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管理者佛教五眼修炼

合集下载

净因法师:五眼是哪五眼_如何理解五眼

净因法师:五眼是哪五眼_如何理解五眼

净因法师:五眼是哪五眼_如何理解五眼1.肉眼佛的化身上的肉眼和我们普通的肉眼有没有不同?肉眼到底有什么特徵?肉眼者,假父母气血所成也。

即人中能见之眼。

其特徵:见近不见远,见前不见后,见内不见外,见昼不见夜,见上不见下,因有色质障碍故也。

如来有肉眼,因为应化身如来,他有父亲母亲,父亲为淨饭王,母亲为摩耶夫人。

肉眼是父母所生的眼睛,也就是我们现在的眼睛。

肉眼能看见物质世界,我们一切的感觉、知觉、都经由它而来。

2.天眼天眼是诸天因修禅定而得的。

其特徵:远近、前后、内外、昼夜、上下悉皆能见,以无色质障碍故也。

此有修得、生得二种,在人中依禅定于肉眼上彼修得淨眼者,谓之修得之天眼,生于色界诸天自得此淨眼者,谓为生得或报得之天眼。

3.慧眼慧眼者,谓二乘之人,以所得慧眼,观一切法皆空,不见有众生相,及灭一切异相,捨离诸著,不受一切法也。

普通人道理上通了,但是智慧没有力量,譬如脾气坏、贪嗔痴,道理上都晓得,就是扭转不过来。

儘管研究佛法,道理上讲得通,碰到事情却无法扭转。

这是不能证果,不能成道的原因。

所以真正的慧眼,是智慧的力量够了才能成的。

4.法眼法眼者,菩萨为度众生,悲智并用,以清淨法眼遍观一切诸法,能知能行,谓因行是法,得证是道,亦知一切众生种种方便门,令修令证也。

真正的法力无边,是办法无边。

如果还有人找麻烦,你搞不定,证明你法眼有限,你没找到好办法化解问题,就是没有法眼。

5.佛眼佛眼者,能照见诸法实相之眼,谓具前四眼之用。

无事不闻,无事不见,无事不知,闻见互用,无事为难,无所思维,一切法中佛眼常照,一切皆见也。

佛眼所有的功能都有。

很简单的问题,普通人有佛眼吗?有,被遮掩了。

我们也有天眼。

有这个功能,但是没启动。

天眼靠修禅定,或者修福报,生到天上自带功能。

学佛法就是把这些功能启动。

不同的境界,可能有不同的观察问题的视角是不一样,分为五眼。

五眼严格意义上不是固定的。

随时会调整,关键在我们的心。

从肉眼会升级到慧眼、法眼、到佛眼没有固定的。

慧如施等前五度的眼目

慧如施等前五度的眼目

二、慧如施等前五度的眼目慧如施等五度之眼者。

如《摄颂》云:“若时为慧所摄持,尔时获眼得此名,如画事毕若无眼,未画眼来不得值。

”智慧就像布施等前五度的眼目一样,所谓五度如盲,般若如目,智慧的心所能够拣择诸法,它和眼睛有一样的作用。

其余的比如布施是以舍为体性,持戒以能断为体性等等,这都是某一种善心的状况,比如它能够放舍或者能安忍等等,但是如果没有智慧,它们就成了盲目的行为。

比如舍施一个东西,如果没有智慧就不知道什么有过患、什么没有过患,什么是小什么是大,怎么能让它清净等等。

由于没有智慧拣择的力量,所做的一切或者是盲目冲动,或者是惯性行为,或者落在颠倒当中。

如果有智慧,这些方方面面就能做得很圆满。

再看达到佛果彼岸这个方面,如果有智慧,心上能顺合缘起,所作的任何一分决定都会到达菩提果位的果地,如果没有智慧,就像南辕北辙或者不清楚方向和道路,这些像盲人一样的前五度虽然在努力,但也没有办法到达彼岸。

总之,要做一件事情,心是关键,有智慧的拣择力、明了的认识力,无误地进行,事情就能够圆满,如果没有智慧,那就是盲修瞎炼,不会得到圆满。

如同《摄颂》所说:假使此时五度的修行被智慧所摄持,那就像得到了眼睛一样,获得了波罗蜜多的名称。

这就像画一幅佛像,如果说画事已经完毕但没有画眼睛,那就得不到价值,或者说此事没有完成。

意思就是,修习下至施一抟食的布施等前五度的修行,假使智慧已经摄持了,比如具有六种殊胜等以智慧来把握,在缘起上一开始发的心最广大的,在修的时候安住在三轮无缘当中,最终回向的时候回向无上大菩提。

这就是智慧把握了施一抟食的布施,这个布施之行是非常圆满的,就像画出了完整的佛像一样,这个时候就已经得到了波罗蜜多的名称。

假使没有智慧摄持,同样是施一抟食,或者是无记心习惯性地做,或者只求自己得一点人天福报,想以这个布施使自己来世能做个大富豪,或者施食的时候心里一直在跟别人竞争,或者是为了显示自我,这样子就成了一个以我执为了实现自我的行为。

佛学在管理中的启发

佛学在管理中的启发

佛学在管理中的启发
佛学在管理中的启发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心态、行为和意志。

首先,佛学在管理中提倡全面静心,引导管理者从内心调整天南
地北、安和谐、放宽心态去处理事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管理气氛。


样的管理方式,是能够从灵魂深处看清问题的最宝贵的技能之一,能
够帮助管理者们正确处理复杂的事务,从而取得更加优秀的管理成果。

其次,佛学在管理中还强调管理者以宽容的心去看待自然、员工
及客户,并使用温和的手段来引导他们达到共同的目标,而不是去迫
使别人来达到自己的想法,以达到促进公司发展的目的。

最后,佛学在管理中也提倡意志力,去把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处理
每一个环节,避免采取暴力的方式,而是以安抚的心减少攻击性和冲突,从而达到和谐的目的。

总之,佛教在管理中可以提供启发,引导管理者们以智性、宽容、温柔来处理事务,以达到良好的管理和发展效果。

佛教管理注重用智
慧和温和的心去理解所有参与到管理中的人,以及处理环境中出现的
复杂问题,通过理解与宽容去处理事物,同时保持意志力,来达到最
佳的发展状况。

四禅八定和五眼六神通[教学]

