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职业倦怠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
ICU护士职业倦怠现状分析与应对措施
ICU护士职业倦怠现状分析与应对措施【摘要】ICU护士是医院重症监护室中最关键的人员之一,但他们常常面临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大等问题,容易出现职业倦怠。
本文旨在分析当前ICU护士职业倦怠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通过心理辅导及支持、工作环境的优化以及提升专业技能等方法,可以有效减轻ICU护士的倦怠感。
总结了解决措施的可行性,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ICU护士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
【关键词】ICU护士、职业倦怠、现状分析、影响因素、心理辅导、工作环境优化、专业技能、对策建议、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ICU护士职业倦怠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职业现象,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ICU护理工作也变得越来越繁重和复杂,护士们常常需要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压力、长时间的工作时段以及频繁的工作任务转换,这些因素都容易导致护士们出现职业倦怠的情况。
研究表明,ICU护士职业倦怠会影响护士的工作效率、护理品质和患者安全,甚至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深入了解ICU护士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有效的应对措施,对于提升护士的职业幸福感和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ICU护士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旨在为改善ICU护士职业倦怠问题提供参考,促进ICU护理工作质量的持续提升。
1.2 研究目的ICU护士职业倦怠现状分析与应对措施引言ICU护士是医院重症监护室中承担重要医疗工作的专业人员,他们需要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复杂的医疗环境,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情绪。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分析ICU护士职业倦怠的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帮助ICU护士缓解职业倦怠情绪,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质量,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ICU护士职业倦怠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为护士群体的职业发展和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与干预措施研究
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与干预措施研究研究方案:一、研究目的和背景在当今医疗领域,急诊科护士承担着救治急需的患者责任重大的工作。
然而,由于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和工作强度的增加,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现象日益严重。
本研究旨在探究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并提出干预措施,以帮助护士更好地应对职业倦怠。
二、研究方法1. 研究设计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通过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化面谈的方式,获取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水平、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程度以及可能相关的影响因素。
2. 受试者选择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不同地区的急诊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
要求受试者具有相关经验并在该科室工作时间不少于一年。
3. 数据采集工具(1)问卷调查:采用马斯拉克职业倦怠量表(MBI-GS)对急诊科护士进行职业倦怠状况的量化分析。
采用工作满意度问卷和工作压力问卷,探究可能的影响因素。
(2)半结构化面谈:选取部分受试者进行半结构化面谈,深入了解护士对职业倦怠的感受以及可能的问题来源。
4. 数据分析(1)定量数据分析:使用SPSS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t检验、相关分析等。
(2)定性数据分析:通过内容分析法对面谈数据进行研究,提取主要主题和模式。
方案实施情况:1. 研究实施过程(1)联系研究对象所在的急诊科室,并获得许可和支持。
(2)向受试者发送邮件或面对面介绍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程序,并征得其同意参与研究。
(3)发放问卷,并在一定时间(如两周)内收回。
(4)根据问卷结果,筛选部分受试者进行面谈。
(5)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提出创新观点和方法。
(6)根据分析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2. 数据采集和分析通过随机抽样,共选取了300名急诊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34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口头面试。
在问卷调查中,护士们填写了马斯拉克职业倦怠量表(MBI-GS)、工作满意度问卷和工作压力问卷。
在面试中,护士们对职业倦怠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护士职业倦怠的应对措施
护士职业倦怠的应对措施引言护士是医疗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他们在工作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但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加和职业疲劳的累积,护士职业倦怠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并提供一些应对措施,帮助护士们更好地应对职业倦怠。
一、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1. 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护士工作强度大,工作压力高,需要面对繁重的工作量和复杂的医疗情况,长时间的工作可能导致身心疲惫。
2. 高风险的工作环境:护士在工作中经常接触到各种疾病和患者,工作环境复杂多变,可能会面临各种风险和挑战,这也增加了护士的压力和焦虑感。
3. 缺乏工作资源和支持:有些医疗机构的护士可能面临缺乏必要的工作资源和支持,这使得他们难以完成工作任务,增加了工作的不确定性和困难。
4. 缺乏职业认同感:一些护士可能缺乏对自己工作的认同感,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和赞赏,这种缺乏职业认同感也可能导致职业倦怠的产生。
二、应对护士职业倦怠的措施1. 寻求支持和交流:护士们可以与同事、上级或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交流,分享工作中的困惑和压力,寻求支持和理解。
同时,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机制,增强相互之间的支持,也是缓解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
2. 积极管理工作压力:护士们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工作时间,合理安排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压力。
