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春九化下(RJ)--3精品学案: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合集下载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精品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精品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精品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是本套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课题主要介绍溶液的概念、特点以及溶液的形成原理。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溶液的本质,掌握溶液的形成过程,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题前,已经掌握了溶解、混合等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但溶液的形成原理和溶液的特点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已有知识的激活和迁移,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道溶液的概念和特点。

2.理解溶液的形成原理。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溶液的形成原理。

2.溶液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讨论法、讲授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通过讲授系统地传授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滴管、酒精灯等。

2.实验药品:食盐、蔗糖、水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溶液的概念,如:“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将固体物质溶解在水中,如食盐、蔗糖等,这种混合物就称为溶液。

”2. 呈现(10分钟)呈现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如:“将食盐放入水中,经过搅拌,食盐能够均匀地分散在水中,形成一个均一的混合物。

”3.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溶液的形成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巩固(5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溶液的特点,如:“溶液是一种均一的混合物,其中溶质能够均匀地分散在溶剂中。

”5. 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溶液的形成原理,如:“溶液的形成是由于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6. 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溶液的概念和特点,以及溶液的形成原理。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1 溶液的形成【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

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学习科学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并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树立学知识、用知识的正确观念。

【教学资源分析】本课题包含两部分内容,即“溶液”和“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溶液这部分内容主要以探究实验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对于乳化现象的要求较低。

第二部分的知识是使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质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里扩散、溶质分子与水分子发生水合这两个过程(溶剂一般指水),在宏观方面则表现为放热和吸热。

理解这两个过程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策略分析】在课前教师应了解学生有哪些有关溶液的知识,尽量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授“溶液”这一部分内容时,探究实验贯穿始末,利用四个探究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小结的步骤,使学生理解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中,始终把生活实际和课堂教学联系起来,让学生理解溶液的重要用途,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在教授第二部分——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时,应让学生通过思考,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绘制简图,然后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

学生通过活动与探究,一方面可以认识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现象,同时又能体验研究的乐趣,探讨研究问题的方法并检验自己设计的方案的正确与否。

在分析中引导学生从微观世界来想象扩散和水合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1.乳化和溶解的区别。

2.如何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现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
3.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验。在合作过程中,学生互相学习、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同时,小组合作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4.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本节课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发展。通过自评、互评和他评等方式,给予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鼓励学生持续发展。
2.强化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热爱,增强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能力。
3.教育学生将化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为人类发展贡献的意识。
4.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化学知识在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问题驱动、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溶液的形成过程及性质。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态度。
5.教师引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本节课注重教师引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教师在教学中起到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主体作用,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节课的案例亮点体现了教学的人性化和科学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实践能力。通过情境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多元化评价和教师引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等教学策略,提高了教学效果,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溶液的本质,掌握溶液的相关知识,并能够将所学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从而提高生活质量,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生活情境: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溶液为例,如盐水、糖水等,引导学生了解溶液的普遍存在。

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下册教案:第9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下册教案:第9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下册教案:第9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2.过程与方法: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学习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学习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海水是纯洁物还是混合物?为什么将少量蔗糖固体放入一杯水中,搅拌后固体消失?2.出示学习目标,由学生对学习目标进行解读。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溶液1.阅读教科书P26,观察实验9-1,思考:实验现象:蔗糖逐渐溶解,固体消失了。

混合物的特点:各局部组成相同。

解释(用微粒的观点解释):蔗糖分子均一地扩散到水分子中间,形成一种混合物。

2.溶剂溶质振荡前的现象振荡后的现象静置后现象结论水乙醇液体分层液体不分层,融为一体液体仍不分层,融为一体溶质可以为液体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特点是均一性、稳定性;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两种液体互溶,一般把量多的叫做溶剂,量少的叫做溶质;如果其中一种是水,一般把水叫做溶剂。

溶剂是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最常用的溶剂是水;碘酒中酒精是溶剂,碘是溶质。

3.溶质溶剂现象碘水碘在水中没有变化碘汽油碘溶解在汽油中,溶液变为紫黑色高锰酸钾水高锰酸钾全部溶解,溶液变为紫红色高锰酸钾汽油高锰酸钾不溶于汽油实验说明: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是不同的,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也是不同的。

知识模块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活动与探究】根据教科书P29的实验药品和仪器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水中参加的溶质NaCl NH4NO3NaOH参加溶质前水的温度/℃\ \ \溶解现象溶解溶解溶解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无变化温度下降温度上升结论溶解时温度不变溶解时温度下降溶解时温度上升归纳整理:阅读P29最后一段内容:吸热>放热:温度下降;吸热<放热:温度升高;吸热=放热:温度不变。

