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乐趣(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乐趣

长期以来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望而生畏,甚至相当一些学生对数学望而却步,认为数学是一门单调,枯燥的学科。我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也曾对些深感内疚和苦恼。因为我深深地感到这是由于我们长期以来传统的满堂灌教学造成的。我也深深地从内心有一种强烈的愿望,那就是:要改变传统教法,否则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将只是做题机器,而不是富有创造思维的人。下面,我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本人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起自主、合作探究的动机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教师应树立“教学活动”的观念,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设计教学、开放教学,切实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数学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些新颖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待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欲望。

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以后,我设计了这样的游戏“第一步:伸出你的左手,是轴对称图形吗?第二步:伸出你的右手,这时有几个图形?成轴对称吗?(变换右手的位置,使学生弄清两个图形成轴对称与它们的位置有关,而轴对称图形与它的位置无关。)”通过做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知识,是学生乐意做的事情,这样学生很快进入角色,深入其中,积极思考,共同参与,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了视野,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针对这堂课,我布置了一项课后作业:(可几位同学一起完成)请你用轴对称的知识为我们学校设计一幅美丽的校园图案(可为一栋教学楼、一块绿化带、一幢体育馆等。)这项作业不但可以使学生形成“美丽的校园有我们的一份,我们要爱护它”的思想,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生的设计将会是多姿多彩。这虽不是一堂美术课,但可以明确的告诉学生数学与美联系在一起,数学解释了设计美学中的最基本的成分。对称所反映的直观美是表象,在这种美之后是自然界发展变化的深刻规律,无论是

生物的,物质的、液体的、固体的,对称无处不在,而这无处不在的规律,由数学给出了最恰当、最具操作性的刻画。

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因此,设计从学习实际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二、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空间,提供学生参与数学探究活动的机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知识不断出现,知识固然重要,但获得知识的过程与方法更为重要。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不需要教。”钱伟长先生亦说:“教师的教主要不是把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处理知识的能力教给学生,这是关键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学习数学要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运用》时,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

在“科学与技术”知识竞赛的预选赛中共有20道题,对于每一道题,答对得10分,答错或不答扣5分,总得分不少于80分者通过预选赛,育才中学25名学生通过了预选赛,他们分别可能答对了多少道题?试解决这个问题,(不限定方法)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有没有其他的方法?与你的同伴讨论和交流一下。

如果你是利用不等式的知识解决的,在得到不等式的解集后,如何给出原问题的答案?应该如何表述?

通过列一元一次不等式来解决问题,对多数同学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教师在教学时,应循序渐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同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不断摸索,积累经验,逐步提高自己。对于上例,可有多种方法解答,求得不等式的解集后,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给出问题的答案。由此可知,探究性学习应把重点放于学生学的方面,强调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学的过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自主探究性学

习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学生以积极参与的心态,在自己的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对新问题进行积极探索自动构建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确保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地看书、充分的思考、充分地讨论交流,让学生有充分自由宽松的学习空间,允许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通过独立充分的思考来获取知识,让学生在交流中暴露思维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疑问、困难,教师切不可以讲解或直接的灌输来代替引导启迪。

三、激发学生的兴趣,推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必须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认知活动的巨大推动力。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相反,“强扭的瓜不甜”、“牛不喝水按不到河里”,如果学生在逼迫的状态下被动的学习,也仅仅是做做样子给老师和家长看而已,其效果必定是很差的。要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长盛不衰,学习的动力源源不绝,从而形成学习数学的良性循环,就要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有用,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种有用不仅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更是指在学生个人成长、发展的路上有用。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从而体现数学的意义与价值,让学生明白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从表面上看,数学似乎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问,但如果把它同相关的历史知识联系起来,学生就会对它产生兴趣,就会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究。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可讲讲这样的一个故事: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一种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象棋,为了对这位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一格放1粒米,第二粒放2粒米,第三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16粒、32粒……一直到64格”,聪明的你认为国王能够满足这位大臣的要求吗?假设以100粒/克计算,结果应该是多少吨?这样用数学故事作为课堂的开头,最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