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三年制大专和五年高职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及相关汽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二)课程基本理念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分项目按工作任务来实施。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教高〔2000〕2号《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精神为指导,依据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的教学要求而制订。
本课程建议课时为52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32课时,实践课时为20课时。
本课程的总学分为3学分。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类型、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以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气体燃料汽车、生物燃料汽车、氢燃料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的基础知识,对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电动汽车能源管理和回收系统、电动汽车充电技术,以及新材料和新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有整体的了解。
三、内容标准第一章绪论1.教学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新能源汽车国内外发展现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和发展趋势。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
4.教学内容第一节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1.新能源汽车的定义2.新能源汽车的分类第二节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1.石油短缺2.环境污染3.气候变暖第三节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1.国外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2.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3.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和发展趋势第二章新能源汽车类型1.教学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类型。
新能源汽车概论 教学大纲
新能源汽车概论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080523Z10课程名称(中/英文):新能源汽车概论/ Introduction of New Energy Vehicles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电器适用专业:车辆工程教材、教学参考书:[1] 新能源汽车概论,崔胜民、韩家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5[2] 新能源汽车与电力电子技术,康龙云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本课程是机械、汽车、电机、微电子、电化学和智能控制等多门学科相结合的交叉性学科,也是车辆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
课程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新技术、新特点及其面临的新问题;熟悉新能源汽车的基本类型、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深入理解燃料电池汽车、气体燃料汽车、生物燃料汽车、氢燃料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 使学生能够运用新能源汽车的相关理论和知识,掌握新能源汽车设计方法。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力求运用汽车技术、电气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化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新能源汽车理论性和技术性强的特点;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新能源汽车理论的发展和设计规程,同时能掌握燃料电池汽车、气体燃料汽车技术和生物燃料汽车的设计方法。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无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本课程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50%)和期终考核(50%)两部分。
前者主要为平时成绩,包括考勤、作业、课堂提问、讨论发言、论文或调查报告;后者为七、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
课程标准(新能源汽车)
课程标准(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新能源汽车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1、前言1.1课程性质《新能源汽车》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其作用是使学生初步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现状与发展,以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为其学习公交客车技术课程打下基础。
1.2设计思路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为依据设置本课程。
本课程的具体设计是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背景,共包括动力蓄电池与储能装置、能量管理系统、电动机驱动与控制系统、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等5个学习模块。
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完成以上学习主题的需要循序递进,以满足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
本课程建议学时数为72学时2、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构成;掌握新能源的种类及特性;知道纯电动汽车的基本结构,掌握其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并达到以下具体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能掌握新燃料汽车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的结构工作原理能认识到燃气安全的重要性掌握它们常见故障、日常维护3、课程内容和要求4、教学活动参考设计本课程的教学活动设计应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情况、教学条件等综合分析进行,积极贯彻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形成“做学一体”的课堂教学活动。
下面列举两个教学活动设计供参考:5、实施建议5.1 教材编写(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2)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以任务引领型工作项目为载体,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按项目活动组织编写内容。
项目活动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3)教材应图文并茂,循序渐进,讲解清楚,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城市燃气概况的认识。
(4)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在本标准基础上有所拓展,将城市燃气的新发展、新成果及时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新能源汽车概论》--教案教案电子教案完整版授课教案整本书教案电子讲义(最新)
实训任务
