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综合指标分析
综合指标分析法
将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转换和标准化,以便于合 并和分析。
03 数据整理
对数据进行分类、分组、汇总等操作,以便于后 续的分析和报告。
信息汇总与归纳
01
信息汇总
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汇总,得到全面的数据视图 ,便于后续分析。
02
信息归纳
将汇总后的信息进行归纳和总结,提取关键指标 和重要信息,为决策提供支持。
缺乏灵活性
综合指标分析法通常采用固定的指标和算法,难以适 应不同组织和不同情况的需求。
局限性
综合指标分析法可能只关注一些表面现象,而忽略了 组织内部的深层次问题和本质原因。
改进方向与未来发展
简化方法
为了提高综合指标分析法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可以尝试简化方 法,例如减少指标数量、优化算法等。
个性化定制
VS
结果解释
对评估结果进行深入解读,指出评估对象 在哪些方面表现较好或较差,并提出改进 建议。
05
分析结果的应用与建议
分析结果的应用范围与方式
用于决策支持
分析结果可以作为制定政策、计划和决策的依据 ,帮助决策者了解整体情况并做出合理决策。
用于问题诊断
分析结果可以用
收集数据与整理信息
数据来源与收集方法
内部数据
来自公司内部的业务数据 、财务数据等。
网络数据
通过互联网获取的数据, 如搜索引擎优化、社交媒 体监测等。
外部数据
来自市场研究机构、政府 部门、行业协会等的数据 。
数据清洗与整理
01 数据清洗
去除重复、无效、错误的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 性和完整性。
指标体系的优化与完善
01
验证指标体系的准 确性
通过实际数据验证指标体系的准 确性,确保指标体系能够客观地 反映分析目标的实际情况。
综合指标分析法
客户满意度是企业对客户满意程度的调查与评估,它反映的是企业为客户提供的产品与服 务的质量和价值。
员工满意度
员工满意度是员工对工作环境、薪酬福利、职业发展等方面的调查与评估,它反映的是企 业为员工提供的条件和机会。
综合指标的筛选与确定
筛选标准
在确定分析指标时,需要考虑到指标的代表性、可操作性和可获得性,同时还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和战略目标来确定筛选标准。
数据质量限制
数据来源和质量可能存在不确定性,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主观性影响
分析结果可能受到分析师的主观判断和偏见的影响,难以完全 客观。
忽略非财务因素
综合指标分析主要关注财务指标,可能忽略其他重要的非财务 因素,如市场趋势、政策变化和竞争格局等。
05
综合指标分析法的应用案例
案例一:企业绩效评估
指标权重的确定
在综合指标分析法中,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是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对 其使用者提出的重要挑战。
综合指标分析法的未来前景
广泛应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综合指标分析法将会得 到更广泛的运用,成为 政策制定、决策分析的 重要工具。
学术研究的热点
综合指标分析法的研究 将会成为经济学、社会 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热 点。
特点
03
04
05
1. 综合性:综合指标分 析法能够综合考虑多个 指标,而不是仅关注单 一指标,从而提供更全 面的评价结果。
2. 客观性:通过赋予不 同指标不同的权重,可 以更加客观地反映各个 方面的贡献程度。
3. 可比性:综合指标分 析法可以用于不同对象 之间的比较,从而更好 地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 。
案例三:行业对比分析
总结词
综合指标分析法能够有效地进行行业对比分析,通过选 取关键指标对不同行业进行比较,为企业制定战略提供 参考依据。
统计学原理第五章
第五章综合指标学习要点:了解各种指标的概念及作用,掌握相对指标、平均指标的特点及计算方法,变异指标的计算方法。
§1、总量指标§2、相对指标§3、平均指标§4、变异指标学习知识点:前言:1、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的总规模、总水平的综合指标。
将总体单位数相加或总体单位标志值相加,就可以得到说明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某种现象总体的总规模、总水平的指标,即总量指标。
如:2010年年年末为1339724852亿,反映是我国人口的总规模。
总量指标的作用:第一、总量指标可以用来反映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国力,反映一个地区、一个部门或一个单位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起点。
