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 和 作的用法区别
“作”与“做”可以随意通用吗

“作”与“做”可以随意通用吗长沙市十六中高建湘(2004年2月)学生在写作和阅读过程中,常常对某些汉字的用法产生模糊的认识,以至于不能正确地使用。
如“作”和“做”就是这样。
作、做二字,都有“从事、制作、充当”的含义,但它们在使用上是有区别的。
作,诞生于殷商时期,做,至宋、元时才问世,当“即使,播弄”讲。
明代时成了“作”的俗字。
明末出版的《正字通》释义说:“做,作俗字也。
”这说明,在明代,“做”已作为“作”的异体字在民间流传了。
“作”兼有“起”和“工作”两个含义,“做”是后造字,作为“作”的俗字,只表“工作”及其引申义。
“做”虽然是“作”的俗字,但不能完全取代“作”,在表示“工作”及其引申义时,作、做二字有时通用,有时不通用。
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吕叔湘先生曾专门论述过作、做二字,他说:“古代只有一个‘作’字,是个入声字。
后来在说话中变成去声,可是读书音还是入声,就有人造出一个“做”字来代表说话的去声字音。
这种‘文白异读’的现象,现在许多方言里都很普通。
不过,‘做’和‘作’跟别的文言异读字不同之处是;别的字只有一个字形,说话用一个音,读书用另一音;‘做’和‘作’两个字形,说话里边有些从书面里来的字眼,也说‘作’,读书的时候遇到‘做’字可不能读成‘作’。
大多数北方方言没有入声,‘做’是去声,‘作’也是去声,完全同音,意思又相同,什么时候写哪一个字,这就麻烦透了。
”吕叔湘先生作了上述分析后指出;“区别的办法基本上还是用‘文’和‘白’做标准,但不是绝对的。
那怎么办呢?我说,遇到没有把握的字,宁可写‘作’不写‘做’。
”吕先生还对做、作二字的用法做过如下补充说明:“语音上二者在普通话里已经没有区别。
习惯上,具体东西的制造一般写成‘做’,如‘做桌子,做衣服,做文章’,抽象一点的、书面语言色彩重一点的词语,特别是成语里,一般都写成‘作’,如‘作罢,作废,作对,作怪,作乱,作价,作曲,作战,装模作样,认贼作父’。
”根据吕叔湘先生的辨析,将作、做二字用法归纳为下表:义项作做语素单音节动词语素单音节动词从事作战作恶作案作弊作孽作怪作祟作梗作奸作乱作调查作报告作动员作贡献作处理做活做事做寿做操做好事做坏事做手脚做生意做生日做学问做早操做练习劳作施行劳作日出而作作法(施行法术)制作创作著作行为造就作茧作俑作伪作嫁自作自受写作创作作文作诗作画著作作品诗作佳作做作作用操作作为(所作所为)作人(造就人才)做法(工作方法)做衣裳做馒头做衣柜做记号做文章充当装作作为作工作官作主作客作伴作对作废作罢为虎作伥认贼作父作态装聋作哑装模作样作为(表身份)作为(表成绩)作榜样做工做官做主做伴做客做东做作做弄做人(为人处事)叫做做老师做医生做媒人做保姆做资本做中人做挡箭牌做出榜样做好做出贡献从上表中,我们可以找到区分做、作二字用法的一些规律:1、区别二字的基本方法,是用“文”和“白”做标准;内容抽象或书面语言色彩重的词语,一般用“作”;内容具体或口语色彩重的词,一般用“做”。
作报告和做报告有什么区别

作报告和做报告有什么区别
一、指代不同。
1、作报告:综合材料向上级报告,也指综合材料向群众报告。
2、做报告:把事情或意见正式告诉上级或群众。
二、用法不同。
1、采用“作报告”:常见于各种新闻媒体,例如把“领导在主席台作报告”这件事归结为“正在进行的活动”的话,那么最贴切的应当是“作报告”。
2、采用“做报告”:常见于科研单位,其实“做”和“作”均无特别贴切的释义,但由于“从事XX”一般用来描述职业,而不是描述正在进行的活动,因此相对贴切的仍然是“做报告”。
三、侧重点不同。
1、作报告:一般不作正式文件。
2、做报告:由法定的作者制成,以团体的名义发出。
“作”与“做”的区别--语文知识

“作”与“做”现代汉语中的“作”与“做”,用途很广,使用频度很高,所构成的词语很多,二者之间的意义和用法也相当复杂,既有区别又有交叉。
一、“作”“做”溯源甲骨文中有“乍”而无“作”。
“乍”,是“作”的古文。
在甲骨文中作为动词,意义同“作”。
例如:甲骨卜辞“我乍邑”,意为“我建筑城邑”。
金文铭辞也以“乍”为“作”。
