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原型第六代与第七代的转换
女上装胸省的变化与转移单省的变化与转移
1.什么是省道的转移?
一个省道可以被转移到同一衣片上的任何部位,并且可 以设计不同的造型,而不影响服装的尺寸和适体性.
强调:胸省转移量的多少,通常需要考虑衣身的总体松 量、服装的外形以及运动机能性的要求等因素,一般不 会全部转移,更多的时候是保留一部分在袖窿中,本课 中的例子由于以同一外形为前提,胸省的省量是全部转 移的。
3. 讨论总结转省的规律:
1移动区域:新省与原省之间的区域. 2都是以BP点为旋转中心. 3旋转的方向都是由新省向原省方向将原省闭合.
(三)分组探究 动手实践
拓展练习:
运用纸型剪切法将腋胸省转换成如下图款式所示省的转移
教法
观察图片
提出问题:如何 完成如图所示成 衣省道的变化与 转移?
学法
我来看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 在人台上用大头针或假 缝的方法进行女上装腋 胸省转领胸省的练习, 并进行展评。
一 日本新文化式原型
内
容
一 新原型结构的取舍
提
要 一 新原型结构造型变化
一 日本新文化式原型
1.新原型的概念
服装文化式原型创立于日本,是一种科学的 裁剪方法,它以人体的净尺寸数值为依据,将人 体平面展示后加入基本放松度制成服装基本型, 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各种服装的款式变化。服装 原型只是服装平面制图的基础,不是正式的服装 裁剪图。
课堂 小结
4 胸省转移的形态:单个省、省
的分割、省变褶、连省成缝.
(五)作业布置、发散延展
来挑战 一下吧!
挑战任务
举一反三,用任意一种方法 进行成衣胸省的变化。
拓展任务 升级任务
用一种自己最拿手的方法进行女 装胸省的转移并假缝挂人台展示。
各组同学轮流实践,掌握女装胸省 的多种转移方法。
【2019年整理】服装原型结构设计与运用
(3)从A点向下取 B/12+13.7CM确 定胸围水平线 BL,并在BL上 取B/2+6CM。
(4)垂直wL画 前中心线。
(5)在BL上, 由后中心向前 中心方向取背 宽线 B/8+7.4CM确 定C点。 (6)经C点向上 画背宽垂直线。 (7)经A点画水 平线与背宽线 相交。
(8)、由A点向下8CM 处画一水平线与背 宽线相交于D点。 将后中心线至D点 的中点向背宽方向 取1CM确定为E点 作为肩省省尖点。
(9)、过C、D两点的 中点向下0.5CM的 点作水平线G线. (10)、在前中心线上 从BL线向上取 B/5+8.3CM,确定 B点。 (11)、通过B点画一 条水平线。
(12)在BL线上由 中心线取胸宽 为B/8+6.2CM, 并由胸宽的中 点位置向后中 心线方向取 0.7CM作为BP 点。
(13)画垂直的 胸宽线,形成 矩形
(5)绘制后省。
通过E点,向上作垂 直线与肩线相交, 由交点位置向肩 点方向取1.5CM 作为省道的起始 点。并取B/320.8CM作为后肩 省道大小,连接 省道线。
(7)、绘制后袖 窿弧线。
由C点作45°作斜 线,在线上取 ▲+0.8CM作 为袖窿参考点, 以背宽线作袖 窿弧切线,通 过肩点经过袖 窿参考点画顺 后袖窿弧线。
第二节、日本新文化原型制图
一 、 文 化 式 原 型 各 部 位 名 称
一、关于日本新文化原型(第七版):
该原型是在第六版的基础上2000年推出的,在原第六版的基础上结合现年青人体 型更丰满、曲线更优美的特征,以及第六版原型在理解和应用上不方便而推出的。新 文化原型是箱型,胸省的大不随胸围大小而异,符合女性体型实际情况,胸省量较第 六版明显增大,前后胸节差也明显增大,符合现代女性体型,腰省分配更合理,与人 体间隙均匀,便于特殊体型的修正。
简析文化式女装原型的使用误区及全身原型
日本文化式原型进入我国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给我国的服装制版行业带来了极深远的影响。
服装的制版由传统的比例法时代进入到利用原型作为模板间接制版的时代,极大地提高了服装工业制版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目前学校教学、技能竞赛、专业的女装公司普遍采用原型推导的制版模式,研究开发了很多的款式和产品,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1文化式原型的发展历史服装原型的产生,最早出现于欧美,其实是立体裁剪的产物。