每节课后的实训项目
第
教学内容
项目三混合动力汽车
教学任务
1. 掌握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的结构与组成。
2. 了解混合动力汽车电力动力系统。
3. 了解混合动力汽车燃油动力系统。
4. 了解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布置形式。
5. 掌握不同动力系统布置形式的工作原理。
6. 熟悉不同类型混合动力汽车在不同工况下的能量流通过程。
(5)遮盖和阻隔相邻带电部件
8.电动汽车的常见疑问
(1)电动汽车的电池真的会燃烧/ 爆炸吗
(2)电动汽车是否有高压触电的危险
(3)电动汽车的辐射是否会危害人体健康
9.电动汽车常用绝缘工具及高压防护用品
(1)高压万用表
1)介绍
2)使用说明
3)使用注意事项
(2)动力蓄电池均衡测试仪
1)介绍
2)设备使用注意事项
9.纯电动汽车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1)纯电动汽车的优势
(2)纯电动汽车的不足
二、典型纯电动汽车实例
1.典型纯电动汽车介绍
(1)瑞麒M1 EV 纯电动汽车
(2)奇瑞的 S18D 增程电动汽车
(3)高尔夫blue motion
(4)英菲尼迪LE 概念车
(5)福特TRANSIT CONNECT 电动汽车
(6)特斯拉Model S 电动汽车
3. 掌握纯电动汽车的运行模式。
4.了解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及其工作原理。
5.掌握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类型及结构。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一、组织教学(2分钟)
整顿纪律、清点人数,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新课(5分钟)
1.本课题的学习目的
2.本课题学习及掌握的主要内容
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类别:专业课适用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先修课程:电工电子基础,汽车构造,底盘机械系统检修、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后续课程:二手车鉴定与评估,汽车综合故障诊断总学时:144学分:二、课程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本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主要知识点是全面系统地介绍新能源汽车新技术。
针对本专业的特点,系统阐述了新能源汽车的类型,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和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重点介绍额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电动汽车用电动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及设计方法等。
对天然气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甲醇燃料汽车、乙醇燃料汽车、二甲醚燃料汽车、氢燃料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的特点、发展现状及趋势也进行了介绍。
本课程授予学生新能源汽车构造原理等规律性的知识,使学生具有举一反三的分析能力,对结构原理不断更新的适应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参加专业实践奠定基础,对于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教学时数分配四、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新能源汽车概述(一)新能源定义与分类主要内容:1.新能源汽车的定义。
2.新能源汽车的分类。
重点: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
难点:新能源汽车的分类方法。
基本要求:1.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定义。
2.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分类方法。
3.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分类。
(二)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主要内容:1.全球背景下的能源危机。
2.大气环流与环境污染。
3.新能源汽车的优点。
4.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
重点:能源危机。
环境污染。
难点: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
基本要求:1.了解全球背景下的能源危机。
2.了解大气环流与环境污染。
3.掌握新能源汽车的优点。
4.掌握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
第三章电动汽车基础(一)电动汽车蓄电池主要内容:1.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分类。
2.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的性能指标。
3.电动汽车对动力电池的要求。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制定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定时间:2017年9月13日目录一、课程定位............................................... - 2 -二、课程学习目标........................................... - 2 -三、学习项目设计........................................... - 3 -四、学习任务划分.......................................... - 10 -五、考核方式.............................................. - 11 -六、教学媒体资源.......................................... - 11 -- 1 -一、课程定位该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新能源汽车方向)针对于新生入门的先导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形成新能源汽车体系的知识框架,唤起学生对新能源汽车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了解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历史、现状及趋势,新能源汽车的分类及结构,能够为以后学习新能源汽车专业知识、掌握新能源汽车专业技能、从事新能源汽车行业打下基础。
本课程是以新能源汽车专业学生的学习规律为导向,基于认知建构规律的项目化课程。
教学运行以教学一体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二、课程学习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1.专业能力(1)能够阐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发展意义、新能源汽车的分类;(2)能够说明新能源汽车常用的驱动电机类型及特点,驱动系统工作原理及电机控制器的控制方法;(3)能够说明新能源汽车常用的动力电池类型及特点,锂离子电池的构造及工作原理,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作用;(4)能够画出纯电动汽车的构造示意图,说出其能量传递及能量回收的路径;(5)能够说出混合动力汽车的分类及各自结构,混合动力项目的结构及工作原理;(6)能够说出燃料电池的结构、发电原理,燃料电池汽车的工作原理;(7)能够分别列举至少3款纯新能源汽车、普通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并做简单介绍;(8)能够说出新能源汽车汽车日常使用及维护保养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新能源汽车概论是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说出新能源汽车基本结构和原理、新能源汽车的分类、能说出燃料电池技术的应用。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新能源汽车的定义、类型、发展现状及趋势、新能源汽车的类型、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的结构原理、动力驱动系统的结构原理、控制系统及辅助充电系统的结构原理、燃料电池技术简介等。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类型、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以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湿合动力电动汽丰、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气体燃料汽车、氢燃料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的基础知识,对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电动汽车能源管理和回收系统,以及新材料和新技木在汽车上的应用有整体的了解。
