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第八代女装原型
简析文化式女装原型的使用误区及全身原型
日本文化式原型进入我国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给我国的服装制版行业带来了极深远的影响。
服装的制版由传统的比例法时代进入到利用原型作为模板间接制版的时代,极大地提高了服装工业制版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目前学校教学、技能竞赛、专业的女装公司普遍采用原型推导的制版模式,研究开发了很多的款式和产品,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1文化式原型的发展历史服装原型的产生,最早出现于欧美,其实是立体裁剪的产物。
日本是东方最早研究原型的国家。
文化式原型也在实践中不断演变,第一代到第七代称为文化式原型。
第七代文化式原型制图如下:背长=38cm,B=84cm(图1)。
图1的袖笼宽尺寸是经过推算得出的,袖笼宽=B/2+5-(B/6+4.5+B/6+3)=B/6-2.5。
这样可以方便我们直观地看到袖笼宽的尺寸。
我们还可以研究一下前后袖笼宽的距离。
如下图(图2)所示:研究发现,在袖山高正中位置处的袖笼宽,前后相等。
新文化式是第八代原型,因为第八代原型腰线水平大大区别于前面的几代前后腰线有落差的原型,所以称之为新文化原型。
第八代原型是第七代原型的补充,而不是取代。
新文化原型的结构制图如下:背长=38cm,B=84cm(图3)。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简析文化式女装原型的使用误区及全身原型〔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3389(2020)03-25-03〔摘要〕日本文化式女装原型从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由于其方便性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误区。
将详细阐述几种常见使用误区,误区的更正方法,以及如何变化成全身原型,希望能给服装专业工作者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原型;误区;更正方法;全身原型徐君万里辽宁丝绸2020年第3期·25·图1第七代文化式原型图2在袖山高居中位置处的袖笼宽图3新文化原型结构图辽宁丝绸2020年第3期·26·第八代原型增加了省道设计,而且将省道划分得很细,位置分配亦很合理,还依其位置的不同设计了不同的省道量,更加明显地突出了女性的人体体型,也提高了服装的造型功能。
日本女装第七、八代原型比较
摘要:通过对最近两代日本文化式女装原型的比较与研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第八代原型的主要特点是造型设计与人的身体特征趋向吻合,并使实际应用变得更加方便原型法作为一种简单、实用的平面样板设计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地域相邻,人种体型相同,文化相近等多方面的原因,日本文化式原型在中国得到比较广泛的运用。
因此,日本文化式原型的每次变化都值得我们密切注意。
而掌握其发展变化的新趋势,并在实际应用中加以借鉴,有助于提高我国制衣行业样板设计的能力。
最近,日本文化服装学院推出的第八代文化式原型,跟以往的原型相比,尤其是与目前国内正在使用的第七代原型相比,该原型有了显著的变化。
了解其新的特点,对服装样板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最新的两代原型作一比较,分析其优劣,并对新原型在样板设计中的运用与推广,发表一点初步的意见。
1原型样板之比较1.1原型样板制图采用以下尺寸:胸围B=84cm,背长L=38cm。
分别进行第七代原型与第八代原型样板的制图,见图1和图21.2比较分析1.2.1定性分析这里对制图的简、繁,省道设计等方面作一简单的比较。
(1)在制图过程中可以明显体会到,第七代原型显得比较简单,而第八代原型显得比较复杂。
但两代原型制图所需要的尺寸是相同的,都只要两个尺寸,即胸围和背长。
(2)第八代原型增加了省道设计,而且将省道划分得很细,位置分配亦很合理,还依其位置的不同设计了不同的省道量,更加明显地突出了女性的人体体型,也提高了服装的造型功能。
可以说,第八代原型更像是那种经过加工了的原型,更接近实用原则。
而第七代原型,仅仅提供了一个操作的平台,所有一切都需要进行重新设计,虽然适用面广,但使用起来并不方便。
(3)第八代原型的前后腰线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而不像第七代原型,前后衣片的腰节错开了一定的量。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两者对胸凸量的处理方法不同。
第八代原型是将胸凸量在胸围线以上的部分中处理掉了,而第七代原型则是将其置于胸围线以下的部分中。
27062444_“服装结构基础”课程思政教育的探讨
① 白裤的实践实现与问题思考
② “折”学思维在现代服 饰 中 的 演
绎探索
(
2)使命担当意识。讲“三维测量技术及设备”时,
分析中外技术及设备在测量精度、稳定性、数据匹配 与
兼容性等方面的 差 别,引 导 学 生 深 刻 理 解 “弱 肉 强 食、
强者生存”的深刻内涵,激发学生的自强意识,树立“我
⑦ 不断探索、守正创新
⑧ 求真务实,科学严谨
课前预热:
主题讨论 1:服装重要性的探讨
主题讨 论 2:快 时 尚 品 牌 的 可 持
续发展
课中引导与深化:
① 手机逛网,分享网购经历
② 古诗“游子吟”中的服装制作
③ 传统服 饰 加 工 模 式 探 究 (引 发
深度思考)
课后强化与深入:
① 专 业 视 角 刷 古 装 剧,分 享 自 己
纺织服装行业的历史进程、发展现状和趋势,增强民 族
自豪感与自信心;④ 从 “规 矩”由 来 看 中 国 测 量 技 术 发
展史,领略历史长 河 中 我 国 古 人 的 科 学 思 维;⑤ 从 “纨
