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孙权劝学》评课稿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专家点评
孙权劝学专家点评稿现在的初中语文新教材以全新的面目展现在我们面前:现代文中一些沿用多年的陈腐篇目多被删除,取而代之的是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时文佳作。
在整套教材中文言文就占了三分之一的篇幅,毫无疑问新教材中所选的诗文都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学好这些诗文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至关重要。
长期以来,怎样才能教好文言文,一直是语文教师的困惑。
在传统教学中,有的教师把文言文教成了古汉语,把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一段一段地读,一句一句地讲,一字一字地解,整堂课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他们自然会感到枯燥无味,毫无兴趣。
而今,在如火如荼的教改活动中,有的教师又脱离了双基,大讲特讲其艺术特色、人物形象。
这样以来,学生虽然听得津津有味。
但是,当他们合起书本之后,却是一片茫然。
针对这些情况,该课教学设计尝试采用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文言文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导入“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音乐欣赏入课,有利于舒缓课前紧张的氛围,学生在优扬的乐曲中入课,紧接着故事抢答,把学生引入了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故事中,自然而然地引入本课的学习。
这样的导入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新课的展开。
二、“阅读”:指导学生反复诵读。
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文言文的字、词、句的组合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异,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增强其语感,从而获得初步的感性知识。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吕老师采用了“五步诵读”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读中学,在读中议,在读中悟,在读中记。
吕老师具体操作流程如下:1、诵读的初始阶段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在读的过程中一定要正确断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诵读的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文言文的诵读若能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程度,对于下一步的“译”有很大帮助。
因此吕老师在这一环节采用了听录音,让学生正确注音及断句,再让学生根据录音反复试读,同学之间互读等方法加强朗读,最后又用无标点符号的原文让学生试读,既检测了学生读书情况,又增强了学生的兴趣,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孙权劝学评课稿
孙权劝学评课稿孙权劝学评课稿孙权劝学评课稿1今天我听了《孙权劝学》,感觉大有收获。
新课标下的目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培养,主要采用诵读的方法并根据“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运用到质疑、合作探究法,再辅以幻灯片等多媒体演示,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句和理解、品味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形象。
段老师本课目标的确立体现新课标对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要求:“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
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基本上按照目标教学设计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小组合作学习比较有效,并基本上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达到了预设的目标。
教学过程中,段老师积极发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基本完成了预设目标。
个人觉得段老师本堂课的有点基本体现如下:一、简语导入新课,导入语的设计妙用名人效应,在一定程度上能产生激趣效应。
板书课题有意识的将“劝”和”学”分开,也是一种独特的板书形式。
二、朗读的层次把握得很好,指导到位,从学生发言情况看,学生掌握得也不错,每个环节落实到位。
文言文的学习重在朗读,所以整堂课贯穿了各种形式的朗读;并且由读通到读出语气停顿,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第一个层面的朗读,目的在于读通。
段老师先让学生自主朗读,再合作学习;接下来老师指导,起到引领作用。
目的是让学生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二读)读懂课文。
在这个环节,先让学生独立疏通文意,接着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部分疑难;再质疑并全班互助解决。
在这一步后面又有当堂训练,形成知识反馈。
这样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训练的内容紧扣大纲的要求“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减少了学生自学的盲目性,有明显的针对性,扣住了目标教学的要求。
三、由语气评析到人物人物形象的把握是个亮点。
本环节的设计是整堂课的亮点。
整体教学流程进行的比较流畅,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通过体会说话者语气来把握人物形象。
2024年部编版小学语文七年级下册《 孙权劝学 》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和知识点汇总
2023-2024年部编小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第四课时《孙权劝学 》说课稿和知识点汇总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七年级下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第四 课时《 孙权劝学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 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四、课文分析
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北宋(朝代)司马光(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 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 362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但当涉猎,见 往事耳”;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 劝学的成果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以上均填课文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惊讶、敬佩的情感,也从侧面写出了吕蒙学有所获;文末的“士别三日, 即更刮目相待”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开卷有益。 5.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6.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 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权曰:“①孤②岂欲③卿④治经⑤为⑥博士⑦邪!⑧但⑨当⑩涉猎,⑪见⑫往事⑬耳。卿言多 务,⑭孰⑮若孤?