三、最低课时安排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最低总计学习课时为64课时。
各章节最低课时安排如下表
我们对本课程的具体授课内容会提供PPT,并在PPT中标明知识点讲述要点,详细内。
《新能源汽车概论》教学大纲-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新能源汽车概论》教学大纲适用年级及专业:(2019级新能源汽车技术)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的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课程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类型、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以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蒙提纯电动汽车、湿合动力电动汽丰、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气体燃料汽车、氢燃料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的基础知识,对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电动汽车能源管理和回收系统,以及新材料和新技木在汽车上的应用有整体的了解。
二、同修课程汽车机械基础、汽车发动机构造三、课程的基本要求基本理论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天然气汽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应用;了解新能源汽车的标准和国家的政策。
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基本技能要求:(1)纯电动汽车的结构和关键零部件。
(2)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和关键零部件。
(3)新能源汽车维护保养使用的工具。
(4)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弊端。
(5)其他类型的新能源汽车。
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无。
四、教学条件理论教学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一)教学内容要求:本课程以新能源汽车的基本知识为依据,让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和关键技术、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基础、纯电动汽车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以及其他能源汽车最后是关于新能源汽车的保养与维护和技术方面的标准等。
(二)教学进度表:六、教学方法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知识类课程,对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都非常重要,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多使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同时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融入到对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当中。
教学方法上以提高学生的应用和理解教学内容的能力为目的,采用“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根据课堂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实际汽车、分组讨论、启发引导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制定单位: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新能源汽车方向)制定时间:2017年9月13日目录一、课程定位二、课程研究目标三、研究项目设计四、研究任务划分五、考核方式六、教学媒体资源一、课程定位该课程是针对新生入门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新能源汽车方向)的先导课程。
研究本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新能源汽车体系的知识框架,激发学生对新能源汽车专业知识研究的兴趣,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新能源汽车的分类及结构,为以后研究新能源汽车专业知识、掌握新能源汽车专业技能、从事新能源汽车行业打下基础。
本课程是以新能源汽车专业学生的研究规律为导向,基于认知建构规律的项目化课程。
教学运行以教学一体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二、课程研究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应该掌握以下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1.专业能力:1)能够阐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发展意义、新能源汽车的分类;2)能够说明新能源汽车常用的驱动电机类型及特点,驱动系统工作原理及电机控制器的控制方法;3)能够说明新能源汽车常用的动力电池类型及特点,锂离子电池的构造及工作原理,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作用;4)能够画出纯电动汽车的构造示意图,说出其能量传递及能量回收的路径;5)能够说出混合动力汽车的分类及各自结构,混合动力项目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三、研究项目设计待完善。
四、研究任务划分待完善。
五、考核方式待完善。
六、教学媒体资源待完善。
3.能够概括新能源汽车的分类和特点研究内容1.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新能源汽车与环境、资源的关系3.新能源汽车的分类和特点教学方法和建议1.讲授和讨论相结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促进交流和合作工具与媒体1.幻灯片和视频资料2.相关文献和网站学生已有基础1.对新能源汽车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2.具备基本的科技知识和信息素养教师所需执教能力1.具备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2.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激发学生兴趣和创造力研究项目2描述研究项目名称: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系统学时:2研究目标1.能够描述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能够分析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系统的性能和优缺点3.能够评价不同类型驱动电机系统的适用性和发展趋势研究内容1.驱动电机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驱动电机系统的性能和优缺点3.不同类型驱动电机系统的适用性和发展趋势教学方法和建议1.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强调实践应用和创新思维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研讨和实验操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工具与媒体1.实物模型和电路图2.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和模拟仿真平台学生已有基础1.具备基本的电学和电子学知识2.了解新能源汽车驱动原理和技术发展趋势教师所需执教能力1.熟悉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系统的结构和性能特点2.