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月光曲PPT完美课件1

合集下载

月光曲课件(共20张PPT)

月光曲课件(共20张PPT)

穷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 醉了,此刻贝多芬的心情会 是怎么样的?
兴奋 、急切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飞奔
思考:
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贝多芬是个怎样的人呢?
这篇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 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表现了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
《月光曲》这个传说之所以写得这么感人,这么富有美感,主要 是文章在记叙中展开了联想。能不能把联想部分去掉,为什么?
第9段中有事实,这是实写,有联想的画面是虚写,像这种写法 叫作虚实结合。我们在写作文时,不仅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 来,有时还要把想到的写下来。在记事中恰当地加进自己的联想,文 章就会更加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加丰富、深刻。
月亮越升 越高,穿过一 缕一缕轻纱似 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 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 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 朝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边涌过来……
月亮正从水天相 接的地方升起来。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 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月亮越升 越高,穿过一 缕一缕轻纱似 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 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 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 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想一想: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拓展延伸
《月光曲》赏析 皮鞋匠兄妹听着琴声,联想到了海上明月升起的奇丽画面。那洒遍银光的 微波粼粼的海面的清幽景象,仿佛是穷兄妹俩淳朴、善良、勤劳的美好情操; 那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的明月,发出了清幽的 月光,仿佛在歌颂、赞美穷兄妹俩的聪慧和美好的心灵。那波涛汹涌的海面, 仿佛是贝多芬在替兄妹俩向不平等的社会提出抗议,为兄妹俩鸣不平。盲姑娘 爱音乐、懂音乐、勤奋好学,可是,就是因为她贫穷所以没钱去听音乐会,更 不能到音乐院校去学习,这种残酷的社会现实引起了贝多芬的联想,都体现在 了这首《月光曲》中。

《月光曲》部编版完美PPT1

《月光曲》部编版完美PPT1
情 感 是 一 切 艺 术 的 灵 魂
我静静地听着,我 好像面对着大海——
六 《年 月级 光上 曲》册部语编文版课完件-美第P2P2T课1-名月 师光 公曲 开-课课人件教部 -精编品版课(共件2-4教张学PP研T)讨 课件- 免费下 载
分 果 没 有 联 想







海春 上江 明潮 月水 共连 潮海 生平 。,
江海 春日 入生 旧残 年夜 。,
天海 涯上 共生 此明 时月 。,
六 《年 月级 光上 曲》册部语编文版课完件-美第P2P2T课1-名月 师光 公曲 开-课课人件教部 -精编品版课(共件2-4教张学PP研T)讨 课件- 免费下 载
六 《年 月级 光上 曲》册部语编文版课完件-美第P2P2T课1-名月 师光 公曲 开-课课人件教部 -精编品版课(共件2-4教张学PP研T)讨 课件- 免费下 载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 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 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 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 键。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了,屋子 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 多难弹哪!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 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 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一个男的说: “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 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 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月光曲》部编版完美PPT1-名师公开 课课件 -精品 课件-教 学研讨 课件- 免费下 载
《月光曲》部编版完美PPT1-名师公开 课课件 -精品 课件-教 学研讨 课件- 免费下 载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 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 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 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 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 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 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 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 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月光曲》优秀课件(共87张PPT)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月光曲》优秀课件(共87张PPT)