绔子弟”看裤子的演变史,帮助学生感知古人敬物节俭
的朴素意识和由此演化出的“折”学思维。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生活的追求为目标,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政教育元素,构建课 程 思 政 教 育 资 源 库,并 形 成“同 源 激 发、层 级 渗 透”的 课 程 实 践
特色,促使价值塑造内化于课程教学,凸显协同效应,为服装专业教育中思政教育的全覆盖提供参考。
关键词:服装结构基础;课程思政;思政元素;实践特色
中图分类号:
系
③ 古代裁缝的故事
日本女装第七、八代原型比较
摘要:通过对最近两代日本文化式女装原型的比较与研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第八代原型的主要特点是造型设计与人的身体特征趋向吻合,并使实际应用变得更加方便原型法作为一种简单、实用的平面样板设计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地域相邻,人种体型相同,文化相近等多方面的原因,日本文化式原型在中国得到比较广泛的运用。
因此,日本文化式原型的每次变化都值得我们密切注意。
而掌握其发展变化的新趋势,并在实际应用中加以借鉴,有助于提高我国制衣行业样板设计的能力。
最近,日本文化服装学院推出的第八代文化式原型,跟以往的原型相比,尤其是与目前国内正在使用的第七代原型相比,该原型有了显著的变化。
了解其新的特点,对服装样板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最新的两代原型作一比较,分析其优劣,并对新原型在样板设计中的运用与推广,发表一点初步的意见。
1原型样板之比较1.1原型样板制图采用以下尺寸:胸围B=84cm,背长L=38cm。
分别进行第七代原型与第八代原型样板的制图,见图1和图21.2比较分析1.2.1定性分析这里对制图的简、繁,省道设计等方面作一简单的比较。
(1)在制图过程中可以明显体会到,第七代原型显得比较简单,而第八代原型显得比较复杂。
但两代原型制图所需要的尺寸是相同的,都只要两个尺寸,即胸围和背长。
(2)第八代原型增加了省道设计,而且将省道划分得很细,位置分配亦很合理,还依其位置的不同设计了不同的省道量,更加明显地突出了女性的人体体型,也提高了服装的造型功能。
可以说,第八代原型更像是那种经过加工了的原型,更接近实用原则。
而第七代原型,仅仅提供了一个操作的平台,所有一切都需要进行重新设计,虽然适用面广,但使用起来并不方便。
(3)第八代原型的前后腰线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而不像第七代原型,前后衣片的腰节错开了一定的量。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两者对胸凸量的处理方法不同。
第八代原型是将胸凸量在胸围线以上的部分中处理掉了,而第七代原型则是将其置于胸围线以下的部分中。
日本文化式原型
《日本文化女装原型的基本应用原则》日本文化女装原型包括身原形、袖原型与裙原形。
它是女人体基本服装形态的平面展示,是实现女装设计师梦幻般构思必不可少的工具。
它能够极轻松地将极其复杂的服装结构、造型及款式给予准确的表现。
日本文化女装原型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功能不仅是因为其服装原型自身的造型准确、结构合理,更为重要的是它具有一整套完备的应用原则,这其中有两个较为重要的,同时也是最基本的应用原则,它们分别是服装原型省量、省位及省的形式的移动转换原则和服装原型腰节线的水平原则。
在日本文化女装原型中,由于女装身原型的结构变化复杂,并且易于表现文化原型的应用原则,因此,仅以女装文化身原型为例,阐述其应用原则。
一、服装原型省量、省位及省的形式的设计移动转换原则(一)、省的概念及功能1、省服装中“省”的形式最早出现在13世纪的格陵兰。
省(DART)的出现,构成了以往在衣片上不曾有过的、吻合人体形态的体面转折线,它把服装从裁剪的平面性彻底地分离出来,从此确立了欧洲乃至世界以三维空间构成窄衣文化的起点。
ッ)是服装设计师在服装结构设计中,依据人体的体型、服装的省(DART、ダ——服装面料的特征以及服装造型、款式设计的要求,在衣片结构上设定的缝合部位及裁剪部位。
2、功能省不仅具有将服装面料从平面转化为吻合人体基本立体型态的功能、同时,它也是实现服装设计师的服装造型、款式设计以及重塑人体形态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二)、省的形式在服装结构设计中,省在形式上大体可以分为完形省和非完形省两种。
完形省是指服装省的形态完整,分割形式对称。
表现形式呈封闭或半封闭的状态。
如:钉子省、锥子省、橄榄省等。
(如图1—1 )非完形省也称为隐性省。
它是指服装省的功能完备,具有省的特征,但是省的形式不完整,省的依据人体形态的不同而不同,表现形式为对称或非对称。
它是完形省的一种变化形式,在结构设计中是一种变省为线的表现形式,因此,它的表现形式是—分割线。
日本第八代原型画法 省道转移和及应用
• • • •
胸度法作图:测量穿着者胸围、背长、袖长等很少的几个尺寸, 以胸围为基准,计算其它平面结构制图所需的尺寸。 短 寸 法:对人体的各部位进行精密测量,用测量数值制图的方法。 并 用 法:胸度法和短测法并用的方法。
• 四、原型的特点
• • • • • • • • • 1、来源于立体裁剪,是服装最原始、最基本的结构; 2、满足人体正常呼吸量和基本活动量; 3、只是腰节以上半身结构; 4、衣身较合体,适合款式的多变性,总之具有吻合性、高调动 性和设计性,覆盖面积广。 1、比例法: 优点:(1)、直接方便,只要记住了一些代表品种各部位的 比例公式,就能直接进行制图,不需要太多的立体思维, 一步到位;(2)、定型服装直裁比较方便;
(7)、绘制胸省.
由F点作45°倾斜 线,在线上取 ▲+0.5作为袖窿参 考点,经过袖窿深 点、袖窿参考点和 G点画圆顺前袖窿 弧线的下半部分. • 以G点和BP点连线 为基准线,向上取 (B/4-2.5CM)° 夹角用为胸省量。
(8)、通过胸省长的位 置点与肩点画顺袖 窿线上半部,注意 胸省合并时袖窿线 要圆顺.