《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兮甲盘》:“兮白吉父作般(盘)。
”郭沫若《奴隶制时代·吴王寿梦之戈》:“乍在古铭器中一般用为作字。
”“乍”作为动词,其读音在宋代《集韵》中为“即各切,入铎,精”,与“作”同音。
“乍”可能是会意字,但其字形结构至今不明,《说文解字》认为“乍,止也,一曰亡也。
从亡从一”,不足为据,一般不为人们所认可。
“作”,会意兼形声字,从人从乍,乍声。
“作”的起源很早,我国早期的典籍,已大量使用“作”,其语义已充分发展,是一个义项丰富的多义词。
《周易·系辞下》:“包牺氏没,神农氏作(兴起)。
”《尚书·舜典》:“伯禹作(充任、担任)司空。
”《逸周书·作雒》:“(周公)乃作(兴建、建造)大邑成周于土中。
”《周礼·考工记序》:“作(制造)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
”《左传·庄公十年》:“一鼓作(振作、激发)气,再而衰,三而竭。
”《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文王)作(兴建、建造)邑于丰。
”《楚辞·天问》:“启代益作后(充任、担任)。
”“作”有入声和去声两个读音,二者的中古音(唐宋音)用音标表示,分别是[tzak] [tza]。
《广韵》:“作,则箇切,去箇,精。
又则落切,入铎,精。
”《广韵·暮韵》:“作, 造也。
臧祚切。
”又《箇韵》:“作,造也,则箇切,本臧洛切。
”“作”本为入声字,去声的“作”来自入声的“作”。
入声的“作”有“为也、起也、行也、役也、始也、生也”诸义(见《广韵》), 去声的“作”只有“为也”一义, 即“造也”。
区分作、做、坐、座、的、地、得

“作、做、坐、座”“的、地、得”区分“做”和“作”“作”和“做”,都是常用字,音同,有时通用,所以使用时让人犯难,不知该用哪个字。
作,是古老的字作这个字,很早的时候就有,最初的含义是“起、发生”,像现在我们仍然使用的“振作”、“一鼓作气”、“枪声大作”中的“作”,都是“发生、兴起”的意思。
在这个意义上跟“做”不会打架,因为“做”无此含义。
“作”和“做”,都有“从事”、“制作”、“充当”的含义,所以容易混淆。
做,是后造字做字,最早出现在宋、元时代,当“即使”“播弄”“做作”讲。
到明代,“做”成了“作”的俗字,渐渐演变成为“作”的同义词。
“习惯上,具体东西的制造一般写成‘做’,如‘做桌子、做衣服、做文章’。
抽象一点的、书面语言色彩重一点的词语,特别是成语里,一般都写成‘作’,如‘作罢、作废、作对、作怪、作乱、作曲、作战、装模作样、认贼作父’。
”所以,区分“作”“做”用法的一般规律是:1) 区别的基本标准是:是否是书面语,内容抽象或书面语言色彩重的词语,一般用“作”,成语都用“作”。
2) 做单音节动词用,多数用“做”,少数用“作”的,其宾语内容也比较抽象。
宾语是动名词的(如:报告,调查,榜样,处理,动员,贡献),一般也用“作”。
3) 表身份、成绩、行为等义的“作为”,用“作”。
4) 遇到没有把握的词,宁可写“作”不写“做”,但要做到局部(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统一。
02“坐”与“座”“座”是个名词,而“坐”是个动词。
坐,是指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
这是本来的意思,后来指以臀部着物而止息:席地而坐,坐垫,坐骑。
或者表示乘,搭:坐车,坐船。
建筑物的位置或背对着某一方向:坐落,坐北朝南。
把锅、壶等放在火上:坐锅。
物体向后倒:房顶往后坐。
座,本义为座位,供人坐的地方,也指位置,座次。
例如:宝座,上座,落座,满座,空座,首座,末座,楼座,茶座,专座,雅座。
03“的、地、得”记忆小窍门“的、地、得”用法口诀大家都知道,”的、地、得“是连接文章中词与词,字与字之间的桥梁、所以,用对“的、地、得”,是非常重要的。
“作”与“做”的区别

“作”与“做”现代汉语中的“作”与“做”,用途很广,使用频度很高,所构成的词语很多,二者之间的意义和用法也相当复杂,既有区别又有交叉。
一、“作”“做”溯源甲骨文中有“乍”而无“作”。
