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暴露防护制度

合集下载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管理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管理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管理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职业健康,预防职业暴露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的医疗机构、医学检验机构、医学研究机构、医学院校以及其他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单位。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职业暴露防护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和管理部门,加强职业暴露防护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和能力。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为医务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并规范使用。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开展职业暴露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职业暴露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及时报告和处理职业暴露事件,保障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二、职业暴露防护措施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制定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并组织实施。

(一)加强生物安全防护,对医务人员进行生物安全培训,提高生物安全意识。

(二)加强化学药品和放射性物质的安全管理,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并定期进行安全培训。

(三)加强物理性有害因素的防护,为医务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护设施和设备。

(四)加强心理性有害因素的防护,关注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支持和援助。

第八条医务人员在执业活动中,应当遵守职业暴露防护制度,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预防职业暴露的发生。

(一)在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时,应当穿戴适当的防护用品,并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二)在操作锐器、进行放射性检查、使用化学药品等过程中,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直接接触有害物质。

(三)在发生职业暴露事件时,应当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三、职业暴露防护培训和教育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对医务人员进行职业暴露防护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和能力。

(一)对新入职的医务人员进行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制度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制度是一套旨在保护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免受病原体感染的重要制度。

以下是对该制度主要内容的详细阐述:一、定义与类型定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意外地被病原体感染者或污染者污染的体液、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了皮肤、黏膜,或被含有病原体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病原体感染的情况。

类型:主要包括针刺伤、锐器伤、安瓿伤、刀割伤、黏膜接触等,以及血液暴露、呼吸道彖露和皮肤接触等不同类型的暴露方式。

二、预防措施1.标准预防原则:医务人员应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时,必须戴手套,必要时载双层手套。

●在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的情况下,应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或面罩, 以及隔离衣或围裙。

●使用后的锐器应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内,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徒手分类操作污染物品(器械针头、刀片等锐器)。

3.安全操作规程:●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时,要保证充足的光线,严格遵守诊疗操作规程,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认真执行安全注射制度,确保医疗器械的清洁和消毒。

4.健康监测与疫苗接种:●医务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包括身体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针对某些传染病,医务人员应接种相应的疫苗,以提高免疫力并降低感染风险。

5.培训与教育:●医院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职业暴露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安全操作规程的执行、应急处理措施等。

三、处理流程1.局部处理:●发生职业暴露后,应立即进行局部处理。

如有伤口,应从伤口近心端向伤口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职业安全防护制度(3篇)

职业安全防护制度(3篇)

职业安全防护制度1.一般防护措施(1)加强对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特别是加强标准预防知识的培训、教育和宣传。

(2)建立并遵守规范化操作程序,加强检查和督促医务人员坚持标准预防措施和足够的个人防护的执行,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3)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后损伤应立即报告院感染管理科。

(4)改善工作条件,配备必要的隔离设施如手套、口罩、隔离衣、防护眼镜、围裙等。

(5)开展对医务人员针刺伤后或其他锐器伤后的流行病学调查。

2.接触时的预防(1)全面预防原则:(2)工作人员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要把锐利器具直接传递给别人。

(3)在进行侵入性操作时,一定要保证足够的光线,尽量减少创口出血。

(4)医务人员绝对不要将针套罩回针头,必须回套时采用单手回套技术或夹子夹持,手持无针帽的注射器时,行动要特别小心。

也不要徒手毁坏注射器等坚硬器材和物品,同时防止喷溅。

(5)针头或锐器在使用后立即准确地扔进耐刺的锐器收集箱中。

(6)收集箱要有牢固的盖子和箱体锁定装置,有明显的警告标志。

(7)医务人员如有伤口、皮炎等,不得参加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接触工作。

(8)在需要使用口对口人工呼吸的区域内应备有可代替口对口复苏的设备,并应将复苏的设备装袋备用。

3.医疗锐器刺伤时应急程序(1)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或其他锐器刺伤后,应立即用力捏住受伤部位,向离心方向挤出伤口的血液,不可来回挤压,同时用流动水冲洗伤口。

