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由公元纪年推算干支纪年

合集下载

公元年换算天干地支

公元年换算天干地支

公元年换算天干地支公元年换算天干地支。

口诀1:公元年数减以三,除十余数是天干,年数减三除十二,余数便是地支年。

口诀2:年数个位减以三,余数就是年天干,九九加一二零五,和除十二是地支。

(注;九九加一二零五,和除十二是地支。

意思是;公元1999年前年个十两位数加1除12,取余数即为地支。

公元2000年后年个十两位数加5除12,取余数即为地支)。

公元年换算天干,公元年数减以三,除十余数是天干,或公元年个位数减3,余数即为天干。

举例1,1968年,1968减3除以10,余数是5,5对应的天干戊。

或1968年,个位数8减3除,余数是5,5对应的天干也是戊。

举例2,2017年,2017减3除以10,余数是4,4对应的天干丁。

或2017年,个位数7减3除,余数是4,4对应的天干也是丁。

公元年换算地支,年数减三除十二,余数便是地支年。

或公元1999年前年个十两位数加1除12,取余数即为地支。

公元2000年后年个十两位数加5除12,取余数即为地支。

举例1,1968年,1968减3除以12,余数是9,对应的地支应是申。

或1968年是公元1999年前年个十两位数加1除12,取余数即为地支。

68加1除12,余数是9,对应的地支也是申。

举例2,2017年是公元2000年后年个十两位数加5除12,取余数即为地支。

17加5除12,余数是10,对应的地支也是酉。

1、天干地支与公元纪年的转换和记忆方法:如下图:余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例如:公元2014年的干支为何?2014年减3除以10等1,1即为甲,年天干为甲。

2014减3除12等于167余7,7即为午,年地支为午。

故2014年为甲午年。

依次类推。

(特别注意的是除尽,没余数,它对应10癸和12亥)。

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的换算方法

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的换算方法

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的换算方法嘿,咱今儿来聊聊这公元纪年和干支纪年的换算方法。

你说这纪年方式是不是挺有意思的呀?就像给时间穿上了不同款式的衣服。

咱先说说公元纪年,这可太常见啦,满世界都在用呢!简单明了,好记好用。

那干支纪年呢,就像是时间的神秘密码,充满了古老的韵味。

要把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那可得有点小窍门。

首先得知道干支的顺序呀,什么甲子、乙丑、丙寅……依次排下去。

这就好比是一个长长的队伍,每个都有自己的位置。

比如说,咱想把 2023 年换算成干支纪年。

那就得先把 2023 除以 60,得到余数,再根据余数去对照干支表。

这就好像是在一个大宝藏里找对应的宝贝一样。

有人可能会问啦,为啥要除以 60 呀?嘿,这就是古人的智慧啦!60 可是个很特别的数字呢,就像生活中有些特别的数字对我们也有特殊意义一样。

然后呢,通过一番计算,2023 年对应的干支纪年就是癸卯年。

你看,是不是挺神奇的?就这么简单的几步,就从公元纪年跨越到了干支纪年。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穿越回古代,和古人聊天,他们一说干支纪年,咱就能马上反应过来是哪一年,那多牛呀!这感觉就像是掌握了一门独特的语言。

干支纪年可不只是用来纪年哦,它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呢。

每个干支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寓意,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一样。

而且呀,干支纪年还和五行、阴阳等概念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套复杂而又神秘的体系。

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这里面的学问大着呢!咱再举个例子,1949 年是己丑年。

哎呀,这一年可是新中国成立的重要年份呀!这干支纪年是不是一下子就变得更有意义了呢?所以说呀,了解公元纪年和干支纪年的换算方法,不仅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还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古老智慧的大门,让我们看到了时间背后的奇妙世界。

总之呢,这换算方法虽然有点小复杂,但只要咱多练练,多琢磨琢磨,肯定能掌握得妥妥的。

以后再遇到干支纪年,咱也能轻松应对啦!这可真是个有趣又有用的知识呢,大家可得好好记住呀!。

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的换算

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的换算

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的换算:首先,将天干、地支编号如下: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4 5 6 7 8 9 10 1 2 3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如要将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以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相对应。

然后,将公元纪年除以12,用余数在地支中找出所对应的地支。

这样,公元纪年就换算成了干支纪年。

如:公元1995年用该年尾数5找出对应的天干为“乙”。

然后,用1995除以12得余数为3。

用余数3找出相对应的地支为“亥”。

那么,公元1995年则为农历乙亥年。

再如:公元1861年用尾数1查天干为“辛”,用1861除以12得余数为1,再用余数1查找地支为“酉”。

那么,公元1861年则为农历辛酉年。

如果某一年的尾数为0或者用该年除以12的余数为0,则取天干中的第10位“庚”和地支中的第12位“申”。

如:公元120年尾数0则取天干中的“庚”;除以12余数为0,则取地支中的第12位“申”。

那么,公元120年则为庚申年。

另外,如果公元纪年是单个数字,就用该数字在天干、地支中查找即可。

如:公元6年,则在天干、地支中找出6相对应的“丙”和“寅”,那么该年则为丙寅年。

公元8年则为戊辰年。

公元11年,则取尾数1对应的天干中的“辛”和11对应的地支中的“未”。

那么,该年则为辛未年。

公元12年则为壬申年。

二、公元前纪年与干支纪年的换算:将天干、地支编号如下: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7 6 5 4 3 2 1 10 9 8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9 8 7 6 5 4 3 2 1 12 11 10具体换算方法同一如:公元前155年用尾数5取天干中的“丙”;155除以12得余数11,对应地支中的“戌”。

