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汤证总结

合集下载

伤寒论中药方剂归纳总结

伤寒论中药方剂归纳总结

伤寒论中药方剂归纳总结伤寒论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由东汉末年张仲景撰写而成。

它是我国最早、最完整、最重要的内科专著,主要讲述了伤寒病的诊断和治疗。

其中药方剂是治疗伤寒病的核心,本文将对伤寒论中的药方剂进行归纳总结。

伤寒病是一种由感受外邪引发的热性传染病,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热、寒战、头痛、鼻塞、咳嗽等症状。

在伤寒论中,张仲景将药方剂分为表里两类,以针对不同的病情和症状进行治疗。

表证是指外邪未入里,病位仍在表面的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不恶寒等症状。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了多种药方剂以治疗表证。

其中,桂枝汤是最常用的方剂之一。

它主要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等组成,具有温阳发汗的作用,能够排除体内寒邪,恢复正常体温。

另外,麻黄汤也是治疗表证的常用方剂,它由麻黄、桂枝、甘草、生姜等组成,可发汗解表,适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发热、恶寒等症状。

里证是指外邪入里,病位深入体内的疾病,其临床表现为高热、寒战、汗出等症状。

在伤寒论中,张仲景提出了多种药方剂以治疗里证。

其中,白虎汤是治疗里证的重要方剂之一。

它由知母、生石膏、甘草、芒硝等组成,能够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适用于高热、口渴、便秘等症状明显的患者。

此外,黄连汤也是治疗里证的常用方剂,它由黄连、黄芩、黄柏、生姜等组成,能够清热燥湿,适用于高热、口渴、尿黄等症状明显的患者。

此外,在伤寒论中,还有一些针对病情不同阶段的治疗方剂。

例如,初病发汗涌吐法,适用于早期病情较轻的患者;阳明病法,适用于病情进一步加重的患者;营卫病法,适用于病情严重的患者。

这些方剂都有其独特的药物组合和使用方法,能够针对不同病情进行治疗。

总的来说,伤寒论中的药方剂是根据病情和症状进行综合考虑而设计的,能够有效地治疗伤寒病。

然而,在实际运用中,仍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调整和选择,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总结起来,伤寒论中的药方剂包括了表证和里证的治疗方剂,以及针对不同病情阶段的特定方剂。

这些方剂在治疗伤寒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伤寒论》经方113方总结

《伤寒论》经方113方总结

《伤寒论》经方113方总结1.桂枝汤【原文】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组成】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煎法】右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2.桂枝加桂汤【原文】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

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组成】桂枝五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

【功用】温阳祛寒,平冲降逆。

【煎法】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3.桂枝加芍药汤【原文】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组成】桂枝三两、芍药六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生姜三两。

【功用】温脾和中,缓急止痛。

【煎法】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

4.桂枝加大黄汤【组成】桂枝三两、大黄二两、芍药六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功用】发表疏里,外解太阳之表,内攻太阴之里实。

【煎法】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5.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原文】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组成】桂枝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芍药三两、大枣十二枚、厚朴二两、杏仁五十枚。

【功用】解肌发表,降气平喘。

【煎法】右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6.桂枝加附子汤【原文】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组成】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三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炮附子一枚。