能够设计和实现驱动电机系统的控制策略和优化方案以下省略)研究项目名称: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学时:2研究目标1.能够了解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的分类和特点2.能够掌握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3.能够分析新能源汽车充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解决4.能够了解新能源汽车充电网络的建设和未来趋势研究内容1.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的分类、特点和发展趋势2.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3.新能源汽车充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4.新能源汽车充电网络的建设和未来趋势工具与媒体多媒体教学设备实训充电设备教学课件教学录像演示录像电子书(学生手册)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2.任务教学法3.小组讨论法4.现场实践法教学实施建议1.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2.鼓励学生参与实际充电操作,提高实践能力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交流和合作4.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演示录像,增强教学效果电池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是混合动力汽车研究的重点。
最新《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表1 新能源汽车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新能源汽车 开课部门 汽车工程系 适用专业 ********8 课程编码 ******* 开课学期 第五学期 学时/学分 36/2先修课程 《汽车概论》、《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汽车底盘技术》后续课程 毕业实习编制人 董昊轩 审定人 *****二、课程性质《新能源汽车》是一门能力拓展课。
它的作用和任务是使学生系统的掌握电动汽车的基本概念、类型、结构原理和工作特性,了解电动汽车的基本设计方法,为做好毕业实习报告以及今后从事汽车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新能源汽车发展概况、电动汽车类型、电动汽车主要组成部分、电动汽车电机、蓄电池、电动汽车维修与包养等内容,同时介绍了国家现行的有关管理法规和政策,有一定的理论深度,是从事汽车行业人员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学习和参考的实用教程和资料。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和国内相关政策;掌握电动汽车的基本原理与结构;了解电动汽车常用的动力电池的基本原理与结构、工作特性;了解电动汽车电池能量管理系统的功能;了解电动汽车常用驱动电机的基本结构原理与驱动特性;掌握电动汽车的行驶性能的基本计算方法;了解电动汽车保养和维护的相关知识。
通过本课程学习,主要让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技术以及优势。
了解行业发展动态,促进职业意识的形成,为学生毕业后择业提供可以借鉴和参照的新思想和新观念。
本课程建议学时36学时。
其中理论20学时,实践16学时。
四、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新能源汽车原理与构造知识;2.熟悉新能源纯电动车电气结构基础知识;3. 熟练掌握新能源混合动力车电气结构基础知识;4. 新能源汽车电子故障分级与诊断知识;5. 熟练掌握新能源汽车电子维修知识。
(二)能力目标1.有较强的自学能力;2.能及时了解和掌握新能源汽车电子技术的新发展、新成就 ;3.掌握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安装、检测、调试能力;4.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和纯电动系统安装、检测、调试能力与管理岗位。
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新能源汽车是指使用非传统燃料或驱动能源的汽车,如纯电动车、混合动力车等。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日益严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成为了未来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
因此,为了培养具备新能源汽车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必须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以确保培养出高质量的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
一、课程介绍新能源汽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新能源汽车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有深入了解,掌握新能源汽车的设计、制造和维修技能,具备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前瞻性思维。
课程内容包括新能源汽车的基本知识、动力系统、储能系统、控制系统、安全技术与标准、维修与保养等。
二、课程目标1.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和前景。
2.熟悉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包括电池、电动机、整车控制系统等,了解其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3.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储能系统,包括电池的充电和放电管理、能量回收等技术。
4.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技术与标准,包括电池的安全性能、碰撞安全等。
5.掌握新能源汽车的维修与保养技术,包括故障诊断、维修工具的使用等。
三、课程设置1.新能源汽车基础知识-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特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和前景-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和标准2.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电池技术与管理系统-电动机与变速器技术-整车控制系统3.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电池充电管理技术-电池放电管理技术-能量回收技术4.新能源汽车安全技术与标准-电池安全性能-碰撞安全技术-火灾与爆炸防护技术5.新能源汽车维修与保养技术-故障诊断技术-维修工具的使用-维修与保养流程四、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采用综合评价方式,包括平时表现、课堂作业、实践操作、期末考试等,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课程实施保障1.确保教师具备相应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可以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精编版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三年制大专和五年高职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及相关汽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二)课程基本理念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分项目按工作任务来实施。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教高〔2000〕2号《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精神为指导,依据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的教学要求而制订。
本课程建议课时为52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32课时,实践课时为20课时。
