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基础-第五章------动态数列分析

合集下载

统计学第四版5动态数列

统计学第四版5动态数列

2019-2019年某国电冰箱年平均增长量:
a29273万台
4
第 五 章
统 计 学 原
理 第三节 动态数列速度分析指标
& 一、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
& 二、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
第 五 章
统 计
一、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



㈠发展速度
发展速度 报基告期期水水平平
环比发展速度: a1 , a2 ,..... an
产量(万台) 768 918 980 1044 1060
环比发展速度% — 119.5 106.8 106.5 101.5
定基发展速度% 100 119.5 127.6 135.9 138.0
环比增长速度% — 19.5 6.8 6.5
1.5
定基增长速度% — 19.5 27.6 35.9 38.0
定基发展速度% 100 119.5 127.6 135.9 138.0
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
⒈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an a1 a2 ..... an
a0 a0 a1
an1
⒉两个相邻的定基发展速度之比等于环比发展速度

五 章
a a n
n1
an
a0 a0
23499.9
24133.8
26967.2
26857.7
29896.3


学 原
如果用符号a0,a1,a2,a3, ……a n-1,an代

表数列中各个发展水平,则在本例中,如果以
2019年作为基期水平,记为a0,则2019年、2019 年、2019年、2019年进出口总额分别用a1、 a2、 a3、 a4表示,称为报告期水平或计算期水平。

第五章-动态数列—水平指标

第五章-动态数列—水平指标
24
40(台)

例 2:某企业4月1日职工有300人,4月11日新 进厂9人,4月16日离厂4人,则该企业4月份平 均职工人数为:
300 10 309 5 305 15 a 304 人 10 5 15
返回
25
(2)间断时点数列
①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 首末折半法
其中:a 为分子的序时平均数,
b 为分母的序时平均数。
a 和b 具体的计算可按照上面的各类公式计算。
37
例6:某企业 7-9 月份生产计划完成情况:
月份
实际产量(件) 计划完成 %
7月份
8月份
618 600 103
9月份
872 800 109
a
500 500 100
计划完成量(件) b
c
时 期 数 列
第四章 动态数列
第一节 动态数列概述
第二节 动态数列水平分析指标
第三节 动态数列速度分析指标
第四节 长期趋势的测定与预测
第一节 动态数列概述
一、动态数列的概念及构成
1.含义 一个统计指标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 列,形成的一列数。又称时间数列。 一是现象所属的时间, 二是各时间上的指标数值
2.要素
返回本节首页
计算各季度平均每月总产值和全年平均每 月总产值
20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4200 4400 4600 a1 4400 万元 3 4820 4850 4900 a2 4856 .7万元 3 5000 5200 5400 a3 5200 万元 3 5400 5500 5600 a4 5500 万元 3

统计基础第五章动态数列分析

统计基础第五章动态数列分析

(2)由两个时点数列对比形成的相对数或平均数动 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ca

a1 2

a2
an1

an 2
n 1

a1 2

a2

an1

an 2
b
b1 2

b2
bn1

bn 2
b1 2

b2

bn1

bn 2
n 1
【例5.7】根据下列资料计算某地区第四季度就业人口数占劳动力资源
135822.8 159878.3 183217.4 211923.5
年底人口数(万人)
129227.0 129988.0 130756.0 131448.0
农林牧副渔总产值(亿元)
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 (亿元)
29691.8 36239.0 39450.9 103617.3 119555.4 141051.0

a
n
n
式中:代表平均发展水平 ai代表各期发展水平 n代表时期指标项数
灵活性原则
【例5.1】某商场2006年各月商品销售额动态资料如表5-1所示, 试计算月平均销售额及全年月平均销售额。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表5-1 某商场2006年各月商品销售额
销售额(万元)
300 360 380 410 440 480
f
76864
计算结果表明:该企业7月份平均库存量为13.03吨。
2)由间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间断时点数列是指按月末、季末 或年末登记取得资料的时点数列。它 有两种情况,一是数列中的各项指标 表现为逐期期末登记排列,二是数列 中各项指标表现非均衡的期末登记排 列。通常将前者称为间隔相等的间断 时点数列,后者称为间断不等的间断 时点数列。

简述动态数列的概念、意义及主要分析指标。

简述动态数列的概念、意义及主要分析指标。

简述动态数列的概念、意义及主要分析指标。

动态数列是统计学中术语,它表示数据变化的过程,又称现时序列。

动态数列主要用于研究某一变量随时间变化趋势,以及变量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系。

它是一种非平衡状态,并可以帮助研究者做出正确决策,有助于研究变量的发展。

动态数列的概念是指某一变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它表示变量随时间变化的参数,从而可以描述变量的发展。

从宏观角度看,它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它有助于表达某一变量的变化情况,以及变量之间的关联关系。

在实际研究中,它主要用于表示一个变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以及其他变量间的关系。

动态数列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它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变量间的关系,因此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准确地分析数据,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和决策。

例如,研究人口增长的趋势,可以通过动态数列可以更好地理解人口变化的特征、趋势和变化过程,从而帮助研究者更准确地分析民众的行为模式,从而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动态数列的主要分析指标包括序列的增长率、变化速率和稳定性等三个方面。

