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开原五中八年级历史 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开原五中八年级历史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

一、教学目标与分析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等基本史实。

(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分析】通过以上教学目标的实现,让学生了解三大改造的历史。正确掌握、使用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基本技能。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对三大改造原因、实质和意义的辨析及三大改造功过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收集有关三大改造的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2)实施探究式学习,掌握合作、交流学习的方法。

【分析】落实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开展课堂活动认识三大改造的原因、形式、实质和意义。提倡学生在进行探究学习的同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了解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2)引导学生认识在过渡时期,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分析】通过落实该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三大改造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其乐于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策略

1.本课内容决定了本节教学应采用师生共同探究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讨论和交流,找出三大改造的原因,其模式为:提出问题、创设情境—课堂讨论—交流反馈—小结。

2.让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采用编卡教学法,把握本课三大改造的形式、实质及意义等基本史实,引导学生对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及三大改造的功过是非深入辨析,培养学生一分为二、客观全面的唯物史观。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主要围绕三大改造来展开。三大改造的原因,通过让学生搜集有关课外资料,结合教科书内容,师生共同探究找出;对三大改造的形式、实质及意义,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得出结论。为了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帮助学生构建有关三大改造的知识体系,可以采取学生编写提纲卡的方式,概括巩固知识,培养探究和合作的精神。本课教学程序框架如下:

【说明】框架中的“拓展”是指知识内容和教学空间由课内向课外拓展;框架中的“知识链接”是指和课文有关的阅读资料。通过广泛收集、整理和处理有关资料,训练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

四、教学引入

方法1

复习引入

引导学生回忆有关土地改革的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我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影响了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如何改造农民个体所有制,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这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之一。自然引入新课。

方法2

图示引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提出问题:这些农民正在干什么?它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他们正在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

生:说明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不仅提高了他们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而且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师:你们说得很正确!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引导他们通过集体化的道路,实现

共同富裕的目的,由此引入新课。

方法3

主题引入

1950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是怎样开展的呢?在学生探究问题时,自然引入新课。

五、重点解决和难点突破

本课重点是三大改造的形式。

本课难点是三大改造的实质。三大改造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和深刻的社会变革,因涉及政治经济学内容,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通过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分析,合作找出三大改造的原因,小组讨论,概括出三大改造的形式、实质及意义。

活动内容1

找出三大改造的原因

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学生的充分讨论,合作找出三大改造的原因。

师: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分到了土地,成了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请同学们想一想:国家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学生根据对教科书的阅读和搜集的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各组代表发言。)

活动指导:

1.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推荐一名组长。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互相传阅搜集到的资料,使学生对教科书以外的知识增加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小组代表可竞相发言,教师对发言者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对问题的探究。

生:我国农业采用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生产效率很低。

生:当时贫苦农民缺少生产工具和资金,生产力水平低下。

生: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

生:也不利于推广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搞集约化大生产。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你们了解得真多!概括起来就是:在当时的条件下,分散、落后的农民个体经济很难发展,也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对农业的需要。为此,土地改革后,党和政府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的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有条件的地区可利用多媒体展示“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图片)。

师:农民为什么纷纷要求入社呢?

生:(看书回答)通过互助合作的生产方式,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粮食产量一年比一年提高,社员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

师:说得好,主要原因是农民生活得到改善,显示了组织起来的优越性。

【评析】

通过师生共同探究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发现的喜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中,增强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内容2

编写提纲卡,概括三大改造的形式、实质和意义

第一阶段:

师:随着三大改造任务的基本完成,农民由原来的个体经营转变为合作经营生产;资产阶级中的大多数已经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三大改造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三大改造是通过什么形式完成的?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具有什么意义?我们在阅读教科书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学生阅读讨论,最后形成较统一的观点。

第二阶段:

师:通过讨论,大家知道了三大改造的形式,也知道了三大改造的实质和意义,下面我们将以上的重点、难点内容再概括,简单明了地说明问题,即编写内容提纲卡片,完成后上交。

编写提纲卡片的要求:

1.题目:三大改造的形式、实质及意义。类别:知识。

2.语言高度精练。

3.包含时间、重要历史事件。

4.以表格形式呈现。

【评析】

通过概括本课内容,既解决了教学重点,又突破了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概括问题的能力和正确掌握、使用编写提纲卡学习历史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