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与凝血功能异常(优质荟萃)

合集下载

抗菌药物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抗菌药物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抗病毒药物 更昔洛韦发生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症的频率高。
C

影响VitK合成广谱抗菌药物可抑制肠道内产生维生素K2的菌
群,而致维生素K缺乏,由此致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过程阻断而 出血。
❤ 头孢哌酮40%以上至胆道排泄,以原型经肠道排出,能抑制 或杀灭肠道内合成维生素K2的正常菌群,抑制维生素K2的合成, 导致维生素K依赖性低凝血酶原血症。

AAD的诊断要点
近期使用抗生素史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AAD的诊断要点---近期应用抗生素史

患者在应用抗生素治疗期间或用药后3周内,突然出现腹泻, 尤其是老年、病情危重、恶性肿瘤、外科大手术后者,应怀 疑AAD的可能性。 症状常在抗生素治疗的4~9天开始出现,但也可能在停用抗 生素后发生。
抗菌药物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抗菌药物致凝血功能障碍机制 一、抗菌药物致凝血功能障碍机制
可能机制
分子结构: N-甲基硫四氮唑 侧链基团
A
骨髓抑 制作用
B
免疫性 PLT减少
C
影响 VitK合成
D
影响谷氨酸 γ-羧基化反 应
代表药物: 氯霉素、 两性霉素B
药物自身免疫性 药物的半抗原性
VitK1-来源于食物(40%~50%) VitK2-肠道合成(50%~60%)
肠道正常菌群遭到破坏

目前认为艰难梭菌是抗生素相关腹泻的主要病 因,10%~25%的AAD和几乎所有的PMC均由此菌引起。
与AAD有关的其他病原菌如产气荚膜梭菌、金葡菌尤其是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念珠菌、催产克雷伯菌、沙 门菌等也见有报道。

胃肠蠕动增快

有些抗生素如红霉素,为胃动素受体激动剂,可使胃肠蠕动增 快,导致运动性腹泻; 如阿莫西林有刺激肠蠕动的作用,也可导致运动性腹泻。

科普抗菌药物对凝血功能影响

科普抗菌药物对凝血功能影响

科普抗菌药物对凝血功能影响近年来,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与优化,人民群众对于健康的关注程度得到了显著提升,其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医疗研究工作的不断发展与深化。

在此过程中,为了有效促进疾病治疗工作综合质量的提升,大量新型药物在临床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与应用,其进一步拓展了我国治疗药物治疗工作的途径。

在此期间,作为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常用药物,抗菌药物可以帮助患者合理实现对于相关菌群的有效抑制和杀灭,对于患者体内菌群平衡的合理保障与临床症状的有效改善具有重要价值。

然而,在治疗期间,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部分抗菌药物会对人体凝血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

在本文中,笔者结合抗菌药物对凝血功能的影响问题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希望有效实现相关医疗健康知识的充分科普。

一、抗菌药物及其价值医疗人员指出,作为我国临床过程中常用的药物类型之一,抗菌药物主要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

抗菌药物的种类相对较为丰富,在临床期间常用的抗菌药物种类主要分为糖肽类、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氯霉素、叶酸途径抑制剂以及大环内酯类药物。

在临床过程中,不同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其均可以对大量细菌进行合理抑制,对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为患者健康的保护提供了强劲的助力与保障。

二、抗菌药物影响凝血功能的主要机制(一)降低免疫性PLT数量这一机制与抗菌药物自身的免疫性和半抗原性具有较为密切的关联性。

从自身免疫性的角度分析,磺胺类药物可以与血浆蛋白载体结合而形成抗原,基于此,可以使患者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

在此期间,抗原和抗体可形成免疫复合物并吸附于血小板上,从而对血小板造成破坏。

从半抗原性的角度分析,大环内酯类和β-内酰胺类药物可以与血小板表面蛋白进行结合,使其具有抗原免疫性,继而对机体造成刺激使其产生抗体。

当抗原与抗体相融合后可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从而影响凝血功能。

(二)影响人体VitK合成医疗人员指出,在临床过程中,当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时,相关药物可对人体肠道内生成维生素K2的菌群造成抑制,基于此,患者体内维生素K的含量可出现大量降低,从而导致依赖性凝血过程被阻断,继而诱发出血问题。

