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季羡林作者简介

合集下载

季羡林的生平经历及作品

季羡林的生平经历及作品

季羡林季羡林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临清市)康庄镇,祖父季老苔,父季嗣廉,母赵氏,农民。

幼时随马景恭识字。

6岁,到济南,投奔叔父季嗣诚。

入私塾读书。

7岁后,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附设新育小学读书。

10岁,开始学英文。

12 岁,考入正谊中学,半年后转入山东大学附设高中。

在高中开始学德文,并对外国文学发生兴趣。

18岁,转入省立济南高中,国文老师是董秋芳,他又是翻译家。

他说过“我之所以五六十年来舞笔弄墨不辍,至今将过耄耋之年,仍然不能放下笔,全出于董老师之赐,我毕生难忘。

生日大家都以为季羡林的生日是8月6日,其实是8月2日,由于一次偶然的笔误,改成了六日,让我少活四天——算是我的生日,不过,这么多年来,他对自己生辰的讹误,听之任之,将错就错,不置一词,也颇耐人寻味。

大学时代专科1930年,19岁的季羡林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业方向德文。

与同学吴组缃、林庚、李长之结为好友,称为“四客”,同学中还有胡乔木。

曾翻译德莱塞、屠格涅夫的作品,大学期间,以成绩优异,获得家乡清平县政府所颁奖学金。

1936年春,季羡林选择了梵文。

他认为“中国文化受印度文化的影响太大了,我要对中印文化关系彻底研究一下,或许能有所发现”。

”。

因此,“非读梵文不行”。

“我毕生要走的道路终于找到了,我沿着这一条道路一走走了半个多世纪,一直走到现在,而且还要走下去。

”“命运允许我坚定了我的信念。

“这是我毕生学术生活的黄金时期,从那以后再没有过了。

‘博士后’的岁月,正是法西斯崩溃前夜,德国本土物质匮乏,外国人季羡林也难免‘在饥饿地狱中’挣扎,和德国老百姓一样经受着战祸之苦。

而作为海外游子,故园情深,尤觉‘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祖国之思和亲情之思日夕”索绕,“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2]1941年获哥廷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后曾师从语言学家E.西克研究吐火罗语。

”作品1.《重返哥廷根》:1945年10月,二战终结不久,即匆匆束装上道,经瑞士东归,“宛如一场春梦,十年就飞过去了”。

【精选】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月是故乡明》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月是故乡明》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月是故乡明》基础知识+课文讲解一、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先生在耄耋之年写下的文章。

老先生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自己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作者巧妙设题,用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月是故乡明”作为文章的题目,统领全文,揭示主旨,奠定文章的情感基调;增强文章的文化内涵。

由于杜甫这句诗是千古名句,特别能引发读者的共鸣,被广为传诵。

用它来做题目,更能表达作者的乡思之情。

作者巧妙安排文章结构。

开篇点题,总结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接着由月过渡到山,到水,进而过渡到家乡的水,过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并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结尾处短短几句话,把全文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二、作者介绍季羡林(1911.8-2009.7),字希逋,又字齐奘,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精通12国语言,翻译了大量作品。

生于1911年,山东临清县人。

1930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语系。

1935年赴德国留学。

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4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

季羡林、金克木、邓广铭、张中行四位老先生,因为都曾在燕园居住,人称“未名四老”。

四位先生实则住在未名湖的后湖,那地方叫朗润园。

所以又称“朗润园四老”。

三、多音字斗:dǒu星斗dòu斗争燕:yān燕国yàn燕子四、近义词孤单——孤独陪衬——衬托气派——气势盼望——期望澄澈——清澈广阔——辽阔平凡——平常不可胜数——不计其数五、反义词容易——困难澄澈——浑浊广阔——狭窄平凡——伟大不可胜数——屈指可数六、理解词语[陪衬]①附加其他事物使主要事物更突出;衬托。

②陪衬的事物。

本文是第二种意思。

季羡林的简介和作品

季羡林的简介和作品

季羡林的简介和作品一、简介季羡林(1911年-2009年),字仲寅,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的文化学者、历史学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

他是中国现代文化研究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当代最重要的知识分子之一。

季羡林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小就接受了严格的教育。

他先后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和北京大学,并在国内外多所高校任教。

他曾任北京大学历史系主任、北京大学文史研究所所长等职务。

此外,他还担任过许多国内外重要学术机构的顾问或主席。

季羡林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涉及领域广泛,包括文化、历史、哲学、宗教等。

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并致力于推动中西方文化交流与对话。

他提出了“开放式知识体系”的观点,认为要超越传统知识界限,吸收其他民族和国际文化的精华,才能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季羡林还是一位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活动家。