•
• •
•
• •
日 本 新 文 化 原 型 图
新 文 化 原 型 各 部 位 的 数 据
• 三、袖原型制图
• 作图的方法: • 将上半身原型 袖窿省闭合,以此 时前后肩点的高度 为依据,在衣身原 型的基础上绘制袖
原型
• 3.1 绘制基础框架
• (1)、拷贝衣身原型 的前后袖窿,将前袖窿 省闭合,画圆顺前后袖 窿弧线。 (2)、确定袖山高度: 将侧缝线向上延长作为 袖山线,并在该线上确 定袖山高。 方法是:计算由前后肩 点高度的1/2位置点到 BL线之间的高度,取其 5/6作为袖山高
女上装结构培训
2、浮余量消除的具体方法
浮余量是指面料在和人体贴合时候存在的空隙。 衣身的前后片都存在一定的浮余量,想要使得衣 片和人体贴合,体现人体的完美曲线,就必须寻 找方法来消除衣身的浮余量。衣身的前片浮余量 主要存在与胸线的上部以及腰部,衣身后片浮余 量主要存在于背宽线以上和腰部,可以通过收省 、褶裥或分割等方法来消除浮余量。浮余量消除 的大小取决于具体的款式设计要求而定。
二、设计图与制版
二、设计图与制版
1、设计效果图的审视与分析
(1)款式的功能属性 分析设计图的实用型或装饰型,上单层还是
多层,部件是拼接还是覆盖着上面的。 (2)轮廓特征与结构部件
轮廓上服装的第一印象,服装造型的总体印 象是由服装的外轮廓决定的,它进入视觉的速度 和强度高于服装的局部细节。
二、设计图与制版
三、人体的规格设计
5.4,5.2Y号型 人模体型:
前胸长41.5cm 后背长38cm 前浮于量=41.538=3.5cm 胸围86cm 腰围65cm 胸腰差=86-65=21cm 臀围90cm 臀腰差90-65=装放松量与人体运动的关系
1、放松量确定的原则 (1)体形适合原则 肥胖体形的服装放松量要小些、紧凑些,瘦体
三、人体的规格设计
号型系列各数值均以中间体型为中心向两边 依次递增或递减。身高系列以 5cm 分档,共分 七档,即 145、450、155、160、165、170、175 。胸围和腰围分别以 4cm、3cm、2cm 分档,组 成型系列。身高与胸围、腰围搭配分别组成 5•4 、5•3 和 5•2 基本号型系列,本标准推出八个 系列规格。5 •4/5•2 号型系列,其中5 表示身 高每档之差是 5cm;4 表示胸围分档之差;2 表 示腰围分档之差。
日本第八代原型画法 省道转移和及应用.概要
•
第二节、日本新文化原型制图
一 、 文 化 式 原 型 各 部 位 名 称
• •
一、关于日本新文化原型(第七版):
该原型是在第六版的基础上2000年推出的,在原第六版的基础上结合现年青 人体型更丰满、曲线更优美的特征,以及第六版原型在理解和应用上不方便而推出的。 新文化原型是箱型,胸省的大不随胸围大小而异,符合女性体型实际情况,胸省量较 第六版明显增大,前后胸节差也明显增大,符合现代女性体型,腰省分配更合理,与 人体间隙均匀,便于特殊体型的修正。
(3)从A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向下取 B/12+13.7CM确 定胸围水平线 BL,并在BL上 取B/2+6CM。
(4)垂直wL画 前中心线。
(5)在BL上, 由后中心向前 中心方向取背 宽线 B/8+7.4CM确 定C点。 (6)经C点向上 画背宽垂直线。 (7)经A点画水 平线与背宽线 相交。
(8)、由A点向下8CM 处画一水平线与背 宽线相交于D点。 将后中心线至D点 的中点向背宽方向 取1CM确定为E点 作为肩省省尖点。
•
• • • • •
二、日本新文化女上装原型图方法
1、制图方法:胸度法,利用胸围和背长进行制图,同时以右半身状态为参考 2、作图尺寸:胸围:84CM 背长:38CM 腰围:64CM 袖长:52CM
制图规则:
3.1、作基础线 (1)以A点为后 颈点向下取背长 38CM作为后中 心线。 (2)画WL水平线, 并确定身宽(前 后中心之间的宽 度)B/12+6CM。
(5)绘制后省。
• 通过E点,向上 作垂直线与肩线 相交,由交点位 置向肩点方向取 1.5CM作为省道 的起始点。并取 B/32-0.8CM作为 后肩省道大小, 连接省道线。
基于原型法的蟳埔女上衣结构设计
基于原型法的蟳埔女上衣结构设计陈敏【摘要】传统平面剪裁的蟳蜅女服饰已无法满足年轻蟳埔女对时尚和审美的需求.从蟳埔女服饰面临逐渐消失弱化的现象入手,以应用文化式女装原型为依托,在保留蟳蜅女服饰传统元素的基础上,通过提高上衣腰节线、后中腰及两侧腰收省量、增设胸省等方面进行结构设计,探讨更符合年轻蟳蜅女审美取向的上衣结构版型,促进蟳埔女服饰的活态传承.【期刊名称】《黎明职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00)004【总页数】5页(P37-41)【关键词】蟳埔女上衣;文化式女装原型;结构设计【作者】陈敏【作者单位】黎明职业大学纺织鞋服工程学院,福建泉州 36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941.2蟳埔女服饰指生活在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市中心市区东南部、刺桐港畔、盛产红蟳等海产品的蟳埔社区的妇女,在世世代代靠海维生的渔业劳动生产环境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既保留了古代传统服饰习俗遗风,又在劳作实践中有所发展、演变的区别于闽南其他地方的“大裾衫、阔脚裤、簪花围”的服饰文化。
卢新燕[1]对蟳埔女服饰文化进行田野考察,记录传统蟳埔女服装风格、色彩、面料、纹样、结构工艺和头饰、配饰,从海洋文化背景角度分析服饰构成要素,如面料、色彩、图案、工艺等与地域环境、历史文化之间的联系。
李静[2]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对蟳埔女服饰的符号学理论研究,将蟳埔女服饰文化元素与时尚创新设计相结合。