常见影响凝血机制的抗菌药物及其处理措施

常见影响凝血机制的抗菌药物及其处理措施
➢出血性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
皮肤黏膜出血(皮下瘀斑、紫癜),胃肠道和泌尿道出血,甚至脑 出血导致死亡。
精品课件
抗菌药物致凝血功能障碍 机制
精品课件
抗菌药物致凝血功能障碍机制
A
骨髓抑 制作用
代表药物: 氯霉素、 两性霉素B
可能机制
B
C
免疫性 PLT减少
影响 VitK合成
分子结构: N-甲基硫四氮唑 侧链基团
目前有报道致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喹诺酮类包括: 培氟沙星、加替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依诺沙星、莫西沙星、 环丙沙星。
精品课件
举例
患者,男性,74岁,因外伤致右眼结膜下出血、视网膜震荡伤, 予庆大霉素、眼宁肌注,每日2次;50% 葡 萄 糖注 射 液40ml 加 维 生 素 C lg、地塞米松5mg静脉推注,每日1次;0.25% 氯霉素滴 眼液点眼,4小时1次。治疗第5天患者 出现氯霉素点眼后刺痛感加重, 双上肢出现多处红紫色片状的引致血小板减少症的抗菌药物斑块,并 有疼痛。查血小板 90 ×109·L-1,出凝血 时间正常。停用氯霉素滴 眼液,其他治疗不变,皮肤疲斑逐渐变小,色泽变浅,10天 后 疲 斑 消 失,血 小板计数 200×109·L-1。
精品课件
举例
29例因应用万古霉素致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中,10例有严重出血, 面颊黏膜有鲜红的点状出血和渗出。 10例患者中还有胃肠道出血2例, 肺内出血2例,肉眼血尿1例。在万古霉素治疗开始后8 d,血小板计 数平均下降93%。平均最低值计数为13.6×109·L-1。停用万古霉素1 周后血小板恢复至正常值。
➢五、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其他机制
青霉素 G(大剂量使用时)、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头孢噻吩 (大剂量一日 300mg/kg,减量至 200mg/kg 时,症状消失)、头孢 噻肟、头孢吡肟、亚胺培南西司他汀、克拉霉素、环丙沙星、洛美沙 星(纤维蛋白溶解增多,引起止血障碍)、莫西沙星(凝血因子Ⅱ减 少)。

抗生素与凝血功能异常共31页文档

抗生素与凝血功能异常共31页文档
抗生素与凝血功能异常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Hale Waihona Puke 谢谢!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影响凝血功能抗菌素[1]

影响凝血功能抗菌素[1]

【分享】可以导致凝血功能障碍的抗菌药物
注1:无血小板减少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有:头孢拉定、头孢羟氨苄、头孢丙烯(国外报道凝血酶时间延长)、头孢他美酯(血小板增多)、链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大观霉素、依替米星、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罗红霉素、环酯红霉素注5、磷霉素、多粘菌素、去甲万古霉素、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芦氟沙星、依诺沙星注5、替硝唑、奥硝唑、呋喃妥因、克霉唑、益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制霉菌素、利巴韦林、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帕尼培南-倍他米隆等。

影响血小板的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减少)、更昔洛韦和伐昔洛韦(血栓性血小板
减少性紫癜)最为严重。

注2:7位碳原子的取代基中有COOH基团的头孢菌素有阻抑血小板凝集功能,但影响较轻。

注3:长期应用时,作用尤为明显。

注4:具有N-甲基硫化四氮唑侧链的头孢菌素可与维生素K竞争,从而阻碍谷氨酸的羧化,生成不正常的凝血酶而致凝血障碍,引起意外出血。

肝肾功能不全、老年病人、营养不良及合并使用其他影响凝血作用的药物(如华法林)时,影响较为显著。

以上药物中以头孢
哌酮、拉氧头孢影响凝血功能较为严重。

注5: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甲硝唑、奥硝唑、替硝唑、硝酸咪康唑、酮康唑、氟康唑、伏立康唑等抗菌药物可以抑制肝药酶,增加华法林的血药浓度,与华法林合用时,增加华
法林的抗凝作用。

参考文献:四川美康医药软件研究开发有限公司《药物临床信息参考》及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第15版。