【功用】温经复阳,固表驱风,复阳敛液。

【煎法】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伤寒论主要症治归纳标准表格.doc

伤寒论主要症治归纳标准表格.doc

翕翕发热12邪在肌表头痛发热13调和营卫桂枝汤营卫不和时发热自汗出54发热汗出95寒邪束表头痛发热35发汗解表麻黄汤无汗发热46表邪怫郁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23 解肌发汗桂枝麻黄各半汤表邪未解形似疟、一日再发25 解肌疏邪桂枝二麻黄一汤表邪未解发热恶寒、热多寒少27 解表清热桂枝二越婢一汤郁热在里卫阳受遏翕翕发热、无汗、心下微满痛28 和里化饮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汤发热内停水饮表症40风寒束表发热而咳解表化饮小青龙汤心下有水发热不渴41风寒束表热汗烦躁38 解表发越大青龙汤邪郁肌表身热恶风99 解肌清热小柴胡汤表邪未解发热微恶寒146 解表散邪柴胡桂枝汤阳虚感寒反发热、脉沉者301 温阳解表麻黄细辛附子汤表邪未解中风发热74发热汗出244 化湿解表五苓散水湿不化头痛发热386表邪未解头痛发热、心下因鞕134 泻结和表大陷胸汤邪热结胸热入血室续得寒热,发作有时144 清热化瘀小柴胡汤热郁表里呕而发热379 清热散邪表邪入里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鞕165 泻热解表大柴胡汤结滞中脘热郁胸中烦热,胸中窒77 清热解郁栀子豉汤余热不清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228 清宣余热热郁胸膈身热不去,微烦者80 清热除烦栀子干姜汤发热发热汗出者⋯里证236 活瘀清热利湿茵陈蒿汤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湿热瘀蒸伤寒身黄发热261 消热利湿栀子柏皮汤血瘀在里发热七八日⋯有瘀血257 化瘀清热抵当汤水热内蓄若脉浮发热⋯小便不利者223 滋阴清热利水猪苓汤热瘀下焦伤寒有热,少腹满126 下血退热抵当丸胃热炽盛主里俱热⋯欲饮水数升者168 清热生津白虎加人参汤此表有热176 辛寒清热胃肠结热不恶寒,但热者蒸蒸发热者发热邪结胃肠其后发热者实证但发热谵语者大肠燥结日晡所发热者发热汗多者70248清下荡热调胃承气汤209 泻结清热小承气汤212240 攻下泻热大承气汤253发热阳虚水泛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82 温阳利水真武汤虚证虚阳浮越表热未解日晡所发潮热104 解表泻热先宜予小柴胡汤解外,里热化燥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里热化燥发潮热,脉滑而疾214 泻下清热小承气汤谵语有潮热215潮热燥热成实有潮热者208攻下泻热大承气汤阳明病,潮热,大便微鞕者209但发潮热,手足漐漐汗出220热郁在里发潮热⋯胸胁满不去者229小柴胡汤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231实热内结日晡所小有潮热137 泻下结热大陷胸汤表邪未解往来寒热,胸胁苦满96往来寒热,休作有时97 清解表里小柴胡汤邪热入里往来胁下鞕满⋯⋯往来寒热266寒热表邪未解胸胁满微结⋯⋯往来寒热147 解表化饮柴胡桂枝干姜汤里有水饮邪热结滞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136 清下邪热大柴胡汤风寒束表啬啬恶寒12解肌散邪恶寒者,表未解也164 桂枝汤表邪未解微恶寒者,表未解也234 调和营卫表邪怫郁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23 解肌疏邪桂枝麻黄各半汤表邪未解发热恶寒,热多寒少27 解表清热桂枝二越婢一汤恶寒表邪未解形似疟,一日再发25 解肌疏邪桂枝二麻黄一汤表证风寒郁表发热恶寒⋯⋯不汗出而烦躁者38 解表清热大青龙汤表邪未解恶风寒⋯⋯而胁下满痛,目及身黄98 清热解郁小柴胡汤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148 解表和胃邪尚在表发热微恶寒146 解肌和表柴胡桂枝汤卫阳不足而复恶寒汗出者155 温阳泻痞附子泻心汤表邪未解而反恶寒者⋯⋯心下因鞕134 泻结和表大陷胸汤恶寒里热炽盛背微恶寒者169 清热益气生津白虎加人参汤热证汗出表疏汗后阳虚反恶寒者,虚故也68 敛汗温阳芍药甘草附子汤恶寒寒盛阳虚其背恶寒者304 温阳散寒附子汤阴盛亡阳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353虚证回阳救逆四逆汤阴盛阳浮发热恶寒⋯⋯手足厥冷388阳虚阴脱恶寒,脉微数而复利385 回阳益阴四逆加人参汤风邪外袭淅淅恶风12调和营卫桂枝汤腠理疏松汗出、恶风13风邪外袭项背强几几,反汗恶风者14 疏风解肌桂枝加葛根汤经输不利恶风汗多阳虚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20 温阳固表桂枝加附子汤表证风湿郁表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175 温经去湿甘草附子汤风寒束表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31 发汗解肌葛根汤经输不利风寒束表恶风,无汗而喘者35 发汗解表麻黄汤恶风里热炽盛时时恶风,大渴168 清热益气生津白虎加人参汤热证汗出表疏阴弱者汗自出12发热汗出,恶风13营卫不和热汗出者⋯⋯故使汗出95调和营卫桂枝汤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234汗出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54表证病常自汗出者53风邪在表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14 解肌和表桂枝加葛根汤表邪未解伤寒,汗出而渴者73 化饮解表五苓散水停下焦邪热迫肺汗出而喘63宣肺清热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若汗出而喘163热邪外蒸利遂不止⋯⋯喘而汗出者34 清热解表葛根黄芩黄连汤汗出里热炽盛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26辛寒清热白虎汤三阳合病⋯⋯若自汗出者219热证邪滞热蒸汗出不解,心下痞鞕165 泻下清热大柴胡汤燥结郁蒸阳明病其人多汗⋯胃中燥,大便必鞕213 攻下泻热小承气汤里热蒸腾阳明病,发热汗多者253攻下燥结大承气汤里热燥实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220汗出水邪外攻手足漐漐汗出⋯⋯汗出不恶寒者152 逐水攻下十枣汤里证大汗出,热不去353阴盛阳脱小便复利而大汗出⋯⋯内寒外热389回阳就逆四逆汤汗出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354虚证吐利汗出388真阳欲脱下利清谷,汗出而厥者370 温阳固脱通脉四逆汤阳脱阴竭汗出而厥,脉微欲绝390 回阳通脉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恶风,无汗而喘者35风寒束表脉浮紧,无汗发热46 发汗解表麻黄汤无汗脉浮,无汗而喘者235邪郁肌表以其不得小汗出23 解发汗桂枝麻黄各半汤表证卫阳受遏翕翕发热,无汗28 和里化饮桂枝去桂加茯白朮汤水饮内停风寒束表太阳病⋯⋯无汗恶风31 发汗解肌葛根汤无汗邪热内郁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231 清热解郁小柴胡汤无汗湿热内瘀但头汗,身无汗⋯⋯身必发黄236 清热利湿茵陈蒿汤热证水热郁蒸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136 泻下热结大陷胸汤头湿热上蒸但头汗出⋯⋯身必发黄236 清利湿热茵陈蒿汤汗郁热上蒸心中懊憹⋯⋯但头汗出者228 清宣郁热栀子鼓汤出郁热上蒸头汗出⋯⋯今头汗出148 清解郁热小柴胡汤阳郁上迫但头汗出,往来寒热147 疏邪解郁柴胡桂枝干姜汤风寒在表太阳病,头痛,发热13 疏风解表桂枝汤表热不解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56 解表清热头痛风寒束表太阳病,头痛发热35 发汗解表麻黄汤表邪外束表证病发热头痛,脉反沉⋯⋯当救其里92 温里救表四逆汤里阴寒盛表邪不解霍乱,头痛发热386 救里和表热多:五茯散寒多:理中汤里证水饮上攻头痛,心下痞鞕满,引胁下痛152 逐水泻下十枣汤寒证浊阴上犯干呕,吐涎沫,头痛者378 温肝降浊吴茱萸汤头脾虚水停仍头项强痛,小便利28 健脾利水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汤脾虚痛82阳虚肾虚水泛心下悸,头眩温阳利水真武汤水停水气上犯起则头眩67 通阳行水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汤颈表证项强里证身痛表证身痛虚证表证肢节疼风湿痛虚证表证身热证重虚证拘急水停经输不利仍头项强痛28 和里化饮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汤邪闭经输项背强几几31 解表散邪葛根汤邪郁不解颈项强98疏解清热小柴胡汤颈项强99邪结郁阻结胸者,项亦强131 攻下结热大陷胸丸寒邪束表头痛发热,身疼腰痛35辛温解表麻黄汤无汗,发热,身疼痛46身疼痛者⋯⋯后身疼痛91表邪未解身体疼痛者372 解肌去邪桂枝汤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387寒邪束表发热恶寒,身疼痛38 发汗解表大青龙汤霍乱表邪头痛发热,身疼痛386 温里和表五苓散、理中丸表邪未解脉反沉⋯⋯身体疼痛92 温阳救里四逆汤里寒又急汗后营虚身体痛,脉沉迟者62 温养血脉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阳虚湿搏身体痛⋯⋯脉沉者305 温阳除湿附子汤寒邪束表太阳病⋯⋯骨节疼痛35 解表散邪麻黄汤表邪外束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146 疏解表邪柴胡桂枝汤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174 温经祛湿桂枝附子汤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175 温经散邪甘草附子汤寒湿凝滞骨节痛,脉沉者305 温经散寒附子汤阳虚不布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353 回阳通脉四逆汤风寒在表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39 解表散邪大青龙汤热盛津伤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107 清热去邪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津液耗伤腹满身重,难于转测219 清热生津白虎汤邪热伤气不恶寒者,其身必重208 泻下热结大承气汤阳虚水泛四肢沉重疼痛316 温阳利水真武汤气虚精亏其人体重,少392 清虚热烧裈散阳虚津亏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20 温通经脉桂枝加附子汤筋脉失濡脚挛急29益阴缓急芍药甘草汤胫尚微拘急30阴虚不润或引阴中拘挛⋯⋯膝胫拘急者392 滋阴清热烧裈散阳气衰微内拘急⋯⋯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353回阳救逆四逆汤四肢拘急,手足逆冷388阳衰阴竭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390 回阳通脉通脉四逆汤加猪脂汁表邪太甚反不烦解者24解肌发表桂枝汤表邪未尽半日许复烦57烦表邪未解微恶寒,肢节烦疼146 解表散邪柴胡桂枝汤表证表热被劫解烦导水文蛤散弥更益烦⋯急欲饮水,反不解渴者141水热内结化水和表五苓散烦脉浮,烦渴者72水饮内停六七日不解而烦⋯⋯名曰水逆74 温化水湿五苓散里证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156大烦渴不解26里热炽盛大渴,舌上干燥而烦168 清热生津除烦白虎加人参汤口燥烦,心烦169阳热过重其人发烦,目瞑46 发散火邪麻黄汤邪热郁阻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96 疏利邪热小柴胡汤邪热结滞心下急,郁郁微烦者103 清下热邪大柴胡汤热扰心神胸满烦惊⋯⋯谵语107 清热镇惊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烦阳热内遏往来寒热,心烦者147 疏解阳郁柴胡桂枝干姜汤热扰胸膈心下痞鞕而满⋯⋯心烦不得安158 消痞泻热甘草泻心汤热证虚烦不得眠76热扰胸膈而烦热胸中窒者77 清热除烦栀子豉汤下利后更烦375热扰胸腹心烦腹满79 清热行气栀子厚朴汤胸热下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80 清上温下栀子干姜汤热结胃肠腹微满,郁郁微烦123 和胃荡热调胃承气汤心火亢盛心中烦,不得卧303 滋肾清心除烦黄连阿胶汤肾阴亏虚胃肠燥结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207 润燥荡热调胃承气汤烦燥屎内结心中懊憹⋯⋯若有燥烦者258攻下燥结大承气汤燥屎不尽烦不解,腹满痛者241实证胃肠热滞微烦⋯⋯大便因鞕者250 下滞和胃小承气汤痰实内结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355 涌吐痰实瓜蒂散中阳虚弱心中悸而烦者102 温中补虚小建中汤烦气血不足虚证虚火上炎少阴病,下利⋯⋯心烦310 滋阴降火猪肤汤阴虚火结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319 滋阴清热利水猪苓汤烦阴盛格阳厥逆无脉,干呕烦者315 回阳固脱白通加猪胆汁汤寒证肠寒胃热,蛔虫窜扰而复时烦者338 安蛔除烦乌梅丸烦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174 温经散寒桂枝附子汤风湿相搏175风湿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温经除湿甘草附子汤热不汗出而烦躁者38 解表清热大青龙汤表郁里热证实烦躁,心下鞕251 攻下泻热小承气汤胃肠燥实证津伤阳虚咽中干,烦躁吐逆者29温阳济阴甘草干姜汤厥逆,咽中干,烦躁30烦躁虚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61 温阳祛寒甘姜附子汤阳虚阴盛证59阴伤阳虚发汗,若下之⋯⋯烦躁者扶阳救阴茯苓四逆汤心阳受伤因烧针烦躁者118 温阳除烦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寒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309 温阳散寒吴茱萸汤寒邪犯胃证热证不得眠虚证虚证惊热证悸水停喜忘实证热证发狂虚证谵语热证热扰心神虚烦不得眠76 清热除烦栀子豉汤阴盛阳扰昼日烦躁不得眠61 温阳散寒干姜附子汤热扰心神心烦不得眠319 滋阴清热利水猪苓汤水停邪扰烦躁不得眠71 通阳化水五苓散心阳损伤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64 温补心阳桂枝甘草汤中阳虚弱心中悸而烦者102 温中补虚小建中汤心血亏虚脉结代,心动悸177补益心血炙甘草汤心阳不振温通心阳热扰心神下之,胸满烦惊107 解热镇惊柴胡龙骨牡蛎汤饮停心下伤寒厥而心下悸356 温化水饮茯苓甘草汤水气凌心心下悸,头眩,身瞤动82 温阳利水真武汤水气上凌或心下悸96 疏利水邪小柴胡汤阳虚水停其人脐下悸者237 温阳化水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瘀血内阻其人喜忘者65 破血逐瘀抵当汤热扰心神其人如狂之⋯⋯但少腹急结者106 破瘀泻热桃核承气汤心气散乱亡阳,必惊狂112 温阳安神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里热炽盛谵语遗尿⋯⋯若自汗出者219 辛寒清热白虎汤热扰心神胸满烦惊⋯⋯谵语107 清热安神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肝胆火炽发汗则谵语⋯⋯五六日谵语不止142热入血室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143 清泻肝热刺期门下血谵语者216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胃肠燥实但发热谵语者谵语,有潮热谵语大便难而谵语者实证胃肠燥实谵语,发潮热热结旁流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胃肠燥结若胃气不和谵语者懊憹心中懊憹热扰胸膈热证217212215攻下燥结大承气汤220214攻下热结小承气汤37429 润燥下热调胃承气汤76221 清热除烦栀子豉汤228懊憹邪热内扰心中懊憹134 攻下热结大陷胸汤实证燥热上扰心中懊憹而烦238 攻下燥结大承气汤太阳病⋯⋯无汗而喘者35表邪犯肺喘而胸满者36 宣肺平喘麻黄汤咳喘阳明病,无汗而喘者235表证发热而咳⋯⋯或喘40温肺化水小青龙汤水气射肺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41表邪壅肺下之微喘者43 解肌利肺桂枝加厚朴杏子汤邪热迫肺汗出而喘,无大热者63宣肺清热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162咳喘34邪热蒸肺利遂不止⋯⋯汗出而喘者清解平喘葛根黄芩黄连汤热证96邪热郁肺胸胁苦满⋯⋯或咳者清热利肺小柴胡汤水热犯肺下利六七日,咳而呕319 滋阴清热利水猪苓汤咳喘腹满而喘208攻下燥实大承气汤实热壅滞242实证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咳喘316寒水上犯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温阳利水真武汤虚证邪结气阻太阳病⋯⋯短气躁烦134 攻下邪结大陷胸汤水饮攻肺干呕短气152 逐下水饮十枣汤短气175气化失宣汗出短气温阳化湿甘草附子汤里证231邪阻气机短气,腹都满清热解郁小柴胡汤实邪阻闭阳明病⋯⋯短气,腹满而喘208 泻下燥结大承气汤气虚热郁若少气者76 益气清热栀子甘草豉汤短气392气阴两虚阴阳易之为病⋯⋯少气滋阴清热烧裈散虚证397气虚津亏虚羸少气益气清热竹叶石膏汤寒邪犯胃吐利,手足逆冷309 温中散寒吴茱萸汤寒湿凝滞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305 温经散寒附子汤阳衰阴盛手足厥逆,脉微欲绝317 温阳散寒通脉四逆汤阳衰阴竭厥逆无脉315 回阳通脉白通加猪胆汁汤厥逆血虚寒凝手足厥寒,脉细欲绝351 养血散寒通脉当归四逆汤阴盛阳脱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370 回阳固脱通脉四逆汤寒厥又下利厥逆而恶寒353阴盛阳衰回阳救逆四逆汤吐利汗出⋯⋯手足逆冷者388寒热错杂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357 扶正宣郁麻黄升麻汤正虚邪郁清上温下阴竭阳脱吐已下断,汗出而厥390 回阳固脱通脉四逆汤热厥里热沉伏脉滑而厥者,里有热350 寒凉清热白虎汤气厥气郁阳遏少阴病,四逆⋯⋯318 宣畅气机四逆散厥蛔厥蛔虫内扰蛔厥者338 寒热并用乌梅丸扶正安蛔逆355痰厥痰阻胸阳病人手足厥冷⋯⋯心下满而烦涌吐痰邪瓜蒂散饮厥饮阻阳遏手足寒,脉弦迟324 温阳散寒四逆汤伤寒厥而心下悸356 温阳化饮茯苓甘草汤湿瘀血分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262 散瘀利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热郁于里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98清热解郁小柴胡汤胁下及身痛⋯⋯一身及目悉黄237发黄血结发黄身黄,脉沉结,少腹鞕125 破血行瘀抵当汤湿热郁蒸伤寒身黄,发热261 清热利湿栀子柏皮汤湿热瘀蒸此为瘀热在里,身必黄236活瘀清热利湿茵陈蒿汤身黄如橘子色260湿热阻滞小便不利⋯⋯身必发黄236清热利湿茵陈蒿汤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260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231小便邪热郁阻面目及身黄⋯⋯小便难者98 疏利邪热小柴胡汤胸胁苦满⋯⋯小便不利96不利热郁不行胸满烦惊,小便不利107 疏利三焦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热证242燥热阻结病人小便不利⋯⋯有燥屎也泻下燥结大承气汤水热互结渴欲饮水,小便不利223 滋阴清热利水猪苓汤气机郁滞或小更不利318 疏调气机四逆散水气不化或小便不利40 温阳化水小青龙汤水停下焦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71化气行水五苓散小便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156不利三焦失疏小便不利,渴而不呕147 疏利三焦柴胡桂枝干姜汤气化水停不化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28 化湿行水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汤不行风湿阻遏风湿相搏⋯⋯小便不利175 温经化湿甘草附子汤小便阳虚不化小便不利316 温阳化水真武汤下元不固小便不利,下利不止307 温暖下焦桃花汤不利汗多亡津虚证其人恶风,小便难20 温阳固表止汗桂枝加附子汤阳虚不化热证里热下迫小便数,大便因鞕者250 清下滞热小承气汤燥热迫津涩则小便数247 攻下润燥麻子仁丸热结在血小便自利者124抵当汤小便自利125 破血攻瘀实证水无内停小今反利者126 抵当丸便津液下泄须小便利,屎定鞕251 攻下燥结大承气汤利津泄致燥小便自利者233 润燥下结蜜煎导法虚证阳虚水泄或小便利316 温阳化水真武汤里虚阳衰小便复利,身有微热377回阳救逆四逆汤元阳将脱小便复利而大汗出389胸邪郁于肺喘而胸满者36 宣肺散邪麻黄汤胁热郁胸中烦热,胸中窒者77 清宣郁热栀子豉汤满胸闭不伸脉促,胸满者21 温通胸阳桂枝去芍药汤邪阻邪扰胸中胸满烦惊107 清热除烦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胸中虚火上扰咽痛,胸满,心烦310 滋阴降火猪肤汤设胸满胁痛者37胸胁苦⋯⋯或胁下痞鞕96胸邪热内郁伤寒四五日⋯⋯胁下满99胸胁满而呕104 清疏邪热小柴胡汤胁胸胁不利满胸胁满不去者229邪郁胁下鞕满266胸胁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98水饮内阻胸胁满微结147 散邪化饮柴胡桂枝干姜汤血瘀热阻胸胁下满如结胸状143 清泻肝热刺期门胁痛饮聚胸胁引胁下痛152 逐下水饮十枣汤实证胁痛设胸满胁痛者37邪犯胸胁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98 疏利邪热小柴胡汤热证胁下及心痛231腹热郁气滞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79 清热行气栀子厚朴汤胀热邪郁阻腹满胁下及心痛231 疏利邪热小柴胡汤满湿热郁结小便不利,腹微满者260 清热利湿茵陈蒿汤热证邪热内盛腹满身重219 清热生津白虎汤腹邪热内滞腹微满,郁郁微烦123 行滞泻热调胃承气汤燥热内阻腹胀满者249 清下燥结胀腹满痛者254满燥实阻结腹满不减255 攻下燥结大承气汤实证六七日腹胀不大便322腹胀脾虚气滞发汗后,腹胀满者66 补脾行滞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满脾虚寒凝因尔腹满时痛者279 温阳通脉桂枝加芍药汤虚证脾阳虚衰下利腹胀满372 温复脾阳四逆汤寒凝于里胃中有邪气,腹中痛173 温中通阳黄连汤腹痛脾虚气滞因尔腹满时痛者279 温脾通脉桂枝加芍药汤下焦虚寒腹痛⋯⋯便脓血者307 祛寒止痛桃花汤虚寒阳虚阴盛腹痛,小便不利316 温阳化水真武汤阳衰阴盛下利清谷⋯⋯或腹痛317 回阳救逆通脉四逆汤腹痛燥屎阻结发汗不解,腹满痛者254 泻下燥结大承气汤邪热阻滞或腹中痛96 疏利气机小柴胡汤实热肝郁气滞少阴病,四逆⋯⋯腹中痛者318 疏肝行滞四逆散热结气滞心下急,郁郁微烦者103 泻热行滞大柴胡汤心下邪热郁结心中结痛者78 清宣郁热栀子豉汤心下因鞕134满鞕心下痛,按之石鞕者135热证水热互结攻下热结大陷胸汤从心下至少腹硬鞕而痛不可近者137若心下满而鞕痛者149心下燥实在里烦躁,心下鞕⋯⋯须小便利,屎定鞕251泻下里实大承气汤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321满鞕痰实壅滞心下满而烦355 涌吐痰邪瓜蒂散实证152饮停胸胁心下痞鞕满,引胁下痛逐下水饮十枣汤心下水湿内阻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28 和脾利水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汤满鞕饮停心下心下逆满,气上冲胸67 温阳利水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汤虚证胃虚气逆心下痞鞕而满158 和胃补中,降逆消痞甘草泻心汤心下因鞕,则为结胸134大结胸水热互结结胸热实135攻下热结大胸陷汤但结胸136结胸此为结胸也149小结胸邪与痰结小结胸病138 消痰开结小陷胸汤寒实寒实内结寒实结胸141 攻痰破结三物白散痞热聚心下心下痞,按之濡154 泻热清痞大黄黄连泻心汤寒热互结心下痞鞕,干噫食嗅157 散邪消痞生姜泻心汤热证热痞表虚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155 消痞固表附子泻心汤气虚邪滞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149 和胃消痞半夏泻心汤痞胃虚气逆医见心下痞⋯⋯其痞益甚158 补虚消痞甘草泻心汤胃虚痰聚心下痞鞕,噫气不除161 消痞降逆旋覆代赭汤虚证脾虚寒逆利下不止,心下痞鞕163 健脾温中桂枝人参汤水湿停聚痞不解⋯⋯小便不利者156 温阳行水五苓散痞饮停心下心下痞鞕满152 逐下水饮十枣汤实证痰邪壅阻胸中痞鞕,气上冲喉咽不得患者166 涌吐痰实瓜蒂散热郁气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97 疏利邪热小柴胡汤膈内拒痛134实证邪结阻滞从心下至少腹而痛不可近137 泻下邪结大陷胸汤痛若心下满而鞕痛者149痰热互结按之则痛138 涤痰开结小陷胸汤腐秽积滞大实痛者279 泻秽止痛桂枝加大黄汤风湿风湿相搏近之则痛剧175 温经止痛甘草附子汤寒证水气内停心下有水气⋯⋯少腹满40 温化水气小青龙汤邪聚下焦少腹里急392 清利下焦烧裈散少其人如狂⋯⋯但少腹急结者106 泻下瘀热桃仁承气汤腹实证血结下焦以热在下焦,少腹当鞕满124攻下血结抵当汤满少腹鞕⋯⋯其人如狂者125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126 缓攻血结抵当丸邪热内结从心下至少腹鞕满而痛不可近者137 攻下热结大陷胸汤水气上逆心下逆满,气上冲胸67 温阳利水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汤气虚证寒气上乘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117 温通心阳桂枝加桂汤上平冲降逆冲虚热上冲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392 清热降逆烧裤散实证痰实壅滞胸中痞鞕,气上冲喉咽不得息者166 涌吐痰实瓜蒂散。

