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者与文本对话

合集下载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的“对话”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的“对话”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的“对话”语文阅读教学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语文阅读教学也在不断探索和改进。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分别探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并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对话”的作用,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教师的“对话”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是起着重要作用的。

教师的“对话”主要包括与教材的对话、与学生的对话和与学科知识的对话。

首先是与教材的对话。

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需要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挖掘教材中的内涵和价值,让教材活起来。

只有真正理解和熟悉了教材,教师才能在教学中有话语权,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其次是与学生的对话。

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声音,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对话”,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更有针对性,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是与学科知识的对话。

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学习新知识,与学科知识进行对话,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

只有掌握了足够的知识,教师才能在教学中更加从容自信,更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首先是与教师的对话。

学生需要与教师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在面对阅读问题和困惑时主动向教师请教,及时反馈自己的学习需求,以便教师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

学生应该主动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与教师进行积极的“对话”,增进双方的理解和信任。

其次是与教材的对话。

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时,要主动与教材进行深入的对话,不仅要理解表面的文字,还要探究其中的内涵和价值,做到“读懂、读深、读透”。

只有主动与教材对话,学生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教材,更好地掌握知识。

最后是与自己的对话。

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时,要不断反思自己的阅读过程,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只有不断与自己对话,学生才能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优缺点,不断提高自我认识和自我修养。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的“对话”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的“对话”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的“对话”语文阅读教学一直是教育界和语文教师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深入领会文字背后的意蕴,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们常常需要和学生进行一场“对话”,引导他们发现文字中的美妙之处,促使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

下面就浅谈一下语文阅读教学的“对话”。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只有对阅读产生兴趣,才会主动去阅读,才会愿意去深入理解文字的内涵。

而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就需要和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有趣的故事、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产生共鸣,使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和愉悦,从而产生阅读的兴趣。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除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有些学生对于阅读并没有内在的需求感,因此需要教师用“对话”的方式去和他们交流,引导他们逐渐建立起对阅读的渴望。

教师可以和学生分享一些有趣的阅读经历,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益处,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

三、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和学生进行“对话”,引导他们掌握一些阅读方法。

每篇文章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和结构,而学生在阅读时需要掌握一些方法去理解文章的内涵。

教师可以和学生交流,解析一些阅读方法,如主题概括、段落主旨概括、篇章结构分析等,使学生在阅读中能够更有针对性地理解文章。

四、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和学生进行“对话”,促使他们深入思考所阅读的内容。

阅读不仅是对文字的理解,更是对生活和人情世故的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和学生进行讨论,引导他们对文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促使他们超越表面的文字,去发现其中蕴含的深层意义。

五、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和学生进行“对话”,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理解。

阅读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更需要学生能够主动地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名师传艺教学•教研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通榆县蒙古族学校张淑艳写作是作者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 转化成语言文字,阅读是学习者透过语言文字去体 会、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把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由语言文字转化为“实景图”,从中学 习知识,得到启示,受到教益。

在学习者与作者之 间,语言文字是媒介和载体,学习者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与语言文字对话的过程,因此,语文阅读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与文本对话。

一、 深读细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读”是“走进”文本的必由之路,也是与作者 对话的不二法门,更是开启阅读之门的金钥匙。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读”可以学习语 文知识,可以理解课文内容,可以体会思想感情和 表达手法。

“读”应该由浅入深,至少要达到“三 重境界”:一是初读感知。

比如教学《飞夺泸定 桥》,在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时,要让学生读懂故事 的梗概,从整体上感知课文、把握课文。

二是精读 理解。

精读就是带着问题读,弄懂行文的来龙去 脉,读懂细节,读出文字的真正内涵。

比如,精 读《飞夺泸定桥》,要引导学生读懂“飞夺”的原 因:这场战役是决定红军生死存亡之战,敌人追得 紧,如果不“飞夺”,红军就面临着全军覆没的 危险;读懂“飞夺”的过程:在“天黑、路滑、冒雨、和同岸的敌人边打边走、和对岸的敌人赛跑”的情况下,一晚上要行军110里——行军如飞;夺桥 战役中,敌人抽掉了桥上的木板,只剩铁索,得沿 着铁索“飞”过去——夺桥如飞;读懂“飞夺”的结果: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三是品读感悟。

品读就 是咬文嚼字地读,读懂文字想表达的思想、观点和 精神。

还以读《飞夺泸定桥》为例,品读时,要读 出红军的那种执着、坚定的革命信念,无所畏惧、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和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二、 品词析句,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每篇课文都有能够突出重点内容或作者思想感 情的语句,我们称之为重点句。

在引导学生与文本 进行对话时,要抓住这些重点句进行剖析,以使学 生与文本、作者实现有效对话。

阅读教学中要重视与文本的对话

阅读教学中要重视与文本的对话

阅读教学中要重视与文本的对话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地与文本对话,教师就必须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调控作用。