(2)用安尔碘或____%碘伏消毒伤口,并用防水敷料覆盖。

(3)意外受伤后必须在____小时内报告院感室,并填写《医疗锐器伤登记表》,必须在____小时内作HIV、HBV等的基础水平检查。

(4)可疑被HBV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尽快注射抗乙肝病毒高效价抗体和乙肝疫苗。

(5}可疑被HCV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尽快于被刺伤后做HCV抗体检查,并于4-____周后检测HCV的RNA。

(6)可疑被HIV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及时找相关专家就诊,根据专家意见预防性用药,并尽快检测HIV抗体,然后根据专科医生建议行周期性复查(如____周、____周、____个月等)。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管理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管理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管理制度医务人员从事医疗工作时,由于接触到各类病原体,存在着职业暴露的风险。

为了保护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维护医疗秩序和医疗安全,医疗机构需要制定并执行一套科学合理的职业暴露防护管理制度。

一、制度目的职业暴露防护管理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降低传播感染的风险,确保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及其相关部门,包括医生、护士、药师、实验室技术人员等所有从事医疗工作的人员。

三、职业暴露防护措施1. 个人防护装备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应戴好帽子、口罩、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确保在接触患者体液或其他可能携带病原体的场合下能有效预防暴露。

2. 工作场所管理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卫生消毒,保持工作场所的清洁和整齐。

每个工作台应配备垃圾袋、可燃物桶、化学品专用容器等,以便医务人员安全处理医疗废弃物。

3. 安全操作规范医务人员应遵循操作规范,精确、细致地实施诊疗任务。

在使用锐器、注射或抽取生物样本时,必须特别小心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4. 健康监测医务人员应按照规定定期进行健康监测,定期体检并做相应检查,以及时发现职业暴露可能对身体健康带来的影响。

5. 应急处置机制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职业暴露事件的应急处置机制,包括职业暴露事件的报告、记录、评估以及相应的补救和控制措施等,确保医务人员在职业暴露事件发生后能够及时得到处理和支持。

四、持续培训与教育为了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和操作水平,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相关培训和教育,包括病原体感染防控知识、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应急处置技巧等内容,确保医务人员持续学习和提升。

五、责任与监督医疗机构应设立职业暴露防护管理的责任部门或岗位,负责制定制度、组织培训、监督落实等工作,并对医务人员的防护行为和操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六、制度执行及违规处理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职业暴露防护管理制度,如有违规行为,医疗机构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并建立相应的违规行为登记和通报制度。

医院职业暴露防护管理制度

医院职业暴露防护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医技等工作中的人身安全和职业健康,预防、控制职业暴露的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职业暴露的定义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医技等工作中,由于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能含有病原微生物的物品或环境,导致其感染或受到其他危害的行为。

三、职责分工1. 医院职责:(1)建立健全职业暴露防护管理制度,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

(2)为医务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确保其正确使用。

(3)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进行及时救治和随访。

(4)加强医院感染控制,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

2. 预防保健科职责:(1)负责职业暴露的登记、报告、调查和处理。

(2)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进行风险评估,制定预防措施。

(3)对疑似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进行跟踪随访,确保其健康状况。

3. 临床科室职责:(1)严格执行职业暴露防护制度,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

(2)发生职业暴露时,及时向预防保健科报告。

(3)落实预防保健科提出的预防措施,降低职业暴露风险。

四、职业暴露防护措施1. 标准预防:(1)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时,应穿戴手套、隔离衣、防护服等防护用品。

(2)严格执行手卫生,接触患者前后均应洗手。

(3)使用安全注射技术,减少注射器针头刺伤等职业暴露。

2. 特殊预防:(1)针对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重大传染病,医务人员应进行主动和被动免疫。

(2)对疑似或确诊患有传染病的患者,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3)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应进行风险评估,根据暴露程度给予预防性用药。

五、职业暴露的报告与处理1. 报告:(1)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时,应及时向预防保健科报告。

(2)报告内容包括:暴露时间、暴露途径、暴露源、暴露程度等。

2. 处理:(1)预防保健科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调查,评估暴露程度。

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工作制度

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工作制度

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工作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工作,保护医务人员职业健康,降低职业暴露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医疗机构职业暴露防护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职业暴露防护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医院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职业暴露的发生,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应当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救治和控制。