此外,学习一些应对压力的技巧,如放松训练、心理疏导等,也有助于缓解职业倦怠。
3. 培养个人爱好和兴趣:护士们可以通过培养个人爱好和兴趣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如阅读、运动、旅行等。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护士们放松身心,舒缓压力,提高工作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4. 持续学习和进修:护士们可以通过参加培训班、学习新的医疗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
持续学习不仅可以提高护士们的自信心,还可以增加工作的乐趣和成就感,减少职业倦怠的产生。
5. 改善工作环境和资源:护士们可以积极参与医疗机构的改善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改善工作环境和资源。
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干预措施探讨
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干预措施探讨医学人员肩负的责任重大、工作强度高、工作时间长且不稳定,这些给医护人员带来了较大的心理负担以及情绪波动,其负面作用直接影响到了医护人员的正常生活。
然而,大多数医院并未意识到此事情的严重性,未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整改。
就目前而言,职业倦怠已经成为了国内和国外的重点研究领域,该篇文章主要对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的形成原因做出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关预防措施。
标签:医护人员;职业倦怠;形成原因;预防措施一、医护人员形成职业倦怠的原因(一)心理因素社会心理学专家马勒诗研究认为,职业倦怠是个人的自我成就感降低、情感得到大量的消耗、人格出现分裂的症状。
然而事实表明,职业倦怠是由于长时间的工作而出现的一种心理上的疾病。
这个症状出现的原因集来自于工作,又反作用于工作,在客观事实上存在但却又极易被人们所忽视的一项症状,导致医护人员出现职業倦怠的主要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性格特点、心理承受能力、受教育程度等。
就目前而言,存在部分医护人员在想到工作时就会出现心情沉重,情绪波动大,甚至会有痛苦、抑郁、恐惧的现象,这也就导致了医护人员失去了工作的激情,从而出现了职业倦怠的症状。
(二)个人因素由于一些医护人员具有性格内向、自控能力差、偏激的性格特点,所以在面对着一些外界未知的因素时会产生恐惧、反感、不愿正面面对、绝望的消极情绪,从而导致了工作时出现失误的情况。
患有职业怠倦症的人一般会存在缺乏职业素养,对自己有过高的要求,给自己定不符合实际的目标,从而往往不满足于自己所取得的成就,不能在工作中找到成就感,不能正确的认识到自己所处的标准,导致常把工作时所受到的压力记于心内而不释怀。
部分医护人员还存在不善于与他人沟通,交际能力较弱,对待事情较为敏感多疑,自控能力弱,容易受到感情上的伤害,这种种的迹象也就表明了部分医护人员存在患有职业怠倦的隐患。
二、相关干预措施(一)自我调节当患有职业怠倦症时,应该积极对其进行干预,如果应对的不及时将可能会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无论是从医护人员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医院管理人员的角度来看,都必须要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
护士的职业倦怠及其应对策略研究
护士的职业倦怠及其应对策略研究研究方案:护士的职业倦怠及其应对策略研究引言:护士是医疗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繁重的工作量和高度的责任。
然而,由于工作压力、职业特点等因素的影响,护士职业倦怠问题日益突出。
职业倦怠对护士们的身心健康以及工作质量和患者安全产生严重影响。
针对护士职业倦怠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有效的应对策略,对于提高护士的工作质量、提升他们的职业满意度以及维护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护士的职业倦怠状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以减少护士的职业倦怠、提高其职业满意度以及提升护理质量。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1. 问卷调查:设计一份标准化的护士职业倦怠问卷,结合已有研究成果以及相关心理测量工具,确保问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该问卷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个人信息、工作环境、工作负荷、职业倦怠水平、应对策略等。
采用5分Likert量表进行问卷的评分,其中1表示非常不同意,5表示非常同意。
2. 深度访谈: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选择20名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护士进行深度访谈。
借助访谈的方式,了解他们工作中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以及他们对职业倦怠的认知和应对策略。
通过相关问题的提问,获取更加具体和深入的信息。
实验设计:本研究将以多中心、横断面的设计方式进行。
1. 抽样方法:选择一些规模较大且代表性较好的医院作为研究的样本。
从这些医院中随机选择一定数量的护士参与到本研究中。
2. 数据采集:将问卷以及深度访谈所得的数据进行收集。
问卷可以通过在线调查平台或者实地访谈的方式进行收集,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定性分析。
统计分析将使用SPSS、R等统计软件,通过描述统计、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索护士职业倦怠的主要影响因素。
定性分析则通过内容分析方法,对深度访谈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提取关键信息和主题。
护士职业倦怠的研究进展
职业 倦 怠 又 称 过 度 疲 劳 综 合 征 , 由 美 国著 名 临 床 心 理 学 是 家 F edn egr 1 7 ru eb re 于 9 4年 首 先 提 出 , “ 败 、 疲 力 竭 或 过 指 失 精
度 消耗 精力 、 源 而 变得 枯 竭 ”, 一 种 由于 压 力 长期 积 累 而 造 资 是 成 更严 重 的 紧张 状 态 , 公 共 服 务 职 业 者 ( 医 生 、 士 、 理 卫 在 如 护 心
意 _ 。国 内 一项 针 对 2 2名 护 士 的 调 查 显 示 , 士 对 收 入 、 5 ] 4 护 享受
工 作 、 业 地 位 满 意 度 偏 低 , 7 护 士 认 为 目 前 的 工 作 不 能 专 有 3 满 足 他 们 自我 实 现 的 需 求 _ , 护 士 对 自身 工 作 满 意 度 的 下 降 6而
是“ 三分 护理 、 分 医 疗 ” 七 。这 种 现 象 容 易 引 起 护 士 心 理 不 平 衡 , 影 响 工 作 积 极 性 , 生 职 业 倦 怠 。此 外 , 床 护 士 接 受 再 教 育 和 产 临 培 训 的情 况 令 人 担 忧 , 内 一 项 针 对 7 8名 护 士 研 究 的 显 示 , 国 4
内 , 士对 于 自身 工 作满 意 度 下 降 是 一 个 普遍 存在 的现 象 。 护
20 0 6年美 国一 项 对 于 4 0 4 护 士 的 调 查 显 示 , 足 4 % 的护 3 名 不 0
士 表 示 对 于 当前 的 工 作 非 常 满 意 , 过 2 的 护 士 表 示 不 满 超 O
2 原 因 分 析
4 . 6 ) 士 没 有进 行 过 人 际 沟 通 知 识 培 训" , 能 满 足 护 士 6 6 护 ]不 提 高 自身素 质 的愿 望 , 疑 也 是 导 致 护 士 产 生 职 业 倦 怠 的 原 因 无
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与干预措施
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与干预措施研究方案一、研究背景与目的:急诊科护士是医院急诊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和高强度的工作压力。
长期处于紧张的工作环境中,加之与患者直接接触,使得急诊科护士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与干预措施,为提高急诊科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和职业幸福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研究内容:1. 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 心理因素:包括工作压力、情绪疲劳、工作不确定性等。