首先,教师必须先与文本对话。

对文本进行个性的阅读、理解、提出富有个性的创见。

事实上,许多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评价,就是因为没有自己的个性解读基础。

其次,让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

因为语文教材很精彩:或文字优美,琅琅上口;或形象生动,扣人心弦;或哲理深刻,发人深思……语文教科书中一篇篇课文本身就是一个个敞开的文本,具有生命的灵性。

古人说,读书就是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打破年龄和阶层的区别,与作者进行精神上的交流。

这句话形象地告诉我们:读书要把书看成动态的,有灵性的东西,要调动自身的经验去进行心灵的交流。

而阅读教学不正是把课堂作为学生读书的场所而读书吗?那么教师怎样保证学生能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对话那?1、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

让学生多读文本,是落实自主的,独立的,创造性的阅读的基本条件,也是对话、交流的基础。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应遵循由“扶”到“放”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循序渐进,提出明确学习要求:⑴预读。

通常用于课前预习,学生通过读书,查字典,基本扫除字词障碍,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或者印象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以备课堂上进行交流;⑵精读。

一般在课堂上进行,即在老师讲解点拨的基础上,学生进一步思考,抓住重点词句,突破难点,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⑶感情朗读。

一般用于课后,感情朗读部分课文或全文,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和思想感情。

这样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2、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在读课文时,主要靠自觉从整体上感知课文的各种因素。

他们接触到一篇文章,总是迫不及待地把它一口气读完,然后产生一种朦胧的、散乱的,却是学生阅读思维激流中的闪光的浪花。

这时教师要教学生学会思考。

如在教《凡卡》一课时,我出示讨论题:“凡卡给爷爷的信发出后,他的命运将会出现哪些可能?”学生们经过紧张的思索,一番独立地探求,个个跃跃欲试,此时,我抓住学生瞬间迸发的思维火花,启发学生创新思维,进一步讨论:“爷爷能不能收到凡卡的信,为什么?"“即使爷爷把凡卡带回乡下,能否摆脱苦难的命运?为什么?”这样层层深入,不断转换思考的角度,使学生对问题不断产生新的答案,从而激发学生对凡卡的同情及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憎恨,使学生在强烈的情绪活动中受到教育。

阅读教学中与文本对话的有效策略-2019年精选文档

阅读教学中与文本对话的有效策略-2019年精选文档

阅读教学中与文本对话的有效策略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与文本的对话是一种不对称的交流。

读者与作者没有共享的现实语境,作者不能当面回答读者的询问和质疑,交流不能构成反馈,读者无法检验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阅读阐释是否恰当正确。

这种交流的不对称性也造成了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

因此,阅读对话交流就需要一种起调节作用的中介,以使读者能够有效地进入文本的天地和作者的内心世界,从而较为准确地解释、重建文本的意义。

这种起调节作用的中介,便是恰当而灵活的对话策略。

对话策略,往往以读者的询问、联想、想象、反思、比较等心理过程为形态,以读者与作者的不断碰撞、商榷、问答、调试、修正为活动方式,以生成具体的、现实的、个性化的文本意义为目的。

从阅读经验来说,对话策略也是不可穷尽的。

但是,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主要有以下对话策略:一、矫正阅读期待读者在阅读理解之前对作品的显现方式存在一种定向性期待,任何一次阅读都是在期待视野的基础上展开的。

阅读理解的达成实际是文本视野与期待视野的融合。

在阅读中,如果作品与读者既有的期待视野一致时,读者的期待视野就立即被对象化,理解就会迅速完成。

但更多的时候,读者会发现自己既有的期待视野与作品存在距离甚至冲突,为了将与文本作者的对话进行下去,读者需要对期待视野作出调整、矫正或改变。

如阅读翦伯赞的《内蒙访古》,学生会发现文章记述的是“访古”内容,并没有写他们想象中辽阔的草原、奔驰的骏马、热腾腾的牛奶以及“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独特的内蒙风光,学生的阅读期待与文本视野产生了距离,绝大多数学生对课文提不起兴趣。

因此,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该文,就应将矫正学生的阅读期待作为重点,设法激趣,引导学生探究:作者为什么不写那些我们希望看到的内容呢?以此引出该文以“访古”为重点所表达的珍视民族团结的主旨,同时可以让学生搞清历史游记散文的特点及其与一般游记散文的区别所在。

二、填补句法空白对于运用省略形成的句法空白,填充补足是最好的对话策略。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而知 . 这 种“ 蜻蜓 点水” 式 的课 文 阅 读 . 其 对 话 只 能 是 浅 层 次
的。

创 设情 境 。 激 发 兴趣
阅读教学是对话 的过程 , 应通过创设多 种多样的对话情 境, 激发他们的对话欲望 和热情 , 从而积极参与 。教师要做好
“ 对话” 的组织者 、 引导者和促进者 , 营造有 利于 阅读 文本的

