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章节题库(第14章 教学设计)【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1-4章)】名校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1-4章)】名校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第1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一、选择题1.学与教的过程从宏观上说包括五个要素,下面选项中不属于其中的是()。

A.学生与教师B.教育行政部门C.教学内容D.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答案】B【解析】在宏观上,学与教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因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

2.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的不同解释上。

A.学习过程B.教学过程C.评价过程D.反思过程【答案】A【解析】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家们进行最早也是最多的一项研究内容。

这些研究成果构成了学习和动机理论,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都集中体现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不同解释上。

3.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杜威B.加涅C.乌申斯基D.桑代克【答案】D【解析】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913~1914年,又发展成三大卷的《教育心理学大纲》。

4.()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A.罗杰斯B.鲁宾斯坦C.杜威D.布鲁纳【答案】C【解析】杜威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成为进步主义教育的带路人。

5.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间接地搜集研究对象有关的现状及历史材料,从而弄清事实,通过分析、概括等方法,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的研究方法是()。

A.实验法B.调查法C.观察法D.教育经验总结法【答案】B【解析】调查法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间接地搜集研究对象有关的现状及历史材料,从而弄清事实,通过分析、概括等方法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是指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地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的研究方法。

陈琦、刘儒德著《当代教育心理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学习策略【圣才出品】

陈琦、刘儒德著《当代教育心理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学习策略【圣才出品】

第12章学习策略一、选择题1.调整阅读速度、复查、使用应试技巧等应归类于()。

A.认知策略B.元认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精加工策略【答案】B2.属于精细加工策略的学习策略是()。

A.谐音法B.抄写法C.过度学习D.概括【答案】D3.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生看清题目,必要时可以画一些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A.牢记题目内容B.很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的表征C.有效地监控解题过程D.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答案】B4.关于课堂管理和教学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课堂管理影响了教学B.教学影响了课堂管理C.二者相互发生影响D.二者基本上不发生相互作用【答案】D5.在儿童的学习策略训练中,使策略与动机激励相结合的最有效方法是()。

A.使儿童能陈述策略学习的重要性B.开展学习竞赛C.使得儿童知道策略应用的适当条件D.使得儿童亲身体验到应用策略可以提高学习效率【答案】B6.提出“元认知”这一概念的时间是()。

A.20世纪8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90年代【答案】C7.记忆圆周率“3.14159……”时采用口诀“山顶一寺一壶酒……”,这种加工策略是()。

A.位置记忆法B.首字联词法C.限定词法D.关键词法【答案】C8.加涅智慧技能层次理论在理论上的主要贡献是()。

A.阐明了智慧技能在人脑中的表征方式B.把认知策略看成是智慧技能的最高形式C.提出了智慧技能的发展观D.阐明了不同智慧技能形成的条件【答案】D二、概念题1.学习策略答:学习策略是指一种操作对策系统。

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针对一定的学习任务,依据学习的一般规则,主动地对学习的程序及工具、方法进行有效的操作,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

具体地说,学习策略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艺术性、主动性和对策性。

学习策略既可以是一般性策略,也可以是具体策略。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威特罗克发现,一般性学习策略主要有四种:①寻找深层意义的策略;②承认局部目标的策略;③灵活探索策略;④将局部整合为整体的策略。

陈琦、刘儒德著《当代教育心理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1-9章)】【圣才出品】

陈琦、刘儒德著《当代教育心理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1-9章)】【圣才出品】

第1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一、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A.19世纪20年代以前B.19世纪80年代C.20世纪20年代以前D.20世纪80年代【答案】C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B.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后者为主D.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答案】A3.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作者是()。

A.陶行知B.蔡元培C.潘菽D.廖世承【答案】D4.关于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A.美国心理学家杜威以实用主义的“从做中学”为信条,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改革,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B.英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等重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的结合,强调为学校教育服务,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C.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D.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说”【答案】A5.不属于教育心理学发展的趋势之一的是()。