蟳埔女习俗也于2008年6月被录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
但是,随着泉州市中心城区逐渐东移,蟳埔由小渔村变为蟳埔社区,传统的民居民俗正面临着城市化的趋势,现代文明潜移默化地侵蚀着传统文化,蟳埔延续千百年的蟳埔女传统服饰在现代都市中面临着逐渐消失弱化的危机[4]。
目前,只有老年蟳埔妇女在日常生活中还穿着传统蟳埔女服饰。
由于需要在海洋环境下劳作,传统蟳埔女上衣衣身的侧缝线一般采用直侧缝线,腰身较为宽松,利于劳动。
而今,吃、住、劳动习惯、环境以及年轻蟳埔女对服装与人体之间关系的理解差异,使得传统方法裁制的蟳埔女上衣难以满足年轻女性的审美要求。
日本室町到现代和服介绍
振袖和服(ふりそで)
• 又称长袖礼服,是未婚女性 们的第一礼服,根据袖子长 度又分为“大振袖”、“中 振袖”、“小振袖”。中 穿得最多的是“中振袖”。 主要用于成人仪式、毕业典 礼、宴会、晚会、访友等场 合。因为这种和服给人一种 时尚的感觉,所以已婚妇女 穿“中振袖”的也越来越多。
访问和服(訪問着)
的和服。
身八口 にゃんー
• -身八つ口 (身八口) - 振八つ口 (振八口,振指袖子摆动的状态) 右图为和服的長着系带穿着的状态,头、脚、右袖口、 左袖口、右振八口、左振八口、右身八口、左身八口共 有八个开口处。在日语中,“穴”有与“口”(罗马音 kuqi)读音相同的读法,特别是在和服等服装用语中, 一般使用“口”的读音。和服的長着有八个开口,据说 是「八つ口」的語源。身八口和振八口是女用和服和儿 童和服所特有,其由来众说纷纭,女用和服的身八口主 要是用来整理衣服,儿童和服的身八口主要是利于系带 的穿过。 (到江戸初期为止,女性成人后身八口、振八口也闭 合)。振八口闭合的部分称作人形。PS:1处身八口,2 处振八口
华丽的腰带
华丽的腰带
从下图也可以看出江户时代女式和服以及带结的华丽
明治维新时代(和装和洋装)
• 明治维新是日本大变革的时代,开国政策带来了其他国家的文化,生 活方式、服装样式急速得变得欧美化,宫中的礼服变为洋服,并且在 上流社会中和洋合并的服装渗透进普通民众的生活中。这个时期的女 子礼服为黑色或其他颜色纯色底色的皱绸上带有五个家纹的下摆带图 案的和服搭配丸带。
打掛と帯、にゃんー
“能”装束
能乐,在日语里意为“有情节的艺 能”,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日本传统 艺术形式之一。就其广义而言,能 乐包括“能”与“狂言”两项,两 者每每在同时同台演出,乃是一道 发展起来并且密不可分的,但是它 们在许多方面确实大相径庭。前者 是极具宗教意味的假面悲剧,后者 则是十分世俗化的滑稽科白剧。右 图为能乐中女子华丽的穿束。
女西装翻驳领造型与衣身的结构关系研究
女西装翻驳领造型与衣身的结构关系研究作者:彭云怡来源:《现代交际》2017年第15期摘要:人体肩颈部的骨骼肌肉分布状态、肩斜角度、颈斜角度、基础领窝形态各异,而影响翻领结构的重要因素是领窝的形状、翻折松量值、领座高与翻领宽的差等,这些因素都与人体结构息息相关,领型样板结构设计不可以统一含糊无区别地对待。
关键词:人体肩颈部翻驳领衣身结构变化中图分类号:TS9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5-0196-01翻驳领是服装结构设计中结构最为复杂、用途最为广泛、技术性最强的领型之一,并且兼具所有领型结构的综合特点。
本文以与人体肩颈部非常贴近的翻领基础样板为研究出发点,从人体颈部结构的角度,分析翻驳领的原理。
一、衣身结构与人体的研究(一)日本文化原型对翻驳领造型的影响根据女性体型对翻驳领造型的影响方面,参考了经典的第八代文化式原型尤其是肩颈处对翻驳领造型的影响。
(1)冲肩量,从胸宽线测量,到达手臂外肩点部位距离称为冲肩量。
相对于男性身体而言,女性身体的骨骼更加纤细,并且肩部更窄、更加圆滑,从身体到达手臂外肩点的距离相对更近,并且在胸围状况的影响下,体型越大越能够影响到冲肩量,同时也需要更大的撇胸量。
(2)女体前胸丰满凸起,后背部比较平坦,女装前后腰节长差值较小,约 07-1cm,后肩斜度小于前肩斜度。
(3)从人体侧面来看,女体呈“S”曲线,女体的颈前倾斜角度决定了衣身样板颈部的开领样式,通常以19度左右为标准,作为女性颈前倾斜角度(4)由于女性不同的胸部形态,其在大小上的差别,在设计的整体过程中对于撇胸款式的选择与撇胸量的选择存在着差别。
撇胸的实际作用是能够满足衣服设计的合体设计,并且在前身全省中获取到更多的省量。
(二)撇胸与胸凸量的关系所谓撇胸,就是在设计过程中以“省道”的形式来解决由颈肩部至胸部所出现的倾斜问题。
为了更清晰地观察撇胸的表现形式,可以试着将胸凸量转移至前中心线位置上。
小野喜代司(日本工业原型)(完整版本)2
小野喜代司(日本工业原型)(完整版本)第一部小野喜代司(日本)在服装制版技术方面的成就,影响了很多的服装制版方法,米式原型也是其受益者之一,米式原型就是在此基础上,融合了中国制版法的精华,进行了自己的创新之路。
当然中国的制版技术本身也不差,例如上海的东华大学的东华原型以及蒋锡根老师的母型制版法还有北京的王德山老师的制版法等等,都很好。
网友们可能对王德山老师不是很了解,王老师虽然没有著书立说,但直到现在,我对王老师的制版方法还很是钦佩。
在我了解的国内制版行业中,王老师是第一个使用箱式结构框架来制版的老师傅,在90年代中期,当我们还在崇拜第六代文化原型的时候,他就在使用现在意义上的箱式结构了,而且明确指出了第六代文化原型的弊端。
王老师是一直呆在企业的第一线,那时候王老师的基型制版法已经成熟了,我觉得应该比蒋锡根老师的母型制版法要早,当然这个也无从考证,只是我的估计。
另外,王老师的制版法应该说是真正的基型制版法,他的技术方法是在基型数据的基础上再填加服装增大的量。
与蒋老师的制版方法相比较而言,王老师的制版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基型法,而蒋老师的制版法又侧重于比例法。
蒋老师的母型制版法是从“上海服装鞋帽厂”出版的一本书的制版法中升华,演变和归纳而来。