善解人意, 对哥哥的体谅 和理解。
被生活所迫,而 强压住内心对音乐的 热爱的无奈。
读兄妹俩的对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兄妹俩的家境
贫寒
◎妹妹
热爱音乐、体贴哥哥
◎哥哥
关心妹妹、心中内疚
说一说
贝多芬听到兄妹俩的对话会怎么想?他是怎 么做的?
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
造福。如果我做到这点该是多
么幸福。
——贝多芬
而且懂音乐。 表示猜想, 表示肯定。
语调延长。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 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贝多芬也深深地为自己能在 穷人中有这样的知音而感动
自由朗读课文第8——10自然段,思考:
1.请用“——”画出文中实在事物。 2.请找出穷兄妹听贝多芬弹曲子时的联想。 3.从哪些地方可看出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
水天相接:形容水面广阔,远远看去,好像和天 连接在一起。
波涛汹涌:形容大浪猛烈地向上涌。
断断续续: 一会儿中断,一会儿继续。 谱写: 编写(歌曲或乐曲)。
微波粼粼: 微小的波浪闪闪发光,形容水明净的样子。 纯熟: 很熟练。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 简介贝多芬及《月光曲》的谱成。
钢琴声
故事的起因
理解对话,感受人物的心灵美。
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别 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 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一个男的 说:“是呀,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 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 说说罢了。”
思考:姑娘为什么说她是“随便说说”?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完美版)PPT课件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完美版)PPT课件
26
பைடு நூலகம்月 光 曲
《月光曲》即《月光奏鸣曲》,是德 国著名教钢学琴程序家:贝多芬创作第的经典乐 曲之一,(其一优)创美设的情境旋氛律围,令激无发数学 音乐爱 好者为生之情倾感 倒,成为家喻户晓得名曲。 这首曲子究竟美在何处?在它的背后 有着怎样动人的故事呢?本文再现了 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并借这一 传奇故事表现了这位伟大音乐家的高 尚情怀。
谱写 幽静 断断续续 茅屋 入场券 清秀 失明 陌生 纯熟 清幽 微波粼粼 恬静 波涛汹涌 陶醉 苏醒 水天相接
小小变色龙 :
注音 :
{chuán( 传说 )( 传单 )
传 zhuàn ( 传记 )
{tán( 弹琴 )(弹奏 )
弹 dàn( 子弹 )( 弹弓 )
恬( tián ) 券( quàn ) 霎( shà )
贝多芬(1770-1827),德国著 名钢琴家,其父为德国宫廷歌手, 他从小就随父亲接受了严格的音乐 训练,学会了弹琴与作曲。他早年 受启蒙运动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影 响,毕生追求“自由、平等、博爱” 的理想,不少作品反映了当时资产 阶级反封建、争民主的革命热情及 其理想中的英雄性格。贝多芬二十 八岁时听力开始减弱,五十岁时, 两耳失聪,但仍坚持创作。他一生 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如广为流 传的交响乐《英雄》《命运》《田 园》《合唱》 。 1827年3月26日, 贝多芬在奥地利维也纳逝世,终年
月亮刚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 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随着天气的变化,音乐逐渐增强,曲调出现了波折。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 雪亮的浪花,一个接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根据上面文字的描述,正确的排列 下面的图形顺序。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3月光曲课件(共24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3月光曲课件(共24张PPT)
文 琴键。
贝多芬看到什么?
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 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这句话是实写还是想象?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这句话是实写:从“月光照进窗子“看出来!
课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 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
文 的海面上,顿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 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 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的 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 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好像也看到 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 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凝听音符的魅力

《高山流水》

《二泉映月》

《月光奏鸣曲》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
23.月光曲
新昌县礼泉小学 杨少华
简 介
贝多芬(1770~1827)德 国著名钢琴家,“交响乐之王”,其父 为德国宫廷歌手,他从小就随父亲接受 严格的音乐训练,学会弹琴与作曲。他 毕生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 贝多芬二十八岁时听力开始减弱,五十 岁时,两耳失聪,但仍坚持创作。他一 生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主要作品有
的眼睛。”
经过

结 兄妹俩被美好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醒过来,
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
文 果 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下来。
灵感
往往来源于生活,但却高于生活,当生活 的情节拨动你的心弦,请拿起你的笔,记 录那扣人心弦的点点滴滴。
这位伟大的音乐家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课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了,屋 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