那么,该年则为丙戌年。

公元前8年则为癸丑年天干地支纪年法计算的万能公式文/孙海文我国古代是用干支纪年的,近代史上提到的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名词就是干支纪年。

公元年份与天干地支互换方法!

公元年份与天干地支互换方法!

公元年份与天⼲地⽀互换⽅法!在阅读历史书籍和古典⽂学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纪年,为了弄清公元年代,现把两种纪年的转换⽅法,介绍如下,供朋友参考。

在介绍⽅法之前,请各位牢记下⾯⼲⽀对应数字的表格(公元顺序和⾃然顺序)。

⼀、公元纪年换算成⼲⽀纪年(使⽤公元顺序数字) 如要将公元纪年换算成⼲⽀纪年,以公元年的尾数,在上表中找出天⼲相对应的公元顺序数字。

然后,将公元纪年除以12,⽤余数在地⽀中找出所对应的公元顺序数字。

这样,公元纪年就换算成了⼲⽀纪年。

例如:公元1911年,⽤该年尾数1找出对应的天⼲为“⾟”。

然后,⽤1911除以12得余数为3,⽤余数3找出相对应的地⽀为“亥”。

那么,公元1911年则为农历“⾟亥'年。

即清朝灭亡的年份。

再如:公元1644年,⽤尾数4查天⼲为“甲”,⽤1644除以12得余数为0,再⽤余数0查找地⽀为“申”。

那么,公元1644年则为农历“甲申”年。

即满清⼊关的年份。

另外,如果公元纪年是单个数字,就⽤该数字在天⼲、地⽀中查找即可。

如:公元6年,则在天⼲、地⽀中找出6相对应的公元顺序“丙”和“寅”,那么该年则为丙寅年。

公元8年则为戊⾠年。

公元11年,则取尾数1对应的天⼲中的“⾟”和11对应的地⽀中的“未”。

那么,该年则为⾟未年。

公元12年则为壬申年。

⼆、⼲⽀纪年换算成公元纪年(使⽤⾃然顺序数字) ⼲⽀纪年换算成公元纪年较为⿇烦,因为⼲⽀纪年是六⼗年⼀个轮回,要先确定你所求的⼲⽀年份,在公元纪年的百位数还是千位数。

以满清王朝为例,带有“⾟亥”的年份,就有五个,即:康熙⼗年(1671年)、雍正九年(1731年)、乾隆五⼗六年(1791年)、咸丰元年(1851年)、宣统三年(1911年),也就是⾟亥⾰命,满清灭亡之年。

计算⽅法:公元年数=60的适当倍数+⼲⽀配序号+3 公元前年数=60的适当倍数-⼲⽀配序号-2 注:⼲⽀配序号是1(甲⼦)⾄60(癸亥)的两位数,须分两步确定它的个位数和⼗位数。

公元年转换成天干地支纪年的算法

公元年转换成天干地支纪年的算法

公元年转换成天干地支纪年的算法公元年转换成天干地支纪年的算法一、中华民族祖先创造的天干、地支的基本资料10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天干对应序号:1、2、3、4、5、6、7、8、9、1012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地支对应的序号:1、2、3、4、5、6、7、8、9、10、11、12地支对应的属相:子-鼠、丑-牛、寅-虎、卯-免、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注意:公元元年即公元1年是“辛酉”年,即六十甲子中的第58位,辛-8酉-10是本算法的依据或说着是基础。

)二、公元后年份数转换成天干地支纪年的算法(一)、求出某公元纪年在“天干“中对应的序号用公元纪年数加以7的结果除以10(不管商数)所得的余数,即(公元纪年数+7)/10的余数就是这个公元纪年对应的“天干”序号。

如果余数为“0”,对应的“天干”序号为10(末位)。

(注意:为什么要加7,因为公元元年即公元1年是六十甲子中的第58位“辛酉”年,“辛”是天干中的第8位,8与公元1年的“1”相差“7”)(二)、求出某公元纪年在“地支“中对应的序号用公元纪年数加以9的结果除以12(不管商数)所得的余数,即(公元纪年数+9)/12的余数就是这个公元纪年对应的“地支”序号;如果余数为“0”,对应的“地支”序号为12(末位)。