A.实验采用心理模拟法,使教育心理学有了一定的基础B.在传统理论及课题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研究课题与研究方法,为研究者开阔了思路C.已完全摆脱了其他学科的束缚,自成体系D.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既注重质的研究也注重量的研究【答案】C6.苏联教育心理学家注重教育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相结合的研究,最有代表性的是()的研究,它推动了苏联的学制与课程改革。

A.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B.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C.列昂节夫和加里培林等学习活动D.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历史研究【答案】A7.教育心理学未来发展的着力点在于()。

A.学习心理B.学生发展C.学生差异D.学科教学心理【答案】D8.下列那一项不属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统一性原则【答案】D二、概念题1.教育心理学答: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与教学过程中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一个心理学分支。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3版)(章节题库第13章品德的形成)【圣才出品】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3版)(章节题库第13章品德的形成)【圣才出品】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3版)(章节题库第13章品德的形成)【圣才出品】第13章品德的形成一、选择题1.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开始获得守恒概念的个体,其思维发展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答案】C【解析】根据皮亚杰的观点,个体的认知发展可以划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

其中,感知运动阶段的特点是,客体永恒性和目标定向行为;前运算阶段的特点是,动作图式的符号化和语言迅猛发展;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出现“守恒”概念、去自我中心主义和进行群集运算。

“守恒”是指无论物体的形态如何变化,其物质总量保持不变。

形式运算阶段,是指思维不依赖于具体可感知的事物,可通过假设推理来解答问题,这时儿童的思维发展已经接近成人的水平。

2.在社会规范学习与道德品质发展的研究中,班杜拉(A.Bandura)等心理学家的研究重点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答案】D【解析】道德品质分为,道德认知,道德意志、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四个方面。

班杜拉等社会学习理论家的研究重点是道德行为,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等认知发展理论家的研究重点是道德认知,精神分析学派和人本主义学派研究的重点是道德意志或道德情感。

3.艾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

A.勤奋感B.亲密感C.自我完善感D.自我同一感【答案】D【解析】艾里克森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同时指出了每一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①婴儿期(0~2岁):主要发展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求,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②儿童早期(2~4岁):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意志的实现。

③学前期(4~7岁):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④学龄期(7~12岁):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

⑤青年期(12~18岁):主要发展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感,体验忠诚的实现。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圣才出品】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圣才出品】

第1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1.1复习笔记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正是围绕学习与教学相互作用的过程而组织的,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四大部分内容。

(二)教育心理学的应用1.教学:科学,还是艺术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了学与教的过程,熟练地掌握了一些教学技能之后,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才能逐渐成长为一名既懂科学又讲艺术的教育专家。

2.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理论意义①教育心理学从教育过程这一侧面对一些心理规律进行探索,为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做出贡献。

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对教育学,特别是教学论、课程论和德育论等理论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2)教学实践意义①提供学与教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成果,帮助教师指导和评价自己的教学。

②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帮助教师解决实际的课堂问题。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1.初创时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19世纪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政治经济的发展,普及教育的改革相继在世界范围内展开,由此教育心理学诞生了。

其标志是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著作的特点是内容多是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释实际的教育问题。

(1)桑代克与《教育心理学》1903年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913~1914年,又发展成三大卷的《教育心理大纲》。

他将教育心理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人类的本性,第二部分讲学习心理,第三部分讲个体差异及其原因。

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2)乌申斯基与《人是教育的对象》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对当时的教育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3章)【圣才出品】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3章)【圣才出品】

第1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1.1复习笔记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正是围绕学习与教学相互作用的过程而组织的,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四大部分内容。

(二)教育心理学的应用1.教学:科学,还是艺术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了学与教的过程,熟练地掌握了一些教学技能之后,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才能逐渐成长为一名既懂科学又讲艺术的教育专家。

2.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理论意义①教育心理学从教育过程这一侧面对一些心理规律进行探索,为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做出贡献。

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对教育学,特别是教学论、课程论和德育论等理论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2)教学实践意义①提供学与教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成果,帮助教师指导和评价自己的教学。

②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帮助教师解决实际的课堂问题。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1.初创时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19世纪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政治经济的发展,普及教育的改革相继在世界范围内展开,由此教育心理学诞生了。