23月光曲第一课时课件(共15张PPT).ppt

23月光曲第一课时课件(共15张PPT).ppt
23.月光曲
部 编 版 六 年 级 ·上 册
资料链接
贝多芬 (1770—1827)德 国著名音乐家。他一生创 作了许多不朽的作品,主 要有交响曲九部、钢琴奏 鸣曲三十二首,著名的有 《英雄》《命运》《月光 曲》《致爱丽丝》等。
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 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 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
——贝多芬
下节课见
Hale Waihona Puke 词语积累幽静 蜡烛 谱写 失明 陌生 纯熟 清幽 琴键 微弱 陶醉 苏醒 飞奔 记录 恬静 霎时 莱茵河 陌生人 盲姑娘 入场券 断断续续 微波粼粼 水天相接 波涛汹涌
词语解释
1.幽雅宁静。( B ) 2.水和天连接在一起。( C ) 3.美丽而不俗气。( D ) 4.恬适安静。( A )
A.恬静 B.幽静 C.水天相接 D.清秀
课文中提到的《月光曲》 是贝多芬创作的一首著名的钢琴 奏鸣曲。课文写的是关于贝多芬 谱写《月光曲》的一个传说。 “传说”是民间流传的故事,不 一定确有其事。但是,民间传说 能够反映出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好 恶。从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 传说中,我们可以看到贝多芬是 怎样的一位音乐家。
字词学习
易写错
易写错
幽静:优雅寂静。文中形容小路很偏僻, 很清静。
琴键:风琴、钢琴等上面装置的白色或黑 色的供演奏时按动的部分。
霎时:极短的一点时间。 谱写:编写(歌曲或乐曲)。 断断续续:一会儿中断,一会儿继续。
水天相接:形容水面广阔, 远远看去,好像和天连接 在一起。
月亮从水天相接的地 方升起来,霎时间江面上 洒遍了银光。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1):讲《月光曲》是贝多 芬写的。 第二部分(2—10):详细记述了贝多 芬创作《月光曲》的整个过程。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22月光曲 人教部编版 (共17张PPT)[优秀课件]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22月光曲 人教部编版 (共17张PPT)[优秀课件]

帮你学课文
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想:
1.作者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概括每段的大意。
作者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叙述了音乐家贝多芬为穷兄妺弹琴的故事, 他触景生情,创作了著名的《月光曲》的故事。表 现了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与热爱。
默读课文,概括每段大意:
第一部分(1):贝多芬谱写了《月光曲》。 第二部分(2-3):贝多芬在茅屋外听到琴声。 第三部分(4-7):贝多芬为盲姑娘弹琴。 第四部分(8-10):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 过。
22 月光曲
贝多芬
作者简介
贝多芬,生于德国,是维也纳古 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欧洲古典主 义时期作曲家,世界著名的音乐家。 他的音乐作品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 力和宏伟气魄,将古典主义音乐推 向高峰,预示了19世纪浪漫主义音 乐的到来。
著名作品:《降E大调第三交响 曲)》《C小调第五交响曲》。
我爱学字词

lá yīn
谱 写 莱茵河
máng
盲人
chún
纯熟
jiàn

琴键 一缕
táo
陶醉
词语解释
清秀 纯熟 恬静 断断续续 水天相接
微波粼粼
波涛汹涌
形容长相美丽而不俗气。
形容技能掌握得非常熟练。 形容闲适,安静。 时而中断,时而继续。
水和天连接起来,水天共融的景象。
指水波被阳光照射,闪动着光亮 的样子。 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2.反复朗读第9自然段,想象描绘的画面,感 受乐曲的美妙,再背诵下来。
提示:(1)想象画面:皮鞋匠听着琴声,联想到月亮 初升----月亮升高----海面平静----海面波涛汹涌。
(2)背诵课文:一边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一边默读背诵,体会段落描绘的景色。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2月光曲课件(共40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2月光曲课件(共40张PPT)
月光曲
引入新课
在各种艺术情势里,月亮是一个永恒的话 题,诗歌如张九龄的“海上生,天涯共此 时”,音乐如贝多芬的《月光曲》。我们 一起来学习课文《月光曲》,去领略贝多 芬《月光曲》背后的故事吧。
引入新课
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诞生于德国波恩音乐世 家。从小学习钢琴和小提琴。10岁举行首次公开演 奏会。12岁开始作曲。他早年受到启蒙运动和法国 资产阶级革命影响,毕生追求“自由、平等、博 爱”,不少作品反应了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争民 主的革命热情及其理想中的英雄性情。
名的乐曲。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
样谱成的。
音乐家:表现出贝多芬在 音乐方面有很高的成绩。
传说:民间流传的说法,意思是 可能是这样,也可能不是这样。
从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中,可以感受到贝多芬是一位 深受人民敬佩和热爱的伟大音乐家。
课பைடு நூலகம்解读
学习第2 ~ 3自然段
思考:故事是怎样产生的?
引入新课
《月光曲》这里指《第十四号钢琴奏鸣曲》,又 名《月光奏鸣曲》,作于1801年,是贝多芬在经 历情感波折后创作出来的钢琴奏鸣曲,德国诗人 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勃听后将此曲第一乐章比作 “犹如在瑞士琉森湖月光闪烁的湖面上摇荡的小 舟一般”,而冠以《月光曲》之曲名。
字词识读
pǔ lái yīn mánɡ
课文解读
第一层(第2自然段) 讲贝多芬漫步时听到一所茅屋里传出钢琴声。
第二部分可分三层:
第二层(第3~9自然段) 讲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一曲后又即兴创作并弹 奏《月光曲》。
第三层(第10自然段) 讲贝多芬“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曲 子记录了下来。
课文解读
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