其中,序列的增长率研究是衡量变量的发展水平,可以用来衡量变量发展的速度和程度,从而了解变量发展的态势;其次,变化速率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了解变量变化的情况;第三,稳定性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变量的波动特征,以及变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特性。

综上所述,动态数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统计概念,它可以帮助研
究者更准确地分析数据,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和决策。

它的主要分析指标包括序列的增长率、变化速率和稳定性,可以分析变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以及变量之间的关系。

因此,动态数列在实际研究和决策中都有着重要作用。

统计学原理第五章 动态数列分析

统计学原理第五章   动态数列分析

1 .由总量指标动态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
(1)时点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
(b) 间断时点数列
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平均发展水平
a1 a2 an
=
a2
2
n 1
公式中:a-——表示平均发展水平 ai——表示各项时点指标数值 n——表示时点指标数值的项数。
13
§5.2 动态研究的水平指标
间隔不等的间断时点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
2
导入案例
飞达公司每年的利润情况如下表: 表5-1 飞达公司每年利润情况单位:万元
年份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利润 95.4 102.5 102.8 120.7 128.5 145.9 155.6 180.3
这就是个动态数列,通过这个数列反映了飞达公司近八年来的利润 变化情况。所谓动态数列,就是指将同一统计指标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 序排列而成的数列。这个公司过去的情况如上表,本章的主要内容就是 通过对过去的回顾,用统计分析方法总结发展规律,分析发展趋势进而 预测未来。
a1 a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f1
a2 a3
f
2
an
a 1
n

fn
1
a= 2
2
2
f
例: 某企业2004年各时点的职工人数如下表。计算平均职工人数。 某企业2004年职工人数资料
日/月 1/1 1/4 1/7 1/9 1/12 31/12 职工人数 300 400 380 420 500 600
3
§5.1 动态数列的意义和种类
一、动态数列的意义和构成 (一)动态数列的意义 动态数列是将现象发展在各个时间的指标数值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

第5章 统计学动态数列

第5章 统计学动态数列

动态数列(17) 第五章 动态数列(17)
三、动态数列速度指标
2.增长速度 2.增长速度 定基增长速度=定基发展速度(1)定基增长速度=定基发展速度-1 定基增长速度=环比发展速度(2)定基增长速度=环比发展速度-1 年距增长速度=年距增长量÷去年同期发展水平 年距增长速度=年距增长量÷ 年距发展速度=年距发展速度-1 3.平均发展速度 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平均值, 平均发展速度: 3.平均发展速度: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平均值,说明 现象在一较长时期内逐期平均发展变化的程度。 现象在一较长时期内逐期平均发展变化的程度。
动态数列(7) 第五章 动态数列(7)
二、动态数列水平指标
3.平均增长量 3.平均增长量 =逐期增长量之和 ÷ 逐期增长量个数 累计增长量÷ 时间数列项数=累计增长量÷(时间数列项数-1) 4、增长百分之一的绝对值 增长百分之一的绝对值 增长百分之一的绝对值=逐期增长量÷ 增长百00
a1 + a 2 + a 3 + L + a n a= = n
∑a
n
a 1 f 1 + a 2 f 2 + a 3 f 3 + L + a nfn a= = f 1 + f 2 + f 3 + L + fn
∑ af ∑f
动态数列(9) 第五章 动态数列(9)
二、动态数列水平指标
4.平均发展水平 4.平均发展水平 绝对数时间数列: 绝对数时间数列: 某商场1月营业员人数资料如下: 某商场1月营业员人数资料如下:
动态数列(15) 第五章 动态数列(15)
三、动态数列水平指标
4.平均发展水平 4.平均发展水平 平均数时间数列 (1)一般平均数时间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1)一般平均数时间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方法: 方法:将子项数列与母项数列各求序时平均数再 对比计算。 对比计算。 (2)序时平均数时间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2)序时平均数时间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 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

统计学基础第五章动态数列分析

统计学基础第五章动态数列分析

统计学基础第五章动态数列分析【教学目的】1.区分不同种类的动态数列2.熟练掌握计算平均发展水平的各种方法3.掌握发展速度、增长速度的种类,运用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动态指标的相互推算4.理解趋势的意义,运用长期趋势测定方法对长期趋势进行测定5.计算季节比率,并且深刻理解季节比率的经济含义【教学重点】1.总量指标动态数列的种类和特点2.动态比较指标和动态平均指标的计算3.动态数列的分析方法【教学难点】1.绝对数时间数列中的时点数列平均指标的计算2.相对数、平均数时间数列动态平均指标的计算3.动态数列分析方法中的季节变动分析方法【教学时数】教学学时为12课时【教学内容参考】第一节动态数列的意义和种类一、动态数列的概念将某一个统计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各个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就形成了一个动态数列,也叫做时间数列。