文献资料仅供参考,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可导致凝血功能障碍的抗菌药物

可导致凝血功能障碍的抗菌药物

可导致凝血功能障碍的抗菌药物根据抗凝血机制可以将抗菌药物分为以下几类:一、减少血小板大部分抗菌药物可减少血小板致凝血功能障碍。

此处罗列无血小板减少不良反应的药物:头孢拉定、头孢羟氨苄、头孢丙烯(国外报道凝血酶时间延长)、头孢他美酯(血小板增多)、链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大观霉素、依替米星、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罗红霉素、环酯红霉素注5 、磷霉素、多粘菌素、去甲万古霉素、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芦氟沙星、依诺沙星注5 、替硝唑、奥硝唑、呋喃妥因、克霉唑、益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制霉菌素、利巴韦林、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帕尼培南- 倍他米隆等。

影响血小板的抗病毒药物中,阿昔洛韦(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减少)、更昔洛韦和伐昔洛韦(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最为严重。

二、抗血小板聚集拉氧头孢、头孢米诺钠、头孢他啶、头孢克肟、头孢布烯。

此类药物7 位碳原子的取代基中有 -COOH 基团,有阻抑血小板凝集功能,但影响较轻。

三、抑制肠道菌群,减少维生素K 吸收所有头孢菌素类药物,长期应用时,作用尤为明显。

氯霉素及甲砜霉素,长期口服可抑制肠道菌群,使维生素K 合成受阻。

四、干扰维生素 K 循环、阻抑凝血因子生成头孢哌酮、拉氧头孢、头孢孟多、头孢甲肟、头孢美唑、头孢米诺、头孢替安、头孢匹胺、头孢唑啉、头孢曲松。

此类药物具有 N- 甲基硫化四氮唑侧链,可与维生素K 竞争,从而阻碍谷氨酸的羧化,生成不正常的凝血酶而致凝血障碍,引起意外出血。

肝肾功能不全、老年病人、营养不良及合并使用其他影响凝血作用的药物(如华法林)时,影响较为显著。

以上药物中以头孢哌酮、拉氧头孢影响凝血功能较为严重。

五、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其他机制青霉素G(大剂量使用时)、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头孢噻吩(大剂量一日300mg/kg ,减量至200mg/kg 时,症状消失)、头孢噻肟、头孢吡肟、亚胺培南西司他汀、克拉霉素、环丙沙星、洛美沙星(纤维蛋白溶解增多,引起止血障碍)、莫西沙星(凝血因子Ⅱ减少)。

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对凝血功能的影响评估病人的凝血功能是围手术期处理的必要步骤之一。

除常规的病史、体格检査和血液检査外,病人的用药史,包括抗凝药物(如华法林、肝素等)、抗生素(如头孢类、喹诺酮类等)以及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亦需要临床医生重视。

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的目的包括预防与治疗,前者用于预防手术部位的感染(SSI),即发生在切口或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后者在于治疗已经存在的感染,即因感染性疾病行手术,或手术后出现感染而制定的治疗性用药方案。

有部分病例报告使用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可以影响病人的凝血功能,导致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升高等。

临床医生可能忽视使用抗生素时对部分围手术期病人凝血功能的影响。

现就有关问题做一简述。

1.抗生素影响凝血功能的机制头孢菌素类药物中,头孢羟唑、头孢哌酮等分子结构中有N-甲基硫代四氮唑(NMTT)侧链。

此侧链基团可直接抑制肝脏微粒体羧化酶或维生素K氧化还原酶,导致维生素K合成不足。

维生素K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可使存在于肝细胞微粒体内的羧化酶活化,后者将凝血酶原及因子Ⅶ、Ⅸ、Ⅹ多肽前体中的非γ-羧基谷氨酸转变为γ-羧基谷氨酸,使这些前体结构中的功能部位具有与钙离子结合的能力,这是凝血活酶激活凝血酶原生成凝血酶的必要条件。

当维生素K合成不足时,肝细胞不能利用维生素K合成含γ-羧基谷氨酸的正常维生素K 依赖凝血因子,而生成一种无γ-羧基谷氨酸异常维生素K依赖因子(PIVKA)。

此种PIVKA无钙离子结合位点,不能与钙离子和磷脂表面结合,由此衍生的凝血酶只有正常活性的1%~2%。

凝血因子Ⅱ、Ⅶ、Ⅸ、Ⅹ是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发挥凝血作用须激活维生素K,在体内维生素K含量不足时,上述凝血因子不能羧化,从而失去凝血活性,引起凝血功能障碍,表现为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延长及出血倾向。