这本书的具体名字我不记得了,是在80年代中期出版的一本技术书籍。
蒋老师在次基础上作了很多的创新工作,例如现在被大家所广泛使用的肩斜比值法,插肩袖的绘制原理等,对中外的制版法都有深远的影响。
在结构外在形态方面,东华原型对中国的比例和基型制版法又做出了一次大的总结,东华原型把中国的结构外在形态和国外的原型原理进行无缝融合,创造了自己的原型之路。
而高国利老师,则在更多的继承中国的传统制版法之中也走出了自己的一条创新之路,他把中国的比例和基型(尤其是母型)还有日本的第六代文化原型也进行了无缝融合,从而克服了第六代文化原型的弊端,也克服了中国比例和基型的弊端和不足,各取其长进行融合,形成自己的特色制版法。
第二章 女装上衣原型
女装上衣原型试样作品
二、原型的立裁视频
插入《原型的立裁.mp4》
二、原型的立裁视频说明
1、领、腰部位的布料要修剪才能 扶平 2、而袖窿部位的过多布料要逐渐 修剪。 3、推省时注意按照制作结构图的 比例进行 4、注意推省的方向必定指向身体 隆起部分 (如胸、背骨、腹部、臀部等) 5、作整体检查无误才用抓合针法 固定省道。
3参考第八代女装上身原型制作一份原型图纸熟练掌握此原型的数据为后续课程做准备4融会贯通尝试对不同号型和部位制作适体衣片推敲原型从中逐步熟悉男女肢体部位特女装上衣原型试样作品一服装原型概述二原型的立裁视频插入原型的立裁
第二章
女装上衣原型
一、服装原型概述
1、什么是服装原型 原型就好比是房屋的基本框架,它所有的造型式样都离不开这个框 架,是“魂”。同样,服装原型是从正常的人体模特上“剥离”下来的 ,他的结构原理非常人体。它就是一件造型简单的合体衣服,但是它所 有的线条都可以变化,根据美的原理,只要是符合视觉上的美感,都可 以根据它的版模加上一定的放松量或者调解量来完成。可以说,所有的 衣服款式用它都能裁出来,而且还很简单方便。
三、原型的立裁说明
1、准备立裁布料 (1)原型立裁一般选用棉胚布。若成衣立裁就选用质感接近正式面料质 地的布料,如面料是真丝、立裁用柔软的棉哔叽;面料是呢绒、立裁用 硬挺的棉斜布。
(2)布料铺上人台的准备步骤:按款式预算用料(定中轴和胸线)— —→撕取坯布,撕取或画出中轴经纱和胸线纬纱——→干烫胚布定型— —→布纹线与人台标识线相应固定.
单位:CM
背长 37
领围 36
四、原型的平面制图说明
原型裁片放缝图 缝份1CM
作 业
1、选用160/84A型人台,立裁 女上装原型胚样。 2、制作女上装原型平面制图, 比例1:1,然后对照分析立裁胚 样。 3、简缝或假缝胚样,制作女上 装原型样衣。
肩部重叠量对平领造型的影响研究
纺织报告| T extile Reports45衣领是服装设计的视觉中心,对服装设计的效果影响较大,其造型变化能呈现出不同的视觉美感,因此,被称为服装的“窗口”。
衣领造型可分为有领领型和无领领型。
有领领型包括立领、翻立领、翻驳领、平领4种类型[1]。
立领是领座环绕人体颈部一周的领型,翻立领是由领座和领面两部分构成的领子,翻驳领由翻领和驳头组成,平领只有领面,没有领座。
本研究讨论平领的结构及造型特点。
1 平领1.1 款式特点平领是一种较为可爱的领型,穿着舒适,适于颈部活动,应用广泛,常用于女装和童装上,如娃娃领、海军领、波浪领、披肩领等都是典型的平领。
从外观上分析,平领的领面贴服在衣身上,从正面看,领外口不翘起,装领线不外露;从背面看,后领自然形成一定高度的领座,使平领靠近颈部的位置向内隆起,产生一种微妙的立体造型效果。
1.2 结构制图方法常见的领部结构制图方法有3种:其一,直接制图法,即采用公式和直角坐标系,以前后领圈弧线的长度为基础进行领型设计,如立领、衬衫领的结构设计;其二,重叠肩线制图法,即以前后肩线重叠量为制图基础,在衣身前后片上直接制图,如平领、海军领、披肩领、波浪领等;其三,衣身制领法,即在衣身前片上直接制图形成翻肩部重叠量对平领造型的影响研究杨 柳(宁夏职业技术学院 纺织与服装技术系,宁夏 银川 750021)Study on effect of shoulder overlap on flat collar shapeYang Liu(Department of Textile and Garment Technology, Ningxia Polytechnic, Yinchuan 750021, China)Abstract Flat collar often draws the structure directly using overlapping shoulder lines. The shoulder overlap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collar bottom height and the shape effect of flat collar. Through the experimental sample coat comparison, it is found that when the shoulder point is different, the flat collar shape is also different. The greater the overlap of shoulder point, the higher the overlap of collar bottom formed; the smaller the overlap of shoulder point, the lower the collar bottom formed, until there is no collar bottom. When the overlap of shoulder point is 2.00-3.00 cm, it meets the shape characteristics of flat collar, beautiful and comfortable to wear.Key words flat collar; shoulder overlap; garment structure摘 要 平领常使用重叠肩线的方式直接进行结构制图。
