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贞观之治》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1、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p8措施:①吸取隋亡教训②轻徭薄赋③勤于政事④廉洁奉公⑤减轻农民赋税劳役⑥戒奢从简⑦合并州县⑧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房房玄龄谋杜杜如晦断”,谏臣魏征镜子“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重视人民的力量,搞好君与民的关系,统治者要执政为民.2、贞观之治表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人民安居乐业.此句话还可用于评价“文景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3、开元之治:唐玄宗李隆基p12措施:①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的姚崇、宋璟等为宰相②重视地方吏治,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地方,亲自考核县令政绩③戒奢从简4、科举制的创立p17 清朝1905年科举制废除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隋炀帝——正式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设状元.武则天——设武举和殿试. 唐朝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唐玄宗——诗赋成为主要考试内容.科举制的影响:①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③科举制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促进了唐诗的发展.5、隋炀帝京杭大运河的开通P4开凿目的: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605年开始.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E.涿郡F.余杭G.洛阳京杭大运河沟通的水系:由北向南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京杭大运河开通的历史意义: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评价大运河的诗作:唐皮日休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唐胡曾汴水千里长河一但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汴河怀古:大家都说隋朝灭亡是因为京杭大运河,但直到今天南北航向仍然靠它运输.如果没有隋炀帝巡行江都的事,他的功绩和大禹相比也是可以的.他的观点比较客观,全面.汴水: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奏响了隋朝灭亡的前奏.巡行的锦帆还没落下部将叛变之事就发生了,炀帝更是没有返回都城,客死江都.汴河怀古较为正确,它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去评价大运河的开凿,既看到了但是人们看到的消极面,又看到了当时人们没有看到的积极面,将问题一分为二来看待.而汴水只是从消极方面去评价大运河.6、隋唐对外友好往来:P30唐朝唐玄宗时高僧鉴真东渡日本,设计了唐招提寺,传播了唐朝文化,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唐朝唐太宗时高僧玄奘出使天竺古印度,在那里的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写成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x疆地区的历史和佛学典籍.7、隋朝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P338、宋朝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史实P56农业:唐宋时期,从越南引进占城稻.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粮仓,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宋朝时,水稻居粮食生产首位.手工业:北宋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发展成着名瓷都.宋朝造船业居世界首位.商业:宋朝大都市开封北宋都城和杭州即南宋都城临安.广州和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宋朝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纸币的出现: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纸币的产生,利于商业发展.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P59纸币图识记,北宋称为交子,南宋称为会子9、宋朝社会风俗P61--P64宋朝由于一些士大夫的提倡,妇女缠足陋习逐渐传开.北宋肉食以羊肉为多,南宋以吃鱼多.宋朝交通发达,供住宿的邸店很多,宋诗里“邸店如云屯”,就是形容旅店业的兴旺.宋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城里有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反映的节日是春节.10、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建立蒙古国.1271年,忽必烈元世祖定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1276年占领临安,南宋灭亡.P6711、活字印刷术:北宋毕升发明,将粘土做成陶活字.既经济,又省时,促进了文化传播.比欧洲早400年.指南针:战国时的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后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P73三幅图要识记,右边竖文字看看火药: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的发明.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火枪、火箭、火炮等.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12、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①戚继光抗倭:P96明朝时,日本的倭寇骚扰我国东南沿海,明政府派戚继光到浙东沿海抗倭.组成“戚家军”开赴台州,九战九捷,荡平浙江的倭寇.保卫了东南沿海边疆,戚继光是民族英雄.戚继光的话:“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②郑成功收复台湾:P1041661年,郑成功率领将士攻打盘踞台湾的荷兰殖民者.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投降,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意义:郑成功扞卫了国家主权,维护了领土完整,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1683年,郑成功后代归顺清朝.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意义: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的内在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边防.郑成功致信荷兰殖民长官揆一: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③雅克萨之战: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烧杀抢掠.为保卫祖国疆土,康熙帝命令军队两次围攻雅克萨,沙俄政府被迫同意谈判解决中俄边界问题.1689年,中俄在尼布楚谈判,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意义: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P10613、郑和下西洋:P94目的:为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过程:1405年,明成祖朱棣派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从刘家港出发,到1433年,先后七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伟大的航海家.