初三化学溶液的形成优秀教案(7篇)

初三化学溶液的形成优秀教案(7篇)

初三化学溶液的形成优秀教案(7篇)初三化学溶液的形成优秀教案(7篇)九年级化学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初三化学溶液的形成优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初三化学溶液的形成优秀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初步了解溶液的重要应用。

3.能识别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4.知道乳浊液及乳化现象。

5.探究溶解性的影响因素。

6.激发探究兴趣,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溶解性影响因素的探究。

[教学难点]1.溶液概念的建立。

2.溶解与乳化的区别。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教学用品] 实验仪器、药品、用品,教学媒体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由溶液章图切入课题,引入新课(板书:课题1 溶液的形成一、溶液)。

二、探究活动1(探究溶液的形成过程)1.学生实验:向实验桌上盛有20mL水的小烧杯中,加入一药匙蔗糖或食盐,用玻璃棒搅拌(教师巡回指导)。

2.师生活动1(建立溶液的概念):(1)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2)引导学生分析两种物质“消失”的原因。

(3)帮助学生分析(体验)溶液的特征。

(4)建立溶液的初步概念。

(5)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几种物质也可以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6)建立溶液的完整概念。

3.师生活动2(建立溶质、溶剂的概念):(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2)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3)总结出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板书:1.溶质+溶剂溶液)。

4.师生活动3(填写表格,让学生掌握溶质溶剂判断的一般方法):溶液溶质(溶解前的状态)溶剂(状态)硫酸铜溶液硫酸铜(固体)水碘酒碘(固体)酒精稀硫酸硫酸(液体)水稀盐酸氯化氢(气体)水5.师生活动4:引导学生发现——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常见的溶剂;两种液体(不包括水在内)互溶时,将量多作为溶剂,量少的作为溶质。

九级化学下册溶液的形成精品教案新人教版

九级化学下册溶液的形成精品教案新人教版
药品
食盐、蔗糖、硫酸铜晶体、碘、高锰酸钾、汽油、植物油、洗涤剂、水。
其它
学案和课件等
教学流程设计
环节
教学问题
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无土栽培生产图片
问题看到这些图片你能联想到什么?这些植物培养液都是纯净水吗?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和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同时出示无土栽培生产图片或播放无土栽培生产视频。学生观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且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可指导学生按照教科书提供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也可引导学生进行改进和创新,引导学生集思广益,相互启发。
引导观看溶质溶解过程动画,边播放边讲解,归纳:
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
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
另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
2.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树立学知识、用知识的正确观念。
教案重点
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教案难点
1.乳化和溶解的区别。
2.从微观角度分析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现象。
教案用品
仪器
玻璃棒、小烧杯、试管、药匙。
溶解时放出的热量>吸收的热量溶液温度升高;
溶解时放出的热量=吸收的热量溶液温度不变;
溶解时放出的热量<吸收的热溶液温度降低
联系物理压强知识分析讨论,
实验改进与创新,开拓思维




课题l溶液的形成
特征:均一、稳定、混合物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溶液的种类:根据溶质的状态,溶液可分为固体溶液、液体溶液和气体溶液。
(3)溶液的形成过程:通过溶剂与溶质的相互作用,使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溶液。
(4)溶液的浓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体积与溶液总质量或总体积的比值。
2.教学难点
(1)溶液的形成原理:学生难以理解溶剂与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溶液的形成过程。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溶液的形成过程,增强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认识。同时,本节课也为后续学习溶液的浓度、稀释等知识打下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溶液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结合课本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游戏设计:设计溶液配制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溶液的浓度计算和稀释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教学媒体和资源
(1)PPT:制作简洁清晰的PPT,展示溶液的定义、特征和种类等关键知识点,辅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视频资料:播放溶液形成过程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溶液的形成原理。
(3)在线工具:利用在线工具进行溶液浓度计算和稀释的模拟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索溶液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意识,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溶液的定义与特征: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均匀混合物,具有稳定性、均一性和透明性。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溶液的形成》参考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溶液的形成》参考教案

课题1 溶液的形成教学目的: 知识和技能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

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2、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3、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学习科学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

并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树立学知识、用知识,化学终将走向社会的正确观念。

教学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1、乳化和溶解的区别2、如何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现象。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1、情景导入:配制硫酸铜、氯化亚铁、高锰酸钾、食盐四种溶液以上四种溶液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么漂亮,你想到了什么?其实,我们看到的液体都是溶液。

2、讲授新课:蔗糖溶解在水中食盐可以溶解在水中结论蔗糖消失在水中 食盐消失在水中 现象 蔗糖加入水中食盐加入水中步骤思考:如何从微观上理解这一现象?小结:蔗糖表面的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里运动扩散,并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去了。

