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群体和团队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正式群体:人们在交往中自发形成的,以感情来维 系成员间的关系。特征:以某种共同利益、观点和爱 好为基础,以感情为纽带;有较强的内聚力和行为一 致性;会推选出在群体中最有威信的人当首领,有不 成文的群体规范,对成员有较强的约束力;有排外性, 有灵敏的信息传递通道。在满足成员的社会需要方面 发挥着重要作用。interest group,friendship
增加和减少内聚力的因素
✓ 增加因素:认同组织目标,频繁地互动,个人吸引, 群体间竞争,有利的评估方式。
✓ 减少因素:不认同组织目标,群体规模大,不愉快 的经历,群体内的竞争,由一个或更多成员控制。
四、群体互动效应
㈠Lewin 的群体动力论:
群体不是个体的简单总和,而是超越了总和。群体对个体能产 生巨大的影响,个人在群体中会产生不同于处在单独环境中的 行为反应。
✓ 群体规章制度、群体的正式领导、群体角色分工等
㈢群体规范:
✓ 绩效规范、形象规范 ·个人真正地信任规范,完全接受其观念 与行为方式;表面顺从,内心不同意。
㈣群体内聚力(群体作用于其成员的平均合力。)
✓ 影响因素:同质性强、个体并不赞成,迫于压力,或为了取得 他人的喜欢;相对小规模、处于成熟阶段、目标明确都能够显 著增强群体内聚力,但有可能出现小集团意识;而相对异质、 规模较大、新近形成、目标模糊等条件下的群体,可能大大地 减弱群体内聚力。
案例 比尔毕业后在一家大制造公司实验室负责监督
四位检测样品的技术人员,然而有时却是比尔被这 个群体所制约。比尔不久就发觉难以对草率的工作 界定责任,因为四位技术人员相互保护;他们似乎 为自己定了工作量,尽管比尔要求加快工作进度, 每天所做的检测数量几乎没有变化。
比尔虽是管理者,但往往技术员不是求教于他, 而是舍近求远,向另一部门一位年纪大的同行请教。 比尔还注意到他的三位下属经常一起在自助食堂吃 午餐,而另一位则在领近的实验室里与朋友们进餐。 比尔常与其他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共进午餐。
㈡社会促进效应(social facilitation effect): 群体成员在他人在场时受到鼓舞,改进和增强绩效的倾向。
㈢社会闲散效应(social loafing): 成员在群体中工作没有像单独工作那样投入。原因是员工
缺乏在群体中的业绩的反馈,任务没有内在激励,某些成员减 少的努力会被其他成员付出的努力所掩盖。存在文化差异,个 体主义、自我中心价值观的文化下,更容易发生;在大群体中 更容易发生,因为此时个体的贡献更难以确认。
㈡分类 ①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必须小到成员之间可以进行
面对面的交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②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③实属群体和 参照群体
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是为了完成组织所规定的特定目的与特定 工作而产生的正式的社会结构。其成员按职务联系, 并形成一定的职务等级,每个人按其职务都有一定的 义务和权利。人们应当从事有组织目标规定的行动。 (command group,task group)
㈣群体执行阶段:完成群体任务。 ㈤解体阶段:解散临时群体。
三、工作群体特征
㈠群体规模:就完成任务的速度,小群体比大群体速度 更快;就解决复杂任务,大群体比小群体做得更好。
㈡群体结构
✓ 群体成员构成:同质:群体成员在能力、性格、年龄、 知识、文化、种族、价值观、国籍、职业背景等各方 面都比较接近。异质:群体成员在上述各方面都迥然 不同也称为多元化。传统观念认为异质群体会破坏群 体效能。现代观念把多元化看成一种积极的多元化。
监控非正式群体 ➢ 接受并理解非正式群体 ➢ 辨明其中不同水平的态度和行动,采取行动时要考虑对非正式
群体的可能影响。 ➢ 尽可能将非正式群体的利益与正式群体的利益结合在一起。 ➢ 避免正式组织的行动毫无必要地危及非正式组织。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理想结合 ✓ 占有统治地位的正式群体伴随着健康发展的非正式群体 ✓ 正式群体保证目标同一,非正式群体维持凝聚力和团队精神。 ✓ 非正式群体可以强大到起支持作用,但绝不能强大到占主导地