以丝绸、瓷器换回各国的珠宝、香料、药材.历史意义: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注意:郑和下西洋和九年级所学的新航路开辟进行比较14、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x藏:P110①顺治帝赐予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封号,康熙帝赐予另一位佛教领袖“班禅额尔德尼”封号.②1727年清朝设驻藏大臣.后来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x藏事务.③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金瓶掣签制度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政府对x藏的管辖.x疆:P111①乾隆帝时平定大小和卓叛乱②乾隆帝时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x疆地区,设置哨所,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③土尔扈特部蒙古族不堪沙皇压迫,在渥巴锡的领导下,返回x疆.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清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15、“闭关锁国”P118清朝统治着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政策,实行“闭关锁国”只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管理经营海外贸易.“闭关锁国”影响:①积极影响: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②消极影响: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16、北京城与明长城:P121紫禁城今故宫是皇帝居住的地方.P122图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P122图17、古代书法和绘画唐朝颜真卿颜体,代表作颜氏家庙碑并称“颜筋柳骨”,见P39上图柳公权柳体,玄秘塔碑隋朝展子虔游春图;唐朝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像和步辇图,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宋朝画家张择端潍坊人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汴河沿岸的风景和繁华景象.元代画家赵孟頫,当时人们称他的画属于“神品”,代表作秋郊饮马图 P80 “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明朝董其昌的书法有“颜颜真卿骨赵赵孟頫姿”之美. P129明末画家徐渭善用泼墨墨葡萄图。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知识梳理(含习题)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梳理】(按照平时要求,把相关内容在书上逐页做好标记)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6—8页)1.唐朝的建立:(1)背景:在隋末农民大起义中,原镇守太原的隋朝官僚李渊趁机起兵反隋。
(2)建立:隋炀帝被杀后,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唐太宗即位: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3.贞观之治:(1)出现原因:①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②用人唯贤,虚心纳谏,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③国家统一安定,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
(2)唐太宗的主要政策和措施:①纳谏: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最著名的谏臣:魏征)②用人: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著名宰相房玄龄、杜如晦。
③政治:a.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严格考察各级官吏政绩。
b.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c.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d.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④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⑤军事: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14页第一段)4.什么是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广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二、女皇帝武则天(8-9页)1.地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2.共掌朝政:武则天原是唐朝第三个皇帝唐高宗的妃子,多谋善断。
她成为皇后以后,与唐高宗共掌朝政。
3.周朝建立: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改国号为周。
4.措施:(1)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2)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作用:扩大了统治基础)(3)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5.影响: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七年级下册贞观之治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贞观之治知识点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的一段历史时期。
在这段时期中,国家治理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教育发展,被誉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黄金时期之一。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全面介绍贞观之治的知识点。
一、政治1. 历史背景贞观之治的发生,是唐朝走向全盛时期的必然结果。
唐朝建立初期,随着战争的频繁,国内政治经济秩序混乱,人民苦不堪言。
经过长达十几年的内外战争,唐朝政权终于稳定下来。
而李世民的登基,则标志着唐朝政权开始走向繁荣兴盛时期。
2. 改革措施李世民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推行了多项政治制度和法律法规的革新,从而为贞观之治奠定了基础。
(1)孝道优先:李世民推崇孝悌之志,把尊重和培养儒学成为政治基础。
(2)科举制度:唐朝科举制度的完备,也为各地人才的选拔提供了保障。
(3)徭役免减:减少了人民负担,使得农业大繁荣。
(4)赋税制度改革:减轻了人民的负担,稳定了社会经济,为唐代的繁荣打下了坚实基础。
3. 计功论赏制度贞观时期实行的计功论赏制度,是一个建立在科举制度的基础之上的一种考核制度。
该制度是唐朝官员选拔以及管理考核的重要手段,因而也成为了贞观之治一个不可忽视的政治工具。
二、经济1. 经济政策唐太宗制定的多项经济政策,均为当时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1)扩大国内市场规模:贞观之治时期,国内基本上没有限制性的逐级有序的市场。
(2)推广耕地的开垦:由于赋税制度的改革,农民开始繁荣,对农业投入越来越多的精力。
(3)打击商业大亨的非法活动,严司法妇。
(4)发展造船工业和经济。
2. 经济成就贞观之治时期社会经济十分繁荣,而其经济成就,更是具有非同寻常的重要性。
其突出表现如下:(1)降低赋税负担: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使得农业大繁荣。
(2)主持复垦:河南、山西等地开垦新田,使农业生产大繁荣。
(3)疏浚河渠:南北运河的开通也为唐代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最新最全)
知识点总结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南北重归统一的时间:589年2、开皇之治”隋文帝的统治措施: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3、隋朝大运河1、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