(注意:为什么要加9,因为公元元年即公元1年是六十甲子中的第58位“辛酉”年,“酉”是地支中的第10位,10与公元1年的“1”相差“9”)如:求2018年的天干地支纪年A:求2018年对应的天干序号:即:(2018+7)/10余数是5,5就是2018年对应的天干序号,即天干中的第五位“戊“;B:求2018年对应的地支序号:即:(2018+9)/12余数是1 1,也就是地支中的第十一位“戌”;综上述:2018年的天干地支纪年为“戊戌”年(戌即狗年)。

三、公元前年份数转换成天干地支纪年的算法(一)、求出某公元前纪年在“天干“中对应的序号1、求出:(公元前年份数/10)的余数,称余数为Y;2、设X为这个公元前年份数对应的天干序号数,则X=8-YIF X>0,则X直接为其对应的天干序号数;IF X≤0,则X=10+X的结果为其对应的天干序号数;(二)、求出某公元前纪年在“地支“中对应的序号1、求出:(公元前年份数/12)的余数,称余数为Y;2、设X为这个公元前年份数对应的地支序号数,则X=10-YIF X>0,则X直接为其对应的地支序号数;IF X≤0,则X=12+X的结果为其对应的地支序号数;四、公元年用EXCEL求干支序号(一)、公元后的算法(注:D1为年数所在的单元格)1、天干序号=IF(MOD(D1+7,10)=0,10,MOD(D1+7,10))2、地支序号=IF(MOD(D1+9,12)=0,12,MOD(D1+9,12))(二)、公元前的算法(注:D1为年数所在的单元格)1、天干序号=IF((8-MOD(D1,10))<=0,10+8-MOD(D1,10),8-MOD(D1,10))2、地支序号=IF((10-MOD(D1,12))<=0,12+10-MOD(D1,12),10-MOD(D1,12))。

如何换算公元纪年和干支纪年

如何换算公元纪年和干支纪年
解:先确定19世纪晚期的“60的适当倍数”的年份为:1860年
再确定干支配序号:
个位数=“甲”的顺序号1
十位数=(“甲”的顺序号-“午”的顺序号)/2
=(1-7+12)/2=3
干支配序号为31
代入公式:
公元年数=60的适当倍数+干支配序号+3
=1860+31+3
=1894
答:中日甲午战争的发生年代为1894年。
如何换算
由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纪年求干支纪年
公元后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4 5 6 7 8 9 0 1 2 3
求公元纪年后的天干方法:公元年数的个位数就是该年的天干。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4 5 6 7 8 9 10 11 0 1 2 3
求公元后的地支方法:公元年数除以12的余数就是该年的地支。
公元前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公元年数=60的适当倍数+干支配序号+3
公元前年数=60的适当倍数-干支配序号-2
(注:干支配序号是1至60的两位数,须分两步确定它的个位数和十位数.)
个位数=天干顺序号
十位数={天干顺序号-地支顺序号(如果得负数要+12)}/2
例:已知中国19世纪晚期发生了一场中日甲午战争,试求这场战争的公元年代。
7 6 5 4 3 2 1 0 9 8
求公元纪年前的天干方法:公元前年数的个位数就是该年的天干。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9 8 7 6 5 4 3 2 1 0 10 11
求公元前的地支方法:公元年数除以12的余数就是该年的地支。
例;公元1911年辛亥年公元前591年庚午年
由干支纪年求公元纪年

如何由公元纪年推算干支纪年

如何由公元纪年推算干支纪年

公元纪年是一种以公元(纪元前1年至今)为基准的纪年系统,而干支纪年是一种以天干、地支为基础的纪年方法,常用于中国传统历法中。

推算干支纪年主要涉及到天干、地支及其年份的循环周期,下面将详细介绍该推算方法。

干支纪年起源于中国古代,天干由甲至癸,地支由子至亥,共有十天干和十二地支。

干支年份采用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组合而成,每60年会出现一轮完整的干支纪年循环。

首先,需要知道元年的干支纪年。

根据历史记载,公元前2637年华夏部落首领黄帝即位,这一年被定为甲子年,因此甲子年是干支年的第一年。

在推算干支纪年时,可以借助甲子年作为起点。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一下天干和地支的循环周期。

天干和地支各自的循环周期都为60年,这意味着在60年内,天干和地支会依次排列组合成360种组合。

例如,第1年是甲子年,第61年是庚申年,第121年是己卯年,依此类推。

当干支纪年超过60年之后,会重新回到甲子年,开始新的一轮纪年循环。

在具体推算干支纪年时,需要对给定的公元纪年进行计算。

首先,将给定的年份减去黄帝即位的年份(公元前2637年),得到年数的差值。

然后,将差值除以60,得到的商数即为完整的干支纪年的轮数。

最后,将商数乘以60并加上黄帝即位的年份,即可得到对应的公元纪年对应的干支纪年。

举个例子说明,假设要推算公元2024年的干支纪年。

首先,计算差值:2024-2637=-615、注意这里差值为负数,表示公元2024年在黄帝即位之前615年。

然后,将差值除以60:-615÷60=-10余数-15,说明公元2024年相对于黄帝即位年份多了10轮完整的干支纪年,余数-15表示还需再向前推算15年。

最后,将商数-10乘以60并加上黄帝即位的年份2637:-10×60+2637=1977、所以,公元2024年对应的干支纪年是乙丑年。

需要指出的是,干支纪年的推算方法可以应用于任意公元纪年,无论是过去的年份还是未来的年份。

同时,也需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对时代背景和历史事件进行考虑,避免纯粹机械地进行干支纪年的推算。