日本是东方最早研究原型的国家。
文化式原型也在实践中不断演变,第一代到第七代称为文化式原型。
第七代文化式原型制图如下:背长=38cm,B=84cm(图1)。
图1的袖笼宽尺寸是经过推算得出的,袖笼宽=B/2+5-(B/6+4.5+B/6+3)=B/6-2.5。
这样可以方便我们直观地看到袖笼宽的尺寸。
我们还可以研究一下前后袖笼宽的距离。
如下图(图2)所示:研究发现,在袖山高正中位置处的袖笼宽,前后相等。
新文化式是第八代原型,因为第八代原型腰线水平大大区别于前面的几代前后腰线有落差的原型,所以称之为新文化原型。
第八代原型是第七代原型的补充,而不是取代。
新文化原型的结构制图如下:背长=38cm,B=84cm(图3)。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简析文化式女装原型的使用误区及全身原型〔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3389(2020)03-25-03〔摘要〕日本文化式女装原型从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由于其方便性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误区。
将详细阐述几种常见使用误区,误区的更正方法,以及如何变化成全身原型,希望能给服装专业工作者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原型;误区;更正方法;全身原型徐君万里辽宁丝绸2020年第3期·25·图1第七代文化式原型图2在袖山高居中位置处的袖笼宽图3新文化原型结构图. All Rights Reserved.辽宁丝绸2020年第3期·26·第八代原型增加了省道设计,而且将省道划分得很细,位置分配亦很合理,还依其位置的不同设计了不同的省道量,更加明显地突出了女性的人体体型,也提高了服装的造型功能。
关于日本文化原型中前后侧缝差量的处理
图 4 合体服装 的侧缝差
方法一: 将原型后片腰围线上抬 11 c . m或者抬高到前身胸凸量的一半处 , 5 从而减少侧缝差量, 然后 将前片剩余 的长出量做成省缝或暗含在分割线 中以达到合体的 目的。抬高后片腰线就是为了使前片的省 缝减 小 ,也相 当于前 身 的胸 凸省没有 完全 使用 ,而只 使用 了一部 分 ,这也 是合体 服装 的要 求相 符合 。那 么 ,后片腰 线 的抬高量 的多 少视服装 的合 体程度 而 定 。如 图 4 ()所示 ,后 腰线抬 高 11 c a ・. m,此时前 后 5 侧缝差比图 4( )中抬高胸凸量的一半所剩侧缝差要多一些。这意味着图( 中前片侧缝需要的省量较 图 b a )
( ) 中的省缝量 要大 。因此 , 图() 图 ( )更合 体些 。 b a 较 b 总而 言之 ,用 原型 做合体 型服装 时 。后 片腰 围线 需要 向上抬 高来 减少前 后 片的侧 缝差 ,然 后将剩 余
量作为合体化处理所需的省量。抬高量越少 ,这样需要缝去的省量就越大,服装就越合体:抬高量越多, 前后 侧缝差 则越 小 ,可 以缝 去 的省缝 量就越 小 ,服装 就越 宽松 。 方法 二 :制版 前不抬 高后 片腰 围线 ,而 是将 前 片胸 凸量 的一部 分提前 转移 到其 他部位 ,从而使 侧缝 等长 。例 如 ,将 胸 凸量转移 一部分 到袖 笼弧线 上 。方法 如 图 5所 示 ,按 图 5 ( )的做 法 ,先在前 片袖笼 a 处确 定省位 ,并将 省缝剪 开至 B P点 ,然 后按 图 5( )所示 以 B b P点为 圆心 ,将 前片 逆时 针旋转 至前片侧 缝 的底端 到 达水平 线 即可 。这 时 ,胸 凸量 的一 部分 被转 移 到 了袖笼 处 ,成为袖 窿 省 ,腰 围处剩余 的胸 凸 省 作为放松 量 而不转 化为省 缝 即可,如 图 5 ( )所 示 。这样 做 ,前片侧 缝也 与后片 等长 了。之 后再进行 c 后 续 的制 图步骤 即可 。 以上 两种 方法对 于 处理侧 缝差 量虽 有不 同之 处 ,但是 原理 是一样 的。都是将 前 后 片差量 减小 ,将 剩 余差 量作 为省缝 量进 行合体 处理 。只是 ,处理 省缝 的先 后顺序 有些差 别 。