2、开凿的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1、唐朝的建立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2、贞观之治唐太宗的治国思想: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
治国措施: 1、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2、崇尚节俭;3、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贞观之治”的表现: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
3、女皇帝武则天武则天的统治的评价: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第3课开元盛世1、开元之治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1)任用贤才(姚崇)(2)重视吏治(3)崇尚节俭二、盛世经济的繁荣1、农业(1)农耕技术的发展:育秧移植栽培(2)茶叶生产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3)农业工具的改进:耕种工具:曲辕犁灌溉工具:筒车2、手工业(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1、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2、科举制的影响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第5课“和同为一家“1、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有什么意义?①维护了和平,增强了友谊②密切了双方经济文化交流2、唐朝周边的少数民族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1、对外友好往来主要的对外友好往来城市:长安、洛阳、广州、扬州。
2、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遣唐使鉴真东渡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政治制度、文字、建筑、钱币、习俗等。
3、唐朝与新罗的友好往来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的首位;朝鲜的音乐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的文化。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建立1、581年,XXX(XXX)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589年,隋朝灭XXX,统一南北。
隋能统一全国的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民族大融合,江南经济的发展。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④XXX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隋统一全国的意义: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实现了统一,为隋唐时期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2、隋统一后采取的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人物:XXX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3、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4、长度及位置:全长2700多千米,是现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5、四个组成局部(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6、毗连五条河道(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7、开通的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8、评价:⑴积极:①经济上: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②政治上: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加强了对北方的掌握)⑵消极:但也给人民带来了繁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隋朝的沦亡。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科举制)1、XXX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XXX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四、隋朝的灭亡:公元618年,XXX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沦亡的主要缘故原由:XXX的残暴统治。
2、手工业方面: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3、商业繁荣:长安城: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七年级历史贞观之治
在贞观年间,书法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颜真卿、柳公权的 书法作品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
绘画艺术创新
贞观年间的绘画艺术也在不断创新,山水画、花鸟画等画派逐渐 形成,为后世绘画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宗教文化的融合
儒释道三教合流
在贞观年间,儒释道三教逐渐融合,许多文人墨客都兼修儒释道三 教,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
贞观之治的历史背景
贞观之治出现在唐朝初期,当时国家经历了长期的战乱和动荡,经济萧 条、民生凋敝。
在这样的背景下,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 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吏治、改善财政等,使得国家逐渐走向稳定和发展。
同时,唐太宗还注重文化教育的发展,推崇儒学,兴办学校,促进了文 化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这些措施为贞观之治的出现提供了重要的历史 背景和社会基础。
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贞观时期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周边国家建立了广 泛的联系,为国际关系的和谐发展树立了典范。
引领科技发展
贞观时期在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如造纸术、火药等 发明,对世界科技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重视民生福祉
贞观之治时期,唐朝政府关注民生福祉,推行了一系列惠民政策, 启示现代社会应关注人民的需求和利益。
法律制度的改革
制定《唐律疏议》
对法律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梳 理和修订,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
等。
完善司法制度
建立严格的司法程序,确保司法公 正。
推行“宽政”政策
减轻刑罚,重视教化,以德治民。
行政管理的改革
1 2
推行郡县制
将地方行政划分为郡县两级,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和控制。
强化监察制度
设立御史台等监察机构,负责对官员的监督和弹 劾。
山东省聊城市四中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点总结+习题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建立时间 _________ 建立者 _________ 都城 _________二、贞观之治1.在位皇帝:2.思想来源: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3.补:1、名臣贤相:敢于直言:魏征“镜子”善于谋略:房玄龄敢于决断:杜如晦 2、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部指:吏户礼兵刑工4.贞观之治的表现:(唐太宗采取上述措施的结果如何?)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