“乍”,是“作”的古文。
在甲骨文中作为动词,意义同“作”。
例如:甲骨卜辞“我乍邑”,意为“我建筑城邑”。
金文铭辞也以“乍”为“作”。
《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兮甲盘》:“兮白吉父作般(盘)。
”郭沫若《奴隶制时代·吴王寿梦之戈》:“乍在古铭器中一般用为作字。
”“乍”作为动词,其读音在宋代《集韵》中为“即各切,入铎,精”,与“作”同音。
“乍”可能是会意字,但其字形结构至今不明,《说文解字》认为“乍,止也,一曰亡也。
从亡从一”,不足为据,一般不为人们所认可。
“作”,会意兼形声字,从人从乍,乍声。
“作”的起源很早,我国早期的典籍,已大量使用“作”,其语义已充分发展,是一个义项丰富的多义词。
《周易·系辞下》:“包牺氏没,神农氏作(兴起)。
”《尚书·舜典》:“伯禹作(充任、担任)司空。
”《逸周书·作雒》:“(周公)乃作(兴建、建造)大邑成周于土中。
”《周礼·考工记序》:“作(制造)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
”《左传·庄公十年》:“一鼓作(振作、激发)气,再而衰,三而竭。
”《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文王)作(兴建、建造)邑于丰。
”《楚辞·天问》:“启代益作后(充任、担任)。
”“作”有入声和去声两个读音,二者的中古音(唐宋音)用音标表示,分别是[tzak] [tza]。
《广韵》:“作,则箇切,去箇,精。
又则落切,入铎,精。
”《广韵·暮韵》:“作, 造也。
臧祚切。
”又《箇韵》:“作,造也,则箇切,本臧洛切。
”“作”本为入声字,去声的“作”来自入声的“作”。
入声的“作”有“为也、起也、行也、役也、始也、生也”诸义(见《广韵》), 去声的“作”只有“为也”一义, 即“造也”。
作与做的区别及用法?做介绍还是作介绍?做为一名还是作为一名?

作与做的区别及用法?做介绍还是作介绍?做为一名还是作为一名?作[zuō]作坊,手工业制造或加工的地方:油漆~|洗衣~。
作[zuò]①起,兴起:振~|锣鼓大~|日出而~|一鼓~气②劳作,制造:深耕细~|操~。
③写作:~文|~画|~曲|吟诗~赋。
④作品,指文学、艺术方面的创作:佳~|杰~。
⑤进行某种活动:~乱做【zuò】1.进行工作或活动:~活。
~事。
~工。
~手脚(暗中进行安排)。
2.写文:~诗。
~文章。
3.制造:~衣服。
4.当,为:~人。
~媒。
~伴。
~主。
~客。
看~。
5.装,扮:~作。
~功。
~派。
6.举行,举办:~寿。
~礼拜。
7.用为:芦苇可以~造纸原料。
8.结成(关系):~亲。
~朋友。
作”和“做”的区别及用法:表示动作行为意义的“作”、“做”的大致区别是:抽象意义词语、书面词语多写作“作”,如“作文”、“作对”、“作罢”、“作怪”、“作战”。
具体东西的制造写成“做”,如“做桌子”、“做衣服”、“做饭”。
“作为一个领导干部”不能写作“做为一个领导干部”。
“做贼心虚”不能写作“作贼心虚”。
“作贡献”和“做贡献”这两种用法,目前并行于各种文字场合,但国家语委的汉语规范化专家们倾向于推荐使用“做贡献”,原因是“贡献”是具体的东西。
至于作介绍与做介绍,两种写法都有,不过,《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和《人民日报》、中央文件等主流媒体多写作:作介绍。
做 和 作的用法区别

“做”的用法动〉(1)(“做”是“作”后起的分别字,“作”近代写作“做”)(2)作。
从事某种工作或活动 [do]我且不做买卖,和你一同家去。
——《水浒全传》(3)又如:做道路(做生意;从事拦路抢劫、偷盗活动);做夫(服劳役;作劳动力);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做不得;做不了;做嗄(干什么)(4)制作,制造 [make]此处最好,只是还少一个酒幌,明日竟做一个来。
——《红楼梦》(5)又如:做妖撒妖(做出妖形怪状的样子);做势(做出表面竟向的动作);做弊(作弊,舞弊);做衣服;这种糖是甜菜做的(6)充当 [act as]马二先生做东,大盘大碗请差人吃着。