本课程的总学分为3学分。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类型、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以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气体燃料汽车、生物燃料汽车、氢燃料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的基础知识,对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电动汽车能源管理和回收系统、电动汽车充电技术,以及新材料和新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有整体的了解。
三、内容标准第一章绪论1.教学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新能源汽车国内外发展现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和发展趋势。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
4.教学内容第一节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1.新能源汽车的定义2.新能源汽车的分类第二节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1.石油短缺2.环境污染3.气候变暖第三节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1.国外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2.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3.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和发展趋势第二章新能源汽车类型1.教学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类型。
《新能源汽车概论》 教学设计(任务1-1纯电动汽车总体认识)
授课教案纲要与流程设计(教案)任务1-1 纯电动汽车总体认识【任务引入】纯电动汽车的使用者及从事纯电动汽车维修的技术人员应做到能够通过阅读纯电动汽车用户手册(或维修手册),并借助对实车的观察分析,掌握所使用、维修的纯电动汽车的类型、特点及总体结构,以便正确使用、维护车辆,或制订与实施维修计划。
本任务主要学习纯电动汽车的特点、类型及各类型纯电动汽车的结构特点。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①能够正确描述纯电动汽车的种类及各类型纯电动汽车的特点。
②能够正确描述纯电动汽车的整体结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③能够正确描述纯电动汽车的驱动原理。
④能够简单介绍国内外知名的纯电动汽车品牌。
2.能力目标①能够通过观察具体的纯电动汽车,找出代表其类型的结构装置。
②根据具体的结构装置,说明其代表的纯电动汽车的类型、结构特点与工作原理。
3.素质目标①具备劳动安全保护和团队协作的职业素养。
②具备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理念。
【相关知识学习】一、纯电动汽车的种类1.按驱动系统的组成和布置形式分类按驱动系统的组成和布置形式,纯电动汽车分为机械传动型、无变速器型、无差速器型和电动轮型4种。
2.按车载电源数不同分类按车载电源数不同,纯电动汽车可分为单电源型纯电动汽车和多电源型纯电动汽车两种。
第1页3.按用途不同分类按用途不同,纯电动汽车主要分为纯电动轿车、纯电动货车和纯电动客车3种。
二、纯电动汽车的优点及要求1.纯电动汽车的优点2.纯电动汽车的要求三、纯电动汽车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1.纯电动汽车的基本组成纯电动汽车由动力系统(包括动力电池及电池管理系统、驱动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冷却系统等)、底盘(包括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等)、车身和电气设备4部分组成。
2.纯电动汽车的驱动原理四、纯电动汽车的历史与现状1.纯电动汽车的历史2.纯电动汽车的现状3.我国纯电动汽车的发展与现状五、国内外典型纯电动汽车品牌1.国外典型纯电动汽车品牌2.国内典型纯电动汽车品牌【任务实施与考核】1.准备工作2.学生工作①在各自工位分组学习。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
一、课程目标
二、课程内容
1.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
2.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3.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技术原理
4.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技术
5.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
6.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技术和基础设施
7.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和自动驾驶技术
8.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和应用
9.新能源汽车的环境影响和可持续发展
10.新能源汽车政策和市场前景
三、教学方法
1.讲授环节:通过教师讲授新能源汽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概念,介绍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2.实验环节:组织学生进行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实验,如电池性能测试、模拟驾驶实验等,以增加学生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实践理解和实验操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选取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以加深对新能源汽车发展和应用的理解。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和研究,共同解决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问题和挑战。
5.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实地考察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企业、研究机构和展览,拓宽学生的视野和了解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现状和前景。
四、考核评价
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讨论贡献和实验报告等,占总成绩的30%。
2.期中考试:对学生对于基本原理和理论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占总成绩的30%。
2-课程标准—新能源汽车概论.doc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课程性质该课程是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或汽车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考试)课程。
本课程构建于传统汽车专业基础课程如《汽车构造》、《汽车电器》等课程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以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为主要任务,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方案设计,以行动导向组织教学过程,使学生通过对新能源汽车基础知识、纯电动汽车认知、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认知、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认知、电动汽车充电认知等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具备从事新能源汽车制造和售后服务的基本技能,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课程设计思路(一)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以人才的培养目标为依据,为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服务。
本专业是面向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和服务一线能够从事新能源汽车制造、技术管理、售后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二)课程设置的依据该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符合学生专业素质的能力培养的需求,校企合作共同对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确定课程学习任务。