2. 风险评估,分类管理。

医院应当对各类职业暴露进行风险评估,根据风险等级实行分类管理,确保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 培训教育,提高意识。

医院应当加强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和能力。

4. 完善制度,落实责任。

医院应当建立健全职业暴露防护工作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确保职业暴露防护工作的落实。

三、职业暴露防护组织管理1. 成立职业暴露防护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医院职业暴露防护工作。

2. 设立职业暴露防护管理部门,负责职业暴露防护工作的具体实施和指导。

3. 各部门应当密切协作,共同做好职业暴露防护工作。

四、职业暴露防护措施1. 配备防护设施和用品。

医院应当根据职业暴露的风险等级,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和用品,如手套、口罩、护目镜、防护服、消毒液等。

2. 操作规范。

医务人员在进行可能产生职业暴露的操作时,应当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使用防护设施和用品,确保自身和患者的安全。

3. 医疗废物处理。

医院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废物处理制度,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包装、标记和无害化处理,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

4. 健康监测。

医院应当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健康监测,及时发现职业暴露相关的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五、职业暴露防护培训与教育1. 职业暴露防护培训。

医院应当对医务人员进行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包括职业暴露的危害、防护措施、应急处理等内容。

2. 职业暴露防护宣传教育。

医院应当积极开展职业暴露防护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和能力。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管理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管理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管理制度一、制定背景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常常会遇到血液、体液或感染源等可能存在的传染病因素,患乙肝、丙肝、艾滋病等职业暴露风险较大。

为了加强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工作,降低其感染风险,保护其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医疗机构应建立相关的防护管理制度。

二、管理范围1.职业暴露风险评估:对医务人员的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进行风险评估,确定职业暴露的风险等级。

2.防护设备和器材:医疗机构应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和器材,如防护眼镜、手套、口罩、防护服等。

3.个人防护知识培训:医疗机构应对医务人员进行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包括预防感染的基本知识、个人防护措施等。

4.暴露事件的处理:对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事件后的处理程序进行详细规定,包括事故报告、病历记录、及时就诊和处理等。

5.健康监测和随访:医疗机构应对医务人员进行职业暴露后的健康监测和随访,及时发现和处理相关异常情况。

三、制度要求1.职业暴露风险评估:医疗机构应根据不同的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制定具体的职业暴露风险评估标准和流程,确定医务人员的暴露风险等级。

2.防护设备和器材:医疗机构应购买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和器材,并进行定期检查和更新。

3.个人防护知识培训: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确保其了解预防感染的基本知识和个人防护措施。

4.暴露事件的处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暴露事件处理机制,确保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事件后能够及时报告和处理。

同时,医疗机构还应制定明确的负责人和流程,保障医务人员及时就诊和处理。

5.健康监测和随访: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职业暴露后的健康检查和随访,及时发现和处理相关异常情况。

四、监督机制1.内部监督: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的职业暴露防护管理部门,负责制度的执行和监督。

同时,内部监督机制还应建立监督检查和评估制度,定期对医务人员的防护措施进行检查和评估。

2.外部监督:相关监督部门应对医疗机构的职业暴露防护措施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要求。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制度一、背景和目的医务人员在救治患者的过程中,经常面临各种职业暴露的风险,包括感染性疾病、化学毒物、放射性物质等。

为了保护医务人员的健康和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制定一套完善的职业暴露防护制度至关重要。

本制度旨在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提供必要的防护措施,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确保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环境的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内所有从事医疗工作的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技师、药师、行政人员等。

三、职业暴露的定义和分类1.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中,因接触感染性疾病、化学毒物、放射性物质等有害因素而可能导致的健康损害。

2. 职业暴露分为以下几类:a) 感染性疾病暴露:如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

b) 化学毒物暴露:如化疗药物、消毒剂、有害化学品等。

c) 放射性物质暴露:如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药物等。

d) 其他暴露:如生物制品、过敏原等。

四、职业暴露防护措施1. 感染性疾病防护:a) 医务人员应按照规范进行个人防护,包括佩戴口罩、手套、护目镜等。

b) 对患者进行严格的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c)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定期进行环境消毒和医疗设备的清洁、消毒、灭菌。