公元纪年法与干支纪年法

公元纪年法与干支纪年法

1、公元纪年法的由来【释义】公元纪年法:现行的公元纪年法是从所谓的耶稣出生之年算起,这一年以前的年份叫公元前某年,以后的年份叫公元某年。

但应该注意:没有公元零年这一年。

我国是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采用公元纪年的,今年是公元2014年.例如,陈胜吴广起义于公元前209年,淝水之战于公元383年。

这种算法以及所谓的“耶稣出生”之年,是6世纪的一个基督修道士狄安尼西提出的。

虽然耶稣只是宗教传说中的人物,但是这个纪年标志逐渐在全世界通用。

2、世纪与年代世纪:每100年为一个世纪。

特别指耶稣基督纪元(公元纪元)之百年分期。

但史学界有两种分法,一种是元年至100年为一世纪,101年至200年为2世纪……一种是元年至99年为一世纪,100年至199年为2世纪,200至299年为三世纪……年代,世纪中又以每10年为一个年代。

如20世纪80年代,通常是指1980年至1989年,即习惯上以出现80为80年代之始;也有主张1981年至1990年,为20世纪80年代。

世纪的前期和后期。

世纪的前50年为前期(或称上半叶),世纪的后50年为后期(或称下半叶)2、初期、中期、后期。

这些时间属于模糊时间。

一般一个世纪中,最初20年称“初期”,最后20年称“后期”,中间20年称“中期”。

如2014年可称为21世纪初期。

3、计算人物年代方法1、跨公元:公元前的年代+公元后的年代-1=跨公元人物年代2、不跨公元:直接用大数字减去小数字即可。

干支纪年法是中国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是干支历的一部分,它以立春为岁首。

干支纪年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按照一定规律组合起来用以纪年。

如甲子、乙丑等,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1六十花甲子中国干支历采取天干地支作为计算年,月,日,时的方法,就是把每一个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用来作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代号。

如何由公元纪年推算干支纪年

如何由公元纪年推算干支纪年

干支是中国历法中的一种年号,以两个不同的字母表示,一般用来记
录时间。

从公元纪年到干支纪年,可以按照如下方法:
1、先要知道公元纪年的时间段,再根据时间段确定其对应的干支纪年。

由于每十二年有一个生肖,这样就可以按照每十二年的循环顺序确定
干支纪年的时间段。

⑴以公元前2637年到公元前1382年,属于甲子到壬子的时间段。

⑵以公元前1381年到公元前687年,属于癸子到甲戌的时间段。

⑶以公元前686年到公元前74年,属于乙亥到丁丑的时间段。

⑷以公元前73年到公元25年,属于戊寅到己卯的时间段。

⑸以公元26年到公元130年,属于庚辰到辛巳的时间段。

⑹以公元131年到公元723年,属于壬午到癸未的时间段。

⑺以公元724年到公元1316年,属于甲申到壬戌的时间段。

⑻以公元1317年到公元2637年,属于癸亥到甲子的时间段。

2、根据《太平御览》,可以找到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之间的对应规律,由此可以确定每个时间段对应的干支纪年。

例如,公元1年属于庚辰,公元2年属于辛巳,公元3年属于壬午,公元4年属于癸未……以此类推,可以将从公元1年到公元130年的对应的干支纪年记录下来。

3、根据每一个时间段的干支纪年,可以计算出年份数。

干支纪年与公历纪年的换算

干支纪年与公历纪年的换算

干支纪年与公历纪年的换算一、公元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公元纪年是从传说中耶稣诞生年计为公元1年,顺次加1即可。

天干地支纪年法(即农历纪年法)就是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的一种循环纪年法。

十天干及编号:1甲、2乙、3丙、4丁、5戊、6己、7庚、8辛、9壬、0癸十二地支及编号:1子、2丑、3寅、4卯、5辰、6巳、7午、8未、9申、10酉、11戌、0亥(注: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

二、公历纪年换算为干支纪年(1)公元后的已知年份换算干支纪年方法:(公元后年份-3)÷10的余数对应天干(余数出现负数,就从天干后面倒数编号,即从最后一位开始,依次为0、-1、-2、-3、 (9)(公元后年份-3)÷12的余数对应地支(余数出现负数,就从地支后面倒数编号,即从最后一位开始,依次为0、-1、-2、-3、 (11)例如:计算2010年的天干地支年:(2010-3)÷10 余 7 对照上表,第7个为:庚(2010-3)÷12 余 3 对照上表,第3个为:寅所以得出2010年的天干地支年是:庚寅年(2)公元前的已知年份换算干支纪年方法:61-(年份数除以60后的余数),当做公元后年份,再按公元后年份换算为干支纪年例如:求公元前221年的天干地支年:61-(221 ÷ 60 =3余41) = 20把20当做公元后年份进行换算得天干是:庚;地支是:辰所以公元前221年是庚辰年。