日本第八代文化式原型
日本文化服装学院推出的第八代文化式原型原型法作为一种简单、实用的平面样板设计方法,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地域相邻, 人种体型多方面的原因, 日本文化式原型在中国得到比较广泛的运用。
因此, 日本文化式原型的每次变化都密切注意。
而掌握其发展变化的新趋势, 并在实际应用中加以借鉴, 有助于提高我国制衣行业样板力。
最近, 日本文化服装学院推出的第八代文化式原型, 跟以往的原型相比, 尤其是与目前国内正七代原型相比, 该原型有了显著的变化。
了解其新的特点, 对服装样板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的两代原型作一比较, 分析其优劣, 并对新原型在样板设计中的运用与推广, 发表一点初步的意见1. 1 比较分析1.1.1 定性分析这里对制图的简、繁, 省道设计等方面作一简单的比较。
(1)在制图过程中可以明显体会到, 第七代原型显得比较简单, 而第八代原型显得比较复杂。
但两要的尺寸是相同的, 都只要两个尺寸, 即胸围和背长。
(2)第八代原型增加了省道设计, 而且将省道划分得很细, 位置分配亦很合理, 还依其位置的不同道量, 更加明显地突出了女性的人体体型, 也提高了服装的造型功能。
可以说, 第八代原型更像是工了的原型, 更接近实用原则。
而第七代原型, 仅仅提供了一个操作的平台, 所有一切都需要进行虽然适用面广, 但使用起来并不方便。
(3)第八代原型的前后腰线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而不像第七代原型, 前后衣片的腰节错开了一定的象的根本原因, 就是两者对胸凸量的处理方法不同。
第八代原型是将胸凸量在胸围线以上的部分中而第七代原型则是将其置于胸围线以下的部分中。
正是由于胸凸量处理方法不同, 使得两者的使生了较大的变化。
用过第七代原型的人都深有体会, 那就是胸凸量的处理有点麻烦, 需要同时考虑以及和袖窿深互相配合的问题。
而第八代原型, 则很好地将这个问题进行了处理, 就是将胸凸量置这样, 在单独考虑胸凸量的处理时, 如非造型设计上的需要, 就不会牵涉到腰节线与袖窿深了, 凸量的处理变得简单, 方便了应用。
日本成人女子用文化式新旧原型在制板中应用分析解读
日本文化式成人女子用新、旧原型在制板中应用分析冀艳波,戴鸿(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陕西西安710048)摘要:论文研究日本成人女子用新、旧文化原型在制板中的应用,通过对新、旧文化式成人女子用原型的本质理解,按照原型制图的步骤,阐述新、旧原型在制板应用中的一般规律,明确新、旧原型在应用中的共性和特性,提高应用文化式原型制板的能力。
关键词:原型胸围省道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前言日本文化式原型是服装裁剪中平面制图的一种独立的方法,原型是各种实际变化之前的基本形式或形态、服装中是指在平面裁剪中所使用的基本纸样,即简单的、不带任何款式变化因素的立体型服装纸样[1],平面制图中的原型法就是在原型的基础上,根据款式和工艺的要求,进行变化,得到最终的服装生产用纸型,和国内的比例制图法的一步到位相比较,属于平面制图中间接制图的方法,由于国人和日本人种体型特点相近,另外文化式原型制图中所需尺寸较少,采寸比较简单,加之原型的适合范围比较广泛,款式变化比较灵活,因此在中国女装的制板中应用较多。
日本文化服装学院所制定的新文化式原型已经有很长时间,但是目前日本文化式原型的应用仍然是新、旧原型都在使用,国内原型使用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对于千变万化的款式如何运用原型制板来实现,得到所需款式的纸样,概括的来说就是对于原型的理解和应用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国内有关日本原型发表的文章比较多,重点集中在新、旧文化原型的差别分析和省道的变位等方面,对于新、旧文化原型应用中的共性和特性阐述的还不是很多,本文从新、旧文化原型应用的原理上做重点的说明。
1新、旧成人女子用文化式原型日本成人女子用旧文化原型在日本文化服装学院所出版的服装造型学理论篇中的年限划分为昭和59年(1984年)~平成11年(1999年),这个划分仅仅是指在平成11年(1999年)7月新文化原型发布之前的旧文化原型从产生到新的原型发布这样一个阶段,其并不代表旧文化原型在当今应用的终结,目前的情况是即使在日本国内,新、旧原型都在使用,从日本最新的裁剪杂志中,可以看出新、旧原型在裁剪中使用的比例大致相当。
应用日本新原型设计惠安女上衣的结构版型
应用日本新原型设计惠安女上衣的结构版型陈敏;陈飞荣;章国信【摘要】从目前年轻惠安女很少穿着传统惠安女服饰的现象入手,以服装结构版型为视角,分析其着装存在的基本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传统裁剪方法裁制的惠安女上衣已不能满足年轻惠安女的着装需求,在现代着装文明环境下,惠安女上衣的裁制应充分考虑年轻惠安女因穿着文胸引起的胸部立体效果增强问题.为此,从结构设计的角度,探讨应用日本新原型设计现代惠安女上衣的结构版型,使之更符合年轻惠安女的体型特点,促进惠安女服饰的传承.【期刊名称】《黎明职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5页(P75-79)【关键词】惠安女上衣;日本新原型;结构版型;裁剪方法【作者】陈敏;陈飞荣;章国信【作者单位】黎明职业大学轻纺工程学院,福建泉州362000;黎明职业大学轻纺工程学院,福建泉州362000;黎明职业大学轻纺工程学院,福建泉州36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941.2惠安女服饰是指居住在泉州市惠安县东部海边的崇武、山霞、小岞和净峰4个镇的汉族妇女服饰。
