 1的大小为60°.理由如下:设AD =a ,则D 点坐标为(1,0,a ),CD =(1,0,a ),1CB =(0,2,2), 设平面B 1CD 的法向量为m =(x ,y ,z ),则⎩⎪⎨⎪⎧ m ·1CB =0m ·CD =0⇒⎩⎪⎨⎪⎧2y +2z =0,x +az =0,令z =-1,得m =(a,1,-1).又∵CB =(0,2,0)为平面C 1CD 的一个法向量,则cos 60°=|m ·CB ||m |·|CB |=1a 2+2=12, 解得a =2(负值舍去),故AD =2=22AA 1.∴在AA 1上存在一点D 满足题意. 空间直角坐标系建立的创新问题空间向量在处理空间问题时具有很大的优越性,能把“非运算”问题“运算”化,即通过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解决的关键环节之一就是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因而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问题成为近几年试题新的命题点.一、经典例题领悟好例1、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P A ⊥底面ABCD ,BC =CD =2,AC =4, ∠ACB =∠ACD =π3,F 为PC 的中点,AF ⊥PB . (1)求P A 的长;(2)求二面角B -AF -D 的正弦值. (1)学审题——审条件之审视图形由条件知AC ⊥BD ――→建系DB ,AC 分别为x ,y 轴―→写出A ,B ,C ,D 坐标――――――――→P A ⊥面ABCD 设P 坐标――→PF =CF 可得F 坐标――→AF ⊥PBAF ·PB =0―→得P 坐标并求P A 长. (2)学审题由(1)―→AD,AF ,AB 的坐标―――――――――――――――――――→向量n 1,n 2分别为平面F AD 、平面F AB 的法向量n 1·AD =0且n 1·AF =0―→求得n 1·n 2―→求得夹角余弦.[解] (1)如图,连接BD 交AC 于O ,因为BC =CD ,即△BCD 为等腰三角形,又AC 平分∠BCD ,故AC ⊥BD .以O 为坐标原点,OB ,OC ,AP 的方向分别为x 轴,y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则OC =CD cos π3=1.而AC =4,得AO =AC -OC =3.又OD =CD sin π3=3,故A (0,-3,0),B (3,0,0),C (0,1,0),D (-3,0,0).因P A ⊥底面ABCD ,可设P (0,-3,z ).由F 为PC 边中点,知F ⎝ ⎛⎭⎪⎫0,-1,z 2.又AF =⎝ ⎛⎭⎪⎫0,2,z 2,PB =(3,3,-z ),AF ⊥PB ,故AF ·PB =0,即6-z 22=0,z =23(舍去-23),所以|PA |=2 3.(2)由(1)知AD =(-3,3,0),AB =(3,3,0),AF =(0,2,3).设平面F AD 的法向量为n 1=(x 1,y 1,z 1),平面F AB 的法向量为n 2=(x 2,y 2,z 2),由n 1·AD =0,n 1·AF =0,得⎩⎪⎨⎪⎧-3x 1+3y 1=0,2y 1+3z 1=0,因此可取n 1=(3,3,-2).由n 2·AB =0,n 2·AF =0,得⎩⎪⎨⎪⎧3x 2+3y 2=0,2y 2+3z 2=0,故可取n 2=(3,-3,2).从而法向量n 1,n 2的夹角的余弦值为cos 〈n 1,n 2〉=n 1·n 2|n 1|·|n 2|=18.故二面角B -AF -D 的正弦值为378.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思想是寻找其中的线线垂直关系(本题利用AC ⊥BD ),若图中存在交于一点的三条直线两两垂直,则以该点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在没有明显的垂直关系时,要通过其他已知条件得到垂直关系,在此基础上选择一个合理的位置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注意建立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是右手系,正确确定坐标轴的名称.例2、如图,在空间几何体中,平面ACD ⊥平面ABC ,AB =BC =CA =DA =DC =BE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为60°,且点E 在平面ABC 内的射影落在∠ABC 的平分线上.(1)求证:DE ∥平面ABC ; (2)求二面角E -BC -A 的余弦值.解:证明:(1)易知△ABC ,△ACD 都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取AC 的中点O ,连接BO ,DO ,则BO ⊥AC ,DO ⊥AC . ∵平面ACD ⊥平面ABC ,∴DO ⊥平面ABC . 作EF ⊥平面ABC ,则EF ∥DO . 根据题意,点F 落在BO 上, ∴∠EBF =60°, 易求得EF =DO =3,∴四边形DEFO 是平行四边形,DE ∥OF . ∵DE ⊄平面ABC ,OF ⊂平面ABC ,∴DE ∥平面ABC .(2)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可求得平面AB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0,0,1). 可得C (-1,0,0),B (0,3,0),E (0,3-1,3),则CB =(1,3,0),BE =(0,-1,3).设平面BCE 的法向量为n 2=(x ,y ,z ),则可得n 2·CB =0,n 2·BE =0, 即(x ,y ,z )·(1,3,0)=0,(x ,y ,z )·(0,-1,3)=0,可取n 2=(-3,3,1). 故cos 〈n 1,n 2〉=n 1·n 1|n 1|·|n 2|=1313. 又由图知,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是锐角,故二面角E -BC -A 的余弦值为1313.专题训练1.如图所示,在多面体ABCD -A 1B 1C 1D 1中,上、下两个底面A 1B 1C 1D 1和ABCD 互相平行,且都是正方形,DD 1⊥底面ABCD ,AB ∥A 1B 1,AB =2A 1B 1=2DD 1=2a .(1)求异面直线AB 1与DD 1所成角的余弦值; (2)已知F 是AD 的中点,求证:FB 1⊥平面BCC 1B 1.解:以D 为原点,DA ,DC ,DD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2a,0,0),B (2a,2a,0),C (0,2a,0),D 1(0,0,a ),F (a,0,0),B 1(a ,a ,a ),C 1(0,a ,a ).(1)∵1AB =(-a ,a ,a ),1DD =(0,0,a ),∴cos 〈1AB ,1DD 〉=1AB ·1DD |1AB |·|1DD |=33,所以异面直线AB 1与DD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3.(2)证明:∵1BB =(-a ,-a ,a ),BC =(-2a,0,0),1FB =(0,a ,a ),∴⎩⎪⎨⎪⎧1FB ·1BB =0, 1FB ·BC =0.∴FB 1⊥BB 1,FB 1⊥BC . ∵BB 1∩BC =B ,∴FB 1⊥平面BCC 1B 1.2.如图,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A 1C 1C 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平面ABC ⊥平面AA 1C 1C ,AB =3,BC =5.(1)求证:AA 1⊥平面ABC ; (2)求二面角A 1-BC 1-B 1的余弦值;(3)证明:在线段BC 1上存在点D ,使得AD ⊥A 1B ,并求 BDBC 1的值.解:(1)证明:因为四边形AA 1C 1C 为正方形,所以AA 1⊥AC .因为平面ABC ⊥平面AA 1C 1C ,且AA 1垂直于这两个平面的交线AC ,所以AA 1⊥平面ABC . (2)由(1)知AA 1⊥AC ,AA 1⊥AB . 由题知AB =3,BC =5,AC =4,所以AB ⊥AC . 如图,以A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则B (0,3,0),A 1(0,0,4),B 1(0,3,4),C 1(4,0,4),1A B =(0,3,-4),11A C =(4,0,0).设平面A 1BC 1的法向量为n =(x ,y ,z ), 则⎩⎪⎨⎪⎧ n ·1A B =0,n ·11A C =0.即⎩⎪⎨⎪⎧3y -4z =0,4x =0.令z =3,则x =0,y =4,所以n =(0,4,3).同理可得,平面B 1BC 1的一个法向量为m =(3,4,0).所以cos 〈 n ,m 〉=n ·m |n ||m |=1625. 由题知二面角A 1-BC 1-B 1为锐角,所以二面角A 1-BC 1-B 1的余弦值为1625. (3)证明:设D (x ,y ,z )是直线BC 1上一点,且BD =λ1BC . 所以(x ,y -3,z )=λ(4,-3,4).解得x =4λ,y =3-3λ,z =4λ.所以AD =(4λ,3-3λ,4λ).由AD ·1A B =0,即9-25λ=0,解得λ=925. 因为925∈[0,1],所以在线段BC 1上存在点D ,使得AD ⊥A 1B .此时,BD BC 1=λ=925.3.如图(1),四边形ABCD 中,E 是BC 的中点,DB =2,DC =1,BC =5,AB =AD = 2.将图(1)沿直线BD 折起,使得二面角A -BD -C 为60°,如图(2).(1)求证:AE ⊥平面BDC ;(2)求直线AC 与平面ABD 所成角的余弦值.解:(1)证明:取BD 的中点F ,连接EF ,AF ,则AF =1,EF =12,∠AFE =60°. 由余弦定理知AE =12+⎝ ⎛⎭⎪⎫122-2×1×12cos 60°=32.∵AE 2+EF 2=AF 2,∴AE ⊥EF .∵AB =AD ,F 为BD 中点.∴BD ⊥AF . 又BD =2,DC =1,BC =5,∴BD 2+DC 2=BC 2, 即BD ⊥CD .又E 为BC 中点,EF ∥CD ,∴BD ⊥EF .又EF ∩AF =F , ∴BD ⊥平面AEF .