- 社会因素:包括工作环境、组织文化、人际关系等。
- 个人因素:包括工作经验、性格特点、个人期望等。
2. 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的干预措施:- 相关培训:提供心理护理、应对压力的培训,帮助护士提高应对职业倦怠的能力。
- 改善工作环境:重视急诊科的工作环境,提高设施的功能性和舒适性,为护士提供更好的工作条件。
- 人际支持:加强与同事、领导之间的沟通与支持,减少护士工作上的孤立感。
- 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护士的心理韧性、情绪调节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工作压力。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针对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倦怠进行量化和分析。
1. 参与对象:选择不同级别的医院急诊科的护士为研究对象,包括初级护士、主管护士和高级护士。
2. 数据采集:设计问卷,采用自填形式进行数据收集。
问卷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关于个人背景的调查问题,第二部分是关于职业倦怠的调查问题。
采用5分制度对问题进行打分。
3.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分析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通过描述性统计进行数据概括,使用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探究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四、研究结果:根据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是工作压力和情绪疲劳。
急诊科护士所承担的工作任务繁重,常常需要面对突发的危急情况,加之工作环境紧张,可引发护士的职业倦怠。
2. 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对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具有显著影响。
护士的职业倦怠及其应对策略研究
护士的职业倦怠及其应对策略研究【摘要】随着医疗服务的迅速发展,护士职业倦怠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本研究旨在探究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
通过问卷调查、个案分析和对护士工作环境等相关因素的研究,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护士职业倦怠主要由工作压力、工作不满意、职业自我效能等因素引起,而能力培养、团队合作、工作调整等策略可以有效预防和缓解倦怠。
本研究为解决护士职业倦怠问题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护士职业倦怠;工作压力;工作不满意;职业自我效能;应对策略1. 引言在医疗服务中,护士是最重要的职业之一。
然而,由于各种压力和工作要求,护士职业倦怠现象日益普遍。
护士职业倦怠不仅影响护士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工作表现,还会对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研究护士职业倦怠及其应对策略对提高护士职业素质和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和个案分析。
问卷调查用于收集大量护士的数据,了解护士职业倦怠的普遍情况;个案分析则用于深入理解个别护士的职业倦怠现象,并分析其原因和应对策略。
3. 实验设计3.1 受试对象本研究将选择四家不同类型的医疗机构作为研究对象,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护理院校。
从每个机构随机选取适量的护士作为受试对象,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3.2 问卷调查设计一份包括以下内容的问卷:个人信息、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度、职业自我效能、职业倦怠等方面的问题。
采用五点量表评估护士在每个方面的感受程度,1代表强烈不同意,5代表强烈同意。
通过发放问卷并收集回收,获得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3 个案分析选择10名具有代表性的护士作为个案研究对象,通过面谈和观察等方法,深入了解其职业倦怠的原因和应对策略,并结合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4. 数据采集与分析4.1 数据采集问卷调查的数据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使用SPSS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
护士职业倦怠的研究与对策
护士职业倦怠的研究与对策标题:护士职业倦怠的研究与对策引言:护士职业倦怠是一种常见的职业心理问题,严重影响着护士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采用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详细探讨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影响、应对措施及预防方法。
一、研究主题1.1 背景介绍护士作为医务护理领域的核心力量,承担着照顾病患、执行医嘱、协助医生等重要工作。
然而,长期的高强度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复杂以及负责治疗失误的责任感等因素使得护士职业倦怠成为一个普遍存在并逐渐凸显的问题。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深入探讨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有效的对策和预防方法,为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2.1 案例分析本研究将通过选择典型案例,并通过访谈、调查问卷、观察等方式搜集一线护士在职业倦怠方面的真实经验和感受。
2.2 调查问卷设计一份结构化的调查问卷,包括护士的个人信息、工作满意度、工作压力、人际关系、职业倦怠等方面内容,通过量化分析得出普遍现象和趋势。
2.3 观察和记录通过在临床实践中观察护士的工作状态、情绪变化、工作绩效等,并进行记录和归纳,以进一步理解护士职业倦怠的表现形式、原因以及影响因素。
三、案例分析和结果呈现3.1 案例分析选择多个典型案例,从不同角度揭示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和表现,包括工作压力、职业操劳、人际关系紧张、职业发展迷茫等方面。
3.2 结果呈现综合案例分析和调查问卷结果,以统计数据和案例事实的方式呈现护士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原因,如情绪低落、工作效率下降、职业满意度降低等。
四、结论4.1 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通过本次研究发现,护士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包括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职业发展困境以及缺乏支持和认可等因素。
4.2 影响护士职业倦怠对患者照护质量、护理行为和团队合作都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
护士个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也受到了明显的损害。
4.3 应对措施和预防方法针对护士职业倦怠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应对措施和预防方法,包括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改善人际关系、关注职业发展、加强管理和支持等方面的建议。
护士执业倦怠原因分析及对策的研究