第二、总量指标可以用来作为制定政策、制定计划和实行科学管理的基本依据,也是检查政策、计划执行情况,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绝对效果的重要指标。
第三、总量指标可以用来研究客观现象的数量表现及其发展的变化趋势。
第四、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
一、总量指标的种类:1、按其反映现象总体内容的不同:• 总体单位总量(简称单位总量):指总体内所有单位的总数,表示总体本身规模的大小。
对于一个确定的统计总体,其总体单位总量是唯一确定的。
• 总体标志总量(简称标志总量):指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总和。
对于确定的统计总体,标志总量不是唯一的,而是随着标志的不同可计算不同的标志。
• 例:我们研究某市三级医院的基本情况,则全市三级医院的总数量是总体单位总量,而全部三级医院职工总人数、全部三级医院职工工资总额等就是总体指标总量。
2、按反映时间状况的不同,可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 时期指标指反映某社会经济现象在一段时间活动结果的总量指标,它反映的是一段时间连续发生变化过程。
如产品总量、货物运输量、商品销售量、国内生产总量等。
• 时点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时间(瞬间)状况上的总量指标。
如人口数、职工数、设备台数等。
第五章居住区规划技术应用经济简要分析或指标分析PPT课件
对天然障碍除道路外的人工设施一般均算至边界,对周围或区内现 有的道路用地究竟是哪种情况来划归要根据道路与该住宅区关系来确 定,可参照居住区的分级标准来进行。当确定居住区的用地界线时, 不论是在居住区内还是在居住区外城市级的道路均不计入居住区的总 用地中(即算至道路红线);居住区级及其居住区级以下道路则全部 计入居住区总用地;当确定居住小区的用地界线时,在居住小区外围 的居住区级道路计入一半(即算至道路中心线),而在规划的居住小 区内部(之间)的居住区级道路则全部计入居住小区总用地,居住小 区级及其居住小区以下级道路则全部计入;当确定居住组团的用地时, 在居住组团外围的居住小区级道路计入一半(即算至道路中心线), 而在规划的居住组团内部(之间)的居住小区级道路则全部计入居住 组团总用地,居住组团级及其居住组团以下级道路则全部计入;
1.居住区用地 内建筑总面积
①住宅建筑面 积
②公建面积
公顷
户(套)
人 人/户 万平方米 万平方米
万平方米
万平方米
数值
▲
▲
▲ △ ▲ ▲
▲
▲
所占比重(%) 人均面积(平 方米/人)
—
—
—
—
—
—
—
—
—
—
100
▲
▲
▲
▲
▲
续上表:
项目
计量单位
2.其他建筑面积 万平方米
住宅平均层数
层
高层住宅比例 中高层住宅比例
其他人为划定的界线一般指那些无特殊标识物的界线,如征地线, 规划界线等。
住宅建筑用地 住宅建筑用地是指包括住宅基底在内的住宅前后左
右必不可少的用地。住宅建筑用地前后的界线一般以日 照间距为基础,各按日照间距的二分之一划定计算;住 宅建筑左右的界线一般以消防通道要求为条件,参见第 五章“空间”中的“建筑间距”部分。因此,住宅建筑
第五章-综合指标分析
第五章综合指标分析一、单项选择题1. 总量指标又称为()A. 相对数指标B. 平均数指标C. 绝对数指标D. 中位数指标2. 总量指标是认识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A. 派生指标B. 基础指标C. 分析指标D. 平均指标3. 下列各项中属于总量指标的是()A. 工资总额B. 平均工资C. 人口密度D. 性别比例4. 实物指标表明现象总体的()A. 价值总量B. 劳动总量C.货币总量D. 使用价值总量5. 表示相对指标是用()A. 绝对数B. 相对数C. 平均数D. 序时平均数6. 反映总体的各组成部分与总体的数量关系的综合指标是()A. 结构相对指标B. 比较相对指标C. 时点指标D. 时期指标7. 每百户居民拥有电话机数量是()A.总量指标 B. 平均指标C. 强度相对指标D. 比例相对指标8. 职工工资总额预定比去年提高12%,实际提高14%,其计划完成程度为()。
A.112% B.114%C. 117%D. 102%9. 加权算术平均数中的f是()A. 总和量 B.标志总量C. 权数D. 标志值10. 动态相对指标计算公式中的分子所代表的时期称为()A. 基期B. 报告期C. 标准时间D. 计划期11. 中位数的标志值是总体中()A. 出现次数最多的B. 处于数列中点位置的C. 调和平均数D. 任一位置的12. 平均差和标准差是()A. 平均指标B. 统计绝对数C. 统计相对数D. 标志变异指标13. 各所有变量值都减去常数A,那么算术平均数也()A. 增加常数AB. 不变C. 减少带数AD. 减去14. 任意变量取值是无限的,如人的身高、体重和企业产量等,这类变量称为()A. 任意型变量 B.连续型变量C. 离散型变量D. 整体型变量15.某单位职工的平均年龄为32岁,这是对()的平均。