誓 |i | : | : | | | |
; 钠
。 。 . I I
| 。
2 0 i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孟凡 霞
( 临 西县 老 官 寨校 区 。 河 北 临 西 0 5 4 9 0 0 )
摘 要: 阅读教 学效率的高低 , 往往取决于对话过程的有效程度。教 学中应该突 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 创设对话情景, 引导学
阅读首先应是学生与文本 的主体间的对话过程 阅读教 学的第一要务是让学生专注地倾听文本 教师必须给学生充 分 的时 间、 空 间展 开阅读 。让 学生通过 朗读 , 默读 , 精读 , 评
情绪化 的氛 围, 引发学生对文本产 生“ 阅读期待 ” 或“ 阅读 冲 动” 。让学生在迫不及待、 跃跃欲试 的心态下进人阅读。在 阅
编者和作者 , 而不只是教师和学生之 间的对话 。多元对话 的 基点应该是教师 、 学生和文本之间 的对话 , 它是进行生 生、 师 生对话的前提和基础 , 一切忽视文本 的对话 都是虚浮 的。阅 读教学效率的高低 , 往往取决于对话过程 的有效程度。因此 . 教师必须重点关注和指导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地、 有创意地理解 内容 。学生与文本对话后 , 每个 人所获取 的 信息丰富多彩 。 体验各具特色 , 对文本的理解也充满个性。要

在对话中进行语文阅读教学

在对话中进行语文阅读教学

在对话中进行语文阅读教学
树立教学的对话观念,变“讲授式教学”为“对话式教学”,是新课程语文阅读教学的题中应有之意。

一、读者与文本对话,是人生价值与文本价值的双重实现
就语文教学来讲,立足文本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前提。

任何文本都具有不确定性,同一文本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作品的意义只有通过读者才能建构,读者在其中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

因此,教师必须在认真阅读研究文本的基础上,广泛参阅相关书籍资料,并且还要站到学生的角度,思考应如何备课组织教学。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

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才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师与学生的对话,这是对话式教学的重中之重。

在阅读教学中,不是“你教我学“的知识授受关系,而是一种交往互动的对话关系。

对话意味着教师把学生当成有主体意识、主体地位的“人“来看待,意味着师生之间是民主、平等的,是可以真诚交往的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代言人、权威者、发号施令者,而是学生群体中有能力的一员,是学生群体中“平等的首席“。

这种交往对话,以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民主平等为基础,
双方互相理解、互相倾听和言说,获得精神的交流和意义的分享,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三、学生与学生对话,是独学无友的要求。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集体的参与,生生之间通过讨论切磋、思维碰撞可以迸发出灵感的火花;通过交换理解看法、交流情感体验可以达到思想的升华。

在交流、研讨中,学生可以学会合作,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学会与同学分享成果,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同时也可以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学会与他人辩论,从而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小学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策略

小学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策略

小学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策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尝试读者与文本对话,是学生理解文本、促进语言发展的重要途径。

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文本的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朗读、体验、积累和表达,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一文为例,谈谈如何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标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话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在阅读实践中进行体验、积累语言、学会表达,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

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文字是一座桥梁,这边的桥站着读者,那边的桥站着作者。

通过这一桥梁,读者和作者见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

”而教师恰恰是“这座桥梁”的中介。

如何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是学生理解文本、发展语言能力的基本途径。

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种形式的对话,如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等,其中又以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为出发点和归宿,其他对话都是为了给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营造语言环境,让学生接触文本、体验文本,用自己的生活和经验与文本相互作用,产生共鸣。

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结果,一方面是读出并体验作者在文章中所传达的情感、观念及品味;另一方面是读出自己,以文本来观照自身,从中受到情操和趣味的熏陶。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呢?一、抓住描写特点,朗读感悟教师让学生默读课文,寻找文中写得特别的一段话,学生读课文画句子,如:“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接下来让学生读、背。

教师指着空白的屏幕让学生试背,问:“为什么我们这么快就背下来了?”学生会说:“这些句子是反复的,容易记住。

浅议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文本对话

浅议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文本对话

浅议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文本对话作者黄君华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真正与文本对话、让文本与学生如知音般倾心交流呢?笔者就此进行了如下的尝试:一、相识——走进文本清代唐彪曾说:“文章读之及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

”因此,对于课文,首先,我们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反复地读、忘情地读,通过诵读咂出文章的“个中三味”。

支玉恒老师在上《太阳》一课时,竟用了大半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以不同形式共读了12遍课文。

如此潜心会文,才能让学生感知文本、质疑文本,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次,教师要创设读的情境,让学生入情地读。

教师通过运用语言、音乐和图画等渲染气氛,再现课文情境,能使学生自主深入文本当中。

它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对语言文字的领悟能力。

二、相知——解读文本入情吟诵,可让学生与文本不再陌生。

此时,教师应抓住时机引领学生将对话深入下去,并让学生对语言文字专心致志地加以揣摩、推敲、咀嚼,从而领会作者所描绘的意境,接近作者的旨趣,这就是相知。

1.通过比较、增删补换去品味小学语文课文文字优美精炼。

那么,如何让小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真正读懂作者的意图呢?比较、增删补换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如,《鸬鹚》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这些水鸟都扑扑地钻进水里去了。