护士执业倦怠原因分析及对策的研究近年来,国内外许多临床护理工作者及医院管理者的研究对护士执业倦怠原因分析及相应对策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分析研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职业倦怠的概念职业倦怠(job burnout),亦称职业枯竭,最早在1974年由美国精神病学家Freudenberger提出[1],当时主要指在工作压力之下的一种身心能量被工作耗竭的感觉。
现阶段,职业倦怠较为研究者所接受的概念为Maslach 和Jackson所提出的多维概念,即包括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2]。
感情耗竭是职业倦怠最为明显的症状,表现为没有工作热情,工作中倍感疲惫,没有活力;人格解体表现为对工作对象采取冷漠、忽视的服务态度或对工作对象保持距离;个人成就感降低表现为对工作采取消极的态度,对工作的成就感下降,工作能力体验下降,对自己的工作成果消极评价。
职业倦怠作为一种影响人类正常工作和降低幸福感的负性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反应,正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3]。
2护理工作中的职业倦怠现状研究进展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医改步伐的加快,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日益提高。
医护工作尤其是护理工作,是一种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作为承受压力最多的职业之一,是职业倦怠的易感人群,已成为职业倦怠研究的重点人群[4-5]。
一项研究表明[6],医护人员中有42.1%的被试有一定程度的感情耗竭;有22.7%的被试有一定程度的人格解体;48.6%的被试个人成就感降低。
而在对护士的相关研究中,职业倦怠的比例尤为突出:王树珍等的研究显示,在所研究的790位护士中,有59%的护士存在职业倦怠[7];叶志弘等的研究对象中发现,有62.79%的护士存在职业倦怠,其中8.79%的护士表现为高度倦怠[8]。
护士的职业怠倦不仅给护士带来身心伤害,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护理队伍的稳定性,更会降低对患者的服务水平。
因此,对可能引起护士的职业倦怠原因进行分析,探讨相关的预防性策略,对稳定护理队伍,建立新型医患关系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护士职业倦怠的应对措施
护士职业倦怠的应对措施引言:护士作为医疗团队中重要的一员,承担着照顾病人、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职责。
然而,由于工作环境、工作压力等因素的影响,护士职业倦怠现象越来越普遍。
本文将探讨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旨在帮助护士们更好地应对职业倦怠,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一、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1.1 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护士的工作负荷通常较大,需要处理大量的病人和医疗事务,时间紧迫且工作强度高,长期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容易导致护士产生职业倦怠感。
1.2 缺乏职业发展机会一些护士在职业发展方面面临瓶颈,缺乏晋升机会和培训机会,导致工作变得单调乏味,失去了发展动力,进而产生职业倦怠感。
1.3 工作环境不佳一些医疗机构的工作环境存在问题,如缺乏资源、设备陈旧、人际关系紧张等,这些不利因素会给护士的工作带来困扰,增加了护士职业倦怠的可能性。
二、应对护士职业倦怠的措施2.1 寻找工作的乐趣护士可以尝试寻找工作中的乐趣,从工作中找到成就感和满足感。
可以和同事分享工作中的喜悦和成就,将工作当作一种使命和责任,培养积极的工作态度和情绪。
2.2 平衡工作和生活护士在工作之余应该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保持良好的工作与生活平衡。
可以通过参加兴趣爱好、运动锻炼、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放松自己的身心,减轻工作压力。
2.3 寻求职业发展机会护士应该积极主动地寻求职业发展机会,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可以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学习新的医疗技术,开展科研工作等,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和职业发展前景。
2.4 改善工作环境护士可以积极与医疗机构的管理层沟通,提出改善工作环境的建议和意见。
例如,提供更好的资源和设备、改善人际关系等,从而为护士创造一个更好的工作环境,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
2.5 寻求心理支持护士在面对职业倦怠时,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或专业机构的帮助。
通过与专业人士的交流和指导,护士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职业倦怠的原因,并学习有效的应对策略,提高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
护士工作倦怠的研究现状
完善研究方法
多元化研究方法
除了使用问卷调查、访谈等传统研究方法外,可以引入更多新的研究方法,如生理指标测量、观察法 等,以更全面地了解护士工作倦怠的情况。
注重定性研究
定性研究可以帮助深入了解护士工作倦怠的成因、表现和影响,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拓展研究对象
关注不同类型医院
倦怠对护士的影响
身体健康问题
工作倦怠可能导致护士身体不适,如头痛 、肌肉疼痛、失眠等。
离职意愿增加
工作倦怠可能导致护士考虑离职,寻找其 他职业机会。
工作满意度下降
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降低,对工作环境和 同事关系产生不满。
心理问题
工作倦怠可能对护士的心理状态产生负面 影响,如焦虑、抑郁等。
CHAPTER 02
护士工作倦怠的成因
个人因素
性格特点
研究显示,性格内向、缺 乏自信心的护士更容易感 到工作倦怠。
职业认同感
护士的职业认同感低,对 工作的投入度不高,也容 易产生工作倦怠。
工作压力应对方式
面对工作压力,采取消极 应对方式的护士更容易感 到工作倦怠。
工作环境因素
工作负荷
工作负荷过大,护士需要处理 大量的病人和病情,容易感到
工作倦怠通常表现为情绪衰竭、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 等症状。
特点
01
02
03
情绪衰竭
护士因长期工作压力而感 到情绪资源耗竭,缺乏活 力,容易产生疲劳和焦虑 。
去人格化
护士对服务对象和同事的 态度变得冷漠,缺乏同情 心和关心。
个人成就感降低
护士对自己的工作价值和 意义感到怀疑,对职业前 景和自我价值感到失落。
国际研究
护理工作中存在的职业倦怠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护理工作中存在的职业倦怠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近年来,护理工作中职业倦怠问题日益突出,这不仅对护士个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也直接影响了医疗服务质量。
因此,本文将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职业倦怠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职业倦怠问题的原因分析1. 工作负荷过大护理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其工作强度较高,常常需要长时间的倒班和频繁的夜班。
同时,患者数量的增加和医护人员短缺也使得护士的工作压力增大,难以适应高强度的工作负荷,从而导致职业倦怠问题的出现。
2. 缺乏社会支持护理工作需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频繁的沟通和交流,但有时因为工作繁忙和患者态度等原因,护士可能遭受到冷漠、不理解和甚至侮辱。
这种缺乏社会支持会让护士感到情绪低落,影响工作积极性,进而导致职业倦怠。
3. 缺乏职业发展机会许多护士在长期从事护理工作后,可能会感到事业上的困惑和焦虑,缺乏职业发展机会和晋升空间。
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和发展途径,护士们可能会逐渐失去对工作的激情,产生职业倦怠感。
4. 缺乏个人自我保护意识护理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其工作环境相对复杂,患者可能患有传染性疾病,工作场所可能存在高度压力和紧张情绪等。