维生素K2是由人类胃肠道中革兰阴性菌合成。

常见抗生素的血液系统副作用

常见抗生素的血液系统副作用

常见抗生素的血液系统副作用导读:抗生素作为临床常用药,一直以来褒贬参半,对抗感染其“战功赫赫”,而谈到其副作用亦“劣迹斑斑”。

对血液系统,抗生素会产生什么影响呢?作者:张明明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头孢菌素和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一样,有诱发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为药物或其代谢产物与红细胞膜成分发生作用,疏松或紧密结合后,导致新抗原形成最后发生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头孢菌素偶可附着于红细胞膜上的抗原和相应抗体,或免疫复合物在补体作用下非特异性吸附于红细胞膜上,并发生作用而引起溶血性贫血,其直接Coombs试验阳性。

白细胞减少:与免疫机制有关,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成为全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为免疫复合物,在补体参与下覆盖于白细胞膜上致白细胞破坏。

凝血功能障碍和出血并发症:机制可能为(1)诱导对维生素K有反应的低溶血酶原血症(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可证实);(2)产生获得性血小板功能缺陷(出血时间延长可证实)(3)继发于骨髓抑制产生的血小板减少症;(4)免疫性血小板减少;(5)抑制纤维蛋白聚合(6)对双香豆素的潜在影响。

下面我们来看看那些年影响过我们血液系统的抗生素:1.注射用青霉素钠:较为常见的血液系统改变为白细胞减少,发生率2%~10%.2.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偶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发生率较低(0.1%~1%),但临床可见。

3.注射用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有报道见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嗜酸细胞增多和白细胞减少,较为罕见。

4.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舒普深):常见嗜酸细胞增多(3.5%),偶见中性粒细胞减少、血红蛋白降低和血细胞比积降低、血小板减少(0.8%)。

5.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特治星):临床中偶可出现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或增多,可有溶血性贫血,凝血功能异常者可表现为APTT延长、PT延长,上述情况较为罕见(0.01%~0.1%)。

6.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白细胞减少偶可发生,但不常见,西力欣可有中性粒细胞减少、嗜酸粒细胞增多的现象,血小板减少及溶血性贫血罕见(0.01%~0.1%)。

常见影响凝血机制的抗菌药物及其处理措施

常见影响凝血机制的抗菌药物及其处理措施
详细描述
一些抗菌药物如头孢菌素、喹诺 酮类和磺胺类药物可能导致血小 板减少或功能异常,增加皮肤、 黏膜出血的风险。
抗菌药物对凝血因子的影响
总结词
抗菌药物可能影响肝脏合成凝血因子 的过程,导致凝血障碍。
详细描述
一些抗菌药物如大环内酯类、氟喹诺 酮类和利福平可能干扰肝脏合成维生 素K,从而影响凝血因子的活性,导致 出血或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
案例二:左氧氟沙星导致的出血事件
总结词
左氧氟沙星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物,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导致出血事件。
详细描述
左氧氟沙星可能影响血小板的功能,从而降低血液的凝结能力。这种情况通常在长期或大 量使用左氧氟沙星后出现,可能导致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
处理措施
一旦出现出血的迹象,应立即停止使用左氧氟沙星,并采取适当的支持治疗措施,如输血 或使用止血药物。同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状态和出血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04
案例分析
案例一:青霉素引起的凝血障碍
01
总结词
青霉素是一种常用的抗菌药物,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导致凝血障碍。
02 03
详细描述
青霉素在治疗某些感染时可能会干扰正常的凝血机制,导致出血或血栓 形成。这种情况通常在长期或大量使用青霉素后出现,可能涉及多种复 杂的生理机制。
处理措施
一旦出现凝血障碍的迹象,应立即停止使用青霉素,并采取适当的支持 治疗措施,如输血或使用止血药物。同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状态 ,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抗菌药物对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影响
总结词
抗菌药物可能影响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平衡,导致血液高凝状态或出血风险增 加。
详细描述
一些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和氨基糖苷类可能激活或抑制纤维蛋白溶 解系统,导致血液高凝菌药物

警惕!长期使用头孢类抗生素可导致凝血功能异常

警惕!长期使用头孢类抗生素可导致凝血功能异常

警惕!长期使用头孢类抗生素可导致凝血功能异常相信很多读者家里的药箱里都躺着几盒抗生素,随着医院“抗生素限制令”的执行以及网络宣传的发展,人们也开始对抗生素有了正确的认识。

