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提纲
社会心理学—3社会知觉
社会心理学-
第三章-社会知觉
3
认知心理学 p286
定义:运用信息加工观点来研究认
知活动,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感知
提取
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
储存
和言语等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
知觉是人对外界事物的整体反映,
是人将感觉获得的信息进行选择、
编码
组合,从而形成完整印象的过程。
物理世界 (客观事物)
社会世界/精神世界 (社会性事物)
信息输入,是形成对他人的印象;而印象整饰是信息输出, 是对他人印象形成施加影响。
社会心理学-
第三章-社会知觉
30
印象管理的作用
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印象管理
• 促进社会交往 –当获得礼物时应该表示喜欢
• 获取物质或社会奖赏 –策略性的自我展示
(Strategic self-presentation, Jones, 1990)
社会心理学-
第三章-社会知觉
22
品牌的晕轮效应
社会心理学-
第三章-社会知觉
23
印象形成的效应3: 刻板效应/刻板印象
(social stereotypical impression)
闭上你的双眼,想象下列这些人物的长相与性别?
大学啦啦队长,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一个公司总裁
定义:刻板印象: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 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叫刻板印象 。
软弱的。
¦ 逻辑性强 抱负宏大
¦ 欣赏艺术和文学 ¦
¦ 无依赖感 不因相貌而自负 ¦ 善于表达脉脉温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社会心理学-复习重点整理
社会心理学复习提纲1.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与社会,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学科.2.马斯洛总结的自我实现者的特征能够了解并跟上现实能够接纳自己,别人和环境能够超越环境,而不只是适应环境有自发而不流俗的思想入乡随俗但能够保持独立性,能欣赏生活的宁静有个人的处事哲学和道德标准社会兴趣广泛能与他人建立深厚的友谊并乐于助人能够容忍他人,具有民主的风度有幽默感,能够在生活中化解紧张能够承受欢乐与悲伤的情感冲击3.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步骤一.提出问题:两个方面:从理论中演绎出要研究的问题(个体集体主义文化和人格推论中国人比美国人在团体中跟容易达成一致)从实践中提出问题(中国1986到2001入世)二.查阅文献三. 选择研究方法1.相关研究:探寻自然关系(两个或多个因素之间的自然关系)正相关,负相关和零相关(身高衣服颜色)优势:通常使用真实情境,更容易收集到资料(温度和犯罪的关系);劣势:通常因果关系是模糊的2。
实验研究:人为安排两种或多种在同一维度上的不同情境,并把被试随机分配到这些情境中,然后探寻感兴趣的行为,并探寻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通过操纵一些因素来考察他们对其他因素的影响)可分为实验室研究和现场研究。
优势:可以通过控制变量和随机分配来探寻因果关系研究四.收集资料的方法1.观察法(老师鼓励对孩子表达态度的影响)2。
调查法(被试自我报告):失真,应用最多3。
实验:无法重现情景4。
档案五.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1.样本的代表性:随机取样,异质性2。
实验者偏差:实验者和情景标准化3.被试偏差4.伦理问题:斯坦福大学津巴多教授监狱实验改编的电影《死亡实验》4.人际关系定义广义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角色关系、文化关系、心理关系等一切方面.社会心理学上所研究的人际关系是狭义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提纲
期末考试题型说明:一、选择题:15题*2分=30分二、名词解释:6题*3分=18分三、简答:4题*8分=32分四、论述题:1题*20分=20分《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章导论1、民族是最大范畴的群体。
2、社会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末欧洲的群体心理研究。
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W.McDougall,1871—1938)发表了以《社会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的产生.3、亚洲社会心理学会成立于1988年,每四年举办一次大型学术研讨会。
第一次是在韩国召开的,第二次在日本,第三次在中国台北由杨国枢主持召开。
4、社会心理表现在社会生活的不同层面,有个体心理、群体心理、大众心理和民族心理,四者之间的关联,构成了社会心理学的基本轮廓。
5、社会心理与社会文明是分不开的,文明是社会心理的内核.6、关于文化因素和社会因素对社会心理的作用,强调了两个方面的影响作用:一是影响社会心理状态,二是影响心理沟通和心理表达的程度。
7、社会心理8、个体心理:个体心理是指处在组织管理过程中的个人的心理活动。
9、群体心理10、大众心理11、民族心理12、请通过某些社会问题,分析我国传统文化中“善"的理念对于社会心理生活的重要性.第二章研究方法1、乔根森主张,具有下面特征者都是参与观察者:⑴开放式的;⑵研究者作为被观察团体的成员之一;⑶个案的深度访谈;⑷直接观察。
2、戈尔德(Gold)把参与的程序分为四种:⑴完全参与者;⑵作为参与者的观察者;⑶作为观察者的参与者;⑷完全的观察者。
3、期待效应4、随机抽样5、定量研究:确定事物某方面量的规定性的科学研究,就是将问题与现象用数量来表示,进而去分析、考验、解释,从而获得意义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6、访谈的类型:⑴无结构访谈;⑵结论化访谈。
7、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有哪些特点?㈠直接观察很难发现规律;㈡无关变量不易控制;㈢期待效应;㈣测量工具的误差不易控制.8、问卷调查中题目设计的原则是什么?⑴理解性原则;⑵准确性原则;⑶客观性原则;⑷选项排他性原则。
《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读后感)
《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2000字:第一章的导论部分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为“社会心理学是一种科学研究,它是探讨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行为如何因为他人(整个社会情境中有关系的人)真实或想象的存在而受到影响的科学研究”。