”教学时,教师让学生思考,“一抹”可以换成什么词语。

学生想到了“一蹭”“轻轻一扫”“潇洒地一挥”“熟练地一划”……教师相机引导:“这轻轻一抹,包含了渔人对鸬鹚的多少喜爱和体贴?这一抹,到底抹出了什么?”学生仔细揣摩后体会到:抹出了粼粼的波纹,湖面沸腾了;抹出了一只只勤劳能干、忙忙碌碌的鸬鹚;还抹出了渔人喜悦心情。

由此“一抹”,引出了学生多么美好丰富的想象啊!文本一下子变得生动起来!2.联系日常生活体验去品味《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引导学生体验,就是让学生在积极的参与探究中领悟其内涵。

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惯 直 觉 体 验 、 体 接 受 、 合 感 受 。 学 中笔 者 根 据 学 整 综 教 生这 一思 维特 点 , 用 多种 方 法 , 学生在 实践 中去 体 验 采 让 1创设情境 ,诱 发兴趣 ,是实现 学生 与文本对话 自然现 象 , 领悟 语 言 文 字 , 而得 到 情 的激 发 、 的启 去 从 智 的 基础 实现 与文本 的对 话 呢 ?笔者根 据教 学实 践谈 几 点体会 。 美 如 影 笔 让 学 生与 文本 对 话 , 是新 课 程 实验 中致 力寻 求 的 新 迪 、 的熏 陶 。 在 教 学 《 子 》时, 者 让 学 生在 室 外 在 影 影 影 理念 ,也 是教 学 的关 键 。通 过 对 话 ,让 每 位 学生 的个 性 做 影 子 的游 戏 , 实 践 中领 悟 “ 子在 前、 子在 后 、 都得 到 发展 ,让他 们 享 受 学 习的 乐趣 ,感 受 到 自己的智 子 在左 、影子 在右 、影 子常 常跟 着 我 ”这 些 句 子 饱含 的 意 并适 时 引导 学 生 把 这 种 实 践 活 动 中的 感 受 通 过 自己 慧和 力 量 。笔 者认 为 , “ 让学 生 与文 本 对 话 ” ,对 于低 蕴 , 这一 实 践 过 程 实 质 是 学生 内心 与文 本 年 级 的 学 生来 说 ,首 先 要 唤起 他 们学 习语文 的兴趣 。这 的朗 读表 现 出来 。 也 就 需 要 教师 努 力创 设 一个 充 满 活 力 的课 堂 教 学环 境 , 引 产 生共 鸣 的过 程 , 就 达 到真 正 意义 上 的与 文本 对 话 。
这 些 动 物 的 尾 巴有 什 么 特 点 ? ” 然 后 播 放 动 物 园 课 时 适 当 点 拨 , 帮 助 学 生恰 当 运 用 语 言 , 使 语 言 更 加 规 件 ,让 学 生观 看 。观 看 完 毕 , 笔 者 提 问 : 动 物 园 中谁 范 。学 生通 过 不 断 的语 言 实 践 ,逐 步 内化 语 言 ,丰 富 语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的“对话”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的“对话”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的“对话”语文阅读教学一直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语文能力的关键环节。

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生缺乏阅读兴趣和能力,教师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教学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等。

为了探讨如何改进语文阅读教学,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本文进行了一场“对话”,以期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对话一:学生与书本的关系学生A:我觉得这本书很难读,我看不懂里面的意思。

学生B:我也觉得很难,老师让我们读这本书是为什么呢?学生C:我倒是觉得这本书挺好玩的,很有意思呢。

对话二: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教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本书怎么样?有没有觉得有意思的地方呢?学生A:老师,我觉得这本书太难了,看不懂。

教师:是吗?可能是因为你们缺乏一些阅读技巧,我可以给你们讲一讲。

对话三:教师之间的交流教师A:最近我在阅读教学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

教师B:是吗?我觉得我们可以尝试一下换一种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阅读空间。

教师A:这个建议很好,我会尝试一下,看看效果如何。

对话四:教师与家长的交流家长:老师,我发现我家孩子对阅读兴趣不大,怎么办?教师:可能是因为他目前阅读的书太难了,我建议你可以给他找一些适合他阅读水平的书籍。

家长:好的,我会试试看。

在这些“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惑。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接下来,我们就展开讨论。

学生与书本的关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因素。

许多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或者是阅读的书本难度过大。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他们的书籍,并为他们提供一些阅读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书本内容。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十分重要。

教师应该倾听学生的意见和想法,了解他们的阅读困惑和需求,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教师也应该向学生传授阅读技巧和方法,引导他们发现书本的美好之处,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