公元前年份计算结果为负数时的处理方法同前面。

例如:求公元前479年的天干地支干支年:61-(479 ÷ 60 =7余59) = 2把2当做公元后年份进行换算得天干是:壬;地支是:戌所以公元前479年是壬戌年三、干支纪年换算为公元年份的方法知道公元年份的大概时间范围,以干支纪年求公元年份。

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的转换方法简单计算方法

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的转换方法简单计算方法

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的互推转换及证明——兼答江湖××道友文□一都平皇一、小引90年代(大概是99年),余在中学时,曾在一份高中语文试题中,遇到过干支纪年与公元纪年的转换问题,依稀记得是与鲁迅先生有关,当时手头没有时宪之类的历书,只好依据相近的特殊年份慢慢推导,得出结果亦不难。

事后,老放不下,一直在想:倘若没有相近的特殊年份作为参考原点,是否还可以推?有没有一种便捷的办法实现两者之间的互推转换?于是以最近的年份(以其干支名易于从日历上查得)为契入点,试着寻找规律:1994年(甲戌) 1995年(乙亥) 1996年(丙子) 1997年(丁丑) 1998年(戊寅)1999年(己卯) 2000年(庚辰) 2001年(辛巳) 2002年(壬午) 2003年(癸未)2004年(甲申) 2005年(乙酉) 2006年(丙戌) 2007年(丁亥)不难发现:公元纪年年号尾数是 4 的,其干支名的天干对应为甲;公元纪年年号尾数为 5 的,其干支名的天干对应为乙;公元纪年年号尾数是 6 的,其干支名的天干对应为丙;公元纪年年号尾数为 7 的,其干支名的天干对应为丁;公元纪年年号尾数是 8 的,其干支名的天干对应为戊;公元纪年年号尾数为 9 的,其干支名的天干对应为己;公元纪年年号尾数是 0 的,其干支名的天干对应为庚;公元纪年年号尾数为 1 的,其干支名的天干对应为辛;公元纪年年号尾数是 2 的,其干支名的天干对应为壬;公元纪年年号尾数为 3 的,其干支名的天干对应为癸。

其对应关系似乎可以整理为:同理亦不难发现:公元纪年年号数被12整除后,余数为 2 的,其干支名的地支对应为戌;公元纪年年号数被12整除后,余数为 3 的,其干支名的地支对应为亥;公元纪年年号数被12整除后,余数为 4 的,其干支名的地支对应为子;公元纪年年号数被12整除后,余数为 5 的,其干支名的地支对应为丑;公元纪年年号数被12整除后,余数为 6 的,其干支名的地支对应为寅;公元纪年年号数被12整除后,余数为 7 的,其干支名的地支对应为卯;公元纪年年号数被12整除后,余数为 8 的,其干支名的地支对应为辰;公元纪年年号数被12整除后,余数为 9 的,其干支名的地支对应为巳;公元纪年年号数被12整除后,余数为 10 的,其干支名的地支对应为午;公元纪年年号数被12整除后,余数为 11 的,其干支名的地支对应为未;公元纪年年号数被12整除后,余数为 0 的,其干支名的地支对应为申;公元纪年年号数被12整除后,余数为 1 的,其干支名的地支对应为酉;其对应关系似乎亦可以整理为:试以几个特殊年份验之:1.公元1894年其公元纪年年号尾数为4,检表一,得天干:甲;公元纪年年号数被12整除后,余数为10,检表二,得地支:午。

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的换算

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的换算

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的换算河南省汝阳县实验高中张宇欣在近几年的高考文综试卷中,历史选择题之第12题往往设计一个与历史学科有关的中国古代文学常识题,如曾经考过的阴阳、谥号与姓氏问题等。

据此有人猜测,2010年的高考有可能考天干地支纪年法方面的知识。

无论会否考及,对于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的换算,作为文科学生,我们都有必要简单掌握相关的知识。

为此,本人上网查阅了一些资料,并进行了归纳、整理。

今在此与大家交流,希望能有所借鉴。

不足之处,还望指正。

一、换算方法方法一:1、记住如下的天干、地支顺序: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 2 3 4 5 6 7 8 9 10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2、掌握配对原则:阳(阴)干对阳(阴)支阳干:1甲、3丙、5戊、7庚、9壬阳支:1子、3寅、5辰、7午、9申、11戌3、公式:(公元年份-3)÷60 得余数RR÷10得余数X R÷12得余数Y将X、Y对应上面之天干、地支序号即得出答案。

例:1861年R为58X为8→辛Y为10→酉所以1861年为辛酉年方法二:同方法一记住天干地支顺序法则:假设某公历年为n年,则有:天干年号=mod{(n-3/10}地支年号=mod{(n-3/12}注意:mod表示除法取余数的运算。