《月光曲》精品课件(共21张PPT)

《月光曲》精品课件(共21张PPT)

第四段(第8-10节):讲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
(2023-2024学年 完美订制版)全文课件均可编辑修改,下载后打开本PPT的母版 里面另含3套原创母版与图标 可以更换修改使用
研读第一部分:

处 可 以
思考: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此 处 可 编



修 改


什么是“传说”?怎样理解“谱写”?
(2023-2024学年 完美订制版)全文课件均可编辑修改,下载后打开本PPT的母版 里面另含3套原创母版与图标 可以更换修改使用
学习字词:

盲 谱写 著名 幽静 皮鞋 纯熟 琴键 陶醉


此 处

可 编



修 改


(2023-2024学年 完美订制版)全文课件均可编辑修改,下载后打开本PPT的母版 里面另含3套原创母版与图标 可以更换修改使用
主要内容:
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处 可
本文主要写的是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演出,此处

可 编
编 辑
晚上散步的时候,他被断断续续的钢琴声吸引,来到了一所茅屋前,他辑修 改

改 听到了茅屋里兄妹的对话,情不自禁地走进茅屋,为兄妹俩弹奏了一首
自己的曲子,又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2023-2024学年 完美订制版)全文课件均可编辑修改,下载后打开本PPT的母版 里面另含3套原创母版与图标 可以更换修改使用
结构梳理:

处 第一段(第1节):讲贝多芬曾经谱写过《月光曲》。

此 处

月光曲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优秀完整版完美版ppt课件

月光曲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优秀完整版完美版ppt课件

再读第九自然段,思考下面问题:
请用“——”画出文中实在的实物。
请用“﹏”画出兄妹的联想。
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什么景象?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 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 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 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着一个朝 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 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 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 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 汹涌的大海。
指琴声不连贯。)
(1)这首曲目难度大
(2)弹奏者没把握好这曲目
(3)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
3、贝多芬又听到了谁和谁的对话? 4、通过对话你了解到了什么?
(1)兄妹俩很贫穷
(2)妹妹只是听过这曲目,所以弹奏不好
(3)妹妹渴望听一次贝多芬弹奏乐曲
(4)他们兄妹俩热爱生活热爱音乐
(5)哥哥对妹妹很自责内疚,妹妹善 解人意,兄妹之间互相体谅,体现了 浓浓的兄妹之情。
自读课文第一段,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二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 多芬,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
从这一文段里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交代了
时间 地点 人物
记叙文三要素
自读2—3自然段思考: 1、故事是怎么发生的? 贝多芬散步时听到茅屋里传来时断 时续的琴声,恰巧是自己创作的曲子,引 起了他的注意。 2、“断断续续”说明了什么?(时断时续,本文
贝多芬此时琴声的曲调是
高昂激越、节奏越来越快
《月光曲》的曲调应该是( 1 )
1、舒缓———明快————高昂 2、明快———高昂————舒缓 3、高昂———明快————舒缓