2. 化学毒物防护:a) 医务人员应掌握化学毒物的性质和防护知识,合理使用防护用品。

b) 储存、使用化学毒物时应遵守相关规定,确保安全。

c) 加强化学品泄漏应急处理能力,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

3. 放射性物质防护:a) 医务人员应接受放射性物质防护培训,掌握相应的防护知识和技能。

b) 使用放射性物质时应遵循最小化原则,合理控制辐射剂量。

c) 配备完善的放射性物质检测设备,定期进行辐射水平监测。

4. 其他暴露防护:a) 医务人员应了解各种生物制品和过敏原的特性和防护方法。

b) 对患者进行过敏试验等相关检查,避免不必要的暴露。

c) 加强生物安全柜等设备的维护和使用,防止交叉污染。

五、职业暴露的预防和控制1. 医院应建立健全职业暴露预防控制制度,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职业暴露防护制度

职业暴露防护制度

职业暴露防护制度
一、医务人员必须熟悉职业暴露防护技术和知识,严格执行有关操作规程。

二、医务人员在进行诊疗、护理等操作过程中,要做好标准预防工作,根据所接触病原微生物情况,采取戴手套、口置、
染粘膜。

(3)刺激局部出血,如有伤口,应立即用健手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尽可能挤出损伤处血液,同时用肥皂水和流动净水进行冲洗。

(4)受伤部位皮肤消毒:受伤部位伤口冲洗后,应用0.5%
硬伏进行消毒,包扎伤口:被暴露粘膜,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2、职业暴露处理程序
(1)发生职业暴露后要立即进行局部应急处理。

(2)迅速向院感管理科报告。

职业暴露防护制度

职业暴露防护制度

职业暴露防护制度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毒、肝炎病毒等病毒感染者的血液、体液(羊水、心包液、胸腔液、腹腔液、脑脊液、滑液、阴道分泌物等)污染了皮肤或者黏膜,或者被含有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病毒感染的情况。

一、医务人员工作中应严格遵守标准预防原则,正确执行标准措施二、择期手术、介入治疗、内镜检查、血液透析及其他接受侵入性诊疗的患者,手术前要应进行输血四项(HIV 抗体、HBsAg、HCV 抗体、梅毒血清学试验)检测,HIV、HBV、HCV、梅毒阳性患者应安排在感染手术间进行,急诊手术按感染患者处理。

三、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3.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带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3.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进,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的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3.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应保证充足的光线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3.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专用利器盒,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

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四、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按照职业暴露处理流程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1]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S].2016[2]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防护工作指导原则》[S].2012[3]卫生部:《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S].2009[4]卫生部:《医院隔离技术规范》[S].2009。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及登记报告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及登记报告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及登记报告制度
1、医务人员预防职业暴露的防护应当遵照标准预防的原则。

2、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 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3、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喷溅时,医务人员应戴手套、护目镜及具有防渗透功能的口罩(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喷溅时,应当穿具有防渗透功能的隔离衣。

4、医务人员的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的操作时必须带双层手套。

5、医务人员在进行侵人性技术操作过程中,要保证足够的光线,并特别注意要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6、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复帽。

7、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8、使用后的锐器处理程序,参照《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执行。

9、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1)皮肤刺伤:反复轻轻挤压伤口,尽量挤出破损处的血液,先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再用75%酒精、0.5%碘伏消毒。

(2)黏膜损伤:先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反复冲洗,再用0.5碘伏消毒。

(3)完整皮肤的污染: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再进行一般性消毒。

10、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报告本科室的同时,应及时上报感染管理科。

1l、感染管理科要详细记录暴露的情况,并评估暴露的级别,指导采取相
应的措施,必要时对暴露者预防治疗。

12、做好跟踪观察与记录,定期汇总分析并反馈,制定改进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安全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安全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安全防护制度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毒、肝炎病毒等病毒感染者或病人的血液、体液(羊水、心包液、胸腔液、腹腔液、脑脊液、滑液、阴道分泌物等)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病毒感染的情况。