既然是一种科学研究,就必须遵循一套科学的程序和方法,第二章主要介绍社会心理学家如何进行研究”第二章方法论:社会心理学家如何进行研究01、社会心理学科学研究的方法不同于在实验室内的物理学的实验,社会心理学关心和研究的是发生在每一个人身边的社会行为和社会影响,研究的场景对于每一个人都很熟悉,因此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常常有一种“事后聪明偏差”,人们在知道某个研究的结果后夸大结果的可预测性。
仿佛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都是一些显而易见的常识的事情。
但社会心理学与常识等区别最大的就是他遵循一项基本原则:用科学的方法加以研究。
科学的研究都是开始于一个研究者想要检验的预感或者假设,但它并不是凭空而出,科学研究是一个累积的过程,研究者常常是从先前的理论和研究中推演出假说。
一项理论出现之后,研究据此推演出各种具体的假说,然后根据验证假说所得到的结果,进一步修正理论,然后又产生了新的假说,如此循环往复。
心理学和其他学科一样,需要研究人员收集资料来验证假说,使用的实验设计有观察法,相关法以及实验法。
每一种方法都可以用来研究特定的问题,每一种在某种方式中可能是强有力的,在其他情况下可能存在缺陷。
社会心理学家的创新部分在于选择正确的方法,即最大化此种方法的的优点并最小化其缺点。
02、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观察人们的行为,并记录某个测量值或对该行为的印象。
观察法在描述某个特点的团体的行为或者某种类型的行为时非常有用。
观察法常用的形式有人物志,档案分析法。
人物志是研究者融入一个团体或一个文化内部,并且不带任何预设观念地进行观察和理解的研究方法。
人物志的关键是尽可能避免加入自己的预设的观念,并试着理解被观察这的观点和立场。
人物志研究中建立评分者信度非常重要,对两名或两名以上的人对同一组人进行独立的观察和记录时,不同评判者之间的一致性程度。
社会心理学复习提纲(完整版)
i. 定义:研究中的某些线索暗示参加者应当如何反应以及实验 者希望他们如何反应
ii. 解决方法:实验者应尽可能减少要求特性,包括: a) 实验开始时不要泄露研究的意图 b) 采用标准化程序
4) 控制自变量方法: i. 单因素实验: 只控制一个自变量 ii. 因素设计实验:涉及两个或多个变量,可获得自变量各自单 独的主效应、以及两个自变量产生的交互效应
2. 图式加工信息的优点:
1) 帮助回忆; 2) 有助于信息处理;加速自动推理; 3) 添加信息;帮助解释;提供预期。 3. 图式加工信息的缺点: 1) 使人过于倾向于接收与图式吻合的信息 2) 使人常常忽略与图式不相吻合的信息 3) 使人补充与图示吻合、但可能不真实的信息 4) 人们不愿意改变已经形成的图式 4. 图式的应用: 1) 记忆:锚定和调整启发及其偏差 i. 人们在信息不充分时,会根据某个参考点调整判断 ii. 导致偏差:参考点太高或太低,导致不恰当的估计
第四讲 社会知觉和自我认知
一、社会知觉 1. 定义:人们运用所能得到的信息形成对他人的印象、认知和判断。 1) 对人的知觉,包括对他人、自己、社会群体 2) 并非仅限于对人形成印象,还涉及对有关信息进行记忆、推理、 判断、理解和解释,本质是人的认知过程 2. 社会知觉过程中的信息加工 1) 注意突显信息(格式塔) i. 主题背景原则 ii. 消极特性效应 2) 注意核心特质 i. 实验:Asch 冷酷热情实验 a) 被试:166 名大学生、46 名大学生,均分成两组 b) 任务:听一组描述性格特征的词,对被描述者形成印象; 之后在 18 个词(因变量)中选出被描述者应有的特质。 c) 操纵:热情——冷酷;有礼貌——粗鲁 d) 结果:一部分特质受了很大的影响,其余未受影响。 e) 结论:有些特质(核心特质)与其他特质关联很高 3) 对信息类别化(刻板印象) i. 人们自动地把信息看作某组信息的一部分,而非独立的 ii. 对个体做出与其所在类别的刻板印象相一致的评论 4) 运用图式加以记忆
2017社会心理学复习提纲及题型举例
社会心理学知识大纲及题型举例说明:知识大纲中粗体字部分是必修掌握的部分,知识大纲标注有应用心理的为应心必须掌握,标注有社会工作的为社工必须掌握,没作标注的为应心社工都要掌握!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社会心理(social mentality)的概念2、社会行为(social behavior)的概念3、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的概念4、社会情境(social situation)的概念(应用心理)5、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范围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社会心理学是介于心理学与社会学学科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
2、社会心理学的学科取向:一种是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着重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个体心理;一种是社会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着重研究群体心理。
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跨文化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着重研究文化对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影响。
3、社会心理学与心理学的关系(应用心理)4、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的关系(社会工作)第三节社会心理学的任务与作用1、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任务(应用心理)2、社会心理学的实践任务3、社会心理学应用研究中应注意的两个问题4、研究社会心理学的意义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1、社会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和来源2、实验社会心理学的产生:一般认为,科学实验是“科学”社会心理学建立的重要标志,是以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奥尔波特(F. Allport)在1924年在出版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社会心理学》为标志的。
这本书的出现,宣告了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历史正式开始。
奥尔波特本人也被誉为科学或实验社会心理学创始人。