例:1911天干(1911-3)/10=190…8→辛地支(1911-3)/12=159…0→亥<能被12整除>所以1911年为辛亥年。

方法三:1、公元后的纪年换算按下列顺序记住天干、地址与数字的对应关系: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4 5 6 7 8 9 10(0) 1 2 3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4 5 6 7 8 9 10 11 12(0) 1 2 3法则:①天干在前,地支在后②天干就是公元纪年的末尾数字③公元纪年除以12的余数为地支例:2006 尾数6→丙 2006/12余数2→戌所以2006年为丙戌年注意:(1)如果某一年尾数为0或该年除以12余数为0,则取天干之第10位“庚”和地支第12位“申”。

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转换关系

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转换关系
公元纪年
天 干 地: 支:
jia yi
甲乙
子丑
zi chou
干支纪年中,天干十年一轮,地
甲子 甲戌 甲申 甲午 甲辰 甲寅
乙丑 乙亥 乙酉 乙未 乙巳 乙卯
六十年之后又是新的一轮。人们习惯
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的转换
常规算法:公元4年正好是甲子年,因 是农历哪一年。例如(2003-3)/6
简化的算法:公元年分减3后除以10的 。例如(2003-3)/10=200余0(可看 /12=166余8,对应地支第八“未”,
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的转换关系
bing din wu ji geng xin ren gui 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yin mao chen si wu wei shen you xu hai
支纪年中,天干十年一轮,地支十二年一轮,搭配起来有六十种,依次分别 为: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法:公元年分减3后除以10的余数对应天干,除以12的余数对应地支,合并后亦可得 (2003-3)/10=200余0(可看作余 10),对应天干中最后一个“癸”;(2003-3) 余8,对应地支第八“未”,2003年是癸未年。这不过是数学上的一种化简而已了。
后又是新的一轮。人们习惯称六十年为一甲子,六十岁叫“花甲”,都是由此而来
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的转换关系: 得出结果 农历年癸未年是公元2003年
:公元4年正好是甲子年,因此公元年份减3之003-3)/60=33余20,对应上表中的癸未,2003年即为癸未年。

天干地支算法

天干地支算法
未时 日昳 13-15 羊 辛1 未11
申时 晡时 15-17 猴 壬2 申12
酉时 日入 17-19 鸡 癸3 酉1
戌时 黄昏 19-21 狗
戌2
亥时 人定 21-23 猪
亥3
公元干支纪年法: 如:2000年(庚辰) 2000 红色部分为天干 即 :庚0 地支:用2000除以12等于166余8 即:辰8 公元前纪年法: 如:公元前781年(庚申) 781 天干:11-1=10 即:庚0 地支:781除以12等于65余1 13-1=12 即:申12 公元前314年(丁未) 天干:11-4=7 即:丁7 地支:314除以12等于26余2 即:13-2=11 即:未11 公元前57年(甲子) 天干:11-7=4 (甲) 地支:57除以12等于4余9 13-9=4 (子) 公元前1年(庚申) 天干:11-1=10 (庚) 地支:13-1=12 (申)
简单法
比较简单的公元纪年法及公元前纪年法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编辑本段速查干支纪日法
公式法
从已知日期计算干支纪日的公式为: G = 4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3 Z = 8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7 + i 其中 C 是世纪数减一,y 是年份后两位,M 是月份,d 是日数。1月和2月按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来算。奇数月i=0,偶数月i=6。G 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Z 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 计算时带[ ]的数表示取整。 例如:查2006年4月1日的干支日。 将数值代入计算公式。 G =4*20 + [20 / 4] + 5*06 + [06 / 4] + [3 * (4 + 1) / 5] + 1 - 3 =117 除以10 余数为 7 ,天干的第7位是‘庚’。 Z =8*20 + [20 / 4] + 5*06 + [06 / 4] + [3 * (4 + 1) / 5] + 1 + 7 + 6 =213 除以12 余数为 9 ,地支的第9位是‘申’。 答案是:2006年4月1日的干支日是庚申日。

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的换算方法

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的换算方法

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的换算方法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公元纪年和干支纪年之间的换算方法。

听起来可能有点复杂,但别担心,我会尽量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来讲解,咱们一起来捋清楚这些年头的事儿吧!1. 什么是公元纪年和干支纪年?1.1 公元纪年公元纪年,简单来说,就是咱们常用的西历。

公元元年是耶稣出生的那一年,后来咱们就用这年作为纪年的起点。

比如,2024年,就是公元2024年啦。

这种纪年方式很直观,也比较全球化,大家用起来也比较方便。

1.2 干支纪年干支纪年嘛,就是咱们常说的农历纪年。

它是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组合而成的,比如“甲子年”、“乙丑年”这样的。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组合一共可以形成60种不同的年份循环,每60年就会轮回一次,这也就是咱们常说的“60甲子”啦。