又BD ⊥AE ,∵BD ∩EF =F ,∴AE ⊥平面BDC . (2)以E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 ⎛⎭⎪⎫0,0,32,C ⎝ ⎛⎭⎪⎫-1,12,0,B ⎝ ⎛⎭⎪⎫1,-12,0, D ⎝ ⎛⎭⎪⎫-1,-12,0,DB =(2,0,0),DA =⎝ ⎛⎭⎪⎫1,12,32,AC =⎝ ⎛⎭⎪⎫-1,12,-32. 设平面AB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由⎩⎪⎨⎪⎧n ·DB =0n ·DA =0得⎩⎨⎧2x =0,x +12y +32z =0,取z =3,则y =-3,又∵n =(0,-3,3).∴cos 〈n ,AC 〉=n ·AC |n ||AC |=-64.故直线AC 与平面AB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04.4.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 中,AB =35,AD =6,BD 是对角线,过点A 作AE ⊥BD ,垂足为O ,交CD 于E ,以AE 为折痕将△ADE 向上折起,使点D 到点P 的位置,且PB =41.(1)求证:PO ⊥平面ABCE ; (2)求二面角E -AP -B 的余弦值.解:(1)证明:由已知得AB =35,AD =6,∴BD =9. 在矩形ABCD 中,∵AE ⊥BD , ∴Rt △AOD ∽Rt △BAD ,∴DO AD =ADBD ,∴DO =4,∴BO =5. 在△POB 中,PB =41,PO =4,BO =5,∴PO 2+BO 2=PB 2, ∴PO ⊥OB .又PO ⊥AE ,AE ∩OB =O ,∴PO ⊥平面ABCE . (2)∵BO =5,∴AO =AB 2-OB 2=2 5.以O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P (0,0,4),A (25,0,0),B (0,5,0),PA =(25,0,-4),PB =(0,5,-4).设n 1=(x ,y ,z )为平面APB 的法向量.则⎩⎪⎨⎪⎧ n 1·PA =0,n 1·PB =0,即⎩⎪⎨⎪⎧25x -4z =0,5y -4z =0.取x =25得n 1=(25,4,5).又n 2=(0,1,0)为平面AEP 的一个法向量, ∴cos 〈n 1,n 2〉=n 1·n 2|n 1|·|n 2|=461×1=46161, 故二面角E -AP -B 的余弦值为46161.5.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侧面P AD ⊥底面ABCD ,侧棱P A =PD =2,P A ⊥PD ,底面ABCD 为直角梯形,其中BC ∥AD ,AB ⊥AD ,AB =BC =1,O 为AD 中点.(1)求直线PB 与平面POC 所成角的余弦值; (2)求B 点到平面PCD 的距离;(3)线段PD 上是否存在一点Q ,使得二面角Q -AC -D 的余弦值为63若存在,求出PQQD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在△P AD 中,P A =PD ,O 为AD 中点,所以PO ⊥AD .又侧面P AD ⊥底面ABCD ,平面P AD ∩平面ABCD =AD ,PO ⊂平面P AD ,所以PO ⊥平面ABCD .又在直角梯形ABCD 中,连接OC ,易得OC ⊥AD ,所以以O 为坐标原点,OC ,OD ,OP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P (0,0,1),A (0,-1,0),B (1,-1,0),C (1,0,0),D (0,1,0),∴PB =(1,-1,-1),易证OA ⊥平面POC ,∴OA =(0,-1,0)是平面POC 的法向量, cos 〈PB ,OA 〉=PB ·OA | PB ||OA |=33. ∴直线PB 与平面PO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63.(2) PD =(0,1,-1),CP =(-1,0,1).设平面PDC 的一个法向量为u =(x ,y ,z ), 则⎩⎪⎨⎪⎧u ·CP =-x +z =0,u ·PD =y -z =0,取z =1,得u =(1,1,1).∴B 点到平面PCD 的距离为d =|BP ·u ||u |=33. (3)假设存在一点Q ,则设PQ =λPD (0<λ<1).∵PD =(0,1,-1), ∴PQ =(0,λ,-λ)=OQ -OP ,∴OQ =(0,λ,1-λ),∴Q (0,λ,1-λ). 设平面CAQ 的一个法向量为m =(x ,y ,z ),又AC =(1,1,0),AQ =(0,λ+1,1-λ), 则⎩⎪⎨⎪⎧m ·AC =x +y =0,m ·AQ =(λ+1)y +(1-λ)z =0.取z =λ+1,得m =(1-λ,λ-1,λ+1), 又平面CA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0,0,1),二面角Q -AC -D 的余弦值为63,所以|cos 〈m ,n 〉|=|m ·n ||m ||n |=63,得3λ2-10λ+3=0,解得λ=13或λ=3(舍), 所以存在点Q ,且PQ QD =12.6.如图,在四棱锥S -ABCD 中,底面ABCD 是直角梯形,侧棱SA ⊥底面ABCD ,AB 垂直于AD 和BC ,SA =AB =BC =2,AD =是棱SB 的中点.(1)求证:AM ∥平面SCD ;(2)求平面SCD 与平面SAB 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3)设点N 是直线CD 上的动点,MN 与平面SAB 所成的角为θ,求sin θ的最大值. 解:(1)以点A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0,0,0),B (0,2,0),C (2,2,0),D (1,0,0),S (0,0,2),M (0,1,1).所以AM =(0,1,1),SD =(1,0,-2),CD =(-1,-2,0). 设平面SCD 的法向量是n =(x ,y ,z ),则⎩⎪⎨⎪⎧ SD ·n =0,CD ·n =0,即⎩⎪⎨⎪⎧x -2z =0,-x -2y =0.令z =1,则x =2,y =-1, 于是n =(2,-1,1).∵AM ·n =0,∴AM ⊥n .又AM ⊄平面SCD , ∴AM ∥平面SCD .(2)易知平面SAB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1,0,0).设平面SCD 与平面SAB 所成的二面角为φ, 则|cos φ|=⎪⎪⎪⎪⎪⎪n 1·n |n 1|·|n |=⎪⎪⎪⎪⎪⎪(1,0,0)·(2,-1,1)1·6=⎪⎪⎪⎪⎪⎪21·6=63,即cos φ=63.∴平面SCD 与平面SAB 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63. (3)设N (x,2x -2,0)(x ∈[1,2]),则MN =(x,2x -3,-1). 又平面SAB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1,0,0), ∴sin θ=⎪⎪⎪⎪⎪⎪⎪⎪(x ,2x -3,-1)·(1,0,0)x 2+(2x -3)2+(-1)2·1=⎪⎪⎪⎪⎪⎪x5x 2-12x +10=⎪⎪⎪⎪⎪⎪⎪⎪15-12·1x +10·1x 2=110⎝ ⎛⎭⎪⎫1x 2-12⎝ ⎛⎭⎪⎫1x +5=110⎝ ⎛⎭⎪⎫1x -352+75 .当1x =35,即x =53时,(sin θ)max =357.7、如图,四边形ABEF 和四边形ABCD 均是直角梯形,∠F AB =∠DAB =90°,AF =AB =BC =2,AD =1,F A ⊥CD .(1)证明:在平面BCE 上,一定存在过点C 的直线l 与直线DF 平行; (2)求二面角F -CD -A 的余弦值.解:(1)证明:由已知得,BE ∥AF ,BC ∥AD ,BE ∩BC =B ,AD ∩AF =A , ∴平面BCE ∥平面ADF . 设平面DFC ∩平面BCE =l ,则l 过点C . ∵平面BCE ∥平面ADF ,平面DFC ∩平面BCE =l , 平面DFC ∩平面ADF =DF .∴DF ∥l ,即在平面BCE 上一定存在过点C 的直线l ,使得DF ∥l . (2)∵F A ⊥AB ,F A ⊥CD ,AB 与CD 相交,∴F A ⊥平面ABCD .故以A 为原点,AD ,AB ,AF 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由已知得,D (1,0,0),C (2,2,0),F (0,0,2),∴DF =(-1,0,2),DC =(1,2,0).设平面DF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 则⎩⎪⎨⎪⎧ n ·DF =0,n ·DC =0⇒⎩⎪⎨⎪⎧x =2z ,x =-2y ,不妨设z =1. 则n =(2,-1,1),不妨设平面ABCD 的一个法向量为m =(0,0,1). ∴cos 〈m ,n 〉=m ·n |m ||n |=16=66,由于二面角F -CD -A 为锐角,∴二面角F -CD -A 的余弦值为66.8、.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D ⊥平面ABCD ,四边形ABCD 是菱形,AC =2,BD =23,E 是PB 上任意一点. (1)求证:AC ⊥DE ;(2)已知二面角A -PB -D 的余弦值为155,若E 为PB 的中点,求EC 与平面P AB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1)证明:∵PD ⊥平面ABCD ,AC ⊂平面ABCD ,∴PD ⊥AC , ∵四边形ABCD 是菱形,∴BD ⊥AC ,又BD ∩PD =D ,∴AC ⊥平面PBD , ∵DE ⊂平面PBD ,∴AC ⊥DE .(2)在△PDB 中,EO ∥PD ,∴EO ⊥平面ABCD ,分别以OA ,OB ,OE 所在直线为x 轴,y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PD =t ,则A (1,0,0),B (0,3,0),C (-1,0,0),E ⎝ ⎛⎭⎪⎫0,0,t 2,P (0,-3,t ),AB =(-1,3,0),AP =(-1,-3,t ). 由(1)知,平面PB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1,0,0),设平面P AB 的法向量为n 2=(x ,y ,z ),则根据⎩⎪⎨⎪⎧ n 2·AB =0,n 2·AP =0得⎩⎪⎨⎪⎧-x +3y =0,-x -3y +tz =0,令y =1,得n 2=⎝ ⎛⎭⎪⎫3,1,23t . ∵二面角A -PB -D 的余弦值为155,则|cos 〈n 1,n 2〉|=155,即 34+12t 2=155,解得t =23或t =-23(舍去),∴P (0,-3,23). 