四禅八定和五眼六神通[教学]

四禅八定和五眼六神通[教学]小乘阶段是“欲界定”。

欲界定分四个步骤训练:第一步叫粗定或粗住;第二步叫细住;第三步叫欲界定;第四步叫未到地定。

中乘阶段是“根本禅”。

“根本禅”分四步功夫,即初禅、二禅、三禅、四禅。

其中又包括八触十功德和觉枝、观枝、喜枝、乐枝、一心枝这五枝。

1 、小乘阶段第一步:粗定也叫粗住,指练功时专心一意,不分心,不乱想。

坐、站、卧均可,专心一意地把意识粗略地定下来。

第二步:细住即要求练功的人把思想进一步往深层里定,好象是定在这个地方不能走了一样,即定根法。

其道理是由于思想高度集中,认真地静下来,所以就不会动了,这叫稳住,又叫细住,安稳的意思。

其方法是把思想意识往下定,把气往下沉。

第三步:欲界定在练功的意识定下来之后,下意识会出现一些美好的想法,比如突然想到一件高兴的事,或脑子里突然出现图象、声音等等。

所谓“欲界定”,是指有了某种想法和念头之后,马上就定住了,不能让它继续往前发展下去。

例如,你想着到某地或月亮里去,突然脑子里出现了某地或月亮,你就把你的杂乱想法定下来,就定在某地,或者定在月球上,或者定到某一棵树上,或者某条河边等等都可以,就是说,你的想法不能到底,刚好到那个边界就定下来了,这就是欲界定。

这个时候常常是心神爽快,或者心爽神昏,也就是心里特别舒服,全身分不清楚了。

欲界定常常是闭上眼睛练,这样就会有图象出现,但舌头翘一下,出现的图像就可能走了。

或者看到从什么地方来了个师傅,你跟着师傅出去了,但是不要走到那个地方——欲界定。

如刚好到了海边,你不要下海;到了悬崖,你在意识上不要跳崖;到了井边,你不能下去,就是说只能定在那里观看观看。

由粗住到细住,静坐到一定时候,就可能出现欲界定,就是下意识的欲望跑出去了,跑到某个地方。

如前面是个大海,你就定在海边观海,而不要到海里面去,到里面去就要出麻烦。

这是练功中关键的一步。

第四步:未到地定也叫未来禅,就是在第三步“欲界定”的基础上,下意识进一步在那个地方观望,时间要长一点,然后慢慢定下来,随之再把这个意识往回收、收、收,收拢回来,整个下意识又回到了你练功的地方。

管理人员五项修炼(智、信、仁、勇、严)

管理人员五项修炼(智、信、仁、勇、严)

从平凡到卓越的五项修炼《孙子兵法》云:“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意思是说,在对外用兵时,若欲败敌制胜,则统率三军的将领必须要具备智慧、威信、仁爱、勇敢、严明,这五种素养。

在当今的企业里,平凡的管理人员比比皆是,而卓越的管理人员则如凤毛麟角般难得一见。

如何从平凡走向卓越?应该是诸多管理人员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其实,《孙子兵法》中的一些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仍然可以被借鉴和运用。

因此,要想成为一位卓越的管理人员,其本身也需要在智、信、仁、勇、严,这五项职业素养上加以修炼,才足以使自己和自己所率领的团队最终从平凡走向卓越。

第一项:【智】的修炼智,就是要有智慧。

什么叫做智慧?对于率领销售大军,驰骋在一线市场上的管理人员来说,智慧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要有知识。

这里的知识包含专业性知识和复合性知识两大类。

专业性知识,是指管理人员对所从事行业的了解与认知。

如果你是消费品领域的管理人员,你就要通晓与本行业相关的宏观与微观方面的知识。

如果你做工业品的管理人员,也同样要了解工业品的相关知识。

例如,在宏观方面,你需要了解行业的市场现状、市场规模、发展趋势等等。

在微观领域,你要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学会用SWOT分析你所在公司、团队或所经营产品的优势、劣势、威胁(问题)、机会并科学客观地制定出相应的策略以及解决办法。

复合性知识,是指专业性知识之外的,与销售本身并无直接联系的一种综合、系统性知识。

对于管理人员来说,复合性知识主要是指开发1(或学习)、交换、复制和管理的能力,这四种知识是在任何企业工作的管理人员都需要的能力。

例如,管理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的市场运作方法(如深度分销),通过交换(与销售人员及公司决策层的资讯交流、观念沟通)并实施,然后成功地复制此方法,在应用的过程中通过有效的管理(人事)而使销售团队产生更大的绩效。

由于每一个行业所需要的知识不同,那么,你若想成为一位卓越的管理人员,就必须了解在自己所从事的行业里,需要哪些知识,然后就不断地去充实,成为你那个行业的专家。

领导力修炼与佛学

领导力修炼与佛学

领导力修炼与佛学:佛教中的“自性”与“顿悟”与“成功学”的浅见自性是每个人心中的活泼开朗无忌而顽皮的小孩子,佛家见性之人,既是觉悟之人,觉悟之人,不可以以逻辑来推论,因此才有中国佛教传承中的一段段的经典。

见性之人会突然见性,会恍然大悟,会痛哭流涕,会沾化微笑,会转身离开。

瞬间顿悟人生的使命,瞬间破解人生的困惑,瞬间斩断烦恼之源,瞬间突破时间匮乏,瞬间领悟个人方向,瞬间找到他人烦恼,瞬间就是“顿悟”;在瞬间“顿悟”之前,确是痛苦的磨练,修炼,却总是处处碰壁,顾此失彼,捉襟见肘,破绽百出。

一旦觉悟,就会缺点变优点,无处不休闲,处处有温暖,眼光不短浅,交流有真言,行住皆心安,他乡有良田,千里孝顺先;觉悟不是离开俗世,而是更加入世,更加积极,更加努力工作,更加听懂上级,更加亲和团队,更加头脑灵活,更加大气从容,更加气定神闲,人人都是朋友,处处都有资源,无处没有良师,无处没有机缘。