千百年来,由于独特的海洋环境生活和劳作,形成独具地域标志的惠安女服饰。
其融入惠安女生存区域的民间风俗风情及海洋工作环境特征,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与地方特色,是集多元文化相互交融为一体的特殊汉族服饰形态,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本文研究的惠安女上衣,是指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缀做衫”基础上去除补丁似的缀做工艺,衣身变短、袖身变窄小,被称为“节约衫”的惠安女日常上衣款式。
其主要造型特点:汉式右衽挖襟,胸围紧,衣长及肚脐;下摆宽松、两侧开衩,由于两侧缝起翘高,形成中间长出的弧形下摆;前后中破缝,连袖、接袖结构,袖口略收紧。
尽管当地政府出台多种鼓励措施,甚至为保持惠安女装束的女性提供服饰补贴费,但现今35岁以下的当地人几乎不穿着传统服饰[1],仅有部分老人还保持传统惠安女服饰的装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型法作为一种简单、实用的平面样板设计方法,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地域相邻, 人种体型相同, 文化相近等多方面的原因, 日本文化式原型在中国得到比较广泛的运用。
因此, 日本文化式原型的每次变化都值得我们密切注意。
而掌握其发展变化的新趋势, 并在实际应用中加以借鉴, 有助于提高我国制衣行业样板设计的能力。
最近, 日本文化服装学院推出的第八代文化式原型, 跟以往的原型相比, 尤其是与目前国内正在使用的第七代原型相比, 该原型有了显著的变化。
了解其新的特点, 对服装样板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最新的两代原型作一比较, 分析其优劣, 并对新原型在样板设计中的运用与推广, 发表一点初步的意见。
1. 1比较分析1.1.1 定性分析这里对制图的简、繁, 省道设计等方面作一简单的比较。
(1)在制图过程中可以明显体会到, 第七代原型显得比较简单, 而第八代原型显得比较复杂。
但两代原型制图所需要的尺寸是相同的, 都只要两个尺寸, 即胸围和背长。
(2)第八代原型增加了省道设计, 而且将省道划分得很细, 位置分配亦很合理, 还依其位置的不同设计了不同的省道量, 更加明显地突出了女性的人体体型, 也提高了服装的造型功能。
可以说, 第八代原型更像是那种经过加工了的原型, 更接近实用原则。
而第七代原型, 仅仅提供了一个操作的平台, 所有一切都需要进行重新设计, 虽然适用面广, 但使用起来并不方便。
(3)第八代原型的前后腰线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而不像第七代原型, 前后衣片的腰节错开了一定的量。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 就是两者对胸凸量的处理方法不同。
第八代原型是将胸凸量在胸围线以上的部分中处理掉了, 而第七代原型则是将其置于胸围线以下的部分中。
正是由于胸凸量处理方法不同, 使得两者的使用性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用过第七代原型的人都深有体会, 那就是胸凸量的处理有点麻烦, 需要同时考虑腰节线, 以及和袖窿深互相配合的问题。
而第八代原型, 则很好地将这个问题进行了处理, 就是将胸凸量置于胸围线上, 这样, 在单独考虑胸凸量的处理时, 如非造型设计上的需要, 就不会牵涉到腰节线与袖窿深了, 结果使得胸凸量的处理变得简单, 方便了应用。
(4)第八代原型的定寸用得比较多, 如其前后肩斜采用了固定的角度, 使得肩斜的变化不受其他尺寸的影响。
从人体结构的角度来说, 这是合理的。
因为, 正常体型的人体, 除了肩宽不同, 其肩斜的角度大致是相同的。
至于特殊的肩型, 可在原型基础上进行补正。
而第七代原型将肩斜与胸围尺寸相挂钩, 从同一体型不同号型的角度考虑, 人体的胸围与肩斜之间存在确定的比例关系。
但对不同体型来说, 这一比例关系是不相同的, 特别是同一个人的身体在有胖瘦变化时, 其胸围的变化是明显的, 而肩斜是不会改变的。
这就明确说明将肩斜与胸围联系在一起是不合理的。
定寸用得较多的另一个体现是, 在根据胸围来推算其他尺寸时, 在公式中增大了定寸的值, 相应地缩小了比例系数。
此变化的具体情况, 如表1 所示。
表1两代原型比例公式之比较部位后横开领胸围线胸宽背宽第八代原型B 24+3.6 B 12+13.7 B 8+6.2 B 8+7.4第七代原型B 20+2.9 B 6+7 B 6+3 B 6+4.5(5)袖子原型的制法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第八代袖子原型是依据衣身而作出的, 虽然制作过程变得有些复杂, 但这样使得袖子与衣身更能对应吻合。
同时, 其对袖山弧线也作了改变, 在弧线的顶部增加了凸势, 而对底部弧线两边的凹势进行了控制, 力争使其与对应的袖窿弧线走势相吻合。
这样, 使袖子看起来很饱满, 造型更完美。
第七代袖子原型, 其袖肥与袖山均是依衣身原型的袖窿弧长度来确定的。
这样做出的袖子, 虽然在整体上不会有大的出入, 但细节部位的控制相对比较困难。
所以, 依其设计宽松袖时, 不会出现问题, 而一旦用其来设计合体袖结构时, 特别是要考虑到袖片与衣身的平衡时, 就会容易出错。
1.1.2 定量分析首先, 对一些隐含的公式进行推导。