3、社会心理学的发展:第三章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1、社会学习理论对个体学习行为的理解:三种机制2、社会认知理论要点:首先关注当前知觉而不是过去学习;其次强调个体对特定情境的知觉或解释而不是情境的客观性。
3、精神分析理论的社会心理学思想主要涉及的两个方面。
心理学复习提纲
心理学第一章概论第一节心理学的概念是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第二节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各种最基本的心理现象:感觉。
这一行动使心理学开始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的始祖。
第三节心理学的主要分支(一)心理学的理论领域:1)实验与认知心理学2)人格与社会心理学3)发展心理学(研究儿童年龄特征的心理学,其性质归属于心理学的理论领域。
)4)心理测量学----属于理论领域的心理学分支5)生理心理学(二)心理学的应用领域1)临床与咨询心理学2)教育与学校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属于应用领域的心理学分支。
对在学校中学习困难、适应困难或某种问题行为的学生进行诊断和辅导的心理学分支属于应用领域。
)3)工业与组织心理学4)广告与消费心理学5)法律与犯罪心理学第四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在自然情境下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所谓自然情境指的是被观察者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正在受到观察。
(研究婴儿期母婴依恋的特点和规律,比较适宜的研究方法是观察法。
)优点: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且保持了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缺点:观察者处在被动地位,观察结果难以重复,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容易受到观察者的预测和偏见的影响(二)测验法: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作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使用测验法时,必须注意测验的目的及其适用的目标群体,遵照规定的方法实施,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三)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称为实验法。
研究者可以积极的利用仪器设备干预被试者的心理活动,人为的创设出一些条件,使得被试者做出某些行为,并且这些行为是可以重复出现的。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第二章:社会心理学》复习提纲
英国的本能心理学
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
特里普力特
莫德
瑟斯顿谢里夫
莫里诺勒温
二战后社心的特征
研究遵循的原则
研究主要方法
问卷设计原则
研究领域拓宽涉及方方面面;
开展应用社心的研究;
向多元化发展,提出“小理论”解释与预测
价值中立原则
系统性原则
伦理原则(避免身心伤害)
观察法:自然观察、参与观察(类别和数量,内部信息,减少负面影响,隐藏身份)
自我价值保护倾向
观察位置
时间因素
特异性信息
共同性信息
一致性信息
激活功能
指向功能
维持与调节功能
满足个体的需要
获得信息
减轻压力
避免窘境
情境因素
情绪因素
出生顺序
社会动机:亲合动机成就动机权力动机侵犯动机利他动机
成就动机的影响因素
儿童成就动机要注意
引起权力动机的因素
侵犯的构成
目标的吸引力
风险与失败的主观概率
认知者的经验
认知者的动机兴趣
认知者的情绪
影响选择
影响记忆
影响自我知觉
影响个体对他人的知觉
自尊=成功\抱负(成功+成功对个体的意义)
印象形成的效应
信息整合模式
印象管理策略
行为原因的分类
归因原则
首因效应(最初
近因效应(最新
光环效应(以偏概全)
刻板印象(适应)
加法模式
平均模式
加权平均模式
中心品质模式
按社会常模管理
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收效快,标准化程度高)
档案法:干扰小,比较研究,跨度较长的研究
社会心理学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第一章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与群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它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关注人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社会心理学探究了人类如何被社会情境塑造、影响和操控,以及个体如何对社会情境做出反应。
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中,人们通过实证研究和理论构建来理解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互动。
社会心理学的核心是人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社会认知,即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评价和信念。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和情绪受到他们的社会认知的指导和影响。
人们的社会认知是根据他们对自己、他人和群体的期待、态度、信念和情感形成的。
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是社会影响,即群体对个体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影响。
社会影响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包括合作、竞争、信任、归属感和亲社会行为。
社会影响研究探究了个体如何受到环境中其他人的影响,并阐明了人们为什么会遵循群体规范、对他人产生同理心或亲社会行为。
社会认知和社会影响密切相关,共同作用于个体及其行为。
社会认知的独特之处在于,个体的社会认知不仅由内部因素决定,还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个体的社会认知不仅受到其自身的信念和态度的塑造,还受到社会成员的期待和环境的压力的影响。
社会认知理论和相关实证研究,为我们理解个体是如何获取、解释和运用社会信息的提供了框架。
在社会心理学中,还有一些重要的概念,例如社会认同、团结、合作、竞争、权力和领导。