伤寒论方剂总结

伤寒论方剂总结

伤寒论方剂总结伤寒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由于其症状多样且复杂,治疗起来也较为困难。

在中医中,伤寒被视为是寒邪入侵人体,引起了体内寒热不和的病理变化。

为了对抗这种异常状态,中医师们总结出了不少有效的方剂,用以治疗伤寒。

本文将对伤寒论的方剂进行总结,以便于更好地了解伤寒的治疗方法。

在伤寒论中,最著名和最常用的方剂之一是桂枝汤。

桂枝汤是由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和大枣组成的,具有温通阳气、解表散寒的作用。

它被广泛应用于治疗伤寒的初期,特别是在表邪较重、病情较寒的情况下。

桂枝汤的应用不仅能缓解发热、恶寒和头痛等症状,还能促进汗出和阳气的恢复。

与桂枝汤类似,麻黄汤也是伤寒的常用方剂之一。

麻黄汤的组成成分包括麻黄、桂枝、杏仁和甘草,具有发汗、祛风寒、宣肺气的功效。

这方剂适用于伤寒病邪在阳明经脉,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不退、无汗、恶风寒等。

麻黄汤的应用能够打开阳明经脉,促进热邪排出,同时也能舒缓头痛、咳嗽等症状。

除了桂枝汤和麻黄汤外,伤寒论中还有一些其他方剂也非常有用。

例如,黄连汤是由黄连、黄芩、黄柏、黄芩和干姜等药物构成的,具有热清毒、凉血解毒的作用。

这方剂适用于伤寒病邪进一步侵犯脾胃,出现口干苔黄、大便秘结等症状。

另外,法半夏汤和犀角地黄汤也是常用方剂,分别适用于伤寒病邪伤及胃肠和伤及阴血的情况。

当然,在治疗伤寒时,方剂的运用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除了使用单一的方剂,中医师们还常常根据病情的变化来进行联合使用。

例如,当患者病情不断加重,体温持续升高时,医师可能会在桂枝汤中加入黄连等药物,强化其解毒效果。

同样地,如果患者出现心悸、失眠等神经系统症状,医师可能会联合使用柴胡汤或桂枝加葛根汤,以调和气血、平肝安神。

总结起来,伤寒论方剂提供了丰富的治疗伤寒的方法。

桂枝汤、麻黄汤等方剂被广泛应用于伤寒的初期,能够解表散寒、发汗解热。

而黄连汤、法半夏汤等方剂则适用于伤寒病邪进一步侵犯脏腑,解毒、凉血。

在治疗伤寒时,方剂的组合使用和调整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伤寒论》总结

伤寒论》总结

伤寒论》总结伤寒论》总结一、太阳病一)提纲太阳病的特征是脉浮,头项强痛且伴随恶寒。

(1)太阳中风证的特征是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

(2)太阳伤寒证的特征是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

(3)太阳温病的特征是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

(6)二)太阳病本证1、桂枝汤证桂枝汤适用于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的患者。

阳浮导致自发热,阴弱导致自出汗,患者恶寒、恶风、发热、鼻鸣干呕。

桂枝汤的治疗原则是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组成为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服用时,须在服药后喝热稀粥,直到全身微微有汗为止。

如果病情较重,可以每天服用一次,一周后观察病情。

(12)适应证:1)头痛、发热、汗出、恶风的患者。

2)初服桂枝汤时,烦躁不安的患者,可以先刺风池、风府,再服用桂枝汤。

3)伤寒发汗后,半日内病情再次加重,脉浮数的患者。

4)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的患者。

5)病人常自汗出,这是荣气和的表现。

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XXX。

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再次出汗则XXX,病情得以缓解。

6)患者脏器无其他疾病,时常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这是卫气不和的表现。

在这种情况下,先让患者发汗,病情会得到缓解。

2、麻黄汤证麻黄汤适用于太阳病,头痛、发热,身体和骨骼疼痛,恶风,无汗而喘的患者。

麻黄汤的治疗原则是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组成为麻黄、桂枝、甘草、杏仁。

服用时,先煮麻黄,再温服八合,等待微微出汗后再停止服用。

(35)3、大青龙汤证大青龙汤适用于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体疼痛,不出汗而烦躁的患者。