三、女皇帝武则天(贞观遗风)1.历史地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统治措施:政治:(1)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2)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统治基础。
经济:(3)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3.统治局面(措施影响):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四、开元盛世1.时间:前期2.原因(唐玄宗采取了哪些政策、措施):(1)用人: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任用贤相姚崇和宋璟。
(2)政治: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3)经济: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4)文化: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2. 表现(唐玄宗采取措施的结果):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人了鼎盛时期。
二、【易错字巩固】贞观之治魏征开元盛世三、【限时测评改一】1.唐太宗统治时期,名将、名相辈出。
下列属于贞观名相的是()A. 姚崇、房玄龄B. 房玄龄、杜如晦C. 宋璟、杜如晦D. 姚崇、宋璟2.科举制度在我国施行了一千三百多年,以下属于武则天为科举制的完善做出贡献是()A. 加试策问B. 创立进士科C. 创立殿试D. 创立八股文考试制度3.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是在()A. 唐玄宗统治前期B. 唐太宗统治时期C. 唐高祖统治时期D. 武则天统治时期4.《贞观政要》记载:太宗谓侍臣曰:“守天下难易?”侍中魏征对曰:“甚难。
七下历史知识点归纳
七下历史知识点归纳1.“开皇之治”隋文帝的统治措施: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
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2.贞观之治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3、崇尚节俭;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3.盛世经济的繁荣1、农业(1)农耕技术的发展:育秧移植栽培。
(2)茶叶生产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3)农业工具的改进:曲辕犁、筒车。
2、手工业(1)丝织业;(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3、商业(1)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2)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4.女皇武则天1.称帝:与唐高宗共掌朝政,后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改国号为周,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统治措施: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3.影响: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5.鉴真东渡1.原因: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
2.过程:754年,鉴真第六次东渡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3.意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6.安史之乱1.背景: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
边将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
2.爆发: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七年级下册《贞观之治》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下册《贞观之治》知识点整理七年级下册《贞观之治》知识点整理第2“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隋朝灭亡原因:大兴土木(修建洛阳),数次对外战争(三征高丽),酷虐残暴2、概况: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二、贞观之治、定义: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
2、原因:表格3、内容:政治上虚心纳谏、重用人才、完善三省六部制经济上改革赋役制度,轻徭薄赋(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也可以用实物代替)文化上完善科举制法律上修订法律、宽省刑法民族关系密切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唐太宗重用人才:房玄龄、杜如晦、评价唐太宗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表格但也必须指出,作为封建帝王,唐太宗同样对人民进行剥削和压迫,在晚年,他的骄矜情绪和享乐思想逐渐滋长。
第3“开元盛世”一、女皇武则天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①重用酷吏,使用恐怖政策;②将唐初的《贞观氏族志》修改为《姓氏录》;③进一步发展科举制,创设殿试、武举2、农业;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
减轻农民负担,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史称有“贞观遗风”,“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二、开元盛世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1)任用贤才(姚崇)(2)重视吏治(3)崇尚节俭(4)改革军事、财政、漕运制度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在整个封建社会最强盛的时候)三、盛世经济的繁荣、农业(1)农业工具的改进:曲辕犁、筒车(2)茶叶生产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2、手工业(1)丝织业:以蜀锦最有名(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3)冶铸业3、人口:唐初300多万户到唐玄宗时1000多万户四、唐朝疆域五、唐朝几位皇帝的顺序: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学习笔记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学习笔记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繁荣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年,北周外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
就是隋文帝。
2、隋朝统一南北:年,隋军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南北重归统一。
二、隋朝大运河的开通:1、隋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2、隋朝大运河的概况:大运河以为中心,北达,南至,全长公里,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
3、隋朝大运河开通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利也博哉。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河”是指什么?(2)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当时为什么能够开通这条河?(3)此河开通后有什么作用?(4)材料二中的“涿郡”、“江都”分别是指现在的什么地方?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1、唐朝的建立:年,在太原起兵的反隋贵族,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就是唐高祖。