其标志是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著作的特点是内容多是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释实际的教育问题。

(1)桑代克与《教育心理学》1903年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913~1914年,又发展成三大卷的《教育心理大纲》。

他将教育心理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人类的本性,第二部分讲学习心理,第三部分讲个体差异及其原因。

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2)乌申斯基与《人是教育的对象》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对当时的教育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2、当代教育心理学(1-16章课后题(全)

2、当代教育心理学(1-16章课后题(全)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1、简要叙述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答:是要研究的是教与学,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

2、说说学与教过程的模式。

答:学与教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年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

在这一模式中,学生、教学、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方面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学习与教学及其评价/反思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3、当今教育心理研究的新趋势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答:(1)研究学习者的主体性。

(2)研究学习者的能动性。

(3)研究学习的内在过程和机制。

(4)研究社会环境的影响。

(5)研究实际情境的影响。

(6)研究文化背景的影响。

(7)研究学习环境设计和有效教学模式。

(8)研究信息技术的利用。

4、定量研究与质性研究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定量研究又称为“量化研究”“量的研究”,它重在对事物可以量化的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的理论假设。

它有一套完备的操作技术,包括抽样方法、资料收集方法、数据统计方法等。

其基本过程是:假设—抽样—资料收集—统计检验。

研究者首先明确分析志研究的问题,确定其中的重要变量对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或者相关关系做出理论假设,然后通过概率抽样的方式选择研究样本,使用可靠而有效的工具和程序来采集数据,进而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来检验所假设的变量关系。

质性研究又称为“质的研究”是指研究者参与到自然情境之中,采用观察、访谈、实物分析等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采用归纳而非演绎的思路来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实际互动来理解和解释他们的行为。

这种研究一般不使用量表或其他测量工具,而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

质性研究不像定量研究那样通过收集事实资料来检验已有的理论假设,而是采用自下而上的思路,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寻找其中的核心维度,“扎要”于经验资料来建立理论。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5-8章)】名校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5-8章)】名校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5-8章)】名校考研真题【圣才出品】第5章行为学习理论一、选择题1.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

A.准备律B.刺激律C.失败一成功律D.成功一成功律【答案】A2.某小学生为了避免父母的斥责而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其行为背后的作用机制是()。

A.正强化B.负强化C.正惩罚D.负惩罚【答案】B3.体现“身教重于言教”思想的学习理论派别是()。

A.社会学习理论B.操作条件反射理论C.认知学习理论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答案】A4.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A.能力B.技能C.兴趣D.刺激—反应联结5.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

A.苏联心理学家B.美国心理学家C.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D.英国医生【答案】C6.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A.斯金纳B.巴甫洛夫C.桑代克D.班杜拉【答案】A7.“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指()。

A.消退B.刺激比较C.刺激泛化D.刺激分化【答案】C8.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唾液是()。

A.中性刺激B.无条件刺激C.条件反应D.无条件反应【答案】C9.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A.强化B.惩罚C.逃避条件作用D.消退10.提出“我们一切的培育、学习和训练,一切可能的习惯都是很长系列的条件反射”的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巴甫洛夫D.托尔曼【答案】C11.经典条件反射是指()。

A.将不诱发反应的中性刺激与一个能诱发反应的刺激相匹配,致使中性刺激最终能诱发同类反应的过程B.某种情境与某种反应之间建立了联结C.个体的自发反应与某一刺激间建立了联系D.某种刺激与某种情境之间建立了联系【答案】A二、概念题1.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答:斯金纳认为一切行为都是由反射构成的,所有行为都可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1-4章)】名校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1-4章)】名校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8.下列那一项不属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 ) 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统一性原则 【答案】D
二、概念题 1.教育心理学 答: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与教学过程中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一个心理学
3 / 48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1 章 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
一、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 A.19 世纪 20 年代以前 B.19 世纪 80 年代 C.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 D.20 世纪 80 年代 【答案】C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B.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 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后者为主 D.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 【答案】A
2.实验法 答:实验法是科学研究中的主要方法,是人为地控制或改变某些条件,使一定的心理现 象产生,从而探索心理现象活动规律的方法。它可分为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 验法是指在实际的教育情境中,根据研究的目的,控制某些条件,观察教师或学生的心理活 动变化的方法。它的优点是将实验研究与教学实践密切结合,能较好地反映教育的实际情况; 但由于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有时难免条件控制得不太严格。实验室实验法是在实验室条
三、简答题 1.教育心理学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还存在哪些问题? 答:教育心理学发展至今,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根本性的问题。 (1)教育心理学的主要成就 ①教育心理学从无发展到有,而且目前已成为心理科学中一个较发达的分支。 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显著,在本学科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创立了许多学习理论,提 出了许多教育、教学的心理学观点,而且积累了大量的研究资料,出版了大量的研究作品和 有关教育心理学的著作。所有的理论及其所依据的研究资料都为本学科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 基础。