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

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多层面地激活对话,给学生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充分展开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交融,真正提升对话的有效度,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与文本、角色及作者有效“对话”呢?新课程倡导对话,是要让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和文中人物进行情感的沟通、心灵的对话,走出文本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从而获得自己的真切感受,获得超越文本的、多元的、独特的意义。

课前教师不但要了解学生的学情,更应该有意识地促使学生自觉深入地阅读文本,让学生收集查阅与文本有关的资料,这样课堂教学就有了较高的起点,利于深入学习文本,提高阅读的效率。

如一位教师在执教《草船借箭》时,鼓励学生质疑,学生情绪高昂,纷纷提问,学生提出了十多个问题,老师应接不暇。

如果这位教师在课前就布置学生深入预习课文,要求学生阅读少儿版的《三国演义》,有意识发展学生的学情,课堂里就不会出现那么多浅层次的问题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

动作模拟能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玩中与角色“亲密接触”,与作者产生共鸣。

《燕子过海》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会燕子过海的辛苦、艰难。

在交流时教师让学生学作燕子在风雨中飞,一边飞一边不断的创设情景,在教师绘声绘色的描绘声中,起先小燕子们扇动的翅膀很有劲,可一分钟以后。

他们就扇不动翅膀了,已经很累了。

听到休息的口令,同学们都趴了下来,教师抓住契机引导学生交流:“小燕子们,才飞了一两分钟。

就累成这样了。

你有什么感受?”辛苦、艰难是同学们的真切体验,教师在无声无息中,让学生走进了燕子,走进了文本,也走进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在引导学生有效与文本对话交流时,教师应立足文本,放眼生活,巧妙地为学生和文本搭建一座桥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达到“我在文中,文中有我”的最高境界,像绵绵细雨一样,润物无声。

浅谈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浅谈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浅谈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指出“阅读时运用语言文字获得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教学的本质就是对话,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对话的核心也是学生,无论多么陌生的文本,学生在与文本接触的过程中,会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体会去感悟,去接受。

不可否认,这些感悟可能不准确、不到位,但是让学生和文本进行自主的对话,感悟文章中词语的妙处,永远比教师直接告诉他们要更有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提供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与文本进行对话,让学生在一遍又一遍的阅读中,得到不同的情感体验,激活与陌生文本的联系,实现新的知识建构。

现从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这一角度来谈谈我的一点体会,以如四年级下学期的课文《生命生命》为例,这是一篇短小精湛、富含哲理的散文,面对什么是生命?如何对待生命?这个宏大的主题,四年级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这篇课文通过飞蛾求生、砖缝中生长的瓜苗和倾听心跳三个事例,让我们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在课上,我并没有以一个旁观者的态度从客观上去解说什么是生命;也没有以一个演讲者的身份慷慨激昂地给学生讲说着人生的哲理,而是按照语文课标提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不温不燥地引领学生在和文本的对话中,通过读去理解,入情入境地使学生懂得了关爱生命、珍惜生命。

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以读为本,安排了大量的、多种形式的读的训练,引导学生有层次有梯度地读书,读中感悟生命的意义。

如,一入课,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浏览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精读阶段首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默读思考,在交流个人自学体会时,引导学生品读,注重自我感悟。

在这个环节中,老师注意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入情入境,直接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在感悟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

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楚雄市东城小学王玲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摆在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就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感悟,意在与同仁们共同交流。

关键词:阅读教学、文本、对话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是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中致力寻求的新理念,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至高要求。

通过对话,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让他们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那教师如何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呢?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基础“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对于小学生来说,首先要唤醒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它需要教师努力创设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活化的课堂环境,引导学生在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感受语文的魅力;更需要教师创造一个师生、生生与文本互相对话的交互情境,让学生融入文本,让文本走入学生心里,从而进行直接的语言交互、情感交互、思想交互,让阅读教学变成一个双向的对话交互过程。

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导入新课:课件演示地球在宇宙中的美景,同时配乐配声:“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群星闪烁,在太阳系的家族里有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互相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这就是美丽的地球。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学生被眼前神秘的太空、优美的音乐、诗化的语言所营造的氛围深深地吸引住了,顿时进入了学习情境,为感悟课文内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生在老师设计的情境学习中产生了迫切的求知欲望。

二、潜心会文,感悟移情,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关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只有通过与文本的“零距离”接触,学生的感受才是“原汁原味”的,在此基础上的语感能力才能日趋敏锐。

第二节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者与文本对话

第二节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者与文本对话

教师要做文本对话的先行者无锡市洛社高级中学卫宇兰(214187)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

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

”这既是阅读教学新理念的生动阐释,又是阅读教学策略的具体解说。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多重对话就是师本对话、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及师生与文本作者和教材编者的对话,其中师本对话、生本对话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两种阅读对话。

王纪人教授说:“作品文本所提供的意义框架,这是常量;另一是读者对文本的认识、阐释所形成的意义,就是变量”。

1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结果是不尽相同的,教师不能以自己的阅读代替学生自身对教材的感悟,而学生如果缺乏教师对教材感悟的引领,要与文本深入对话,也有一定难度。