不是没有烦恼,烦恼就是机缘,机缘就是财源,从来没有彼此,处处都是全体,处处都是大局,偶尔或有局限,分分可以自解,转瞬既得安闲。

成功者不一定是觉悟者,觉悟者一定是成功者,而且是大成功者,而且是在事业上成功,在家庭上成功,在朋友圈里成功,在员工口碑里成功,在上级眼里成功,在个人爱好里成功,是全方位的成功。

而不是割裂式的成功,破坏式的成功,牺牲式成功,烈士式的成功,剥削式的成功,卑鄙式的成功,法律边缘处的成功,道德舆论被谴责式的成功,投机式的成功,偏激式的成功,奴隶式的成功,高压式的成功,24小时工作式的成功。

成功不是成“神”,成为高高再上的,没有缺点,人人都是奴隶或者工具,人人都该拜他,没有家庭,没有小孩的——“神”。

成功就是而是成人,成为一个有良心,有家庭,有爱人,有哥们,有爱好,有事业,有团队,有爱心,有缺点,的平凡的“俗人”。

五眼六通

五眼六通
漏尽通就是通过对世间万事万物的“现象之无常、本质之无我”的观察到了极致而产生的智慧。这种智慧的能力极强,能够把无始劫来的所有见思烦恼都勘破。漏尽通的“漏”就是指烦恼,漏尽就是凡夫的烦恼已经断尽了。没有了任何烦恼,才是真正的通达一切,所以获得漏尽通才是学习佛法和禅修最重要的目的。
法眼就是观察事物的差别相的能力,能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在空性见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因缘果报、前因后果、来龙去脉都能够了如指掌,特别是对于人性的分析能力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这才能够达到“对机施教”的水平。因为慈悲心的广大,不停地思考如何利益更为广大的众生,所以度众生的能力就会全面增长。由于智慧的缘故,获得了一切智;由于慈悲的缘故,又能获得道种智,也就是成就菩提大道的智慧。如果说慧眼是偏于空性上的自我解脱,那么法眼就是偏于有法(俗谛)上的无我利他。
确切地说,产生的作用是用来分别世间的各种形色和显色,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有对境产生分别才显示其功能作用;其余的四眼都是内在智慧的眼睛,可以借助肉眼分析人世间的事物,也可以不通过肉眼就了达生命的内涵和真相。
慧眼就是观察生命的本质,亦即在缘起法上生起的空性见,能够因此而断除我见的迷惑,把无始劫来的自我感觉的错误知见彻底了断,空观成就,看见无我,破除见思烦恼,获得无分别智,对一切事物的内在本质属性是空的道理完全掌握,也就是获得了一切智。这是从凡夫走向解脱的必经之路,也是唯一的出路,对于修习解脱道的行者来说,也是极其重要的一步。
达照法师:五眼六通——发表于《东方早报》(2015年4月4日第B05版)
五眼六通是佛教中对于人体功能全面开发之后状况的描述,只有圆满觉悟了的人——成佛之后,才能达到五眼六通的境界。五眼是指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六通是指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漏尽通。其中最重要的是佛眼和漏尽通,因为五眼当中只有佛眼是成佛才有的,而六通当中则只有阿罗汉等真正解脱的圣人才能够获得漏尽通。

领导者的修炼职场指南

领导者的修炼职场指南

领导者的修炼职场指南领导者的修炼就是提升领导者的内在力量。

领导者的力量如何获取?一、信念信仰愿景的修炼六项愿景,生存、兴趣、成就,以及使命、信念、信仰(解脱)。

领导者应弱化前三项小我愿景,或者在三项小我愿景中,提升愿景层次,过渡升华到大我,和无我的更高愿景层次。

生存、兴趣、成就的小我不需要修炼,而是需要不断反思和提醒。

因为,这是小我,私我愿景的感受。

往往会影响领导者的判断,以及更高愿景的建立和升华。

提升愿景的方法:所谓,格物致知。

格,格斗。

与自己的私欲作斗争。

推迟基本小我愿景的满足感。

格除物欲,才能看清楚事物的本质。

最终,认清宇宙人生真相的修炼。

人生价值、生命价值的修炼。

生死解脱的修炼。

二、*格的修炼*格藏识的修炼。

藏识是借用佛教唯识的'藏识概念。

有*格的意思,但是,比*格还要深。

最主要的是我们的善恶种子都藏在这里面。

就相当于我们的一个数据大仓库。

但是,我们一般恶的种子多,善的种子少。

这个大仓库决定着我们一生的大运和福报。

要改是很难改的,有点类似基因的意思。

所以一般说,*山易改,秉*难移。

解决方法:念佛。

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当然,读佛经亦有一定作用。

但是,不如念佛。

具体深层次道理,略。

三、理论策略的修练(练习)思维意识的修炼。

1.系统*理论2.局部*理论3.**理论整体*、逻辑*、理智*。

而非感*、情绪等等。

思维意识受智用意识影响。

四、应对模式的反思修练(练习)智用意识的修炼习惯的反思*格作用的反思负面意识反思:猜疑、防卫、我见、怀疑、嗔恚,等等。

反之正面:开放,豁达,坚定,柔和等等。

解决方法:承认错误,忏悔,悔过,认不是。

智用意识受*格藏识影响。

五、技能积累练习经常需要的一些基本技能,或者技能本身的熟练程度,极大地影响目标的实现,从而需要定期的重复练习。

六、修练与修炼(练习)提供一定的现场辅导,在一定的环境,模拟或者半模拟,带有一定的实习和练习,控制一定的程度和范围。

为修练,或者称为练习。

你明辨修行的境界:三明、五眼、六神通

你明辨修行的境界:三明、五眼、六神通

你明辨修行的境界:三明、五眼、六神通三明、五眼、六神通【神通】化莫之神,拘之通,合起,就是既能使人莫他之所以,又能所欲而了障。

能神通者必是能自在,所神通自在也。

如果有些人修行一段後,有些感、感或兆之等,但不能自己做主,不到想用就有,不用也不障自己的,那就不是自己的神通,很有可能是法示或妖鬼附所得。

得神通之方法有四,分:(一)生四禅天之果而自然得之通,(二)仙人依力自由空之通(由所得之通力),(三)依持咒所得之咒通,(四)依修禅定而得通力之修通。

分通力五通(五通),即:(一)道通,悟中道之理後,以心物,而有之通力。

(二)神通,依禅定心,察思惟而知宿命等之通力。

(三)依通,依、符或咒等而得之通力。

(四)通,依之果而得之通力。

(五)妖通,妖怪所具之通力。

所神通,其即是今人所的特功能,佛道家前,不炫耀神通,不似今人,稍有能便出走江湖,但佛道家前,亦需要神通,如藏密大成就阿底尊者的《菩提道》:“福智自性,因,一切佛共,引神通。