设EC 与平面P AB 所成的角为θ,∵EC =(-1,0,-3),n 2=(3,1,1),则sin θ=|cos 〈EC ,n 2〉|=232×5=155,∴EC 与平面P AB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55.9、如图1,A ,D 分别是矩形A 1BCD 1上的点,AB =2AA 1=2AD =2,DC =2DD 1,把四边形A 1ADD 1沿AD 折叠,使其与平面ABCD 垂直,如图2所示,连接A 1B ,D 1C 得几何体ABA 1-DCD 1.(1)当点E 在棱AB 上移动时,证明:D 1E ⊥A 1D ;(2)在棱AB 上是否存在点E ,使二面角D 1-EC -D 的平面角为π6若存在,求出AE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证明,如图,以点D 为坐标原点,DA ,DC ,DD 1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则D (0,0,0),A (1,0,0),C (0,2,0),A 1(1,0,1),D 1(0,0,1).设E (1,t,0),则1D E =(1,t ,-1),1A D =(-1,0,-1),∴1D E ·1A D =1×(-1)+t ×0+(-1)×(-1)=0, ∴D 1E ⊥A 1D .(2)假设存在符合条件的点E .设平面D 1EC 的法向量为n =(x ,y ,z ),由(1)知EC =(-1,2-t,0),则⎩⎪⎨⎪⎧ n ·EC =0,n ·1D E =0得⎩⎪⎨⎪⎧-x +(2-t )y =0,x +ty -z =0,令y =12,则x =1-12t ,z =1,∴n =⎝ ⎛⎭⎪⎫1-12t ,12,1是平面D 1EC 的一个法向量,显然平面ECD 的一个法向量为1DD =(0,0,1), 则cos 〈n ,1DD 〉=|n ·1DD ||n ||1DD |=1⎝ ⎛⎭⎪⎫1-12t 2+14+1=cos π6,解得t =2-33(0≤t ≤2).故存在点E ,当AE =2-33时,二面角D 1-EC -D 的平面角为π6.。
高中数学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3.2.2利用向量解决平行、垂直问题讲义
3.2.2 利用向量解决平行、垂直问题1.用向量方法证明空间中的平行关系(1)证明线线平行设直线l,m的方向向量分别是a=(a1,b1,c1),b=(a2,b2,c2),则l∥m⇔□01a∥b⇔□02 a=λb⇔□03a1=λa2,b1=λb2,c1=λc2(λ∈R).(2)证明线面平行设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a=(a1,b1,c1),平面α的法向量为u=(a2,b2,c2),则l∥α⇔□04a⊥u⇔□05a·u=0⇔□06a1a2+b1b2+c1c2=0.(3)证明面面平行①设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u=(a1,b1,c1),v=(a2,b2,c2),则α∥β⇔□07u∥v⇔u=λv⇔□08a1=λa2,b1=λb2,c1=λc2(λ∈R).②由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要证明面面平行,只要转化为相应的线面平行、线线平行即可.2.用向量方法证明空间中的垂直关系(1)证明线线垂直设直线l1的方向向量u1=(a1,b1,c1),直线l2的方向向量u2=(a2,b2,c2),则l1⊥l2⇔□09u1⊥u2⇔□10u1·u2=0⇔□11a1a2+b1b2+c1c2=0.(2)证明线面垂直设直线l的方向向量是u=(a1,b1,c1),平面α的法向量v=(a2,b2,c2),则l⊥α⇔□12 u∥v⇔□13u=λv(λ∈R)⇔□14a1=λa2,b1=λb2,c1=λc2(λ∈R).(3)证明面面垂直若平面α的法向量u=(a1,b1,c1),平面β的法向量v=(a2,b2,c2),则α⊥β⇔□15u ⊥v⇔□16u·v=0⇔□17a1a2+b1b2+c1c2=0.1.判一判(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若两直线方向向量的数量积为0,则这两条直线一定垂直相交.( )(2)若一直线与平面垂直,则该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的所有直线的方向向量的数量积为0.( )(3)两个平面垂直,则其中一平面内的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另一平面内的直线的方向向量垂直.( )答案 (1)× (2)√ (3)×2.做一做(请把正确的答案写在横线上)(1)若直线l 1的方向向量为u 1=(1,3,2),直线l 2上有两点A (1,0,1),B (2,-1,2),则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2)若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a =(1,0,2),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2,0,-4),则直线l 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3)已知两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u 1=(1,0,1),u 2=(0,2,0),则平面α,β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4)若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1,2,4),(x ,-1,-2),并且α⊥β,则x 的值为________.答案 (1)垂直 (2)垂直 (3)垂直 (4)-10探究1 利用空间向量解决平行问题例1 已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2,E ,F 分别是BB 1,DD 1的中点,求证: (1)FC 1∥平面ADE ; (2)平面ADE ∥平面B 1C 1F .[证明] (1)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则有D (0,0,0),A (2,0,0),C 1(0,2,2),E (2,2,1),F (0,0,1),B 1(2,2,2), 所以FC 1→=(0,2,1),DA →=(2,0,0),AE →=(0,2,1).设n 1=(x 1,y 1,z 1)是平面ADE 的法向量,则n 1⊥DA →,n 1⊥AE →, 即⎩⎪⎨⎪⎧n 1·DA →=2x 1=0,n 1·AE →=2y 1+z 1=0,得⎩⎪⎨⎪⎧x 1=0,z 1=-2y 1,令z 1=2,则y 1=-1,所以n 1=(0,-1,2). 因为FC 1→·n 1=-2+2=0,所以FC 1→⊥n 1.又因为FC 1⊄平面ADE ,所以FC 1∥平面ADE . (2)因为C 1B 1→=(2,0,0),设n 2=(x 2,y 2,z 2)是平面B 1C 1F 的一个法向量. 由n 2⊥FC 1→,n 2⊥C 1B 1→,得 ⎩⎪⎨⎪⎧n 2·FC 1→=2y 2+z 2=0,n 2·C 1B 1→=2x 2=0,得⎩⎪⎨⎪⎧x 2=0,z 2=-2y 2.令z 2=2,得y 2=-1,所以n 2=(0,-1,2), 因为n 1=n 2,所以平面ADE ∥平面B 1C 1F . 拓展提升利用向量法证明平行问题的两种途径(1)利用三角形法则和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实现向量间的相互转化,得到向量的共线关系; (2)通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借助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进行平行关系的证明.【跟踪训练1】 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4,AD =3,AA 1=2,P ,Q ,R ,S 分别是AA 1,D 1C 1,AB ,CC 1的中点.求证:PQ ∥RS .证明 证法一:以D 为原点,DA ,DC ,DD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则P (3,0,1),Q (0,2,2),R (3,2,0),S (0,4,1), PQ →=(-3,2,1),RS →=(-3,2,1),∴PQ →=RS →,∴PQ →∥RS →,即PQ ∥RS . 证法二:RS →=RC →+CS →=12DC →-DA →+12DD 1→,PQ →=PA 1→+A 1Q →=12DD 1→+12DC →-DA →,∴RS →=PQ →,∴RS →∥PQ →,即RS ∥PQ . 探究2 利用空间向量解决垂直问题例2 如图,在四棱锥E -ABCD 中,AB ⊥平面BCE ,CD ⊥平面BCE ,AB =BC =CE =2CD =2,∠BCE =120°.求证:平面ADE ⊥平面ABE .[证明] 取BE 的中点O ,连接OC ,则OC ⊥EB , 又AB ⊥平面BCE .∴以O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如图所示.则由已知条件有C (1,0,0),B (0,3,0),E (0,-3,0),D (1,0,1),A (0,3,2). 设平面ADE 的法向量为n =(a ,b ,c ),则n ·EA →=(a ,b ,c )·(0,23,2)=23b +2c =0,n ·DA →=(a ,b ,c )·(-1,3,1)=-a +3b +c =0.令b =1,则a =0,c =-3, ∴n =(0,1,-3).∵AB ⊥平面BCE ,∴AB ⊥OC ,又OC ⊥EB ,且EB ∩AB =B ,∴OC ⊥平面ABE , ∴平面ABE 的法向量可取为m =(1,0,0). ∵n ·m =(0,1,-3)·(1,0,0)=0, ∴n ⊥m ,∴平面ADE ⊥平面ABE . 拓展提升利用向量法证明几何中的垂直问题的两条途径(1)利用三角形法则和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实现向量间的相互转化,得到向量的垂直关系. (2)通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借助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进行证明.