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百合花》与《铁木前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新媳妇”这一人物所包含的隐喻意义,以及她为什么 对小通讯员的态度前后有一个很大的变化?(深层) • • *“新媳妇”是有特殊的性含义和性暗示的。“战争”的 原始含义中是具有“献祭”意味的。 • *“百合花被子”是她的新婚器物,几乎是唯一的财产, “百合花”是具有隐喻意味的。是她与新婚丈夫的“蜜 月”见证,不肯出借是有理由的。 • *很痛快地出借被子,是基于“觉悟”(这点没什么可 说的),开始时不借,原因是需要基于读者的想象:小 通讯员见到年轻女性,慌慌张张,辞不达意,窘迫至极, 所以难免因为误解产生龃龉。 • *当新媳妇知道了原因,不禁产生了怜悯(这份复杂情 感中大概包含了对自己男人的类推),衣服划破给女性 一个表现其价值的机会;他的牺牲使她充满了母性的情 感(她已经是一个真正的女人,而不是女孩)。
• • • • •
1.人物关系: 铁匠 傅老刚(山东) 九儿(女儿) 木匠 黎老东(当地) 六儿(儿子) 2.主旨(观念意义): “新旧社会两重天”,原来铁匠与木匠家交 好, 因为是属于“门当户对”,后来儿女 分道扬镳,是因为经济基础不一样了,这里 有歌颂新社会的意思。但是问题又不是这么 简单,解放初期农民的迅速富裕,也带来了 一部分人的道德下降。六儿就是其中一个例 子。穷孩子反而葆有了原初的美好品质。
现、当代小说家、散文家,被誉为“荷花淀派”创 始人。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1933年毕业于保定育 德中学,研究生。1936年参加工作,任安新县同口镇小 学教师,1939年后参加抗日工作,曾任河北抗战学院教 官,晋察通讯社、晋察冀边区文联、晋察冀日报社及华北 联合大学编辑、教师,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教师,《平原 杂志》编辑。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在延安发 表《荷花淀》《芦花荡》等短篇小说,以其清新的艺术风 格引起了文艺界的注意。此外,还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 (三集),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文学评论集《文学短 评》。《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的一部小说和散文 合集,其中的《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成为“荷花 淀派”的主要代表作品。1949年后历任天津日报社副刊 科副科长、报社编委,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主席,天津 市文联名誉主席,中国作协第一至三届理事、作协顾问, 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顾问、第五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 荣誉委员。
• 3.小说感人在何处?新媳妇将“百合花被子”盖在通讯员 的遗体上这一做法,为什么使人充满无言的感动? • A.表层:是对英雄形象、对无私品质的赞颂。 • B.深层:为什么有说不出来的情愫? • *这不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战士,他不但未曾结婚,连女 人也不曾了解,在两性方面几乎完全是空白,在性方面可 谓是“未成年”状态。 • *两位妇女对他的怜惜之情。这是两位业已成熟的女性, “我”是一位老练的文工团员,一直以成熟者的姿态看他; “新媳妇”是一位已婚的女性,虽然刚刚结婚,但他一针 一线为通讯员缝补衣服也表明了她作为“妇女”的成熟, 她们面对这样一个牺牲的战士,不但作为女性,而且作为 母性的悲悯与爱,也在这里强烈地生发出来。
*崇高的“爱的献祭”:这一点可能比较隐秘,也易于引 起歧义和反对—— • “百合花”本身有隐秘的性隐喻意味。 • “百合花”是这个小说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美好意象,一个 使小说产生出深层心理内涵的绝妙隐喻。它被绣在一床新 婚的棉被上,因此就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它延伸出“一 个关于身体的想象”,使小说中的三个主人公之间的关系, 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最初,新媳妇不肯借出,不但是因为 这是“唯一的嫁妆”,更是因为它隐喻着新媳妇“新婚” 的情感体验;最后,她又毅然地将这床被子盖在这位牺牲 者的身上——他那未曾恋爱过,更未曾近距离地接触过女 性的年轻的生命,现在得到了一个充满神圣的献祭意味的 亲近和关爱。这是伟大的母性之爱和温婉的女性之爱的复
百度文库 •
《铁木前传》从题目看,小说主要表的是“铁”、“木”两个家庭之 间的恩怨情缘,通过两个家庭的变化,来书写解放和土改给农村带来的 新生活。确实,小说一开始也是从这里切入的:铁匠傅老刚和木匠黎老 东是要好的朋友,他们各自年龄相当的一对孩子,铁匠的女儿九儿和木 匠的儿子六儿,也堪称青梅竹马,两家约定为亲家。但在解放前夕,傅 老刚因故带着女儿回了处在蒋管区的山东老家,等到他再度带着女儿回 来的时候,傅老刚一家已经过上了富裕的生活,有了骡马和胶皮大车, 并且醉心于发家的梦想之中,而傅老刚相比之下则显得寒酸。两家原来 的婚约遂失去了基础,六儿因为沉湎于好逸恶劳的生活,与九儿分道扬 镳。 显然,这样一个主线是为了突出“新旧社会两重天”、解放前后农民 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处境和命运的主题。但在表现这一主题时,孙犁却再 一次不由自主地盘桓于“闲笔”的描写中——他意外地刻画了另一个基 本游离于上述故事主线和主题之外的人物——小满儿。这个小满儿既不 是先进人物,也不是小说的主角,但却占据了显赫的篇幅。她本已嫁人, 但因为她家庭背景的复杂,她的养母旧社会曾当过妓院的老鸨,她的姐 姐黎大傻的老婆也好吃懒做,在家开包子铺,这样,这个人物便具有了 阶级和道德上的另类色彩。当小满儿寄住到黎大傻家之后,村里好事的 青年人便纷纷来他家调情玩耍,垂涎于她的美貌。而小满儿似乎也并不 自爱,一味沉湎于这种在道德上非常越轨的生活,她已经和六儿搞到一 起了。

杂集合,是小说之所以在感人至深的同时、又令人回味深 长的真正原因。这种阅读体验,在意识形态化的解释中,
可以视为是“军民鱼水情”,但在深层心理中,却有着体 味不尽的绵长而圣洁的隐秘情愫。在1958年这样的背景 上,出现这样一个短篇小说,实在是一个奇迹。
孙犁简介 (1913—2002)
• (1913.4.6-2002.7.11)
3.意外的收获 是作家孙犁按耐不住的旁枝斜出,使他无 意间勾画了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小满 儿”,这个人物身上的野性与天然、放荡 与率性,使这篇小说生发出不经意间的传 统审美意蕴,以及在十七年小说中罕见的 另类色彩。进一步展现了孙犁的“旧文人 趣味”,在无意识的意义上也潜伏了一个 “传统的男权主义心理结构”。
茹志鹃简介
(1925—1998)祖籍浙江杭州,生于上海,1942年参加新四军,当过演员, 文工团分队长,1956年转业至上海,曾任上海作协副主席等职。
如何解读《百合花》
思考问题: 1.小通讯员为什么害羞? *单纯,在异性面前。(革命与性之间的关 系,革命道德的“无性化”内涵) *但是他作为一个战士的成熟的,危机时刻 表现了战士的本色。 *作为战士的成熟和作为男人的单纯幼稚, 构成了“革命战士”的道德与神圣化想 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