一、预防1、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病毒、乙肝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对于择期进行手术、介入治疗、内镜检查、及其他侵入诊疗(包括胸穿、骨穿等)的病人,手术前要进行手术免疫全套(HIV抗体、HBsAg HCV 抗体、梅毒血清学试验)检测,麻醉科医师在术前查房时要检查患者是否检查手术免疫全套,如为HIV、HBV HCV或梅毒阳性患者要及时告之参与手术的医师和护士;对于急诊手术,主管医师要检测手术免疫全套(快速检验HIV、HBV、HCV、Trust)。

检验科对于要求快速检验手术免疫全套应在2 小时及2 天内主动向临床报告检验结果。

3、医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带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的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专用利器盒,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职业暴露预防、处置及上报制度

职业暴露预防、处置及上报制度

职业暴露预防、处置及上报制度一、目的为了保障员工在工作中的人身安全,防止职业病和职业伤害的发生,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旨在明确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处置流程和上报要求,确保公司员工在工作中能够得到充分的安全保障。

二、职业暴露预防1.公司应根据员工的职业特点和工作环境,进行风险评估,确定职业暴露的可能性,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2.公司应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公司应加强工作环境的日常管理和检查,确保工作环境符合职业健康和安全要求。

4.公司应为员工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并监督员工正确使用。

5.公司应加强工作场所的通风、照明、清洁等工作,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

6.公司应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安全运行,防止因设备故障导致职业暴露的发生。

7.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职业暴露进行预测和防范。

三、职业暴露处置1.员工发生职业暴露后,应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如清洗、消毒等,减轻暴露的程度。

2.员工应立即报告上级和安全管理部门,上级和安全管理部门应立即进行调查和处置。

3.公司应根据职业暴露的性质和程度,及时将患者送往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并跟踪了解患者的治疗情况。

4.公司应依法为员工提供相应的补偿和帮助,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5.公司应对职业暴露事件进行深入分析,查找暴露原因和暴露环节,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四、职业暴露上报1.员工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在第一时间内上报上级和安全管理部门,上级和安全管理部门应立即上报公司领导。

2.公司领导应高度重视职业暴露事件,及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3.公司应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及时将职业暴露事件上报相关政府部门,并接受政府的监督和指导。

4.公司应定期对职业暴露事件进行统计和分析,为公司改进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五、奖惩措施1.对于认真执行本制度,积极预防职业暴露,成绩显著的员工,公司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职业暴露与防护管理制度

职业暴露与防护管理制度

职业暴露与防护管理制度一、职业暴露定义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

二、职业暴露的分类分为感染性职业暴露、放射性职业暴露、化学性(如某些化学药品)职业暴露及其他职业暴露。

三、职业暴露防护管理(一)感染性职业暴露防护管理1.遵照标准预防原则进行防护,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感染性物质。

2.进行有可能接触上述感染性物质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3.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感染性物质飞溅到面部时,应戴手套、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感染性物质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身体时,还应穿隔离衣。

4.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感染性物质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5.被病人感染性物质污染的物品、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用于下一病人前应进行清洁和消毒。

(二)锐器刺伤的防护管理:1.使用后的针头或锐器立即扔进耐刺的锐器盒中;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2.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

3.手持无针帽的注射器时,行动要特别小心。

(三)化学治疗的防护管理1.严格化疗药物管理,设专用的化疗药柜或药箱保管。

2.从事化疗的护理人员必须经过化疗防护等方面的培训,增强防护意识及防护知识。

3.化疗病房配药室要求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配药室要求能够自然通风,有条件的应安装排气扇(或生物安全柜)。