从这一点说,教师阅读文本,与文本对话应当是整个阅读对话的第一步,也就是说,教师与文本对话要先行。

著名特级教师徐振维曾说过:“我要求自己上课前必须反复朗读课文,朗读、默读、读全文、读重点句段,虽不能烂熟于心,也要做到确有所感,确有所悟,至少在课文的某些方面有个人的体会。

我总是先读课文,确定目标,设计教学,有了基本的教学思路,才去读教学参考资料,补充、修正自己的想法。

这样备课,上起课来才有个性,才能让学生活跃起来。

”新语文教材文本是遵循“新课标”精神精挑细选、反复洗练设计编排的,是新课程理念的最好载体;教材文本又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支点,是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凭借。

如果一个教师缺乏解读文本的能力,即使树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学效果不会很好。

教师阅读文本,并不是按照“教参”去阅读,也不是仅仅为了研究文本的知识点,而是凭教师的阅读个性和经验积累走进文本,从文本创作的角度与作者与文本对话,获得理解和感悟,从“为学生学习设计教学”的角度,为满足师生对话需要与作者与文本对话,寻找教学突破口和教学设计思路。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探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探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探索近年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已成为教师和教育界的共识。

而学生与文本对话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深度思考和发挥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今天,本文将就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文本对话进行探索。

首先,小学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合适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根据文本中的信息进行推理和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充分交流和分享自己的阅读理解,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其次,小学教师可以运用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与文本对话。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预测,让学生在阅读文本前先猜测故事情节发展、人物性格特点等内容,从而增强学生的主动思考和探究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回答和解释,以便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同时,小学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感受和情感交流,促进学生与文本的情感对话。

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描述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和情绪变化,并分析这些感受和情绪的原因。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情感表达和意义,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情感交流和情绪管理能力。

最后,小学教师可以通过巧妙的引导和评价,使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获得实际的收获和成长。

教师可以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针对性的反馈,帮助学生发现自己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以期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

总结起来,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合适的阅读任务、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和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感受和情感交流,来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同时,教师还需要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和评价,使学生在对话中取得实际的收获和成长。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对话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对话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对话作者:张海山来源:《中国教师》2014年第22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阅读教学是这样表述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换句话说,阅读教学不是简单地教师备课、解析,学生听课记笔记的过程,即使课堂出现热闹的探讨和问答场面,也不能说明学生对课文心领神会、融会贯通。

首先,教师要在备课时深层了解作家作品,自主拓宽备课资源,个性解读文本,与作者、文本深入对话,和文章内容产生呼应和共鸣。

一些语文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习惯按照常规套路备课,只根据中考重难点,参考各种教辅材料解剖文章段落,课本、教案上记得密密麻麻,讲课时逐段逐句咀嚼,逐条逐题落实,学生的课本和笔记记得满满的,课下再进行背诵积累。

这种教师备课认真、学生掌握扎实的结果是很容易在阶段考试中取得高分。

但是,这样的语文学习被简化成一种工艺流程,全无“语文味道”,更谈不上诗意和情趣,降低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利于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语文素养也很难提高。

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自己要树立“对话意识”,才能给学生搭好舞台唱好戏。

其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默读静思,与文本、编者进行精神对话,质疑、感悟和理解。

教师应有效利用课堂上的“补白”,为学生安排安静阅读的时间,带领他们思索问题、整合语言。

如学习刘白羽《日出》一课时,虽然很多学生看过日出,但却因为缺乏语言文字的储存量和驾驭能力,无法用语言形容看到日出时的感觉。

因此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在课文优美文字的带领下,想象日出前后光线和色彩的变化,赏析比喻等修辞手法,学会准确形象的动作描写,不断把自己的个人观感与文中的描述结合起来,等到他们再有机会看日出,脑海里会不由自主地涌现文中的句子来形容景象之美。

再次,创设平等自由的对话氛围,鼓励学生对文章主旨大胆思考,个性解读。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分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教师扮演忠实听众的角色,充分肯定学生的解读和感悟,鼓励学生踊跃发言,让学生在这片领域进行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从而得到启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要做文本对话的先行者无锡市洛社高级中学卫宇兰(214187)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

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

”这既是阅读教学新理念的生动阐释,又是阅读教学策略的具体解说。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多重对话就是师本对话、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及师生与文本作者和教材编者的对话,其中师本对话、生本对话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两种阅读对话。

王纪人教授说:“作品文本所提供的意义框架,这是常量;另一是读者对文本的认识、阐释所形成的意义,就是变量”。

1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结果是不尽相同的,教师不能以自己的阅读代替学生自身对教材的感悟,而学生如果缺乏教师对教材感悟的引领,要与文本深入对话,也有一定难度。