教育心理学(详细版)陈琦_刘儒德

教育心理学(详细版)陈琦_刘儒德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p74)2.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在完成任务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即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p265)3.最近发展区:指现有水平和在他人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距。

(p62)4.普雷马克原则:又称祖母的法则,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

(p39)5.程序性知识:即操作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

(p74)6、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

班杜拉认为人类的行为不仅行受行为结果的影响,而且受通过人的认知因素形成的对结果的期望这一先行因素的影响。

是个体对自己能够有效处理特定任务的主观评价,它与学习行为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自我效能感高低直接影响个体的努力程度,从而影响成绩好坏,而成绩好坏反过来也影响个体自我效能感。

269页7.概念同化:用下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呈现,让他们利用已掌握概念来理解。

(p101)8.正迁移:在学习的迁移中,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促进,助长的作用。

(p198)10、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一个比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的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产生的。

(p103)11、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p198)12、替代强化: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

(p43)13、符号学习: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把认知主义的观点引进行为主义的学习联结理论,改变了学习联结理论把学习看成是盲目的、机械的错误观点。

学习不是简单的机械的运动反应,而是学习“达到目的的符号”及其所代表的意义。

(p46)14、发现学习:指给学生提供有关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和思考,自行发现知识,理解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方法。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主编第二版)章节总结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主编第二版)章节总结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主编第二版)章节总结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的模式在宏观上,学与教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包括学生、教师、教室内容、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交织在一起。

2、学习与教学因素教学五要素:a..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b.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c.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d.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e.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3、学习与教学过程三过程:a.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b.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c.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学习、教学、评价/反思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学习过程受教学过程影响;教学过程要围绕学习过程进行,并通过学习过程起作用;评价/反思过程随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而变化,反过来又促进学习和教学过程。

同时,这三种过程都受学习和教学因素的共同影响。

二、教育心理学的应用(一)教学:科学,还是艺术教师必须既能运用技能,又能在不同环境下进行思考。

(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理论意义:a. 为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研究和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b. 对人类学习过程的了解还将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

2、教育实践意义:a. 提供学与教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成果,帮助教师指导和评价自己的教学。

陈琦、刘儒德著《当代教育心理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教学设计【圣才出品】

陈琦、刘儒德著《当代教育心理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教学设计【圣才出品】
1 / 14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3.比较适合新手教师采用的课堂设计形式是( )。 A.特殊的课堂设计 B.基本的课堂设计 C.暂时的课堂设计 D.全班讨论 【答案】B
4.掌握学习模式是由心理学家( )提出的。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布卢姆 D.斯莱文 【答案】C 【解析】掌握学习是在学习新内容之前,确保所有的或几乎所有的学生对某一确定技能 的学习都达到预定的掌握水平。它由布卢姆 1976 年最先提出,旨在解决个体差异的问题。 因此,答案选 C。
5.下列教学模式不属于个别化教学的是( )。 A.程序教学 B.合作学习 C.适应性教学
2 / 14
圣才电子书