第七章 群体和团队
一、群体概念及分类
㈠定义,特征 指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组织起来,彼此之间存在相互
作用、相互依赖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群。
具有以下特征:①具有共同目标,并且为了实现这一 目标,通常会制定一系列规范;②群体中每个成员都执 行着某个角色;③群体成员心理上有依存关系和认同感, 并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 群体内聚力与生产率:如果群体规范与组织目标一致,则群体 内聚力越高,生产率也就越高;如果不一致,则高凝聚力反而 会使生产率下降。
Stanley Schacher的研究
高内聚引导组 低内聚引导组
控制组
生 产
低内聚消极引导组
力
高内聚消极引导组
研究启示:群体内聚力对于绩效有很高的显著性的正性影响, 但更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引导方式。
他很快意识到,上述情形表明他面临的是一种 非正式的群体,他必须象面对正式组织一样去面对 它。
比较基础 一般本质 基本概念 关注的焦点
领导权力的 来源 行为规则 控制手段
非正式群体 民间的 权力和政策 个人 由群体授予
规范 授权
正式群体 官方的 权威与责任 职位
由管理当局 授予 法规条例 奖赏和惩罚
位。
二、群体发展阶段
㈠群体形成阶段:通过组织合作性的活动,成员彼此熟 悉,理解群体目标和任务。
㈡群体震荡阶段:进行权利与地位的分配,初步形成规 范与秩序,成员进入各自角色。
㈢群体规范阶段:通过制定各种激励方案,促进个体、 群体的目标整合。群体成员更加明确任务和目标导向。 群体内聚力提高,群体结构稳定。
正式群体 (规定的)
活动 交互作用 情感氛围
非正式群体 (自发的)
活动 交互作用 情感氛围
员工绩效 员工满意度
非正式群体:潜在的优点与问题 优点: 创造一个更有效的整体系统 减轻了管理者的负担 有助于完成工作 有助于促进合作 弥补管理者能力的不足 赋予组织满意度与稳定性 增进交流 为员工的情绪的宣泄提供了一个安全阀门 鼓励经理更为周密地筹划并执行 问题 是流言飞语的温床 ·鼓励消极的态度 抵制变革 ·造成个人之间和组织之间的矛盾冲突 拒绝和侵扰一些员工 ·降低激励和满意度 超出管理者控制的范围之外进行运作 支持从众行为 ·造成了角色冲突
增加和减少内聚力的因素
✓ 增加因素:认同组织目标,频繁地互动,个人吸引, 群体间竞争,有利的评估方式。
✓ 减少因素:不认同组织目标,群体规模大,不愉快 的经历,群体内的竞争,由一个或更多成员控制。
四、群体互动效应
㈠Lewin 的群体动力论:
群体不是个体的简单总和,而是超越了总和。群体对个体能产 生巨大的影响,个人在群体中会产生不同于处在单独环境中的 行为反应。
✓ 群体规章制度、群体的正式领导、群体角色分工等
㈢群体规范:
✓ 绩效规范、形象规范 ·个人真正地信任规范,完全接受其观念 与行为方式;表面顺从,内心不同意。
㈣群体内聚力(群体作用于其成员的平均合力。)
✓ 影响因素:同质性强、个体并不赞成,迫于压力,或为了取得 他人的喜欢;相对小规模、处于成熟阶段、目标明确都能够显 著增强群体内聚力,但有可能出现小集团意识;而相对异质、 规模较大、新近形成、目标模糊等条件下的群体,可能大大地 减弱群体内聚力。
案例 比尔毕业后在一家大制造公司实验室负责监督
四位检测样品的技术人员,然而有时却是比尔被这 个群体所制约。比尔不久就发觉难以对草率的工作 界定责任,因为四位技术人员相互保护;他们似乎 为自己定了工作量,尽管比尔要求加快工作进度, 每天所做的检测数量几乎没有变化。
比尔虽是管理者,但往往技术员不是求教于他, 而是舍近求远,向另一部门一位年纪大的同行请教。 比尔还注意到他的三位下属经常一起在自助食堂吃 午餐,而另一位则在领近的实验室里与朋友们进餐。 比尔常与其他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共进午餐。
㈡社会促进效应(social facilitation effect): 群体成员在他人在场时受到鼓舞,改进和增强绩效的倾向。
㈢社会闲散效应(social loafing): 成员在群体中工作没有像单独工作那样投入。原因是员工
缺乏在群体中的业绩的反馈,任务没有内在激励,某些成员减 少的努力会被其他成员付出的努力所掩盖。存在文化差异,个 体主义、自我中心价值观的文化下,更容易发生;在大群体中 更容易发生,因为此时个体的贡献更难以确认。