2、李世民即位:唐高祖退位后,传位给李世民。
李世民就是,年号。
二、“贞观之治”:1、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①唐太宗认识到的伟大,吸取了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政府要;皇帝要;大臣要,统治才能。
②唐太宗重视;同时注意。
他还下令。
③唐太宗注意。
2、“贞观之治”的形成:贞观年间,唐朝的政治比较,经济发展,国力逐步。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
三、女皇武则天:1、武则天称帝:武则天本是的皇后,晚年称帝,改国号为。
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
2、武则天的开明统治:武则天当政时期,继续实行的政策,使唐朝的社会经济,国力。
人们称她的统治为“”。
第3课“开元盛世”一、“开元之治”:1、“开元之治”:统治前期,他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等人当宰相。
他还特别重视,把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
开元初年,他还命人烧毁,表示。
这些改革措施,使开元年间的政局,史称。
2、“开元盛世”:统治前期,政治,经济,仓库,人口,唐朝进入时期,历史上称之为。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第2课“贞观之治”知识点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第2课“贞观之治”知识点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李渊就是唐高祖。
随后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平定了全国。
2.即位:626年,李世民(唐太宗)即位,年号“贞观”。
3.统治(1)纳谏: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
(2)用人: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著名宰相房玄龄、杜如晦。
(3)政治: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②制定法律,减省刑罚;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④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4)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5)军事上: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4.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5、评价唐太宗: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
6、封建社会的主要盛世及其共同点:(1)主要盛世:西汉的文景之治和汉武盛世、东汉的“光武中兴”、隋朝的“开皇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以及清朝前期的康乾盛世。
(2)共同原因:A、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是盛世局面出现的前提和基础。
B、政治清明和政策稳定是盛世局面的保证。
(如:制度的创新、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外交政策等。
)C、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
D、统治者的勤政爱民、励精图治。
(3)共同表现: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思想活跃,外交开放,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5、现实意义:(1)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保证社会经济发展。
(2)合理调整统治政策,促进经济快发展。
(3)重视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任用,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4)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并重,确立民本思想,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创建和谐社会。
第二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知识点:七年级下学期历史
第二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知识点:七年级下
学期历史
隋朝灭亡的原因:统治者推行暴政,导致农民起义,最后被推翻。
唐朝建立者:李渊(唐高祖,开国皇帝) 建立时间:618年都城:长安
李世民(唐太宗) 上台时间:626年,627年改年号“贞观”。
魏征著名谏臣,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贞观新政主要内容:①在赋役制度方面,唐朝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使人身关系束缚逐渐松弛;②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③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在历史上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唐太宗统治时期,被誉为“贞观之治”。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第二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知识点:七年级下学期历史,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堂笔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堂笔记本篇笔记将为大家介绍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本课重点讲述了唐朝历史上的两大盛世——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这两个时期都是唐朝非常繁荣的时期。
本文将会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讲述这两个盛世:一、贞观之治;二、开元盛世;三、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四、我对这节历史课的学习感想。
一、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的一段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繁荣的时期。
贞观之治时期,唐太宗李世民采纳了一些优良的制度,比如说科举制度,以及推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律思想等等,为中国历史上一些重要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基础。
唐太宗李世民还十分重视经济建设,发展了海外贸易和内陆交通,推广了棉花的种植和制造技术,这些政策措施使得唐朝的经济繁荣发展。
同时,贞观之治时期也有着优秀的文化和思想传统,比如禅宗佛教、诗词、唐宋八大家等著名文化。
二、开元盛世开元盛世是唐玄宗李隆基的一段统治时期。
开元盛世时期,唐玄宗采纳了一些先进的制度,如“礼仪之邦”的外交政策,开创了“科举三元及第的制度,增加了科举考试的难度,从而增加了人们的学习积极性。
此外,唐玄宗也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并帮助一些著名文人,如白居易、骆宾王等等,推广了唐诗大发展和宋词的萌芽。
可以说,开元盛世时期是唐朝文化的黄金时期,一度被认为是中国文化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
三、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唐朝时期著名的历史记载作品,其作者为司马光。
这部作品主要记载了从周朝到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通史之一。
这部作品大大提高了历史记载和研究的标准,使中国的历史记载和研究能够更好地发展和进步。
四、我对这节历史课的学习感想通过这节历史课,我深深地了解了唐朝时期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两个重要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我们可以看到,唐朝创造了所谓“唐风”和“开元盛世”这样的历史文化奇迹。