他积极参与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有关教育改革和教育思想的建议,并亲自捐资助学。

此外,他还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积极参与扶贫、环保等公益事业。

季羡林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和杰出的社会贡献获得了许多荣誉和奖项,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人民教育家称号等。

他是中国知识界的重要代表之一,为中国现代文化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主要作品季羡林以其丰富而深入的学术研究而闻名于世。

以下是他部分重要作品的简介:1.《中国哲学史》这是季羡林最重要也是最具影响力的著作之一。

该书系统地总结了中国哲学发展史上各个时期的思想流派和代表性人物,并对其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该书以其独到的见解和全面的考察,成为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

2.《中国文化通论》这是季羡林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发展关系的重要著作。

他在书中提出了“开放式知识体系”的观点,强调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也要吸收其他民族和国际文化的优秀成果,推动中国文化的创新与进步。

3.《季羡林自传》这是季羡林回顾自己一生经历和心路历程的自传。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月是故乡明》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月是故乡明》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月是故乡明》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原文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

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儿孤单。

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

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

我曾想象,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

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啊!因此,我在故乡里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

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

至于水,我故乡的小村子却到处都是。

几个大苇坑占了村子面积的一多半。

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儿烟波浩渺之势。

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

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

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

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可觉得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

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

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我在故乡只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

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

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

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蒙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

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

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作者季羡林的简介

作者季羡林的简介

作者季羡林的简介季羡林,原名季羡阜,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他是中华民族传承文化的巨擘,其学识渊博,广博丰富,对于中国文化传统的学习与研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季羡林终身追寻中华文化的卓越之美,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有着不可估量和卓越的影响。

季羡林于1918年12月31日生于江苏徐州的一个古书香气十足的世家,父亲是记得有渊博学识的学者,家里的图书馆里藏书甚是丰富。

季羡林从小便受到钜子父辈的熏陶,培养起了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浓郁兴趣。

季羡林在小学毕业后进入了镇江中学读书,在这里他的学习成绩总是突出的出类拔萃。

1932年季羡林考入南京国立中央大学文学系,专业方向是古代汉语文学。

期间他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包括陈寅恪等思想家。

1937年抗战爆发后,他回到家乡组织地下革命队伍,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1945年结束抗战后,季羡林回到了中央大学重拾学业,开始东南文化研究。

他开始研究中国文学历史,潜心挖掘中国古典文学的精髓。

此外,季羡林还对中国古代哲学、史学、科学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研究。

20世纪50年代初,他与陈寅恪、钱穆等人一起,成为了国内著名的新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季羡林的研究领域覆盖了中国古代文学、史学、哲学、科学、艺术等多个领域,他的著作广泛、深刻,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在文学领域,季羡林发表了很多学术论文和著作,如《诗品》、《唐代诗歌》、《宋词文选》、《鲁迅与西方文化》等,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和传承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历史领域,季羡林主要研究中国历史上的文化、思想和教育演变,以及中华文化的影响范围。

如《中国哲学史》、《中国文明史》、《中国科技史》等,通过他的研究,打破了“先圣后师”的思想禁锢,大力宣扬了中国古代文明所传达的思想道理。

在人文、哲学、科学等领域,季羡林所作的著作,对于现代的中国思想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除了著作以外,季羡林在教育界也创造了卓越的业绩。

他曾先后担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的教授职务,对于教学、科研有着独到见解,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生。

2020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月是故乡明》作者简介新人教版

2020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月是故乡明》作者简介新人教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年—2009年),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

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季”。

早年留学国外,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文、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

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

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代表作品:《中印文化关系史论集》《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牛棚杂忆》等。