A.变量 B. 变量值C. 数量标志D. 数量指标二、多项选择题1. 时点指标的数值是()A.不能加总 B.可以汇总C. 间接计数的D. 连续登记的E. 大小和时点间隔长短无关2. 下列各项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有()A.产品产量 B. 年末人口数C. 总生产费用D. 纳税总额E. 储蓄存款金额3.在下列各项指标中是强度相对指标的有()A.人口出生率 B. 人均占有粮食产量C. 农业劳动生产率 D.产品单位成本E. 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4.表示相对指标时,可分别采用()A. 绝对数B. 无名数C.有名数 D. 平均数E. 众数5. 在下列项目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全国人口12.5亿人B. 我国粮食4.9亿吨C. 年末“网民”1000万人D. 全国耕地19.51亿亩E. 1999年邮政亏损144亿元6. 众数是()A. 处于数列中点位置的标志值B.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C. 用M O表示D. 用M e表示E. 不受分配数列中极端值的影响7. 相对指标要求的可比性,主要指对比的子项和母项两者在()A. 内容相一致B. 范围相一致C. 来自同一总体 D.计算方法一致E. 计量单位统一8.成数可以写成()A. B.C. D.E.9. 在如下的指标中,平均指标是()A.人均占有国内生产总值B. 人均占有绿化面积C. 单位产品原材料耗用量D. 居民平均每人生活费支出E. 平均工资10. 比较不同水平的同类现象平均数的代表大小,可采用()A. 全距B. 平均差C. 标准差 D.平均差系数E.标准差系数11. 某城市表明经济状况的结构相对指标()A. 非公经济占49%B. 产产值占61%C.人均GNP45000元D.人均居住面积15M2E. 在居民中人均月收入1500元以上的有32%12. 影响加权算术平为数的因素是()A. 权数B. 总体标志总量C.分配数列中各组标志值D.各组标志值出现的次数E. 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13. 在下列相对指标中,分子分母可以互换的有()A. 积累额/国民收入使用额B. 积累额/消费额C. 我国人均储蓄额/日本人均储蓄额D. 商品流通费/商品流转额E. 实际完成数量/计划数量14. 工业增加值是()A. 总量指标B. 时点指标C.时期指标D. 价值指标E.劳动量指标三、填空1.综合指标按其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特征不同分为总量指标、________、________。
第四-五章综合指标
计量方法
㈠ 相加计算 直接相加 折算相加 对于同类的计算对象按实际 计量单位直接加起来 对于同类的计算对象按标准 计量单位相加
㈡平衡计算与推算
如: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拖拉机混合产量=4台 =
拖拉机标准实物产量=5台
第四章 综合指标
★ 第一节 总量指标 ★ 第二节 相对指标
第三节 平均指标 第四节 变异指标
年份 产量(万辆)
月份 1999年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108 114 117 119 123
4 9.8 5 9.9 6 9.9 7 8 9 10 11 12 10.1
其中,最后两年各月份实际产量为(单位:万辆)::
1 9.6 2 9.6 3 9.8 10.0 10.0 10.1 10.1 10.1
1 3.5 2 3.5 3 4
2000年
4
4
4
5
5
5
5
5
6
6
7
7
要求计算: 56 ⒈该厂“九五”期间产量计划的完成程度; ⒉提前完成计划的时间。
解:
计划完成 63 100 112.5﹪ ﹪ 56 程度
提前完成计划时间:
因为自1999年9月起至2000年8月底连续12个月 的时间内该厂的实际产量已达到56万吨〕,即 已完成计划任务,提前完成计划4个月。
上例中,实际劳动生产率比计划多提高的百分点为 (15﹪--10﹪)×100=5(个百分点)
⒉长期计划完成情况的检查 计划指标以计划末期应达到的水 (1) 水平法 平规定任务
计划完成 计划末期实际达到的水 平 100 ﹪ 计划规定末期应达到的 水平 程度
提前完成 计划全 出现连续 个月的实际完成数 12 计划时间 部时间 达到计划任务数所需要 的时间
经管类综合指标分析法PPT优秀课件
N 例1:某小组共7人,其年龄分别为 20、25、24、21、22、
23、33(岁),求其平均年龄
X x =(20+25+24+21+22+23+33)/7=168/7=24
N
2.加权算术平均数 例2:某小组共10人,其年龄分别是 20、20、25、25、25、
24、24、24、21、21(岁),求他们的平均年龄 X x =(20+20+25+25+25+24+24+24+21+21)/10
第五章 综合指标分析法
第一节 综合指标概述 第二节 总量指标的计算与应用 第三节 相对指标的计算与应用 第四节 平均指标的计算与应用 第五节 变异指标的计算与应用
第一节 综Leabharlann 指标概述一、概念 说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概念和数值,有绝对数、相对数和平