——《儒林外史》(7)如:做大头(当傻瓜);做中(充当交易、借贷等关系中的中间证明人);做虎豹(充当恶人);做厂(当工人);做线(打听消息,充当耳目)(8)假装 [pretend]。
如:做神做鬼(装模作样;装神弄鬼);做腔(装腔作势,摆架子);做嘴脸(装模作样);做好做恶(假装做好人或恶人,以事应付);做声分(装腔作势);做意(装假,做意)(9)结成某种关系 [become(a relationship)]。
如:做一处(在一起;在一处);做亲家;做朋友;做一路(结成一伙);做人情(以某种行动或东西结好于人);做相识(交朋友)(10)摆〔架子,阔气] [put on]。
如:做张做势(装模作样;装腔做势);做模样(摆架子;装模做样);做天气(摆架子;做出得意的样子);做格(摆架子);做大老(摆架子,妄自尊大)(11)举行,举办 [hold]。
如:做孝(办丧事);做祃(举行祭礼);做场(演出);做庆贺筵席;做七十大寿:做生(庆祝生日)(12)为吃而烧制食物 [prepare]。
如:宁愿饿死也不吃这种火上做的饭食(13)成为,当 [become]。
如:做线的(当侦探的);做演员;做保育员(14)写作 [write]。
如:做一首诗(15)打,揍 [beat]。
“做报告”,还是“作报告”

昨天下午打球的时候,接到了宛霞的电话,问我,老师啊,“做报告”,还是“作报告”啊,“作”和“做”这两个字,到底用哪个呀?这个问题,提得很有必有,“作”和“做”的某些用法,从来就是众说纷纭,专家们各有各的见解,好像到现在两个字的一些用法也没有一个规范的说法。
做和作这两字区别是什么呢?我把《新编现代汉语多功能词典》和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的有关内容打出来,你自己参考吧。
你一看就明白了。
《新编现代汉语多功能词典》的相关解释:【辨】作和做:都可以作动词,表示从事某种活动。
在“作(做)诗”“做(作)文章”“叫(作)做”“当(做)作”等词语中可以相互换用。
区别在于:①适用的范围不同。
用“做”的地方大多都可以换用“作”;但有的用“作”的地方,却不能用用“做”,如“枪声大作”、“成功之作”等。
②所带的宾语不同。
“作”常带动词作宾语,如“安排”“演说”“估计”“斗争”“分析”“研究”“调查”“评论”等,也可带较抽象的、有较浓书面语色彩的名词作宾语如“文章”“曲”“诗”等;“做”多带较具体的、有较浓口语色彩的名词或代词作宾语,如“饭”“衣服”“事(儿)”“活(儿)”“手艺”等。
③词性不同。
“作”还兼名词,“做”不兼名词。
《现代汉语八百词》的相关解释:[比较]做与作语音上二者在普通话里已经没有区别。
习惯上,具体东西的制造一般写成“做”如“做桌子,做衣服,做文章”;抽象一点的,书面语色彩重一点的词语,特别是成语里,一般都写成“作”,如“作罢,作废,作对,作怪,作乱,作价,作曲、作文、作战、装模作样,认贼作父”等。
虽然说得很明白了,但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两个字的用法有时很容易说清,约定俗成。
前些年,高中课经常辨析“做客”和“作客”的用法,这两个字,用法是相当清楚的。
“做客”,动词,是动宾关系,侧重指到亲戚、朋友处走访、聚会或是串门儿、聊天,强调的是就地、临时性的。
或表示相互间的一种寒暄(客套话)。
如,他去同事家做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的用法
动〉
(1)(“做”是“作”后起的分别字,“作”近代写作“做”)
(2)作。
从事某种工作或活动 [do]
我且不做买卖,和你一同家去。
——《水浒全传》
(3)又如:做道路(做生意;从事拦路抢劫、偷盗活动);做夫(服劳役;作劳动力);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做不得;做不了;做嗄(干什么)
(4)制作,制造 [make]
此处最好,只是还少一个酒幌,明日竟做一个来。
——《红楼梦》
(5)又如:做妖撒妖(做出妖形怪状的样子);做势(做出表面竟向的动作);做弊(作弊,舞弊);做衣服;这种糖是甜菜做的(6)充当 [act as]
马二先生做东,大盘大碗请差人吃着。