23《月光曲》课件(共24张PPT).ppt

23《月光曲》课件(共24张PPT).ppt
一个男的说:“是呀,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 咱们又太穷。”
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思考:再读一读兄妹俩的对话,说说你从中体会 到了什么?
“那有多好哇”是盲姑娘发自内心的感慨,说明她十分热 爱音乐,但音乐会入场券太贵了,为了宽慰哥哥,她随即 说只是“随便说说”。说明了盲姑娘既热爱音乐又善解人 意。
积累词语
近义词 美妙——美好 微弱——微小 清秀——秀气(清丽) 反义词 微弱——强烈 纯熟——生疏 幽静——喧闹(嘈杂)
初读课文
默读课文,想一想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穷鞋匠兄妹俩,为他们弹 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了《月光曲》的 传奇故事。
初读课文 朗读、地点、人物、事件, 自然引起下文。
关注词语: 夜晚 断断续续 茅屋 他的曲子
看到这些词语,思考:如果你是贝多芬,你 有什么想法?
• 断断续续:琴弹得很不熟练 • 他的曲子:为故事的发展做了铺垫。
师生承接读
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别人弹过 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 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
通过兄妹俩的对话你了解到了什么?
n兄妹俩很贫穷; n妹妹只是听过这曲目,所以弹奏不好; n妹妹渴望听一次贝多芬弹奏乐曲; n兄妹俩热爱生活热爱音乐。
手足情深
人物:贝多芬、穷兄妹
贝多芬为穷兄妹弹奏曲子。
学习提示: 默读第3-6自然段, 思考:贝多芬为什么为盲姑娘弹奏乐曲。
贝多芬被兄妹俩感动,主动为小姑娘 演奏乐曲。
人物:贝多芬、穷兄妹
贝多芬为穷兄妹弹奏曲子。
• 多纯熟哇:赞叹弹奏技巧的高超 • 感情多深哪:赞叹情感表现得充分 • 表现了盲姑娘热爱音乐的程度之深。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3月光曲课件(共31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3月光曲课件(共31张PPT)

多芬先生吧?” 由猜想到肯定
盲姑娘不仅喜欢听贝多芬弹琴
知音
从以上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盲姑娘 怎样的心情?
激动、喜悦
①自己猜出了贝多芬的身份 ②听贝多芬弹琴的梦想成真
贝多芬承认自己的身份了吗?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我盲的姑音乐娘只∶应“当您为爱穷听苦人吗?
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
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月亮照耀 创 月亮升高
刮起大风
微波粼粼 穿过微云 波涛汹涌
联想与写 实结合
美美 好好 的的 心乐 灵曲
谱莱茵盲
chún jiàn lǚ táo
纯键缕陶
认读生词
谱写 钢琴 莱茵河 幽静 断断续续 茅屋 失明 盲姑娘 纯熟 清幽 琴键 一缕 景象 陶醉
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思考:课文环绕《月光曲》 写了哪些内容?
在两百多年前,贝多芬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 演出。晚上漫步时,他被断断续续的钢琴声吸引,来到 一所茅屋前。在听到兄妹的对话后,为他们弹奏了一首 又一首自己的曲子,还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说故事。
知道这首曲子的曲名和作者吗?
《致爱丽丝》
贝多芬
你对贝多芬有哪些了解?简单的说一说。
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家,他 的一生创作题材广泛,重要作品包括 交响曲、歌剧、钢琴奏鸣曲、钢琴协 奏曲、管弦乐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 奏鸣曲等。
被后世尊称为“乐圣”、“交响 乐之王”
23 月光曲
认读生字
pǔ lái yīn mánɡ
该是多么幸福。”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贝多芬是个愿意弹完一曲又弹一曲的理由了吗?
被二人的兄妹之情打动了,同情和关心兄妹俩,所 以贝多芬满足了他们的心愿
贝多芬认为盲姑娘是他的知音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3月光曲课件(共19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3月光曲课件(共19张PPT)