D.独立学习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答案】B
【解析】个别化教学是为了适合个别学生的需要、兴趣、能力和学习进度而设计的教学
方法。个别化教学并不意味着独自学习。程序教学、适应性学习、独立学习都属于个别学习。
2.布卢姆将目标分为哪几类,每类的评价方法是什么? 答: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三种类型: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每类的评 价方法具体分析如下: (1)认知目标 布卢姆认为,认知方面的目标包括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6 级水平。 对于认知目标的评价,知识水平的目标可以用是非题、简答题、匹配题以及多项选择题进行 测验。领会、应用和分析水平的目标也可以用这些测验来评价。综合和评价水平的目标比较 适于使用论文测验。 (2)情感目标 情感方面包括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和价值体系个性化 5 种 基本的目标。在对情感目标进行评价时,可以在上课之前,先将这些目标用做诊断的标准, 看学生把什么价值体系带到了课堂,那么,课后的评价就可以帮助估量自己在多大程度上成 功地使学生的态度或价值朝意想的方向变化了。 (3)动作技能目标 动作技能目标有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和习惯化 6 种。学生达到了动作技能 方面的目标,就意味着发展出了某种特定的表现能力。教育者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评价学生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9-12章)】名校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9-12章)】名校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第9章知识的学习一、选择题1.把知识分为具体的知识、方式方法的知识和普遍原理的知识的心理学家是()。

A.加涅B.阿尔金森C.布卢姆D.布鲁纳【答案】C2.根据知识的不同反映深度,可以分为()。

A.感性知识、理性知识B.具体知识、抽象知识C.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D.方式方法知识、普遍原理知识【答案】A3.在知识的建构过程中,旧知识由于新知识的加入发生一定的调整和改组,这叫做()。

A.知识的顺应B.知识的改组C.知识的同化D.知识的变革【答案】A4.掌握知识的三个阶段是()。

A.应用一练习一巩固B.学习一分析一应用C.领会一巩固一应用D.习得一巩固一运用【答案】C5.不属于学习迁移的现象是()。

A.由于经常打篮球,小陈的跳高能力很不错B.学会骑自行车后,学骑摩托车的速度特别快C.由于画画得很好,小张在美术社表现很出色D.由于从小喜欢剪草,小王长大成了一名出色的理发师【答案】C6.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

A.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B.派生类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C.符号学习和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和总括学习【答案】B7.知识整合的含义是()。

A.整合旧知识B.既要整合新知识又要整合旧知识C.整合新知识D.将知识深化【答案】B8.根据图式理论,提出知识学习的“三阶段论”的著名认知心理学家是()。

A.伯克威茨B.图尔文C.诺曼和鲁墨哈特D.科斯格儒【答案】C9.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是()。

A.学生的智力水平B.学习的理解和巩固程度C.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要素D.学习的方法【答案】C二、概念题1.广义知识答:广义知识是指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自然实践经验的总结,它可以通过语言文字、各种媒体长期贮存,供后人学习和借鉴。

广义的知识可以分为两类,即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是描述客观事物的特点及关系的知识,也称为描述性知识。

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等问题,可用来区分和辨别事物。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学习辅导(13-15章)【圣才出品】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学习辅导(13-15章)【圣才出品】

第13章品德的形成13.1复习笔记一、品德心理概述(一)品德的基本界定品德或道德品质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特征。

1.品德与社会道德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反映。

道德就是依靠舆论力量和内心驱使来支持的行为准则的总和。

品德与社会道德既相互区别又彼此联系,具体表现在:(1)品德与道德的区别①品德与道德产生的力量源泉不同。

道德也是一种社会现象,产生的力量源泉是社会需要;品德是一种个体心理现象,产生的力量源泉是个人需要。

②品德与道德反映的内容不同。

道德是对社会关系(尤其是现实道德关系)的理性反映;品德反映了个体道德需要与社会道德要求的关系。

可见,从反映内容看,道德反映的内容比品德反映的内容广阔得多,概括得多。

③品德与道德表现的方式和发挥作用的途径不同。

社会道德一经确立,就以传统、公德、舆论等方式表现出来,并对整个社会关系的维持起调节控制作用。

品德一旦形成,就以个人信念、理想、稳定的心理倾向和惯常的行为倾向等方式表现出来,并对个体的品德行动起支配调节作用。

(2)品德与道德的联系①社会道德的发展不但受社会需要驱动,而且受个体(社会成员)原有品德基础制约,没有品德基础的道德是空洞的道德,难以转化为个体的信念,也会妨碍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②品德的形成、发展以一定的社会道德为基础,没有道德基础的品德是虚假的品德。