1。

2020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知识点梳理

2020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知识点梳理

易错字:烟波浩渺 miǎo miào 篝火 gōu gòu 萌动 méng mén
澄澈 céng chéng 旖旎 yǐ qí nǐ ní 瑞士 ruì luì 平沙无垠
yín yíng
燕园 yān yàn 碧波万顷 qǐng qīng 点缀
zhuì zuì 耄耋 mào máo dié dí
多音字:燕 yàn 燕子 yān 燕园
的修辞手法,表现了
。(2)你还知
道哪些关于山与月的诗句?写出两句。(引用 用山作陪衬的月亮初升的景 象是自己想象不到的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人平羌江水清人。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
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
忆和在他乡对故乡的思念的记叙与描写之后,情感的自然迸发。
6.课文重点梳理。 ①《月是故乡明》先写了在故乡赏月,故乡没有山,只有水,在月下数星星、
摇知了,赏月亮,真是美好。接着写在他乡看月亮,每当看到他乡美丽的月
色,作者想到的仍然是故乡的小月亮。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
②本文是按照作者的思绪写的,先回忆了在故乡的几件趣
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列举了“我"看月亮的地方,表现了看月亮的
处所的多样与环境的迥异。我"还会在哪些地方看过月亮?请你再补充两句。
(在一碧千里的内蒙古大草 在风光秀丽的江南小镇。)
◇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
的。
(1)这句话运用了
开朗
★反义词:巍峨—低矮 恍然大悟—疑惑不解
4.特殊句型。 对比: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排比: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蒙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 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课件
知道多音字的读音并组词。 长句子多读几遍,读通句子。 读完课文,闭上眼睛回忆一下你对哪些
画面印象深刻。
轻清透明
chàn
颤巍巍
玲珑娇软
línɡ
光影零乱
➢ 读一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都是形容肥皂泡美丽的词语。
扇.子 扇.送 四散.分飞
huò
散.裂 脆薄. 和.弄和弄
➢ 这些多音字怎么读?借助字典和 生活经验辨析多音字的读音。
➢ 词语解释
1. 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恍然大悟】
2. 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广阔
无边。
【烟波浩渺】
3. 原指用笼子罩着的火,后指在 空旷的地方架木柴烧起的火堆。 【篝火】
4. 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形
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乐此不疲】
5. 离开了故乡,在外地生活。 【离乡背井】
6. 柔和美好。
拓展延伸
拓展一
拓展二
课后作业
收集关于月亮的古诗,感受这些古 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找一首你最喜欢 的写月亮的诗,背一背。
第1课时
第2课时
第1课时
五大童年游戏
有趣的游戏为美好的童年带来了许多 快乐,你玩过哪些好玩的游戏?和大家分 享一下。
20 肥皂泡
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要求: 借助课文中的注音、工具书等读准字音,
课文写了关于肥皂泡的哪些事? 做肥皂泡 吹肥皂泡 看肥皂泡 想肥皂泡
你对哪些画面印象比较深刻?
课文解读
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圈出文段中制作 泡泡的过程,完成填空。
把用剩的碎肥皂( 放 )在一只小木 碗里,( 加 )上点儿水,(和弄和弄), 使它溶化,然后用一支竹笔套管,( 蘸 ) 上那黏稠的肥皂水,慢慢地( 吹 )起,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月是故乡明》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月是故乡明》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月是故乡明》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导语】《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先生在耄耋之年写下的文章。

老先生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自己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月是故乡明》课文原文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

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儿孤单。

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

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

我曾想象,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

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啊!因此,我在故乡里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

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

至于水,我故乡的小村子却到处都是。

几个大苇坑占了村子面积的一多半。

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儿烟波浩渺之势。

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

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

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

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可觉得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

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

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我在故乡只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

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

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

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蒙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月是故乡明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月是故乡明


年 级
课后 搜集相关古诗,和同学进行交流。
语 文 五 年 级 下 册
快乐牛牛 伴你成长
语 文
五 年 级
下 册
语 文
五 年 级
下 册
留恋童年
思念带给

自己快乐童

五 年 级
年的故乡
下 册
作者明明是在回忆故乡的月亮,为什么 写这些童年趣事呢?
借典型的往事
语 文
五 年 级
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下 册
默读第5、6自然段,思考:每次经
历给作者带来了哪些感受?作者为什么
写这些经历?
语 文 五 年 级 下 册
对家乡月亮的喜爱
语 文 五 年 级 下 册
对家乡月亮的喜爱
语 文 五 年 级 下 册
PART 03
对比
对故乡的思念
语 文

年 级
作者为什么称故乡的月亮为“小月亮”?