随着汽车向电动化方向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传统汽车转型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的教学六、课程教学实施建议(一)师资条件要求表6-1师资组成表(二)教学条件要求1 .纯电动汽车,1辆。
2.混合动力电动汽车,1辆。
3.燃料电池电动汽车,1辆。
4.充电设备,若干台。
由于新能源汽车概论是新课程,学校可能实训车辆不全。
如果没有实训车辆, 可充分利用网上资源。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建议1.教学方法《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行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依托,以专业教室和实训中心为支撑而构建的。
教学方法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
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三年制大专和五年高职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及相关汽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二)课程基本理念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分项目按工作任务来实施。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教高〔2000〕2号《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精神为指导,依据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的教学要求而制订。
本课程建议课时为52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32课时,实践课时为20课时。
本课程的总学分为3学分。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类型、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以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气体燃料汽车、生物燃料汽车、氢燃料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的基础知识,对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电动汽车能源管理和回收系统、电动汽车充电技术,以及新材料和新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有整体的了解。
三、内容标准第一章绪论1.教学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新能源汽车国内外发展现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和发展趋势。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
4.教学内容第一节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1.新能源汽车的定义2.新能源汽车的分类第二节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1.石油短缺2.环境污染3.气候变暖第三节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1.国外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2.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3.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和发展趋势第二章新能源汽车类型1.教学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类型。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纯电动汽车的类型、纯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布置形式、纯电动汽车的特点、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纯电动汽车车型实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定义与分类、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特点、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车型实例;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类型、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特点、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车型实例;气体燃料汽车;生物燃料汽车;氢燃料汽车;太阳能汽车。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教学难点是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4.教学内容第一节纯电动汽车1.纯电动汽车的类型2.纯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3.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布置形式4.纯电动汽车的特点5.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6.纯电动汽车车型实例第二节混合动力电动汽车1.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定义与分类2.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3.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特点4.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车型实例第三节燃料电池电动汽车1.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类型2.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3.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特点4.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车型实例第四节气体燃料汽车1.天然气汽车2.液化石油气汽车第五节生物燃料汽车1.甲醇燃料汽车2.乙醇燃料汽车3.二甲醚燃料汽车第六节氢燃料汽车第七节太阳能汽车第三章电动汽车储能装置1.教学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电动汽车储能装置。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电池的类型、电池的性能指标、电动汽车对动力电池的要求;蓄电池、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飞轮电池。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电池的性能指标、电动汽车对动力电池的要求、蓄电池。
教学难点是燃料电池。
4.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1.电池的类型2.电池的性能指标3.电动汽车对动力电池的要求第二节蓄电池1.铅酸蓄电池2.镍氢电池3.镍镉电池4.锂离子电池5.锌镍电池6.空气电池7.蓄电池的充电方法8.蓄电池的性能测试第三节燃料电池1.燃料电池的分类2.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对燃料电池的要求3.燃料电池的特点4.燃料电池系统5.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6.碱性燃料电池7.磷酸燃料电池8.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9.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10.直接甲醇燃料电池11.微生物燃料电池12.再生型燃料电池第四节超级电容器第五节飞轮电池第四章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1.教学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的组成与类型、电动机的额定指标、电动汽车对电动机的要求、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的发展趋势;直流电动机的分类、直流电动机的结构与特点、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直流电动机的转速控制;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分类、无刷直流电动机结构与特点、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无刷直流电动机的控制;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结构与特点、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与运行特性、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控制。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直流电动机、无刷直流电动机、永磁同步电动机。