4.护理人员在配制化疗药时,应穿低渗透隔离衣、戴口罩、圆顶帽子(能有效覆盖全部头发)及双层手套;必要时应戴防护目镜、面罩,穿防护服。

5.已配置好化疗药的输液袋(瓶)外面套有一次性防护塑料套,并有化疗药物标识。

6.有化疗药的病区应备有化疗药溢出应急处理包,一旦发生化疗药溅洒,立即执行化疗药溅洒处理应急预案。

职业暴露防护制度

职业暴露防护制度

职业暴露防护制度职业暴露防护制度是为了保护职业人员免受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的伤害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

职业暴露防护制度的目的是确保职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预防职业疾病的发生,并保护他们的基本权益。

首先,职业暴露防护制度应明确列举出一些常见的有害和危险因素,比如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噪音、振动、粉尘等,明确规定职业人员在接触这些因素时应该采取的防护措施。

制度还应规定各种有害和危险因素的防护标准,以及职业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其次,职业暴露防护制度要求用人单位要为职业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护装备和设施。

这包括佩戴口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以及提供通风设备、防护屏障等工作场所的防护设施。

制度还应规定用人单位需要组织定期的设备维护和检修,以保证安全防护装备和设施的正常使用。

另外,职业暴露防护制度要求用人单位为职业人员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教育。

这些培训和教育活动包括有害和危险因素的认识和识别、职业病预防知识的学习、防护设备和装备的正确使用方法等。

通过培训和教育,可以提高职业人员对危险因素的认识和防护意识,从而减少职业疾病的发生。

此外,职业暴露防护制度还应对职业暴露事件进行管理和报告。

一旦发生职业暴露事件,用人单位应迅速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包括停止暴露、清理检测、做好事故报告和记录等。

制度还要规定相关部门的监督和评估工作,确保用人单位切实履行职业暴露防护责任,保障职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最后,职业暴露防护制度还应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对发生职业疾病的职业人员进行相应的帮助和赔偿。

这包括提供医疗救助、治疗费用、损失补偿等。

制度还要规定有关职业疾病认定和赔偿程序,确保职业人员的权益得到合理的保护。

综上所述,职业暴露防护制度是为了维护职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

这些规定和措施涵盖了职业暴露防护的各个方面,包括危险因素的认识和防护、防护装备和设施的使用、培训和教育、事故管理和报告、赔偿和帮助等。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管理制度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管理制度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管理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人身安全和职业健康,预防职业暴露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从事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

第三条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管理应当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安全第一的原则。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为护理人员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并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二、职业暴露防护第五条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当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

第六条护理人员应当接受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掌握职业暴露的预防、处理和紧急处置方法。

第七条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

第八条护理人员应当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手部清洁,下班后及时更换衣物,避免携带病原体传播。

第九条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如发生职业暴露,应当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并向医疗机构报告,接受相应的医疗救治和随访观察。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为护理人员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帮助其度过心理危机。

三、职业健康检查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为护理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史、健康状况、职业病防护知识掌握情况等。

第十二条护理人员应当如实向医疗机构报告自己的健康状况和工作中的职业暴露情况。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价,采取相应措施,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四、考核与奖惩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对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防护情况进行定期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操作技能、防护知识掌握、防护用品使用等。

第十五条对考核合格的护理人员,医疗机构应当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晋升机会。

第十六条对考核不合格的护理人员,医疗机构应当给予批评教育,督促其改进。

五、附则第十七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十八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是指护理人员在从事护理工作时,意外接触病原体、化学毒物、放射性物质等有害因素,导致身体和心理的损伤。

职业暴露及员工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职业暴露及员工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职业暴露及员工(yuángōng)职业安全防护
制度
一、全院医务人员严格执行各种诊疗操作常规,严格按照标准预防和按照血液、体液隔离要求加强防护,防止(fángzhǐ)因违规操作或防护不当造成的人身伤害以及医院感染的发生。

二、工作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按职业暴露防护措施(cuòshī)进行防护。

三、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按职业暴露处理流程采取(cǎiqǔ)处理措施,科主任或护士长应尽快安排职工接受紧急处理。

四、发生职业暴露的工作人员应立即报告部门(bùmén)负责人,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并签名,科主任或护士长进行确认,并在登记表上确认签名,随后上报护理部。

五、护理部接到报告后上报院感小组,进行血清学评价和预防,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或加强培训,根据具体情况评估是意外还是违规操作。

