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双关语的可译性及不可译性
浅析英美文学作品双关语的修辞效果及翻译策略
浅析英美文学作品双关语的修辞效果及翻译策略双关语是修辞手法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能够给作品增添趣味性和深度,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翻译难度。
在英美文学作品中,双关语的运用十分广泛,它不仅能够丰富作品的表达方式,还具有丰富多彩的修辞效果。
本文将对双关语的修辞效果及翻译策略进行浅析,以期为读者和翻译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发。
双关语作为修辞手法之一,其修辞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双关语能够为作品增添趣味性。
通过双关语的巧妙运用,作品能够表现出一种幽默、俏皮的风格,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增强作品的趣味性和娱乐性。
在Lewis Carroll的《爱丽丝梦游仙境》中,他用双关语来描述怪物的名字,如“哇喀喀”(Jabberwock)和“诺格汉普”(Knave of Hearts),这些双关语不仅让读者感到好笑,而且也为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
双关语能够增强作品的表达深度。
通过双关语的运用,作品能够达到一种意义的多层次表达,不仅在表面上有一层意思,还隐藏着另外一层更深的意义。
这种多义的表达方式,使作品更具有厚重感和内涵,能够引发读者对作品的深入思考。
在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说的一句名言“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生还是死,这是个问题),这句话中的“be”既指存在也指幸存,具有双重意义,体现了哈姆雷特内心的挣扎和矛盾。
双关语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通过双关语的运用,作品能够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使读者在审美上得到更多的享受。
双关语的巧妙运用能够使作品的语言更加丰富多彩,让表达更加生动生动。
例如在奥斯卡·王尔德的《道林·格雷的画像》中,他用双关语来讽刺社会上的虚伪和虚伪,使作品具有了一种深刻的艺术感染力。
双关语还能够为作品增添一定的神秘色彩。
通过双关语的巧妙运用,作品能够营造出一种神秘、禅意的氛围,使读者产生一种探秘、探索的兴趣。
双关语的言内意义及其翻译
双关语的言内意义及其翻译作者:聂珂魏万德来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04期摘要:双关语一般被认为是不可译的,但不可译性中又包含有相对的可译性。
在双关语的翻译中,译者首先要考虑的是其言内意义的保留,保留言内意义就是保留双关形式。
其次可以在保留原文修辞效果和语篇完整的条件下,对原文双关语的所指意义和语用意义进行取舍,甚至创造一个全新的双关语来取代它。
如果言内意义无法保留,则要用其它的修辞手法对其进行补偿,常见的有音韵、比喻、仿拟及多种修辞格的运用。
关键词:双关语;言内意义;补偿中图分类号:H059;H315.9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09.04.028一、双关语的翻译现状双关语的希腊文是“paranomasia”(equal word).Princeton Encyclopedia of Poetry and Poetics 《普林斯顿诗学百科全书》中这样定义pun:“A figure。
f speech depending upon a simi-larity of sound and a disparity of meaning.”,即双关是一种修辞格,依靠词汇发音的相似与意义的不同来形成双关。
双关语可粗略分为两大类,即谐音双关和一词二义双关。
每种语言在经历了长期的演变以后,形成了一整套包括发音、词汇、语法、修辞等在内的体系。
双关语这种原语中的巧合到了译语中往往不复存在。
无论译者采取什么样的翻译手段,都会或多或少地失去原文的特色。
许渊冲曾说意美最难传达的可能要算双关语。
“传统译论认为双关语音(形)义两方面难以完全兼顾而几乎不可译,常常语焉不详或一笔带过”。
在有限的资料中关于双关语的翻译着墨不多,如徐仲炳谈到了吻合法、舍取法、舍弃法、加注法;李定坤谈到直译法、意译法等方法。
在其它著作中,“……法”的论述也层出不穷。
这些方法往往由于缺乏理论的支撑而流于简单的堆砌,更有出现率颇高的“表层意义、深层含义”这样的模糊字眼,不同的读者会有截然不同的理解。
英语双关歧义与可译度研究
英语双关歧义与可译度研究[摘要] 英语双关作为一种修辞手法,有着强烈的修辞表达效果,它被广泛应用于英语中。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英语双关进行探讨:定义、分类、构成要素、特点及汉译。
其中,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英语双关的汉译被认为是一项艰巨的工作。
本文探讨了几种实用的翻译方法:直译、意译、直译和意译相结合以及加注。
[关键词]双关定义分类构成要素特点及汉译一、英语双关的定义《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四版)(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中把英语双关(pun)解释为“humorous use of a word that has two meanings or of different words that sound the same”。
这个解释指出双关语利用词的一词多义现象或同音异义现象产生词语的诙谐用法。
换言之,双关语运用一词多义﹑一语两义﹑同音或近音词现象表达双层语义,巧妙的利用双关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即双重语境表达两层含意,不直接表露,言此意彼。
二、英语双关的分类双关语可分为谐音双关、语义双关和引申双关。
1.谐音双关(homophonic pun)谐音双关即语音双关,它利用音同或音近的词语构成双关。
它又可细分为同音双关和近音双关。
英语中有许多同音词和近音词,在特定的语境巧妙的使用这些词语,能使词语或语义达到幽默、含蓄委婉的双关语效果。