证明线面垂直时,只需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平行或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两相交的直线的方向向量垂直.在判定两个平面垂直时,只需求出这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再看它们的数量积是否为0.【跟踪训练2】 如右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是BB 1,D 1B 1的中点.求证:EF ⊥平面B 1AC .证明 证法一:设AB →=a ,AD →=c ,AA 1→=b ,则EF →=EB 1→+B 1F →=12(BB 1→+B 1D 1→)=12(AA 1→+BD →)=12(AA 1→+AD →-AB →)=12(-a +b +c ),∵AB 1→=AB →+AA 1→=a +b .∴EF →·AB 1→=12(-a +b +c )·(a +b )=12(b 2-a 2+c ·a +c ·b ) =12(|b |2-|a |2+0+0)=0. ∴EF →⊥AB 1→,即EF ⊥AB 1,同理,EF ⊥B 1C . 又AB 1∩B 1C =B 1, ∴EF ⊥平面B 1AC .证法二: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以DA ,DC ,DD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则A (2,0,0),C (0,2,0),B 1(2,2,2),E (2,2,1),F (1,1,2).∴EF →=(1,1,2)-(2,2,1) =(-1,-1,1).AB 1→=(2,2,2)-(2,0,0)=(0,2,2),AC →=(0,2,0)-(2,0,0)=(-2,2,0),∴EF →·AB 1→=(-1,-1,1)·(0,2,2)=(-1)×0+(-1)×2+1×2=0.EF →·AC →=(-1,-1,1)·(-2,2,0)=2-2+0=0, ∴EF →⊥AB 1→,EF →⊥AC →, ∴EF ⊥AB 1,EF ⊥AC . 又AB 1∩AC =A , ∴EF ⊥平面B 1AC .证法三:同法二得AB 1→=(0,2,2),AC →=(-2,2,0), EF →=(-1,-1,1).设面B 1AC 的法向量n =(x ,y ,z ), 则AB →1·n =0,AC →·n =0,即⎩⎪⎨⎪⎧2y +2z =0,-2x +2y =0,取x =1,则y =1,z =-1,∴n =(1,1,-1),∴EF →=-n ,∴EF →∥n ,∴EF ⊥平面B 1AC . 探究3 与平行、垂直有关的探索性问题例3 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AB =AC ,D 为BC 的中点,PO ⊥平面ABC ,垂足O 落在线段AD 上,已知BC =8,PO =4,AO =3,OD =2.(1)证明:AP ⊥BC ;(2)在线段AP 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平面AMC ⊥平面BMC ?若存在,求出AM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 (1)证明:如图,以O 为原点,以射线OD 为y 轴的正半轴,射线OP 为z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则O (0,0,0),A (0,-3,0),B (4,2,0),C (-4,2,0),P (0,0,4), AP →=(0,3,4),BC →=(-8,0,0),由此可得AP →·BC →=0,所以AP →⊥BC →,即AP ⊥BC .(2)假设存在满足题意的M ,设PM →=λPA →,λ≠1,则PM →=λ(0,-3,-4).BM →=BP →+PM →=BP →+λPA →=(-4,-2,4)+λ(0,-3,-4)=(-4,-2-3λ,4-4λ),AC →=(-4,5,0).设平面BMC 的法向量n 1=(x 1,y 1,z 1), 平面APC 的法向量n 2=(x 2,y 2,z 2). 由⎩⎪⎨⎪⎧BM →·n 1=0,BC →·n 1=0,得⎩⎪⎨⎪⎧-4x 1-(2+3λ)y 1+(4-4λ)z 1=0,-8x 1=0,即⎩⎪⎨⎪⎧x 1=0,z 1=2+3λ4-4λy 1,可取n 1=⎝ ⎛⎭⎪⎫0,1,2+3λ4-4λ.由⎩⎪⎨⎪⎧AP →·n 2=0,AC →·n 2=0,即⎩⎪⎨⎪⎧3y 2+4z 2=0,-4x 2+5y 2=0,得⎩⎪⎨⎪⎧x 2=54y 2,z 2=-34y 2,可取n 2=(5,4,-3),由n 1·n 2=0,得4-3×2+3λ4-4λ=0,解得λ=25,故PM →=⎝ ⎛⎭⎪⎫0,-65,-85,AM →=AP →+PM →=⎝ ⎛⎭⎪⎫0,95,125,所以AM =3.综上所述,存在点M 符合题意,AM =3. 拓展提升利用向量解决探索性问题的方法对于探索性问题,一般先假设存在,利用空间坐标系,结合已知条件,转化为代数方程是否有解的问题,若有解满足题意则存在,若没有满足题意的解则不存在.【跟踪训练3】 如图,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C =3,BC =4,AB =5,AA 1=4.(1)求证:BC 1⊥平面AB 1C ;(2)在AB 上是否存在点D ,使得AC 1∥平面CDB 1.解 (1)证明:由已知AC =3,BC =4,AB =5,因而△ABC 是∠ACB 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由三棱柱是直三棱柱,则CC 1⊥平面ABC ,以CA ,CB ,CC 1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从而CA →=(3,0,0),BC 1→=(0,-4,4),则BC 1→·CA →=(0,-4,4)·(3,0,0)=0,则BC 1→⊥AC →,所以BC 1⊥AC .又四边形BCC 1B 1为正方形,因而BC 1⊥B 1C .又∵B 1C ∩AC =C ,∴BC 1⊥平面AB 1C .(2)假设存在点D (x ,y,0),使得AC 1∥平面CDB 1,CD →=(x ,y,0),CB 1→=(0,4,4), 设平面CDB 1的法向量m =(a ,b ,c ),则⎩⎪⎨⎪⎧m ·CD →=0,m ·CB 1→=0,即⎩⎪⎨⎪⎧xa +yb =0,4b +4c =0.令b =-x ,则c =x ,a =y ,所以m =(y ,-x ,x ),而AC 1→=(-3,0,4),则AC 1→·m =0,得-3y +4x =0.① 由D 在AB 上,A (3,0,0),B (0,4,0)得x -3-3=y4,即得4x +3y =12,② 联立①②可得x =32,y =2,∴D ⎝ ⎛⎭⎪⎫32,2,0,即D 为AB 的中点. 综上,在AB 上存在点D ,使得AC 1∥平面CDB 1,点D 为AB 的中点.1.利用向量证明线线平行的两种思路一是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通过坐标运算,利用向量平行的坐标表示证明;二是用基底思路,通过向量的线性运算,利用共线向量定理证明.2.向量法证明线线垂直的方法用向量法证明空间中两条直线相互垂直,其主要思路是证明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相互垂直.具体方法为:(1)坐标法:根据图形的特征,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准确地写出相关点的坐标,表示出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证明其数量积为0.(2)基向量法:利用向量的加减运算,结合图形,将要证明的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用基向量表示出来.利用数量积运算说明两向量的数量积为0.3.向量法证明线面垂直的方法(1)向量基底法,具体步骤如下:①设出基向量,用基向量表示直线的方向向量;②找出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的方向向量并分别用基向量表示;③分别计算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的方向向量的数量积.(2)坐标法,具体方法如下:方法一:①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②将直线的方向向量用坐标表示;③将平面内任意两条相交直线的方向向量用坐标表示;④分别计算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的方向向量的数量积.方法二:①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②将直线的方向向量用坐标表示;③求平面的法向量;④说明平面的法向量与直线的方向向量平行.4.证明面面垂直的两种思路一是证明其中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即转化为线面垂直;二是证明两平面的法向量垂直.1.已知线段AB的两端点坐标为A(9,-3,4),B(9,2,1),则线段AB与坐标平面( ) A.xOy平行B.xOz平行C.yOz平行D.yOz相交答案 C解析 因为AB →=(9,2,1)-(9,-3,4)=(0,5,-3),所以AB ∥平面yOz .2.若两个不同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u =(1,2,-1),v =(-3,-6,3),则( ) A .α∥β B .α⊥βC .α,β相交但不垂直D .以上均不正确 答案 A解析 ∵v =-3u ,∴α∥β.3.已知直线l 与平面α垂直,直线l 的一个方向向量为u =(1,-3,z ),向量v =(3,-2,1)与平面α平行,则z 等于( )A .3B .6C .-9D .9 答案 C解析 ∵l ⊥α,v 与平面α平行,∴u ⊥v ,即u ·v =0,∴1×3+3×2+z ×1=0,∴z =-9.4.在三棱锥P -ABC 中,CP ,CA ,CB 两两垂直,AC =CB =1,PC =2,在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下列向量中是平面PAB 的法向量的是( )A.⎝⎛⎭⎪⎫1,1,12 B .(1,2,1) C .(1,1,1) D .