氯化钠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里运动扩散,也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去了。

思考:我们刚才得到的液体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每种液体各部分一样吗?放置了这么长时间,你有没有看到哪种液体析出沉? 一、溶液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提问:水具有什么作用? 回答:分散其他物质的作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如水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练习:在蔗糖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什么?溶剂是什么? 讨论:当衣服上沾上油渍时,用水很难冼去?怎么办? :解决问题:衣服上的油渍用什么洗去?为什么?回答:汽油。

因为油在水中溶解能力小,在汽油中溶解能力强。

难溶于酒精高锰酸钾酒精易溶于酒精 碘 酒精 易溶于水 高锰酸钾水 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力也不同难溶于水碘 水 结论 现象溶质 溶剂小结:液体与液体可以互溶,当液体与液体互溶时,我们把量多的叫溶剂,量少的叫溶质。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点方面:溶液的形成过程、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及计算。
2.技能方面:实验操作技能、数据分析能力、知识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方面:克服对难点知识的畏惧心理,培养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溶液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3.拓展探究:结合生活中常见的溶液,调查了解溶液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药物配制、饮料生产等,并撰写调查报告。
要求:报告内容丰富,能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体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4.预习新课: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关于溶液的其他性质和分类,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要求:做好笔记,标注疑问,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5.小组讨论: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溶液的概念,掌握溶液的组成和特点,能够区分溶液、悬浮液和乳液。
2.学习溶液的形成过程,了解溶质与溶剂之间的关系,掌握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3.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溶解实验,掌握溶解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4.掌握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浓度计算。
7.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溶液现象,探索化学奥秘。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下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物质的性质、变化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溶液的概念和形成过程有初步的认识,但可能对溶解度、浓度等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在教学方法上,学生对实验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具有较强的兴趣和积极性。
(五)总结归纳

(最新)部编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精品教案《溶液的形成》

(最新)部编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精品教案《溶液的形成》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2.能力目标: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二,教学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四,实验准备药品:蔗糖、食盐、高锰酸钾、碘单质、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食用油、乙醇、汽油、水、洗涤剂、硫酸铜溶液仪器:烧杯、试管、玻璃棒、滴灌、温度计、钥匙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实验探究—归纳总结七,教学内容Ⅰ,【引入】从生活中常见的溶液引入Ⅱ,【新授课】【演示实验9-1 修改版】【提问】1.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吗?(展示硫酸铜溶液。

)2.一种物质仅能溶解一种物质吗?(向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钠。

)由上面的实验可以得出溶液的定义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1)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3)扩散方式:离子:离子化合物溶于水后以离子的形式扩散,如NaCl分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溶于水后以分子形式扩散,如蔗糖(4)组成:溶质和溶剂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溶液为蓝色FeSO4溶液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汽油、乙醇等物质也可以做溶剂。

溶剂也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c、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若溶剂是水,一般简称某溶质溶液,如氯化钠溶液【演示实验9-2】2,同种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同种溶剂溶解不同溶质的能力也不同。