例如:1)Your argument is sound,nothing but sound.在此句中,巧妙利用“sound”一词来表示同音双关。
第一个“sound”是形容词,意思是“合理的”,第二个“sound”是名词,意思“声音”。
2) A girl‟s best friend is her mutter.句中“mutter”和“ mother”读音相似,构成近音双关,此词有两层意思:女孩子最好的朋友是嘀嘀咕咕;女孩子最好的朋友是她的母亲。
可译与不可译条件下的双关_Pun_翻译
句的亮点 ,舍去不译实在可惜 。因此 , 译文又增添了 “ the day is fine”和“deep in love”来表达原文的双关的两层意思 。
2. 引申译法 翻译过程遇到涉及双关的方言词 ,也不好处理 。有时我 们可用引申法表达原双关意 。 例 8:杨罗勃愤而一侧身 [ … ] 黄孟文《洋女孩 》 该主人公杨罗勃 ,名自 Robert,他是个极度崇洋媚外的 人 。杨罗勃跟汉语的“洋萝卜 ”同音 ,而这恰恰是广东人对 洋里洋气的华人讽刺称呼 。所以 ,原文例的名字“杨罗勃 ” 就具有了双关的意味 。但是怎么再翻译的时候也具备这样 的神韵呢 ? 很难 。只有采用引申译法 ,拼音加译注 。 例 8译文 : Yang Luobo was furious. He ducked. ( T ransla tor’s note: yang luobo“ca rrot”in Can tonese m eans som eone w ho assum es a servile a ttitude tow a rds foreign cu ltu re. ) (郑雅丽 译 ) 3. 双关的不译 尽管利用补偿译法和引申译法可以将不可译的双关的
表面意思和深层意思都表达出来 ,但是还有一些是连这都很 难做到 ,尤其是汉语中带有双关的歇后语 ,译者没有办法并
不觉得有必要为译文语言重新创作一个对等的谐音双关语 , 因为这类歇后语的意义往往非常简单明了 。
例 9: 猪鼻子里插葱 ———装象 如果是直译成“A p ig is sticking scallions into its nostrils to p retend to be an elephant. ”但是这样的译法不仅也失去双 关的意味 ,恐怕还会让英语国家的人困惑 。所以 ,对这样的 歇后语 ,只能不译 。至于其要表达的意思 ,若输出语言中有 类似的表达 ,则可以用套译法 。 例 9译文 : A vain crow has stuck a peacock’s feathers a2 mong his own! 或 A raven’s cleansing his feathers in a lake to p retend to be a swan! (《伊索寓言 》)
略谈称呼语的文化不可译性
略谈称呼语的文化不可译性摘要:本文旨在从四个方面探讨汉英翻译中的文化不可译性,汉字偏旁,双关,含义以及字号,对此译者不能因为不可译性的存在就采取消极态度,而应该尽可能地采取积极措施补救。
关键词:称呼语;文化不可译性;红楼梦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6-00-02称呼语本身带有特殊的民族和文化特征,因此译者很难把它们圆满地转化成目标语。
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文化不可译性:汉字偏旁,双关,含义以及字号。
一、汉字偏旁的不可译性在中国传统里,在一个家族里,同一辈分的人的名字(区别于姓名,以下都是)常带有相同部分。
《红楼梦》里面贾家几代人的名字很好地诠释了中国的这一传统。
例如,贾源和贾演名字的左边都是偏旁“氵”;贾代化和贾代善以“代”作为名字的第一个字;贾家的四大小姐——元春、迎春、探春和惜春都以“春”作为名字的第二个字;贾敬、贾赦、贾政和贾敏,名字的右边都是偏旁“攵”;贾珍、贾琏、贾瑞和贾环四个名字都以“王”为偏旁。
贾宝玉是特例,因为他“衔玉而生”,这一点也证明了他的不同寻常。
贾蓉、贾芸和贾蔷在名字的上方有相同的偏旁“艹”。
这一古老传统至今在中国的很多农村地区仍然盛行,尽管很多崇尚自由和个性的年轻人选择摒弃这一传统选择自己喜欢的字给后代命名。
纵观中国历史,人们很重视家庭及家族中的长幼尊卑,这在命名中有所体现。
其一就是一个家族中同辈人要用一个字或者一个偏旁来表示辈分,这个字或偏旁不是随便选的而是祖上给定好的。
这个字叫“辈字”或“范字”。
一般来说,同一辈分的人都要遵从这一原则。
例如:当时凡从“文”旁之名者,贾敬为首;下则从“玉”者,贾珍为首;再下从“草头”者,贾蓉为首。
杨译本和霍译本都没有从字面上翻译“从文旁”、“从玉旁””以及“从草头者”。
霍译本甚至没提这三辈人的头领人物:贾敬、贾珍和贾蓉。
这两个具有重大影响的《红楼梦》英译本都没给英语读者传达这个特殊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关于辈分的文化现象,可能是由于两种文化书写体系的差别以及传达的巨大困难。
可译性与不可译性问题发展史略
可译性与不可译性问题发展史略关于可译性不可译性问题的讨论在翻译理论发展史上占据过重要的位置,但是关于此问题的讨论一直存在着名实不符的问题,也就是说有些翻译理论家虽然沿用了“可译性不可译性”的名称,实际上他们各自的理论焦点取不尽相同。
本文通过对可译性不可译性问题发展史的考察,试图理清其发展脉络,界定其各发展时期的不同定义。
标签:可译性;不可译性;发展史1.介绍关于可译性不可译性问题的讨论时翻译理论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是仔细研究一下此问题的发展始末,我们可以发现,对于此问题的讨论首先存在着概念不清问题,也就是说,对于可译性和不可译性的概念界定存在着分歧。
下面,我们将通过考察可译性不可译性的问题的发展史略来具体分析其不同的含义。
2.可译性不可译性问题发展史略2.1 不可译性问题的提出此问题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末期的民族语翻译。
中世纪末期,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欧洲各国纷纷建立,随着各国民族意识的增强,与民族语代替拉丁语翻译的呼声也日渐高涨。
在意大利,诗人但丁最早提出了文学翻译的不可译性问题。
在其关于翻译和民族语的论述《飨宴》中,但丁对《圣经·诗篇》的拉丁语译文进行了认真地研究,发现原文中有许多诗的特征在译文中走失了,从而得出文学作品不可议论。
他说:“要让大家都懂得,任何富于音乐和谐感的作品都不可能译成另一种语言而不破环其全部优美的和谐感。
正因为如此,荷马的史诗遂未译成拉丁语;同理,《圣经·诗篇》的韵文之所以没有优美的音乐和谐感,就是因为这些韵文先从希伯来语译成希腊语,再从希腊语译成拉丁语,而在最初的翻译中其优美感便完全消失了。