概括主题
本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即兴创作《月 光曲》的故事,表现了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 ,以及他丰富的想象力和杰出的才华。 同时也告知人们 ,美好乐曲的创作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源于高 尚而真挚的情感。
盲姑娘为什么这样说?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从“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体会到 盲姑娘善解人意,更让我们感受到了盲姑娘那种被 生活所迫,而强压住内心热爱音乐的无奈和淡淡的 凄楚。
第6段中的两个“您”读起来不一样,第一个是表示猜想, 语调稍延长一些。后来她做出了判断,贝多芬正在附近演出, 这样高深的演奏技能,只有您贝多芬才行,因此第二个“您” 就很肯定。梦寐以求的愿望变成现实,盲姑娘激动的心情难 以言表。
通过联系上文,想一想贝多芬为什么弹琴给盲姑娘听?
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深深地打动了贝多芬,穷兄妹俩 的手足之情深深感动了贝多芬。
从第6段盲姑娘的话中可以体会出她当时怎样的心情?
贝多芬为盲姑娘弹奏了一曲,使盲姑娘梦寐以求的愿 望变成了现实,两个感叹句和一个问句体现了她喜悦而激 动的心情。
贝多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
听着贝多芬的琴声,皮鞋匠产生了怎样的联想?
他好像面对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顿时间洒满了银光。
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慢慢升起,海面上洒满了 银色的月光。此时贝多芬弹奏的乐曲是舒缓的。
她好像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看到过的景象—— 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贝多芬通过乐曲的旋律让盲姑娘也感受到了美好的, 光明的景象。这是多么神秘的力量!这又是多么震撼人心 的力量。这就是艺术之美。
第二部分(2-7):讲贝多芬被断断续续的钢琴曲所吸引,听到兄 妹俩的对话,他走进茅屋为盲姑娘弹奏了一首曲子。 第三部分(8-10):讲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和兄妹俩 的陶醉。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3月光曲课件(共19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3月光曲课件(共19张PPT)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 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 面上,顿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 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 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 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温馨的情感让我们感受到人间的温暖。
一个男的说∶“是啊,可 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 们又太穷。”姑娘 说∶“哥哥,你
别难过,我不过 兄妹情深
随便说说罢了。”
、整体感知,区分重点。
①皮鞋匠静静地听着。②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 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③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顿时间洒 满了银光。④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⑤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⑥被月光照得雪 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⑦皮鞋 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 她睁得大大的眼睛。⑧她好像也看到了,看到 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 波涛汹涌的大海。
表现了盲姑娘热爱音乐的程度:不仅 听出了弹奏的纯熟和作品的情感,还猜出 了弹奏者是谁。
清亮的月光下,茅屋里的一切是那 么朦胧,那么安静。
8
月光的柔美 这清幽的一切都显得那么诗情画意,盖过了
茅屋里的贫穷和凄凉,深深打动了贝多芬。
月光曲
——结合《月光曲》体会 文章所表达出来的“美”
优美的语言带我们走进了梦幻的世界。
1.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 边的一个小镇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 路上漫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 屋里传出来。
优美的语言带我们走进了梦幻的世界。
1.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 边的一个小镇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 路上漫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 屋里传出来。
优美的音乐带我们漫步在艺术的天堂。

《月光曲》课件完美版(共65张PPT)

《月光曲》课件完美版(共65张PPT)
断断续续 微波粼粼 水天相接 波涛汹涌
22 月光曲
整体感知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课文主要写了贝多芬在散步时听到 盲姑娘兄,的妹
谈话,就给盲姑娘弹了一首钢琴曲,盲姑娘猜出他就

贝多,芬他又即兴为盲姑娘弹了一曲,并飞奔回
客店连夜记录了下来,谱写《
》月的光传曲说。
22 月光曲
在这个故事中,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几首曲子?哪 一个自然段描写了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内容?
听了盲姑娘的话,贝多芬怎么说?
“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贝多芬心里此时怎么想?
贝多芬此时十分感动,心里想:一个双目失明的姑娘, 这么爱听音乐,又这样懂音乐,这是知音啊!
22 月光曲
贝多芬准备再谈一首时他看到什么?
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 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 光,按起了琴键。
素养;
么又对哥哥说自己是“随便说说”? (2)学生分组交流、讨论、总结面对挫折的方法。
那么,作为中学生,珍爱生命,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3.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为人所称赞。试从修辞和蕴含的哲理两个角度,说一说你的理解。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五、教学手段
一个男的社会是由许多个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
【链接新课标】 贵了,咱们又太穷。”
要承担社会责任,就要积极奉献社会,要奉献社会就要做到关爱他人并服务社会,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和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它既是对第
六课《责任与角色同在》的延伸、又为下一课时“服务社会”学习内容做铺垫,对整个教材的连贯性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3月光曲课件(共23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3月光曲课件(共23张PPT)

