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花》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合花》赏析

《百合花》是茹志鹃的成名作。最初发表在《延河》1958年第3期。同年,《人民文学》第6期转载。后收入《百合花》、《茹志鹃小说选》等小说集中。作家写这篇小说时,正值反右斗争处于紧锣密鼓之际,她的亲人也未能幸免于此。面对冷酷的现实,她不由怀念起战时的生活和那时的同志关系。于是,这象征着纯洁与感情的“百合花”便在作家“匝匝忧虑”、“不无悲凉的思念”之中灿然开放,给当时文坛带来一股沁人的清香。

一、作品分析:

1、主题:小说描写了在解放战争的广阔背景下,一个发生在前沿包扎所里的小故事,通过对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两个平凡人物的精心描绘,热情地讴歌了子弟兵对人民的忠诚和人民对子弟兵的热爱,揭示了军民团结,生死与共的深刻主题。

2、艺术风格:

《百合花》作为一篇在我国当代独具风格和特色的小说,其成功主要表现在作家在表现革命战争、军民关系这类庄严主题时,突破了当时流行的条条框框,显现出清新俊逸的风格,令人耳目一新。

首先,作者选择的人物都是普通平凡的战士和老百姓,她们有血有肉、个性鲜明,与通常那种“高大全”式的英雄形象显然不同。小说中的小通讯员年仅19岁,参军才一年。他涉世不深、天真质朴,不乏关心战友、体贴群众的爱心,又对生活充满情趣,枪筒里常用树枝和野花来点缀;他憨厚腼腆,与女同志一接触便浑身不自在,但在危急关头却能挺身而出舍己救人。另一个人物是俏俊的新媳妇,过门才三天,浑身上下洋溢着喜气。她尽咬着嘴唇笑,好像忍了一肚子笑料没笑完。这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善良纯朴,对“同志弟”有着朴素天然的骨肉情深,一旦理解了战争的意义,理解了小通讯员生命的价值,她便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唯一的最心爱的嫁妆敬献出来。作者写出这样一个鲜亮的形象是想以“一个正处在爱情幸福之漩涡中的美神”来“反衬这个年轻、尚未涉足爱情的小战士”从而谱写出一曲“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

其次,小说的表现手法也有许多独到之处。(1)从选材上讲,作者将战火纷飞的战斗场面推为背景,将小通讯员壮烈牺牲情景通过民工的叙述从侧面表现出来,就连小通讯员第一次向新媳妇借被碰壁的冲突也是做暗场处理,不做正面描写。作品仅仅截取几个极为普通的生活横断面,从几件平凡的小事中深入开掘,展开对军民关系饶有诗意的描写。(2)在构思上善于以小见大。作品以新媳妇“那条枣红底上洒满百合花的假洋缎被面做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以纯洁的百合花象征人物的美好心灵,使小说中的人物联系起来,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揭示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和力量源泉,以小见大,意味深长。”(3)作者还擅长通过细腻而有层次的心理活动来刻画人物。例如作品中的“我”在刚刚接触小通讯员时,因赶路不及而“生起气来”,然后又对他奇怪的保持距离的作法而“发生兴趣”,以后是对小同乡“越加亲热”,接下去是“从心底上爱上这位傻呼呼的小同乡”,最后,“我”怀着崇敬的心情,“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就这样,小说通

过“我”的一系列心理变化,由远而近、由表及里、由淡而浓地刻画和凸现了小通讯员动人的形象。(4)善于运用典型的细节描写也是这篇小说的特点。如小战士枪筒中插的树枝和野花,他衣肩上的破洞,给“我”开饭的两个馒头,以及那条百合花被等细节都在作品中重复出现,前呼后应,这些描写不仅渲染烘托出情境气氛,而且极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神态和心理,使作品极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抒情性。

总之,这篇小说以朴素、自然、清新的笔调抒写和赞美了人与人之间的最美好最纯真的感情,创造出一种优美圣洁的意境,读后令人久久难忘。

二、作品赏析

赞歌牧歌挽歌

--------浅析茹志鹃的<<百合花>>

关键词:

平凡情感清新崇敬想念痛惜

提纲:

<<百合花>>是一描写革命战争题材的很有价值的作品,它犹如春天阳光下的一枝野百合,含笑着春风,

靓丽着春晖,缤纷着春色,感染着千千万万的读者,所以方家里手称它"有独特的风格".

1.从平凡事件中挖掘具有深刻意义的主题.

2.用优美的笔调来探索人物的精神世界,

3.运用前后呼应的手法来表现"最严密细致"的艺术风格.

4.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5.运用非理性的方式把深挚情感作了倾泻.