日本历史有哪些时代
日本历史有哪些时代日本虽说是个岛国,但是,其历史也是相当有底蕴的。
不信?跟着店铺一起去看看吧。
日本历史的时代划分日本是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领土由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四大岛及7200多个小岛组成,面积37.8万平方千米。
关于日本列岛上被确认过的人类历史,大约可追溯到3万年乃至10万年前,整个日本历史可从旧石器时代到平成时代(现在)分为16个时代。
1、旧石器时代日本人类在旧石器时代尾期才较大发展,在旧石器时代大部分时间(约十万年前)发展缓慢,考古研究发现,在几十万年前来自中国北方的原始人类进入朝鲜半岛上居住,其中少量人(大概十万年前)才开始又迁徙到日本。
日本最早的人类化石是在十万年前,考古学和人类学观点认为日本民族是主要由东北亚游牧民族,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族、满洲、通古斯语族、突厥语族等语族的人、古代中原人、长江下游的吴越人、微量马来人以及微量中南半岛的印支人混合而来,逐渐迁移到日本混合衍变而来。
自从战国后期,大量燕国人、齐国人、楚国人和越国人等为躲避战乱逃到朝鲜半岛和日本,以后到清朝时,在中国北方出现战乱和灾害时,陆续中国人移民朝鲜半岛,后来又从这里向东向南到了日本或直接到日本列岛。
2、绳文时代约1万2千年前左右,因末次冰期结束而开始急剧温暖化,使得人们的文化与生活产生极大变化,全岛进入下个绳文时代。
这时的琉球,远远比日本本岛要发达许多,因为琉球早早的成为中国的藩属,比日本更早的接受先进的中华文化,也开始使用汉字来记录史实。
约1万2千年前左右的绳文时代,分为草创期、早期、前期、中期、后期、晩期这6期,这个时候的人们制作绳文式陶器、早期以后迈向定居化,大部分住在半地穴式房屋(竖穴式住居),使用弓箭狩猎、贝冢渔捞、采集植物等经营生活,使用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骨角器等等。
也进行栽培,后期到晩期间种植稻。
在日本神话中,太阳神天照大神的后裔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建立日本国并即位为天皇。
3、弥生时代伴随着渡来人的移入,日本在弥生时代初期出现了陶器、铁、铜器以及水田等文化,使日本逐渐成为一个农业社会,弥生时代中期,位于九州的奴国国王向汉朝朝贡,并获赐金印。
日本女装第七、八代原型比较
摘要:通过对最近两代日本文化式女装原型的比较与研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第八代原型的主要特点是造型设计与人的身体特征趋向吻合,并使实际应用变得更加方便原型法作为一种简单、实用的平面样板设计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地域相邻,人种体型相同,文化相近等多方面的原因,日本文化式原型在中国得到比较广泛的运用。
因此,日本文化式原型的每次变化都值得我们密切注意。
而掌握其发展变化的新趋势,并在实际应用中加以借鉴,有助于提高我国制衣行业样板设计的能力。
最近,日本文化服装学院推出的第八代文化式原型,跟以往的原型相比,尤其是与目前国内正在使用的第七代原型相比,该原型有了显著的变化。
了解其新的特点,对服装样板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最新的两代原型作一比较,分析其优劣,并对新原型在样板设计中的运用与推广,发表一点初步的意见。
1原型样板之比较1.1原型样板制图采用以下尺寸:胸围B=84cm,背长L=38cm。
分别进行第七代原型与第八代原型样板的制图,见图1和图21.2比较分析1.2.1定性分析这里对制图的简、繁,省道设计等方面作一简单的比较。
(1)在制图过程中可以明显体会到,第七代原型显得比较简单,而第八代原型显得比较复杂。
但两代原型制图所需要的尺寸是相同的,都只要两个尺寸,即胸围和背长。