这些概念涉及到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社会规范和社会关系。
社会认同是个体对自己所属的群体的认同感,作为人们获得自尊和归属感的重要源泉。
团结和合作是通过相互协作和共享资源来实现集体目标的重要机制。
竞争与合作并存,个体在社会环境中以不同方式来追求自己的利益。
权力和领导涉及到群体中不同成员之间的权力关系和领导力的运作。
总而言之,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涉及到社会认知、社会影响、社会认同、团结与合作、竞争、权力与领导等概念。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知识吴东红2011.12第一节概述社会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的一门基础性分支学科。
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母体:心理学、社会学与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908年,社会学家罗斯(E.A.Ross)——《社会心理学》,心理学家麦独孤(W.McDougall)——《社会心理学导论》。
第一单元研究对象和范围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一)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F.H.奥尔波特(F.H.Allport)(1924):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G.W.奥尔波特(G.W.Allport,1954):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
(二)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艾尔乌德(C.A.Ellwood,1925)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
强调群体行为,以及历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三)综合性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一)社会行为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勒温(K.Lewin,1936)的社会行为公式:B=f(P,E)B-behavior,行为P=person,个体F=function,函数E=environment,环境行为是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个体行为是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社会心理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
社会心理活动不仅与个体所处的即时情境有关,而且与其过去形成的经验以及个体的人格特征有密切关系。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1)在个体层面,主要研究内容是个体社会化与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社会动机、社会学习等等。
(4)在社会层面,主要研究内容有风俗、时尚、阶层、阶级,以及民族心理特征、国民性等等。
专栏两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关注的中心是个体关注的中心是群体和社会尝试通过分析即时的刺激、尝试通过分析一些社会变量,心理状态和人格特质来理解如社会地位、社会角色、和解释社会行为社会规范等来理解和解释社会行为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预测行为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描述行为实验法为主、调查法为辅主要研究方法是调查和参与观察法国际上的核心学术刊物是国际上的核心学术刊物是美国心理学会(APA)的美国社会学会(ASA)的《人格和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季刊》第二单元社会心理学简史艾宾浩斯(H.Ebbinghaus,1908):“心理学有一个长期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
社会心理学(选修课)重点
社会心理学(选修课)重点一、绪论知识点:社会心理学的定义1.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怎样受他人存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一门学科。
(识记)知识点: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1.观察法(应用)2.调查法(应用)3.档案研究法4.实验法要点:观察法(领会)1.自然观察: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其特点是对所观察的行为尽可能少地干预。
2.参与观察: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存在互动关系,这种观察叫参与观察。
即观察者作为被观察者群体的一员进行的观察。
要点:调查法(应用)(2)分类结构访谈与非结构访谈:前者是标准化访谈,即按统一要求,依照有一定结构的问卷进行的正式访谈;后者的访谈提纲是一个粗线条式的,访谈者可视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与调整。
结构访谈的优点是结果易于统计分析但灵活性较差。
(1)特点标准化程度较高,整个过程严格按一定原则进行从而保证研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避免主观性及盲目性;收效快,能在短期内获得大量信息。
知识点: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1.社会学习论2.社会交换论3.精神分析论要点:社会学习论(领会)试图用行为主义解释人们社会行为的学说叫社会学习论。
行为主义主要的理论假设是,先前的学习对现在的行为有决定作用。
要点:社会交换论(识记)主张从经济学投入与产出关系的视角研究社会行为的理论。
重点强调,“人们之间的互动是物质与非物质的一种交换”。
精神分析论(识记)奥地利著名学者弗洛伊德在治疗神经症及精神病的临床实践中创立的一种学说,后来发展为一种强调潜意识过程对人的行为有决定作用的理论,亦称深层心理学。
要点:紧张与冲突(领会)心理生活空间中,一个区域处于与周围区域相对平衡的状态称作紧张;冲突是“近乎相等的强场力的对立状态”。
如果内外刺激使某一区域平衡状态被打破,个体为恢复平衡,在心理生活空间寻求满足需要的目标,释放能量,驱动行为达到目标。
如目标能满足需要是正诱发力,使个体趋向目标;反之则为负诱发力,使个体回避目标。
社会心理学知识要点总结