“头孢”大家都不陌生吧,头孢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抗生素,使用不当不仅仅会引起“头孢配酒,说走就走”的“双硫仑反应”,而且还会引起人体内的凝血功能障碍,导致出血。

在生理情况下,机体内存在着正常的止血、凝血系统,它们之间相互作用、互相制约,共同维持着动态平衡,保证血液既能够在血管内有序地、顺畅地流动,又不至于溢出血管外。

但是,在病理情况下,这些系统的一个或者几个环节发生异常,就可能破坏这个动态平衡而引起出血或者血栓形成。

案例经过患者,男,66岁,因确诊肝癌、肺部感染1月,意识障碍17天来我院治疗。

患者1月前在外院行“胆囊穿刺置管引流+腹腔穿刺引流术”术后转入ICU,感染加重,合并脓毒血症,予抗感染治疗。

患者在11月26日抽血化验出凝血四项+纤溶两项,检查结果如下: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明显升高,其中PT已达危急值,这说明患者目前存在体内出血的风险。

为了了解患者病史,我们快速查看了患者早前11月18日送检的出凝血检查,结果如下:我们不难发现,两次结果变化较大,于是我们查看了标本状态,无异常,当日质控在控,复查标本结果一致。

PT、APTT延长常见原因有:1.先天性缺乏因子Ⅱ、Ⅴ、Ⅹ。

2.口服抗凝药。

3.维生素K缺乏(摄入不足或长期使用抗生素)。

4.特定类型鼠药中毒。

因患者之前结果较正常,我们首先排除先天性因子缺乏。

询问临床后,得知血液采取规范,未从留置针中抽取,未使用抗凝药物。

但是,患者由于长期肺部感染,一直使用头孢进行抗感染治疗。

至此,我们基本推测长期使用头孢导致了患者结果异常。

患者因为长期使用抗生素而导致维生素K缺乏,从而引起PT、APTT升高,和临床医生沟通后,我们立刻上报危急值,患者于当日注射了维生素K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概述
➢致凝血功能障碍的药物涉及各大类: ✓β-内酰胺类 ✓氟喹酮类 ✓糖肽类 ✓唑烷酮类 ✓氯霉素 ✓磺胺类 ✓利福霉素类 ✓……
10
概述
➢抗菌药物引起凝血障碍
抗菌药物是临床常用药物,相关报道表明,在药物引起血小板减少的患 者中,抗感染药在其中所占的品种和几率都很大。其所引起血小板减少 、凝血因子生成障碍、甚至严重的出血性疾病越来越被临床关注。 当人体内血小板计数(PLT)<100×109·L-1时,可确诊为血小板减少 症。
3
举例
患儿,男,56 d,患儿母亲口服阿莫西林0. 5 g,tid,用药期间未 停止哺乳,患儿母亲服药4次后,患儿全身皮肤出现散在针尖大小出 血点,以双下肢为主,左下肢可见瘀斑。实验室检查,PLT 4×109·L-1 ,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入住儿科重症监护室。急输入血小板支 持治疗,给予人免疫球蛋白和甲泼尼龙对抗免疫反应。治疗过程中未 见新出血点,血小板指标逐渐改善,治疗至第12天PLT上升至 469×109·L-1,患儿瘀斑完全消退,痊愈出院。
4
举例
患者,男性,74岁,因胸腔积液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给予左氧氟沙 星0. 3 g,静脉滴注,qd。用药前查PLT 108 ×109·L-1,用药至13 d时 PLT降至10×109·L-1,立即停用左氧氟沙星,连续3 d输注血小板,同 时给予其他支持治疗,治疗12 d后患者血小板恢复至105 ×109·L-1。
6
举例
患者,女性,38 岁,行全子宫及左侧卵巢切除,术后 予青霉素 800万 U 及 0.2% 甲硝唑注射液静脉滴注,术后3天患者乏力、头晕 ,查血小板100×109·L-1,第 4 天查血小板 106×109·L-1,即停用甲硝 唑,改用卡那霉素,2天后患者头晕症状减轻,血小板升至218×109·L-1 。
免疫性PLT减少(①药物自身免疫性(磺胺类,与血浆蛋白载体结合形成抗原 ,激发机体产生抗体,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并特异性地吸附在血小 板上,以药物-血小板-抗药物抗体三重复合物激活补体,导致血小板破坏。② 药物的半抗原性(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作为半抗原首先与血小板表面的 蛋白牢固结合使之具有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后被单 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破坏。)