——《儒林外史》
(7)如:做大头(当傻瓜);做中(充当交易、借贷等关系中的中间证明人);做虎豹(充当恶人);做厂(当工人);做线(打听消息,充当耳目)
(8)假装 [pretend]。
如:做神做鬼(装模作样;装神弄鬼);做腔(装腔作势,摆架子);做嘴脸(装模作样);做好做恶(假装做好人或恶人,以事应付);做声分(装腔作势);做意(装假,做意)(9)结成某种关系 [become(a relationship)]。
如:做一处(在一起;在一处);做亲家;做朋友;做一路(结成一伙);做人情(以某种行动或东西结好于人);做相识(交朋友)
(10)摆〔架子,阔气] [put on]。
如:做张做势(装模作样;装腔做势);做模样(摆架子;装模做样);做天气(摆架子;做出得意的样子);做格(摆架子);做大老(摆架子,妄自尊大)
(11)举行,举办 [hold]。
如:做孝(办丧事);做祃(举行祭礼);做场(演出);做庆贺筵席;做七十大寿:做生(庆祝生日)(12)为吃而烧制食物 [prepare]。
如:宁愿饿死也不吃这种火上做的饭食
(13)成为,当 [become]。
如:做线的(当侦探的);做演员;做保育员
(14)写作 [write]。
如:做一首诗
(15)打,揍 [beat]。
如:不走,等做不成;做他一顿
(16)斗,争斗 [struggle]
你使这等见识,我拼的和你做一场。
——《桃花女》
(17)杀害,谋害 [murder]
难道他们竟串通一气,来做我们的。
——《官场现形记》
(18)用作 [use as]。
如:这部分可以做教材;沼气可以做燃料
(19)代,替 [replace]
见公公时,做我传语他,只教他今夜小心则个。
——《古今小说》
你们做老拙传话谏议,道张公教送这瓜来。
——《喻世明言》
(20)定价;算作 [calculate;figure]
他那一路上的人恐怕旁边人有不帮衬的,打破头屑,做张做智的圆成着,做了五十两银子,卖了。
——《醒世姻缘传》
“作”的用法
zuō zuò ㄗㄨㄛˋ
(1) 起,兴起,现在起:振~。
枪声大~。
(2) 从事,做工:工~。
~息。
~业。
(3) 举行,进行:~别(分别)。
~乱。
~案。
~战。
~报告。
(4) 干出,做出,表现出,制造出:~恶(è)。
~弊。
~梗。
~祟。
~态。
~色。
~为。
~难。
~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5) 当成,充当:~罢。
~保。
~伐(做媒人)。
~壁上观(人家交战,自己站在营垒上看,喻坐观别人成败)。
(6) 创造:创~。
写~。
~曲。
~者。
(7) 文艺方面的成品:~品。
不朽之~。
(8) 同“做”。
(9) 旧时手工业制造加工的场所:~坊。
(10) 从事某种活动:~揖。
~弄。
~死。
(11) “作”(作读zuo一声)是女人天性之一。
对于现代女性而言,“作”能获得异性更多注意和关爱,也可解压、增添情趣,“作”得过火或因童年经历,会导致两性关系紧张。
喜欢“作”的女人在英语中叫做“high-maintenance woman”,她们不安于平凡平淡的生活,渴望激情与刺激,最突出的表现是爱跟亲密的人无端闹别扭,不管伴侣怎么努力,就是猜不准她的心思。
林黛玉是传统“作女”的杰出代表之一,而如今都市“作女”青出于蓝,将“猜心”游戏玩得炉火纯青。
有人以“作”来寻开心,有人却以此作为心理救赎。
心理咨询师说,女人天性中多少有些“作”的成分,偶尔“作”可给生活添情趣,但时常“作”过火,则要警惕“作”中隐藏的心理问题,尤其是童年经历留下的阴影。
(12)“作”,专指某人他通过撒娇的方式抗拒某些建议或意见,用闹心的表情以及语言对人事物表示否定。
在女性做这个“作”的过程中,男性会感到很享受,因为另类的抗拒会让男性产生快感。
“作”表面就是这个也不肯,那个也不肯,做什么也不会让她顺心,但整个过程可以让你看到女性可爱的一面,对事物单纯的抗拒。
不过“作”过头就被认为是无理取闹,难以伺候的表现。
详细释义·一
作zuō
〈名〉
(1) 作坊,手工业工场 [workshop]
明帝方修宫室而节气不合,……而礼径至所作,不复重奏,称诏罢民。
——《三国志·魏志》
(2) 又如:作房(作坊);作分(作坊);木工作;油漆作;洗衣作