读到这样的称呼,你有什么感受?
其他地方的月亮 美妙绝伦
小月亮
平凡、可爱 喜爱
作者对故乡和童年的深情
语 文
五 年 级
下 册
“月是故乡明”,在作者眼中,异乡的月
语 文
五 年 级
下 册
成年经历
默读第5、6自然段,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作者回忆了哪些成年经历。

文 五
提示 抓住观月地点的变化,梳理出作者观
年 级
月的大致经历。


语 文
五 年 级
下 册
语 文
五 年 级
下 册
童年 趣事
成年 语
文 五
经历 年
级 下 册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单元知识清单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单元知识清单

五下全册单元知识清单第一单元单元主题:童年往事语文要素: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②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一、《古诗三首》1.作者简介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

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南宋诗人。

晚年隐居石湖,写过大量的田园诗。

其诗题材广泛,其组诗《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描写农村风光和民生疾苦,较为突出。

诗与尤袤(mào)、杨万里、陆游齐名,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

主要作品:《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船录》等。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

南宋诗人,一生力主抗金。

其一生作诗二万多首,传世者仅为其一部分。

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

主要作品:《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宿新市徐公店》《稚子弄冰》《过扬子江》等。

雷震,宋朝,生平不详。

或以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

又说是南昌(今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进士。

主要作品:《村晚》。

2.主题解说《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以朴实的语言描写了农家夏日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还流露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之情。

《稚子弄冰》写了幼童在严寒天气弄冰玩耍、自得其乐的场景。

孩子取冰时的欣喜、穿丝时的小心、敲冰块时的得意一一呈现,表达出作者对孩子的喜爱之情。

《村晚》展示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牧童骑牛晚归图,生动地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天真和悠闲自在,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易错读音供:①gōng 提供供不应求;②gòng 供品供认兴:①xīng 兴奋;②xìng 兴致勃勃4.学习重点(1)三首诗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答:相同点是通过描写古代乡村中儿童的生活,表现儿童天真、活泼、可爱的特点,体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课件《月是故乡明》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课件《月是故乡明》

图文赏析
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儿说,此地有茂林修竹, 绿水环绕,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 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 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 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 ④从“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一句你又感受到什么?(这也是对比,又是衬托,在作者看来朱自清 《荷塘月色》的美景也不足以与故乡的“小月亮”相媲美。)
• ⑤“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 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月色的喜爱,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理解词语:学生自由发言,全班交 流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教师相机 引导并小结。
学习生字
pá i huá i miǎo gōu méng chéng chè
徘徊渺篝萌澄澈
yǐ nǐ ruì lá i yín qīng é yān zhuì
旖旎瑞莱垠顷峨燕缀
理解词语
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 迈。 恍然大悟:一下子完全明白了或觉悟 过来了。 浩渺:水面辽阔,无边无际的样子。
• ①“朗润园”和“燕园”是什么地方?(a.朗润园今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校内。b.燕园位于北京的海淀, 名字来源于燕京大学。)
• ②作者描述“朗润园”和“燕园”这些赏月胜地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作者拿赏月胜地朗润园与故乡的小月亮对 比,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
• ③从“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一句你感受到什么?(随着年月的增加,作者的思乡之情更加强烈。)
细读品味
在这部分课文中,作者又回忆了幼年时在 故乡的哪些趣事?请作简要概括。

现代诗人季羡林生平简介

现代诗人季羡林生平简介

现代诗人季羡林生平简介季羡林是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那么季羡林的生平有哪些事迹?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季羡林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季羡林生平简介季羡林是中国乃至国际上著名的国学大师,季羡林一生有许多的职业,但是比较著名的就是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还有作家,在清华大学毕业,出国深造回到北京大学任教。

季羡林一直被称作是国学大师、学界泰斗还有国宝,但他自己说过自己不是圣人,也就是这样的季羡林让我们觉得大师很可爱。

季羡林早年留学国外,精通多国语言,比如英语、德语、梵语、巴利文、还能阅读俄文、法文,还有最神奇的是他精通吐火罗文,这是世界上很少有学者会的语言。

季羡林字希逋、齐奘,出生在山东的一个农民家庭,长到6岁开始读书写字,1923年在山东小学毕业后,在中学期间,季羡林参加了古文学习班,晚上又学习英语。

1926年初中毕业进了山东大学的附属高中,开始学习德语。

1928年,日本侵华占领济南,季羡林以希道的笔名创作了多篇小说在天津发表,此后进入济南高中,1930年开始翻译屠格涅夫封散文,均在山东和天津发表,高中毕业考进了清华专修德文,1934年毕业被母校邀请担任教员。

1935年清华与德国交换研究所,季羡林被录取去德国主修印度学,后来又学习了多种文字,在学校的汉学系做讲师,直到1941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后在1946年回国,此后一直从事教育事业,经常以学者身份访问出国,直到退休。