然而,许多护士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在工作中无法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压力,导致职业倦怠的发生。
二、职业倦怠问题的整改措施1. 优化工作环境为了减轻护士的工作负荷,医院管理层应该合理安排护士的工作时间,尽量避免长时间倒班和夜班制度,保证护士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此外,医院还可以通过增加医护人员的配备,减少工作量的集中,降低护士的工作压力。
2. 加强社会支持为了改善工作环境,护理部门应该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此外,还可以通过组织护士参与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升护士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增强护士的自信心和工作满意度。
3. 提供职业发展机会医院管理层应该为护士提供职业发展机会和晋升空间,制定相关的职业规划和发展计划。
此外,可以通过加强护理师资培养,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进一步挖掘护士的潜力,为其提供更广阔的职业发展平台。
护士工作倦怠的研究现状
护士工作倦怠的研究现状护士工作倦怠是当前医疗行业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其对医疗服务质量和护士健康都有重要影响。
在临床实践中,护士工作倦怠可能导致他们对工作失去兴趣,缺乏热情,甚至会出现生理和心理健康问题。
随着临床护理工作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护士的工作压力日益增加,如何有效避免和管理护士的工作倦怠成为医院管理者和科研人员所关注的问题。
在过去的十年里,众多学者对护士工作倦怠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主要内容包括工作倦怠的成因、工作倦怠造成的危害以及护士工作倦怠的治疗方案等。
就工作倦怠的成因而言,目前研究表明工作环境、个人因素以及医院管理等多方面因素都会对护士的工作倦怠产生影响。
首先,工作环境是导致护士工作倦怠的重要原因之一。
护士在临床工作中长时间的站立和频繁的活动会让他们感到疲劳和不适。
此外,医疗机构的环境和氛围也会让护士感到工作的压力和不满意,如医生与患者之间的矛盾、医患关系的紧张和不和谐、患者家属的不理解等都会增加护士的工作压力,让他们感到无奈和沮丧。
其次,个人因素也是导致护士工作倦怠的重要因素之一。
护士在工作中可能会遇到负面的情绪刺激,如面对患者病情复杂、患者痛苦难忍、遭遇护理事故等因素会让护士感到无助和疲倦。
除此之外,护士在工作中可能会受到生活和家庭的影响,如压力、经济负担、家务事项等因素也可能让他们感到工作的压力和困扰。
最后,医院管理也是导致护士工作倦怠的重要因素之一。
医院管理者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效果对护士工作倦怠的发生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一些医院中,管理者过于关注财务和效益而忽略了护理质量和护士的健康,让护士感到失望和沮丧,从而导致工作倦怠的发生。
总之,护士工作倦怠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各方面的因素都会对其产生影响。
除了上述成因外,护士工作倦怠还会对医疗行业带来一系列的危害,如护理质量下降、医疗事故增多、护士离职率加剧等。
目前,关于护士工作倦怠的治疗和防控方案也在不断研究中,如医院针对护士的管理和培训、提高医生对护士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加强护士本身的心理和职业素质等都是有效的解决方案。
护士工作中存在的职业倦怠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护士工作中存在的职业倦怠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职业倦怠是护士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严重程度对患者安全以及护士本身的身心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对护士工作中存在的职业倦怠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对于改善护士的工作状态以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至关重要。
一、职业倦怠问题的原因分析1. 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护士工作需要长时间站立,繁重的工作量及亢奋的工作节奏使得护士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中,导致工作压力巨大。
2. 对病情变化的不可预测性患者的病情在任何时候都可能发生变化,护士需要时刻保持警觉并及时做出反应。
这种不可预测性增加了护士的工作压力,容易导致情绪疲劳和身心疲惫。
3. 工作环境的恶劣条件护士长时间处于医院繁忙的环境中,噪音、气味以及高温等恶劣的工作条件对护士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加重了护士的职业倦怠。
4. 缺乏职业发展机会一些护士感到自己的工作缺乏发展前景,缺乏晋升机会和职业成长空间,这使得他们对工作产生了厌倦感和无奈感,从而影响了他们的职业动力。
二、职业倦怠问题的整改措施1. 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建立专业的心理支持团队,为护士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和支持。
同时,建立良好的团队氛围,加强同事之间的互助和支持,减少护士的工作压力。
2. 提升职业发展机会为护士提供职业发展培训机会,鼓励他们通过进修和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拓宽职业道路。
同时,建立晋升机制,激励护士通过努力工作实现个人职业目标。
3. 加强工作环境改善努力改善护士的工作环境,减少噪音、气味等对护士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
建立良好的工作制度,合理安排护士的工作量和轮班,确保他们能够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和机会恢复体力。
4. 鼓励团队合作与交流倡导团队合作和良好的沟通交流氛围,鼓励护士之间相互帮助与支持。
通过团队会议、培训交流等方式,促进护士之间的知识共享和经验交流,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5. 提供职业荣誉感加强对护士的职业荣誉感培养,鼓励他们在工作中发现自身价值并获得认可。
护士职业倦怠干预策略
加强干预措施的研究与实践
不断优化评估方法,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 有效性,为持续改进提供有力支持。
针对评估结果中反映出的问题,加强相关 干预措施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更有效的干 预手段。
关注护士心理健康
推动组织文化变革
建立健全护士心理健康关怀机制,提供心 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服务,促进护士身心 健康。
积极推动医疗机构组织文化的变革,营造 积极向上、和谐的工作氛围,提高护士的 工作满意度和归属感。
个人因素
自我期望过高
一些护士可能对自己的工作表现有过 高的期望,当现实与期望不符时,可 能会产生挫败感和自责。
缺乏应对压力的策略
如果护士缺乏有效的应对压力的策略 ,他们可能会更容易受到职业倦怠的 影响。
组织因素
资源不足
如果医院或医疗机构资源不足, 如人员短缺、设备不足等,护士 可能需要承担更多的工作,从而 增加工作压力。
紧急情况和不确定性
护士需要随时应对病人的紧急情况和 不确定性,这种压力可能导致焦虑和 紧张。
人际关系
与病人和家属的沟通问题
护士需要与各种性格和背景的病人和家属进行沟通,沟通不畅或冲突可能导致 工作压力增大。
与同事和上级的关系
护士需要与医生、其他护士和管理人员等合作,人际关系复杂或紧张可能影响 工作满意度和效率。
未来研究可以关注护士职业倦 怠在不同职业生涯阶段的动态 变化,以及不同干预策略在不 同阶段的适用性。
加强多学科合作研究
未来研究可以加强心理学、护 理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合作 ,共同探讨护士职业倦怠的成 因和干预策略,为护士职业健 康提供更加全面的支持。
推动政策层面的关注和支 持
未来研究可以积极向政策制定 者和管理者传递护士职业倦怠 的研究成果,推动相关政策法 规的制定和完善,为护士创造 更加健康的工作环境。