从这一点说,教师阅读文本,与文本对话应当是整个阅读对话的第一步,也就是说,教师与文本对话要先行。

著名特级教师徐振维曾说过:“我要求自己上课前必须反复朗读课文,朗读、默读、读全文、读重点句段,虽不能烂熟于心,也要做到确有所感,确有所悟,至少在课文的某些方面有个人的体会。

我总是先读课文,确定目标,设计教学,有了基本的教学思路,才去读教学参考资料,补充、修正自己的想法。

这样备课,上起课来才有个性,才能让学生活跃起来。

”新语文教材文本是遵循“新课标”精神精挑细选、反复洗练设计编排的,是新课程理念的最好载体;教材文本又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支点,是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凭借。

如果一个教师缺乏解读文本的能力,即使树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学效果不会很好。

教师阅读文本,并不是按照“教参”去阅读,也不是仅仅为了研究文本的知识点,而是凭教师的阅读个性和经验积累走进文本,从文本创作的角度与作者与文本对话,获得理解和感悟,从“为学生学习设计教学”的角度,为满足师生对话需要与作者与文本对话,寻找教学突破口和教学设计思路。

教师的这种阅读对话,不只局限于教科书,而应广泛涉猎,以增厚自己的文化积累和对话经验。

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并非是消极地接受文本和照搬教参,而是带着自己的个性解读文本,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形成关于教材文本的新的意义,实现教师与文本的视界融合。

对语文教师来说,没有自身对文本的深入把握和个性化解读,就无法与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所谓观点的交流、思维的碰撞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请看苏州高中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阿房宫赋》教学片段2:师:同学们,我读《阿房宫赋》,反复读反复读,越读越短,读到最后呢,这篇文章只剩下几个句子,我大胆地把它缩成这样一段话:(投影显示)阿房之宫,其形可谓()矣,其制可谓()矣,宫中之女可谓()矣。

宫中之宝可谓()矣,其费可谓()矣,其奢可谓()矣。

其亡亦可谓()矣!嗟乎!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可()矣!1转引自肖健兴左晓卫《文学作品意义理解的个性视角》一文,《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2期2郑桂华王荣生《语文教育研究大系》(教学实践卷)(1978—2005),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这就是黄老师读《阿房宫赋》读到最后剩下的句子——后来只剩下几个字——我们后面再说。

现在请同学们根据你对课文的了解,想一想在这些括号里填上什么样的词比较合适,看看你们想法和我是不是一致。

师:阿房之宫,其形可谓某矣,其制可谓某矣,宫中之女可谓某矣。

宫中之宝可谓某矣,其费可谓某矣,其奢可谓某矣。

其亡亦可谓某矣!嗟乎!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可某矣!(生笑)根据你对课文的熟悉,你能填出哪一个就填哪一个。

最好填的,我觉得是宫中之女可谓……生:(齐)美矣师:大家想到的是“美”,(生笑)可是不是写宫女的美呢?——宫中之宝可谓……生:(齐)多矣师:多矣。

其费可谓……生:(齐)巨矣,奢矣。

师:巨矣,巨大的巨。

这个“费”就是耗费。

其奢可谓……生:(齐)侈矣。

(笑)师:大家填的这个词应该修饰“奢”,“奢”,“侈”二字意思极近,我们常常说“这个人简直奢侈到了……”生:(齐)极点。

师:对,其奢可谓极矣。

其亡亦可谓……生:(齐)哀矣,必矣。

师:哀矣,必矣,都有道理,但是我填的不是这两个词,我填的是《六国论》里刚学到的一个字,有哪位同学想起来了?(有生答“速”)对了,速。

你想,秦始皇自己筑阿房宫,还没筑好,秦已经亡了。

其亡亦可谓速矣。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可谓……生:(齐)哀矣。

师:哀矣。

但是呢,哀之而不鉴之,可谓哀,从行文来讲……生:(齐)悲矣。

师:对,悲矣。

大家总体上和我理解是一样的。

我是写的这么一段话:(投影显示)生:(齐)阿房之宫,其形可谓雄矣,其制可谓大矣,宫中之女可谓众矣。

宫中之宝可谓多矣,其费可谓靡矣,其奢可谓极矣。

其亡亦可谓速矣!嗟乎!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可悲矣!同学们,把我缩写的《阿房宫赋》一起读一遍,好吧?(学生齐读。

)……这个案例说明黄老师在与教材进行对话时,根据自己独特的理解,厚积薄发,把一篇文章读成了一段话、几句话、甚至几个字。

如果一个教师备课时能够把一篇文章读成一段话、一句话甚至一个字,那么他本人一定理解了文本,教学时就能胸有成竹,担当起平等中的首席之责。

在这一个课堂教学中,黄老师并不把自己的理解和盘托出,而是运用他的教学机智,留有悬念,“想一想在这些括号里填上什么样的词比较合适,看看你们想法和我是不是一致”,以此引导学生走向对文本的理解。

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不能替代学生独立的文本解读,只能起引导作用,教师的作用不在于把自己的解读灌输给学生,而是不断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