如未生翼,不能空,若神通力,不能利有情。

具通者日夜,所修福德,神通者,百生不能集。

若欲速,大菩提,要勤修神通,方成非懈怠。

”即是明明鼓弟子要修神通。

但是要有重要的前提:“福智自性,因”。

也就是了修福德智慧,了修行的,才是“一切佛共,引神通。

”不然修神通只是名利的,那神通只成回之因。

【三明】又作三、三法。

於位,除愚,而於三事通之智明。

一、宿命明,知自身他身宿世之生死相,,但知去宿世受生之事,名宿命通。

知宿世,一生至百千生,如是姓,如是名,如是受苦受等事,皆悉能知,是名宿命明。

二、天眼明,知自身他身未世之生死相,天眼通之更明了者。

天眼通凡皆能得之,天眼明非者不能得。

但死此生彼,名天眼通。

我及生死生,及身口意所作善之行,或生善道、道,皆悉能,是名天眼明。

三、漏明,知在之苦相,一切之智也(漏者)。

生因三界、思之惑,落生死,故名漏;惟三界、思惑,而得神通,名漏通。

知漏已後,更不受於生死,是名漏明。

什么是五眼六通

什么是五眼六通

什么是五眼六通“五眼”是指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五种能力,“六通”是指神足通、天耳通、天眼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智证通。

前五通各种修练都可达到,惟漏尽通为佛家的境界,是菩萨依定慧力所示现的六种无碍自在妙用。

肉眼,指一般的眼睛。

所见非常有限,而且无法看穿一切有形物质,只能看非常短的距离,可以说是非常受到局限的“观看”工具。

但是如果经过用功的修行,肉眼也能穿越有形的物质而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事物,可见人的潜能是非常不可思议的,即使肉眼这个感官,也只是使用到很少的能力,足见修行是每一个人其实都应该作的事情,因为如果感官有限,往往就会落入有限的思考,也继而作出“有限”的行为,而对于这浩瀚的宇宙而言,不啻是坐井观天,故人人宜修行,最起码,可以扩展自己的“视界”,何乐而不为呢?天眼,是天人拥有的视力。

能够看得相当广泛,能够看穿有形的物质,而且能随心所欲的观看自己想观看的任何人事物,但天人由于天界的境界不同,所看的能力还是会有细微的差异,例如四禅天的天人和初禅天天人所看的范围,当然就是四禅天天人看得更清晰、更广泛,故天眼绝对与修证功夫有关,修得越好,看得就广泛。

欲界的人类,一样可以修得天眼,因为肉身虽然处欲界,可是还有天色身也与肉身并存,经过修行,天色身就会慢慢的醒觉,醒觉以后就会睁开天色身的眼睛──天眼,故修行得力之人,天眼会慢慢张开,就会看到一切欲界众生看不到的人事物。

但是天眼的证得与一个人的开悟与否并没有绝对的关系,很可能一个有天眼能力的人,完全不懂空性,也很可能一个天眼尚未打开的人,已经澈见诸法实相,故一切的神通现象,切莫执着,因为因缘甚深,每一个人透过修行而证得的神通并非次第完全相同,相反的,每一个人证得的神通能力都是不太一样,除非已经证得佛眼,才是究竟证得,否则都是千差万别,故修行人切忌与别人比较进度,尤其是神通证得的进度。

慧眼,是开悟之眼。

只要开悟者,就是拥有慧眼之人,也可以说,有慧眼,则必定是开悟者;这是一体两面之事。

禅宗五心与员工管理

禅宗五心与员工管理

禅宗五心与员工管理" 佛祖禅宗有五心:真诚心、平等心、清净心、慈悲心、正觉心一个有作为的员工,有七大要素是他必须努力的:认真负责的工作素养、锐利创新的改革精神、海涵坦诚的沟通原则、周密详尽的决策谋略、和谐共进的团队精神、不断进取的学习心态、切实有效的个人管理。

作为管理者不但自已要做好七大要素的先行者,而且有责任辅佐员工努力达到七大要素。

管理者都会考虑用有效管理手段,通过激励让员工更主动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发挥其积极主动的热情;而作为员工,每个人也都希望如何把任务完成,将工作变得轻松快乐。

在这样一个似乎互为矛盾而又趋于统一的关系中,如何将这两种需求同时进行满足?这将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工程。

而事实上,运用佛祖禅宗五心:真诚心、平等心、清净心、慈悲心、正觉心的精要,就是一种方法,一种很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可以轻松的将两者有效解决,那就是笑对万物,处事五心。

每个企业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员工,这些问题员工散落在企业的各个组织中,虽然数量不多,但对于中、高层管理者来说,也足够麻烦的,管理者不得不用很多的时间来安抚或处决这些问题员工。

用什么方法呢?我觉得运用佛祖禅宗五心:真诚心、平等心、清净心、慈悲心、正觉心的精要,就是一种方法,一种很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我们把五心溶进一个字:笑,微笑。

你知道美国着名的企业家吉姆、丹尼尔吗?他就是靠着一张笑脸,用微笑神奇般地挽救了濒临破产的企业。

丹尼尔还把笑脸作为公司的标志,信笺、信封上都印上了一张乐滋滋的笑脸。

他以微笑下基层,发政令,进行管理。

结果,员工们渐渐被他感染,快乐员工、快乐客户的理念在企业中生根发芽;员工们都拥有一个乐观、上进、愉快的心情来对待工作,员工之间的关系亲密得就好象一家人一样。

公司生产效益提高了,员工友爱和谐,上下同心同德,其乐融融。

从此,公司的信誉和形象大增,客户盈门,生意红火,盈利丰厚。

可见,微笑可以让领导与员工之间更容易沟通,可以使企业形象更深刻地印在客户的脑海中,能够为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佛家六度思想与企业员工心理潜能开发