总之,品德和道德既有彼此区别的一面,又有紧密联系的一面。

研究个体品德不能脱离一定社会的道德环境和规范。

2.品德与个性品德与个性、性格等概念也有所区别。

品德是个性中最有道德评价意义的部分,性格则是指个人在对现实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而且一贯的表现。

性格中既有不具道德评价意义的一个层面;也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一个层面。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一般认为,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1.道德认知道德认知是对于行为准则的善恶及其意义的认识。

它既包含对一定的道德知识的领会,也包括以这些知识变成自己的行动指南,变为信念并且以此来评价自己和别人的道德行为。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课后习题详解(教学设计)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课后习题详解(教学设计)

第14章教学设计一、选择题1.按照布卢姆等人的认知教育目标分类,代表着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目标是()。

A.综合B.运用C.评价D.领会【答案】C【解析】布卢姆认为,认知方面的目标包括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6级水平。

这6级目标由简单到复杂,构成金字塔式的排列。

所以,代表着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目标的是评价。

2.直接教学模式适合于()。

A.事实性知识B.教授论文的写作C.结果不良领域知识D.态度学习【答案】A【解析】直接教学是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模式。

直接教学模式尤其适合于教授那些学生必须掌握的、有良好结构的信息或技能,事实性知识具有良好的结构。

3.比较适合新手教师采用的课堂设计形式是()。

A.特殊的课堂设计B.基本的课堂设计C.暂时的课堂设计D.全班讨论【答案】B【解析】教师通过教学设计将课程转变成学生的活动、作业和任务。

教师一旦设置好了一个教学计划,就试图把它贯穿在所有的学习材料和活动之中。

新手教师处于教学经验的积累阶段,在课堂设计上宜采用比较常规的基本课堂设计,以避免失误。

4.掌握学习模式是由心理学家()提出的。

A.斯金纳B.布鲁纳C.布卢姆D.斯莱文【答案】C【解析】掌握学习是在学习新内容之前,确保所有的或几乎所有的学生对某一确定技能的学习都达到预定的掌握水平。

它由布卢姆1976年最先提出,旨在解决个体差异的问题。

因此答案选C。

5.下列教学模式不属于个别化教学的是()。

A.程序教学B.合作学习C.适应性教学D.独立学习【答案】B【解析】个别化教学是为了适合个别学生的需要、兴趣、能力和学习进度而设计的教学方法。

个别化教学并不意味着独自学习。

程序教学、适应性学习、独立学习都属于个别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结构化的,系统的教学策略,由2~6名能力各异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以合作和互助方式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小组学习目标,在促进每个人的学习水平的前提下,提高整体成绩,获取小组奖励。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章节题库(第13章 品德的形成)【圣才出品】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章节题库(第13章 品德的形成)【圣才出品】

第13章品德的形成一、选择题1.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是从()开始的,因为他认为这之前儿童没有道德。

A.1岁B.2岁C.3岁D.5岁【答案】D2.品德不良的纠正一般要经历的阶段有()。

A.执拗-醒悟-改变B.醒悟-再犯-顿悟C.醒悟-转变-自新D.转变-自新-醒悟【答案】C3.根据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的调查,在校青少年的问题行为中,存在较普遍、分布较广的是()。

A.过错行为B.品德不良行为C.品德问题行为D.犯罪行为【答案】A4.品德是一种()。

A.社会现象B.意识形态C.道德准则D.个体心理特征【答案】D5.掌握道德概念的条件不包括()。

A.依赖于形象的事件和感性的经验B.有赖于道德知识的学习和概括能力的发展C.有赖于理解道德行为规范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D.以上三项都不正确【答案】D6.属于品德不良的主观方面原因的是()。