(2)第八代原型增加了省道设计,而且将省道划分得很细,位置分配亦很合理,还依其位置的不同设计了不同的省道量,更加明显地突出了女性的人体体型,也提高了服装的造型功能。
可以说,第八代原型更像是那种经过加工了的原型,更接近实用原则。
而第七代原型,仅仅提供了一个操作的平台,所有一切都需要进行重新设计,虽然适用面广,但使用起来并不方便。
(3)第八代原型的前后腰线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而不像第七代原型,前后衣片的腰节错开了一定的量。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两者对胸凸量的处理方法不同。
第八代原型是将胸凸量在胸围线以上的部分中处理掉了,而第七代原型则是将其置于胸围线以下的部分中。
日本文化式原型
《日本文化女装原型的基本应用原则》日本文化女装原型包括身原形、袖原型与裙原形。
它是女人体基本服装形态的平面展示,是实现女装设计师梦幻般构思必不可少的工具。
它能够极轻松地将极其复杂的服装结构、造型及款式给予准确的表现。
日本文化女装原型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功能不仅是因为其服装原型自身的造型准确、结构合理,更为重要的是它具有一整套完备的应用原则,这其中有两个较为重要的,同时也是最基本的应用原则,它们分别是服装原型省量、省位及省的形式的移动转换原则和服装原型腰节线的水平原则。
在日本文化女装原型中,由于女装身原型的结构变化复杂,并且易于表现文化原型的应用原则,因此,仅以女装文化身原型为例,阐述其应用原则。
一、服装原型省量、省位及省的形式的设计移动转换原则(一)、省的概念及功能1、省服装中“省”的形式最早出现在13世纪的格陵兰。
省(DART)的出现,构成了以往在衣片上不曾有过的、吻合人体形态的体面转折线,它把服装从裁剪的平面性彻底地分离出来,从此确立了欧洲乃至世界以三维空间构成窄衣文化的起点。
ッ)是服装设计师在服装结构设计中,依据人体的体型、服装的省(DART、ダ——服装面料的特征以及服装造型、款式设计的要求,在衣片结构上设定的缝合部位及裁剪部位。
2、功能省不仅具有将服装面料从平面转化为吻合人体基本立体型态的功能、同时,它也是实现服装设计师的服装造型、款式设计以及重塑人体形态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二)、省的形式在服装结构设计中,省在形式上大体可以分为完形省和非完形省两种。
完形省是指服装省的形态完整,分割形式对称。
表现形式呈封闭或半封闭的状态。
如:钉子省、锥子省、橄榄省等。
(如图1—1 )非完形省也称为隐性省。
它是指服装省的功能完备,具有省的特征,但是省的形式不完整,省的依据人体形态的不同而不同,表现形式为对称或非对称。
它是完形省的一种变化形式,在结构设计中是一种变省为线的表现形式,因此,它的表现形式是—分割线。
关于日本文化式女装原型上胸省的运用
[1] 日本文化服装学院编.文化服装函授讲座(第一册女装基础), 张文斌译.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85:57,58
[2]吴曾伟编著.最新南洋时装精选.广西:广西民族出版社,
1990:33
[3]刘瑞璞,刘维和编著.女装纸样设计原理与技巧(第二版).北 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225,229
[4]张文斌编.服装工艺学(结构设计分册)(第二版).北京:中国 纺织出版社,1997:203
两种状态之间的款式,都可以以原型的3种典型的
穿着状态中的某一种状态的结构图为基础,再加上
结构处理的方法,比较准确地作出其结构图。
(1)宽松服装或较宽松服装可以以图2的结构
图为基础,再加上结构处理的方法,比较准确地作
出其结构图。
(2)一般服装可以以图4的结构图为基础,再
图13贴体款式
加上结构处理的方法,比较准确地作出其结构图。
万方数据
服饰搭配
/
关于日本文化式女装原型上胸省的运用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曹琼 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宁波,315104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2004,30(2) 3次