如果患者脉微弱,汗出恶风,则不适合服用大青龙汤。

服用后会出现厥逆、筋惕肉?等逆症。

治疗原则是辛温解表,内清郁热。

组成为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生姜、大枣、石膏。

服用时,先煮麻黄,等待微微出汗后停止服用。

(38)4、小青龙汤证小青龙汤适用于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的患者。

伤寒论太阳病方剂总结

伤寒论太阳病方剂总结

伤寒论太阳病方剂总结伤寒论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其中太阳病方剂是治疗伤寒病的重要组成部分。

太阳病方剂根据伤寒病的不同病情,采用不同的药物配伍,以达到解表散寒、发汗解肌的疗效。

本文将对伤寒论太阳病方剂进行总结,以便医学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方剂。

1. 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此方剂主要适用于伤寒病初起,表现为寒热往来、恶寒发热、头痛、身痛等症状。

麻黄具有发散寒邪的作用,桂枝能温经散寒,杏仁能平喘化痰,甘草则有调和药性的作用。

2. 桂枝汤: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此方剂适用于伤寒病初起,表现为恶寒发热、汗出不解、肢体疼痛等症状。

桂枝具有发散寒邪、温经散寒的作用,芍药能活血化瘀,甘草调和药性,生姜能温中散寒,大枣则有养血安神的作用。

3. 防己黄芩黄连汤:防己、黄芩、黄连、甘草。

此方剂适用于伤寒病初起,表现为恶寒发热、口渴、汗出不解、尿黄等症状。

防己具有祛湿解表的作用,黄芩能清热解毒,黄连有清热燥湿的作用,甘草调和药性。

4. 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人参、甘草。

此方剂适用于伤寒病初起,表现为恶寒发热、胸胁胀痛、呕吐等症状。

柴胡能解表宣肝,黄芩清热解毒,半夏降逆止呕,生姜温中散寒,大枣养血安神,人参补益气血,甘草调和药性。

5. 小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人参、甘草、干姜、黄柏。

此方剂适用于伤寒病初起,表现为恶寒发热、胸胁胀痛、呕吐、泄泻等症状。

小柴胡汤在柴胡汤的基础上增加了干姜和黄柏,干姜能温中散寒,黄柏能燥湿止泻。

6. 茵陈蒿汤:茵陈、蒿草、柴胡、生姜、大枣、甘草。

此方剂适用于伤寒病初起,表现为恶寒发热、心烦不宁、胁肋胀痛等症状。

茵陈和蒿草具有祛湿解表的作用,柴胡宣肝解郁,生姜温中散寒,大枣养血安神,甘草调和药性。

7. 栀子豉汤:栀子、生姜、大枣、豆豉、甘草。

此方剂适用于伤寒病初起,表现为恶寒发热、胸胁胀痛、呕吐、泄泻等症状。

栀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生姜温中散寒,大枣养血安神,豆豉解毒,甘草调和药性。

《伤寒论》部分重点方剂归纳和总结

《伤寒论》部分重点方剂归纳和总结

《伤寒论》部分重点方剂归纳和总结第一章——太阳病辨证论治1、桂枝加葛根汤证提要:太阳中风兼经气不利的证治。

病机:风寒外束,营卫不和,经输不利,筋脉失养。

主症:发热,汗出,恶风,项背拘紧固缩,转动不灵。

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升津舒经。

方药:桂枝加葛根汤(桂枝汤加葛根)2、葛根汤证提要:太阳伤寒兼经输不利的证治。

病机:风寒之邪束表,太阳经输不利。

主症:恶寒(风),发热,头痛,无汗,项背拘急不舒,脉浮紧。

治法:发汗解表,升津舒筋。

方药:葛根汤(桂枝汤减轻桂芍用量,加葛根、麻黄)3、桃核承气汤证提要:蓄血轻证的证治。

病机:血热互结于下焦。

主症:少腹急结,小便自利,其人如狂,或发热,以午后或夜间为甚,舌红苔黄或有瘀斑,脉沉涩。

治法:泻下瘀热。

方药:桃核承气汤(桃仁、大黄、芒硝、桂枝、甘草)4、蓄水证证提要:蓄水证的证治。

病机:水蓄膀胱,气化不利,兼有表证未除。

主症:少腹硬满,小便不利,渴欲饮水,饮不解渴,甚则饮入即吐,苔白滑。

治法:通阳化气利水,兼以解表。

方药:五苓散(泽泻、桂枝、白术、猪苓、茯苓)5、葛根黄芩黄连汤证提要:里热协表邪下利的证治。

病机:热迫大肠,兼表证不解。

主症:下利不止,肛门灼热、大便臭恶稠粘,小便黄赤,喘而汗出,或兼表证。

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止利,兼以解表。

方药:葛根芩连汤(葛根、黄芩、黄连、甘草)6、桂枝人参汤提要:脾虚下利而表邪不解的证治。

病机:脾阳不足,兼有表邪。

主症:下利不止,心下痞硬,兼发热恶寒。

治法:温中解表。

方药:桂枝人参汤(理中汤加桂枝)7、大陷胸汤证提要:大结胸的证治。

病机:水热互结于心下胸胁。

主症:心下硬痛拒按,伴见心烦,潮热,口渴,头汗出,不大便等,脉沉紧。

治法:泻热逐水,峻下破结。

方药:大陷胸汤(大黄、芒硝、甘遂)8、小青龙汤证提要:太阳伤寒兼水饮内停的证治。

病机:风寒束表,水饮内停。

症状:恶寒,发热,咳嗽,气喘,呕恶,脉浮紧(或浮滑),或兼见其他水饮内停的症状。

伤寒论对偶方证归纳

伤寒论对偶方证归纳

伤寒论对偶方证归纳
《伤寒论》是我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其中对于对偶方证的归纳总结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以下是对伤寒论对偶方证的归纳总结:
1. 桂枝加芍药汤与桂枝汤:桂枝加芍药汤是桂枝汤的变方,主要用于治疗气滞血瘀型的病症。

桂枝汤则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型的病症。

两者的区别在于桂枝加芍药汤中加入了芍药,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2. 小青龙汤与大青龙汤:小青龙汤与大青龙汤是治疗伤寒表里同病的方剂,小青龙汤主要用于治疗表邪重、里证轻微的病情,而大青龙汤则主要用于治疗里证较重、表邪轻微的病情。

两者的区别在于小青龙汤中的药物配伍较为轻灵,而大青龙汤中的药物则较为厚重。

3. 葛根汤与葛根芩连汤:葛根汤是治疗表证的方剂,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发热等症状。

葛根芩连汤则是在葛根汤的基础上加入了黄芩、黄连等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湿热病邪内盛的病情。

两者的区别在于葛根汤以解表为主,而葛根芩连汤则以清热为主。

4. 附子汤与真武汤:附子汤是治疗里寒证的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四肢冰冷、脉微欲绝等症状。

真武汤则是在附子汤的基础上加入了茯苓、白术等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脾肾阳虚的病情。

两者的区别在于附子汤
以温里为主,而真武汤则以温阳为主。

总之,伤寒论对偶方证的归纳总结为医生在临床应用方剂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也为后来的医家研究和发展方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伤寒论》方证总结!按“证”把条文归纳好了

伤寒论》方证总结!按“证”把条文归纳好了

伤寒论》方证总结!按“证”把条文归纳好了太阳病辨证纲要【太阳病提纲】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分类-太阳中风】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病分类-太阳伤寒】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太阳病本证【太阳病经证-中风表虚证-桂枝汤证】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95.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太阳病经证-中风表虚证-兼证-桂枝加葛根汤证】14.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太阳病经证-中风表虚证-兼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43.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18.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太阳病经证-中风表虚证-兼证-桂枝加附子汤证】20.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太阳病经证-中风表虚证-兼证-桂枝去芍药汤证】21.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太阳病经证-中风表虚证-兼证-桂枝新加汤证】62.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太阳病经证-伤寒表实证-麻黄汤证】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太阳病经证-伤寒表实证-兼证-葛根汤证】3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32.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太阳病经证-伤寒表实证-兼证-葛根加半夏汤证】33.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太阳病经证-伤寒表实证-兼证-大青龙汤证】38.太阳中风,脉浮紧,恶寒发热,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仲景 伤寒论 里方证相应经方汇总

仲景 伤寒论 里方证相应经方汇总

仲景伤寒论里方证相应经方汇总仲景伤寒论里方证相应经方汇总一、主题介绍仲景,古代医学家,他所著述的《伤寒论》被誉为中医经典之一,对中医理论和诊断治疗方法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伤寒论》是一部论述伤寒病病因、发病机理以及其诊断与治疗方法的专著,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和教育领域。

在《伤寒论》中,仲景根据不同的病机,分类了多个病证,并据此给出相应的治疗方剂。

这些方剂是从古代医书中汇总而来,通过广泛的实践应用,被证实具有较好的疗效。

本文将按照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及的方证相应经方,进行详细的汇总和评述。

二、方证相应经方汇总1. 太阳证(表证)太阳证是指外邪入侵人体后,初期表现为寒邪束表、脉浮等症状的一类病证。

仲景所述的太阳证包括伤寒初起、脉浮、头项强痛、恶寒发热、汗出、喜温喜按等特点。

对于太阳证,仲景推荐使用的方剂主要包括桂枝汤、麻黄汤、麻杏石甘汤等。

2. 阳明证(实证)阳明证是指外邪入侵人体后,病情进一步发展,表现为实热、便秘、口干等症状的一类病证。

仲景所述的阳明证主要包括伤寒二三日、口渴欲饮、大便秘结、腹胀疼痛、小便少等症状。

对于阳明证,仲景推荐使用的方剂主要包括大承气汤、大黄甘遂汤等。

3. 少阳证(半表半里证)少阳证是指外邪入侵人体后,病情进一步发展,初期表现为半表半里的一类病证。

仲景所述的少阳证主要包括伤寒初起、寒热不食、苔黄、胁痛等症状。

对于少阳证,仲景推荐使用的方剂主要包括柴胡汤。

4. 太阴证(寒证)太阴证是指外邪入侵人体后,病情进一步发展,表现为寒邪郁于里、体寒、脉沉等寒证的一类病证。

仲景所述的太阴证主要包括伤寒三五日、脉沉紧、身寒而无汗、苔白等症状。

对于太阴证,仲景推荐使用的方剂主要包括白通汤、大建中汤等。

5. 厥阴证(食证)厥阴证是指外邪入侵人体后,病情进一步发展,表现为胃寒、腹胀等症状的一类病证。

仲景所述的厥阴证主要包括伤寒五七日、脉微紧、下利清谷、口不渴、腹微满等症状。

对于厥阴证,仲景推荐使用的方剂主要包括小建中汤。

伤寒论的经方的梳理总结分类

伤寒论的经方的梳理总结分类

伤寒论的经方的梳理总结分类
《伤寒论》是中医的经典典籍,其中包含了许多经方,这些经方是中医治疗各种疾病的经典药方。

以下是《伤寒论》经方的梳理总结分类:
1. 辛散方: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其代表方为麻黄汤、桂枝汤等。