均数三种形式。 二、种类
1.总量指标:反映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社会经济现象总体规模和 水平的综合指标,说明现象总体的广度,表明现象发展的经过。
状况的综合指标 2.公式:总体中一部分数值/另一部分数值×100% 3. 作用
反映事物之间的实际比例关系,判断其是否合理
(五)动态相对数 1.含义:同一现象在不同时期的两个数值进行动态对比
而得到的相对数,表明现象在时间上发展变化的程度。 也称为发展速度。 2.公式:报告期数值/基期数值×100% (六)强度相对指标 1.含义:同一地区或单位内,两个性质不同而有联系的 总量指标数值对比得到的相对数,用来分析不同事物 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表明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 程度的指标。 2.公式:某一总量指标数值/另一总量指标数值 3.形式:正指标和逆指标
第五章综合指标分析
章节
第五章 综合指标分析
课时
8
教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正确理解综合指标,其中包括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
学 指标及标志变动度指标等的概念、意义、作用。掌握各综合指标的计算原则、计算
方法,明确它们的种类,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能应用它们进行经济分析。掌
目 握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年份 96
97
98
99
1 季度 2 季度 3 季度 4 季度
投 资 68
83
95
105 29
30
28
30
额
求:(1)提前完成计划时间;(2)计划完成程度。 五、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 1.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按某一标志划分为性质不同的几个部分,
以部分数值比总体数值得到的比重或比率,叫结构相对指标,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2.总体中某一部分的某一指标数值比另一部分的同一指标数值所得到的相
的
教学 重点
及 突出 方法
重点:位置平均数与数值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突出方法:示例讲解法。
教学 难点
及 突破 方法
难点:1.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的区分。
2.时点指标与时期指标的区别。 突破方法:示例讲解法、课堂讨论法。
相关 内容 素材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
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
第一节 总量指标
(2)所求平均子女数不可四舍五入。
(2)当所给资料为组距式分组资料时,取各组组中值作为各组标志值的代
过 表值。
例:已知某班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情况如下:
考试成绩(分)
学生数(个)
程
50~60
2
综合指标分析法
是毛利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它反映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实现的毛利额与销售收入的比 例关系,毛利率正是其计算毛利额的依据。
区域经济发展评价
人均GDP
将一个国家核算期内(通常是一年)实 现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这个国家的常住人 口(或户籍人口)相比进行计算,得到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是衡量各 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人均GDP 越高,说明这个国家的国民越富有。
指标导致的片面性。
指标构建方法
01
02
03
主成分分析法
通过线性变换将原始指标 组合成一组各维度线性无 关的新指标,以提取研究 对象的主要特征。
层次分析法
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多个层 次,逐层分析各指标的相 对重要性,并构建层次结 构模型。
熵值法
根据指标的变异程度计算 其熵值,从而确定各指标 的权重,适用于多指标综 合评价问题。
社会保障覆盖率
指享受社会保障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这 个比例越高,社会福利水平越能得到保障。
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空气质量指数(AQI)