服饰搭配
/
104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0卷
考虑作省。所以,可以以第一种穿着状态时的结 构为基础作其结构,另外,因为宽松需要放得大 些,所以,该结构图中胸围处除了原型的10 cm 松量外,整个胸围还需另追加松量,相应的袖窿 深也需加深,肩部需略加宽,考虑加垫肩,肩线也 需抬高,最后的结构如图9所示[23(袖子结构省 略)。而对于一些结构上类似这一例子(前片不 设胸省,忽略胸部造型)只是款式没有这么的宽 松的其他款式,我们也都可以以原型的第一种穿 着状态时的结构为基础,加上结构处理方法,作 出需要的结构图。如:前片无任何结构的款式
日本文化原型与东华原型的比较分析
日本文化原型与东华原型的比较分析摘要:对比分析文化式原型与东华原型,认为原型作为时代的产物,会随着人体体型、人体活动机能性、服装造型及流行等的不同而变化,我国目前的原型法(文中以东华原型为例)有自己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中国的服装原型之路,还任重而道远。
所谓“服装原型”是指符合人体原始状态的基本形状,同时,原型也是服装结构与服装板型设计的基础,它能够轻松地将极其复杂的服装结构、造型及款式给予准确的表现。
因此,服装原型是设计师实现梦想般构思必不可少的手段。
虽然美国、英国的服装原型及结构设计理论正逐渐向我国的服装教学及设计理论中渗透,但是,由于地域性及人体体态的差异,我国的大部分高等服装院校在讲解结构设计及结构制图课程中仍然是以日本服装原型及结构设计理论为主要的理论依据。
其中在女装结构设计中以讲解日本文化式女装原型的结构理论为主,有关书籍、资料中介绍的也都是文化式原型。
目前国内使用的仍然是80年代在日本开发的一种原型。
我国服装基础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80-90年代加强了对国外原型的引进,促进了我国结构设计及结构制图技术的现代化。
在充分吸收、消化国外原型的同时,越来越来的人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服装大国,不能长期依赖它国的原型技术,要建立以符合中国国民体形及其服饰文化的中国式原型技术。
早在1981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服装班就推出了设袖窿省的服装原型,东华大学也在1988年开始了中国服装原型的研究,推出了东华原型。
近20年来,中国服装工作者一直在为建立符合中国国民体形及其服饰文化的中国式原型技术努力,推出了服装母型裁剪法、梅式原型直裁发、中国旗袍板型法等多种中国服装原型方法。
1.原型研究方法日本文化服装原型是在对人体进行大量测试后推出的计算公式,并经过长期的实践中通过对众多人的穿着测试进行多次修改、改正形成。
东华原型的研究人员为了研究中国女性体形特征,自华东、华南、华北地区取了534个20到29岁的青年女子作为原本。
小野喜代司(日本工业原型)(完整版本)2
小野喜代司(日本工业原型)(完整版本)第一部小野喜代司(日本)在服装制版技术方面的成就,影响了很多的服装制版方法,米式原型也是其受益者之一,米式原型就是在此基础上,融合了中国制版法的精华,进行了自己的创新之路。
当然中国的制版技术本身也不差,例如上海的东华大学的东华原型以及蒋锡根老师的母型制版法还有北京的王德山老师的制版法等等,都很好。
网友们可能对王德山老师不是很了解,王老师虽然没有著书立说,但直到现在,我对王老师的制版方法还很是钦佩。
在我了解的国内制版行业中,王老师是第一个使用箱式结构框架来制版的老师傅,在90年代中期,当我们还在崇拜第六代文化原型的时候,他就在使用现在意义上的箱式结构了,而且明确指出了第六代文化原型的弊端。
王老师是一直呆在企业的第一线,那时候王老师的基型制版法已经成熟了,我觉得应该比蒋锡根老师的母型制版法要早,当然这个也无从考证,只是我的估计。
另外,王老师的制版法应该说是真正的基型制版法,他的技术方法是在基型数据的基础上再填加服装增大的量。
与蒋老师的制版方法相比较而言,王老师的制版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基型法,而蒋老师的制版法又侧重于比例法。