第七代原型中前肩斜:2 3(B 20+2.9 )-0.5= B 30+1.4后肩斜:2 3(B 20+2.9 )= B 30+1.9前胸围大:1 2(B 2+5 )= B 4+2.5 (后胸围大与此相同)前横开领:B 20+2.9-0.2= B 20+2.7第八代原型中前肩斜: sin22°{ cos22°+1.8} ≈B 30+1.8后肩斜: sin18°[ (B 12+2.8 ) cos22°+1.8+ B 32-0.8] ≈3B 80+1.2前胸围大:B 8+6.2+ B 32+[ B 2+6- (B 8+7.4+ B 32+ B 8+6.2 ) ] 2=17 B64+2.4后胸围大:B 2+6- (17B 64+2.4 )=15 B 64+3.6前横开领:B 24+3.4现以胸围B =84 cm, 背长L =38 cm 为标准, 分别用两代原型的计算公式, 得到各部位的尺寸数据, 然后加以比较, 分析其变化, 结果见表2。
表2两代原型各部位尺寸比较cm部位第七代原型第八代原型初步比较分析放松量5×2 6×2 增大了胸宽17 16.7 略微变窄背宽18.5 17.9 变窄明显胸围线21 20.7 略有提高BP 至前中9.2 9.1 几乎不变BP 至SNP 24.5 25.1 明显降低前横开领6.9 6.9 无明显变化前肩斜4.2 4.6 增加了斜度后肩斜4.7 4.4 减少了斜度平均肩斜4.5 4.5 不变, 但肩线位置改变前胸围大23.5 24.7 变宽明显后胸围大23.5 23.3 略微变窄(1)第八代原型增大了胸围的放松量, 但这只是表面现象。
从经过省道处理后的原型(见图1 和图2)来看, 第八代原型上的八个省道, 有四个省道经过了胸围线; 而第七代原型只有后腰上的一个省经过胸围线。
现以标准人体胸围84 cm, 腰围66 cm 收腰省, 腰围的放松量取6 cm。
经测量(此处腰围尺寸为W =66 cm+6cm), 第八代原型上的四个省(省道的分配见表3)总共使得胸围减少了1.8 cm, 而第七代原型的胸围因收省减少了0.4 cm。
这样, 实际上第八代原型胸围的松量减小了, 增加的1 cm 松量只是为了弥补因收省而减少的放松量。
表3第八代原型的省道分配cm总省量f e d c b a100% 7% 18% 35% 11% 15% 14%90.630 1.620 3.150 0.990 1.350 1.260100.700 1.800 3.500 1.100 1.500 1.400110.770 1.980 3.850 1.210 1.650 1.540120.840 2.160 4.200 1.320 1.800 1.68012.5 0.875 2.250 4.375 1.375 1.875 1.750130.910 2.340 4.550 1.430 1.950 1.820140.980 2.520 4.900 1.540 2.100 1.96015 1.050 2.700 5.250 1.650 2.250 2.100注: 灰条显示的是本制图采用的省道分配方案。
(2)胸宽、背宽同时都变小了, 尤以背宽变化幅度较大, 但仍保持背宽大于胸宽, 只是减小了差距, 由1.5152第4 期王平, 等: 对最新日本文化式女装原型的研究cm 减至1.2 cm。
这样做的结果是, 在满足服装舒适性的要求下, 提高了服装与身体的吻合性。
(3)前后胸围大的比例改变了。
第七代原型的前后片是一样宽的, 而第八代原型则变成了前宽后窄的结构。
这一变化符合人体本身的结构比例, 在进行合体性设计时, 是有利于实际应用的。
(4)BP 点的位置下降了。
这一改变是符合当今人体体型变化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现代人身体发育比较好, 身高增加较明显, 胸部较丰满。
同时, 人们追求健康美丽的形象, 很在意服装的外形轮廓线。
因此,BP点位置的下降与身高变化相适应, 有助于体现当代女性均称的身体。
(5)对两者的肩斜进行比较, 会发现第八代原型的前后肩斜的差距缩小了。
而且, 第八代原型的前后肩斜的倾斜幅度, 刚好与第七代原型的调换了位置, 即由第七代的前肩斜小后肩斜大, 变成了第八代的前肩斜大后肩斜小。
这样的结构更符合人体向前倾斜的肩部的造型。
(6)由于背宽、胸宽同时减小, 再加上前衣片袖窿深的加长, 实际造成了第八代原型的袖窿变大。
而前袖窿处由于收胸省的缘故, 形状改变不是太大。
但后袖窿在其他部位变化的同时, 挖深了腋下的弧线, 因此, 后袖窿变得既阔又深。
这对于提高袖子设计的灵活性是有利的。
2原型实物之比较依据以上的原型样板, 用白坯布制作成衣。
再在相同尺寸的模型进行穿着试验, 观察其穿着效果。
正面、侧面和背面效果见图3。
图3原型实物效果(1)整体感觉是, 第八代原型较合体, 衣身服贴, 感觉不到明显的余量, 造型较美。
特别是其腰线, 基本上与人台的腰线相重合。
第七代原型相对来说显得较臃肿。
由于省道处理相对集中, 腰胸的余缺处理不够细腻,特别是没有省道处理的腋下明显可以看到容量聚集。
而其衣身则明显朝后跑, 前片无法盖住腰线, 这是和其前衣长的设置, 以及肩斜的处理有关的。
与第八代原型相比, 在两者后片等长的情况下, 第七代原型的前片则要短1.5 cm, 再加上前肩斜较大, 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
(2)从细部来看, 由于将胸省与腰省分开处理, 第八代原型的胸部显得丰满、圆润。
而第七代原型则将胸省与腰省集中形成胸凸全省来处理, 使得胸部显得较突兀, 造型不自然。
同样, 由于增加省道处理的结果, 第八代原型的后背曲线与人体本身的线条更加吻合, 再一次展示了第八代原型的合体性效果。
而第七代原型的后背则相对显得较直, 对人体自然线条的体现不够。
而袖窿的形状, 明显地验证了以上的数据分析第(6)点。
由于第八代原型的背宽减小了许多, 再加上较细腻的腰胸余缺处理, 两者的合体性可以明显地从背面的效果图比较中看出来。
第七代原型显得较宽松, 不够贴体, 特别是胸围线附近, 身体两侧有向外膨胀的感觉。
第八代原型则明显成瘦瘦的倒梯形, 线条内收, 准确地再现了人体曲线, 造型自然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