①孤:古时王侯的自称。②岂:难道。③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 爱称。④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⑤为:成为。 ⑥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⑦邪:语气词,后写作“耶”。⑧但:只,只是。⑨当:应当。 ⑩涉猎:粗略地阅读。⑪见:了解。⑫往事:指历史。⑬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⑭孰:谁。⑮若:比得上。 孤常读书,自①以为大有所②益。”蒙③乃④始⑤就学。
《孙权劝学》评课稿
我看《孙权劝学》教学实录观看了《初中语文课堂实录》中一位教师的《孙权劝学》的教学实录,我觉得这节课有以下几个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
一、以人为本,焕发活力这位老师在教学中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以人为本”的课堂理念,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的学习方式。
课堂上“老师机械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已不复存在,课堂上的一切活动全部交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协调者。
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完全相信学生,让学生聆听,让学生朗读,让学生评论,让学生品味。
课堂上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自主合作、共同探究。
学生听得全神贯注,读得琅琅上口,说得头头是道,品得有滋有味。
如教学中对重点语句的翻译和对人物语言朗读语气的分析上就很好地体现了这种理念和学习方式,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了生机与活力。
二、重视朗读,以读促说,以读促教。
在这节课堂教学展示中,这位老师以朗读贯穿课堂始终。
(1)朗读形式多样化:既有教师诵读、范读,又有学生齐声读、个人读、小组读等。
(2)朗读还有一定的层次感:由教师诵读示范——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懂文意——读出语气——当堂背诵,朗读真正做到了层层加深,教师巧妙地以朗读作为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了文意,品味了语气,领悟了感情。
所以,课堂上学生们的朗朗书声,让我明白了学生的理解变得轻松自如,且朗读能力也得到了有效地培养。
三、重视学法指导在这节课中,这位教师能恰当地利用一些友情提示给学生进行学习文言文的学法指导。
如在读准字音这一环节,教师最后点评总结:文言文中生僻字、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要特别注意;在指导学生翻译完后,教师又利用投影巧妙地进行文言文翻译的学法总结——翻译五字法:(1)留(2)替(3)调(4)补(5)删,并且教师还对每一个进行仔细解说。
在语文教学中,这样的学法指导对学生是非常有效的,它不仅让学生明白了这篇文章的意思,也让学生掌握了这种文体的学习方法,为学生以后的课前自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孙权劝学》优秀说课稿(通用5篇)
《孙权劝学》优秀说课稿(通用5篇)《孙权劝学》优秀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孙权劝学》优秀说课稿(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孙权劝学》优秀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一)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目标《孙权劝学》选自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该单元是一个名人单元。
这些文章人文内涵丰富,都各自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品格、气质和生活道路。
教学这一篇课文,应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这三个方面着手。
要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以及给我们的启发意义。
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在反复诵读中,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该课总得来说在名人单元,而且又是一篇文言文,所以对人物的体会必不可少,对文言文的教学我们应重视落实字词和朗读的培养,可以说是文言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的。
)(1)知识目标: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一些文言的实词、虚词的意思。
(2)能力目标: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3)情感目标:理解“读书求知的可贵”(开卷有益)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1、总得来说,“教学千法,朗读为本。
”朗读法的运用不可缺少,同时应在课堂中教学形式多样,齐读、诵读、自读、对话朗读等等相结合。
文言文教学新课程标准提倡新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思想,但是却不能忽略了“双基”教育,这对文言文教学可谓是一大挑战,注重朗读,以读会意,可以加强对文言文的理解,同时给予文言文准确的定位很重要。
对学生来说能够阅读浅近的文言文,注重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这是学习它的目的,要注重学生字、词、句的积累,因为它是学生举一返三,阅读的基础。
2、情境设置法,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入课文。
3、讨论法,这是学生掌握运用,实践能力培养的一种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来自行解决问题。
听课有感:评(孙权劝学)
听课有感评(孙权劝学)王作宾老师这节公开课教学环节紧凑,内容饱满,思路清楚,教态自然亲切,重视整体教学,重视累积感想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培养,主要采纳诵读的方法并依据“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用到质疑、商量法,再辅以幻灯片等多媒体演示,在此根底上指导学生累积文言词句和理解、品味人物言语。