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与对策一、引言护士作为医疗工作者中的一员,承担着重要的医疗和护理工作。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需求的增加,护士们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和挑战。
护士职业倦怠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影响着护士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因此,本文将对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帮助护士缓解职业倦怠,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二、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1.工作压力过大护士的工作是一项高度专业化和复杂化的工作,需要面对各种医疗问题和护理需求。
由于医院的医疗资源有限,护士们经常需要承担超负荷的工作量,导致工作压力过大。
长期的高强度工作容易导致护士们感到疲惫和倦怠。
2.缺乏工作动力由于工作环境的不稳定和不公平,一些护士缺乏工作动力,感到对工作缺乏兴趣。
他们可能觉得工作没有意义,缺乏成就感,导致职业倦怠。
3.缺乏职业发展机会在一些医疗机构中,护士的职业发展机会有限,晋升慢,工资待遇低。
这使得一些护士感到无法提升自己的职业水平和待遇,导致职业倦怠。
4.人际关系复杂在医疗工作中,护士需要与医生、患者和家属等多方人员进行复杂的沟通和协作。
一些护士可能由于与同事或患者的冲突而感到疲惫和倦怠。
5.社会认可度不高尽管护士是医疗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但在社会上,护士的地位和地位并不高,缺乏应有的尊重和认可,这给护士们造成了心理压力和困扰。
三、对护士职业倦怠的对策1. 提高工作效率为了减轻护士们的工作压力,医疗机构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增加护士的工作人员、改善工作环境、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等,以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 加强职业培训为了提高护士的工作技能和专业水平,医疗机构可以加强对护士的职业培训,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激励护士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
3. 调整工作待遇为了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医疗机构可以调整护士的工作待遇,提高护士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让护士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
急诊室护士职业倦怠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
急诊室护士职业倦怠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摘要】本文根据急诊室护士的职业特点,从工作环境、个人、社会和组织三个方面分析了急诊室护士的职业倦怠相关因素。
并阐述了现有的干预措施,简要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
最后提出了急诊室护士职业倦怠研究目前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关键词】急诊室;护士;职业倦怠;干预职业倦怠是职业压力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它是一种与工作情境有关的心理上的综合征,可从三个维度加以定义,即情感枯竭,非人性化倾向和低个人成就感。
其中情感枯竭是系列症状的主要方面,它代表职业倦怠感的应激维度,指一种情感上过度的付出感和资源的耗尽感[1]。
从事公共服务职业人群身心健康容易出现问题,护士作为与身心失衡的患者最频繁接触的角色,既要承担临床处置的高风险职责,又要遵循弱势患者的需求规律,护士这一特殊群体被认为是潜藏着倦怠发生的高危因素,是特易感染工作倦怠的人群[2]。
急诊室是抢救危重病人的前沿阵地,服务对象是病情危重、变化迅速、生命垂危的病人,对其工作人员要求技术精湛、时间性强、抢救效率高,急诊室护士的职业倦怠水平高于一般科室,其状况令人担忧[3]。
1急诊室护士职业倦怠原因分析1.1工作环境因素包括工作负荷大、工作要求高、人际关系复杂等因素。
医院是个复杂和高风险的工作场所,我国目前护士的配比严重不足,这导致护士的工作量过大。
有大量研究表明,护士工作量过大是引起职业倦怠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急诊室是医院的窗口,需要承担大量的抢救工作,经常面临大宗的抢救任务,护士的体力消耗较大;而且由于急诊室工作变数较大,注意力需要异常高度集中,机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长期慢性的应激作用,导致急诊室护士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长期频繁倒班、饮食无规律及睡眠模式紊乱易导致胃肠道疾病,女性在高度紧张状态中也较易引起心理和生理上的疲劳。
急诊室病人病情危急,对于重症患者来说,急诊室就成了他们生与死的“ 转折点”。
医护人员实施的抢救措施与患者生命息息相关,有时虽然医护人员抢救措施及时得力,但就诊的病人和家属社会背景、素质差别比较大,有些患者及家属应激能力差,对突发事件的发生缺乏冷静,往往因为疗效不显著或生命无可挽回,便把不良结局全部归咎于医护人员。
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与应对措施
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与应对措施在医疗行业中,护理人员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然而,随着职业优势与职业压力共存,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现象逐渐增多。
本文将对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原因分析1. 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护理工作的特殊性使得护理人员承受着极大的工作压力。
长时间的工作、高强度的工作量、不定时的加班等因素,使得护理人员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过度劳累导致职业倦怠。
2. 情感负荷过重护理人员需要面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疾病,还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日常沟通和交流。
在面对患者的痛苦、家属的情绪化反应时,护理人员承受着巨大的情感负荷,长期累积容易导致情感疲惫和职业倦怠。
3. 缺乏职业认同感护理人员的工作往往被人们认为是一种“辅助性”工作,缺乏足够的社会认可和职业地位。
这使得护理人员很难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导致缺乏职业认同感和职业倦怠。
二、应对措施1. 加强组织支持医疗机构应从组织角度出发,为护理人员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支持。
通过合理的工作安排、减少加班、提供培训和技能提升等举措,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2. 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护理人员需要学会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合理调节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可以通过参加心理咨询、学习放松技巧和心理调节方法等途径来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3. 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关系建立一个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对于护理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医疗机构可以通过组建互助小组、定期组织团队活动等方式,帮助护理人员加强相互之间的支持和合作,共同应对职业倦怠产生的压力。