常见引起凝血障碍的抗菌药物 及来自处理措施1一、概述 二、抗菌药物致凝血功能障碍机制 三、致凝血功能障碍的抗菌药物 四、抗感染药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的影响因素
五、对策
2
举例
患者,女,86岁,因肺部感染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入 院。入院实验室检查: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15. 4 s,凝 血 酶 原 活 动 度(PTA) 82%,国际 标 准 化 比 值(INR)1. 23,活化 部分凝血 活 酶 时 间( APTT)36. 4 s,血小板123×109·L-1。给予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1. 5 g ivgtt tid。用药至第7天,实验室检查:PT 105. 8 s,PTA 13%,INR 3. 82,APTT 49. 7 s,血小板123×109·L-1。 患者凝血功能出现严重异常,患者出现全程肉眼血尿,面颊部可见大 小约2 cm×3 cm瘀斑1处。立即停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输注新鲜冰冻 血浆400 mL,之后每日输注200 mL,并同时给予维生素K1 10 mg im bid;卡络磺钠60 mg ivgtt qd。至第15天,患者血尿消失,皮肤未见 有新出血点。复查凝血功能恢复正常。
➢出血性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
皮肤黏膜出血(皮下瘀斑、紫癜),胃肠道和泌尿道出血,甚至脑出 血导致死亡。
11
抗菌药物致凝血功能障碍 机制
12
抗菌药物致凝血功能障碍机制
A
骨髓抑 制作用
代表药物: 氯霉素、 两性霉素B
可能机制
B
免疫性 PLT减少
C
影响 VitK合成
分子结构: N-甲基硫四氮唑 侧链基团
8
举例
利奈唑胺用于治疗50例革兰阳性菌感染的老年患者中,24例出现血 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显著下降,平均出现在治疗的第7天,最低 值出现在停药后1 ~2 d。
3例男性患者,年龄46 ~ 91岁,给予利奈唑胺600 mg,静脉滴注, bid。给药前PLT正常,治疗3 ~ 17 d后均出现血小板减少。 PLT分别 为95×109·L-1、74×109·L-1、86×109·L-1。停用利奈唑胺,改用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钠、万古霉素、美罗培南等药物,其他治疗不变,2 ~9 d后 PLT恢复正常。
7
举例
29例因应用万古霉素致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中,10例有严重出血,面 颊黏膜有鲜红的点状出血和渗出。 10例患者中还有胃肠道出血2例, 肺内出血2例,肉眼血尿1例。在万古霉素治疗开始后8 d,血小板计数 平均下降93%。平均最低值计数为13.6×109·L-1。停用万古霉素1周后 血小板恢复至正常值。
目前有报道致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喹诺酮类包括:培 氟沙星、加替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依诺沙星、莫西沙星、 环丙沙星。
5
举例
患者,男性,74岁,因外伤致右眼结膜下出血、视网膜震荡伤, 予庆大霉素、眼宁肌注,每日2次;50% 葡 萄 糖注 射 液40ml 加 维 生 素 C lg、地塞米松5mg静脉推注,每日1次;0.25% 氯霉素滴 眼液点眼,4小时1次。治疗第5天患者 出现氯霉素点眼后刺痛感加重 ,双上肢出现多处红紫色片状的引致血小板减少症的抗菌药物斑块, 并有疼痛。查血小板 90 ×109·L-1,出凝血 时间正常。停用氯霉素滴 眼液,其他治疗不变,皮肤疲斑逐渐变小,色泽变浅,10天 后 疲 斑 消 失,血 小板计数 200×109·L-1。
D
影响谷氨酸 γ-羧基化反

药物自身免疫性 药物的半抗原性
VitK1-来源于食物(40%~50%) VitK2-肠道合成(50%~60%)
13
抗菌药物致凝血功能障碍可能机制
骨髓抑制作用
免疫性 PLT减少
影响 VitK合成
影响谷氨酸 γ-羧基化反应
14
抗菌药物致凝血功能障碍机制
骨髓抑制作用(骨髓巨核细胞数减少,血小板数量减少。代表:氯霉素、两 性霉素B。严重程度多与用药剂量相关,在血小板减少的同时常伴有其他血 细胞减少。应常规监测PLT。及时停药多可恢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