(2,-2,1) 答案 A解析 PA →=(1,0,-2),AB →=(-1,1,0),设平面PAB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1),则x -2=0,即x =2;-x +y =0,即y =x =2.所以n =(2,2,1).因为⎝⎛⎭⎪⎫1,1,12=12n ,所以A正确.5.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为棱BB 1的中点,在棱DD 1上是否存在点P ,使MD ⊥平面PAC?解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1,0,0),C (0,1,0),D (0,0,0),M ⎝⎛⎭⎪⎫1,1,12.假设存在P (0,0,x )满足条件,则PA →=(1,0,-x ),AC →=(-1,1,0).设平面PAC 的法向量为n =(x 1,y 1,z 1),则由⎩⎪⎨⎪⎧ PA →·n =0,AC →·n =0,得⎩⎪⎨⎪⎧ x 1-xz 1=0,-x 1+y 1=0.令x 1=1得y 1=1,z 1=1x ,即n =⎝ ⎛⎭⎪⎫1,1,1x , 由题意MD →∥n ,由MD →=⎝⎛⎭⎪⎫-1,-1,-12,得x =2, ∵正方体棱长为1,且2>1,∴棱DD 1上不存在点P ,使MD ⊥平面PAC .。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一)证明平行与垂直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一)证明平行与垂直【考点梳理】1.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1)直线的方向向量:如果表示非零向量a的有向线段所在直线与直线l平行或重合,则称此向量a为直线l的方向向量.(2)平面的法向量:直线l⊥α,取直线l的方向向量a,则向量a叫做平面α的法向量.2.空间位置关系的向量表示位置关系向量表示直线l1,l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n1,n2l1∥l2n1∥n2⇔n1=λn2 l1⊥l2n1⊥n2⇔n1·n2=0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n,平面α的法向量为m l∥αn⊥m⇔n·m=0 l⊥αn∥m⇔n=λm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n,m α∥βn∥m⇔n=λm α⊥βn⊥m⇔n·m=0【考点突破】考点一、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问题【例1】如图,在四面体A-BCD中,AD⊥平面BCD,BC⊥CD,AD=2,BD =22,M是AD的中点,P是BM的中点,点Q在线段AC上,且AQ=3QC.证明:PQ∥平面BCD.[解析]法一如图,取BD的中点O,以O为原点,OD,OP所在射线分别为y,z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由题意知,A(0,2,2),B(0,-2,0),D(0,2,0).设点C的坐标为(x0,y0,0).因为AQ→=3QC →, 所以Q ⎝ ⎛⎭⎪⎫34x 0,24+34y 0,12.因为M 为AD 的中点,故M (0,2,1). 又P 为BM 的中点,故P ⎝ ⎛⎭⎪⎫0,0,12,所以PQ→=⎝ ⎛⎭⎪⎫34x 0,24+34y 0,0. 又平面BCD 的一个法向量为a =(0,0,1),故PQ →·a =0. 又PQ ⊄平面BCD , 所以PQ ∥平面BCD .法二 在线段CD 上取点F ,使得DF =3FC ,连接OF ,同法一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点A ,B ,C 的坐标,设点C 坐标为(x 0,y 0,0).∵CF→=14CD →,设点F 坐标为(x ,y ,0),则 (x -x 0,y -y 0,0)=14(-x 0,2-y 0,0), ∴⎩⎪⎨⎪⎧x =34x 0,y =24+34y 0,∴OF→=⎝ ⎛⎭⎪⎫34x 0,24+34y 0,0 又由法一知PQ→=⎝ ⎛⎭⎪⎫34x 0,24+34y 0,0, ∴OF→=PQ →,∴PQ ∥OF .又PQ ⊄平面BCD ,OF ⊂平面BCD , ∴PQ ∥平面BCD .【类题通法】1.恰当建立坐标系,准确表示各点与相关向量的坐标,是运用向量法证明平行和垂直的关键.2.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只须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的数量积为零,或证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的不共线的两个向量共面,或证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某直线的方向向量平行,然后说明直线在平面外即可.这样就把几何的证明问题转化为向量运算.【对点训练】如图所示,平面P AD ⊥平面ABCD ,ABCD 为正方形,△P AD 是直角三角形,且P A =AD =2,E ,F ,G 分别是线段P A ,PD ,CD 的中点.求证:PB ∥平面EFG .[解析] ∵平面P AD ⊥平面ABCD ,且ABCD 为正方形, ∴AB ,AP ,AD 两两垂直.以A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则A (0,0,0),B (2,0,0),C (2,2,0),D (0,2,0),P (0,0,2),E (0,0,1),F (0,1,1),G (1,2,0).法一 ∴EF→=(0,1,0),EG →=(1,2,-1),设平面EFG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则⎩⎪⎨⎪⎧n ·EF →=0,n ·EG →=0,即⎩⎨⎧y =0,x +2y -z =0,令z =1,则n =(1,0,1)为平面EFG 的一个法向量,∵PB→=(2,0,-2), ∴PB→·n =0,∴n ⊥PB →, ∵PB ⊄面EFG , ∴PB ∥平面EFG .法二 PB→=(2,0,-2),FE →=(0,-1,0),FG→=(1,1,-1).设PB →=sFE →+tFG →, 即(2,0,-2)=s (0,-1,0)+t (1,1,-1),∴⎩⎨⎧t =2,t -s =0,-t =-2,解得s =t =2. ∴PB→=2FE →+2FG →, 又∵FE→与FG →不共线, ∴PB→,FE →与FG →共面. ∵PB ⊄平面EFG , ∴PB ∥平面EFG .考点二、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垂直问题【例2】如图所示,已知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是直角梯形,∠ABC =∠BCD =90°,AB =BC =PB =PC =2CD ,侧面PBC ⊥底面ABCD .证明:(1)P A ⊥BD ;(2)平面P AD ⊥平面P AB .[解析] (1)取BC 的中点O ,连接PO ,∵平面PBC ⊥底面ABCD ,△PBC 为等边三角形, ∴PO ⊥底面ABCD .以BC 的中点O 为坐标原点,以BC 所在直线为x 轴,过点O 与AB 平行的直线为y 轴,OP 所在直线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不妨设CD =1,则AB =BC =2,PO = 3.∴A (1,-2,0),B (1,0,0),D (-1,-1,0),P (0,0,3). ∴BD →=(-2,-1,0),P A →=(1,-2,-3). ∵BD →·P A →=(-2)×1+(-1)×(-2)+0×(-3)=0, ∴P A →⊥BD→,∴P A ⊥BD . (2)取P A 的中点M ,连接DM ,则M ⎝ ⎛⎭⎪⎫12,-1,32.∵DM →=⎝ ⎛⎭⎪⎫32,0,32,PB →=(1,0,-3),∴DM→·PB →=32×1+0×0+32×(-3)=0,∴DM→⊥PB →,即DM ⊥PB .∵DM →·P A →=32×1+0×(-2)+32×(-3)=0, ∴DM →⊥P A →,即DM ⊥P A .又∵P A ∩PB =P ,∴DM ⊥平面P AB . ∵DM ⊂平面P AD ,∴平面P AD ⊥平面P AB . 【类题通法】1.利用已知的线面垂直关系构建空间直角坐标系,准确写出相关点的坐标,从而将几何证明转化为向量运算.其中灵活建系是解题的关键.2.用向量证明垂直的方法①线线垂直:证明两直线所在的方向向量互相垂直,即证它们的数量积为零.②线面垂直: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共线,或将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用向量表示.③面面垂直:证明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垂直,或将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用向量表示.【对点训练】如图所示,正三棱柱(底面为正三角形的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所有棱长都为2,D 为CC 1的中点.求证:AB 1⊥平面A 1BD .[解析] 法一 设平面A 1BD 内的任意一条直线m 的方向向量为m .由共面向量定理,则存在实数λ,μ,使m =λBA 1→+μBD →.令BB 1→=a ,BC →=b ,BA →=c ,显然它们不共面,并且|a |=|b |=|c |=2,a ·b =a ·c =0,b ·c =2,以它们为空间的一个基底,则BA 1→=a +c ,BD →=12a +b ,AB 1→=a -c , m =λBA 1→+μBD →=⎝ ⎛⎭⎪⎫λ+12μa +μb +λc , AB 1→·m =(a -c )·⎣⎢⎡⎦⎥⎤⎝ ⎛⎭⎪⎫λ+12μa +μb +λc =4⎝ ⎛⎭⎪⎫λ+12μ-2μ-4λ=0.故AB 1→⊥m ,结论得证.法二 如图所示,取BC 的中点O ,连接AO . 因为△ABC 为正三角形, 所以AO ⊥BC .因为在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平面ABC ⊥平面BCC 1B 1, 所以AO ⊥平面BCC 1B 1.取B 1C 1的中点O 1,以O 为原点,分别以OB →,OO 1→,OA →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 (1,0,0),D (-1,1,0),A 1(0,2,3),A (0,0,3),B 1(1,2,0). 