蒋老师的母型制版法是从“上海服装鞋帽厂”出版的一本书的制版法中升华,演变和归纳而来。
这本书的具体名字我不记得了,是在80年代中期出版的一本技术书籍。
蒋老师在次基础上作了很多的创新工作,例如现在被大家所广泛使用的肩斜比值法,插肩袖的绘制原理等,对中外的制版法都有深远的影响。
在结构外在形态方面,东华原型对中国的比例和基型制版法又做出了一次大的总结,东华原型把中国的结构外在形态和国外的原型原理进行无缝融合,创造了自己的原型之路。
而高国利老师,则在更多的继承中国的传统制版法之中也走出了自己的一条创新之路,他把中国的比例和基型(尤其是母型)还有日本的第六代文化原型也进行了无缝融合,从而克服了第六代文化原型的弊端,也克服了中国比例和基型的弊端和不足,各取其长进行融合,形成自己的特色制版法。
日本成人女子用文化式新旧原型在制板中应用分析解读
日本文化式成人女子用新、旧原型在制板中应用分析冀艳波,戴鸿(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陕西西安710048)摘要:论文研究日本成人女子用新、旧文化原型在制板中的应用,通过对新、旧文化式成人女子用原型的本质理解,按照原型制图的步骤,阐述新、旧原型在制板应用中的一般规律,明确新、旧原型在应用中的共性和特性,提高应用文化式原型制板的能力。
关键词:原型胸围省道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前言日本文化式原型是服装裁剪中平面制图的一种独立的方法,原型是各种实际变化之前的基本形式或形态、服装中是指在平面裁剪中所使用的基本纸样,即简单的、不带任何款式变化因素的立体型服装纸样[1],平面制图中的原型法就是在原型的基础上,根据款式和工艺的要求,进行变化,得到最终的服装生产用纸型,和国内的比例制图法的一步到位相比较,属于平面制图中间接制图的方法,由于国人和日本人种体型特点相近,另外文化式原型制图中所需尺寸较少,采寸比较简单,加之原型的适合范围比较广泛,款式变化比较灵活,因此在中国女装的制板中应用较多。
日本文化服装学院所制定的新文化式原型已经有很长时间,但是目前日本文化式原型的应用仍然是新、旧原型都在使用,国内原型使用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对于千变万化的款式如何运用原型制板来实现,得到所需款式的纸样,概括的来说就是对于原型的理解和应用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国内有关日本原型发表的文章比较多,重点集中在新、旧文化原型的差别分析和省道的变位等方面,对于新、旧文化原型应用中的共性和特性阐述的还不是很多,本文从新、旧文化原型应用的原理上做重点的说明。
1新、旧成人女子用文化式原型日本成人女子用旧文化原型在日本文化服装学院所出版的服装造型学理论篇中的年限划分为昭和59年(1984年)~平成11年(1999年),这个划分仅仅是指在平成11年(1999年)7月新文化原型发布之前的旧文化原型从产生到新的原型发布这样一个阶段,其并不代表旧文化原型在当今应用的终结,目前的情况是即使在日本国内,新、旧原型都在使用,从日本最新的裁剪杂志中,可以看出新、旧原型在裁剪中使用的比例大致相当。
中国服装原型制版现况调查和分析
中国服装原型制版现况调查和分析作者:刘咏梅徐丹娘张向辉来源:《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年第02期摘要:服装原型作为最基础的服装纸样在服装制版领域广泛使用,对服装原型制版使用情况展开调查,调查问卷基于基础性问题、制版领域服装原型的普及情况分析、常用原型的普及和使用情况差异、专业制版领域对原型修正的认知程度4方面设立问题。
分析得到现阶段服装制版人群专业水平较高,服装原型普及程度较高,国内制版常用原型为东华原型和日本文化原型,制版人群对服装原型的持续性研究和更新认知较为一般,服装原型与人体的不符合部位主要包括:袖窿、肩部和胸浮余量,服装原型的修正方向包括:持续监测体型大数据,发布体型变化趋势适应性修正原型;增加原型的年龄特征、地区特征等适用性研究;增加腰围、臀围等可选择性控制参数,增加原型的适用性。