目标确实立表达新课标对初中阶段文言文的教学要求。
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能够按照教学设计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楚,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到达了预设的目标。
其中,这堂课的最大亮点就表现在教师的“善导〞和“善诱〞上。
一、善导。
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说过:“学生能否学好语文,在很大的程度取决于是否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
〞王老师上课特别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而且能将这些指导都落实在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种知识讲授上。
1、“导〞在点子上。
这包含以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雄壮的歌曲声中导入新课,尤其是教给学生文言文朗读六步骤,这对于初学文言文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尤其重要,也相当于教师交给了学生一把学习文言文的金钥匙。
2、“导〞在及时上。
无论是将朗读录音“遂拜蒙母〞一句中“遂〞的读音“suí〞订正为“suì〞,也无论是将学生朗读时“蒙乃/始就学〞指导为“蒙/乃始就学〞,王老师都能做得及时到位。
3、“导〞在评价上。
一堂课45分钟,王老师始终以带笑的面容、亲切的话语、鼓舞性的评价贯穿整个课堂,尤其是“不错!〞“很好〞“再想想,怎么样?〞“如果再努力,你会表现得更好!〞等鼓舞性评价言语的运用,使整个课堂始终洋溢着民主、公平、和谐的气氛。
4、“导〞在板书上。
板书最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为学习者提供了学习的要点和结构,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一个“脚手架〞,是所学内容的核心和实质所在。
好的板书能直观地显现教学内容的脉络、清楚地表达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能将教学内容系统化、条理化,有助于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注意,学生一看黑板便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一目了然,学生看得明白、记得扼要,学得精当。
《孙 权劝学》说课稿
《孙权劝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孙权劝学》。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孙权劝学》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选取的都是关于人物的文章,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的风采。
这篇文章节选自《资治通鉴》,讲述了孙权劝说吕蒙学习,吕蒙最终学有所成的故事,展现了孙权的善劝、吕蒙的好学以及鲁肃的敬才。
这篇文章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情节生动,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学生可以了解到古人勤奋学习的精神,同时也能够学习到一些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和阅读方法。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对文言文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和兴趣。
但是,他们在文言文的实词、虚词、句式等方面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和积累。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喜欢表现自己,但是在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如“卿”“当涂”“涉猎”“见事”等。
(2)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3)学习本文运用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通过分角色朗读、情景表演等活动,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培养学生虚心接受他人建议,努力学习的良好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大意。
(2)分析孙权、吕蒙、鲁肃的人物形象。
2、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孙权劝学》优秀说课稿
《孙权劝学》优秀说课稿《孙权劝学》优秀说课稿「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成语。
2、过程与方法:运用多种方式读课文,理解文意,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想象人物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把握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让学生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三、教学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五、课型:自读课六、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过《三国演义》吗?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独霸一方,他手下有员大将名叫吕蒙。
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劝他多学知识,可吕蒙每次都推三阻四,还自以为一介武夫,读书何用。
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如何呢?让我们来看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了解作者、作品学生读注释(1),勾划重点。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三)一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1、师范读课文2、学生自由读,提示注意生字的读音3、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卿(qīng)孰(shú)涉猎(shè)为博士(wéi)遂(suì)更(gēng)邪(yé)4、指名学生读5、学生齐读(四)二读,读懂文意(1)学生结合注释,边读边翻译,划出不懂的词句,小组讨论(2)学生推举代表翻译课文,师纠正学生翻译的不准确的地方。