㈡分类 ①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必须小到成员之间可以进行
面对面的交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②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③实属群体和 参照群体
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是为了完成组织所规定的特定目的与特定 工作而产生的正式的社会结构。其成员按职务联系, 并形成一定的职务等级,每个人按其职务都有一定的 义务和权利。人们应当从事有组织目标规定的行动。 (command group,task group)
㈣群体执行阶段:完成群体任务。 ㈤解体阶段:解散临时群体。
三、工作群体特征
㈠群体规模:就完成任务的速度,小群体比大群体速度 更快;就解决复杂任务,大群体比小群体做得更好。
㈡群体结构
✓ 群体成员构成:同质:群体成员在能力、性格、年龄、 知识、文化、种族、价值观、国籍、职业背景等各方 面都比较接近。异质:群体成员在上述各方面都迥然 不同也称为多元化。传统观念认为异质群体会破坏群 体效能。现代观念把多元化看成一种积极的多元化。
监控非正式群体 ➢ 接受并理解非正式群体 ➢ 辨明其中不同水平的态度和行动,采取行动时要考虑对非正式
群体的可能影响。 ➢ 尽可能将非正式群体的利益与正式群体的利益结合在一起。 ➢ 避免正式组织的行动毫无必要地危及非正式组织。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理想结合 ✓ 占有统治地位的正式群体伴随着健康发展的非正式群体 ✓ 正式群体保证目标同一,非正式群体维持凝聚力和团队精神。 ✓ 非正式群体可以强大到起支持作用,但绝不能强大到占主导地
第七章 群体和团队
一、群体概念及分类
㈠定义,特征 指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组织起来,彼此之间存在相互
作用、相互依赖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群。
具有以下特征:①具有共同目标,并且为了实现这一 目标,通常会制定一系列规范;②群体中每个成员都执 行着某个角色;③群体成员心理上有依存关系和认同感, 并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 群体内聚力与生产率:如果群体规范与组织目标一致,则群体 内聚力越高,生产率也就越高;如果不一致,则高凝聚力反而 会使生产率下降。
Stanley Schacher的研究
高内聚引导组 低内聚引导组
控制组
生 产
低内聚消极引导组
力
高内聚消极引导组
研究启示:群体内聚力对于绩效有很高的显著性的正性影响, 但更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引导方式。
他很快意识到,上述情形表明他面临的是一种 非正式的群体,他必须象面对正式组织一样去面对 它。
比较基础 一般本质 基本概念 关注的焦点
领导权力的 来源 行为规则 控制手段
非正式群体 民间的 权力和政策 个人 由群体授予
规范 授权
正式群体 官方的 权威与责任 职位
由管理当局 授予 法规条例 奖赏和惩罚
位。
二、群体发展阶段
㈠群体形成阶段:通过组织合作性的活动,成员彼此熟 悉,理解群体目标和任务。
㈡群体震荡阶段:进行权利与地位的分配,初步形成规 范与秩序,成员进入各自角色。
㈢群体规范阶段:通过制定各种激励方案,促进个体、 群体的目标整合。群体成员更加明确任务和目标导向。 群体内聚力提高,群体结构稳定。
正式群体 (规定的)
活动 交互作用 情感氛围
非正式群体 (自发的)
活动 交互作用 情感氛围
员工绩效 员工满意度
非正式群体:潜在的优点与问题 优点: 创造一个更有效的整体系统 减轻了管理者的负担 有助于完成工作 有助于促进合作 弥补管理者能力的不足 赋予组织满意度与稳定性 增进交流 为员工的情绪的宣泄提供了一个安全阀门 鼓励经理更为周密地筹划并执行 问题 是流言飞语的温床 ·鼓励消极的态度 抵制变革 ·造成个人之间和组织之间的矛盾冲突 拒绝和侵扰一些员工 ·降低激励和满意度 超出管理者控制的范围之外进行运作 支持从众行为 ·造成了角色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