注:标红字体为需要重点识记的内容;标蓝字体为历年真题;题后附答案。
社会心理学知识第一节:概述1908年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
以两本著作为标志:美国社会学家第一单元研究对象和范围1.社会行为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它包括群体的决策行为、建设性及破坏性行为与个体的习见行为,以及人际之间的合作与竞争等。
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及其所处情境的状况。
勒温(现代社会心理学之父)提出著名的公式:B=f(P,E) B—行为;P—个体;E—个体所处的情境;f—函数关系,公式含义是,行为是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即个体行为是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勒温指出“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所处的情境必须被看成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
”◎真题:勒温关于行为的公式是:B=f(P,E).其中,E的含义是( )(A)行为 (B) 个体 (C)函数关系 (D)个体所处的情境◎真题:“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所处的情境必须被看成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这是()的观点。
(A)F•奥尔波特(是实验社会心理学奠基人)(B)海德(C)G•奥尔波特(D)勒温答案:D;D 2.社会心理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
即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导向作用的心理活动。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个体层面(微观):个体社会化与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社会动机、社会学习等。
——人际层面:人际沟通、人际关系等。
——群体层面:群体凝聚力、群体心理氛围、个体与群体的相互作用、社会影响等。
——社会层面(宏观):风俗、时尚、阶层、阶级以及民族心理特征、国民性等。
第二单元社会心理学简史◎真题:社会心理学经验描述阶段的特点是在()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A)观察(B)实验(C)思辩(D)归纳答案:A 第三单元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应用)2.调查法(应用)3.档案研究法观察法1.自然观察: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其特点是对所观察的行为尽可能少地干预。
社会心理学部分-心理咨询师三级
社会心理学定义〔1〕侧重于心理学定义:为了了解与解释个体思想、感情与行为怎样受他人存在影响而发生变化。
他人影响有三种形式,即现实影响、想象影响与隐含影响。
〔2〕侧重于社会学定义: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研究,以群体生活心理为根底。
强调以习惯来解释人类行为。
〔3〕介于心理学与社会学之间定义:社会心理学应着重对社会关系、社会情境、个体心理反响以及个体内在心理因素研究。
社会行为〔领会〕勒温提出著名公式:B=f〔P,E〕社会心理学研究范围〔识记〕〔1〕微观个体层面:如个体社会化与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动机、社会学习等以及个体与个体之间相互作用,如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等。
〔2〕中观群体层面:如群体凝聚力、群体心理气氛等,以及个人与群体相互作用、社会影响〔从众、社会助长与惰化〕。
〔3〕宏观社会层面:如风气、时尚、阶级、阶层及民族心理特征、国民性等。
美国学者霍兰德三阶段理论〔识记〕〔1〕哲学思辨阶段〔启蒙期〕时间:古希腊~~19世纪上半叶特点:根据哲学思辨及社会准那么来认识社会行为围绕“人性〞哲学争论,可视为最早社会心理学研究〔2〕经历描述阶段〔形成期〕时间: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特点:对社会经历描述分析主要在欧洲进展要点:a、达尔文进化论b、德国民族心理学:拉扎鲁斯?民族心理学与语言学杂志?谢夫勒以现代意义上提出“社会心理学〞这一术语冯特?民族心理学?,被誉为“现代心理学之父〞c、法国群众心理学:塔尔德?模仿律?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规那么?列朋?群众心理学?,法国社会心理学有关群体意识理论开展巅峰d、英国本能心理学:麦孤独?社会心理学导论?e、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其理论根底是潜意识〔也称“无意识〞〕、性本能与本我、自我以及超我人格理论。
著作有?梦解析?、?精神分析引论?、?图腾与禁忌?、?群体心理学与自我分析?、?幻觉未来?、?文明及其不满?等。
〔3〕实证分析阶段〔确立期〕时间:20世纪20年代开场特点:a、从描述转向实证研究b、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c、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要点:a、实证方法:先驱是美国特里普利特,德国莫德b、实验方法:奥尔波特:提出社会促进概念,?社会心理学?墨菲夫妇:?实验社会心理学?c、20识记三四十年代著名社会心理学实验:瑟斯顿、李科特,谢里夫、莫里诺、勒温〔德国〕d、二战后特征:研究领域拓宽,设计人类行为方方面面理论向多元化开展,并提出新理论解释与预测行为开展了应用社会心理学研究e、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跨文化社会心理学概念,并出版了六卷本?跨文化心理学手册?〔1980-1987〕。
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领域。
而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子领域,其研究的重点是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以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一、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涵盖了个体、社会和心理过程之间的互动关系。