设平面A 1B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BA 1→=(-1,2,3),BD →=(-2,1,0).因为n ⊥BA 1→,n ⊥BD →, 故⎩⎪⎨⎪⎧n ·BA 1→=0,n ·BD →=0,⇒⎩⎨⎧-x +2y +3z =0,-2x +y =0,令x =1,则y =2,z =-3,故n =(1,2,-3)为平面A 1BD 的一个法向量, 而AB 1→=(1,2,-3),所以AB 1→=n ,所以AB 1→∥n , 故AB 1⊥平面A 1BD .考点三、利用空间向量解决探索性问题【例3】如图,棱柱ABCD -A 1B 1C 1D 1的所有棱长都等于2,∠ABC 和∠A 1AC 均为60°,平面AA 1C 1C ⊥平面ABCD .(1)求证:BD ⊥AA 1;(2)在直线CC 1上是否存在点P ,使BP ∥平面DA 1C 1?若存在,求出点P 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析] (1)设BD 与AC 交于点O ,则BD ⊥AC ,连接A 1O ,在△AA 1O 中,AA 1=2,AO =1,∠A 1AO =60°,∴A 1O 2=AA 21+AO 2-2AA 1·AO cos 60°=3,∴AO 2+A 1O 2=AA 21,∴A 1O ⊥AO . 由于平面AA 1C 1C ⊥平面ABCD , 平面AA 1C 1C ∩平面ABCD =AC , A 1O ⊂平面AA 1C 1C , ∴A 1O ⊥平面ABCD ,以OB ,OC ,OA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0,-1,0),B (3,0,0),C (0,1,0),D (-3,0,0),A 1(0,0,3),C 1(0,2,3).由于BD →=(-23,0,0),AA 1→=(0,1,3), AA 1→·BD →=0×(-23)+1×0+3×0=0, ∴BD →⊥AA 1→,即BD ⊥AA 1. (2)假设在直线CC 1上存在点P ,使BP ∥平面DA 1C 1,设CP →=λCC 1→,P (x ,y ,z ),则(x ,y -1,z )=λ(0,1,3).从而有P (0,1+λ,3λ),BP →=(-3,1+λ,3λ). 设n 3⊥平面DA 1C 1,则⎩⎪⎨⎪⎧n 3⊥A 1C 1→,n 3⊥DA 1→,又A 1C 1→=(0,2,0),DA 1→=(3,0,3), 设n 3=(x 3,y 3,z 3),⎩⎨⎧2y 3=0,3x 3+3z 3=0,取n 3=(1,0,-1),因为BP ∥平面DA 1C 1,则n 3⊥BP →,即n 3·BP →=-3-3λ=0,得λ=-1,即点P 在C 1C 的延长线上,且C 1C =CP .【类题通法】向量法解决与垂直、平行有关的探索性问题1.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和观察猜想,找出点或线的位置,并用向量表示出来,然后再加以证明,得出结论.2.假设所求的点或参数存在,并用相关参数表示相关点,根据线、面满足的垂直、平行关系,构建方程(组)求解,若能求出参数的值且符合该限定的范围,则存在,否则不存在.【对点训练】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M ,N 分别是棱AB ,AD ,A 1B 1,A 1D 1的中点,点P ,Q 分别在棱DD 1,BB 1上移动,且DP =BQ =λ(0<λ<2).(1)当λ=1时,证明:直线BC 1∥平面EFPQ ;(2)是否存在λ,使平面EFPQ ⊥平面PQMN ?若存在,求出实数λ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析] (1)以D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由已知得B (2,2,0),C 1(0,2,2),E (2,1,0),F (1,0,0),P (0,0,λ),M (2,1,2),N (1,0,2),BC 1→=(-2,0,2),FP →=(-1,0,λ),FE →=(1,1,0),MN→=(-1,-1,0),NP →=(-1,0,λ-2).当λ=1时,FP→=(-1,0,1),因为BC 1→=(-2,0,2), 所以BC 1→=2FP →, 即BC 1∥FP . 而FP ⊂平面EFPQ , 且BC 1⊄平面EFPQ , 故直线BC 1∥平面EFPQ .(2)设平面EFPQ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则由⎩⎪⎨⎪⎧FE →·n =0,FP →·n =0,可得⎩⎨⎧x +y =0,-x +λz =0.于是可取n =(λ,-λ,1).同理可得平面PQMN 的一个法向量为m =(λ-2,2-λ,1). 则m ·n =(λ-2,2-λ,1)·(λ,-λ,1)=0, 即λ(λ-2)-λ(2-λ)+1=0,解得λ=1±22. 故存在λ=1±22,使平面EFPQ ⊥平面PQMN .。
谈谈证明线面平行问题常用的几种方法
证明线面平行的问题侧重于考查同学们的空间想象能力与数学运算能力.根据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可知,要判断直线与平面是否平行,只需判定直线与平面有没有公共点.但由于直线是无限延伸的,平面是无限延展的,因此利用定义法不易快速证明线面平行,需运用转化思想,把线面平行问题转化为线线平行问题、面面平行问题、空间向量之间的位置关系问题,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通过空间向量运算来求解.下面谈一谈证明线面平行的三种方法.一、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进行证明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该平面平行.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由线线平行推出线面平行.在证明线面平行时,可根据题意和几何图形的特点,添加合适的辅助线,利用中位线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寻找或作出平行线,以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线面平行.例1.如图1,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平行四边形,O为AC的中点,M为PD的中点,证明:PB//平面ACM.证明:如图1,连接MO,BD.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O为AC的中点,∴O为BD的中点,∵M为PD的中点,∴MO为ΔPBD的中位线,∴PB//MO,又PB⊄平面ACM,MO⊂平面ACM,∴PB//平面ACM.想要证明PB//平面ACM,需在平面ACM内找到一条与直线PB平行的直线,于是添加辅助线,作出ΔPBD的中位线MO.由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可知MO//PB,即可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线面平行.例2.如图2,四棱锥P-ABCD的底面ABCD为直角梯形,侧棱AP⊥平面ABCD,AB⊥AD,AD=2BC.若点E为棱PD的中点.求证:CE//平面ABP.证明:如图2所示,取PA的中点F,连接BF,EF,在ΔPAD中,点F,E分别是PA,PD的中点,∴EF为ΔPAD的中位线,∴EF//AD,EF=12AD,∵ AD=2 BC,∴AD//BC,BC=12AD,∴EF//BC,EF=BC,∴四边形EFBC是平行四边形,∴CE//BF,∵CE⊄平面ABP,BF⊂平面ABP,∴CE//平面ABP.通过作辅助线构造出平行四边形EFBC,再利用中位线的性质和平四边形的性质即可证明EF//AD、CE//BF.而CE在平面ABP外,BF在平面ABP内,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就能证明CE//平面ABP.例3.如图3,S是平行四边形ABCD外一点,M,N分别是SA、BD上的点,且AMSM=BN ND,求证:MN//平面SDC.证明:连接AN,并延长AN延长线交CD于点P,连接SP,∵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PD,∴ΔABN∽ΔPDN,∴BNND=AN NP,又AMMS=AN NP,∴AMAS=AN AP,∴MN//SP,∵MN⊄平面SDC,SP⊂平面SDC,∴MN//平面SDC.通过作辅助线,构造出两个相似三角形ΔABN与ΔPDN,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证明MN//SP.而图1图2图346方法集锦图4三、利用空间向量进行证明若几何图形中有两两垂直的三条线,为坐标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分别求出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垂直,平面平行.。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第5讲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与垂直问题
()
A.相交
B.平行
C.在平面内
D.平行或在平面内
→ → → →→ → 解析 ∵AB=λCD+μCE,∴AB,CD,CE共面.则 AB 与平面 CDE 的位置关系是平行或在平面内.
答案 D
6.已知平面α内有一点 M(1,-1,2),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为 n=(6,-3,6),则下列点 P 中,在平面α
内的是
()
A.P(2,3,3)
B.P(-2,0,1)
C.P(-4,4,0)
D.P(3,-3,4)
→ 解析 逐一验证法,对于选项 A,MP=(1,4,1),
→
→
∴MP·n=6-12+6=0,∴MP⊥n,
∴点 P 在平面α内,同理可验证其他三个点不在平面α内.
答案 A
∵PB⊄面 EFG,∴PB∥平面 EFG.
【变式探究】 如图,平面 PAC⊥平面 ABC,△ABC 是以 AC 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E,F,O 分别为
PA,PB,AC 的中点,AC=16,PA=PC=10.
【例 2】如图,四棱柱 ABCD-A1B1C1D1 的底面 ABCD 是正方形,O 为底面中心,A1O⊥平面 ABCD,AB =AA1= 2.
号是________.