月光曲
学习提示: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听着 琴声,兄妹俩好像看到了什么?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 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顿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 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 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 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好像也看到了,看到了她 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样弹的,那该有多好哇!”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
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说说罢了。”
懂事
贝多芬听到这里,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 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 可是眼睛失明了。
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 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贝多芬为 穷兄妹弹 奏曲子。
连起来说说课文 的主要内容。
贝多芬即 兴创作 《月光 曲》。
贝多芬把 曲子记录 了下来。
月光曲
学习提示: 默 读 第 3-6 自 然 段 , 思考:贝多芬为什么为 盲姑娘弹奏乐曲。
月光曲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 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 样弹的,那该有多好哇!”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盲 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 贝多芬先生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语积累
AABB式词语: 断断续续 浩浩荡荡 松松散散 密密麻麻 踉踉跄跄 风风火火
稀稀拉拉 琐琐碎碎 冷冷清清 来来往往 匆匆忙忙 忙忙碌碌
听听写写
我们一起来听写词语吧!写完后认真 看书写指导,用心复习哟!
点我听写
初读感知
点我听课文朗读
1.听朗读,运用联想和想象,说说《月光曲》的内 容。
月光照耀 海波粼粼
课文解读
1.盲姑娘的家境如何,她有什么苦衷?
“微弱的烛光、住的是茅屋、一架旧钢琴、入场券 太贵。”
但她的精神是富有的,她热爱艺 术,她的灵魂在高处。
家境的贫寒
2.贝多芬为什么弹 完一曲,又弹一曲?
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 “弹得多纯熟呀!感情多深哪!”。
盲姑娘爱音乐,懂音乐,很有音 乐素养。贝多芬为在这儿遇到了 知音而激动,因此又弹了一曲。
月亮升高 风卷巨浪
月光照耀 波涛汹涌
2. 完成句子,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①贝多芬是一个__善__良__美__好___、__博__大__高___尚_的人。 ②《月光曲》是一首__具__有___极__高__的__艺__术___魅__力_的曲 子。
段落划分
第一段(第1节):贝多芬曾经谱写过《月光曲》。 第二段(第2~3节):贝多芬在茅屋外边听见琴声。 第三段(第4~7节):贝多芬为盲姑娘弹琴。 第四段(第8~10节):贝多芬弹奏《月光曲》。
比较句子
①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 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
②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的脸上,照着 她的眼睛。
生动表现了皮鞋匠盲人妹妹向往美好的神态, 以及她对音乐的热爱。
这些景象真的在茅屋外面发生了吗?
这些月光和海面 的变化,是贝多芬演 奏《月光曲》时所引 起的兄妹俩的联想。
词语解释
【传说】有关某人、某事或某地的一整套传闻。 【幽静】清幽寂静。 【断断续续】不连续的。 【陌生】事先不知道,没有听说或没有看见过的。 【水天相连】一般形容水面广阔看不到边,看上去就像 一直延伸到天边跟天空连在一起了。
【恬静】闲适安静。一般指很美好的安静。 【陶醉】忘我地沉浸于某种情境中。 【入场券】进入比赛、演出、会议、展览会等公共 活动场所的入门凭证。一般都印有或注明时间、座 次、票价或持券者应注意的事项。 【粼粼】形容水流的清澈或石的明净。
听《月光曲》引起联 想,感受艺术之美。
比喻的修辞手法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把微云比作轻纱。
月光照耀 海波粼粼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 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 来……
皮匠眼前出现的景象正是 贝多芬弹奏的曲子所展示 的意境 。
展开想象,感受音乐的美妙: 月亮升高风卷巨浪
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 陶醉于音乐中
理解词语
比喻的修辞手法,表 现了月光的幽静。
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沙,显 得格外清幽。
幽清静谧
怎样的情景使贝多芬创作了第二首曲子即世界 闻名的《月光曲》呢?自由读“触景生情、情景交 融”段落。
齐读第9自然段,感 知文中的画面。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 方升起。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间洒满了银光。
唐代诗人李白曾写下一首和月光有关的 古诗——《静夜思》:月光如水,轻轻地洒 在床前;诗人站在窗前思念着远方的亲人。
今天,我们也要来学习 一篇和月光有关的课文。
22 月光曲
RJ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助读资料
同学们,你们知 道贝多芬吗?
贝多芬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被尊称为“乐 圣”。他出身于一个音乐世家,10岁举行首次演奏会,12岁 开始作曲。他的作品既壮丽宏伟又极朴实鲜明,集中体现了 他那个时代人民的痛苦和欢乐。30岁时,因病两耳失去听力, 但他对艺术的爱和对生活的成的。
近、反义词
近义词: 恬静--- 安静
幽静--- 清幽
传说--- 传闻 水天相连--水天一线
反义词: 陌生--- 熟悉 幽静--- 热闹
断断续续--- 连续不断
近义词辨析
相同点
恬静 安静
表示静止不动。
不同点
有美好向往的意思。 (侧重于表情恬静而向往。)
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侧重于“安”)
1.周围( 安静)极了,没有城市汽车的噪音和购物人 流的喧嚣。 2.月光下她的脸是那么( 恬静)。
拓展延伸
贝多芬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家。他对 贫苦的人民非常同情,他曾经写下过这样 的句子:“我们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 造福。”贝多芬的主要作品以九部交响曲 占首要地位。代表作有:《英雄》、《命 运》、《田园》、《合唱》(《欢乐颂》 主旋律)、序曲《爱格蒙特》、《莱奥诺 拉》、《月光》等。
如此美好的乐曲,深深地吸引了我们,那么贝 多芬的创作激情和灵感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出于对穷兄妹俩的同情,又因为盲姑娘爱音乐懂音 乐,是贝多芬先生的知音,是当时的环境使贝多芬 触景生情。
莱茵河畔的农家小院、 烛光熄灭、 月光溶溶、 清幽雅静。