是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无量纲指数。其 数值越大、级别和类别越高、表征颜色越深 ,说明空气污染状况越严重,对人体的健康 危害也就越大。
水质指数
通过数学方法将各种评价因子归一化,然后 计算其综合指数值。该指数可以宏观的、概
VS
失业率
旨在衡量闲置中的劳动产能,是反映一个 国家或地区失业状况的主要指标。失业率 上升,意味着更多的劳动力资源不能得到 有效的利用,失业者增加从而导致社会总 需求下降。
社会福利水平评估
人均可支配收入
是指个人收入扣除各种直接税、非税收入以 及储蓄后的余额,它反映了居民家庭的实际 购买力。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意味着社会 福利水平越好。
经济应用统计学-第五章综合指标分析
提前完成 计划全出现连12续 个月的实际完成数 计划时间 部时间 达到计划任务数 的所 时需 间要
河北大学统计学系
例:某自行车厂计划“九五” 末期达到年产自行车120 万辆的产量,实际完成情况为:
年份 产量(万辆)
时期指标
时点指标
举例 时期指标
数值具有可加性
数值不具有可加性
数值大小与时间长短有 直接关系
通过连续登记取得,是 累计量
数值大小与其时间间隔长短无 直接关系
采用间断登记取得,是时点量
反映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一段时期内的活动过程中所 取得或实现的累计总量。
时点指标
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时点上所实现或达到的总 量指标。
劳完 动成 生程 产 度 5 5率 0 50 0计 0 010 00划 % 011% 0
单 完位 成成 程 本 19 度 00计 010划 % 09% 0
河北大学统计学系
C.计划完成数表现为相对数时 (C1)计划完成数是要完成的百分比
相对数
例:某企业2005年第一季度计划商品流通费用率为3% ,实际商品流通费用率为3.4%。
第一年年末 第二年年末
河北大学统计学系
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特点
时期指标数值与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一般时 期越长,数值越大。
一年 两年内
河北大学统计学系
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特点
时点指标数值大小与其时间间隔长短无直接关系 。
第一年年末 第二年年末 第三年年末
河北大学统计学系
三、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
完 完 成 产 计划 相成 值 成 本 完 对 1 1 成 1 1 数 程 计 程 计 5 7 5 3 程 % % % % 度 实 11 计 1 度 划 度 划 实 际 划 0 % % 0 际 为 为 0 1 0 降 1 提 提上 上 2 0 .低 高 .高 9 0 1 % 年 百 年 % 1的 分 的百 数 百成1分 分 本产10计值2﹪ 0数 0数 .划成1计﹪ 0%少1划.9完超%成额完 1计划降低百分数
第五章 综合指标分析
2.公式: 3.最简单的、求绝对数的计划完成程度。 4.计划任务规定的是降低率或提高率时:
教
5.对成本费用求计划完成程度时,大于 1 表示未完成计划,小于 1 表示超 额完成计划。 6. 水平法长期计划的检查: (1) 如果计划规定的是计划期最后一年应达到的水平,应用水平法检查长 期计划。 (2) 从任何一个时刻开始的一年内, 正好完成计划规定最后一年应达到的
f
∏
七、众数(Mo) 众数( ) 1.众数是变量数列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 2.未分组资料确定众数 3.单项变量数列确定众数 4.组距数列确定众数的步骤: (1)确定众数组; (2)计算众数。 ∆1 ∆2 ⋅i 5.众数的特点: M o = L + Mo = U − ⋅i ∆1 + ∆1 + ∆ 2 (1)不受各单位标志值的影响;∆ 2 (2)有时数列中不存在众数,有时有多个 众数。 中位数( ) 八、中位数(Me)
教
2.按反映时间状不同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二者区别: (1)是否具有可累 加性; (2)是否与时期长短有关系; (3)是否连续登记。要求能判断区别具体指标。 三、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 1.实物单位。 (1)自然单位:按研究对象的自然状态来度量其数量; (2)度量
学
衡单位:按统一的度量衡制度规定度量事物数量; (3)复合单位:两种计量单位结 合使用而形成的实物单位; (4)标准实物单位:按统一折算的标准来度量研究对象 的一种计量单位。 2.价值单位:又称货币单位,是用货币来度量社会财富和劳动成果的一种计量
教
3 4
学
过