个体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受到其所处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时,个体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又反过来对社会环境产生影响。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个体的自我概念和认知:个体是如何看待自己,并通过自我评价、自我认同等方式来建构自我概念。
2. 社会认知: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如何感知、解释和记忆信息,以及其对他人和自身行为的判断。
3. 社会影响:研究个体在社会集体中的行为受其他成员影响的机制和过程。
4. 群体行为:研究群体中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调,以及群体行为与个体行为之间的差异。
二、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来深入探讨个体、社会和心理过程之间的互动关系。
1. 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社会心理学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研究者可以通过操纵变量,观察其对个体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影响。
2. 问卷调查:通过设计问卷,研究者可以收集大量的数据,了解人们对某一社会问题的观点和态度,以及相关的心理过程。
3. 观察研究:研究者通过观察个体在某一社会环境中的行为来研究社会心理学问题。
观察研究可分为实地观察和实验室观察两种形式。
4. 长期跟踪研究:通过对个体在一段时间内的观察和记录,研究者可以了解个体在不同社会环境中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变化。
三、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应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教育、政治、营销和人际关系等。
1. 教育领域:社会心理学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关注教室中的学习环境和教育方法对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影响。
例如,研究者可以通过改变教室环境的设计或教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绩。
社会心理学知识
专栏 两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
关注的中心是个体
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
关注的中心是群体和社会
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
尝试通过分析即时的刺激、 心理状态和人格特质来理解 和解释社会行为 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预测行为 实验法为主、调查法为辅 国际上的核心学术刊物是 美国心理学会(APA)的 《人格和社会心理学》
尝试通过分析一些社会变量, 如社会地位、社会角色、 社会规范等来理解和解释社会行为 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描述行为 主要研究方法是调查和参与观察法 国际上的核心学术刊物是 美国社会学会(ASA)的 《社会心理学季刊》
四、自尊的测量
第三节 社会知觉与归因
图式的作用 影响注意对象的选择 影响记忆 影响自我知觉
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
认知者的情绪
二、行为原因的分类 (一)内因与外因 (二)稳定性原因与易变性原因
(三)可控性原因与不可控性原因
三、控制点理论 控制点是美国心理学家罗特(J.Rotter)于20世 纪50、60年代提出的一种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 内控者与外控者理解的控制点来源不同,因而 他们对待事物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也不相同。
2.问卷法 研究者用统一的、严格设计的问卷搜集资料的研究方法叫问卷法。
特点:一是标准化程度较高,整个过程严格按一定程序进行,从而保 证了研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避免主观性及盲目性;二是收效快,能 在短期内获得大量信息。 问卷的构成
问卷设计的主要原则
(三)档案法
按照一定目的搜集大量资料(过去及现在的),通过内容分析进行研 究的一种方法。 心理咨询中经常需要进行产品分析,追溯求助者的个人既往史,考察 求助者的成长报告,实际上就是档案法的应用。 在某种意义上,档案法也是一种调查法,是对历史资料的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心理学提纲北京大学社会心理学提纲第一章社会心理学概述一、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心理学P11认识自己学习社会心理学能够使人们对自己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往往会夸大自己的能力,高估自己的水平,所以经常会有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当这些要求不能获得满足时,痛苦也就随之而来了。
2认识他人人们对他人的认识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对方的人格出发(知道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二是从情境出发(知道对方在什么样的情境之下会有什么样的表现)社会心理学的第一公理:在人和情境之间,外部情景对个体行为的印象大于内在个人特点的影响。
P2人格心理学论从特质认识他人的思路:大五人格理论,大七人格理论3认识社会P3社会的形态常常决定着个人的行为选择4认识生活的价值P4生活的意义:能够自主,能力,关系,自尊四个基石:家庭,配偶、孩子、健康二、什么是社会心理学1社会心理学的定义P5弗里德曼行为主义Myers社会认知2社会心理学与常识P6常识未必是正确的社会信念——非理性特征对人类行为的影响3、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个体过程,人际过程,团体过程三、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发展P81学派时期——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行为主义者:华生、斯金纳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2社会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P12早期:麦独孤本能(15种)起步:社会规范,领导和群体过程发展