动态数列一般由两个基本要素构成:一是被研究现象所属的时间;二是反映该现象的统计指标数值。

通过编制和分析动态数列,首先可以从现象的量变过程中反映其发展变化的方向、程度和趋势,研究其质量变化的规律性。

其次,通过对动态数列资料的研究,可以对某些社会经济现象进行预测。

第三,利用动态数列,可以在不同地区或国家之间进行对比分析。

编制和分析动态数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方法已成为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

【案例】下面图表列举了我国2004~2007年若干经济指标的动态数列。

表5-1 我国2004-2007年若干经济指标二、动态数列的种类按照构成动态数列的基本要素———统计指标的表现形式不同,动态数列可分为绝对数动态数列、相对数动态数列和平均数动态数列三种类型。

其中绝对数动态数列是基本的数列,相对数和平均数动态数列是派生数列。

(一)绝对数动态数列在这种动态数列中,统计指标值表现为总量指标。

根据指标值的时间特点,又可分为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

国内生产总值就是时期数列,年底人口数就是时点数列。

1.时期数列时期数列中,每一指标值反映在一段时期内发展的结果,即“过程总量”。

统计学 第五章 动态数列

统计学 第五章 动态数列


某商业企业2010年第二季度某商品库存 资料如下,求第二季度的月平均库存额
时间 3月末 4月末 5月末 6月末
库存量(百件)
66
72
64
68
解:第二季度的月平均库存额为:
66 68 72 64 2 2 67.67百件 a 4 1
※间隔不相等 时,采用加权序时平均法
一季 度初 二季 度初
af 解:a f
780 9 784 6 786 7 783 9 783(人) 9679
②由间断时点数列计算
一季 度初 二季 度初 三季 度初
不是逐日记录,而 是每隔一段时间登 记一次,表现为期 初或期末值
四季 度初 次年一 季度初
※间隔相等 时,采用首末折半法
时期数列
时期数列特点:
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是可加的; 数列中每个指标数值的大小随 着时期的长短而变动; 数列中每个指标数值通常通过连 续不断的登记而取得。
时点数列
在绝对数动态数列中,如果 各项指标都是反映某种现象在某 一时点上(瞬间)所处的数量水 平,这种绝对数动态数列就称为 时点数列。 如 表 4-1 中 所 列 的 我 国 20022008年全国人口年末数。
增速 3.8 9.2 14.2 13.5 12.6 10.5 9.6 8.8 7.8 7.1 8.0

某市职工2006-2010年年平均工资 单位:元
年份 年平均工资
2006 10663
2007 11425
2008 12059
2009 14147
2010 15420
三、动态数列的编制原则
时期长短应该统一 总体范围应该一致
⑵ a、b均为时点数列时

统计学 第五章 动态分析方法汇总

统计学 第五章 动态分析方法汇总

则该企业2002年全年平均各季商品销售计划完成百分数为:
a 330 290 290 345 1255 c 107.26% b 300 270 280 320 1170
二、动态数列的编制原则:
1、时间长短应该相等 2、总体范围应该一致 3、经济内容必需相同
4、计算方法应该统一
第二节 动态数列水平指标
一、发展水平
(一)概念:是动态数列中的每项指标数值 (二)分类:
1、按表现形式分:
A、总量指标:
B、相对指标: C、平均指标:
2、按位置不同分:
A、最初水平:数列中第一项指标数值 B、中间水平:数列中最后一项指标数值 C、最末水平:中间各项指标数值
某商品部某年一月份职工人数变动情况表 1日 时间 职工人数 38 45 30 25 9日 15日 31日
则该商品部一月份平均职工人数为:
af a f 28* 8 45* 6 30 *16 25*1 1079 34.8(人) 31 31
(2)间断时点数列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 间断时点数列是指按月末、季末、年末登记取得资料的时点 数列。 A.若掌握的是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资料,公式为:
(二)根据相对数动态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 先分别计算出分子数列和分母数列的平均发展水平,再进行 对比。 计算公式: a c b 举例说明: 例1:某企业2002年商品销售额计划完成情况如下:
某企业2002年商品销售额计划完成情况统计表 一 二 三 季度 计划数(万元) 实际数(万元) 计划完成% 300 330 110.00 280 290 103.57 270 290 107.41 四 320 345 107.81
第五章 动态分析方法

统计学基础-第五章------动态数列分析

统计学基础-第五章------动态数列分析

统计学基础第五章动态数列分析【教学目的】1.区分不同种类的动态数列2.熟练掌握计算平均发展水平的各种方法3.掌握发展速度、增长速度的种类,运用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动态指标的相互推算4.理解趋势的意义,运用长期趋势测定方法对长期趋势进行测定5.计算季节比率,并且深刻理解季节比率的经济含义【教学重点】1.总量指标动态数列的种类和特点2.动态比较指标和动态平均指标的计算【教学难点】1.绝对数时间数列中的时点数列平均指标的计算2.相对数、平均数时间数列动态平均指标的计算【教学时数】教学学时为12课时【教学内容参考】第一节动态数列的意义和种类一、动态数列的概念将某一个统计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各个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就形成了一个动态数列,也叫做时间数列。

