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的有效性与常见形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研究主题的连续性与渐进性。试图通过一次活动就解决问题是不切实际的。一次活动能给予教师的影响是有限的,而要实现转变观念、改进教学行为的目的,需要坚持对某一主题进行多方位的持续研究。所以,成功的教研活动策划应使教研活动的影响扩展到平时的工作中,将若干系列性、连续性表面相异而实质相关的研究活动联系在一起。譬如对于“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评价”问题的研究,其研究流程可以是:表达学习评价中的困惑——收集与评价改革的学习资料——交流学习资料与学习心得——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学现场呈现与研究——反思实践与改进——经验交流并形成认识。集中活动则作为平时研究探索的汇报交流环节。这种工作策略对于学校教研组来说是十分实用的。对某一主题的连续研究,应该体现形成共识——行为跟进——进一步认识——进一步改进的“螺旋式上升”的特点。它可以是大主题下对小专题的深入“剥笋”,也可以是分工研究的共享交流。
案例:研究主题滚动深入的教研活动
情境教学常能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但不少教师却对情境创设有误解,出现情境设计随意、应用过多过滥、脱离教学目的等现象。为此就如何优化情境教学,组织了系列教研活动。通过三个主题的课堂教学设计与观课分析的螺旋推进,促进大家对情景创设方法与策略的理解。第一次活动的主题是:情境创设的科学性有效性。在观摩后发现个别情境与学生水平不符,没有达到预想效果。另外,大量图片和材料一晃而过,利用率不高,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于是第二次活动的主题就定为:提高情境的利用率,情境创设要少而精。观课后,创设的每一情境都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了氛围,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提高。但这堂课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就是教师过于重视创设的情境而忽视了课堂生成的新情境。于是第三次活动的主题为:处理课堂中情境的预设与生成的问题。
教研活动的有效性与常见形式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一、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1.研究主题与形式的针对性。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学中遇到困惑或问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有两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义:一是解决问题的针对性;二是对于不同教师群体需求的针对性。活动目标既要有长远意义的考虑,也要有明确具体的操作性。
2.活动过程的可参与性。有效的教研应该让参加者真正融入,而不是一个旁观者的角色。学习与提高需要任务驱动——可以是操作任务,也可以是思考任务;可以是明确规定的任务,也可以是暗示性的任务或诱导性的任务。
3.解决实际问题的建设性。
针对性是一种预想,可参与性是一种可能,而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必须要看教研活动对于解决具体问题的建设性。如果教研活动是教师成长与进步的“扶手”,那么“蹬阶”就是活动后能否提出改进教学行为的理解与建议。
案例:研究主题滚动深入的教研活动
情境教学常能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但不少教师却对情境创设有误解,出现情境设计随意、应用过多过滥、脱离教学目的等现象。为此就如何优化情境教学,组织了系列教研活动。通过三个主题的课堂教学设计与观课分析的螺旋推进,促进大家对情景创设方法与策略的理解。第一次活动的主题是:情境创设的科学性有效性。在观摩后发现个别情境与学生水平不符,没有达到预想效果。另外,大量图片和材料一晃而过,利用率不高,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于是第二次活动的主题就定为:提高情境的利用率,情境创设要少而精。观课后,创设的每一情境都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了氛围,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提高。但这堂课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就是教师过于重视创设的情境而忽视了课堂生成的新情境。于是第三次活动的主题为:处理课堂中情境的预设与生成的问题。
教研活动的有效性与常见形式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一、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1.研究主题与形式的针对性。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学中遇到困惑或问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有两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义:一是解决问题的针对性;二是对于不同教师群体需求的针对性。活动目标既要有长远意义的考虑,也要有明确具体的操作性。
2.活动过程的可参与性。有效的教研应该让参加者真正融入,而不是一个旁观者的角色。学习与提高需要任务驱动——可以是操作任务,也可以是思考任务;可以是明确规定的任务,也可以是暗示性的任务或诱导性的任务。
3.解决实际问题的建设性。
针对性是一种预想,可参与性是一种可能,而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必须要看教研活动对于解决具体问题的建设性。如果教研活动是教师成长与进步的“扶手”,那么“蹬阶”就是活动后能否提出改进教学行为的理解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