A.养而不教,重养轻教B.只抓升学率,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C.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腐朽思想和不正之风D.自己同教师、父母和其他一些关心自己的人情感对立、存有戒心【答案】D7.()提出的理论能够解释道德行为的发展。

A.班杜拉B.皮亚杰C.科尔伯格D.弗洛伊德【答案】A二、概念题1.道德认知发展模式答:道德认知发展模式是一种西方德育工作模式。

代表人物为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

该学派认为,人的道德发展的核心是道德思维的发展;它是一个具有阶段特点和顺序的连续过程。

德育的目的是促进发展。

即促使受教育者从事积极的道德思维活动,反对“谆谆教海”式的传统方法。

具体实施要求为:①鼓励学生充分考虑他人观点;②让学生通过辩论和在多种选择中开展逻辑思维活动,并勇于作出道德决定;③促进学生的道德思维冲突,并提供一种解决这种冲突的新的道德结构,促使向高一级水平发展;④为学生安排一个公正的活动环境。

2.社会规范学习答:社会规范学习是指个体接受社会规范,内化社会价值,将外在的行为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行为需要,从而建构主体内部的社会行为调节机制的过程,即社会规范的内化过程。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3版)(章节题库 第14章 教学设计)【圣才出品】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3版)(章节题库 第14章 教学设计)【圣才出品】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14 章 教学设计
一、选择题 1.某语文老师在古诗单元教学结束时,给学生布置了写七律诗的作业。根据布鲁姆在 20 世纪 60 年代提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框架,该作业在认识目标的分类中属于( )。 A.分析 B.理解 C.评价 D.综合 【答案】D 【解析】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划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操作领域三个部分,共同构成 教育目标体系。其中,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从低到高依次分为六个层次:知道(知识);领 会(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其中,综合是以分析为基础,全面加工已分解的各 要素,并再次将它们按要求重新组合成整体,以便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该题中,学生写七律 诗,需要调动其已学的关于七律诗的所有知识,并将其重新组合成整体,因而属于综合层次。
4.研究表明:( )程度的“认知不协调”对动员学生的注意最为有效。 A.较低 B.中等
2 / 31
圣才电子书

C.很低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D.很高
【答案】B
【解析】认知不协调是指一个人同时持有两个不一致、不协调、相互矛盾的认知。据研
究,中等程度的“认知不协调”,即已有的知识和新的学习任务之间具有适中程度的不一致
10.“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学习理论基础是( )。 A.认知发现理论 B.认知接受理论 C.认知目的理论 D.认知建构理论 【答案】B
5 / 3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解析】先行组织者策略是奥苏贝尔提出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理论基础为奥苏贝尔 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即认知接受理论。先行组织者策略指学习新知识材料时呈现一种起组织 作用的、概括抽象化程度较高的材料,把新的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组 织要想学习的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章教学设计
一、选择题
1.学习策略教学的首要环节,也是最困难的一步是()。

A.教师是否真正掌握了学习策略
B.通过分析具体的学习任务,确定所必需的学习策略及其执行方式C.如何将学习策略以外显的、程序性的方式传授给学生
D.是否能找到有效的、现成的学习策略
【答案】B
2.当学生尚未表现出对学习有适当的兴趣和动机以前,教师应()。

A.务必推迟教学活动,首先去培养学习动机
B.加强对学生的知识灌输,忽视学习动机的培养
C.批评和训斥学生
D.使学生学懂学会。

学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自然就会产生学习动机【答案】D
3.研究表明:()程度的“认知不协调”对动员学生的注意最为有效。

A.较低
B.中等
C.很低
D.很高
【答案】B
4.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分为()。

A.若干等级
B.五个等级
C.三个等级
D.四个等级
【答案】B
5.任务分析必须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

A.各种智力活动
B.各种子目标
C.各种课堂行为
D.教学阶段
【答案】B
6.在情境教学中,教学环境是一种人为设计的问题情境,它与现实问题情境()。

A.有所不同
B.相类似
C.有一定联系
D.没有必然联系
【答案】B
7.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它的特征是以学生的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