那么教师如何深入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呢?1、在对话中思考与挖掘文本的人文内涵语文新课标告诉我们:“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特点。

”新教材中选文应该具有强烈的人文性。

文本是作者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

阅读教学的真正价值在于获得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理解这种见解,转化这种智慧,最终形成自己的丰富的精神世界。

教师要认真地与文本进行对话,让自身的思维与文本进行碰撞,这样教师才能把文本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挖掘出来。

例如于2007年5月在无锡市洛社高级中学举行的江苏省“五四杯”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颁奖典礼上,杭州外国语学校的郭初阳老师执教了《老王》一文,郭老师与文本对话后,把文本概括为“不幸、正义、愧怍、善良”四个词语,印发材料给学生,通过与学生的对话,引领学生走进《老王》这篇文章。

在谈到“善良”时,郭老师这样深情地认为:“老王的善良体现在他三次“送”的行为:他送的冰比他前任的大一倍,冰价却相等;他送钱钟书去医院,不愿要钱;弥留之际,他还送来香油和鸡蛋,来作朋友的最后的道别。

杨绛及她家人的善良,掩藏在文中的细处:她与老王平等的交往,平日里的记挂;她关心老王的住处;老王送钱钟书去医院那次,她怕老王蹬不动两个乘客而自己挤公共汽车;她女儿钱瑗还给老王送过两大瓶的鱼肝油……《老王》的文字,为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作了见证,而且温和内敛,写出同在底层的人与人之间的暖老温贫,感人至深。

”这段文字,郭老师充分挖掘了《老王》一文的思想人文内涵,学生在这样饱含深情的解读中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认识。

黄厚江老师执教《阿房宫赋》时,先用自己概括的一段话展示了自己对文本的解读(见文中实录部分),在课堂教学中他并没有抛弃文言文的一些知识点的讲解,他讲到了赋的铺陈、夸张的特点;讲到了反复、排比的修辞;讲到了“鼎铛玉石,金块珠砾”中词类的活用;最后把一篇文章再归纳为三个字:奢、亡、鉴,并且指导学生读书要厚积薄发。

最精彩的是在文章最后一段,他写了一段总结性的话与原文最后一段进行了对比,让学生在比较中理解了《阿房宫赋》的思想内涵。

在如何进行文言文教学时,他一直强调要注重文章、文学、文化三个方面的内容。

2、在对话中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可称之为“备课性阅读”,它不同于一般的阅读。

第一,它具有特定的目的性和对象性──教师是为了指导学生的阅读而读,因此要学会换位思考,处处替教学对象──学生着想,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经验世界看作者,寻求学生与作者对话的文本基点;第二,它具有重构性──需要从导读的角度对课文进行教学的再加工。

即把自己的阅读思路转化为指导学生阅读的思路;把自己的阅读行为转化为课堂上的导读行为。

因此,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教师要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怎样学”的问题。

比如《林黛玉进贾府》,我们一直都是抓住环境描写、人物出场描写引领学生解读教材节选部分的内容。

但一位老师引导学生在细致阅读中发现“忙”和“笑”这两个反复出现的词,比较不同人的“忙”和“笑”的不同内涵和表现人物的不同作用;又如一位老师教学《宝玉挨打》,抓住一个“哭”字展开,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先分析众人的哭相,后探析不哭之人不哭的原因,再找可以哭却没有哭的人,接着想象迎春、探春和惜春来了会不会哭,赵姨娘、贾环来了会有什么反映。

这两位老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解读的途径、解读的方式可谓别出心裁,课堂无疑是生动有趣的,而这样的生动有趣是在于教师在课前与文本对话时着重于怎样调动学生上课的情绪。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说明在教材文本中,蕴涵着学生学习语文时需要掌握的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内容,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每一篇教材文本所具有的,教师在与文本进行对话时,要重视这些知识技能的系统性和规律性。

新课标也告诉我们:“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优化的环境,提供良好的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

”3、在对话中找到文本的拓展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

”教师要“充分利用本校本地区的课程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这句话点明在文本对话时教师要用自己的慧眼找到文本中特有的空白和未定点,这样可以把课文拓展,进行知识迁移。

如黄厚江老师在教学《金岳霖先生》一文,初步阅读中就觉得全文是扣住一个“趣”字展开的,可到底是如何写趣的呢,并没有形成清晰的认识。

反复阅读之后,终于豁然开朗,发现文章是通过写先生的童趣、风趣、雅趣和士趣,表现先生的个性和人品,这是其他老师在与文本进行对话时所没有读到的“盲点”,对于学生来说则完全是全新的解读。

再如一位老师教学《南州六月荔枝丹》则要求学生先将全文缩写为300字左右的短文,通过比较认识文章引述诗文和资料对于说明的作用和效果,再要求学生利用文章的素材写一个以荔枝为主题的MTV脚本,这位老师找到了文本的拓展的一个空白点,学生通过这个活动对文本解读就更深刻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