【演示实验9-3】水和乙醇能以任意比例互溶3,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注:1.液液形成溶液时,其中一种是水时,不论水的量为多少,水为溶剂。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9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9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1)溶液的形成过程及其微观机制的深入理解,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需要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和模型来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认识。
(2)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涉及到比例和百分比的转换,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数学与化学知识结合的挑战。
(3)溶解度曲线的分析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图表阅读和数据分析能力,这对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存在难度。
2.教学目的: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回顾物质的状态,为新课溶液的形成做好铺垫。
3.教学方法:采用提问法,激发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营造积极氛围。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
-溶液的概念、组成和特点: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剂是溶解度较大的物质,溶质是溶解度较小的物质。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可逆性等特点。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自主发现溶液的形成规律。
-利用问题驱动法,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帮助学生逐步攻克重难点。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2.教学策略: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视频等,直观展示溶液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抽象思维的困难。
4.教学支持:
-提供丰富的实验材料,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
-准备充足的教学辅助工具,如溶解度曲线图表、计算模板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重难点。
-创建学习平台,提供课后复习资料和在线答疑,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出示一瓶汽水,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汽水是什么状态的物质吗?它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思考作业要体现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创新观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化学反应、混合物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内容。溶液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质状态,对于溶液的概念、特征和形成原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3.讲解溶液的形成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溶解过程,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等。
4.通过实例分析,讲解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引导学生掌握溶解规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配任务给各小组,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探究溶液的形成原理和特征。
2.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如配制不同浓度的溶液,观察溶液的变化。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治学的态度,让学生明白科学是一门严谨的学问。
3.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环保意识,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了解到化学实验中的药品和溶剂都是宝贵的资源。
4.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学以致用的观念,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溶液的概念,如饮料、药剂等,让学生感受到溶液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溶液的形成过程,如将固体物质溶解于溶剂中,观察溶液的变化。
3.利用多媒体展示溶液的形成原理和实验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溶液的本质特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问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溶液是什么?溶液是如何形成的?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何?
4.问题导向与思考: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溶液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溶液的定义,了解溶液的组成和分类。
2.学会使用实验方法观察和探究溶液的形成过程,掌握溶液的浓度概念。
3.熟悉溶液的物理性质,如颜色、透明度、密度、粘度等,并了解这些性质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4.学会运用溶液的化学性质进行实验操作,如溶解、沉淀、电解等。
3.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和讲解,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掌握。
4.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确保学生对溶液的形成、性质和浓度等知识点的掌握,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完成课本第9单元课后习题1、2、3题,重点巩固溶液的定义、分类、溶解度及溶液浓度的计算。
2.引导学生了解溶解度的概念,讲解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如温度、压力等,并通过实验验证。
3.讲解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如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等,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4.分析溶液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颜色、密度、电解质等,并通过实验现象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2.通过展示一些神奇的溶液实验现象,如酸碱指示剂的变色、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学习溶液的形成和性质做好铺垫。
3.提问学生关于溶液的已知知识,如溶解、溶质、溶剂等概念,为新课的学习搭建知识框架。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1.详细讲解溶液的定义、组成和分类,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确溶液的概念。
3.教学评价:
-结合课堂表现、实验操作、课后作业和期末考试等多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020春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案

2020春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案

教师:请一个小组來汇报实验情况。

学生甲:我们小组的实验:振荡前现彖:液体是分层的: 振荡后现彖:液体没有分层: 静宜后现象:液体也没有分层: 结论是:它们在水中能形成溶液。

教师点评并设疑:液体与液体互溶时.址多者为溶剂.虽少者为溶质。

那么,请 问溶质除了是固体、液体外还可以是什么状态?举例说明。

学生乙:还可以是气体.如我们夏天喝的汽水,二氧化碳是溶质,水是溶剂。

教师小结:很好,下而我们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结: 学生观察仔纽h 能将所①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 例相结合并能准确回② 溶质可以为:固体.液体和气体:答。

③ 液体与液体互溶时:女者为溶剂,少者为溶质,一般情况下水是溶剂。

设疑:把油放入水中是否能形成溶液呢?现在我们來做活动与探尤(1川): 药品:植物油、洗涤剂.水 仪器:试管两支.胶头滴管学生1:我们所做的实验现念是:将植物汕滴入水中,振荡前它们是分层的,振荡后它们均匀了,静習后它们又分层.把液体倒掉后试管不干净•但加入洗涤剂后用水 清洗,试管又干浄了。

教师介绍:这就是乳化现念。

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这个现钦? 学生2:我看到妈妈在洗碗时.出现过这样的现象。

小结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

然后请一个小组的同学回答。

(教师点评) 巩固练习同学们回家后.将自己家中现有的物品制成溶液•并写成小论文形式,下节课我 们进行交流. 教科书P33习题c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经历和体验科学探尤的基木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

垂点和难点重点:实验方案的设计和比较。

难点:评价实验方案。

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的实质。

教师:请一个小组來汇报实验悄况。

此实验引导学生将理 论用于生活实际中•并 比较溶解与乳化是不 同的。

2020年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精品教案课题1 溶液的形成

2020年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精品教案课题1  溶液的形成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教学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3.了解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1.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1.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重点难点: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讨法、课堂讨论启发式讲解法。

教学过程: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1、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有不同的溶解性。

2、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里有不同的溶解性
3、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4、当两种液体互溶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

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二、乳浊液
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乳化现象
副表1
副表3
副表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 溶液的形成学习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
2.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知道溶液在科研、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重点和难点
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情境导入
1.海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2.为什么将少量蔗糖固体放入一杯水中,搅拌后固体消失?学习研讨
一、溶液
【自主学习】
【实验9-1】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思考】混合物的特点。

【讨论交流】(用微粒的观点解释)
【阅读】阅读课本P27-28
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质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液体互溶,一般把____________叫做溶剂,_______________叫做溶质;如果其中一种是水,一般把______叫做溶剂。

溶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常用的溶剂是________;碘酒中_________是溶剂,______是溶质。

【交流讨论】
1、在蔗糖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溶剂分别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