(3) 另见zuò (除作坊外,其余都读zuò)
常用词组·一
作坊zuōfang
[workshop] 手工业工场
详细释义·二
作zuò〈动〉
(1) 会意。
从人,从乍。
人突然站起为作。
甲骨文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
本义:人起身
(2) 同本义[get up]
作,起也。
――《说文》
明两作。
――《易·离》
作其即位。
――《书·无逸》
与子偕作。
――《诗·秦风·无衣》
或作而行之。
――《考工记》
凡作民。
――《周礼·士师》
三献作止爵。
――《仪礼·特牲礼》
后圣有作。
――《礼记·礼运》
而后作焉。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舍瑟而作。
――《论语·先进》
客作而辞。
――《礼记·少仪》
如日出时,眠者皆作。
――宋·苏轼《画佛赞》
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作止(作息;起居)
起来;开始工作
(4) 起来;开始工作 [rise; do; make]
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唐·王勃《滕王阁序》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时而作。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
作敲字佳矣。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宋·王安石《伤仲永》
令作诗。
属予作文以记之。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11) 又如:作古作故(不依旧规,自创先例);作述(创作传述)
(12) 振作 [boost]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孟子·告子下》
一鼓作气。
――《左传·庄公十年》
(13) 又如:作气(振作勇气);作强(产生强劲之力)
(14) 假装,装出 [feign]。
如:作面子(装点面子);作乔(装假,装模做样);作筏子(做样子);作张作致(装模作样);作轨(作为规范);作喜(变作笑脸,露出喜色)
(15) 充当 [work as]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论语》
(16) 又如:作冰(做媒人);作霖(充作救旱之雨。
后指降甘霖或下雨);作小(做小。
与人为妾);作眼(做眼线);作甘(做救旱甘霖)
(17) 当作 [serve as]
青春作伴好还乡。
――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老大嫁作商人妇。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有风既作飘飖之态。
――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18) 又如:作傍(当作靠山;作依托);作外(当作外人,见外);作做(当作,算作)
(19) 建筑 [build]
将有作。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作亭者谁。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20) 又如:作邑(建筑都城);作洛(另建新都);作土(积土堆垒以御敌)
(21) 发出音响,演奏 [play]
乐将作。
――宋·王谠《唐语林·雅量》
(22) 又如:作倡(演奏音乐或表演歌舞);作健(成为强者。
谓奋发称雄)
生出
(23) 生出,长出来 [begin to grow; come into being]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诗·小雅·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