2. 如何换算公元纪年和干支纪年?2.1 基本换算方法换算起来,其实没那么复杂。

首先,你得知道每一个干支的起始年份。

干支纪年从公元前2637年开始,这一年是“甲子年”。

所以,只要知道哪个年份的干支,可以根据下面的方法来换算成公元年。

举个例子吧,咱们说“戊寅年”。

戊是第五位的天干,寅是第三位的地支。

你可以用下面这个公式来算:[ 公元年 = 甲子年的公元年份 + 60 times n + (干支的顺序甲子的顺序) ]。

其中,n是干支周期的个数,干支的顺序是从“甲子”开始的序列位置。

2.2 实际应用技巧换算其实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使用工具,像干支年表啊,换算器啊,虽然听起来挺方便的,但理解这些基本原理会让你在各种场合下都能应对自如。

比如,在查找历史年份的时候,你能知道那个年份大致是哪一年,还是挺实用的。

3. 实际换算案例3.1 换算实例假如你想知道“辛丑年”是哪个公元年。

首先。

辛丑年的“辛”是第8位天干。

“丑”是第2位地支。

跟“甲子年”对比一下。

辛丑年在干支的序列里是第8位 + 60年的周期。

因此。

[ 公元年 = 2637 + 60 times (n) + (序号 1) ]。

怎样通过公元纪年推算干支纪年

怎样通过公元纪年推算干支纪年

怎样通过公元纪年推算干支纪年公元纪年和干支纪年是我国现行并用的两种纪年法。

现在国际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是从所谓的耶稣出生之年算起,这一年以前的年份叫公元前某年,以后的年份叫公元某年。

公元纪年是近代由西方传入我国的一种新纪年法。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中国正式与世界通用的纪年法接轨。

1干支纪年法是中国传统的纪年法,即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按一定顺序配合组成。

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常用它来表示,如“辛酉政变”“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辛丑条约”、“辛亥革命”等等。

那么如何推算公元某年是干支纪年哪一年呢?首先我们要了解干支纪年法。

干支纪年法是指由十个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2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以此作为年的序号。

它们的组合依次是: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3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推算分公元后和公元前两种方法。

方法一:已知公元后某年,求该年的干支。

步骤①先求天干:所求公元年数的个位是几,就从表一找该数字所对应的天干;②后求地支:让所求公元年数除以12得出余数,余数是几,就从表一中寻找该余数所对应的地支。

4公元纪年和干支纪年是我国现行并用的两种纪年法。

现在国际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是从所谓的耶稣出生之年算起,这一年以前的年份叫公元前某年,以后的年份叫公元某年。

公元纪年是近代由西方传入我国的一种新纪年法。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中国正式与世界通用的纪年法接轨。

干支纪年法是中国传统的纪年法,即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按一定顺序配合组成。

公元年与干支纪年转换的方法

公元年与干支纪年转换的方法

公元年与干支纪年转换的方法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公元年和干支纪年转换的那些事儿。

你说这纪年法啊,就像是时间的密码,掌握了它,就仿佛能在历史的长河中自由穿梭呢!咱先说说公元年转干支纪年。

这就好比是一场有趣的解码游戏。

首先呢,得把公元年减去 3,为啥要减 3 呢?这就跟干支纪年的规律有关系啦,咱先不细究。

然后把得到的数除以 10,取余数,这个余数对应的天干就出来啦。

就像找宝藏一样,一步一步来。

接着呢,把刚才的数再除以 12,取余数,这余数对应的地支也就找到喽!比如说,2023 年,减 3 就是 2020,除以 10 余数是 0,对应的天干就是“癸”;除以 12 余数是 4,对应的地支就是“卯”,那 2023 年就是癸卯年呀,是不是挺有意思的?那反过来,干支纪年转公元年呢,这可就有点像走迷宫啦!得有点小技巧。

先根据干支找到对应的序号,然后利用一个公式来计算。

哎呀,这可别嫌麻烦,就跟解一道难题似的,解开了那成就感爆棚啊!你想想看,咱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智慧,多牛啊!通过这简单的几个步骤,就能把不同的纪年法给联系起来,让我们能更清楚地了解历史的脉络。

就好像是给时间搭上了一座桥,让我们能轻松地跨越古今。

咱再打个比方,这干支纪年就像是时间的密码锁,而我们就是那开锁的人,用这些方法去解开历史的秘密。

这多好玩呀,是不是?每次成功转换一个纪年,都感觉自己像是发现了一个小宝藏似的。

而且啊,了解这些方法,还能让我们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呢。

咱中国的文化那可是博大精深,这小小的纪年法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通过学习这些,我们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我们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依然闪闪发光。