5 25 求平均子女数。 注意: (1)求哪个指标哪个指标是 x,x 不一定大于 f; (2)所求平均子女数不可四舍五入。 (2) 当所给资料为组距式分组资料时,取各组组中值作为各组标志值的代 表值。 例:已知某班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情况如下: 考试成绩(分) 学生数(个) 50~60 2 60~70 12 70~80 17 80~90 13 90~100 6 求平均成绩。答案: (76.8) 4.当分组资料题中所给条件为频率而非次数时,应用公式为: 练习:已知某乡水稻生产情况如下: 水稻亩产量(公斤) 300~400 400~500 500~600 600~700 700~800 求该乡水稻平均亩产量。 耕地所占比重(%) 9 26 33 21 11
基础统计实务项目四 综合指标分析法
综合指标分析法
(3)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和劳动量指标 总量指标按计量单位不同分为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和劳动量指标。实 物指标是以实物单位计量的总量指标,用于表明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使用价 值总量。其最大特点就是能直接反映产品的使用价值或现象的具体内容,具 体表明事物的规规模和水平。它的局限性在于其综合性能较差,不能综合反 映多种不同类事物的总水平。例如,我们就不能用一个指标来反映我国某年 所有工业产品总产量。 价值指标是以货币单位计量的总量指标,例如,工农业总产值、商品 销售额、工资总额、产品总成本等。价值指标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代表一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量,因此具有最广泛的综合性能和概括能力。所以不同产品的 产值,不同商品的销售额,等都是可以相加的。价值指标也有它的局限性, 就是指标脱离了物质内容,比较抽象。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价值指标应该 和实物指标应结合起来使用,才能比较全面地认识问题。 劳动量指标是以劳动量单位计量的总量指标。将生产各种产品所消耗 的劳动量相加得到的老动消耗总量,即总工时或总工日,可用来综合反映企 业生产各种产品的总产量。
综合指标分析法
(2)货币单位
货币单位是以货币作为价值尺度计量社会物质财富或劳动成果的一种计量单位。例如, 工业总产值、国内生产总值、进出口总额、.商品销售额、工资总额、产品总成本等 指标,都是用货币单位表示的总量指标。 (3)劳动量单位
劳动量单位是以劳动时间来表示的一种计量单位。一般用工时、工日表示。—个工人
统计基础
综合指标分析法
4.1.1总量指标概述 (1) 总量指标的含义
总量指标又称统计绝对数,是反映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某种现象总体的总规模或 总水平的统计指标。
(2) 总量指标的作用
在社会经济统计中,总量指标有着重要的作用: 1)它是人靠丁对社会经济现象认识的起点。人们要想了解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状况,首先就要准确地掌握客观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 发展规模或水平,然后才能吏深宏观 调控还 是微观管理,都不能凭空操作,必须从客观实陈出发,以反映客观事物现实的和以往 的有关总量指标作为参考依据; 3)它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一般都是由两个有关 系的总量塑标对比许算出来的,可以说是总量指标的派生指标。总量指标的计算是否 科学、合理,会直接影响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准确性。
综合指标分析
★综合指标分析⏹含义:综合指标分析即是将运营能力、偿债能力、获利能力和发展能力指标等诸方面纳入一个有机的整体之中,全面地对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进行揭示与披露,从而对企业经济效益的优劣做出准确的评价与判断。
⏹特点:指标要素齐全适当;主辅指标功能匹配;满足多方信息需要(一)杜邦财务分析体系·11===--资产总额资产总额权益乘数所有者权益总额资产总额负债总额资产负债率,反映所有者权益与总资产的关系,其越大,表明企业负债程度越高,能够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杠杆利益,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偿债风险,因此,企业既要合理使用全部资产,又要妥善安排资本结构。
·净利润=营业收入-成本费用总额+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所得税费用·成本费用总额=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负债总额=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资产总额=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利用因素分析法分解净资产收益率这一杜邦体系的核心指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周转率×营业净利率×平均权益乘数·弊端:偏重于企业所有者利益。