佛家六度思想与企业员工心理潜能开发

佛家六度思想与企业员工心理潜能开发摘要:佛家六度思想是佛家中的一种修行方式,内容包括完善自己的慈悲、喜舍、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方面。

本文通过对佛家六度思想的研究,探讨如何将其中的思想融入到企业员工的心理潜能开发中,以帮助员工增强个人素质、提升工作效率。

关键词:佛家六度思想、企业员工、心理潜能开发、个人素质、工作效率正文:一、佛家六度思想佛家六度思想是佛家中的修行方式之一,主要包括慈悲、喜舍、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个方面,是佛教中普遍被称为“六度”的修持。

慈悲是指心怀慈悲之心,对待所有众生不分善恶好坏,要尽力拯救一切众生。

喜舍即是慷慨大方,不计较私利个人得失,给予别人爱心和支持。

忍辱则是忍受所有受伤害的经历和困难,学习包容与宽恕。

精进意味着不放弃努力,争取稳定的进步。

禅定则是指通过定心思考和感知,实现海阔天空的宁静和平静。

智慧则是指理性和理智,根据正确知识和判断来寻找自由、真正和幸福等方面的真相。

佛教六度的目的是通过对以上修行方式的学习和实践,单独或综合地提高个人素质,进而达到最终目标——解脱。

虽然个人解脱的途径与企业员工的成就有所不同,但佛家六度思想中提出的修习方式对于企业员工的心理潜能开发也可以进行有益的应用。

二、企业员工心理潜能开发与佛家六度思想企业经营需要不断提升员工的素质和工作效率。

在此过程中,佛家六度思想能够为员工心理潜能开发作出一些有益的贡献。

1. 增强慈悲心企业员工在处理社会和人际关系时,心怀慈悲之心可以帮助员工建立积极健康的心态。

在与同事或客户进行交流时,应该用正面、友好的态度对待对方。

2. 培养大度成为一个宽容大度的人是商业成功的关键之一。

企业员工应该在工作中体现出大度和善良,学会包容和宽容,在面对挫折、经济困难等问题时,保持平和的心态和从容的气质。

3. 忍辱耐劳工作方面,面对压力和挑战,员工应具备忍受痛苦和压力的良好心态和适应能力。

要毅力不懈忍耐努力工作,直到取得成功。

企业家的禅修智慧

企业家的禅修智慧

企业家的禅修智慧禅修是一种古老的修行方法,源于佛教。

它通过冥想和专注的方式,匡助人们平静心灵,提高专注力和洞察力。

对于企业家来说,禅修可以匡助他们更好地面对工作中的压力和挑战,提高决策能力和创造力。

以下是一些企业家可以借鉴的禅修智慧。

1. 冥想提升专注力:企业家需要面对各种复杂的问题和决策,而专注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通过冥想,企业家可以训练自己的专注力,提高对工作的集中度和敏锐度。

每天花一些时间坐下来,专注于呼吸或者特定的感觉,让思绪平静下来,可以匡助企业家培养专注力。

2. 观察思维模式:禅修教导我们观察自己的思维模式,了解自己的思量方式和偏见。

企业家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的思维模式,发现自己的盲点和偏见,从而更客观地看待问题和做出决策。

比如,当面对一个挑战时,企业家可以问自己:“我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我有没有被自己的偏见影响?”3. 接纳不确定性:在商业领域,不确定性是常态。

企业家需要学会接受和应对不确定性,而不是试图控制一切。

禅修教导我们接纳现实,不执着于过去或者未来,而是专注于当下。

企业家可以通过禅修来培养接纳不确定性的能力,学会在变化中保持平静和灵便。

4. 培养同理心:企业家需要与员工、客户和合作火伴建立良好的关系。

禅修可以匡助企业家培养同理心,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情感。

通过冥想和观察自己的情绪,企业家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并建立更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5. 增强创造力:禅修可以匡助企业家打破传统思维模式,激发创造力。

通过冥想和观察内心,企业家可以超越常规思维,发现新的解决方案和商机。

禅修教导我们放下执念,开放心灵,从而激发创造力的源泉。

6. 培养平和心态:企业家往往面临压力和挑战,而禅修可以匡助他们培养平和的心态。

通过冥想和观察内心,企业家可以学会接受和释放负面情绪,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稳定。

平和的心态可以匡助企业家更好地应对挫折和难点,保持积极的心态。

总结起来,禅修可以为企业家提供许多智慧和启示。

通过冥想和观察内心,企业家可以提升专注力、培养同理心、增强创造力、接纳不确定性,并保持平和的心态。

五眼和六通

五眼和六通

五眼和六通作者:妙音来源:学佛社区网佛法称特异功能为神通,各种神通不外乎五眼和六通。

五眼是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六通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