七年级历史贞观之治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贞观之治知识点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贞观之治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时期。
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期的政治理念,从公元627年至649年共21年。
贞观之治以法治、宽政、开放、统一著称,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和文化繁荣的标志。
那么,在七年级历史中,什么是贞观之治的知识点呢?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将详细介绍贞观之治的知识点。
一、宽政贞观之治的第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宽政。
在这个时期,唐朝采取了一系列宽政措施,如减轻税收、降低罚款、开放市场。
唐朝还加强了对统治阶级的监督,认真贯彻执行一系列法律、政令和政治纲领。
这些措施使人民获得更多的实惠,有效地缓解了社会矛盾。
二、法治贞观之治的第二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法治。
唐朝通过建设完善的法律体系,加强了对公民权利的保护。
唐朝还坚持依法治国的理念,制定了“以德为先,以法为辅”的治国方针,使国家法制的权威性得到提高,并赢得了民众的支持和信任。
三、开放在贞观之治时期,唐朝对外开放,与邻国建立了友好的关系,拥有非常广泛的贸易联系。
贞观之治时期,唐朝加强了对外贸易港口、航运和文字、货币、度量的规范管理,使得国家和人民的收益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四、统一贞观之治时期,唐朝进一步巩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对地方的直接管辖。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期,开展了一系列军事改革,使得军队更加统一和强大。
这些措施进一步推动了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五、文化贞观之治时期,唐朝文化繁荣。
唐太宗李世民通过修订丰富和完善了历史文化典籍,《唐律》、《春官译语》、《大唐西域记》等均是盛唐时期的代表性作品。
同时,贞观之治还培养了许多杰出的文学家、历史学家和书法家。
他们的作品和成就,都推动了当时的文化繁荣。
六、政治制度贞观之治时期,唐朝经历了必要的政治体制改革。
唐朝坚持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优秀的人才。
货币制度和度量衡制度也得到了改革,加强了国家的宏观调控。
七、统治思想和文化贞观之治时期,唐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广儒家思想和文化,如设立翰林院、改造诗经、规范文字等等,使唐朝儒家文化成为了国家文化。
七年级历史下册《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下册《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知识点一、隋朝的灭亡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暴政表现:隋炀帝继位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统一大业。
但因连年大兴土木,多次发动对外战争,不惜民力,酷虐残暴,终于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
暴政结果:农民背井离乡,大量田地荒芜,人民忍无可忍,爆发隋末农民起义;各地地方长官和一些割据势力也乘机纷纷起兵,导致隋朝灭亡。
二、唐朝的建立与统一时间:618年建立者:李渊都城:长安三、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唐太宗的即位:公元626年用人纳谏原因或背景:1、吸取隋亡教训,认识到君与民的关系犹如舟与水,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强大2、勇于纳谏,知人善任四、贞观新政实施背景:吸取隋朝兴亡的教训,唐太宗时期涌现的大批人才为贞观新政奠定基础具体措施:1、改革赋役制度:轻徭役薄赋税沿袭、完善“三省六部制”修改法令,编《唐律疏议》重视、完善科举制作用: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称为“贞观之治”。
注意:唐太宗的统治是建立在剥削和奴役农民的基础上的,他即位之初善于纳谏、励精图治,取得一定业绩之后情况就不同了,在封建社会即使是贞观之治这样的太平盛世,人们的徭役负担也是不轻的。
课后习题材料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材料二:“若家给人足,朕虽不听管弦,乐在其中矣。
”请回答:⑴材料一中“以史为镜”和“以人为镜”各是什么含义?⑵从材料一、二中看出,唐太宗执政的指导思想是什么?⑶唐太宗以上的治国思想对他的统治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⑴“以史为镜”指要吸取隋朝迅速由强盛趋向灭亡的教训。
“以人为镜”就是指虚心纳谏,听取魏征的直谏。
⑵材料一是重视选贤任能、虚心纳谏的思想。
材料而是轻徭薄赋、与民休养的思想。
⑶使唐太宗能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重视用人纳谏,对百姓轻徭薄赋,重视发展生产。
在他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强盛,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2020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整理+练习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整理+练习【课标导航】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推行三省六部制,发展科举制,轻徭薄赋;“贞观之治”。
武则天的统治。
“开元盛世”。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找出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异同之处,并分析兴亡之间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从而培养他们正确分析历史事实的异同点,正确把握历史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重难点预测:重点:“贞观之治”、武则天和“开元盛世”。
难点: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评价。
知识整理: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唐朝建立:隋炀帝被杀后,__618__年,__李渊__称帝,建立唐朝,定都__长安__,随后消灭了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平定了全国。
__626__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__贞观__”,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2.治国措施: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__三省六部制__,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__刑罚__;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__进士科__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__各级官吏__的政绩。
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__劳役负担__,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3.治世表现:政治比较__清明__,__经济__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__贞观之治__”。
二女皇帝武则天4.治国措施: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__科举制__,创立殿试制度。
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__负担__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5.作用:社会经济得以__持续发展__,人口__持续增长__,边疆得到__巩固__和__开拓__。