(3)师强调重点文言字词:但当涉猎:只,只是。
《孙权劝学》教学实录及点评
《孙权劝学》教学实录及点评课前诵读课文一、回顾单元教学师:回顾这个单元的课文。
《邓稼先》《说和做》《回忆鲁迅先生》,从三篇课文中感受到这些人物的崇高品格。
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这些人物的精神?生:为了表现邓稼先对祖国的无私奉献,想写出时代背景,邓稼先为了祖国放弃安静的生活,投入到事业中,拿出了奥本海默跟他做出了对比,突出她的平易近人,极具爱国精神。
师:放到鲜明时代背景,用典型事例写明了人物,对吧?《说和做》呢?生:用了典型事例,还有评价性的句子师:典型事件、细节描写。
《回忆鲁迅先生》呢?生:比较杂碎的小事,来突出鲁迅先生。
师:我注意到你说的小事儿。
就是细节感人。
除了这些方法可以写出人物的精神,还有哪些可以写出来呢?今天我们就从《孙权劝学》来看看,能给你哪些启发。
(4:34)我的话:第一个部分,复习整个单元所学的内容,归纳这个单元学到的方法。
二、设置情境,找准语气1.设置情境,进行语气判断师:接下来,我们学校要举行一个孙权劝学的比赛,有个同学准备了视频参赛,看看人物对话是否到位。
老师播放视频。
里面是学生的对话。
(5:36)师:你先读一读学历案,(请直接先试读课文两遍)你觉得他把人物的性格表现出来了吗?生:我认为整体上到位的。
师:有不同意见吗?生:我觉得这个录音里面字音没有误,但是感情不充分,比如“不可不学”有感叹号,但是没有读清晰。
师:整体上,大家比较赞成谁的说法?生赞成第二位。
师:自主练习两遍,读出声音来,练习。
生练习(8:17)2.借助学习单进行学习师:我们为参赛做准备,为文中的人选出恰当的语气和表情。
(通过画关键词的方式,找出人物说话的语气)生自主学习(11:16)师:我们分好任务,各个大组读出来,这些人物有什么感情。
注意题干的要求,你从哪些关键词,看出要怎么读?生小组讨论老师到小组交流,如果你劝说一个人的话,用强烈的语气他会不会听你的。
师:各个小组的组长,把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第四列。
《孙权劝学》教研评课稿
《孙权劝学》评课稿抚远四中王艳玲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组的教研活动由我来进行评课。
下面我就对王新宇的这节课进行简要点评。
首先,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王新宇的这节公开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紧凑,内容比较饱满,教态自然亲切,小组合作学习比较有效,充分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基本完成了预设目标,达到了预设的效果。
我个人觉得王老师本堂课的亮点基本体现如下:一、抓住文言文的特点设计教学环节,让“读”贯穿课堂始终。
语文课是基础课,朗读是关键。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一篇文章学生掌握的好不好,关键在于学生对课文熟悉的程度。
日常教学中,常发现学生读课文结结巴巴,添字丢字读破句的现象屡见不鲜,老师往往只顾自己讲解而忽视朗读教学,而王老师的课堂是书声琅琅,“读”贯穿课堂始终:初读——译读——品读——悟读。
朗读的层次把握得很好,指导到位,首先是老师范读,然后学生自由朗读,再让学生个别读。
课文中也不时穿插着各种形式的朗读,如分角色译读、穿越时空演绎对话等。
并且由读通到读出语气停顿,再到读出感情,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二、充分体现了我校“生动课堂”的教学理念。
王老师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取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全方位的参与进来,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局面,比如:在译读环节一般情况都是老师串讲,而王老师却将学生分成三组进行比赛翻译,看哪个组翻译得好。
然后用竞赛的方式检测各组翻译效果,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参与意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又能在竞赛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和学习的愉悦感。
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再如“穿越时空,演绎对话”这一环节中,由三名学生分别扮演孙权、吕蒙和鲁肃等角色,其余学生读旁白,学生在品读分析人物形象之后,对人物的语气把握得十分恰当,读得入情入境,同时体现了学生的整体合作精神,效果很不错。
《孙权劝学》优秀说课稿
《孙权劝学》优秀说课稿《《孙权劝学》优秀说课稿》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一、说新课程理念:1、新课程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新课程实施,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环境,加强交流与合作,给每位学生以期望和激励,让学生有成功感,适时进行开放式教学。
2、通过语文教学过程的文本研习,问题探究,活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教师一定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牢牢把握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努力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做课堂主人,教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二、说教材:1、本课位于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本单元都是讲杰出人物,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精神。
2、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三、说指导思想:新课标主张初中古诗文教学,则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语感为主,并适当的积累一些文言文词语知识,是学生对中国古文学有一定的了解。
四、说目标:1、知识目标: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文章的内容,了解文言词汇。