:认知过程,文化因素反思:更广泛思路发展:环境、性别、偏见与政治生活……北京大学社会心理学提纲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P17一、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1假设和理论假设:可以证伪,可以量化表达,必须简单理论:准确性、一致性、简洁性2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两种取向社会学心理学3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三个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临床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际层面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如何提出研究的问题2如何查阅文献3选择什么样的研究方法相关研究:不能够说明因果关系实验研究:对变量有严格控制4怎样收集研究数据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档案研究法元分析方法5研究的设计与进行P26(专栏孩子向警察开枪)6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样本的代表性实验者偏差被试偏差伦理问题7心理学论文的撰写标题摘要引言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附录三、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1生物理论P30强调两方面因素对人类行为的决定作用:本能(战争,印记行为),遗传差异(XYY染色体)2学习理论P31强调早期的学习决定了行为方式。
机制:联结,强化,模仿特点:假定行为主要由个人过去的学习经验而来;倾向于将行为的原因归于外在环境;只想解释外显的行为3诱因理论P32理性决策论——经济学家,最大收益经济抉择交换理论:扩大到两个人之间的互动,一连串理性决策需求满足论:每个人都有某种需求或动机行为能满足这些需求或动机。
4认知理论P33基本原则:分类,注意一些理论:归因理论,认知失调理论5角色理论P34第三章社会认知P36一、个人知觉1怎样形成对他人的印象?第一印象:最重要、最有力,多大程度上喜欢或讨厌对方评价,力量,活动性整体印象的形成:平均模型累加模型加权平均模型个人知觉中的偏差P38晕轮效应:评价者对一个人多种特质的评价往往受其某一特质高分印象的影响而普遍偏高不适用——P39正性偏差(慈悲效应):人们在评价他人时对他人的正性评价超过负性评价的倾向解释:极快乐原则,相似感2个人知觉的线索P41情绪:人们了解他人的最主要的线索非言语线索:视觉线索超言语线索二、自我知觉P431自我图式应该自我、理想自我、现实自我自我概念的构建2自我觉知公众自我,内在自我3自尊:如何肯定赞扬自己P454自我提升和自我确认:自我美化;寻找和解释情境,以正是自我概念的过程5自我表演:人们在他人对自己形成印象时所做的显露6自我障碍策略:人们提前准备用来解释自己与其失败的一系列行为。
P477自我检控:根据别人的表现来决定自己的行为8自证预言:人们对他人的期望会影响到对方的行为9体像:个体对自己躯体知觉有关的现象三、社会认知P491分类与图式分类:自动并立即将之轨道某一类当中图式:一套有组织、有结构的认知现象个人图式、自我图式、团体图式、角色图式、剧本图示化处理:有助于快色而经济的处理大量信息2社会认知法则P51便利法则(根据一件事进入脑海的容易程度来做出判断)象征性法则(根据事物与某典型食物的相似程度来加以归类)基础比例信息(不同成员的相对比例)锚定与调整法则(以某一数字为起点)3社会认知对健康的影响社会认知与寂寞、焦虑、生理疾病(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面对疾病时的乐观解释是人们身体健康的)四归因问题1对他人行为的归因理论P54Heider的归因理论人有两种强烈的动机:一贯性理解,控制环境两个原则:共变原则;排除原则Weiner的归因理论另一个维度:稳定与不稳定Abramson的归因风格理论抑郁型乐观型Kelly的三维归因理论一致性信息独特性信息一贯性信息对应推论理论试图解释在什么条件下人们可以把事件归因于他人的内在特质2对自己的归因P56对自己态度的归因、对自己动机的归因、对自己情绪的归因3归因中的偏误P58基本归因错误:人格或态度等内在特质,忽视他们所处情境的重要性归因中的自利偏差:将成就归因于内部因素,而把失败倾向于归于外部因素第四章社会行为61一、人类社会行为的基础1遗传与环境的作用环境:亚里士多德、华生遗传:买孤独、弗洛伊德2遗传因素在行为发展中的作用p62生物学理论:解释了人类情绪的发展,利他行为遗传与心理发展的关系:在不同的心理特质与行为层面上,遗传影响的大小不一样。
3环境对人类社会行为的影响P63家庭环境:对孩子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孩子所面临的特殊环境而不是共同性的家庭因素文化环境文化差异4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P65遗传建构环境(被动型唤起型主动型)行为遗传学概率渐成论二、人类的侵犯行为P671侵犯行为概述什么是侵犯行为(行为,可亲社会也可反社会,有侵犯性情绪)愤怒与侵犯行为对侵犯行为的学习2影响侵犯行为的因素温度,兴奋转移,侵犯性线索,去个体化行为,饮酒,3减少侵犯行为的方法利用惩罚、降低挫折与学习抑制自己侵犯的行为、替代性攻击与宣泄、示范非侵犯行为、培养沟通与解决问题的技巧4传播媒体与暴力行为影视暴力,性暴力,电子游戏与暴力三、人类的亲社会行为P771利他与助人行为的理论解释社会生物学、社会进化论、学习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移情与利他主义2影响利他与助人行为的因素P80情境因素:他人的存在:责任扩散、情境的不明确性、评价恐惧环境条件因素:天气条件、社区大小、环境中的噪声等等时间压力因素助人者的特点:助人者的人格因素、心情、内疚感、个人困扰与同情性关怀、宗教信仰求助者的特点:是否受他人喜爱、是否值得他人帮助、性别的影响第五章态度问题P87一、态度概述1态度的定义什么是态度,态度的心理成分及关系2态度与行为态度的特殊性水平,时间因素,自我意识,态度强度,态度的可接近性3态度的心理功能P91效用功能,知识功能,自我保护功能,价值表达功能4态度的测量P91直接测量:利克特量表,瑟斯顿量表,语义区分量表间接测量:投射技术,生理指标测量,反应时测量二、态度的形成P931态度形成与学习(联结、强化与模仿,服从、认同与内化)2情感因素在态度行程中的作用来自于人们的价值观,也可能是基于感觉反应曝光效应:人们对其他人或食物的态度随着接触次数的增加而变得更积极的一种现象3态度形成中的认知理论——主观规范P954文化对态度形成的影响三、态度改变的理论P961有关态度改变的理论:平衡理论、认知失调理论2支持认知失调理论的证据不充足理由与认知失调、自由选择与认知失调、努力与认知失调、决策后失调3对认知失调理论的批评P101自我知觉理论,自我确认理论四、说服模型1Hovland说服模型2说服的中心和外周路径模型——认知反应理论P1023Sears的说服模型:外部刺激、说服对象、说服(作用)过程和结果4影响说服效果的因素P104说服者的因素:专家资格、可信度、