” (Dante,1304-1307:Chapter 7,Book 1 )可见,但丁提出不可译问题是针对文学作品而言,具体说来,翻译过程中,文学作品是与内容的对立是但丁文学作品不可译论的立论基础。
2.2 歌德及文学作品的可译论歌德认识到翻译往往是不完全的,但是他同时又提出,无论如何,翻译是世界事务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活动之一。
英文广告双关语的运用与翻译
英文广告双关语的运用与翻译 刘洪泉 (江汉石油学院外语系,湖北荆州434023)[摘要]在商品经济时代,广告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双关语为广告又增添了不少色彩。
探讨了双关语在广告中的运用和翻译,把双关语按照谐育双关、语义双关、语法双关、成语和欲语双关归类。
介绍了双关语的几种翻译方法,诸如契合译法、分别表义法、套译法、侧重译法、补偿译法,旨在为翻译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英语;广告;双关语;运用;翻译[中图分类号]H315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010(2003)增刊013702 广告文案中文学语言运用精当会使得广告语言的内涵与影响远远超出广告本身。
双关语这一修辞手段是广告创作常用的技巧。
双关,顾名思义,就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用一种语言文字形式表达出一明一暗双重意义,既引人注意,又能引起联想。
双关语具有简洁凝练、风趣幽默、新颖别致等修辞效果,能够突出广告的特点,因而在广告中得到大量应用。
一、双关语在广告中的运用 广告中巧用双关能使语言含蓄、幽默、生动,给人以回味和想象的余地。
常用以下几种双关语。
11谐音双关谐音双关是用拼写相似、发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构成的[1]。
广告制作者非常乐于使用谐音双关,因为此类双关具有风趣、幽默、俏皮、滑稽的语言风格,能增强广告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从而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1 More sun and air for your son and heir1这里有充足的阳光,清新的空气,一切为了您的子孙后代。
制作者巧妙地运用了sun2son,air2heir这两对谐音字,使广告语言不仅和谐悦耳,读来朗朗上口,而且颇风趣、幽默,具有感召力。
例2 Trust us1Over5000ears of experience1相信我们吧。
历经5000多只耳朵的检验,有着5000多年的经验。
这是一则助听器推销广告。
从字面看,它说明了该产品已经接受了众多消费者的考验,但字里行间巧妙地嵌入一对谐音字ears2years,充分暗示了该产品悠久的历史和久经考验的上乘质量。
谈英汉双关语的可译性
法领略到原语的睿智。况且对于那些不懂英语的人来说翻译 没有多大意义而言,而对于那些懂英语的读者来说,其翻译又 是多余的,可以说是吃力而不讨好。而第二个译文中的“泪花” 的译法虽有悖于原文,但它进行了成功的“创造性叛逆”,使两 种语言沟通起来,起到了和原文相同的功能,实现了交流的目 的,表达了同样的幽默。
就翻译方法上可以说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翻译双关语似乎难以给译文读者令人满意的翻译而作为西方的翻译理论体系中最古老的一条文艺学翻译理论路线它认为翻译是一种文学艺术翻译的重点是进行文学再创作强调翻译的目的和结构从宏观上强调译品的艺术效果
○ 文教群论 2007年1月号中旬刊
谈英汉双关语的可译性
朱明胜
(南通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
room.(居祖纯译) 译者把两个谐音双关语“一点久”和“一点酒”处理为“one
point nine”和“one pot of wine”,把“十拿九稳”和“食拿酒稳”翻 译为“Treat the guests fine and everything will be fine.”和“Wine and dine,and everything’ll be fine”。译者使用一些押韵词尽量 来传达了原文妙趣横生的谐音双关,同样也传达了原来的风 趣味,可以说和原文有异曲同工之处。
卡特福德在《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中提出,翻译实践的中 心问题在于寻找等值得成分,即对应的词语、句子等,如果找 不到对应的成分,则翻译无法进行,这时就出现了不可译现象。 根据卡特福德的观点,对于双关语的翻译,要在译入语中寻找 对应的双关词(谐音、多意)几乎是不可能的。双关自然应归于 不可译一类。就翻译方法上,可以说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翻译双 关语似乎难以给译文读者令人满意的翻译,而作为西方的翻译 理论体系中最古老的一条文艺学翻译理论路线,它认为翻译是 一种文学艺术,翻译的重点是进行文学再创作,强调翻译的目 的和结构,从宏观上强调译品的艺术效果。到了20世纪,这种理 论尤其引起了交际翻译理论家如奈达等人的重视。奈达指出 “翻译的主要矛盾,主要是形式对应和功能对等的矛盾。”翻译 的“准确”并非等于“严格形式上的准确”;要正确判断“准确”两 个字的含义,必须以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对所接受的信息能否 做出基本一致的反应为依据。“译者应当采用功能对等的一组 形式尽可能使其与原文意思相匹配。”他认为翻译的正确与否, 在于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的反应是否等同。这是围绕读者和 读者反应提出的两个观点,他强调的是译文读者应当具有和原 语读者相同的反应,产生同样的效果。在中国翻译史上,傅雷和 钱锺书也分别提出了“重神似不重形似”的“神似说”和“把作品 从一过文字转变成另一过文字,既不能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 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作的风味”的“化境说”。中 外翻译理论在这个方面可以说有异曲同工之处。
浅议双关语的可译性