肉眼:是肉身凡夫的眼。

见近不见远,见前不见后,见外不见内,见昼不见夜,见上不见下。

因有此碍,故求天眼。

肉眼能照见一切没有隐蔽、没有障碍的可见之物。

肉眼功强的人,在睁开眼时可以看到别人身体外面的辉光,即人体场,可以和世界上最先进的摄相仪媲美。

肉眼看光有四个用途。

(1)通过看光可以判断人的身体状况。

一般是银白色的人身体健康,灰色的人有病,颜色越暗病情越重,黑光的人已经离死不远了。

(2)通过看光可以判断人的功能功力。

功能越强,辉光的颜色越分明。

随着功力的不断增加,光色会发生变化,从低到高依次为银白红或橙浅黄金黄绿蓝紫(如老子)七色光环(如释迦牟尼)。

(3)通过看光可以了解人的气质、性格类型以及他们所从事的事业。

有的人天生气质很好,有与众不同的辉光,他的光柱在入静或睡着时可以无穷高,且具有穿透性,很远的地方都能看到。

这种人有一种凝聚力,人们会莫名其妙地跟他走,往他身边聚。

他如果参政,就能得天下;如果修道,就可能成正果。

这种气就是天子气如《史记》里记载刘邦就有,会看光的吕雉、范增、秦始皇的谋士都在找他。

(4)通过看光可以判断某地的地磁、地电、地光是否适合练功。

如果某地的光是黑色的雾气,就不要在那里练功。

有的山头出现黑色的光,比较高,一般是有特殊能量的动物在这里,应该避开。

天眼:是天人的眼。

远近皆见,前后、内外、昼夜、上下悉皆无碍。

然虽见和合因缘所生的假名之物,不见实相,故为得实相,而求慧眼。

天眼能照见没有隐蔽、没有障碍和有隐蔽、有障碍的可见之物。

天眼功是指天目(即松果体、脑上腺、山根、泥丸等)或身上其它辉光处被启动而产生的视觉效应,称非瞳孔视觉效应。

天眼功的具体表现有四个层次。

(1)内视。

内视就是指练功人返观内视自己体内,看到气在自己内部的运行,还有五脏六腑以及骨骼各方面的情况。

天地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天地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天地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1)肉眼的定位许多修行人都只注意到天眼的训练,却很少注意到一切神眼都要从肉眼开始,否则一切的眼睛训练成功之后,都会被破坏,无法维持比较持久的能力。

因此!如何让肉眼清净是第一步训练五眼的要求,目前社会的计算机电视都很普遍,所以信息过多对肉眼来说都是一种伤害,如何把有害的信息、有毒的文字数据与图片删除消毒,对肉眼来说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训练方法,养成习惯之后才可以防止肉眼的中毒。

究竟那一些数据会让人类的肉眼中毒,例如社会新闻的色情图片、暴力新闻、电影、错误的宗教观念、错误的引导技术等等引发出来的信息都是有毒的材料,积存久了都会引起个人的天眼中毒。

(2)天眼的定位天眼的位置,许多人都有不同的见解,而大多数人都认为在额轮眉心的位置,道家称之为玄关之所在。

但是经过严密的研究发现,真正天眼的位置是一个会移动的部位,没有开发的人会停在鼻梁山根的位置上,开发之后部份的人会上移至眉心,部份的人会下降到山根之下的鼻梁之上,因此严格的划分,应该以鼻梁山根之处,也即是两眼联机的水平线为分界标准,在山根之下者为鬼眼或称之为阴阳眼;在山根之上者为天眼。

鬼眼的特色是开眼所见,都是以鬼类为主,这种人的特色是白天爱睡觉而晚上好动,不容易入睡,容易变成夜行动物。

天眼打开的人看到的灵异之物,则以天部的诸神居多,常见者多属欲界三十三天之内的诸天天神。

天眼的打开多属先天属性居多,而不一定是透过宗教之训练所成,因此先天上容易被开发,只要接触任何一种气功或宗教都可能被引导打开,所以这些人物容易进入宗教发展成宗教人物。

过早的天眼打开,如果没有获得适当的导师指引,一方面会浪费人才,一方面会造成当事人的扭曲,误会本身的神经功能不正常,常被误会为精神错乱的一种症状,因此不当的天眼能力所带来的是灾难而不是幸福。

(3)慧眼的定位慧眼的位置,在正常的肉眼上下,会有更多的眼睛,天眼是单数存在,而慧眼却是复数存在,它的功能是可以帮助肉眼搜集数据和分析数据,因此在搜集和分析上的功能是优于天眼的能力,天眼只是观察以及追踪事件的速度上比较快,但是心志比较弱的人士,所观察到的都是平面的图片或文字,是无法翻出其中的图片意义以及文字的内涵,因此天眼的人碰到慧眼的人,只有认输和偑服而矣,原因是天眼虽然看到了图样,但是并不了解其中奥妙,有慧眼的人只要有一点点蛛丝马迹,就可以研读出其中的内容和总结出其中的意义,因此天眼是用看的,而慧眼并不需要看到就已经可以直接获得答案。

五眼关感悟

五眼关感悟

五眼关感悟
五眼观是通过五眼观自己,可以更清晰的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技能之,便于自己定好成功的走向,引领自己走向成功。

作为管理者,用五眼观他人,便于了解他人的想法,他人的能力,他人的纬度,便于制定任务和管理他人。

其实五眼观整个人,往往是观灵、脑、心、身,只有肉身的我们称之为木偶,四者全有者为明人,其实从木偶到明人不是人类别的区分,而是同一人修炼的不同状态,这里明人是我们每个人应该达到的状态,这种状态的优劣往往是体现在灵上。

灵是价值观,是每个人心中的操守,体现在我们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

企业管理者需要有菩萨心肠

企业管理者需要有菩萨心肠

企业管理者需要有菩萨心肠2007年9月在大连召开的达沃斯年会上,来自全球的与会者普遍认为,企业除了以利润为目标之外,还要强调社会责任感。

那么,回报全社会并对公众负起责任的这种社会责任感,正是需要企业管理者有慈悲心、众生平等心,俗称“菩萨心肠”。

著名领导力培训专家彭杰老师认为,“十心”领导具体指的是——慈悲心、平静心、清净心、宽容心、忍耐心、利乐心、平等心、奉献心、淡泊心、无欲心。

1、慈悲心为什么很多现代人生活得不快乐?为什么我们拼命追逐、苦心经营,却往往达不到自己的目标,佛教对此的回答是:今日人类所面临的问题,需要以一种正面的心态和慈悲心来面对,借由开展一种普世的责任感,便能解决我们大部分的问题,而这种普世的责任感,便是慈悲慈悲是佛教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只有达到慈悲与智慧双重圆满才能证悟成佛生活中,我们对他人产生一种真正的关怀,并且勇于承担起给予他们幸福、拔除他们痛苦的责任,这种关怀和爱便是慈悲。