六、院感小组对暴露人员及时实施血清学检查和预防性用药指导,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并提供咨询,给予随访和保密。

七、上报登记资料统一由护理部保存。

八、院感小组每年将本院发生艾滋病毒职业暴露情况进行汇总,上报市疾病预防控制。

医院(yīyuàn)感染委员会
内容总结
(1)职业暴露及员工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一、全院医务人员严格执行各种诊疗操作常规,严格按照标准预防和按照血液、体液隔离要求加强防护,防止因违规操作或防护不当造成的人身伤害以及医院感染的发生
(2)职业暴露及员工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一、全院医务人员严格执行各种诊疗操作常规,严格按照标准预防和按照血液、体液隔离要求加强防护,防止因违规操作或防护不当造成的人身伤害以及医院感染的发生
(3)医院感染委员会。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制度1. 为什么防护制度这么重要?大家好,今天我们聊聊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防护制度。

你可能会想,哎呀,这听起来就很复杂,其实并不是!简单来说,防护制度就像是给医务人员穿上“超人战衣”,让他们在与病菌、病毒搏斗时能更安全一些。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这种保护,我们的医生和护士们就只能像“赤手空拳”的武士一样冲上去,简直太危险了!而且职业暴露一旦发生,可能对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影响。

这就如同打麻将,打得好,筒子满天飞;一不小心,可能就会“炸弹”,输给自己。

1.1 了解职业暴露那么,什么是职业暴露呢?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说,职业暴露就是医务人员在工作时,可能接触到一些血液、体液或者其他传染性物质的风险。

比如说,一个护士在给病人输液时,有可能不小心被针头刺到,如果这针头上恰好带着一些可怕的病毒,那就麻烦大了。

听起来很吓人吧?所以,必须要有相应的防护措施,才能降低这种风险,不让坏事发生。

1.2 防护装备的重要性接下来,我们再谈谈防护装备。

这可不是简单的穿个口罩就行的!你想想,正如打球要穿运动鞋,医务人员在干活时,得有“全套装备”。

比如说,防护服、手套、面罩,还有护目镜,就像是准备了一场钢铁侠的战斗一样。

这样,他们才能在工作中,安心面对任何挑战。

有时候,看到他们全副武装的样子,简直就像是一部科幻片,既搞笑又让人钦佩。

2. 制度的具体内容和实施2.1 制度的构成说到制度,这可不是一纸空文,背后藏着许多“门道”。

首先,单位得明确规定每个环节需要使用什么样的防护装备。

比如,处理血液时,要穿上厚厚的手套;接种疫苗时,得戴好口罩和面罩。

其次,每个医务人员都应该接受培训,这样才能确保他们知道什么情况下该怎么做,减少出错的几率。

就像咱们平时开车,得上驾驶学校学习,这样才能上路不犯糊涂。

2.2 实施培训与监测而且,咱们还需要定期对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测。

不能让这些制度只是在纸上写得漂亮,关键是要落到实处。

就像赶集一样,大家得都参与进来,才能保证一切顺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医疗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制度
一、医务人员必须熟悉职业暴露防护技术和知识,严格执行有关操作规程。

二、医务人员在进行诊疗、护理等操作过程中,要做好标准预防工作,根据所接触病原微生物情况,采取戴手套、口置、帽子、护目镜、防护衣等防护措施。

三、
科。

1(1(2
(3
(4)受伤部位皮肤消毒:受伤部位伤口冲洗后,应用0.5%硬伏进行消毒,包扎伤口:被暴露粘膜,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2、职业暴露处理程序
(1)发生职业暴露后要立即进行局部应急处理。

(2)迅速向院感管理科报告。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3)院感管理科应迅速了解患者情况、发生职业暴露的经过,指导医务人员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

(4)对职业暴露者做好感染风险评估,作相应的药物预防及追踪调查。

(5)对发生职业暴露风险较大等情况,在诊治前应对患者进行相关检测。

(6)如为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院感管理科应即向主管院长及市疾控中心报告,由市疾控中心进行调查与治疗指导。

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