意和 隐含 意 的 双 重 性 使 得 其 翻 译 成 为 一 个 难 题 , 据 E gn Nia的 功 能 对 等 理 论 , 关语 是 可 译 的 , 文 从 不 同语 言 文化 的相 似 性 及 人 类 根 uee A. d 双 本 共 同的 心 理 机 制 方 面 阐述 了双 关 语 是 可 译 的 , 举例 论 证 。 并
【 关键词 】 关语 ; 双 可译性 ; 文化
On t a sa ab lt fPu he Tr n l t i y o ns i
W EI Li - i ng r n a
( h q n dc l olg , h n z o n n4 0 6 ) S u ig Me ia l e Z e g h u He a ,5 0 4 C e
【 ywo d 】u Ta s tbly C l r Ke r sP n;r l ait;ut e na i u
0. 言 引
d sn yase e ec ! ”中 ,s ec ” 一种 去 污粉 品牌 , 告 商 在 ut gb r— —th Ⅲ i t “t th 是 r 广
标 t xe d 。 双关 语 经 常 出现 在 英 语 或 汉 语 的文 学 作 品 、 告 、 影 中 。 过 使 这 句 话 中确 实 有 意 识 的 特别 延 长 了该 单 词 , 明 了其 本 意 “oetn ” 广 电 通 拉 去 , 用 双关 语 的修 辞 手法 . 一 个 单 词 或 短 语 的表 面 意 和 隐 含 意 皆 可 表 达 这 则 广 告 的 一 中文 译 本 是 “ 拉 拉 长 , 污 力 强 ”不 仅 体 现 了 源 语 言 某 同 出 来 , 时 , 能 够使 语 言表 达 更 幽 默 、 动 形 象 。L nma it nr 的 目 的和 魅 力 . 时 也 使 用 了汉 语 的 四字 短 语 和押 韵 格 式 。由此 看 来 , 同 也 生 o g nD co ay i
双关语的可译与不可译辨析
双关语的可译与不可译辨析摘要可译性与不可译性是翻译史上长期争论的话题。
双关语的翻译无疑是相当困难的,虽然可译性有一定的限度,但是可译性是绝对的,不可译性是相对的。
关键词:可译性;不可译性;双关语;翻译的本质1.可译性与不可译性赵彦春的《翻译归结论》一书有助于我们把可译与不可译的问题看清楚。
翻译的本质就是一种交际行为,交际的意图只要能够传达,一方的意图能够被另一方领会,交际达到了目的,翻译也达到了目的。
如同交际行为能传达交际意图一样,翻译在本质上是可译的,可译性是绝对的,而不可译性是相对的。
这是符合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规律的。
以前认为不可能的事情,现在都变成了现实,而现在不可能的是,将来会成为可能。
同理,语言的翻译也是如此。
一种语言能表达出来的东西,肯定能在另外一种语言中找到恰当的表达方式。
语言也是不断发展的,人们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我们在碰到翻译的难题时,不可以气馁,不可随便得出不可译的结论。
2.双关语的特征双关,就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用一种语言文字形式表达出一明一暗双重意义,既引人注意,又能引起联想。
2.1谐音双关用拼写相似,发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构成的,此类双关具有风趣、幽默、俏皮、滑稽的语言风格。
Trust us. Over 5000 ears of experience.字里行间巧妙地嵌入一对谐音字ears-years,充分暗示了该产品悠久的历史,久经考验的上乘质量。
2.2语义双关利用词语或句子的多义性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双关。
A deal with us means a good deal to you.该句的妙处在于很好地利用了句中deal的三种含义,“做买卖”、“一笔好买卖”和“许多”。
a good deal构成一个绝妙的双关。
2.3语法双关由语法方面的问题产生的双关,如省略结构、某词或词组具有两种以上语法功能等。
Which lager can claim to be truly German?This can.(旁边画有一罐啤酒)这是一则Lager牌淡啤酒的广告。
英汉双关语转换中的不可译性
Intranslatability in Translating English and Chinese
Puns
作者: 陆莲枝
作者机构: 百色学院外语系,广西百色533000
出版物刊名: 百色学院学报
页码: 112-116页
主题词: 英语双关语 汉语双关语 翻译 不可译性
摘要:双关语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语的谐音或一词多义表达双重意义以达到某种修辞效果的语言现象。
在英汉双关语转换过程中,有时很难将原语言的各种意义都翻译成目标语,造成一定程度的意义损失或转移。
英语中“pun”和汉语中的“双关”本身不完全对等,
语音双关和语义双关都存在不可译性。
简析双关语的可译性及其语用解释
【 关键词】双关语 ;可译性 限度 ;语用 翻译 ;语境选择 ;
p blc fg e h l e o e s ilr s n i 1 i s he e d u i ur ss ou d rm r oca e po sbii e ,t y n e i t t e n e m pe i ub i a e , h si se d o sn ula o sta xa l n p lcplc s t u n ta fu ig v g r wor s o a os he r o e lk l t ve s epr e t d rt bo ,t y a e m r i ey o gi om ud n
【 摘
要1根据语用 翻译 理论 ,本 文拟对英汉双关语 的可
译 性 限度 及 其 语 用 翻 译 进 行 分 析 ,并 提 出 :或 因双 语 表
层 ( 形 )无双 语 间 的 音
t tp blc fg r sa e ls ie y t omm e to s i lis s ha u i u e r e slk l o c i n n oca sue whieo dnay pe p ea e m o e ic ie o c m m e n t s l r i r o l r r n ln d t o nto ho e is e , v n e p e st i x rm e o e ai e at u e . s u s ore e x r s here te rn g tv ti d s t W e c n fg r u ha r nay pe p e ae m o e lk l o us a u e o tt to di r o l r r i ey t e i
s gg sins u et o .