季羡林的妻子季羡林妻子名叫彭德华,她是一位典型的中国传统妇女,思想淳朴,勤劳肯干。

季羡林妻子虽然文化水平不高,和季羡林有一定的差距,但她在生活上对季羡林及家人的照顾真的是很细心。

虽然她和季羡林在结婚前没有进行过多的感情交流,彼此也不是很了解对方,结婚后还是有些冷淡,但彭德华凭借自己的踏实善良,让季羡林逐渐对她有了好感。

彭德华成为季羡林妻子后,将季羡林的生活打理的很到位,正是这种无形的支持,让季羡林可以踏实的研究文学。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统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每课知识点梳理1古诗三首作者简介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

南宋文学家。

其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著有《石湖集》《吴船录》《吴郡志》等。

诗主题:《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以朴实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乡村农人耘田绩麻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热闹的劳动场面,抒发了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译文】白天在田间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村庄男男女女都在忙着干各自的事情。

小孩子还不懂得种田织布之事,但也在桑树荫下学着大人种瓜。

【注解】①昼(zhòu):白天②耘(yún)田:在田间锄草③绩麻:把麻搓成线。

④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⑤解:理解,懂得。

⑥供(gòng):从事。

⑦傍:靠近。

⑧阴:树荫。

①这首诗描写农村初夏时节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诗的前两句用昼和夜对比,生动地描绘了乡村里男耕女织、日夜辛劳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

②诗的后两句生动描写了农村儿童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的情形,一个“学”字让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流露出诗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喜爱和赞扬之情。

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

南宋著名诗人。

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

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

他也有不少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

著有《诚斋集》等。

诗主题:《稚子弄冰》从小孩幼稚贪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做戏”的场景,表现了儿童调皮、可爱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译文】满脸稚气的小孩,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用彩丝穿起来当钲来敲。

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突然冰块落到地上,发出如玻璃碎裂的声音。

【注解】①稚(zhì)子:幼小的孩子。

作家季羡林的简介

作家季羡林的简介

作家季羡林的简介季羡林,1918年出生于安徽省桐城县,是中国著名的文化学者、历史学家、翻译家、教育家和作家。

他是中国现代学术界的泰斗之一,被誉为“中国学术界的国宝级人物”。

季羡林的家庭背景非常优越,他的父亲季振堂是当时著名的教育家和文化名人,母亲则是清朝的宫廷歌妓。

季羡林从小受到了优良的家庭教育,父亲对他的教育非常注重,不仅让他学习古典文化,还让他接触了西方文化,并鼓励他学习外语。

季羡林在年轻时就展现了出色的学术才华。

他于1935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学,主修哲学,次修历史。

在大学期间,他接触了马列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共产主义者。

1941年,他毕业后留校任教,但在不久后就因为参加了反对国民党政府的抗日救亡运动而被逮捕,被判处死刑,后来改为无期徒刑。

在狱中,季羡林并没有放弃学术研究,他通过狱中的图书馆,继续学习外语和文化知识,并且开始进行翻译工作。

他翻译了很多西方的文化经典,如《圣经》、《唐吉坷德》等,成为了中国翻译界的佼佼者。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季羡林被释放,回到南京大学任教。

此后,他先后担任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多所大学的教授和研究员,并且创建了自己的研究机构——季氏文化研究所。

季羡林的学术研究领域非常广泛,他涉及文化、历史、哲学、宗教、语言等多个领域。

他的学术成就非常显著,他在研究中国文化史、汉字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基督教文化等方面都有很深入的研究,是中国学术界的权威人物之一。

除了学术研究,季羡林还担任了很多重要的职务。

他曾担任过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香港中文大学校长等职务,还曾获得过很多荣誉和奖项,如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香港特别行政区金紫荆星章等。

季羡林的著作也非常丰富,他出版了很多重要的学术著作和文学作品。

其中,最有名的作品包括《中国文化史》、《汉字的故事》、《佛教文化史》、《道教文化史》等。

他的作品风格简练、深入浅出,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季羡林作者简介
车前实验小学陈道锋
季羡林(1911年—2009年),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

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季”。

早年留学国外,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文、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

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

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代表作品:《中印文化关系史论集》《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牛棚杂忆》等。

【素材积累】
1、冬天,一层薄薄的白雪,像巨大的轻软的羊毛毯子,覆盖摘摘这广漠的荒原上,闪着寒冷的银光。

2、抬眼望去,雨后,青山如黛,花木如洗,万物清新,青翠欲滴,绿意径直流淌摘心里,空气中夹杂着潮湿之气和泥土草木的混合气味,扑面而来,清新而湿热的气流迅疾钻入人的身体里。

脚下,雨水冲刷过的痕迹跃然眼前,泥土地上,湿湿的,软软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