教学难点是轮毂电机。
4.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1.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的组成与类型2.电动机的额定指标3.电动汽车对电动机的要求4.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的发展趋势第二节直流电动机1.直流电动机的分类2.直流电动机的结构与特点3.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4.直流电动机的转速控制第三节无刷直流电动机1.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分类2.无刷直流电动机结构与特点3.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4.无刷直流电动机的控制第四节异步电动机1.异步电动机的结构与特点2.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与运行特性3.异步电动机的控制第五节永磁同步电动机1.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结构与特点2.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与运行特性3.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控制第六节开关磁阻电动机1.开关磁阻电动机的结构与特点2.开关磁阻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与运行特性3.开关磁阻电动机的控制第七节轮毂电机1.轮毂电机结构形式2.轮毂电机应用类型3.轮毂电机驱动方式4.轮毂电机驱动系统的特点5.轮毂电机驱动系统的关键技术第五章电动汽车能量管理与回收系统1.教学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电动汽车能量管理与回收系统。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电动汽车能量管理系统中电池管理系统的功能、纯电动汽车能量管理系统、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管理系统;电动汽车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系统中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的方法和类型、电动汽车的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系统。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电动汽车能量管理系统、电动汽车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系统。
教学难点是电动汽车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系统。
4.教学内容第一节电动汽车能量管理系统1.电池管理系统的功能2.纯电动汽车能量管理系统3.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管理系统第二节电动汽车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系统1.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的方法和类型2.电动汽车的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第六章电动汽车充电技术1.教学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电动汽车充电技术。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电动汽车充电装置、电动汽车充电方法、电动汽车充电方式、电动汽车充电机、电动汽车充电机的电气参数和技术指标、电动汽车充电机的技术要求。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电动汽车充电装置。
教学难点是电动汽车充电机的电气参数和技术指标。
4.教学内容第一节电动汽车充电装置1.电动汽车对充电装置的要求2.电动汽车充电装置的类型3.电动汽车充电方法4.电动汽车充电方式第二节电动汽车充电机1.电动汽车充电机类型2.电动汽车充电机的电气参数和技术指标3.电动汽车充电机的技术要求4.电动汽车充电机实例第七章新材料和新技术应用1.教学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和新技术应用。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汽车镁合金、碳纤维、表面装饰技术、现代控制技术、仿真技术、车载网络技术。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汽车表面装饰技术、现代控制技术、仿真技术、车载网络技术。
教学难点是汽车现代控制技术。
4.教学内容第一节镁合金1.镁合金的类型和特性2.镁合金的主要成型工艺3.镁合金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第二节碳纤维1.碳纤维的定义和分类2.碳纤维的特性3.碳纤维在汽车上的应用第三节表面装饰技术1.表面装饰技术的定义与分类2.表面装饰技术的工艺与特点3.表面装饰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第四节现代控制技术1.控制技术的分类2.汽车控制系统的分类第五节仿真技术1.仿真技术的作用高级车辆仿真器第六节车载网络技术1. CAN总线总线总线总线5.电动汽车网络信号6.电动汽车网络结构第七节汽车线控转向系统1.汽车线控转向系统的结构2.汽车线控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3.汽车线控转向系统的特点4.汽车线控转向系统的硬件要求和所需模块第八节汽车线控制动系统1.汽车线控制动系统的结构2.汽车线控制动系统的特点四、学时分配五、教材及参考书教材:《新能源汽车概论》主编:崔胜民韩家军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年。
参考书:1. 《新能源汽车技术》主编:崔胜民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
2. 《新能源汽车技术》主编:张金柱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
3. 《新能源汽车技术及其未来》主编:石川宪二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
六、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1、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方法:对每个知识模块均以一个实际设备设计任务贯穿始终,以设备功能的最终实现为目标带动教学,以设备功能的实现过程为脉络分层次教学。
在课程学习和项目训练过程中,产品开发的核心任务将逐步得以解决,学生可将所学知识加以综合应用,设计、制作、调试出具有实际意义的设备模型。
2、采用边学边做、层层递进的方法:讲解与演示相结合、“我教”与“你做”相结合,在讲解了某一模块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后,让同学举一反三,自己完成更进一步的过程,教师再予以总结提炼。
如此不断反复循环、层层递进,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教育情境,争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要充分利用挂图、投影、多媒体、防真、实物等教学手段。
(二)评价建议:采取阶段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作品的评价与知识点考核相结合,个人素质与专业素质相结合。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开发相关的学习辅导书、使用说明书、网络资源、开发实验台架,开发仿真软件和诊断系统。
编写:王洪波审定:2016-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