2、能力目标: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分析对话,体会人物的形象。
3、情感目标:理解“开卷有益”。
五、说教学内容、过程:1、重点: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2、难点:同重点3、本文内容、地位和作用:本文是名人单元中的一篇,又是文言文,人文内涵丰富,所以应加强对人物形象的体会和文言文语言的揣摩。
4、说教学过程:(1)、用故事导入,涉及两个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看(2)、指导学生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精读课文,协作质疑(结合注释理解文言词句)。
(4)、再读课文,读出说话人的语气。
(5)、明确人物的性格特点。
(6)、学习本文的启示(开卷有益)。
(7)、小结拓展:通过课内练习,巩固文言词句,落实本课情感目标。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学评一致性三说《孙权劝学》
一 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
/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
/而别。(组内解决,疑难问题老师答疑)
人生的有益启示。
情感领悟
教材分析
• 《孙权劝学》选自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本单元的课文都是记录人物生平 的叙述性文章。
• 本单元要求学习精读,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 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还要注意结合人物生平 及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感受不同人物的非凡气质, 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 朗读法 • 圈点批注法 • 合作探究法 • 启发点拨法 • 学习跨媒介阅读与运用 • 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
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知识接纳
能力锻炼
• 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 •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
C等级 不理解学习对三人的作用,感受不出学习的重要性,不参与改编。
叁说
触摸古文,读出情节
教
学
穿越时空,情景演绎
活
踏入今朝,多方解析
动
过
古今联袂,继承出新
程
情境导入
学校近期组织了“古今多少付笑谈”的课本剧比 赛活动,活动要求同学们从初中课本中任选古今人物 轶事,小组合作用录制视频的方式(古装扮演、皮影 戏、动漫等方式)来参加课本剧赛,获奖同学综合素 质将翻倍加分,其作品将在校园文化公众号上展示。 知古文、演古文、拍古文,为助力同学们参赛,今天 我们来学习《孙权劝学》这篇文章。 【设计意图:情境任务的设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并鼓动学生快速融入课堂,同时引出课文。】
《孙权劝学》优秀说课稿
《孙权劝学》优秀说课稿《孙权劝学》优秀说课稿(通用10篇)《孙权劝学》讲的是孙权劝说东吴大将吕蒙认真学习的故事,宣扬了一种谦虚好学,重视阅读的昂扬向上的思想,具有极强的教育价值。
下面给大家分享《孙权劝学》的说课稿,欢迎借鉴!《孙权劝学》优秀说课稿篇1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孙权劝学》。
下面我将按照说教材、说教学设想、说教学目标、说教学准备、说教学过程的几个环节展开说课。
第一、说教材本单元选取的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艺术家等为人类历史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生动感人、广为流传的事迹。
《孙权劝学》讲的孙权劝东吴大将吕蒙读书的故事。
本文语言简洁精练,寥寥数语种描摹出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心理,人物个性鲜明堪称人物语言描写的精品之作。
同时文章宣扬一种谦虚好学,重视阅读的昂扬向上的精神,有较强的教育价值。
第二、说教学设想在这一节课上,我想坚持十六字方针:“吟诵为本,注重基础,品味探究,适当运用”,让读贯穿课堂,还文言文课堂书声朗朗的本来面目。
第三、说教学准备为了扩大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搜集《三国演义》的人物图片,名闻轶事,课堂上展示。
第四、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掌握并运用本文中的成语。
2、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做到当堂背诵。
3、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并能进行创造性阅读。
过程与方法目标1、朗读体验。
让读贯穿课堂,在读中感知故事情节,品味人物个性。
2、探究交流。
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学生对话,与老师对话,达到知识的互补与提高,有助于营造和谐民主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谦虚好学,追求进步,重视阅读的精神。
第五、说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播放《三国演义》的片首曲把学生的思绪带到群雄纷争的三国时代,认识叱咤风云的乱世英才,辨别与本课有关的三国人物,导入本课。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1、个人自由读,培养学生看注释读书的习惯。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说课稿
《孙权劝学》说课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孙权劝学》是选自《资治通鉴》的一篇小短文,通过写孙权劝导吕蒙学习及吕蒙接受劝告认真读书学习后发生的变化,点明了读书对于健全人格的作用。
文章只有129个字,浅显易懂,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借助课文的注释和相关资料,可以很容易地理解故事大意。
本册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感受吕蒙从一介武夫变为一名儒将的巨大变化,从而体会学习对健全人格的重要性,让学生能掌握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方法。
2.学情分析进入初中以来,学生已学过几篇短小的文言文,初步积累了一些文言词汇的用法,对一些文言句式、语感和朗读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