答案 ①②③
4.若直线 l 的方向向量为 a,平面α的法向量为 n,能使 l∥α的是
()
A.a=(1,0,0),n=(-2,0,0)
B.a=(1,3,5),n=(1,0,1)
C.a=(0,2,1),n=(-1,0,-1)
D.a=(1,-1,3),n=(0,3,1)
→→ → 5.若AB=λCD+μCE,则直线 AB 与平面 CDE 的位置关系是
【规律技巧】 恰当建立坐标系,准确表示各点与相关向量的坐标,是运用向量法证明平行和垂直的关键. 利用已知的线面垂直关系构建空间直角坐标系,准确写出相关点的坐标,从而将几何证明转化为向量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证明平行及垂直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一)——证明平行与垂直1.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确实定(1)直线的方向向量:在直线上任取一非零向量作为它的方向向量.(2)平面的法向量可利用方程组求出:设a ,b 是平面α两不共线向量,n 为平面α的法向量,则求法向量的方程组为⎩⎨⎧n ·a =0,n ·b =0.2.用向量证明空间中的平行关系(1)设直线l 1和l 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v 1和v 2,则l 1∥l 2(或l 1与l 2重合)⇔v 1∥v 2.(2)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v ,与平面α共面的两个不共线向量v 1和v 2,则l ∥α或l ⊂α⇔存在两个实数*,y ,使v =*v 1+y v 2.(3)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v ,平面α的法向量为u ,则l ∥α或l ⊂α⇔v ⊥u .(4)设平面α和β的法向量分别为u 1,u 2,则α∥β⇔u 1∥u 2.3.用向量证明空间中的垂直关系(1)设直线l 1和l 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v 1和v 2,则l 1⊥l 2⇔v 1⊥v 2⇔v 1·v 2=0.(2)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v ,平面α的法向量为u ,则l ⊥α⇔v ∥u .(3)设平面α和β的法向量分别为u 1和u 2,则α⊥β⇔u 1⊥u 2⇔u 1·u 2=0.【思考辨析】判断下面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直线的方向向量是唯一确定的.()(2)平面的单位法向量是唯一确定的.()(3)假设两平面的法向量平行,则两平面平行.()(4)假设两直线的方向向量不平行,则两直线不平行.()(5)假设a ∥b ,则a 所在直线与b 所在直线平行.()(6)假设空间向量a 平行于平面α,则a 所在直线与平面α平行.()1.以下各组向量中不平行的是()A .a =(1,2,-2),b =(-2,-4,4)B .c =(1,0,0),d =(-3,0,0)C .e =(2,3,0),f =(0,0,0)D .g =(-2,3,5),h =(16,24,40)2.平面α有一点M (1,-1,2),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为n =(6,-3,6),则以下点P 中,在平面α的是()A .P (2,3,3)B .P (-2,0,1)C .P (-4,4,0)D .P (3,-3,4)3.AB →=(1,5,-2),BC →=(3,1,z ),假设AB →⊥BC →,BP →=(*-1,y ,-3),且BP ⊥平面ABC ,则实数*,y ,z 分别为______________.4.假设A (0,2,198),B (1,-1,58),C (-2,1,58)是平面α的三点,设平面α的法向量n =(*,y ,z ),则*∶y ∶z =________.题型一 证明平行问题例1(2013·改编)如图,在四面体A -BCD 中,AD ⊥平面BCD ,BC ⊥CD ,AD =2,BD =22,M 是AD 的中点,P 是BM 的中点,点Q 在线段AC 上,且AQ =3QC .证明:PQ ∥平面BCD .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M ,N 分别是棱AB ,AD ,A 1B 1,A 1D 1的中点,点P ,Q 分别在棱DD 1,BB 1上移动,且DP =BQ =λ(0<λ<2).(1)当λ=1时,证明:直线BC 1∥平面EFPQ ;(2)是否存在λ,使平面EFPQ 与平面PQMN 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假设存在,求出λ的值;假设不存在,说明理由.题型二 证明垂直问题例2 如下图,正三棱柱(底面为正三角形的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所有棱长都为2,D 为CC 1的中点.求证:AB 1⊥平面A 1BD .如下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C ⊥平面ABCD ,PC =2,在四边形ABCD 中,∠B =∠C =90°,AB =4,CD =1,点M 在PB 上,PB =4PM ,PB 与平面ABCD 成30°角.(1)求证:CM ∥平面PAD ;(2)求证:平面PAB ⊥平面PAD .题型三 解决探索性问题例3 如图,棱柱ABCD-A1B1C1D1的所有棱长都等于2,∠ABC和∠A1AC均为60°,平面AA1C1C⊥平面ABCD.(1)求证:BD⊥AA1;(2)求二面角D-A1A-C的余弦值;(3)在直线CC1上是否存在点P,使BP∥平面DA1C1,假设存在,求出点P的位置,假设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如下图,四棱锥S—ABCD的底面是正方形,每条侧棱的长都是底面边长的2倍,P为侧棱SD上的点.(1)求证:AC⊥SD.(2)假设SD⊥平面PAC,则侧棱SC上是否存在一点E,使得BE∥平面PAC.假设存在,求SE∶EC的值;假设不存在,试说明理由.利用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典例: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PA⊥平面ABCD,E为PD的中点.(1)证明:PB∥平面AEC;(2)设二面角D-AE-C为60°,AP=1,AD=3,求三棱锥E-ACD的体积.A组专项根底训练1.假设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a=(1,0,2),平面α的法向量为n=(-2,0,-4),则()A.l∥αB.l⊥αC.l⊂αD.l与α相交2.假设AB→=λCD→+μCE→,则直线AB与平面CDE的位置关系是()A.相交B.平行C.在平面D.平行或在平面3.A(4,1,3),B(2,-5,1),C(3,7,-5),则平行四边形ABCD的顶点D的坐标是() A.(2,4,-1) B.(2,3,1)C.(-3,1,5) D.(5,13,-3)4.a=(2,-1,3),b=(-1,4,-2),c=(7,5,λ),假设a,b,c三向量共面,则实数λ等于()A.627B.637C.607D.6575.如图,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2,AA 1=3,AD =22,P 为C 1D 1的中点,M 为BC 的中点.则AM 与PM 所成的角为()A .60°B .45°C .90°D .以上都不正确6.平面α的三点A (0,0,1),B (0,1,0),C (1,0,0),平面β的一个法向量n =(-1,-1,-1),则不重合的两个平面α与β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7.设点C (2a +1,a +1,2)在点P (2,0,0)、A (1,-3,2)、B (8,-1,4)确定的平面上,则a =________.8.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棱长为a ,M 、N 分别为A 1B 和AC 上的点,A 1M =AN =2a 3,则MN 与平面BB 1C 1C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9.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PD ⊥平面ABCD ,PD ∥QA ,QA =AB=12PD .证明:平面PQC ⊥平面DCQ . 10.如图,在底面是矩形的四棱锥P -ABCD 中,PA ⊥底面ABCD ,E ,F 分别是PC ,PD 的中点,PA =AB =1,BC =2.(1)求证:EF ∥平面PAB ;(2)求证:平面PAD ⊥平面PDC .B 组 专项能力提升11.如图,正方形ABCD 与矩形ACEF 所在平面互相垂直,AB =2,AF =1,M 在EF 上,且AM ∥平面BDE ,则M 点的坐标为()A .(1,1,1)B .(23,23,1) C .(22,22,1) D .(24,24,1)12.设u =(-2,2,t ),v =(6,-4,4)分别是平面α,β的法向量,假设α⊥β,则t 等于()A .3B .4C .5D .613.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P 为正方形A 1B 1C 1D 1四边上的动点,O 为底面正方形ABCD 的中心,M ,N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点Q 为平面ABCD 一点,线段D 1Q 与OP 互相平分,则满足MQ →=λMN→的实数λ有________个.14.如下图,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C =90°,且AB =AA 1,D 、E 、F 分别为B 1A 、C 1C 、BC 的中点.求证:(1)DE ∥平面ABC ;(2)B 1F ⊥平面AEF .15.在四棱锥P —ABCD 中,PD ⊥底面ABCD ,底面ABCD 为正方形,PD =DC ,E 、F 分别是AB 、PB 的中点.(1)求证:EF ⊥CD ;(2)在平面PAD 求一点G ,使GF ⊥平面PCB ,并证明你的结论.。
线面垂直平行六种关系的证明方法
线面垂直平行六种关系的证明方法
线与面垂直的证明方法:
1.利用垂线相交定理来证明。
根据垂线相交定理,如果一条线与一个
平面相交,并且与平面上的两条相交线垂直,则该线与该平面垂直。
2.利用向量垂直的概念来证明。
如果一条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
向量垂直,则该直线与平面垂直。
可以通过计算两个向量的点积来判断它
们是否垂直。
3.利用两个向量叉积为零的性质证明。
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向量的
叉积等于零,则该直线与平面垂直。
这可以通过计算两个向量的叉积并判
断结果是否为零来证明。
面与面垂直的证明方法:
1.利用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垂直的性质来证明。
如果两个平面的法向量
是垂直的,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2.利用两个平面的方向向量垂直的性质来证明。
如果两个平面的方向
向量是垂直的,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线与线平行的证明方法:
1.利用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平行的性质来证明。
如果两条直线的方向
向量平行,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2.利用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的性质来证明。
如果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面与面平行的证明方法:
1.利用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平行的性质来证明。
如果两个平面的法向量是平行的,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2.利用两个平面的方向向量平行的性质来证明。
如果两个平面的方向向量是平行的,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这些证明方法可以通过几何图形的性质、向量运算、计算几何等方法来进行证明。
具体的方法选择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和已知条件来确定。
用空间向量研究直线 平面位置关系——空间直线 平面的平行 高中数学新教材人教A版
P z
△PAD是直角三角形,且PA=AD=2,E,F,G分别是线段PA,
E
PD,CD的中点.求证:平面EFG∥平面PBC.
A
证明:因为平面PAD⊥平面ABCD,ABCD为正方形,
△PAD是直角三角形,且PA=AD,所以AB,AP,AD两
两垂直,以A为坐标原点,AB,AD,AP所在直线分别
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F,使得AE//CF?
解析:不存在. 在四面体ABCD中,设=a,=b, =c ,则 { a ,b , c}
构成一个基底,因为E是 BC的中点,所以 = +
设=mc(0≤m≤1),则 = − = − ,
若 ∥ ,则设 = ,
如图所示,平面PAD⊥平面ABCD,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PAD是直角三角形,且PA=AD=2,E,F,G分别是线段PA,
F
E
PD,CD的中点.求证:平面EFG∥平面PBC.