关键词:服装原型;服装制版;调研分析;原型补正;持续性研究中图分类号:TS9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346(2021)02-0023-08服装原型是最基础的服装纸样,包含服装造型所必需的最基本的人体体型特征信息,体现最基本的服装款式信息。
[1]服装原型是人体重要细部信息的载体,在服装结构设计中起到重要作用,具备4个必要条件:采寸部位少、制图过程简易、适用度高、应用变化容易。
服装原型的持续性研究和更新是服装结构设计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2]服装原型会随人体体型变化、人体活动机能性、服装造型及流行等的不同而产生变化,且会随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得以完善。
[3]如日本文化式原型经历7次变革,通过调整比例算法、平衡方式、轮廓造型,根据人体体型变化情况修改胸宽、背宽、肩斜角度、前中心下降量等细部尺寸,形成更适用于日本各时代变化下的服装原型。
[4-6]东华原型经过1次修正和多次持续性研究,完成12处结构修订,增加2处控制点,并针对浮余量处理、省道分配、松量分配、样版推挡等多角度补充完善原型理论。
日本女装第七、八代原型比较
摘要:通过对最近两代日本文化式女装原型的比较与研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第八代原型的主要特点是造型设计与人的身体特征趋向吻合,并使实际应用变得更加方便原型法作为一种简单、实用的平面样板设计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地域相邻,人种体型相同,文化相近等多方面的原因,日本文化式原型在中国得到比较广泛的运用。
因此,日本文化式原型的每次变化都值得我们密切注意。
而掌握其发展变化的新趋势,并在实际应用中加以借鉴,有助于提高我国制衣行业样板设计的能力。
最近,日本文化服装学院推出的第八代文化式原型,跟以往的原型相比,尤其是与目前国内正在使用的第七代原型相比,该原型有了显著的变化。
了解其新的特点,对服装样板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最新的两代原型作一比较,分析其优劣,并对新原型在样板设计中的运用与推广,发表一点初步的意见。
1原型样板之比较1.1原型样板制图采用以下尺寸:胸围B=84cm,背长L=38cm。
分别进行第七代原型与第八代原型样板的制图,见图1和图21.2比较分析1.2.1定性分析这里对制图的简、繁,省道设计等方面作一简单的比较。
(1)在制图过程中可以明显体会到,第七代原型显得比较简单,而第八代原型显得比较复杂。
但两代原型制图所需要的尺寸是相同的,都只要两个尺寸,即胸围和背长。
(2)第八代原型增加了省道设计,而且将省道划分得很细,位置分配亦很合理,还依其位置的不同设计了不同的省道量,更加明显地突出了女性的人体体型,也提高了服装的造型功能。
可以说,第八代原型更像是那种经过加工了的原型,更接近实用原则。
而第七代原型,仅仅提供了一个操作的平台,所有一切都需要进行重新设计,虽然适用面广,但使用起来并不方便。
(3)第八代原型的前后腰线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而不像第七代原型,前后衣片的腰节错开了一定的量。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两者对胸凸量的处理方法不同。
第八代原型是将胸凸量在胸围线以上的部分中处理掉了,而第七代原型则是将其置于胸围线以下的部分中。
原型衣片变化
日本文化式原型简介
• 原型法作为一种简单、实用的平面样板设计方法,得到了广 泛的应用。
• 由于地域相邻,人种体型相同,文化相近等多方面的原因, • 因此,日本文化式原型的每次变化都值得我们密切注意。 • 而掌握其发展变化的新趋势,并在实际应用中加以借鉴, • 有助于提高我国制衣行业样板设计的能力。 • 最近,日本文化服装学院推出的第八代文化式原型, • 跟以往的原型相比,尤其是与目前国内正在使用的第七代原
• 步骤: • 1.画线 • 2.转省 • 3.剪侧面褶
• 3.剪开拉开做褶 4.修正
中间褶
总结
• 原型衣片变化一:省道变化 • 原型衣片变化二:分割+省道变化 • 原型衣片变化三:分割+褶位变化
•谢谢大家!