这些方子中的药物多具有发散风寒、解表散寒的作用,能够有效地缓解感冒症状,如发热、头痛、咳嗽等。

2. 寒泻方:主要用于治疗热邪内盛,其代表方为白虎汤、承气汤等。

这些方子中的药物多具有清热解毒、泻火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清除体内热毒,缓解热性疾病,如高热不退、便秘等。

3. 温补方:主要用于治疗虚寒性疾病,其代表方为人参汤、四逆汤等。

这些方子中的药物多具有温中散寒、补益气血的作用,能够有效地缓解虚寒性症状,如胃痛、腹泻、阳痿等。

4. 和解方:主要用于治疗半表半里的疾病,其代表方为小柴胡汤等。

这些方子中的药物多具有和解表里的作用,能够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缓解身体不适症状。

5. 调理方:主要用于治疗脏腑功能失调的疾病,其代表方为六味地黄丸、逍遥散等。

这些方子中的药物多具有调理脏腑功能的作用,能够缓解慢性疾病的症状,如失眠、消化不良等。

以上是对《伤寒论》经方的梳理总结分类,这些经方的应用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情况进行选择,不同的经方有不同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中医】伤寒论112方证总结

【中医】伤寒论112方证总结

【中医】伤寒论112⽅证总结特别提⽰本篇内容仅限于中医临床医师辨证论治使⽤,禁⽌⾮医护⼈员采⽤,若因私⾃采⽤出现的任何后果,与本平台⽆关。

《伤寒论》112⽅证1.汤证:桂枝汤(12)病机:汗孔失固(表虚),汗出伤营,故⽈“营弱”;风邪乘虚⽽⼊,在腠理,故⽈“卫强”。

脉症:发热,汗出,恶风,头项强痛,⼝和不渴,脉浮缓(阳浮⽽阴弱)。

治法: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处⽅:桂枝6g 芍药6g 炙⽢草3g ⽣姜6g ⼤枣4枚应⽤:外感病初期,项背部诸疮病的初期,见桂枝汤证者,及⾃汗等证可⽤此⽅。

此外,现代临床还多⽤于治疗过敏性⿐炎,多形性红斑,湿疹,荨⿇疹,⽪肤瘙痒症,肩凝症,⽆脉症,妊娠反应,⼈⼯流产后发热等。

2.汤证:桂枝加葛根汤(14)病机:同桂枝汤证,但经脉郁滞较突出。

脉症:发热,汗出,恶风,项背拘急,脉浮缓。

治法:调和营卫,疏利经脉。

处⽅:葛根9g 桂枝4.5g 芍药4.5g ⽣姜6g 炙⽢草3g ⼤枣4枚应⽤:⿇疹初期,疹见未齐,见桂枝汤证者;痢疾初期,或胃肠病兼见桂枝汤证者。

他如落枕、颈椎病、头痛亦可酌⽤此⽅。

注:原书中有⿇黄,于理不合。

从林亿、朱肱之说,去⿇黄。

3.汤证:桂枝加附⼦汤(20)病机:在桂枝汤证基础上,⼜兼见因阳虚⽽漏汗之症,可由太阳中风误汗⽽致。

脉症:恶风,汗出不⽌,⼩便难,四肢拘急,难以屈伸,或见⼿⾜冷,肢节微痛,脉沉微。

治法:扶阳⽌汗,调和营卫。

处⽅:桂枝6g 芍药6g 炙⽢草3g ⽣姜6g ⼤枣4枚炮附⼦3~4.5g应⽤:治阳虚⾃汗。

4.汤证:桂枝去芍药汤(21)病机:太阳病⽽胸阳轻微受损,可由误下伤阳⽽致。

脉症:表证未解,但觉⽓上冲胸,胸满⽽微闷,苔薄⽩,⼨⼝脉较关尺部为盛。

治法:扶阳解表。

处⽅:桂枝6g 炙⽢草4.5g ⽣姜6g ⼤枣4枚应⽤:本⽅加味可⽤于冠⼼病⼼绞痛属阳虚证型者。

注:因胸满故桂枝汤去芍药。

本⽅为桂枝⽢草汤加姜枣⽽成。

5.汤证:桂枝去芍药加附⼦汤(22)病机:太阳病,⾥阳虚,表邪内陷,可由误下伤阳⽽致。

《伤寒论》汤证总结

《伤寒论》汤证总结

《伤寒论》汤证小结太阳病篇【汤证小结】证:恶寒发热,头项强痛,汗出,口不渴,鼻鸣干呕,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缓(无力)理:外感风寒,卫气不固,营阴失守(正气抗邪无力)法:辛温解表,缓汗兼补(扶卫敛营)方:桂枝汤药: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汤证小结】证:恶寒发热,项背强几几,口不渴,汗出,苔白润,脉浮缓。

理:表寒虚兼太阳经气不利法:缓散表寒,升津柔筋方:桂枝加葛根汤药:桂枝汤加葛根【汤证小结】证:恶寒发热,头项强痛,口不渴,汗出,喘咳,苔白润,脉浮缓。

理:表寒虚诱发宿喘或表寒误下气逆致喘法:缓汗兼补,降气平喘方: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药:桂枝汤原方加厚朴二两杏仁五十枚【汤证小结】证:恶风寒发热,汗漏不止,小便难,四肢挛急,舌苔白,脉沉迟而微。

理:表邪未解,过汗气阴二亏,阳虚欲脱法:解肌祛风,扶阳固表方:桂枝加附子汤药:桂枝汤原方加炮附子壹枚【汤证小结】【汤证小结】证:恶寒发热,汗出恶风,兼脉沉迟,身疼痛理:汗不如法,表虚而兼气阴不足法:缓汗解表,佐补气阴方: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药:桂枝汤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汤证小结】证:恶寒发热,头项强痛,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苔白润滑,脉沉紧。

理:汗、下后,表邪未解,水气内停(表里同病)法:禾U小便兼以通阳达表方: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药:桂枝汤原文去芍药加茯苓、白术各三两【汤证小结】证:恶风寒发热,头项强痛,身痛,腰及骨节疼,呕逆,喘咳,无汗,口不渴,苔薄白而润,脉浮紧。

理:外感风寒,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正气抗邪有力)法:辛温解表,峻汗攻邪(泄卫畅营)方:麻黄汤药:麻黄桂枝炙甘草杏仁【汤证小结】证:恶寒发热,项背强几几,口不渴,无汗,苔白润,脉浮紧理:表寒实兼太阳经俞气机不利法:峻汗攻邪,升津柔筋方:葛根汤药:桂枝加葛根汤加麻黄(葛根麻黄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汤证小结】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口不渴,无汗,下利或呕,苔白润,脉浮紧理:表寒实兼邪犯于胃或肠法:峻汗攻邪,升津止泻或止呕方:葛根汤或葛根加半夏汤药:葛根汤或加半夏半升【汤证小结】证:恶寒发热,不汗出而烦躁,身疼痛(或但重,乍有轻时),口渴,苔黄白相兼,脉浮紧(缓)理:表寒实兼里热法:外解风寒,内清郁热方:大青龙汤药: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生姜大枣石膏【汤证小结】证:恶寒发热,无汗,脉紧(或沉或浮);干呕,咳喘吐白色清稀泡沫痰,背寒如掌大,舌苔白滑或水滑;或渴,禾噎,小便不利,少腹满。

《伤寒论》所有鉴别类总结

《伤寒论》所有鉴别类总结

桂枝加附子汤
4
病机
表邪不解,胸阳 受损,阳气不足
表证未解,阳虚卫外不固, 阴液不足
胸满,脉微,伴 发热,恶风寒,头痛,汗
证候 恶寒,头痛
漏不止,小便难,四肢微
急,难以屈伸,脉浮

解肌祛风,温经扶阳
治 法

畅通胸阳, 温经复阳
调和营卫, 补阳敛汗
方同 药 异 去芍药加附子
桂枝汤 加附子
证名
麻黄汤证
桂枝新加汤证
病机
风寒束表,卫阳被 遏,营阴郁滞
营卫不和,营气损 伤,经脉失养
证候
身疼痛,伴发热、 恶寒、头痛、无汗
身酸困疼痛、麻木, 或有头痛、发热、 恶风、汗出
脉象 浮紧(或浮数) 沉迟
①未经发汗身疼 鉴别 痛,汗后痛减 要点 ②脉浮紧或浮数
③病程较短
①汗后身痛不减或 加重 ②脉沉迟 ③病程较长
证名
中风表虚证
3. 茯苓甘草汤重用生姜温胃散水,治疗胃阳虚,水停中 焦,证见心下胃脘部悸动不宁,并可有胃中震水音。
4. 三方虽药仅一味之差,剂量略有出入,而主治迥异。
桃核承气汤、抵当汤、抵当丸三证鉴别
证 名 桃核承气汤证
抵当汤证
抵当丸证 14
相同 神志异常,小便自利,少腹满,轻,病势较为 轻浅
五苓散用桂枝化气行水,二苓、泽泻导水下行,白术健脾利水(以二苓、泽泻为主,重 在利水); 茯苓甘草汤则重用生姜温胃散水,桂枝、茯苓通阳化气逐饮(以茯苓、生姜为主,重在 和胃)。 二者主要鉴别点是渴与不渴、小便利与不利,以及饮水后的反应。
证型
病机


五苓散证、茯苓甘草汤证鉴别表
主证
治法

伤寒论113方的病证病机治法方药

伤寒论113方的病证病机治法方药

伤寒论113方的病证病机治法方药《伤寒论 113 方的病证病机治法方药》《伤寒论》是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一部中医经典著作,其中记载的113 方是中医方剂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方剂历经千年的实践检验,对于治疗各种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桂枝汤。

桂枝汤所针对的病证,多是外感风寒表虚证。

其病机在于卫强营弱,即卫气浮盛而营阴不足。

患者往往表现出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等症状。

治法以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为主。

其方药组成包括桂枝、芍药、生姜、大枣和炙甘草。

桂枝辛温,解肌祛风,助卫阳;芍药酸寒,敛阴和营。

生姜助桂枝解表,大枣助芍药和营,炙甘草调和诸药。

麻黄汤则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

病机为风寒束表,卫闭营郁。

患者恶寒发热、无汗而喘、头身疼痛。

治法为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方药为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

麻黄开腠发汗,宣肺平喘;桂枝解肌发表,温通经脉;杏仁降利肺气,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以恢复肺气之宣降;炙甘草调和诸药。

小柴胡汤主治伤寒少阳证。

病机为邪在少阳,经气不利,胆胃不和。

表现为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

治法为和解少阳。

方中柴胡透泄少阳之邪,疏泄气机之郁滞;黄芩清泄少阳之热;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人参、大枣、炙甘草益气扶正,御邪内传。