双关的语义及其可译性研究
双关的语义及其可译性研究
双关是一种借助一个语言单位关涉两个或是多个不同事物的修辞手法,无论从话语形式的表现还是话语意义的建构来看,双关都具有独到的创造性。
在双关研究中,由于基础概念不够清晰、严密,导致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双关与其他现象的混淆问题,双关的类型划分问题,双关的过度泛化问题。
在深入分析以上问题的基础上,本文首先通过讨论双关的生成和理解机制,探讨触发语、双重意义之间的关系、语境起作用的方式,对双关进行了重新界定,给出了一个兼顾形式、语义和语境的定义。
根据定义推导出了双关的两种类型:对等双关和优选双关,探讨了双关范围的拓展问题:从句子层面的双关到语段、篇章层面的双关。
观察、比较了双关的两种类型在汉语和英语中的具体实现情况,阐发了其共性和相异之处,并结合语言、文化及跨文化因素分别进行了解释。
语言符号学将我们在客观世界的认知对象称为参照物。
不管讲何种语言,同样的参照物在人类的大脑内形成相同的概念,相同的对象或实体的概念尽管在不同的语言里有不同的编码,但这些概念是固定不变的。
人们根据物体不同的认知特点来认识相同的对象或实体,人类的认知基础是相同的,所以尽管不同的语言用不同的形式表达,但所象征的实体对象是相同的。
认知基础的同一性使双关语的翻译成为可能,本文通过双关的文化与跨文化观察,找出双关语的可译性原因,探讨双关的可译性限度问题,使双关的双重意义在异域文化中得以最大限度的翻译,修辞效果得以最大限度的表达,使不同语言或文化背景的人们能够有效交流。
浅析影视双关语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
浅析影视双关语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1.引言长期以来,关于双关语是否可译一直未得出定论。
一些理论家认为,由于大多数的词在不同语言中有不同的意思,或者说不同的语言,文字系统差异大,因此双关语是不可译的。
但也有很多理论家认为,翻译不仅是词语的转化,更是一种对语意解释、阐释和再形成的过程。
在翻译的过程中语言的角色是次要的,仅仅只是思想的载体。
因此,所有事物都是可译的。
美剧《破产女孩》中尖酸刻薄的逗趣语言使人捧腹不已,同时也能让观众深刻感受到其背后的美国式幽默。
剧中频繁使用能达到诙谐幽默效果的双关语。
而字幕组在翻译双关语时,是否能让中国观众领会双关语带来的“弦外之意”和“言外之意”无疑是个不小的挑战。
2.《破产女孩》中双关类型及其翻译英语双关语可以分为两大类:同(谐)因双关和语义双关。
前者是利用词意不同的同(谐)音词构成,后者是利用一词多义的特点来构成。
这里会根据美剧《破产女孩》中出现的双关语对双关语的类型和翻译进行详细阐述。
2.1同(谐)音双关同(谐)音双关,用同音异义或近音异义的构成双关。
【例1】一个名为Han的韩国人十分渴望找到一个女朋友,因此在参加一个以美国90年代为主题的party时,为吸引其他女生的目光给自己特别制作了一件广告T恤,并得意地向朋友炫耀自认为经典的标语。
Han:Look. I did research. I make myself a 1990s’trivia T-shirt. Talk to the Han. Get it?Talk to the Han.“TALK TO THE HAN” 是Han印在自己T恤上的标语。
他的本意是吸引女生和他聊天,但他却不知由于英语中“hand” 与“han” 谐音,其实造成的效果会正好相反。
在90年代,“talk to the hand” 意思是没兴趣知道。
由于Han对美国90年代知识背景的缺乏,无意中闹了个大笑话。
字幕组在翻译Han与朋友的对话时,采取了加注译法。
双关翻译中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以及双关翻译方法
双关翻译中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以及双关翻译方法
安文婧
【期刊名称】《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年(卷),期】2010(000)005
【摘要】双关是一种依靠语音的相似和意义的分歧形成的修辞格,而且在英语和汉语中都大量使用这一修辞手法.由于双关深深的根植于语言文化中,不同语言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因此长期以来人们就一直在讨论双关的可译与不可译性问题.许多翻译家都在竭尽全力地寻找将双关语言中的不可译成分转化为可译成分的方法.本文作者提供了六种双关翻译方法,在这其中,作者特别提出通过建构类似语境的方法来翻译双关语,重现原文中的双关语的效果.