因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资产负债率越高,净资产收益率就越高——利用较多负债,可以得到较大的财务杠杆效益,但忽视了财务风险问题,负债越多,财务风险就越大,企业的偿债压力就越大,而且,这对于企业的债权人而言,是极为不利的。
(二)沃尔比重评分法·弥补以往缺陷: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人们遇到的一个主要困难就在于计算出财务比率之后,无法判断它是偏高还是偏低,与本企业的历史相比较,也只能看出自身的变化,很难评价其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劣地位。
·具体步骤:第一步,选择评价指标并分配指标权重第二步,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标准值,USU.可依据行业平均数、企业历史先进数、国家有关标准或者国际公认数确定标准值第三步,对各项评价指标计分并计算综合分数=⨯=∑指标实际值各项评价指标的得分各项指标的权重标准值综合分数各项评价指标的得分第四步,形成评价结果,若综合分数大于100,表明企业的财务状况比较好,反之,则表明企业的财务状况比同行业平均水平或者本企业历史先进水平等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综合指标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总量指标又称为()
A. 相对数指标
B. 平均数指标
C. 绝对数指标
D. 中位数指标
2. 总量指标是认识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
A. 派生指标
B. 基础指标
C. 分析指标
D. 平均指标
3. 下列各项中属于总量指标的是()
A. 工资总额
B. 平均工资
C. 人口密度
D. 性别比例
4. 实物指标表明现象总体的()
A. 价值总量
B. 劳动总量
C.货币总量
D. 使用价值总量
5. 表示相对指标是用()
A. 绝对数
B. 相对数
C. 平均数
D. 序时平均数
6. 反映总体的各组成部分与总体的数量关系的综合指标是()
A. 结构相对指标
B. 比较相对指标
C. 时点指标
D. 时期指标
7. 每百户居民拥有电话机数量是()
A.总量指标 B. 平均指标
C. 强度相对指标
D. 比例相对指标
8. 职工工资总额预定比去年提高12%,实际提高14%,其计划完成程度为()。
A.112% B.114%
C. 117%
D. 102%
9. 加权算术平均数中的f是()
A. 总和量 B.标志总量
C. 权数
D. 标志值
10. 动态相对指标计算公式中的分子所代表的时期称为()
A. 基期
B. 报告期
C. 标准时间
D. 计划期
11. 中位数的标志值是总体中()
A. 出现次数最多的
B. 处于数列中点位置的
C. 调和平均数
D. 任一位置的
12. 平均差和标准差是()
A. 平均指标
B. 统计绝对数
C. 统计相对数
D. 标志变异指标
13. 各所有变量值都减去常数A,那么算术平均数也()
A. 增加常数A
B. 不变
C. 减少带数A
D. 减去
14. 任意变量取值是无限的,如人的身高、体重和企业产量等,这类变量称为()
A. 任意型变量 B.连续型变量
C. 离散型变量
D. 整体型变量
15.某单位职工的平均年龄为32岁,这是对()的平均。
A.变量 B. 变量值
C. 数量标志
D. 数量指标
二、多项选择题
1. 时点指标的数值是()
A.不能加总 B.可以汇总
C. 间接计数的
D. 连续登记的
E. 大小和时点间隔长短无关
2. 下列各项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有()
A.产品产量 B. 年末人口数
C. 总生产费用
D. 纳税总额
E. 储蓄存款金额
3.在下列各项指标中是强度相对指标的有()
A.人口出生率 B. 人均占有粮食产量
C. 农业劳动生产率 D.产品单位成本
E. 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
4.表示相对指标时,可分别采用()
A. 绝对数
B. 无名数
C.有名数 D. 平均数
E. 众数
5. 在下列项目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
A.全国人口12.5亿人
B. 我国粮食4.9亿吨
C. 年末“网民”1000万人
D. 全国耕地19.51亿亩
E. 1999年邮政亏损144亿元
6. 众数是()
A. 处于数列中点位置的标志值
B.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
C. 用M O表示
D. 用M e表示
E. 不受分配数列中极端值的影响
7. 相对指标要求的可比性,主要指对比的子项和母项两者在()
A. 内容相一致
B. 范围相一致
C. 来自同一总体 D.计算方法一致
E. 计量单位统一
8.成数可以写成()