A.教师的主导教学
B.独立完成作业
C.家庭作业
D.个别课堂练习
【答案】A
8.在教学程序中,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就是()。

A.教学程序
B.教学过程
C.教学事项
D.教学方法
【答案】C
9.“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学习理论基础是()。

A.认知发现理论
B.认知接受理论
C.认知目的理论
D.认知建构理论
【答案】B
二、概念题
1.教学模式
答:教学模式是指反映特定教学理论逻辑轮廓的、为保持某种教学任务的相对稳定且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是对各种教学法及其理论依据和结构所作的纲要式的描述。

教学模式通常包括五个因素: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和教学评价。

教学模式是一种结构框架,它从宏观上把握了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它也是一种活动程序,具有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2.教学方法
答: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作用所采用的方式,是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统一。

教学方法一般都是按照教学活动的外部形态区分来命名的,如讲授、谈话、演示、练习、讨论、实习等,都体现一种教学活动,具有独特的教学功能,不能用其他方法来代替。

3.探究学习
答:探究学习是指学生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科学研究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它是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掀起的“教育现代化运动”中,由美国著名科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所倡导的。

三、简答题
1.怎样在教学过程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答:(1)教师要注意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为此要做到明确本堂
课教学的目的任务;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正确组织教学,严格要求学生。

(2)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教学环境的布置应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防止分散注意;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有吸引力,防止单调死板。

(3)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

2.简述直接教学
答:(1)直接教学的含义
直接教学是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模式。

(2)直接教学的特点
①在直接教学中,学生清楚教学的目标,分配给教学的时间是充足和连续的,所包含的内容是广泛的,学生的表现受到监视,给学生的反馈是及时的,并且主要是学业性的。

②在直接教学中,教师控制着教学目标,选择适合学生能力的材料,控制教学的进度,交互作用是结构化了的,但并非是权威性的。

(3)直接教学的过程
①复习和检查过去的学习;
②呈现新内容并赋以结构;
③提供有指导的练习;
④提供反馈和纠正;
⑤提供独立的练习;
⑥每周或每月的复习,以巩固学生的学习。

(4)直接教学的适用范围
直接教学模式尤其适合于教授那些学生必须掌握的、有良好结构的信息或技能。

3.简述合作学习方法
答:(1)学生小组成绩分组
学生小组成绩分组由罗伯特·斯莱文提出,每4个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他们的学习成绩、性别、种族各不相同。

教师先用常规方法向全班呈现课程信息,然后学生在小组中一起学习,已掌握了课程的学生要帮助掌握较慢的同伴,以保证小组中的所有成员都掌握了课程。

小组一起进行操练和练习,学生也可参与讨论和提问。

最后所有学生都参加测验;测验时学生彼此不能相互帮助。

将学生的测验分数与他们自己过去的平均成绩相比较,根据学生超出他们自己以前的成绩的程度,即根据进步程度来决定是否给予积分,这些积分汇总起来构成小组的分数。

如果小组的分数达到某种标准,则可以获得某一证书或其他奖励。

小组每隔5~6周改编一次,给每个学生提供一个与其他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并给成绩低的小组的成员提供一个新的机会。

这种方法最适合于那些目标明确、有惟一正确答案的科目。

(2)团队—竞赛—友谊赛
团队—竞赛—友谊赛也是由斯莱文提出,小组由3人组成,该小组的学生每周与其他小组举行一次比赛,为自己小组赢得分数,而不是进行测验以获得个人分数。

成绩高的小组将获得证书或其他形式的小组奖励。

为了平衡,根据个人的表现,小组每周改编一次。

(3)第二类(II)交错搭配
第二类(II)交错搭配由阿容森提出,4~5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学习课程材料,要学习的材料被分成几个部分。

每个小组成员认真学习其中一部分材料,学习时各个小组中负责相同材料内容的成员汇聚在一起,形成“专家组”,共同学习讨论,并成为这部分材料内容的“专家”。

然后大家分别回到各自小组中,轮流给小组成员讲授自己在“专家组”中学习到的那部分内容。

最后,所有学生都参加测验,同时得到小组分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