这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三、“开元盛世”6.治国措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__发展经济__,改革税制;__注重文教__,编修经籍。
七年级下册《贞观之治》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下册《贞观之治》知识点整理第2“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隋朝灭亡原因:大兴土木(修建洛阳),数次对外战争(三征高丽),酷虐残暴2、概况: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二、贞观之治、定义: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
2、原因:表格3、内容:政治上虚心纳谏、重用人才、完善三省六部制经济上改革赋役制度,轻徭薄赋(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也可以用实物代替)文化上完善科举制法律上修订法律、宽省刑法民族关系密切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唐太宗重用人才:房玄龄、杜如晦、评价唐太宗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表格但也必须指出,作为封建帝王,唐太宗同样对人民进行剥削和压迫,在晚年,他的骄矜情绪和享乐思想逐渐滋长。
第3“开元盛世”一、女皇武则天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①重用酷吏,使用恐怖政策;②将唐初的《贞观氏族志》修改为《姓氏录》;③进一步发展科举制,创设殿试、武举2、农业;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
减轻农民负担,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史称有“贞观遗风”,“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二、开元盛世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1)任用贤才(姚崇)(2)重视吏治(3)崇尚节俭(4)改革军事、财政、漕运制度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在整个封建社会最强盛的时候)三、盛世经济的繁荣、农业(1)农业工具的改进:曲辕犁、筒车(2)茶叶生产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2、手工业(1)丝织业:以蜀锦最有名(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3)冶铸业3、人口:唐初300多万户到唐玄宗时1000多万户四、唐朝疆域五、唐朝几位皇帝的顺序: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
七年级历史下册《贞观之治》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历史下册《贞观之治》知识点整理七年级历史下册《贞观之治》知识点整理一、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李渊就是唐高祖。
二、“贞观之治”1、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①吸取隋亡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②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③崇尚节俭,节制享受欲望。
④合并州县,整顿吏治。
⑤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谋杜断”;魏征为著名谏臣。
⑥大兴学校,发展科举。
2、效果: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3、评价: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
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
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
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比较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项目汉武帝唐太宗政治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重视人才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发展科举经济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亲临治理黄河,重视兴修水利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役和徭役军事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使匈再无力与西汉对抗在西域设置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思想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办太学重视人才培养,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员。
民族关系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唐蕃友好三、女皇武则天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2、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下册《贞观之治》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历史下册《贞观之治》知识点整理
一、唐朝的建立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李渊就是唐高祖。
二、“贞观之治”
1、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①吸取隋亡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
民群众的力量。
②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③崇尚节俭,节制享受欲望。
④合并州县,整顿吏治。
⑤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谋杜断”;魏征为著名谏臣。
⑥大兴学校,发展科举。
2、效果: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
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3、评价: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
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
唐
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
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比较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项目汉武帝唐太宗
政治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重视人才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发展科举
经济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亲临治理黄河,重视兴修水利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役和徭役
军事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使匈再无力与西汉对抗在西域设置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
思想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办太学重视人才培养,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员。
民族关系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唐蕃友好
三、女皇武则天
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2、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