动态数列一般由两个基本要素构成:一是被研究现象所属的时间;二是反映该现象的统计指标数值。

通过编制和分析动态数列,首先可以从现象的量变过程中反映其发展变化的方向、程度和趋势,研究其质量变化的规律性。

其次,通过对动态数列资料的研究,可以对某些社会经济现象进行预测。

第三,利用动态数列,可以在不同地区或国家之间进行比照分析。

编制和分析动态数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方法已成为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

【案例】下面图表列举了我国2004~2007年假设干经济指标的动态数列。

表5-1 我国2004-2007年假设干经济指标二、动态数列的种类按照构成动态数列的基本要素———统计指标的表现形式不同,动态数列可分为绝对数动态数列、相对数动态数列和平均数动态数列三种类型。

其中绝对数动态数列是基本的数列,相对数和平均数动态数列是派生数列。

(一)绝对数动态数列在这种动态数列中,统计指标值表现为总量指标。

根据指标值的时间特点,又可分为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

国内生产总值就是时期数列,年底人口数就是时点数列。

时期数列中,每一指标值反映在一段时期内发展的结果,即“过程总量”。

统计学基础动态数列

统计学基础动态数列

af a f
其中: f 表示各指标数值持续不变的时间长度(天数) 。
◆ 根据间断时点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
第一种情况: 根据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 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中的指标数值需要间隔一定的 时间登记一次,而且每相邻两次登记的时间间隔都相等,即在 间隔相等的时点上进行登记。 其计算公式为:
●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比等于相应时期的环比 发展速度,即:
an a a n 1 度又称为增长率,是增长量与基期水平的比值,是用 以反映某种现象的量增长程度的动态分析指标,一般用百分数 或倍数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增长速度 增长量 报告期水平 基期水平 发展速度 1 基期水平 基期水平
1)逐期增长量 逐期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差,说明现象逐期增长的数量。 2)累计增长量 累计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基期水平(最初水平)之差,说明现象在某 一段时间内总的增长量。 3)逐期增长量和累计增长量之间的关系 ◆累计增长量等于同一动态数列中各项逐期增长量之和,即
an a0 (a1 a0 ) (a2 a1 ) (a3 a2 ) (an an 1 )
关键术语
• 发展水平 平均发展水平 增长量 平均增长量 发展速度 • 平均发展速度 增长速度 平均增长速度 长期趋势
章首引例

• •
2008年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分产 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00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46183亿元, 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120487亿元,增长9.5%。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 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3%,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 为48.6%,上升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1%,下降0.3个百分 点。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0670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06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 576万公顷,减少17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271万公顷,增加139万公顷;糖 料种植面积193万公顷,增加13万公顷。全年粮食产量52850万吨,比上年增 加2690万吨,增产5.4%。 在这个案例中,运用了哪些动态分析指标?它们是如何计算的? 通过本章学习,我们就能很好地回答上述问题。

统计学原理 第5章 动态数列

统计学原理 第5章 动态数列

例题2 某企业2002年第三季度各月末商品库存额资料如
下表所示:试计算其平均商品库存额。 表5--8
日期 月末库存额 单位 万元 6月末 7月末 8月末 100 86 104 9月末 114
该企业第三季度平均商品库存额为:
an a1 a2 an 1 2 a 2 n 1 50 86 104 57 4 1 99(万元)
an a a1 a2 c ,c1 , c2 , , cn b b1 b2 bn
2.不同时期或时点上的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不具有可加性
3.不能直接计算它们的平均发展水平 4.计算原则:
C=a/b
------公式(6)
20
例1.某企业2001年各季度的销售额和销售利润率资料如下 表:试计算年平均利润率 表 5--10
4.是根据动态数列计算的平均数
5.不同种类的动态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的方法有所不同。 除了静态平均数使用的所有方法外,还有其独有的方 法—高次方程法。
10
(一)绝对数动态数列的平均发展水平
1.时期数列平均发展水平(
a
)的计算:设

a1 , a2 , , an ,
表5--3
年份 1995
为一动态数列,用简单算术平均法
2.时点数列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 时点数列分为: (1)连续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
(2)连续间隔不等的时点数列
(3)间断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 (4)间断间隔不等的时点数列
12
四种时点数列的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
1、某企业2004年8月份每天的人口数如下:表5-4
8.1 129
时点连续 间隔相等 按日统计 逐日登记
ai ai 1 2 fi a fi 15.2 14.2 14.2 17.6 17.6 16.3 16.3 15.8 2 4 3 3 2 2 2 2 2 433 16.(万元) 0

《统计学概论》第五章课后练习题答案

《统计学概论》第五章课后练习题答案

《统计学概论》第五章课后练习题答案一、思考题1.什么叫时间序列,构成时间序列的基本要素有哪些?P1212.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有何异同?P1273.时间数列与时点数列有哪些区别?P124-1254.环比增长速度与定基增长速度之间有什么关系?P1365.什么是平均发展速度?说说水平法和累计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基本思路,各在什么情况下选用?P1386.测定长期趋势有哪些常用的方法?测定的目的是什么?P1367.实际中如何根据时间序列的发展变化的数列特征来判断合适的趋势方程形式?P1458.影响时间序列指标数值大小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理论模型有哪些?P140二、判断题1.时间序列也称动态数列,它是变量数列的一种形式。