A. B.
C. D.
E.
9. 在如下的指标中,平均指标是()
A.人均占有国内生产总值
B. 人均占有绿化面积
C. 单位产品原材料耗用量
D. 居民平均每人生活费支出
E. 平均工资
10. 比较不同水平的同类现象平均数的代表大小,可采用()
A. 全距
B. 平均差
C. 标准差 D.平均差系数
E.标准差系数
11. 某城市表明经济状况的结构相对指标()
A. 非公经济占49%
B. 产产值占61%
C.人均GNP45000元
D.人均居住面积15M2
E. 在居民中人均月收入1500元以上的有32%
12. 影响加权算术平为数的因素是()
A. 权数
B. 总体标志总量
C.分配数列中各组标志值
D.各组标志值出现的次数
E. 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
13. 在下列相对指标中,分子分母可以互换的有()
A. 积累额/国民收入使用额
B. 积累额/消费额
C. 我国人均储蓄额/日本人均储蓄额
D. 商品流通费/商品流转额
E. 实际完成数量/计划数量
14. 工业增加值是()
A. 总量指标
B. 时点指标
C.时期指标
D. 价值指标
E.劳动量指标
三、填空
1.综合指标按其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特征不同分为总量指标、________、________。
2.在已知分配数列________及________时,计算平均指标可采用调和平均数。
3.相对指标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表现形式。
4.强度相对指标的分子分母可以互换,形成________和________。
5.不同时点的时点指标不具有________,数值大小与其________长短无关。
6.算术平均数是________内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之和除以________。
7.总方差等于________与________的算术平均数之和。
8. 众数是总体中________的标志值。
四、名词解释
1. 总量指标
2. 相对指标
3. 平均指标
4. 标志变异指标
5. 百分点
6. 成数
四、简答题
1. 简述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的特点。
2. 简述相对指标的种类。
3.简述平均指标的种类。
4. 简述标志变异指标的作用。
5. 简述强度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区别。
五、计算、分析题
1. 北京和上海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2011.31亿元与3688.20亿元;全市人口分别为1246万人与1464万人。
计算两市各自的平均每人占有国内生产总值,并进行比较。
2. 某厂生产情况如下:(单位:万元)
(1)将表内所缺数值算出填入;
(2)指出表内的第2、3、4、5、6等栏分属何类指标
3. 甲、乙两个班组各有8名工人,每个日产量(件)分列如下:
甲组 3O、 40、 60、 65、 70、 80、 100、 120;
乙组 67、 68、 69、 70、 70、 71、 72、 73。
分别计算两班组的平均每人日产量;比较两班组平均每人日产量的代表性。
4.某种食品在三个市场的销售情况如下:
(1)简单算术平均数;
(2)加权算术平均数;
(3)加权调和平均数。
5. 某地区居民家庭收入资料:
要求计算:众数和中位数。
6. 某地区人口性别组成情况:
要求计算:
(1)交替标志的平均数;
(2)交替标志的标准差。
7. 某地区居民人口有281万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3720个,医务人员43000人。
分别计算强度相对指标的正指标和逆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