触景生情

激发灵感
兄妹情深、 对音乐艺术的无限向往、 贝多芬的创作灵感。
板书设计
月光曲传说——引出下文

弹曲子——遇到知音
光 过 月亮升起——微波粼粼(舒缓)


月亮升高(明快) 即兴弹一曲:
月光照耀(激昂)
美妙的乐曲 美好的心灵
写作手法
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指在所描写的景物之中融入作者主观感情的
写作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能使情与景高度融合,所写的景 融入感情色彩,所抒发的感情又寄托在景物之中,从而达到 景中有情、情以景显、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说一说你对贝多芬的评价认识。
贝多芬给我们留下了 宝贵的精神财富。
贝多芬是属于世界的。
贝多芬的人格是 高尚的。
总结全文
穷困的盲姑娘对音乐是那样的痴迷,又是 那样的善解人意。善良的贝多芬同情这对兄妹 即兴创作了《月光曲》。多么美丽的传说,多 美高尚的真挚情感,多么美妙的曲子意境。全 文表达了对贝多芬高洁的品质和过人的音乐才 能的赞美。
会写字
谱莱茵盲纯 键 霎 缕陶
多音字

qū (弯曲)(委曲求全) qǔ (歌曲) (曲不离口)
1.这首歌曲( qǔ )节奏感很强,很多人都喜欢听。 2.他的人生非常曲( qū)折,人们都非常同情他。
tán(弹琴)(弹奏)
弹 dàn(子弹) (弹弓)
1.子弹( dàn)打中了他的腿,鲜血立刻流了出 来。 2.姐姐从小学钢琴,现在弹(tán )得一手好钢 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