(×)【解析】时间序列是数列,而变量数列是静态数列。

2.时间数列和时点数列属于总量指标时间序列。

(√)3.所谓序时平均数是指将同一总体的不同时期的平均数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

(×)【解析】序时平均数是将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加以平均而得到的平均数。

4.间隔相等的时期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时,应用首末折半法。

(×)【解析】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时,应用首末折半法。

5.平均增长速度等于各期环比增长速度连乘积开n次方。

(×)【解析】平均发展速度等于各期环比发展速度连乘积开n次方,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或100%)6.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比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7.用移动平均法测定长期趋势时,移动平均项数越多越好。

(×)【解析】移动平均法所取项数的多少,应视资料的特点而定。

8.某一时间序列有25年的数据,若采用五项移动平均,则修匀后的数列缺少4项数据。

(√)9.如果时间序列是年度数据,则不存在季节变动。

(√)10.用相同方法拟合趋势方程时,t的取值不同,则得到的趋势方程也不同,但趋势预测值不变。

(√)三、单项选择题1.时间序列的构成要素是()。

《统计学》第二次作业题答案

《统计学》第二次作业题答案

第五章动态数列一、判断题1、若将某地区社会商品库存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此种动态数列属于时期数列。

(×)2、定基发展速度反映了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环比发展速度反映了现象比前一期的增长程度(应为逐期发展程度)。

(×)3、若逐期增长量每年相等,则其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是年年下降的。

(√)4、环比速度与定基速度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式、各期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增长速度。

(×)5、平均增长速度不是根据各期环比增长速度直接求得的,而是根据平均发展速度计算的。

(√)6、用水平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只取决于最初发展水平和最末发展水平,与中间各期发展水平无关。

(√)7、呈直线趋势的时间数列,其各期环比发展速度(应为增长量)大致相同。

(×)8、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有两种方法,即几何平均法和方程式法,这两种方法是根据分析目的不同划分的。

(√)9、平均发展速度是环比发展速度的平均数,也是一种序时平均数。

(√)10、增长量与基期发展水平指标对比,得到的是发展速度指标。

(×)二、单项选择题1、根据不连续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 )A.几何平均法B.加权算术平均法C.简单算术平均法D.首末折半法2、已知环比增长速度为8.12%、6.42%、5.91%、5.13%,则定基增长速度为()A、 8.12%×6.42%×5.91%×5.13%B、 8.12%×6.42%×5.91%×5.13%-100%C、×××1.0513D、×××-100%3、某企业某年各月月末库存额资料如下(单位:万元),,,,,,,,,,,;又知上年末库存额为。