与此同时,慈悲也是一种最为彻底的自利——当我们净内心的大门敞开,去关怀和爱护他人时,我们会发现自己生命中的一切都变得很容易因此,慈悲也是现代人自爱的最佳方式。

2、平静心不管大小,不论多少,舍一文钱也好,舍亿万财也好,都要像燃烧的蜡烛一样,目的在于利益众生,不求别人回报,只要他人得到光明就够了。

唯有这样才能真正把贪嗔痴、是非人我、自私狭隘、权力欲望等一切嗜好都戒除掉,从而拥有一份明朗的心境、坦荡的胸怀、惬意的生活和宁静的幸福。

要有一颗平静心。

会“舍”就是要学会给自己的人生做减法。

如果能够主动停歇、做减法,减掉贪欲、执著、心灵负担,这个人就不再是普通人,他的智慧、功德、寿命就会增加。

因为心里的空间越来越满,烦恼也越来越多;你放弃的越多,你得到的越多。

当你放弃的那一刻,你的心的容量,就在无形之中变大了。

这样,减少一次奢靡,就等于增加了一份灵魂的纯净与人生的宁静;减少一次应酬,就等于增加了一份家人的亲情与生活的从容;减少一次谄媚,就等于增加了一份人格的尊严与心灵的轻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决策管理者谈佛教中开“五眼”的修炼摘要:本文结合佛教关于开“五眼”理论,对开“五眼”进行了现代意义上的诠释与发挥,这对于富有实践经验决策管理者在短时间内“一朝顿悟”,迅速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决策管理者佛教开“五眼”(认知能力的提高)佛教在提高认知能力方面有独到的见解,这种见解被称为开“五眼”,即所谓开肉眼、开天眼、开慧眼、开法眼和开佛眼。

不同的“眼”代表着不同层次的认知能力。

正因为如此,开“五眼”的次地修炼对于决策管理者不断提高认知能力有着重要的启示。

这里,笔者先对佛教的“五眼”做一简要的阐述,然后,结合老师的传授和自身修炼的体会,为大家阐述现代意义上的“法眼”以及其他“四眼”!一、佛教关于“五眼”的解释佛教认为,依照佛教教义通过坚持不懈的修炼可以获得“五眼六通”。

五眼的主要内容如下:(一)肉眼:光见暗不见,见前不见后是也;(二)天眼:前后内外,山岩石壁,真见无疑是也;(三)慧眼:能识文字义理浅深,前生后世,善恶因果,如掌明也。

(四)法眼:能见三世佛法,行种种方便,量根施道,不失其时是也;(五)佛眼:圆明普照,无始劫前,无始劫后,一切因果如对目睹,毫法不失也。

此五眼,乃是一切诸善功德福感而生。

唯佛能全,余人不及。

眼须分五,照其一心,见性修行,人人有份。

二、对“法眼”的现代理解我们在此谈到的法眼不是宗教神通意义上的法眼,而是指根据大道修行,自身的认知能力会逐渐地提高。

笔者意义上的“法眼”实际上就是大道(总规律)之眼,下面就是笔者对法眼所作的现代诠释。

当然,我们所讲的“法眼”是放在“五眼”之中来探讨的。

而所谓的“五眼”代表的是五种不同层次的认知能力和智慧层次。

(一)肉眼(直观)肉眼就是肉眼凡胎,只能看到现象,不能看到本质;只见结果,不见原因;只见前,不见后;只见光明,不见黑暗;只见眼前,不见长远;只见局部,不见整体;只见有形,不见无形;只见事物的表象,不见事物存在的前提……。

总之,这种眼睛只能看到矛盾的一个方面,而不能看到矛盾的其他方面。

也就是说,见“阴”不见“阳”或见“阳”不见“阴”,不知道“孤阴不生,孤阳不长”的道理;不知道“阴阳两个方面”是相资而用、不离不弃的;从根本上讲是不知道大道是“一阴一阳之谓道”。

因此,笔者称肉眼层次的认知水平为“眼中无太极”的水平,处于这种认知水平上的人也就是“有眼无珠”。

这种眼睛是典型的“猪八戒式”的眼睛。

在《西游记》中,猪八戒看到由白骨精变化而成的美貌的妙龄少女,提着一篮食物款款而来,就引起了他的色欲和食欲。

这样的人或被欲望所驱使失去正常的理性,或生性愚钝如混水一潭,或不愿动脑思维,为思想上的懒汉。

这样的人根本不知道现象与本质关系,把现象当成本质。

当然,这种情况在现实中大量存在。

只是不像我们所说的“眼中无太极”那样极端。

现实中的“无太极”多为“偏阴偏阳”的病态状况的“病太极”、“偏太极”,而不是正常的“一阴一阳”、“阴阳具有平等性质”的太极。

如果猪八戒不是为色欲、食欲所迷,稍微地看一下周围的环境,就不难得出“小姑娘”是妖怪的结论。

因为任何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是与前提相适应的。

当时、当地的环境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蛇回兽怕”白虎岭,决定了一个人只有具备了比“猛兽”还要大的能力,才能在那样的环境中生存。

而面前的如果真的是一位小姑娘的话,她怎么才能在这种环境中生存呢?稍做思考就会得出,小姑娘不是人,而是变作人形的“妖精”的结论。

再看看“小姑娘”的行为就更能断定她是个妖精了!猪八戒不能进行理性的分析,把现象当成了本质,也就很自然地认为她是个漂亮的小姑娘了。

于是便说服他的师父接受“小姑娘”施舍,结果决策失误,险些使师徒三人丧命于尸魔。

因此,肉眼凡胎的人应通过修炼打开天眼,才能超凡脱俗!(二)天眼(见不见)打开天眼的人不仅聪明,而且遇事也愿意动脑,三思而后行,能够看到常人所见不到的东西。

遇到问题时会像《西游记》中的二郎神那样,“眉头一皱”,放出一道“金光”,看到事物的本质,做出正确的决策。

打开“天眼”的人虽然能够“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但是还没有达到“自然观照”、“自然呈现”的水平,还需要“眉头一皱”,才能“计上心来”。

这样的“眉头一皱”说明,在一般情况下,这种认知水平的人眼中还是没有“太极”,但好在面对重要问题时能够“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也算是超越了肉眼凡胎的认知水平。

我们称这种认知水平为打开了“天眼”,天眼的认知水平实际上就是“用时有太极”,不用时便失去了这种能力。

因此,还应该不断地通过自我修炼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打开自己的法眼。

君不见,《西游记》中的杨二郎在降妖除魔的过程中,往往会睁开“第三支眼”(表示比常人多一支眼,认知能力比一般人高),放出一道金光,在金光照耀之下,妖怪便会现出了原形。