4. 提升职业认同感医疗机构和社会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社会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度。
同时,护理人员自身也应加强自身专业技能的提升,努力成为专业、有成就感的从业者,从而增强职业认同感。
5. 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护理人员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均衡饮食,进行适量的运动,培养良好的心理调节方法,有助于缓解职业倦怠。
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护士职业倦怠是指护士在工作中感到疲惫、无动力、心理压力过大等不良状态。
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包括工作负荷过重、缺乏支持和认可、工作环境不良以及情感耗竭等。
为了解决护士职业倦怠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减轻工作负荷
- 提倡合理的工作时间安排,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
- 合理分配工作任务,避免护士过度负荷;
- 改进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 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技能提升,增加护士的专业能力。
2. 提供支持和认可
- 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鼓励护士之间相互支持;
- 设置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给予护士肯定和认可;
- 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包括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服务;
- 建立良好的职业发展路径,激励护士积极进取。
3. 改善工作环境
- 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场所,确保护士的工作环境符合规范;
- 正确配置医疗设备和工具,减少护士的工作负担;
- 加强对感染控制和职业暴露的管理,提高护士的安全感;
- 定期组织职工活动,促进同事间的交流和凝聚力。
4. 预防情感耗竭
- 建立良好的工作与生活平衡,鼓励护士注重个人休闲和充电;
- 提供压力适应和情绪管理的培训,帮助护士有效应对工作压力;
- 加强护士之间的情感支持,建立良好的同事关系;
- 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及时发现和干预情感问题。
综上所述,解决护士职业倦怠问题需要从减轻工作负荷、提供
支持和认可、改善工作环境以及预防情感耗竭等多个方面着手。
只
有综合采取这些对策,才能促进护士的职业发展和提高工作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士职业倦怠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1-06-10T14:44:25.93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3期供稿作者:卿利敏﹡席明霞李丹张颖杰黄冬枚[导读] 从护士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和干预措施方面对护士职业倦怠进行了综述。
卿利敏﹡席明霞李丹张颖杰黄冬枚(南华大学护理学院湖南衡阳 421001)【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3-0092-02【摘要】从护士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和干预措施方面对护士职业倦怠进行了综述,为管理者制定预防和干预措施和今后的护士职业倦怠实证性研究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医院护士职业倦怠研究进展Research Progress on Relative Factors and Intervention of Nurse Job Burn-outQing Li-min,Xi Ming-xia, Li Dan, Zhang Ying-jie, Huang Dong-mei (Central Hospital of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Hunan 410004 China)【Abstract】 It summarized the nurse’s job burnout in aspects of the conferences and interven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and basis to the following intervention and prevention planning in hospital. 【Key words】 Nurse; Job-burnout; Research progress 职业倦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对长期的工作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候群,这一概念最早用于形容长期药物滥用后出现的一系列症状,比如情绪耗竭、动机丧失等[1]。
国内关于护士职业倦怠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较早出现在医学的相关刊物上,近年来逐渐成为热点研究。
护理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压力情境,护士要面对的是个体差异越来越大的患者,复杂度越来越强的临床护理任务,患者家属的过度要求,社会的过高期望,久而久之,这些都会损耗护士的工作士气与热情,导致护士职业倦怠产生。
本文就护士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和干预措施进行阐述,为医院管理者预防和干预措施护士职业倦怠实证性研究提供参考性建议。
1 护士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护士职业倦怠是指护士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护士伴随于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2]。
具有情感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 EE)、人格解体(depersonalization or dehumanization, DP)和低成就感(diminish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AP)三个维度:情感衰竭(EE)指护士在工作中个人无法很好地处理周围的问题与需求,而感到精疲力竭,丧失工作的情绪资源;人格解体(DP)指护士在与患者互动的工作过程中,护士以不带感情与冷漠的方式和态度来回应;低成就感(AP)指护士在完成工作或与同事合作时表现的以及工作意义上的低成就感[3]。
国内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护士职业倦怠和很多因素存在相关性,现从以下方面来进行阐述:1.1 护龄与职业倦怠孙雅博,王金玲,张建梅[4]等的研究表明,轻度工作倦怠以1~5年护龄组护士居多,中度倦怠以11~15年、16~20年护龄组护士居多,高度倦怠以6~10年护龄组护士居多。
1.2 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肖永辉,陶舜梅,莫凌婷[5]对全县86名在职儿科护士进行调查和分析,显示儿科护士情感耗竭及低个人成就感呈高度倦怠、去人格化呈中度倦怠,其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于患者护理、护理专业及工作、工作量及时间分配、工作环境,文化程度和职称也是影响压力及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密切相关。
1.3 自我效能与职业倦怠尚少梅,张磊,金晓燕[6]等通过探讨自我效能感与工作倦怠感之间的关系,得出ICU护士在日常工作中的倦怠感较高,62.7%的ICU护士自我效能感量表得分在2~3分,呈中等水平。
自我效能感得分与情绪倦怠感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231,P<0.01),自我效能感得分与个人成就感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424,P<0.01)。
说明在情绪倦怠感和个人成就感两因子中,自我效能感越高的个体,工作倦怠感越低。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自我效能感越高, 情绪倦怠感越低。