则全年平均库存额为()A、 5.2B、(首末折半法)C、 4.133D、 54、已知某地粮食产量的环比发展速度1998年为103.5%,1999年为104%,2001年为105%,2001年对于1997年的定基发展速度为116.4%,则2000年的环比发展速度为()A、 103%B、 101%C、 104.5%D、 113%5、下列指标中,属于序时平均数的是()A、某地区某年人口自然增长率B、某地区某年人口增长量C、某地区“八五”期间年均人口递增率D、某地区人口死亡率6、某银行1月1日存款余额为102万元,1月2日为108万元,1月3日为119万元,则三天平均存款余额为()A、 102/2+108+119/2B、(102+108+119)÷3C、(102/2+108+119/2)÷3D、 102+108+1197、若各年环比增长速度保持不变,则各年增长量( )A.逐年增加B.逐年减少C.保持不变D.无法做结论8、时间数列中,各项指标数值可以直接相加的是()A、时期数列B、时点数列C、相对数时间数列D、平均数时间数列9、时间数列是()①将一系列统计指标排列起来而形成 ②将同类指标排列起来而形成③将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统计指标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而形成 ④将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统计指标数值排列起来而形成 10、下列属于时点数列的是( )①某地历年工业增加值 ②某地历年工业劳动生产率 ③某地历年工业企业职工人数 ④某地历年工业产品进出口总额 11、时间数列中,各项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①绝对数时间数列 ②时期数列③时点数列 ④相对数或平均数时间数列 12、时间数列中的发展水平( )①只能是绝对数 ②只能是相对数③只能是平均数 ④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或平均数 13、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的关系是( )①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1 ②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 ③定基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④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环比发展速度 14、在实际工作中计算同比发展速度是因为( )①资料易于取得 ②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 ③消除长期趋势的影响 ④方便计算15、某地国内生产总值2005年比2000年增长53.5%,2004年比2000年增长40.2%,则2005年比2004年增长( )①9.5% ②13.3% ③33.08% ④无法确定16、某企业第一季度三个月份的实际产量分别为500件、612件和832件,分别超计划0%、2%和4%,则该厂第一季度平均超额完成计划的百分数为( )①102% ②2% ③2.3% ④102.3%%3.10248.18981944 3/)72.79876.599500(3/)832612500(==++++=计划程度第一季度平均超额完成17、某网站四月份、五月份、六月份、七月份平均员工人数分别为84人、72人、84人、96人,则第二季度该网站的月平均员工人数为( )①84 人 ②80人 ③82 人 ④83人 18、几何平均法平均发展速度数值的大小( )①不受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的影响 ②只受中间各期水平的影响 ③只受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的影响④既受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的影响,也受中间各期水平的影响 19、累计法平均发展速度的实质( )①从最初水平出发,按平均增长量增长,经过n 期正好达到第n 期的实际水平 ②从最初水平出发,按平均发展速度发展,经过n 期正好达到第n 期的实际水平 ③从最初水平出发,按平均发展速度计算得到的各期理论水平之和正好等于各期的实际水平之和④从最初水平出发,按平均发展速度计算得到的各期理论水平之和正好等于最末期的实际水平20、已知某地1996—2000年年均增长速度为10%,2001—2005年年均增长速度为8%,则这10年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 )①1008.01.0⨯ ②1081.110-⨯ ③()()105508.01.0⨯ ④()()108.11.11055-⨯21、直线趋势方程bx a y+=ˆ中,b a 和的意义是( ) ①a 表示直线的截距,b 表示0=x 时的趋势值 ②a 表示最初发展水平的趋势值,b 表示平均发展速度 ③a 表示最初发展水平的趋势值,b 表示平均发展水平④a 是直线的截距,表示最初发展水平的趋势值;b 是直线的斜率,表示平均增长量 22、若动态数列的逐期增长量大体相等,宜拟合( )①直线趋势方程 ②曲线趋势方程 ③指数趋势方程 ④二次曲线方程23、假定被研究现象基本上按不变的发展速度发展,为描述现象变动的趋势,借以进行预测,应拟合的方程是( )①直线趋势方程 ②曲线趋势方程 ③指数趋势方程 ④二次曲线方程 24、若动态数列的二级增长量大体相等,宜拟合( )①直线趋势方程②曲线趋势方程③指数趋势方程④二次曲线方程25、移动平均法的主要作用是()①削弱短期的偶然因素引起的波动②削弱长期的基本因素引起的波动③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④预测未来26、按季平均法测定季节比率时,各季的季节比率之和应等于()①100% ②400%③120% ④1200%27、已知时间数列有30年的数据,采用移动平均法测定原时间数列的长期趋势,若采用5年移动平均,修匀后的时间数列有()的数据?①30年②28年③25年④26年(趋势值项数=原数列项数-移动平均项数+1)28、序时平均数中的“首尾折半法”适用于计算()①时期数列的资料②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的资料③间隔不等的间断时点数列的资料④由两个时期数列构成的相对数时间数列资料29、下列动态数列分析指标中,不取负值的是()①增长量②发展速度③增长速度④平均增长速度30、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总速度的指标是()①环比发展速度②平均发展速度③定基发展速度④定基增长速度三、多项选择题1、下列指标中分子为时期指标的有()A、人均粮食产量B、人均钢铁产量C、平均分摊到每吨粮食上的水库容量数D、平均分摊到每万人的零售商店数E、平均分摊到每万元农业产值上的农业机械马力数2、计算和应用平均速度指标应注意()A、用分段平均速度补充总平均速度B、联系每增长1%的绝对值进行分析C、联系基期水平进行分析D、结合环比发展速度进行分析E、正确选择报告期水平3、平均增减量是()A、各期累计增减量的平均B、各期逐期增减量的平均C、累计增减量÷逐期增减量个数D、累计增减量÷(时间数列项数-1)E、各期累计增减量之和÷逐期增减量个数4、下列属于时点数列的有()A、某工业企业历年利税总额B、某金融机构历年年末贷款余额C、某商业企业历年销售额D、某地区历年年末生猪存栏头数E、某高校历年招生人数5、下面哪几项是时期数列( )A.我国近几年来的耕地总面积B.我国历年新增人口数C.我国历年图书出版量D.我国历年黄金储备E.某地区国有企业历年资金利税率6、逐期增长量和累计增长量之间有如下关系()A、各逐期增长量的和等于相应时期的累计增长量B、各逐期增长量的积等于相应时期的累计增长量C、两相邻时期累计增长量之差等于相应时期的逐期增长量D、两相邻时期累计增长量之商等于相应时期的逐期增长量E、两相邻时期逐期增长量之差等于相应时期的累计增长量7、研究长期趋势的目的在于()A、认识现象随时间演变的趋势和规律B、为趋势预测提供必要条件C、研究趋势变动的经济效果D、分析趋势产生的原因E、剔除趋势影响以分解数列中的其他因素四、计算题1、我国历年汽车产量如下表:(单位:万辆)①逐期增长量、累计增长量,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环比增长速度、定基增长速度;②平均增长量,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学基础第五章动态数列分析【教学目的】1.区分不同种类的动态数列2.熟练掌握计算平均发展水平的各种方法3.掌握发展速度、增长速度的种类,运用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动态指标的相互推算4.理解趋势的意义,运用长期趋势测定方法对长期趋势进行测定5.计算季节比率,并且深刻理解季节比率的经济含义【教学重点】1.总量指标动态数列的种类和特点2.动态比较指标和动态平均指标的计算3.动态数列的分析方法【教学难点】1.绝对数时间数列中的时点数列平均指标的计算2.相对数、平均数时间数列动态平均指标的计算3.动态数列分析方法中的季节变动分析方法【教学时数】教学学时为12课时1.时期数列时期数列中,每一指标值反映在一段时期内发展的结果,即“过程总量”。