【总页数】2页(P71-72)
【作者】安文婧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南宁,530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双关修辞在英语广告中的应用及翻译方法 [J], 李超
2.双关修辞在英语广告中的应用及翻译方法 [J], 李超
3.浅析不可译性在《红楼梦》谐音双关修辞英译中的部分表现 [J], 丁纯洁
4.英汉双关语转换中的不可译性 [J], 陆莲枝
5.英语商业广告中的双关语分类及翻译方法 [J], 田丽;张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英语的双关语及其翻译
浅谈英语的双关语及其翻译[摘要] 英语双关语作为一种修辞手段,长期以来被广泛地应用在日常会话、故事、小说、广告、戏剧、诗歌、笑话、谜语等文体中,用来造成幽默、诙谐、讽刺的效果,使语言变得生动、活泼、有力。
本文对双关语的定义及其翻译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关键词] 英语双关语不可译翻译方法双关语是英语中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也是英语中常见的一种幽默形式。
它巧妙地利用词的谐音、词的多义或歧义等,使语言表达含蓄曲折、风趣幽默,引起读者的联想。
现代的双关语已变得日趋通俗、诙谐,它的妙用可达到生动活泼,嘲弄讥讽的修辞效果。
双关这种修辞是有意借用一个词语或句子同时关涉两个事物,包含两种意思,表面一层意思,实际上隐含另外一层意思,并且以隐含意思为主,以达到言在此而意在彼,制造出幽默、影射、传达复杂思想等效果。
要在翻译中反映这些效果,就必须将原文的双关修辞准确地再现在译文中。
但是,双关语的翻译仍然是个具有争议性的话题。
一、双关的定义英语双关语pun,又叫paronomasia或play on words,是利用语言中的谐音、歧义、模糊等现象,让一个词语,一个短语,一个句子或一个语言片段同时兼顾两种事物,或表达双层意思。
一个是表面的,一个是隐含的,并以隐含意思为主。
这种双关语的恰当运用,可以使语言生动有趣,或借题发挥,旁敲侧击,或指桑骂槐,冷嘲热讽,收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效果。
《牛津英语词典》(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1989)给“pun”下的定义:The use of a word in such a way as to suggest two or more meanings or different associations, or the use of two or more words of the same or nearly the same sound with different meanings, so as to produce a humorous effect.(用一个词去暗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或引起不同的联想,或者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发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不同的词,以产生一种幽默效果。
论双关语的翻译——兼谈“不可译”与“再创造”
论双关语的翻译——兼谈“不可译”与“再创造”周鸿云南昭通学院DOI:10.32629/er.v2i2.1658[摘 要] 双关语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一词多义或同音异义,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
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它经常出现于各类场合和各种文体中,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关于双关语的翻译一直是大家争论不休的话题,它“可否译,怎样译,翻译过来的双关语是否还属于翻译?”都是大家讨论的热点话题了。
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简单讨论“不可译”与“再创造”的联系和区别,旨在为双关语的翻译研究添砖加瓦,为更好的跨文化交际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 不可译;再创造;双关语翻译引言双关语是世界文明中一种最为喜闻乐见的创作方式和修辞手法,它往往语中有话,弦外有声。
一般都是一语关顾表里两层含意,其中蕴含着的含意是表意所在,既要含而不露,又要使人体会得到,寻味得出,不能造成误会或歧义。
双关语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它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一词多义或同音异义,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
双关语主要分为语音双关和语意双关两种。
语音双关又称谐音双关,主要由发音相同或相近但语意不同的词来构成。
语意双关是利用某个词的多层含义或比喻义使该词在特定的语境下形成双重含义。
由于其独特的语言形式,很多人认为双关语如同诗歌一样是不可译的(诗歌到底可否译,至今仍然众说纷纭)。
正如郭建中先生所说:“翻译需要克服语言和文化的双重障碍。
就语言而言,最大的障碍莫过于原语中独特的结构形式;就文化而言,莫过于独特的民族特征。
如果独特的语言形式又表现了民族性极强的思想内容,翻译就更难了”(郭建中,1996:12)。
而双关语亦属于这样的一种语言结构形式。
首先,在语言层面上,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字形构造,语音系统,“原语中的同音异义形成的谐音双关或一词多义形成的谐意双关,一般不可能在目的语中找到相应的词语;另外,语法结构上的歧义,目的语与原语也不可能有对应的形式”(郭建中,1996:14)。
中国翻译史上较早讨论翻译可译性问题的专文
中国翻译史上较早讨论翻译可译性问题的专文摘要:语言之间的共同点远远超过不同点,所以语际翻译是可能的。
语言之间存在的可译性成为翻译的理论基础。
但是,这并不排除语言之间存在的差异。
本文通过事例着重分析了翻译的可译性为什么有限度,并且分析了不可译的情况及其补救方法。
关键词:可译性不可译性语际翻译一篇好的译文,它的读者在阅读之后所获得的概念理应与原文读者所获得的概念相同;如果是文学作品,读者就应获得同样的艺术感受。
但事实上,这只能作为翻译标准中一个理想的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确非易事。
尤金·奈达指出[1],如果译文读者对译文所作出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所作出的反应基本一致,那么便可认为翻译是成功的。
这里,我们只求反应“基本一致”,而不求“完全一致”,因为按照奈达的翻译理论,绝对一致的翻译是不存在的。