受欢迎程度说服信息的因素:态度差距,恐惧感,呈现方式被说服者的因素:人格特性、心情、卷入程度、免疫情况、个体差异、综合作用情境因素:预先警告,分散注意五、偏见问题P1101偏见概述偏见定义(刻板印象)偏见产生的理论(团体冲突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知理论、心理动力理论)2偏见的影响与克服偏见的影响:对知觉、他人行为(自证预言)消除偏见的方法:社会化、受教育、直接接触P114第六章、人际关系P117一、人际吸引1人们相互吸引的两个原因人类的亲和动机:亲和需求、亲密需求为了克服寂寞:情绪性寂寞,社会性寂寞——影响因素P1212人际吸引的基本原则强化原则、社会交换、连接原则3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P122个人特质(温暖,能力,外表吸引力),相似性(自我确认理论,平衡理论),互补性,熟悉性(曝光效应),接近性二、亲密关系1亲密关系概述亲密关系的定义、亲密关系与自我概念(行动者与观察者效应)、亲密关系中的依恋2自我展露与亲密关系的发展P129友谊关系、自我展露、自我展露的文化差异3爱情爱情的定义和分类、对爱情的测量、文化与爱情、爱情行为与感受4亲密关系的维持P136平等、归因、沟通、嫉妒5亲密关系的终结对待不满的策略(真诚、忽视、退出、表达)、关系破裂所造成的情感伤痛6社会支持三、中国人的人际关系P1401中国人人际关系的形成与特点关系的建立:拉或套关系、认或联关系、钻关系、袭关系中国人人际关系的特点:自我中心、讲人情、强调人际信任2中国人人际关系社会取向的特征P142家族取向、关系取向、权威取向、他人取向第七章社会交换与社会影响P146一、社会交换1社会交换理论的基础:功利主义经济学、行为主义心理学2社会交换理论的思路两个基本概念:酬赏与成本交换结果评价方式公平交换3社会交换理论的依据囚徒困境,货运游戏4社会交换理论的应用二、社会影响1521什么是社会影响2社会影响理论他人的数量(社会心理学第二公理)、他人的重要性、他人的接近性3社会影响的表现P154社会促进(他人存在,评价恐惧理论,分心冲突理论),社会携带,去个体化(社会传染)三、从众、顺从与服从P1591从众有关从众的经典研究:Sherif有关规范形成的研究(自主运动现象),Asch的线段判断实验影响从众的因素:情境因素,个人因素2顺从P164定义与影响因素:积极的情绪,顺从行为的互惠性,合理原因增加顺从的技巧:“脚在门槛内技巧”,“门前技巧”,“折扣技巧”,“滚雪球”3服从P166服从的定义与研究、服从的原因(规范性、信息性社会影响、其他原因)第八章团体心理与行为P171一、团体概述1团体团体定义、团体的心理功能(归属感、认同感、社会支持)2团体规范什么是团体规范,团体规范的作用(保持一致性、提供准则、惰性作用)3团体凝聚力P174定义及影响因素、凝聚力的作用、凝聚力的测量二、团体领导P1761领导定义2有关领导的理论(特质理论、领导与下属交换理论、Fiedler权变领导模式、路径-目标理论、McClelland的成就动机理论)3影响领导效能的其他因素P183性别与领导方式、文化与领导方式三、团体内部沟通P1851团体沟通的特性成员发言的不平等性、领导的主导作用2团体沟通沟通的网络形态、沟通对团体士气与效率的影响3冲突解决P187Thomas的冲突解决方式、协商式沟通、利用中间人沟通四、团体决策P1911团体决策的一般问题两类决策问题(智力问题、判断问题),多数人与少数人的影响、领导在决策中的影响2团体极化团体极化的定义、团体极化产生的原因3团体思维P195团体思维的定义、团体思维产生的条件、团体思维的症状与后果、克服团体思维的方法4团体决策方法头脑风暴、德尔菲法、具名群体即使、阶梯技术第九章健康心理学P200一、健康与心身疾病1健康与心理健康2健康模式的转变生物医学模式、心身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模型3心身疾病什么是心身疾病、心身疾病及其致病因素分析(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二、压力P2051生活事件2对压力的知觉3控制感4自我效能P2105习得性无助三、应对方式P2121应付和应对方式面对、远离、自我控制、寻求支持、接受责任、逃避、有计划解决、积极回应2性别与应对方式接受挑战、逃跑反应3人格与应对方式乐观与悲观、A型人格与B型人格(易发怒与具有敌意、情绪压抑、失望感强烈、悲观与宿命)、压力易感性人格(行为倾向、期望与信念)4积极的应对方式P217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积极的情绪和调整控制敞开心胸,倾吐心事寻求社会支持5健康行为的塑造P219说服中的信息策略,利用认知失调改变不良行为,增进健康行为的HAPA模型(风险意识,行为信念,自我效能)第十章文化心理学P224一、文化心理学概述1文化与文化心理学特定的生活方式、历史概念、规范、结构、心理概念2文化心理学的范畴文化人类学,跨文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3文化心理学的发展4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文化对生理活动的影响、文化与信息加工机制、文化与符号表征、文化与社会化、文化多元性的影响、文化对其他心理活动的影响5文化心理学的方法文化心理学研究的理论途径:价值途径、自我途径、情境途径、理论途径文化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价值调查法——排序法、评价法、态度量表、行为场景法6文化的维度P232普遍主义对特殊主义、个人主义对集体主义、中性与感性、特定文化、成就与归属二、文化心理学研究的四个主要领域P2331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基本概念、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测量、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影响(服从,自我,社会行为)2文化与自我P236独立型自我,依赖型自我3文化与归因P239文化与基本归因偏差,文化与其他的归因偏差4文化与思维方式P241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东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文化来源、理解思维方式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三、对中国文化的分析P2461研究中国文化的意义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还与外来文化的入侵有关2关于中国文化研究的理论思路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分析:提倡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伦理道德的作用;以家庭为主体的家族主义盛行;封闭性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中的专制主义近代化理论的思路,世界体系理论,对中国文化影响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