正文:

在解放后的17年文学中,有着众多描写革命战争题材的作品,但茹志鹃的<<百合花>>却以别样的格调,给文坛吹来一缕人性化的情感清风.茹志鹃的创作善于从农务事,儿女情这类细微处着眼,映现时代的风貌,清新俊逸,细腻优美.<<百合花>>是茹志鹃同志1958年写的短篇小说,这是她的成名作,也是她的代表作之一、《百合花》写的是英勇无畏豪情满怀意志坚定道德高尚形象高大光彩照人的英雄,为救民工而牺牲的英雄.

作品选取的是1946年中秋节发生在我军前沿包扎所一次战斗中的一位男战士和一位女干部之间

的小故事,抒发了军民之间的骨肉深情,赞美了人民战士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人民对革命英雄的崇高敬意和热爱,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娓娓而谈,叙述的方式灵活多样,而且语言优美,不论作者对景物的描写还是对人物的描写,都给人一种朴素自然清新的感觉,把一个令人悲痛的故事写得充满诗情画意,创造出一种高尚圣洁的美的境界,小说自1958年发表以来一直保持着强烈的艺术生命力.茅盾同志评论《百合花》时指出:"用前后呼应的手法布置作品的细节描写,其效果是通篇一气贯穿,首尾灵活."同时细节描写"描出了人物的风采,也描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堪称它"有独特的风格",

那么就让我们透过文中的人物结构语言来感受作者诗情画意的萌动,来领会作者的独特创造吧.

1.善于从平凡事件中挖掘出具有深刻意义的主题.

茹志鹃描写的题材,常常是日常生活中平凡的事件和平凡的人物,她善于致力于生自学成才的横断面的发掘,提取富有深刻意义的问题,《百合花》表现的拥军爱民这样重大而严肃的主题,作者没有去正面描写炮火纷飞的激烈战斗,也没有去正面描写波澜壮阔的群众场面,更没有刻化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而是选取了1946中秋发生在我军前沿阵地包扎所的一个普通小故事,作品中的人物:小通迅员,新媳妇和"我"三个普普通通的小人物,他们普通得连姓名都不知道.小说以他们平常的活动"带路""借被""牺牲""献被"等情节,通过三

个人的相遇冲突以及后来通迅员的牺牲新媳妇

的悼念互相映衬探索普通人的内心世界,歌颂了普通军民的心灵美,歌颂了军民的鱼水情.这种大处着眼,小处取材,以小见大,细处落笔,从平凡处显出不平凡的独特壮丽,揭示出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必然.正如茅盾同志指出的"这篇作品说明,表现上述那样庄严的主题,除了常见的慷慨激昂的笔调,还可以有他的风格."

2.善于用优美的笔调来探索人物的精神世界.

茹志鹃擅长通过细腻而有层次的心理活动来刻画人物,展示主人公宽广的精神世界,揭示人物灵魂深处的奥秘和细腻入微地表现他们内心活动的发展变化,即所谓人物的"心灵历程".作品以"我"为观察点,把"我"的感情与小通迅员熔铸在一起,以情动人,以情感人.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写法,第一部分写去包扎所途中,通过"我"对小通迅员的感情的层层变化,一步步地显现出小通迅员的外貌情态和性格,从背影写到正面,从行写到坐,神情毕肖,形象逼真.写走路,突出他走得快和自动停:"通迅员撒开大步,一直走在我前面,一开始他就把我撂下几远,"因此"我开始对这个通迅员发生了兴趣".写他的背影,突出了他高挑挑的个子,厚实实的肩膀,"是个挺棒的小伙子."写他的面貌,突出了"他那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顶多有十八九岁,"这些描写突出了他对女性羞涩腼腆不善言谈,为下文不善做群众工作埋下了伏笔,然后,写了我和小通迅员简短的对话,了解到他帮人拖毛竹出身,年纪十九岁,参军一年,"大军北

撤时我自已跟来的",反映他参加革命的自觉性,正因如此,"我立刻对这位同乡亲热起来".以后又通过"借被子"等事件,从"我"的观感步步深入展现他的性格特征.

作者选择"我"这个观察点,是颇见匠心的,作品通过"我" 的细腻而有层次的心理活动,由远而近,由淡到浓,由表及里地刻画了小通员的人物形象,小通迅员那天真淳朴的性格和羞涩腼腆的情态只须在"我"这个大姐面前才被揭示得更鲜明突出,因此,"我从心底里爱上了这个傻乎乎的小同乡了"!

写人必写心,写心必写情,这是茹志鹃刻画人物的方法和经验,当小通迅员第二次同"我"到新媳妇家去借被子,"我"在讲革命道理时,

一直"抿着嘴笑"的温柔美丽的新媳妇不笑了,这时她"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地向房里瞅着","她看看我,看看通迅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这些描写很微妙,传神简洁地透露出新媳妇思想斗争的心迹,.

新媳妇同所有的农村姑娘一样,珍重自已起早贪黑积攒起来的钱买的新婚被,但她得知共产党打仗是为老百姓的道理后,经过半晌的思想斗争,终于"转过身去抱被子"了.这段文字将新媳妇的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充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