乔治·斯坦纳[3]在他书中对历史上有关可译性的争论做了以下分析:“语言理论对于翻译是否可能这一问题,特别是对于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是否可能的问题,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在语言理论的研究中存在着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
一种观点说,语言的底层结构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共同的。
人类各种语言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表层。
正因为那些在遗传方面、历史方面、社会方面普遍存在的根深蒂固的东西都可以在人类使用的每一种语言中找到,所以翻译是可能的。
因此一般说来,用任何语言表达的信息都可以译成另一种语言,这就是可译性,语言之间之所以存在可译性,是因为人类在表达概念和思维时存在广泛的共性。
不同语言中的概念之间存在相关的等值成分或相关的语境特征。
此外,人类思维的逻辑形式也存在广泛的共性,并不因语言之不同而逻辑各异。
由于人类思维在概念内涵、情景、逻辑三个范畴中存在共性,当概念被组织起来以表达一个完整的思想,即句子时,不同的语言就往往具有大体同一的模式。
1.可译性为什么有限度各种语言之间除去共同性外还有很大的差异性。
差异性指的不仅仅是语音、拼写、语法等方面的不同,更重要的是指表达方式、语言习惯不同,包括用词、比喻、联想等不同。
浅谈中英文双关语和翻译处理方法
浅谈中英文双关语和翻译处理方法作者:邢科伟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6年第01期内容摘要:双关是最常见的一种带有幽默目的的修饰手法,几乎存在于世界上所有的语言中。
双关这种语言现象,深深植根于语言文化中。
双关语历史悠久,同时因为不同语言有不同的风格和表达方式,双关语很难或者是不可能被翻译。
双关语的翻译一直被许多人认为是相当困难或不可能的。
本文将就双关语的定义,双关语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以及翻译的处理方法等方面来重点阐述。
写作本文的目的是提供给读者对双关语特点以及英译的理解。
同时,对读者了解和运用双关,解读文学作品以及翻译工作者对双关的翻译方面都是有益的。
关键词:双关修辞手法翻译可译性一.双关语的定义中文中关于双关语的定义有很多,其中著名翻译家王佐良先生曾提到过“双关语即文字游戏,是利用语音相同,语义不同的条件,使某些词语或句子具有双重含义”。
张涤华和胡裕树在《汉语语法修辞词典》解释双关语为“有意利用语音和语义条件,使词语或句子具有双重含义,言在此而意在彼”。
在《辞海》中“双关,即修辞学上的修辞格之一,利用语言文字上的同音或多义的关系,使一个词或一句话关涉到两件事”。
英文中双关语即pun。
在《韦氏大学英语词典》中解释Pun为:the humorous use of a word in such a way as to suggest two or more of meanings or the meaning of another word similar in sound(词的一种幽默用法,暗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或是与其音相似词的意思)。
[1](Merriam-Webster’s Collegiat eDictionary,2014:1008)二.双关语的不可译性和可译性1.双关语的不可译性双关语因为背后都有较深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渊源,所以很难进行翻译。
一部分的学者会认为双关语是不可译的,翻译的困难之处主要体现在文化差异、语言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双关语的可译性及不可译性华中科技大学徐敏摘要:本文尝试用丰富的翻译案例来说明修辞格中双关语的可译性及不可译性,阐明在双关语翻译中译者应尽力保持原文的语义信息及审美信息,尤其是要再现原文的修辞效果,以达到最佳的信息交流和交际效果。
关键词:双关语;可译性;不可译性;修辞效果Abstract:Based on the abundant translation cases,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translatability and untranslatabily of pun as one part of the rhetoric. It is pointed out that both the semantic messages and aesthetic messages of the source text should be retained in the translation of pun. The rhetoric effects of the source text should be especially reproduced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best communication effects.Key words:pun;translatability;untranslatability;rhetoric effects1. 引言修辞是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重要手段。
唐学纯在《接受修辞学》中将“修辞活动”定义为“言语交际双方共同创造最佳交际效果的审美活动”(唐学纯,唐跃,朱玲,1992)。
换言之,修辞是一种承载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语言形式,它的目的在于创造最佳交际效果。
因此在修辞格的翻译中,译者不仅应该充分注意到语义信息的传递,而且也应该力图创造最佳的修辞效果,将原语中修辞效果在译文得到最大限度的再现。
即译者必须把原文中的信息尽可能多地传达给译文读者,使他们尽可能多地感受到原语读者能够感受到的修辞效果。
本文仅就修辞中的双关语来分析它的可译性及不可译性。
2. 双关语的可译性世界上不同民族和国家的语言与文化有着共性。
从语言的角度来讲,全世界的语言是相通的,不同的语言之间类似或相当的成分是主要的。
语言之间的相融性和相似性形成了语际翻译可译性的客观基础。
从文化的角度来讲,文化具有超地域性的特征。
居住在不同地方的人们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情感表达方式和对世界、生活的看法(王福祥,吴汉樱,1997)。
这种语言与文化的共性为修辞这一旨在创造最佳效果的特殊语言形式的可译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双关“pun”这个词来源于拉丁语“paronomasia”,指“外表相似”和“语义相似”。
依照《辞海》的定义,“双关语”即修辞学上辞格之一,利用语言文字上同音或多义的关系,使一个词或一句话关涉到两件事。
双关语是一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较常用的高级修辞格,它利用音或义的巧合,进行同音异义的暗换,有意使语句同时具有双重或双层含义,即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表层含义是掩饰义,深层含义是所指义。