白虎汤用于阳明气分热盛证。

病机为阳明热盛,充斥内外。

症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等。

治法为清热生津。

其药有石膏、知母、粳米、甘草。

石膏辛甘大寒,清泻肺胃之热;知母苦寒质润,清热滋阴;粳米、甘草益胃护津。

承气汤类方剂,包括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和调胃承气汤,主要用于治疗阳明腑实证。

病机为燥热内结,腑气不通。

大承气汤证痞、满、燥、实俱备,治法峻下热结;小承气汤证痞、满、实而燥不明显,治法轻下热结;调胃承气汤证燥热内盛,而无痞、满,治法缓下热结。

五苓散所针对的是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

病机为水湿内停,膀胱气化不利。

症状为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等。

伤寒论辩证总结图表

伤寒论辩证总结图表

桂枝汤证中风表虚证 1桂枝加葛根汤 2桂枝汤兼证 3 桂枝加附子汤 4桂枝去芍药汤经 5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6桂枝新加汤本伤寒表实证麻黄汤证麻黄汤兼证 1葛根汤2大青龙汤证证 3小青龙汤表郁轻证: 1桂枝麻黄各半汤 2桂枝二麻黄一汤 3桂枝二越婢一汤腑蓄水证:五苓散证蓄血证: 1桃核承气汤 2抵当汤3抵当丸太枝子豉汤热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白虎加人参汤葛根芩连汤变 1桂枝甘草汤 2桂枝甘草龙牡汤心阳虚: 3桂枝去芍加蜀漆龙牡救逆汤4桂枝加桂汤1苓桂术甘汤 2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虚阳虚兼水气 3桂枝去桂加苓术汤脾虚: 1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2小建中汤 3桂枝人参汤阳证肾阳虚: 1干姜附子汤 2茯苓四逆汤 3真武汤1甘草干姜汤2芍药甘草汤阴阳两虚3芍药甘草附子汤证结热实结胸 1 大陷胸汤 2大陷胸丸 3小陷胸汤寒实结胸:三物白散脏结证热痞: 1 大黄黄连泻心汤 2附子泻心汤痞寒热错杂: 1半夏泻心汤 2生姜泻心汤3甘草泻心汤痰气痞证:旋覆代赭汤证水痞:五苓散痞证误治后下利:赤石脂禹余粮汤上寒下热:黄连汤火逆证热 1 栀子豉汤 2 白虎汤本证:小柴胡汤本证 3白虎加人参汤 4猪苓汤桂枝加大黄汤证蓄血证:抵当汤证太阴发黄证:1 四逆汤2白通汤寒热 1乌梅丸 2麻黄升麻汤寒 3 通脉四逆汤本错杂 3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4白通加猪胆汁汤厥阴当归四逆汤 2吴茱萸汤本化 5附子汤 6真武汤厥证寒证 3当归四逆家吴茱萸汤证7吴茱萸汤8桃花汤厥阴热证:白头翁汤9正气虚陷热厥轻证重证:白虎汤少热黄连阿胶汤厥寒厥:四逆汤化猪苓汤证逆痰逆:瓜蒂散兼表证麻黄细辛附子汤阴水厥茯苓甘草汤阴兼麻黄附子甘草汤阳虚阴盛四逆汤变少阴急下证:大承气汤(三急下)呕邪传少阳证:小柴胡汤证阳郁四逆:四逆散痈脓致呕证:热移膀胱证哕误治胃寒证伤血动津哕而腹满咽1猪肤汤 2 甘草汤3桔梗汤实热下利:1小承气汤 2栀子豉汤痛 4苦酒汤 5 半夏汤 6 半夏散下虚寒阳虚阴盛:通脉四逆汤1理中汤 2四逆汤利下虚寒下利兼表温里四逆汤霍乱3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攻表:桂枝汤4四逆加人参汤 5桂枝汤阴 1枳实栀子汤小柴胡汤 3理中汤易 4牡蛎泽泻散 5竹叶石膏汤。

张仲景《伤寒论》经方113方剂总结

张仲景《伤寒论》经方113方剂总结

张仲景《伤寒论》经⽅113⽅剂总结,去了解更多的中医知识1.桂枝汤类⽅歌(⼆⼗⼀⾸)⼀、桂枝汤:桂枝汤⽅桂芍草,佐⽤⽣姜和⼤枣。

啜粥温服取微汗,调和营卫解肌表。

⼆、桂枝加葛根汤:桂加葛根⾛经输,项背⼏⼏反汗濡。

解肌驱风滋经脉,⽤治柔痉理不殊。

三、桂枝加附⼦汤:桂加附⼦治有三,风寒肢痛脉迟弦。

汗漏不⽌恶风甚,肌肤⿇⽊卫阳寒。

四、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意何居,胸满⼼悸膻中虚。

若见咳逆和短⽓,桂⽢姜枣治⽆遗。

五、桂枝去芍药加附⼦汤:桂枝去芍避阴寒,加附助阳理固然。

脉促⽆⼒⾆质淡,胸痹治法⾮等闲。

六、桂枝⿇黄各半汤:桂加⿇杏名各半,肌表⼩邪不得散。

⾯有热⾊⾝亦痒,两⽅合⽤发⼩汗。

七、桂枝⼆⿇黄⼀汤:桂⼆⿇⼀名合⽅,寒热如疟治法良。

⼤汗之后表未解,祛邪同时正亦匡。

⼋、桂枝⼆越婢⼀汤:桂加⿇膏量要轻,热多寒少脉不丰。

⼩汗法中兼清热,桂⼆越⼀记⼼中。

九、桂枝去桂加茯苓⽩术汤:桂枝汤中去桂枝,苓术加来利⽔湿。

⼩便不利⼼下满,颈项强痛热翕翕。

⼗、桂枝加厚朴杏⼦汤:桂加厚朴杏⼦仁,喘家中风妙如神。

如今肺炎求治法,媲美⿇杏说与君。

⼗⼀、桂枝加芍药⽣姜各⼀两⼈参三两新加汤:桂枝加参新加汤,增姜加芍效⼒彰。

⾝疼脉沉⾮表证,⾎虚营弱汗多伤。

⼗⼆、桂枝⽢草汤:桂枝⽢草补⼼虚,两⼿叉冒已浇漓。

汗多亡液⼼阳弱,药少⼒专不须疑。

⼗三、⼩建中汤:桂加饴糖⼩建中,倍加芍药⽅奏功。

虚劳⾥急⼼烦悸,伤寒尺迟梦失精。

⼗四、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救逆汤:桂枝去芍恐助阴,痰⽔犯⼼狂躁纷。

龙牡安神桂枝助,蜀漆涤饮有奇勋。

⼗五、桂枝加桂汤:桂枝加桂剂量增,奔豚冲⼼来势凶。

平冲降逆解外寒,补⼼代肾⽴奇功。

⼗六、桂枝⽢草龙⾻牡蛎汤:桂枝⽢草组成⽅,龙牡加⼊安神良。

⼼悸同时兼烦躁,补阳宁⼼效果彰。

⼗七、桂枝附⼦汤:桂枝附⼦寒痹痛,去芍加附量要重。

扶阳散寒应兼顾,脉浮虚涩是其应。

⼗⼋、去桂加⽩术汤:去桂加术⼤便硬,寒湿相搏⾝疼痛。

术附姜枣加⽢草,三阴都尽冒始应。

伤寒论图表整理

伤寒论图表整理
阴阳两虚3芍药甘草附子汤4炙甘草汤
证结热实结胸1大陷胸汤2大陷胸丸
胸3小陷胸汤
寒实结胸:三物白散
:1半夏泻心汤2生姜泻心汤3甘草泻心汤
旋覆代赭汤痰气痞证:
五苓散证水痞:
痞证误治后下利:赤石脂禹余粮汤
黄连汤上寒下热:
火逆证
本证:小柴胡汤
少柴胡桂枝汤
兼大柴胡汤
兼太阴腹痛证:桂枝加芍药汤
阴变桂枝加大黄汤
证太阴发黄证:
1理中汤2四逆汤
霍乱3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4四逆加人参汤5桂枝汤
阴1枳实栀子汤
阳2小柴胡汤3理中汤
易4牡蛎泽泻散5竹叶石膏汤
变少阴急下证:大承气汤(三急下)呕邪传少阳证:小柴胡汤
证阳郁四逆:四逆散痈脓致呕证:
热移膀胱证哕误治胃寒证
伤血动津哕而腹满
咽1猪肤汤2甘草汤3桔梗汤实热下利:1小承气汤2栀子豉汤
痛4苦酒汤5半夏汤6半夏散下虚寒阳虚阴盛:通脉四逆汤
利下利:虚寒下利兼表温里四逆汤
攻表:桂枝汤
本证:四逆辈
太阴兼表证:桂枝汤太
寒3通脉四逆汤本错杂3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
4白通加猪胆汁汤厥阴1当归四逆汤
2吴茱萸汤
本化5附子汤6真武汤厥证寒证3当归四逆家吴茱萸汤
证7吴茱萸汤8桃花汤厥阴热证:白头翁汤
重轻证:热厥正气虚陷9.
证:白虎汤
黄连阿胶汤厥寒厥:四逆汤少热
瓜蒂散痰逆:猪苓汤证逆化
水厥阴麻黄细辛附子汤茯苓甘草汤兼表证
阴兼麻黄附子甘草汤阳虚阴盛四逆汤
枝子豉汤太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热
证白虎加人参汤
葛根芩连汤
桂枝甘草龙牡汤桂枝甘草汤1变2
心阳虚:3桂枝去芍加蜀漆龙牡救逆汤4桂枝加桂汤

伤寒论主要症治归纳表(内容清晰)

伤寒论主要症治归纳表(内容清晰)