二郎神也就看到了“妖怪”(事物或问题)的本来面目(本质),进而降伏或除去“妖怪”——解决问题!(三)法眼(正意)打开法眼之后的认知能力表现在,既见结果,又见原因;既见前,又见后;既见光明,又见黑暗;既见眼前,又见长远;既见局部,又见整体;既见有形,又见无形;既见事物的表象,又见事物存在的前提……。

总之,这种眼睛能够看到矛盾着的所有(或主要几个)方面。

也就是说,既见“阴”又见“阳”,并且知道“孤阴不生,孤阳不长”、“一阴一阳之谓道”。

笔者称这样的认知水平——法眼为“眼中有太极”。

既然法眼达到了“眼中有太极”的认知水平,而太极所体现的是“一阴一阳之谓道”,它是大道、总规律。

那么,法眼就是“道眼”,就是“规律之眼”。

法眼的本质是把握了正确的思维规律,对于一个具体研究对象,能够自然观照出(发现)问题的实质——“偏阴偏阳”的病态,并且能够根据太极中矛盾着的两个方面所具有的相资性、互含性、互变性和交生性进行综合地分析研究,找出解救问题的方法——阴病阳治,阳病阴治。

这种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做出正确的决策并有效地组织实施(管理)的过程。

达到法眼层次的认知水平是人才的最低境界。

这样的人一旦具有了这种认知能力,就有了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而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匠才了。

法眼能够“知阴知阳、知柔知刚、知微知著”,能够用最高公理——一阴一阳之谓道,来观照各种问题。

这样不仅能够透过现象明白无误地看到事物的本质,看到“偏阴偏阳”,并能够把“偏阴偏阳”的病态,纠正为与“一阴一阳之谓道”相合的良性状态。

我们知道人是通过五官——眼、耳、鼻、舌、身与外界发生联系,从而达到认知事物的目的。

而“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最终要到第六识——“意识”那里去会合,以达到认知事物的目的。

可见,法眼虽然达到了“眼中有太极”的认知水平,但由于“眼睛”只是五官中的“一官”,因此,“眼中有太极”相对于“五官”认知系统整体来说仍然是“偏阴偏阳”的病态。

因此,打开了法眼之后仍然需要做进一步的自我修炼,以达到更高的认知水平。

(四)佛(魔)眼(善业)由法眼的认知水平继续修炼,便会达到“佛眼”的认知水平。

法眼虽然达到了“眼中有太极”的认知水平,但相对于“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的全息认知来说仍然处于“偏阴偏阳”的状态,所获得的认识仍然是偏于形而上学的。

既然五官与外部事物接触形成“五识”,然后到“意识”那里去会合,那么,从法眼的认知水平继续往上修炼,便会打开“佛眼”,进入更高境界。

佛眼的实质是“心(意识)中有太极”,也就是所谓的“心眼”。

具有佛眼的人在认知能力上当然在具有法眼的人之上,并且能够表达正确,实施有效。

由于“心中有太极”,有了“心眼”,具有这样认知能力的人具有“超人”的认知能力,自身也就具有很大的“法力”,甚至呈现一些“法力无边”的特征。

我们可以根据他(她)们的行为把开“佛眼”的人分为两种情况:1.魔:这种人对自身之外的问题及对象的认知能力极高,但不能认知到自身的利益与他人的利益从根本上讲是一致的,因此,这类人虽然聪明绝顶,但有时做出的事却“愚蠢”之极。

他们有时只知道极端地追求个人及其家族的“私”的利益,根本不顾大众的利益。

所以,他们常常会凭借自身超人的能力造出一些“极端自私”的“恶业”来。

袁世凯在近代史上就是一点典型的“魔鬼”,这个人虽然绝顶聪明,趁清王朝衰落之际不断地积累实力迅速崛起。

以牺牲国家和民族利益为代价,最终当上了民国的大总统,但是还难以满足他那极端自私的欲望。

竟然逆历史的潮流、开历史的倒车,当起了皇帝来。

最终落了个“一失人身,万劫不复”的下场。

又如清朝乾隆年间的大贪官和珅由一个侍卫爬上内阁中堂的高位,在官场中左右逢源成为乾隆的宠臣,为个人和家庭的一己之私,魔性大发,疯狂地聚敛财富。

最后,“和珅倒,嘉庆吃饱”,成为乾隆皇帝为他的儿子嘉庆“过大年”准备的一头“挨杀的肥猪”!由一个极端聪明的人变成了一头“智猪”!成为一个可恼、可恨、可悲、可怜的蠢猪!总之,这种人通常具有超人的能力,但又极端的自私,就是不能认知到自身的利益与他人的利益从根本上讲是一致的,因此,尽管他们有时极端追求个人的利益,但是最终却根本不能达到自利的目的。

2.佛:这种人的认知能力极高,又能认知到自身的利益与他人的利益从根本上讲是一致的,因此,这类人是“智慧”的人。

所以,他们常常会凭借自身超人的能力做一些利益国家、利益大众的事业来。

这类人虽然不刻意地追求个人的私利,但是,他们却能获得巨大的、无形的利益!先哲老子对这类人描述到:“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见《道德经》第七章)开佛眼的“佛”就是老子所说的“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的“圣人”。

这种圣人就是“自利利他”的人,就是佛教意义上的佛;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共”产主义者;就是儒家先哲所说的“(内)圣(外)王”。

这种人也就是冯友兰所讲的“天地境界的人”。

笔者认为,历史上的一些文化和宗教圣人就是“自利利他”的佛,正是因为他们所创造的灿烂的文化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因此,他们的功德无量!当然,历史上的一些能够“自利利他”政治家,也属于笔者意义上的佛的范畴。

如美国的开国总统华盛顿就是一位“自利利他”的政治“佛”。

众所周知,华盛顿是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之后,美国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华盛顿手下的不少将官力劝华盛顿做皇帝,但是,华盛顿看到了民主政体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就力主建立一个民主的国家,以《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作为美国的立国之本。

而华盛顿自然成了美国的第一位总统,当第二届任期结束的时候,以华盛顿的威望,连任第三届是顺理成章的事。

但华盛顿不愿做出违背宪法的事,毅然离职成为一个普通的公民。

正因为他能够“自利利他”,他才成了美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所敬仰的“父亲总统”(Father Presiden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