1.4 自尊、健康和离职意向与职业倦怠李永鑫,李艺敏[7]利用工作倦怠问卷、自尊问卷、一般健康问卷和离职意向问卷对175名护士进行测评,该研究结果表明,工作倦怠的3个因素对于个体的自尊都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0.01);自尊部分中介耗竭和人格解体对健康的影响(P<0.01),并能完全中介成就感降低对健康的影响(P<0.01);自尊部分中介耗竭对离职意向的影响(P<0.01),并能完全中介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对离职意向的影响(P<0.01) 1.5 情绪劳动与职业倦怠骆宏,孙庆龄[8]研究提示,护士情绪工作能力的3个因子:表层扮演、深层扮演及情绪表达要求与职业倦怠的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3个因子均显著相关,且前者对后者有预测作用。
表层扮演(回归系数为正数)和深层扮演(回归系数为负数),提示情感耗竭的产生受到表层扮演的影响,而深层扮演能够缓解情感耗竭的产生。
有学者指出,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的关系:表面行为和耗竭、人格解体均呈正相关;深度行为、表达积极情绪分别均与人格解体、成就感降低呈负相关;隐藏消极情绪与工作倦怠各维度的相关均不显著[9]。
1.6 工作领域心理社会因素与职业倦怠骆宏,叶志弘,冯莺[10]调查显示,护士职业紧张感(48.7%)、负荷感(55.1%)较高,职业倦怠各因子与工作领域社会心理因素均显著相关(r=0.122~0.491)。
回归分析提示,工作负荷、工作控制感以及角色冲突是3个主要的预测因素。
1.7 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赵丽俊,许冬梅,赵志耘[11]的研究显示,倾向于选择“解决问题”和“求助”这两种成熟应对方式,情绪枯竭、去人格化的程度较低,个人成就感的程度较高。
而倾向于选择自责、幻想、退避不成熟和合理化的混合型的应对方式,情绪枯竭和去人格化的程度较高;且自责应对方式会导致个人成就感较低。
1.8 工作满意度与职业倦怠有些研究发现较高的倦怠水平与较低的工作满意度有关[12],有些研究认为工作满意度低的员工倦怠程度更高[13]。
1.9 坚韧性人格与职业倦怠贺玲玲,张平[14]研究表明,护士的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个人成就感维度上,65.86%护士在该维度上呈现高度倦怠;工作冷漠、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常模(均P<0.01),情绪疲倦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常模(P<0.01);护士在工作倦怠的情绪疲倦、工作冷漠维度与坚韧性人格呈负相关(P<0.05,P<0.01),个人成就感维度与坚韧性人格呈正相关(均P<0.01)。
即坚韧性水平较高的护士其情绪疲倦、工作冷漠程度低,而其个人成就感高,证明坚韧性与工作倦怠密切相关,并指出提高护士的坚韧性水平是减轻护士工作倦怠的有效途径。
1.10 共情能力与职业倦怠马贵君[15]的研究表明护士共情能力有差异(P<0.05),进一步比较得出,无倦怠的共情商数高于轻度、中度和重度倦怠者, 护士共情能力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这提示共情能力高的护士职业倦怠的程度较低。
2 职业倦怠的干预措施倦怠严重影响护士的工作、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因此预防和矫治倦怠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最初干预研究集中于改变个体策略上,即通过教育干预提高护士应对工作压力的能力,采用的方法有压力灌输训练、放松训练、时间管理、自信训练、理性情绪治疗、人际关系和社会技能培训、团队建设、职业要求管理、默想等。
2.1 职业倦怠内部干预策略工作倦怠内部干预策略主要是从个体自身的影响因素出发,旨在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和自尊,改变个体的归因方式,提高个体应对压力的能力和技巧等。
Pines & Aronso提出了个体干预可以使用放淞训练、认知压力管理、时间管理、社交训练、压力管理以及态度改变等方法。
这些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增加个体对工作场所的应对能力。
对这些干预训练的有效性检验表明,职业倦怠的核心一一情感衰竭可以被证实的确减少了,尤其是通过应对技巧的使用,如放松技巧、认知重建和社交技巧。
2.2 职业倦怠外部干预策略虽然内部干预的方法相对容易,成本也更低,但其干预效果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影响力却远比不上外部干预,因为与个体因素相比,工作特征因素对职业倦怠的影响作用力更大[16]。
因此,学者们开始关注组织干预策略的研究并提出一系列的措施, 如制度化管理、明确护士的工作职责、减少角色冲突与模糊、提高工作自主性,同时改善工作环境,做到公正公平,增加物质和精神奖励,使护士认识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以耐受更强的负荷, 促使护士投入工作,减轻倦怠[17]。
参考文献[1]Freudenberger, H.J.Staff burnout[J].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1974,30:159-165.[2] Shirom,A.Job related burnout.In:Quick,J.C.,Tetrick.E.(Eds.).Handbook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M].Washington, DC: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2003,245-264.[3]Capel, S. A. Tracting a phenomenon: Stress and burnout in teachers[J]. Europea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1992, 15: 197-211.[4]孙雅博,王金玲,张建梅等.不同护龄护士心理健康状态及工作倦怠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杂志,2010,10(9):70-73.[5]肖永辉,陶舜梅,莫凌婷.儿科护士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调查与分析[J].当代护士2009,10:68-69.[6]尚少梅,张磊,金晓燕等.ICU护士工作倦怠感与自我效能感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8):761-762.[7]李永鑫,李艺敏.护士倦怠与自尊、健康和离职意向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5):392-395.[8]骆宏,孙庆龄,顾利慧.护士情绪工作能力对职业倦怠的影响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1):969-971.[9]李永鑫,谭亚梅.医护人员的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及工作满意度的关系[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6):507-509.[10]骆宏,叶志弘,冯莺.护士职业倦怠与工作领域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12-14.[11]赵丽俊,许冬梅,赵志耘.精神科护士应对方式与工作倦怠、焦虑相关性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1):1013-1015.[12]王翠丽,邹凌燕,王克芳等.护理工作倦怠研究[J].护理学杂志, 2006,21(14)73-75.[13]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9.[14]贺玲玲,张平.护士工作倦怠与坚韧性人格的相关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9,24(20):52-54.[15]马贵君.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与共情能力的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09,23(12):3310-3311.[16]贾晓燕,朱永新.医护人员工作倦怠研究现状[J].现代医院,2006,6(4):6-8.[17]王艳妮,裴利芳.中外工作倦怠研究现状的比较分析[J].中国水运,2006,12(6):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