本文浅显易懂,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借助课文的注释和相关资料,应该可以很容易地理解故事大意。
同时,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对写人记事的文章比较熟悉,容易把握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只给予方法技巧上的点拨指导就行。
3.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的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学习对健全人格的重要作用。
4.重点难点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011版课程标准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另外,课程标准对朗读还专门做了规定: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二、说教法1.多样化朗读法。
这是我教学古文首先采用的教学方法。
可以自读、听读、齐读、分角色读、反复朗读,凸现古文的美感,积累文言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感知人物形象。
2.讨论点拨法。
针对文本设置专项活动,力求调动所有学生的求知欲,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说学法教师既要传授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因此我鼓励学生采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习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课例《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⑶“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 益。”(从自身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 语气殷切。)
⑷“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既感到十分 惊讶,又由衷为吕蒙的进步感到高兴,惊异、赞许之态 呼之欲见。)
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出息
的故事,告诉我们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道理。本
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受到人物说话时
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2、课外延伸:
①解释“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并造句。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
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
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和穷困而至富
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②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学了本文后你》是一篇精短的文言文故事,全文只有
述
一百余字,但人物形象生动传神、呼之欲出。在叙事方
面,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 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没有写吕蒙 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在人物描写方面, 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赅,生动传神,富有 情味。
“文言文是老者、智者,但在课堂上出现在学生面
前的时候应是可爱的孩子形象,因为学生都是孩子!”
鉴于本课故事性较强,学习对象又是初一学生,因此在 教材分析
讲授本课时我把它定位于朗读课。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
读准字音、读出停顿、理顺情节、分析形象、体会情感,
并且熟读成诵。本课以“七嘴八舌话三国”开始,调动
《孙权劝学》语文教学反思与评价 孙权劝学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孙权劝学语文教学反思与评价孙权劝学第一课时教学反思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 了解《孙权劝学》的背景和故事情节,并能够理解其中的核心思想; - 掌握课文的基本词义和基本语法知识; - 培养学生对孙权劝学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板书:孙权劝学•录音机及相关录音素材•练习册、课本教学过程Step 1:导入•通过展示板书《孙权劝学》,引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并简要介绍《孙权劝学》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Step 2:解读课文•首先,播放录音,让学生通过听觉感受课文的朗读。
•然后,教师以问题导向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对生词、短语进行解释和讲解。
Step 3:活动设计•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就孙权劝学的核心思想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互相交流。
Step 4:归纳总结•教师带领学生总结课文的核心思想,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对孙权劝学的价值与现实意义进行思考和理解。
教学效果评价本节课通过正确的教学方法和设计,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学生在导入环节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讨论,积极思考,并能够在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逐步理解孙权劝学的核心思想。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难度较低,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基本词义和基本语法知识,能够理解并运用其中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锻炼了思考和交流能力。