以BP点为圆心, 将胸省旋转合并
操作过程
原型衣片变化二:分割+省道变化
• 公主线 • 操作要点:
将胸省和腰省 圆顺连接
操作过程示意图
连省成缝
操作过程
• 步骤: • 1.画线 • 2.转省 • 3.修正
对称分割
• 步骤: • 1.画线 • 2.转省 • 3.修正
原型衣片变化三:分割+褶位变化
型相比, • 该原型有了显著的变化。 • 了解其新的特点,对服装样板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七代原型
原型中省道处理方法
• 一、把原型中的腰省量进行重新分配
• 二、把原型中的腰省量进行转移合并
原型衣片变化一:省道变化
• 肩省操作: • 步骤: • 1.画线 • 2.转省 • 3.修正 • 操作要点:
日本古代史分为哪几个时期
日本古代史分为哪几个时期日本的先土器时代旧石器时代日本的古代绳文时代【约中国先秦】弥生时代(纪元前3世纪 - 3世纪)【约两汉】古坟时代(3世纪後半、4世纪初- 7世纪前半、8世纪初)【约魏晋南北朝】飞鸟时代(6世纪末 - 710年)【约隋唐前期】奈良时代(710年 - 784年)【唐代】平安时代(794年 - 1184年)【唐五代、宋】日本的中世镰仓时代(1192年 - 1334年)【宋元】南北朝时代(1334年 - 1392年)【元明,注:日本历史上的南北朝是其抄袭中国史,其实所谓南北朝只是宫廷政变后,原来的天皇又跑到京都旁边不远的地方另立了朝廷,时间很短】室町时代(1392年- 1573年) (戦国时代)【明,注:其间日本的征夷大将军被明朝册封为“日本国王”】日本的近世安土桃山时代(1573年- 1598年)【明,即所谓“织丰时代”,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时期】江戸时代(1603年 - 1868年)【明末、清】日本的近代-现代明治(1868年 - 1911年)【同治朝、光绪朝、宣统朝】大正(1911年 - 1926年)【北洋军阀时期】昭和(1926年 - 1989年)【国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平成(1989年 - )【第三代领导人至今】由于日本有大量的历史遗迹和文物,政治、文化也牵涉到日本的历史,了解日本的历史,才能更好地了解日本本身。
作为日本的邻国,中国人很有必要清楚日本在过去两千中的所作所为。
有的历史可以忘却,有的历史是绝对不能抹到的,这也是我们不惜篇幅的原因。
同时日本的历史正是对“一衣带水”这个成语的最好诠释。
邪马台国在1世纪,班固所编《汉字·地理志》写道:“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
”这段记载概述了原始社会末期的日本部落情况。
于3世纪前期,在日本西部地区,组成了一个早期的奴隶制国家——邪马台国。
邪马台国有七万多户。
女王称“卑弥呼”,卑弥呼女王曾多次派遣权臣到中国访问,并向魏王奉献过奴隶和其他物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文化(第六代)原型转换为新文化(第七代)原型
这种转换是把梯式转换为箱式,相对箱式转换为梯式,也可以算是逆向思维,这一部分也很重要,但由于受本书籍篇幅的限制,此部分内容不会写到书籍中去,只是在此发表让大家阅读。
具体的问题介绍也没有写,只是把图片的操作步骤发了上来,大家可自己分析。
其实这种转换也很重要,咱们不能从箱式转换为梯式的会了,而反过来就不会了,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这也不行。
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