双关语分为同音双关(homophonic pun)、近音双关(paronomasia)、同音异义双关(antalaclasis)、一词多义双关(sylleptic pun)、歧解双关(asteismus)、反语(irony)、暗讽·193·(innuendo)、讥讽(satire)、修辞问句(rhetorical question)和讽喻(allegory)(丛莱庭,徐鲁亚,2007)。
双关语的特点是,它巧妙地利用同音异义或同形异义现象使一个词语或句子具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不直接表露,显得委婉含蓄。
恰当地使用双关语,可使语言生动形象,诙谐幽默,精炼有力,达到由此及彼,借题发挥,甚至指桑骂槐的效果(李定坤,1994)。
同时双关语给人带来丰富的联想空间,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作为传播信息的手段,广告通常使用双关语这种修辞手段使其语言简洁、生动、形象,富于感情色彩和感染力,达到感染读者的宣传效果,例如,Money doesn’t grow at trees. But it blossoms at our branches.——Loyd Bank这则广告是为英国劳埃德银行所做的户外路牌广告,广告大意是,树上是长不出钱来的,但它会在我们的树枝上开花结果,这里“branch”这个词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为字面意义,即树枝,而更深一层含义是指银行的各个分行。
它的真正含义是,只要顾客把钱存到劳埃德银行,他们的钱就会不断增加。
双关语“branch”一词的运用使这则广告新奇、幽默,寓意深刻,容易打动读者。
修辞信息通常是语义信息和审美信息之和(唐学纯,唐跃,朱玲,1992)。
要想在双关语的翻译中最大限度地再现其修辞效果,译者就要对双关语的语义信息和审美信息加以分析。
双关语传达给接受者的是两层意思,一个在眼前,一个在心中。
通常表达者、接受者心知肚明的隐的那层意思才是表达者真正要传达的意思。
因此在双关语的翻译中,译者应竭力再现一语双关的意蕴才能达到交际效果。
黄龙曾将“coo the coo”译为“道是禽语却情语”(黄龙,1996)。
“coo”既是表示鸽子叫声的拟声词,又兼有“喁喁情话”的意思,译文中“禽”“情”双关,完整地再现了原语中的语义信息和审美信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刘炳善将兰姆的“That home is home though it is never so homely”译为“家虽不佳仍是家”(杨自俭,刘学云,1999)。
“homely”在此是音义双关,若译为“寒碜”则失去了英文原句的俏皮和韵味,译者将其译成“佳”与“家”谐音,同时又准确传递了原句信息,堪称上乘之作。
“At least put something warm on,Mr. Broker.”advised Tessie.“I’m almost finished.”Mottis grunted.The first floor window shot up. Ida stood there in her flannel nightgown,her hair down.“Are you crazy?”she shouted to the grocer.“Finished,”he answered.… …“Come up now,”Ida shouted.“Finished,”Mottis cried …故事中的博卡·英里斯先生是一家小杂货店店主,贫病交加,对生活感到绝望。
此刻,他身着单衣在屋外铲雪,又遭严寒袭击,便死去了。
译成汉语时,“finished”一词译者巧妙地利用“快铲完了”和“快完了”表达出原文中“雪快铲完了”和“人快死了”的双关含义:“你至少得穿暖些,”泰西劝道。
“我快铲完了,”莫里斯咕噜一声。
二楼窗口突然亮起来,艾达穿着法兰绒睡衣,披头散发,站在那儿。
“你疯了?”她对着掌柜的大声嚷叫。
“就快完了,”他答道。
……“马上上楼来,”艾达叫道。
“就快完了”莫里斯喊了一声(黄任,1998)。
一般认为,双关语由音、形、义等手段构成了可译性的障碍,但当有像以上的双语·194·偶合的情况时,通过译者的神来之笔,翻译可以兼顾形式和内容,同时还能再现修辞效果,这是双关语翻译的最高境界。
3. 双关语的不可译性不同民族历史文化背景、心理思维习惯,不同地域文化以及不同的宗教信仰等种种差异都反映在各自的语言当中,使各民族和国家的语言有着独特的个性。
这种个性为修辞翻译的不可译提供了理论依据。
语言学家威廉·洪堡特曾说:“在我看来,任何翻译毫无疑问都是试图完成无法完成的任务,因为每个译者必然要撞到两个暗礁中的一个而碰得头破血流,或者过分囿于原作而损害本国人民的审美习惯和语言,或者过于照顾本国人民的特点而损害了原作,要找出某种办法来不仅困难重重,而且简直不可能”(Steiner,1975)。
中英文各自语言本身的音形特征有着巨大的差异性,在翻译双关语时常会遇到在一种语言中是双关的,在另一种语言中不一定能构成双关的难题。
要找到对等的词不是总能实现的,有的处于“空白”或“休克”状态,翻译实践中这种译语缺少与原语相应的双关语音形特征的情况是经常出现的。
“如果译者欲将原语作品中某些美学修辞效果转移到译语中去,而译语又缺乏相应的音形特征时,译者就只好望文兴叹,感到束手无策,难以胜任了”(刘传珠,2000)。
如“No all power corrupts”这是一则汽车广告的标题,是“power corrupts”(有权势的人容易腐化)的改写。
改写后的这个部分否定句中“power”一词为双关,不再是权势的意思,而是大功率的意思。
这则广告正文意思是新型奥迪车马力强劲,驾驶舒适,且价格适中,买了这样的车不会被人指责生活奢侈腐化。
据此该标题可译为“购买大功率汽车并不意味着腐化”。
这种保留一层意思,舍弃一层意思的译法虽然基本上准确无误地传递了原文信息,但丧失了修辞格表现的语言效果,读起来味如嚼蜡,没有达到广告所应取得的吸引顾客购买的语用效果。
在莎剧《无事生非》中有一句“she’s too low for a high praise,too brown for a fair praise,and too little for a great praise”,这里“low”既表示“矮小”,也表示“地位低下”之义,fair 既表示“白皙”也表示“公正”之义。
所以看起来好像是在谈论她的身材容貌,而实际上却是在谈论她的社会地位等问题。
若译为“她太矮,经不起高度的赞扬;皮肤太黝黑,经不起说她白皙的赞扬;个子太瘦小,经不起大的赞扬”这种译法由于两种语言的隔膜,只译出双关的一层意思(身材容貌),而另一种意思(社会地位),则未表述出来,也未能表现出语言大师莎翁运用语言的炉火纯青的技艺。
在英语中有一个广为流传的使用双关的小故事:Then there was the man in the restaurant.“You’re not eating your fish.”The waitress said to him.“Anything wrong with it?”“Long time no see”,the man replied.其中“see”和“sea”两个字发音相同。
这个顾客的回答,表面听来似乎是“Long time no see”,相当于汉语中老朋友久别重逢时所说的“好久不见”,但实际上是说那些鱼已离开大海很久,不新鲜了。
顾客运用这种谐音双关委婉地抱怨餐馆的饮食质量,双方心领神会,心知肚明,为对方保存了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