发热表症邪在肌表营卫不和翕翕发热12调和营卫桂枝汤头痛发热13时发热自汗出54发热汗出95寒邪束表头痛发热35发汗解表麻黄汤无汗发热46表邪怫郁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23 解肌发汗桂枝麻黄各半汤表邪未解形似疟、一日再发25 解肌疏邪桂枝二麻黄一汤表邪未解郁热在里发热恶寒、热多寒少27 解表清热桂枝二越婢一汤卫阳受遏内停水饮翕翕发热、无汗、心下微满痛28 和里化饮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汤风寒束表心下有水发热而咳40解表化饮小青龙汤发热不渴41风寒束表热汗烦躁38 解表发越大青龙汤邪郁肌表身热恶风99 解肌清热小柴胡汤表邪未解发热微恶寒146 解表散邪柴胡桂枝汤阳虚感寒反发热、脉沉者301 温阳解表麻黄细辛附子汤表邪未解水湿不化中风发热74化湿解表五苓散发热汗出244头痛发热386表邪未解邪热结胸头痛发热、心下因鞕134 泻结和表大陷胸汤发热里证热入血室续得寒热,发作有时144 清热化瘀小柴胡汤热郁表里呕而发热379 清热散邪表邪入里结滞中脘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鞕165 泻热解表大柴胡汤热郁胸中烦热,胸中窒77 清热解郁栀子豉汤余热不清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228 清宣余热热郁胸膈身热不去,微烦者80 清热除烦栀子干姜汤湿热瘀蒸发热汗出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236 活瘀清热利湿茵陈蒿汤伤寒身黄发热261 消热利湿栀子柏皮汤血瘀在里发热七八日…有瘀血257 化瘀清热抵当汤水热内蓄若脉浮发热…小便不利者223 滋阴清热利水猪苓汤热瘀下焦伤寒有热,少腹满126 下血退热抵当丸胃热炽盛主里俱热…欲饮水数升者168 清热生津白虎加人参汤此表有热176 辛寒清热发热实证胃肠结热不恶寒,但热者70清下荡热调胃承气汤蒸蒸发热者248邪结胃肠其后发热者209 泻结清热小承气汤大肠燥结但发热谵语者212攻下泻热大承气汤日晡所发热者240发热汗多者253发热虚证阳虚水泛虚阳浮越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82 温阳利水真武汤潮热表热未解里热化燥日晡所发潮热104 解表泻热先宜予小柴胡汤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里热化燥发潮热,脉滑而疾214 泻下清热小承气汤燥热成实谵语有潮热215攻下泻热大承气汤有潮热者208阳明病,潮热,大便微鞕者209但发潮热,手足漐漐汗出220热郁在里发潮热…胸胁满不去者229小柴胡汤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231实热内结日晡所小有潮热137 泻下结热大陷胸汤往来寒热表邪未解邪热入里往来寒热,胸胁苦满96清解表里小柴胡汤往来寒热,休作有时97胁下鞕满……往来寒热266表邪未解里有水饮胸胁满微结……往来寒热147 解表化饮柴胡桂枝干姜汤邪热结滞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136 清下邪热大柴胡汤恶寒表证风寒束表啬啬恶寒12解肌散邪桂枝汤恶寒者,表未解也164表邪未解微恶寒者,表未解也234 调和营卫表邪怫郁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23 解肌疏邪桂枝麻黄各半汤表邪未解发热恶寒,热多寒少27 解表清热桂枝二越婢一汤表邪未解形似疟,一日再发25 解肌疏邪桂枝二麻黄一汤风寒郁表发热恶寒……不汗出而烦躁者38 解表清热大青龙汤表邪未解恶风寒……而胁下满痛,目及身黄98 清热解郁小柴胡汤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148 解表和胃邪尚在表发热微恶寒146 解肌和表柴胡桂枝汤卫阳不足而复恶寒汗出者155 温阳泻痞附子泻心汤表邪未解而反恶寒者……心下因鞕134 泻结和表大陷胸汤恶寒热证里热炽盛汗出表疏背微恶寒者169 清热益气生津白虎加人参汤恶寒虚证汗后阳虚反恶寒者,虚故也68 敛汗温阳芍药甘草附子汤寒盛阳虚其背恶寒者304 温阳散寒附子汤阴盛亡阳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353回阳救逆四逆汤阴盛阳浮发热恶寒……手足厥冷388阳虚阴脱恶寒,脉微数而复利385 回阳益阴四逆加人参汤恶风表证风邪外袭腠理疏松淅淅恶风12调和营卫桂枝汤汗出、恶风13风邪外袭经输不利项背强几几,反汗恶风者14 疏风解肌桂枝加葛根汤汗多阳虚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20 温阳固表桂枝加附子汤风湿郁表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175 温经去湿甘草附子汤风寒束表经输不利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31 发汗解肌葛根汤风寒束表恶风,无汗而喘者35 发汗解表麻黄汤恶风热证里热炽盛汗出表疏时时恶风,大渴168 清热益气生津白虎加人参汤汗出表证营卫不和阴弱者汗自出12调和营卫桂枝汤发热汗出,恶风13热汗出者……故使汗出95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234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54病常自汗出者53风邪在表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14 解肌和表桂枝加葛根汤表邪未解水停下焦伤寒,汗出而渴者73 化饮解表五苓散汗出热证邪热迫肺汗出而喘63宣肺清热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若汗出而喘163热邪外蒸利遂不止……喘而汗出者34 清热解表葛根黄芩黄连汤里热炽盛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26辛寒清热白虎汤三阳合病……若自汗出者219邪滞热蒸汗出不解,心下痞鞕165 泻下清热大柴胡汤燥结郁蒸阳明病其人多汗…胃中燥,大便必鞕213 攻下泻热小承气汤里热蒸腾阳明病,发热汗多者253攻下燥结大承气汤里热燥实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220汗出里证水邪外攻手足漐漐汗出……汗出不恶寒者152 逐水攻下十枣汤汗出虚证阴盛阳脱大汗出,热不去353回阳就逆四逆汤小便复利而大汗出……内寒外热389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354吐利汗出388真阳欲脱下利清谷,汗出而厥者370 温阳固脱通脉四逆汤阳脱阴竭汗出而厥,脉微欲绝390 回阳通脉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无汗表证风寒束表恶风,无汗而喘者35发汗解表麻黄汤脉浮紧,无汗发热46脉浮,无汗而喘者235邪郁肌表以其不得小汗出23 解发汗桂枝麻黄各半汤卫阳受遏水饮内停翕翕发热,无汗28 和里化饮桂枝去桂加茯白朮汤风寒束表太阳病……无汗恶风31 发汗解肌葛根汤无汗邪热内郁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231 清热解郁小柴胡汤无汗热证湿热内瘀但头汗,身无汗……身必发黄236 清热利湿茵陈蒿汤头汗出水热郁蒸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136 泻下热结大陷胸汤湿热上蒸但头汗出……身必发黄236 清利湿热茵陈蒿汤郁热上蒸心中懊憹……但头汗出者228 清宣郁热栀子鼓汤郁热上蒸头汗出……今头汗出148 清解郁热小柴胡汤阳郁上迫但头汗出,往来寒热147 疏邪解郁柴胡桂枝干姜汤头痛表证风寒在表太阳病,头痛,发热13 疏风解表桂枝汤表热不解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56 解表清热风寒束表太阳病,头痛发热35 发汗解表麻黄汤表邪外束里阴寒盛病发热头痛,脉反沉……当救其里92 温里救表四逆汤表邪不解霍乱,头痛发热386 救里和表热多:五茯散寒多:理中汤头痛里证水饮上攻头痛,心下痞鞕满,引胁下痛152 逐水泻下十枣汤寒证浊阴上犯干呕,吐涎沫,头痛者378 温肝降浊吴茱萸汤脾虚脾虚水停仍头项强痛,小便利28 健脾利水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汤阳虚肾虚水泛心下悸,头眩82 温阳利水真武汤水停水气上犯起则头眩67 通阳行水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汤颈项强表证水停经输不利仍头项强痛28 和里化饮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汤邪闭经输项背强几几31 解表散邪葛根汤邪郁不解颈项强98疏解清热小柴胡汤颈项强99里证邪结郁阻结胸者,项亦强131 攻下结热大陷胸丸身痛表证寒邪束表头痛发热,身疼腰痛35辛温解表麻黄汤无汗,发热,身疼痛46表邪未解身疼痛者……后身疼痛91解肌去邪桂枝汤身体疼痛者372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387寒邪束表发热恶寒,身疼痛38 发汗解表大青龙汤霍乱表邪头痛发热,身疼痛386 温里和表五苓散、理中丸表邪未解里寒又急脉反沉……身体疼痛92 温阳救里四逆汤身痛虚证汗后营虚身体痛,脉沉迟者62 温养血脉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阳虚湿搏身体痛……脉沉者305 温阳除湿附子汤肢节疼痛表证寒邪束表太阳病……骨节疼痛35 解表散邪麻黄汤表邪外束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146 疏解表邪柴胡桂枝汤风湿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174 温经祛湿桂枝附子汤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175 温经散邪甘草附子汤寒湿凝滞骨节痛,脉沉者305 温经散寒附子汤虚证阳虚不布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353 回阳通脉四逆汤身重表证风寒在表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39 解表散邪大青龙汤热证热盛津伤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107 清热去邪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津液耗伤腹满身重,难于转测219 清热生津白虎汤邪热伤气不恶寒者,其身必重208 泻下热结大承气汤虚证阳虚水泛四肢沉重疼痛316 温阳利水真武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寒论》汤证小结太阳病篇【汤证小结】证:恶寒发热,头项强痛,汗出,口不渴,鼻鸣干呕,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缓(无力)。

理:外感风寒,卫气不固,营阴失守(正气抗邪无力)法:辛温解表,缓汗兼补(扶卫敛营)方:桂枝汤药: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汤证小结】证:恶寒发热,项背强几几,口不渴,汗出,苔白润,脉浮缓。

理:表寒虚兼太阳经气不利法:缓散表寒,升津柔筋方:桂枝加葛根汤药:桂枝汤加葛根【汤证小结】证:恶寒发热,头项强痛,口不渴,汗出,喘咳,苔白润,脉浮缓。

理:表寒虚诱发宿喘或表寒误下气逆致喘法:缓汗兼补,降气平喘方: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药:桂枝汤原方加厚朴二两杏仁五十枚【汤证小结】证:恶风寒发热,汗漏不止,小便难,四肢挛急,舌苔白,脉沉迟而微。

理:表邪未解,过汗气阴二亏,阳虚欲脱法:解肌祛风,扶阳固表方:桂枝加附子汤药:桂枝汤原方加炮附子壹枚【汤证小结】【汤证小结】证:恶寒发热,汗出恶风,兼脉沉迟,身疼痛理:汗不如法,表虚而兼气阴不足法:缓汗解表,佐补气阴方: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药:桂枝汤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汤证小结】证:恶寒发热,头项强痛,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苔白润滑,脉沉紧。

理:汗、下后,表邪未解,水气内停(表里同病)法:利小便兼以通阳达表方: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药:桂枝汤原文去芍药加茯苓、白术各三两【汤证小结】证:恶风寒发热,头项强痛,身痛,腰及骨节疼,呕逆,喘咳,无汗,口不渴,苔薄白而润,脉浮紧。

理:外感风寒,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正气抗邪有力)法:辛温解表,峻汗攻邪(泄卫畅营)方:麻黄汤药:麻黄桂枝炙甘草杏仁【汤证小结】证:恶寒发热,项背强几几,口不渴,无汗,苔白润,脉浮紧理:表寒实兼太阳经俞气机不利法:峻汗攻邪,升津柔筋方:葛根汤药:桂枝加葛根汤加麻黄(葛根麻黄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汤证小结】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口不渴,无汗,下利或呕,苔白润,脉浮紧理:表寒实兼邪犯于胃或肠法:峻汗攻邪,升津止泻或止呕方:葛根汤或葛根加半夏汤药:葛根汤或加半夏半升【汤证小结】证:恶寒发热,不汗出而烦躁,身疼痛(或但重,乍有轻时),口渴,苔黄白相兼,脉浮紧(缓)理:表寒实兼里热法:外解风寒,内清郁热方:大青龙汤药: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生姜大枣石膏【汤证小结】证:恶寒发热,无汗,脉紧(或沉或浮);干呕,咳喘吐白色清稀泡沫痰,背寒如掌大,舌苔白滑或水滑;或渴,利,噎,小便不利,少腹满。