其主要特点是:第一,可加性。

时期数列中,各个时间上的指标值可以相加,结果表示现象在较长一段时间的“过程总量”。

如全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年中每个月国内生产总值相加的结果,各月份的国内生产总值又是月份内每天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和。

第二,指标值的大小与其所属的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

由于时间数列具有可加性,故每一指标值所属的时间越长,指标值越大;反之,指标值则越小。

第三,指标值采用连续登记的方式取得。

在时期数列中,各指标值反映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发展的结果,因而必须把该时段内现象所发生的数量逐一登记,并进行累计,这样才能得到所需的指标值。

2.时点数列时点数列中,每一指标值反映现象在一定时点上的瞬间水平。

如年底人口数的动态数列中,各个指标值说明在各年年末这一时点上人口数所达到的水平。

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不可加性。

时点数列中,不同时点上的指标值不能相加,因为各时点上的指标值只表明现象在该时点上所处的状态,相加后的数值并不能代表现象在这几个时点上的状态,故相加是没有意义的。

第二,指标值的大小与其时点间隔的长短没有直接联系。

在时点数列中,两个相邻指标值所属时点的差距称为时点间隔。

时点数列不具有可加性,时点间隔的长短对指标值大小没有直接影响,例如,年末的人口数未必比某月底的人口数大。

编制时点数列时决定时点间隔长短的因素是现象的变动状态,变动较大或较快的现象,间隔应短些;否则间隔可以长些,确定时点间隔时,以能反映现象的变化过程为宜。

第三,指标值采用间断登记的方式获得。

依照时点数列的性质,只要在某一时点进行统计,取得的资料就代表现象在该时点上的数量水平;不同时点上的资料用来反映现象的发展过程,无须对两个时点间现象所发生的数量逐一登记。

(二)相对数的动态数列在这种动态数列中,统计指标值表现为相对指标,它可以反映相互联系的现象之间的发展变化过程。

例如,不同时间的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就是相对数的动态数列。

在相对数动态数列中,由于各个指标值对比的基数不同,所以不具有可加性。

(三)平均数的动态数列在这种动态数列中,统计指标值表现为平均指标,它可以反映现象一般水平的发展趋势。

例如,不同时间的职工年平均货币工资就是平均数动态数列。

平均数动态数列中的各个指标值也不能相加,因为相加所得的数值没有实际的经济意义。

三、动态数列的编制原则编制动态数列的目的是通过对数列中的一系列指标数值进行动态分析来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化及其规律性。

因此,保证动态数列中各指标值的可比性是编制动态数列的基本原则,具体来说编制动态数列时应遵守以下几条原则:1.时间长短要相等。

对于时期数列此原则是指各指标值涵盖的时间长度要相同,因为此时时期的长短直接决定了指标值的大小,时期长短不同指标值便不可比,例如,一个月的销售额和一年的销售额就不能比较。

对于时点数列此原则是指各指标值对应的时点间隔要相同,虽然时点数列指标值的大小与时点间隔长短没有直接联系,但保持相同的时点间隔才能准确地反映现象的变化状况。

2.总体范围要一致。

无论是时期数列还是时点数列,指标值的大小都与现象总体范围有关系。

如果随着时间的推移,现象总体范围发生了变化,如地区的行政区域划分或部门隶属关系变更,那么在变化发生前后,指标的计算范围不同,指标值就不能直接对比。

只有经过适当调整保持了总体范围的一致性,进行动态比较才有意义。

3.经济内容要一致。

指标的经济内容是由其理论内涵所决定的,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同一名称的指标,其经济内容也会发生改变。

编制动态数列时不注意这一问题,对经济内容已发生变化的指标值不加区别和调整,就可能导致错误的分析结论。

例如,1993年以前产品成本是指生产产品的完全成本,而1993年以后产品成本是指产品的制造成本。

4.计算方法要统一。

对于指标名称、总体范围和经济内容都相同的指标,计算方法不同也会导致极大的数值差异,如按生产法、支出法和分配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结果就有很大差别。

因此,同一动态数列中,各个时期(时点)指标的计算方法要统一。

第二节动态数列的水平指标一、发展水平发展水平是指动态数列中的各项指标数值,它反映现象在一定时期内或时点上所达到的规模或水平,是计算动态分析指标的基础。

发展水平一般是时期或时点总量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在册工人数等;也可以是平均指标,如:单位产品成本、平均库存额等;还可以是相对指标,如:流动资金周转次数等。

设动态数列各项指标数值为:a0,a1,a2,a3,…,a n。

用符号a代表发展水平,下标0,1,2,3,…,n表示时间序号,a0为最初水平,a n为最末水平,在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之间的称为中间水平。