A
D y
设n=(x1,y1,z1)是平面GEF的法向量,则1 ⊥ , 1 ⊥ ,
−1 = 0
即
,得
,
+
−
则A(0,0,0),B(2,0,0),C(2,2,0),D(0,2,0),P(0,0,2),
E(0,0,1),F(0,1,1),G(1,2,0).
=(1,1,−1),=(0,2,0),
所以 = (2,0, −2),=(0,−1,0)
F
D y
G
xB
C
例题精讲(面面平行)——例4
P z
向量法证明平行与垂直-人教版高中数学
第02讲一向量法证明平行与垂直知识图谱-利用向量证明空间中的平行关系-利用向星证明空间中的垂直关系宜线的方向向量与直线的向量方程利用向量方法证明线面平行关系利用向星方法证明线线与面面的平行关系利用向星方法证明线线垂直平面的法向星利用向星方法证明线面垂直利用向量方法证明面面垂直第02讲-向量法证明平行与垂直错题回顾利用向量证明空间中的平行关系知识Si井一・直线的方向向量与直线的向量方程1.点的位置向量在空间中,我们取一定点0作为基点,那么空间中任意一点P的位置就可以用向量成来表示,我们把向量质称为点P的位置向量.2.直线的方向向量空间中任一直线I的位置可以由I上的一个定点A以及一个定方向确定,如图,点村是直线,上的一点,向量或表示直线[的方向向量,则对于直线[上任一点户,有步弟,这样点工和向量成,不仅可以确定直线,的位置,还可具体表示出/上的任意点;直线I上的向量S以及与3共线的向量叫做i的方向向量・3.直线I的向量方程直线上任意一点P定存在实数,,使得衣=龙①,①式可以看做直线[的参数方程,直线f的参数方程还可以作如下表示:对空间中任意一确定点。
,点户在直线[上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的实数,满足等式灵=鬲*②,如果在,上取后=株,则上式可以化为灸=扇以刀=函硕赤-&)=(1-!)宓H房①;①②③都叫做空间直线的向量参数方程.二•平面的法向量1.平面法向量的定义已知平面a,如果向量成的基线与平面a垂直,则向量成叫作平面”的法向量或者说向量成与平面a正交.2.平面法向量的性质(1)平面“上的一个法向量垂直于平面“共面的所有向量;(2)一个平面的法向量有无限多个,它们互相平行.三.用向量方法证明空间中的平行关系1.牺平行设直线4房的方向向量分别是',5,则要证明4"《或4与"重合,只需要证明加,即M疗.2.线面平行(1)设直线,的方向向量是a,平面。
的法向量是元,要证明〃r/,只需要证明Sz;=o;(2)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直线(平面夕卜)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平行;所以,要证明2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也可以在平面内找到一个向量与已知直线的方向向量是共线向量即可;(3)根据共面向量定理可知:如果一个向量和两个不共线的向量是共面向量,那么这个向量与这两个不共面向量确定的平面一定平行.已知两个不共线向量名逡与平面“共面,一条直线]的一个方向向量为亍,则由共面向量定理,可得E或[在位内9存在两个实数W,使土戒+>£.3平行(1借能求出平面s月的法向量元足,要证明耻,只需要证明河即可.(2)由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要证明面面平行,只要转化为相应的线面平行、线线平行即可,已知两个不共线的向量相与与平面“共面,则由两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得。
1.4.1用空间向量研究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2
讲
课
人
:
邢
启 强
8
巩固练习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 是面AB1,面A1C1的中心,求证:EF//平面ACD1.
讲
课
人
:
邢
启 强
9
巩固练习
用向量方法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若 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 线与此平面平行.
解:已知直线l,m和平面α,其中l , m ,且l//m,求证: l//α.
讲
课
人
:
邢
启 强
6
例题讲评
例3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C=3, CC1=2.线段B1C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A1P//平面ACD1?
讲
课
人
:
邢
启 强
7
例题讲评
例2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4,BC=3, CC1=2.线段B1C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A1P//平面ACD1?
设直线l,m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b,平面α的法向量为u.
因为l//m,所以a kb, k R.
又因为u是平面α的法向量, m ,所以 u b,
所以u·b=0,u·a=u·kb=0.所以l //α.
讲
课
人
:
邢
启 强
10
巩固练习
如图,在四面体ABCD中,E是BC的中点,直线AD 上是否存在点F,使得AE//CF?
1.4.1用空间向量研究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2.空间中直线与平面的平行
lm
a
b
l // m a // b a b
高中生如何用向量证明线面平行
高中生如何用向量证明线面平行高中生如何用向量证明线面平行人们经常用向量来证明几何原理,其中线面平行该怎么被证明呢?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用向量证明线面平行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用向量证明线面平行方法一下面垂直就是说直线是面的法向量。
单位法向量当然平行这条直线,不过要排除与0向量的讨论。
0向量与任何向量都平行。
但0向量不垂直与面。
比如单位法向量是(x,y,z)直线的方向向量是m=(a,b,c)那么m=a(x,y,z) 这不完全对。
比如单位法向量是(0,1,0),难道m=0吗?只能是a≠0是可以这样。
面面平行:可以证明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平行。
不过不一定是单位法向量,单位法向量是模等于1的法向量,其实只需证明两平面的法向量垂直就可以了。
当然你要证明分别平行于两平面的直线平行,或平行一平面的.直线与另一平面的法向量垂直也未尝不可。
用向量证明线面平行方法二三维空间上一平面上一活动点钟(x,y, z) 而(m,n,p )是在原点与平面的垂线的交点, 我们得[(x,y,z) - (m,n,p) ] * (m,n,p) = 0m(x-m)+n(y-n)+p(z-p)=0mx+ny+pz=m^2+n^2+p^2所以 ax+by+cz=d 中的a=m, b= n, c=p , d=m^2+n^2+p^2= 原点与平面的垂直距离x+y+z=1是一个面它垂直和相交(1,1,1) 这支向量[1,8,-3]×[4,-5,9]≠[0,0,0]所以两直线的方向向量不平行即两直线不平行但是书后的答案说两直线是平行的。
你确定题没有写错吗?其实直线很简单[x,y,z]=[4,-3,2]+ t[1,8,-3]表示通过点[4,-3,2],沿着方向[1,8,-3]延伸而[1,8,-3]跟[4,-5,9]方向不一样,两直线不平行用向量证明线面平行方法三平行向量平行向量(也叫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a、b叫做平行向量,记作:a∥b,规定零向量和任何向量平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向量证明线面平行面垂直就是说直线是面的法向量。
单位法向量当然平行这条直线,不过要排除与0向量的讨论。
0向量与任何向量都平行。
但0向量不垂直与面。
比如单位法向量是(x,y,z)直线的方向向量是m=(a,b,c)
那么m=a(x,y,z) 这不完全对。
比如单位法向量是(0,1,0),难道m=0吗?
只能是a≠0是可以这样。
面面平行:可以证明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平行。
不过不一定是单位法向量,单位法向量是模等于1的法向量,其实只需证明两平面的法向量垂直就可以了。
当然你要证明分别平行于两平面的直线平行,
或平行一平面的直线与另一平面的法向量垂直也未尝不可。
2
三维空间上一平面上一活动点钟(x,y, z) 而(m,n,p )是在原点与平面的垂线的交点, 我们得[(x,y,z) - (m,n,p) ] * (m,n,p) = 0
m(x-m)+n(y-n)+p(z-p)=0
mx+ny+pz=m^2+n^2+p^2
所以 ax+by+cz=d 中的a=m, b= n, c=p , d=m^2+n^2+p^2= 原点与平面的垂直距离
x+y+z=1是一个面它垂直和相交(1,1,1) 这支向量
[1,8,-3]×[4,-5,9]≠[0,0,0]
所以两直线的方向向量不平行
即两直线不平行
但是书后的答案说两直线是平行的。
你确定题没有写错吗?
其实直线很简单
[x,y,z]=[4,-3,2]+ t[1,8,-3]
表示通过点[4,-3,2],沿着方向[1,8,-3]延伸
而[1,8,-3]跟[4,-5,9]方向不一样,两直线不平行
平行向量
平行向量(也叫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a、b叫做平行向量,记作:a∥b,规定零向量和任何向量平行。
加法运算
AB+BC=AC,这种计算法则叫做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
已知两个从同一点O出发的两个向量OA、OB,以OA、OB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OACB,则以O 为起点的对角线OC就是向量OA、OB的和,这种计算法则叫做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对于零向量和任意向量a,有:0+a=a+0=a。
|a+b|≤|a|+|b|。
向量的加法满足所有的加法运算定律。
减法运算
与a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叫做a的相反向量,-(-a)=a,零向量的相反向量仍然是零向量。
(1)a+(-a)=(-a)+a=0(2)a-b=a+(-b)。
以减向量的终点为起点,被减向量的终点为终点(三角形法则)
数乘运算
实数λ与向量a的积是一个向量,这种运算叫做向量的数乘,记作λa,|λa|=|λ||a|,当
λ > 0时,λa的方向和a的方向相同,当λ < 0时,λa的方向和a的方向相反,当λ = 0时,λ a = 0。
设λ、μ是实数,那么:(1)(λμ)a = λ(μa)(2)(λ + μ)a = λa + μa(3)λ(a ± b) = λa ±λb(4)(-λ)a =-(λa) = λ(-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