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润发发展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润发发展史
一、历史沿革
1996年8月,润泰集团成立「大润发流通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大润发第一家门市「平镇店」于桃园县平镇市开幕,该店原址为润泰纺织平镇厂的旧厂房。
1997年4月,大润发进军中国大陆市场,设立「上海大润发有限公司」及「济南大润发有限公司」等公司,分别在中国大陆华东、华北及东北地区的重点城市设立量贩店。
1997年12月,中阳集团旗下两大量贩店品牌大买家、金银岛购物中心,与大润发策略联盟,成立联合采购中心。
1998年9月,大润发并购原来台塑集团旗下的亚太量贩三家店,这年展店规模首次超越万客隆,同年7月份在上海开幕中国大陆第一家分店。
1999年,大润发创下240亿元的营收成绩,硬生生将万客隆挤下前三名宝座。
2000年,大润发台湾与内地已有15家店,会员人数高达150万人,经常性消费人口达500万人。
2001年,润泰集团将释出67%大润发股权,总共80亿新台币,使大润发变成外商合资公司。
2001年2月底,欧尚集团和润泰集团在香港注册成立「sun-holding」公司(简称「香港太阳控股公司」),它将50%的股份分别投入到新组建的欧尚中国公司和上海大润发有限公司,分别持有两家公司35%的股份。
2003年为止,大润发在中国大陆的总店数已扩增至近40家,并拟以每年20家的速度增设新店面,以积极介入中国大陆的零售市场;大润发在台湾的三个品牌(大润发、大买家及亚太量贩)共24家分店,仅次于家乐福的47家分店。成为台湾第二大品牌的量贩系统。
2005年,在大陆市场对外商投资零售企业的政策全面放开后,大润发陆续买回分店股权,改为外商独资企业,所有分店统一更名为“大润发”。
2006年,大润发在内地的苏州的“百润发”、南京的“金润发”、无锡、镇江、湖州的“天润发”、上海的“春申购物中心”等由于早期的部分政策等因素
限制未统一名称的门店逐渐统一成“大润发”商标。
2009年,大润发以倍数增长的速度在内地布局。
2010年5月,大润发已经在中国大陆开了120家门店,并且华北区又有2家门店开业,北京和天津二店。
二、大陆发展
最初大润发在大陆是模仿万客隆,以仓储模式经营。1998年7月,大润发在大陆的第一家店便开在地处工业区的上海闸北区,有着浓浓的万客隆批发仓库的影子。其后,大润发中国大陆区CEO黄明端在走访欧洲各国时,发现万客隆门可罗雀,而隔壁的家乐福却门庭若市,就一声令下,让原本供工商业采购的大润发仓储,变成一般消费者都可以进入的大卖场模式的大润发零售店。
早期大润发曾想当然认为,在东北棉被、羽绒服一定卖的好,为此将在华东区卖剩的货品转到东北区卖,结果却乏人问津,经过调查,发现原因在于东北通常有暖气,厚厚的棉被及羽绒服完全派不上用场。反倒是原先准备不足的冰激凌,在冬天却大卖特卖,销量足是夏天的3倍。为此,大润发将大陆市场分为华东、华北、华中、华南与东北五大区,每个区设有业务总经理,每个区域都有针对本区域的市场策略,尽可能实行彻底的本土化。
现在,在大陆大润发分为6个区,华东区(总公司在上海)、华北区(总公司在济南)华南区(总公司在广州)、华中区(总公司在武汉)东北区(总公司在长春)西北区(总公司在西安)大润发进入内地的前7年,只开了47家门店,随着对市场的充分了解和熟悉,后面的3年,共计开了50多家门店。与家乐福、沃尔玛门店投资主要集中于重点城市不同,大润发除了看到大城市的潜力,更看到许多二、三线城市也需要大卖场的现实需求,因此开店不局限在大城市,开始到更多的地级、县级城市去攻城略地。
此外,大润发中国大陆区CEO黄明端表示,从2009年起,大润发将以倍数增长的速度在内地布局。到2010年五月份大润发已经在中国大陆开了120家门店,五月华北区又有2家门店开业,北京店和天津二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