•学生在归纳总结环节中能够较好地理解课文的核心思想,并进一步思考孙权劝学的价值与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孙权劝学》的内容,并在思考和交流中培养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能力的培养,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孙权劝学评课稿
孙权劝学评课稿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孙权劝学》下面我将按照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这几个环节来加以说明恳请各位领导和老师多多指教。
首先我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一、说教材《孙权劝学》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五课,这个单元选取的文章都是有关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等为人类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物的广为流传的事迹。
《孙权劝学》是选自《资治通鉴》的一篇小短文,文章通过写孙权劝导吕蒙学习及吕蒙接受劝告认真学习后发生的变化,点明了学习对于健全人格的作用.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一是让学生感受吕蒙从一介武夫变为一名儒将的巨大变化,从而体会学习对健全人格的重要性;二是让学生能掌握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方法..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文章内容。
(2)能力目标: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3)情感目标:理解“读书求知的可贵”(开卷有益)根据上述目标,结合学生认知规律,我把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疏通文意,;明确吕蒙接受劝告后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体会学习的重要性.确立为教学重点,我把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确立为教学难点,因为在新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强调初中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确定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后,为实现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二、说教法、学法1、朗读法。
总得来说,“教学千法,朗读为本。
”朗读法的运用不可缺少,同时应在课堂中教学形式多样,范读、自读、齐读、分角色朗读、对话朗读等相结合。
注重朗读,以读会意,可以加强对文言文的理解,同时给予文言文准确的定位很重要。
从深度上由初读到精读到研读,逐层深入。
2、表演法,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吕蒙偶遇方仲永,体会学习的重要性3、讨论法,这是学生掌握运用,实践能力培养的一种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来自行解决问题三、说过程1用大家熟知的三国人物激起学生兴趣,对手曹操的评价引发学生的好奇,走进《孙权劝学》这样既引发了学生的好奇,激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又介绍了故事发生的年代,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去.2、通过听读、自读、齐读等多形式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感到以读为乐。
初中语文教学课例《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在课前准备时,首先确定三个教学目标: 课例研究综
积累文言词语,通过注释疏通文言句意;有感情地 述
朗读课文,分析文中人物对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 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明白“开 卷有益”的重要性。
教学策略选 的提问、有效的参与、有效的激励。通过以上五个方面 择与设计 的探究及实践,既可以使教师认识到教学不仅仅是传授 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授 之以渔”,培养学生“想读、能读、会读、读好”文言 文的能力。只有真正的更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 理念,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把这些都贯 穿于课堂教学活动中,文言文教学才会走出困境,开辟 一种新的有效途径,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设计三个教学环节:读一读、议一议、品一品,这 三个环节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都注重教师的导和学生 教学过程 的学。 品一品读出课文的情味,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教学重难点: 积累文言词语,学习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明白“开
卷有益”的重要性。 设计三个教学环节:读一读、议一议、品一品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导语设计上,我也再三
斟酌,因为参看很多教参几乎每篇都把《三国演义》的 人物介绍作为导入,但是我认为这篇文章重在通过吕蒙 就学的结果,学生能明白读书的重要性。所以,我以“世 界读书日”作为导入语。
教师明确: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 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 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示例:②“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 晚乎!”