理:表寒实兼里饮法:发散表寒,温化里饮(表里双解)方:小青龙汤药:麻黄芍药干姜五味子甘草桂枝半夏细辛【汤证小结】证: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如疟状,一日二三度发,头痛,面色反有热色(面赤),身痒,无汗,脉浮缓,苔白润。

理:太阳病日久,表郁邪微不解(未经汗法)法:辛温轻剂,扶正祛邪,小发其汗方:桂枝麻黄各半汤药:1、桂枝汤、麻黄汤原方药物剂量的三分之一。

合而煎之。

2、柯韵伯主张一剂桂枝汤,一剂麻黄汤,分别煎煮,各取每次服量的一半,合而饮之。

【汤证小结】证:发热恶寒,形似疟,一日再发,无汗面赤,身痒,口不渴,苔白润,脉浮。

理:表郁邪微法:扶正达邪,微发其汗方:桂枝二麻黄一汤药:1、桂枝汤二分,麻黄汤一分。

2、桂枝汤的十二分之五,麻黄汤的九分之二合汤。

【汤证小结】证:发热恶寒,热多寒少,汗出不透,头项强痛,郁郁微烦,口渴,脉浮数有力。

理:表邪未解,里有郁热(表寒里热)法:微发其汗,兼清里热方:桂枝二越婢一汤药:桂枝汤加麻黄、石膏;大青龙汤去杏仁加芍药药量:1、原方云:桂枝汤二分,越婢汤(大青龙去桂、杏)一分。

2、林亿:桂枝汤四分之一,越婢汤八分之一。

【汤证小结】证:小便不利,少腹硬满,渴欲饮水,甚或面目肢体浮肿,水入即吐,苔白润滑,脉沉弦迟,或兼身微热,恶寒,脉浮数。

理:太阳表寒随经入腑,寒水互结,气化失司法:通阳化气,利水或兼以解表方:五苓散(苓者令也,号令之令,犹如令下则通行,故名)。

药: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宋成本及《金匮》均为“桂”)【汤证小结】证:少腹急结(硬满),其人如狂(发狂),小便自利,或身黄,善忘,谵语,脉微而沉(沉结),脉沉迟而涩。

理:太阳邪热随经入里,热与血结于下焦法:行瘀下血,通下瘀热方:桃核承气汤抵当汤(丸)药:桃承汤:桃仁大黄桂枝甘草芒硝(即调胃承气汤加桂枝、桃仁)。

抵当汤(丸):水蛭、虻虫桃仁大黄【汤证小结】证:发热,咳喘甚则鼻煸,咳吐黄稠痰,胸闷,汗出,口渴,苔黄,脉数有力。

理:邪热壅肺,肺气失宣法:清热宣肺以平喘方: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药:即麻黄汤去桂枝加石膏半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小结】证:身热不恶寒或微恶寒,下利黄色稀水势急秽臭灼肛,心烦,口渴,喘而汗出,尿赤,苔黄,脉滑数。

理:太阳表邪化热,内迫阳明大肠(表里俱热下利)法:苦寒清热佐以解表(表里双解,坚阴止利)方:葛根芩连汤药:葛根甘草黄芩黄连【汤证小结】证:心悸欲按,烦躁,脉虚数无力理:心阳不足,火迫阳浮法:温补心阳,镇敛浮阳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药:桂枝甘草牡蛎龙骨【汤证小结】证:心悸欲按,惊恐狂乱,卧起不安,脉浮虚无力。

理:火迫劫汗,心阳外亡,兼痰浊扰心法:温复心阳,镇摄浮阳,兼祛痰浊方: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药:桂枝汤去芍药,加牡蛎龙骨蜀漆证: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心胸,至咽喉,发时痛苦欲死,移时自止,反复发作,若烧针所致,则有针处核起而赤,舌苔白润或滑,脉沉迟或沉弦。

理:烧针迫汗,心阳亏虚,肾之寒气乘虚上冲法:温复心阳,平冲降逆方:桂枝加桂汤药:桂枝汤原方加桂枝或肉桂二两(桂枝用五两)【汤证小结】证:心悸且脐下悸动,小便不利,苔白,脉沉迟或弦理:心阳不足,肾水欲上凌于心法:温补心阳,化气行水方: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药: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小结】证:胸胁及心下支满,咳吐清水痰涎,头目昏眩,口渴不饮,短气心悸,背部寒凉(如掌大),小便不利,苔白滑,脉沉紧。

理:脾阳不足,饮停中焦(脾虚水停)法:温中阳化寒饮,健脾气以制水逆方: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药: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小结】证:汗出,口不渴,小便利,心下悸,胃脘有振水声(胃脘如囊裹水,汩汩有声)甚则四肢厥冷,苔白滑,脉沉紧。

理:汗后胃虚水停于中法:温中化饮,通阳利水方:茯苓甘草汤药:茯苓桂枝甘草生姜【汤证小结】证:心悸而烦,虚怯少气,脘腹拘急冷痛阵发,喜温喜按,舌质淡,苔白,脉涩或虚数。

理:脾虚失运,气血不足,土衰木横法:温养中气,调和气血,柔肝缓急方:小建中汤药:桂枝汤原方倍芍药加饴糖一升【汤证小结】证:腹部胀满不舒,食欲不振,神倦乏力,苔薄白,脉缓无力。

理:脾虚气滞,壅塞肠道法:补中益气,宽中除满(消补兼施)方: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药: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证:白天烦躁不得眠,夜间安静,四肢厥逆,不呕,不渴,无表证,身有微热,脉沉微,苔白润。

理:误治后伤及肾阳,阳虚烦躁(阳气暴虚,虚阳外扰)法:急温回阳方:干姜附子汤药:干姜生附子【汤证小结】证:烦躁不安,心悸,四肢厥冷,脉沉微,或吐、利,或小便不利。

理:误治后,阴阳俱虚烦躁不解法:回阳益阴方:茯苓四逆汤药:茯苓人参生附子甘草干姜【汤证小结】证:汗后表解反恶寒,脚挛急,脉微细理:汗后阴阳两虚法:辛甘助阳,酸甘化阴方:芍药甘草附子汤药:芍药、炙甘草熟附子【汤证小结】证:心动悸,脉结或代,舌淡苔少理:心阳亏虚,心血不足(心阴阳两虚)法:温补气血,通脉复阳(因其能复断续之脉,故又名复脉汤)方:炙甘草汤药:炙甘草生姜人参生地黄桂枝阿胶麦门冬麻仁大枣清酒【汤证小结】证:心下硬满,甚则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手,大便秘结,日晡所小有潮热,舌燥口渴,不多饮,舌苔黄厚而燥,脉沉紧。

理:邪热内陷与痰水相结于胸胃(胸膈亦可)法:荡涤实热,攻逐水饮方:大陷胸汤药:大黄芒硝甘遂【汤证小结】证:心下(胸胁)硬满而痛,项强,发热,汗出,不恶寒,脉沉紧。

理:水热互结于胸,病位偏上(势缓)法:荡实热,逐水饮,破结缓下方:大陷胸丸药:大黄芒硝甘遂末葶苈子杏仁白蜜【汤证小结】证:发热面赤,胸或心下满闷,按之则痛,苔黄滑,脉浮滑。

理:痰热互结胸胃法:清热化痰开结方:小陷胸汤药:黄连半夏括蒌实【汤证小结】证:心下硬满而痛或胸部闷痛,咳喘多痰,不发热,口不渴,大便秘结,舌苔白滑,脉沉弦。

理:寒痰结聚于胸,胸阳被阻,肺气失宣法:攻寒去实,除痰开结(温下法)方:三物小白散药:桔梗三分巴豆一分(今服之一克左右)贝母三分(此分指份)三药之比为3:1:3,且因三药均色白,故称三物小白散。

白饮和服。

【汤证小结】证:心下痞满,按之柔软不痛,烦热,口渴,尿赤,苔黄,脉数,关上独盛。

理:邪热壅阻中焦,气机不畅法:泄热开结以消痞方:大黄黄连泻心汤药:大黄黄连黄芩【汤证小结】证:热痞证兼有恶寒,汗出理:热痞兼表阳虚,表阳不能固外法:泄热消痞,扶阳固表(扶阳泄痞)方:附子泻心汤药:大黄黄连泻心汤基础上加炮附子一枚【汤证小结】证:心下痞满,按之柔软不痛,呕吐,肠鸣下利,苔黄白而厚,脉濡数理:误下邪陷,寒热中阻,气机不利法:辛开苦降,益气补脾方:半夏泻心汤药:半夏半斤黄芩、干姜、人参、甘草黄连大枣【汤证小结】证:心下痞硬不痛,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下利,舌苔厚腻,脉濡数。

理:汗后胃虚,食滞挟饮致痞法:和胃散水泻痞方:生姜泻心汤药:即半夏泻心汤减干姜为一两,加生姜四两为君【汤证小结】证:心下痞硬而满,腹泻频繁,肠鸣,所泻为不消化食物,干呕,心烦不安,苔厚腻,脉濡数。

理:误下胃虚,中气不足,邪气内陷致痞法:补中降逆,消痞除烦方:甘草泻心汤药:即半夏泻心汤重用甘草四两【汤证小结】证:久利滑脱不禁,脱肛,便血,崩漏,脱胞等理:脾肾阳虚,滑脱失禁法:涩肠固脱止利方:赤石脂禹余粮汤药:赤石脂禹余粮【汤证小结】证:心下痞满,按之不痛,呃逆不止,甚则呕吐。

理:胃虚气逆,痰浊不化,或肝气挟痰上犯于胃法:和胃补虚,化痰降逆方:旋覆代赭汤药:旋覆花代赭石人参生姜半夏甘草大枣【汤证小结】证:心中懊憹烦闷,欲呕吐,腹中痛。

理:上热下寒,阴阳升降失常法:清上温下,寒热并用方:黄连汤药:黄连甘草干姜桂枝人参半夏大枣【汤证小结】证:恶寒发热,汗出,身体疼烦,身重不能自转侧,大便溏小便不利,或大便硬,小便自利,苔薄白,脉浮无力而涩。

理:风寒湿邪痹阻肌肉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法:祛风散寒,除湿止痛或健脾燥湿方:桂枝附子汤或去桂加白术汤药:1、桂枝四两炮附子生姜炙甘草大枣2、上方去桂四两加白术四两(生姜加一两)【汤证小结】证: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苔薄白,脉沉紧。

理:风寒湿邪痹阻关节,气血凝滞法:温阳散寒,除湿止痛方:甘草附子汤药:炙甘草炮附子白术桂枝【汤证小结】证:心下痞硬胀满,牵引胸胁痛,呼吸气短似喘,干呕,头痛,微汗出,苔灰白而厚腻,脉沉弦(若兼太阳,则恶寒发热,脉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