所以说呀,大家可别小瞧了这公元年与干支纪年转换的方法。

它不仅仅是一种知识,更是我们与历史连接的纽带。

让我们一起好好去探索、去发现吧!就这么简单的方法,咱还能学不会?那可不行,咱得把这时间的密码掌握得牢牢的!。

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的换算

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的换算
(所求公元年数-3)÷60=商……余数。
用上述公式求得的余数即为所求年干支的代数,用此代数查六十甲子表即得所求的年干支,或者用掌上法推算更为方便(见图4)。例如:求1980年的干支,按公式:(1980-3)÷60=32……余数为57。“7”是庚和午的代数,5×2=10地支退十位。从庚午开始,天干不变,地支后退十位是申,所以1980年的年干支便是庚申(见图5)。用上述方法可以快速求出公元3年后任何一年的年干支。
Z =8C+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7 + i
其中C是世纪数减一,y是年份后两位,M是月份,d是日数。1月和2月按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来算。奇数月i=0,偶数月i=6。G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Z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
计算时带[ ]的数表示取整。
农历没有第十三月的称谓,闰月按照历法规则,排放在从二月到十月的过后重复同一个月,重复的这个月为闰月,如四月过后的闰月称为闰四月。
农历闰年闰月的推算,3年一闰,5年二闰,19年七闰;农历基本上19年为一周期对应于公历同一时间。如公历的2001年5月27日、1982年5月27日和1963年5月27日这个日子,都是闰四月初五。
例如:已知干支代数为35,欲求此代数的干支。方法是:先把甲定于子位上(甲子的代数为1),从子位开始(包括子),按顺时针方向在手掌地支图上顺次点数至5,5为戊辰的代数;然后根据代数十位数数字的倍数找地支,3×2=6,天干戊不变,地支从辰位开始退六位,即得代数为35的干支——戊戌(见图4)。
(三)年干支推算法
甲年、己年——一月为丙寅
乙年、庚年——一月为戊寅
图7甲年和己年月干支图(“甲己起丙寅”)

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的互相推算

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的互相推算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按顺序记为1、2、3…11、0
三、由公元推干支纪年
1. 天干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0(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天干所对应的位数,由上表找出对应天干;
2. 地支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2(不管商数)所得余数,
就是地支所对应的位数,由上表找出对应地支。

例如:1584年,1584-3=1581,尾数(即除以10的余数)是1,对应天干为甲;1581÷12余9,对应地支为申。

因此1584年为甲申年。

四、由干支推公元纪年
因为天干地支表是60年循环,因此干支只能推算某60年范围内的公元纪年。

要先算出60年范围内的干支第一年,再算出所给的干支是第几年,相加得出公元纪年。

例如,王铎(1592-1652),我们来算一算其间戊子年是哪一年。

第一步:因为1624-3=1621,尾数是1,天干是甲;1621÷12余1,地支是子,即1624年是甲子年,即天干地支表的第1年。

第二步:天干中的“戊”对应5,地支中的“子”对应是1。

由1+12=13,13+12=25,这时得到尾数与天干相同,可知戊子年在表中为第25位。

因此该年的公元纪年是1624+25-1=1648年。

为什么要减1,自己想一想吧,相当于小学算术里的植树问题。

注意,在第二步中天干与地支对应的两个数一定同是奇数或同是偶数,这样地支加上若干个12才能得到与天干柄的尾数。

如果找出来是一奇一偶,那一定是对应数找错了。

看起来有点烦,安下心来算几次试试就掌握了。

熟能生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由公元纪年推算干支纪年
河北刘金成
公元纪年和干支纪年是我国现行并用的两种纪年法。

现在国际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是从所谓的耶稣出生之年算起,这一年以前的年份叫公元前某年,以后的年份叫公元某年。

公元纪年是近代由西方传入我国的一种新纪年法。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中国正式与世界通用的纪年法接轨。

干支纪年法是中国传统的纪年法,即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按一定顺序配合组成。

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常用它来表示,如“辛酉政变”“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辛丑条约”、“辛亥革命”等等。

那么如何推算公元某年是干支纪年哪一年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干支纪年法。

干支纪年法是指由十个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以此作为年的序号。

它们的组合依次是: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推算分公元后和公元前两种方法。

方法一:已知公元后某年,求该年的干支。

步骤①先求天干:所求公元年数的个位是几,就从表一找该数字所对应的天干;②后求地支:让所求公元年数除以12得出余数,余数是几,就从表一中寻找该余数所对应的地支。

例1:求1861的干支。

它的个位数是1,1在表一天干中对应的是“辛”,即1861年的天干是“辛”;1861÷12余数也是1,1所对应的地支是酉,所以1861年是辛酉年。

例2:求2004年的干支。

该年的个位数是4,4所对应的天干是甲;2004÷12余数是0,0所对应的地支是申。

所以2004年是甲申年。

附表一:公元元年后的公元与干支对应表
序号4567890123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序号45678910110123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方法二:求公元前某年的干支。

步骤①求天干:所求公元前年数的个位是几,就从表二中找该数字所对应的天干;②求地支:让所求公元前年数除以12得出余数,余数是几,就从表二中寻找该余数所对应的地支。

例1:求公元前1070年的干支。

该年的个位数是0,0所对应的天干是“辛”;1070÷12余数是2,2所对应的地支是“未”。

所以2004年是辛未年。

例2:求公元前206年的干支。

它的个位数是6,6在表一天干中对应的是“乙”,即公元前206年的天干是“辛”;206÷12余数也是2,2所对应的地支是“未”,所以1861年是乙未年。

附表二:公元前的公元与干支对应表
序号7654321098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序号98765432101110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上述方法简便易行,只要记住两表,就完全可以不用纸笔,直接由心算推出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