孙权劝学评课稿
孙权劝学评课稿《孙权劝学》评课稿课程名称: 《孙权劝学》授课教师:学科学段:七年级语文下册评课教师:《孙权劝学》是部编版(人教)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重要的文言文。
新课标对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只要求:“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
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唐老师基本上按照教学设计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他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达到了预设的目标。
我认为唐老师这节课的教学亮点如下:从课程导入看来,唐老师简单明了的语句,运用一个与孙权相关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言过渡自然,自然地在一个较好的氛围带领同学们进入本课的学习。
从教学过程看来,唐老师对于本课的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学习。
初中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许多老师的难题,大多数学生的痛苦。
对于如何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把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就成了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唐老师这节课我获益匪浅。
他首先引导学生学会译读课文,积累词句。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具有简约、典雅之美学习文言文要学会积累重要的词句,翻译时注意古今异义词、通假字、一词多义现象。
唐老师在授课时注意总结古今异义词、通假字、一词多义的规律,这样就记得牢,记的多,记得有意思。
对于注释未涉及而自己理解有困难的字词句,他要求学生对查阅相关工具书,直接记录课文旁边,对于一些重要的常见的字词则要求学生对这个字词的几种重要的含义进行归纳和积累。
解决了重点字词翻译,然后“连词成句”完成句子文本的翻译。
他还在课堂上强调学生译文时,要明确翻译原则: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意译为辅,语句流畅。
在给学生自由翻译的时候,他给学生阶段性的总结和方法性指导,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把文言知识的学习与积累落到实处。
这对于初一学生学习文言文提供了很大的指导性的方法。
从课堂互动上看来,唐老师在上课过程中能够积极地与学生互动,整节课的氛围很好,对于学生的回答能够及时的做出评价,当学生回答声音不够响亮时,及时鼓励学生,当学生回答得很好时能及时地对其进行表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孙权劝学》评课稿
七年级语文《孙权劝学》评课稿
今天我听了《孙权劝学》,感觉大有收获。
新课标下的目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培养,主要采用诵读的方法并根据“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运用到质疑、合作探究法,再辅以幻灯片等多媒体演示,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句和理解、品味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形象。
段老师本课目标的确立体现新课标对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要求:“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
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基本上按照目标教学设计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小组合作学习比较有效,并基本上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达到了预设的目标。
教学过程中,段老师积极发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基本完成了预设目标。
个人觉得段老师本堂课的有点基本体现如下:
一、简语导入新课,导入语的设计妙用名人效应,在一定程度上能产生激趣效应。
板书课题有意识的将“劝”和”学”分开,也是一种独特的板书形式。
二、朗读的层次把握得很好,指导到位,从学生发言情况看,学生掌握得也不错,每个环节落实到位。
文言文的学习重在朗读,所以整堂课贯穿了各种形式的朗读;并且由读通到读出语气停顿,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第一个层面的朗读,目的在于读通。
段老师先让学生
自主朗读,再合作学习;接下来老师指导,起到引领作用。
目的是让学生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二读)读懂课文。
在这个环节,先让学生独立疏通文意,接着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部分疑难;再质疑并全班互助解决。
在这一步后面又有当堂训练,形成知识反馈。
这样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训练的内容紧扣大纲的要求“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减少了学生自学的盲目性,有明显的针对性,扣住了目标教学的要求。
三、由语气评析到人物人物形象的把握是个亮点。
本环节的设计是整堂课的亮点。
整体教学流程进行的比较流畅,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通过体会说话者语气来把握人物形象。
同时通过评价指导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独特发现。
每一次的诵读都能看到学生对人物形象把握的.深入。
环节设计考虑到了学生的诵读能力、通过对话整合信息的能力。
学生的自评自译又是一次字词句翻译的课堂检测,是学与练的有效结合,知识与能力的结合。
但也有问题和不足,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充分的时间来挖掘和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读的不够,学生思考的不深,分析问题就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当然本堂课有还存在不足,有些环节处理的不够深入,导致学生没能尽情地展示学习成果。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问题的设置应有梯度
教学目标中中直接用“品读人物对话,把握人物形象”
这样一个问题来完成教学目标,是否显得单薄了些,前面是否应该加
上“抓住对话中关键词语,分析人物特征”这样一个环节。
我想“品味人物对话”应该就是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人物特征,没有对人物的把握,恐怕“评价人物”也是空谈学生的认知规律。
2、就文章而文章,缺少延伸和提升
更应该具备延伸课堂内容的欲望。
从导入到介绍课文的出处,到最后的人物评价,始终没有感受到大语文思想,总是局限于课文,虽然段老师设置了一个品读的情境,却因为缺少详实的例证而显得突兀而不自然。
虽然有关于人物的介绍,却只是简单的出示,而没有能跳出文本高于文本。
语文教学应有赖于提升学生的素质,要有大语文观,不能为了指向而指向,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这样,既解决不了问题,也指向不了什么。
为此,若能有效品读文本的基础上,应进行必要的延伸与提高。
总之,我的感受是一节课成功的教学设计课,应是能构建出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围绕教学中精心设计主问题,在师生有效的教学对话中,品出文章个性化语言与内涵,在严密而流畅的主线中不露痕迹地推进,最终达到教学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