在动态分析中,将所要研究时期的指标数值称为报告期水平,将作为比较基础时期的指标数值称为基期水平。

发展水平在文字上习惯用“增加到”、“增加为”、“降低到”、“降低为”来表述。

如2007年某地区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29.77万人,2008年增加到45.05万人。

二、平均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是一种序时平均数或动态平均数,是对动态数列中各时间上的发展水平计算的平均数。

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静态平均数)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区别。

共同之处是二者都抽象了现象的个别差异,以反映现象总体的一般水平。

【案例】2008年某地区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为4513元,它就是把各农村居民的收入差异抽象化了,反映全体农村居民收入的一般水平;再如,第四次人口普查到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十年零四个月中我国大陆人口平均每年增加1279万人,它是把人口增加数在不同年份上的差异抽象化了,反映人口增长的一般水平。

二者的区别在于:一般平均数抽象的是总体各单位的某一数量标志值在同一时间上的差异,从静态上说明现象总体各单位的一般水平;序时平均数抽象的是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数量差异,从动态上说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

由于发展水平可以是绝对数、相对数或平均数,而绝对数又有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因此,用它们计算序时平均数时方法各不相同。

(一)由绝对数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1.由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当报告期水平大于基期水平时,增长量为正值,表示现象的水平增加;当报告期水平小于基期水平时,增长量为负值,表示现象的水平减少。

根据所采用基期的不同,增长量分为逐期增长量、累计增长量以及年距增长量。

(一)逐期增长量逐期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差,即a n -a n-1 ,它说明报告期水平比前一期水平增长的绝对数量。

(二)累计增长量累计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基期水平之差,即a n -a 0 ,它说明报告期水平比某一固定基期水平增长的绝对数量,也说明在某一段较长时期内总的增长量。

(三)逐期增长量和累计增长量之间的关系逐期增长量和累计增长量之间的关系如下: 第一,整个时期的逐期增长量之和等于最后一个时期的累计增长量,即()()()()011201a a a a a a a a n n n -=-+⋅⋅⋅+-+--第二,相邻两个时期的累计增长量之差等于相应时期的逐期增长量,即()()()1010---=---n n n n a a a a a a (四)年距增长量为了消除季节变动因素的影响,常将本月(季)发展水平与去年同月(季)掩盖了环比发展速度之间的差异。

累计法的侧重点则是从各年发展水平的累计总和出发来进行研究,按照方程式法所确定的平均发展速度推算的全期各年发展水平的总和,与全期各年的实际发展水平的总和相同。

因此,为了准确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逐年平均发展状况,在应用平均速度指标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依据具体研究目的适当地选择基期,并注意其所依据的基本指标在整个研究时期的同质性。

如果资料中间有几年环比发展速度增长特别快,而有几年降低得又较多,出现显著的悬殊和不同发展方向,以及所选择的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受特殊因素的影响而过高或过低,如果这样的资料来计算平均速度就会降低这一指标的意义,甚至失去代表性而不能确切说明实际情况。

2.应计算分段平均速度来补充总速度,并以特殊速度来补充说明平均速度。

这在分析较长时期的历史资料时更为重要。

因为一个总的平均速度仅能笼统地反映在较长一段时期内的一般平均发展或增长程度,不能具体深入地反映现象发展变化过程及变化情况。

3.平均速度指标应与所依据的各个指标(如发展水平、增长量、环比速度、定基速度)结合,只有结合这些指标,进行分析研究和补充说明,才能深刻认识现象的发展过程和特点,揭示现象的发展规律。

四、速度分析与水平分析的结合与应用在一般情况下,考察现象的发展程度通常用环比发展速度指标来衡(一)长期趋势长期趋势是指客观现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受某种稳定性因素影响所呈现的上升或下降趋势,也可以表现为只围绕某一常数值而无明显增减变化的水平趋势。

(二)季节变动季节变动是指客观现象受季节更换的影响,在一年或更短的时间内,随时间的变动而呈现的周期性波动。

(三)循环变动循环变动是指客观现象以若干年为周期的涨落起伏相间的变动。

(四)不规则变动不规则变动是指客观现象由于突发事件或偶然因素引起的无周期性的变动,也称为随机变动。

这四种因素的变化构成了事物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动。

在对动态数列进行分析时,首先要明确的是这四种类型因素变动的构成形式,即它们是如何结合及相互作用的。

把这些构成因素和动态数列的关系用一定的数学关系表示,就构成了动态数列影响因素分解模型,一般常用的数学模型有加法模型和乘法模型。

加法模型是假定四种变动因素是互相独立的,则动态数列各期发展水平是各个影响因素相加的总和。

其结构为Y=T+S+C+I式中,T为长期趋势;S为季节变动;C为循环变动;I为不规则变动。

乘法模型是假定四种因素存在着某种相互影响关系,互不独立。

因此,动态数列各期发展水平是各个影响因素相乘之积,其结构为Y=T·S·C·I由于乘法模型在两边取对数后,也成为加法模型的形式,因此可以理解这两种假定在原则上没有区别,都是假设动态数列各因素是可加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