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镇静催眠抗惊厥药10[可修改版ppt]

合集下载

10 镇静催眠药

10 镇静催眠药
常有抽动,梦魇增多,男性有举阳,特别眼球有急剧动作,伴以 全身肌肉完全松驰。
有关:神经系统发育、记忆功能、恢复脑力活动疲劳(梦境)
理想的催眠药
应能依需要纠正失眠(难入睡、易醒、早醒等), 引起完全类似于生理性的睡眠
2、镇静催眠作用
特点:
① 作用迅速,诱导入睡和延长睡眠时间
② 对REMS影响小,停药反跳延长轻,停药困难少
GABAA受体-Cl-通道复合物示意图
GABAA受体 β:GABA结合位点 BZ受体 α: BZ的位点: 大脑皮质>边缘系统和中脑>
脑干和脊髓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1、抗焦虑作用
焦虑症:多种精神失常的常见症状,表现为恐惧、紧
张、 忧虑、失眠并伴有心悸、出汗、震颤等症状。
特点:常用地西泮
1)小剂量即有良好的抗焦虑作用 2)对持续焦虑状态宜选用长效类 3)对间断性焦虑病人宜选用中短效类 4)短期使用,长期应使用抗抑郁药
给药护理
地西泮:
1)本品不溶于水,不用水溶性液体稀释 2)肌注时宜深忌浅,静注时宜缓慢 3)本品注射液刺激性强,易引起静脉血栓或静脉炎 4)用药期间因嘱病人: 不宜从事驾驶、机械操作、高空作业 不可吸烟,不可饮酒 静注后应卧床3小时以上
5)静注给药后应对病人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护并注意 观察有无缺氧症状:皮肤、粘膜、甲床色泽 6)过敏症状:面部潮红、荨麻疹、视物模糊、眼球 震颤等,立即停药
下列人员需注意: 儿童、慢阻肺患者、 阻塞性睡眠性呼吸暂停患者(OSA)、打鼾者
3 心血管系统:
影响因素:给药剂量、给药途径、患者一般状况 1)一般情况下,心肌收缩力影响小,血压下降,心率轻度增加 2)高血压和焦虑状态,血压下降幅度增加 3)低血容量、心力衰竭等一般情况不良的病人,降血压更为 显著,须慎用 4)可降低心肌耗氧,对冠心病人有利

镇静催眠药(和抗惊厥药)

镇静催眠药(和抗惊厥药)

R2
N
6 2' 3'


4'
地西泮(diazepam、安定): 一、药动学
吸收:口服吸收良好,不同药物之间吸收速率存在 差异。 分布: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脂溶性高,迅速分布于 脑组织中,随后再分布蓄积于脂肪组织和肌组织中。 代谢:主要在肝药酶作用下进行生物转化,多数药 物代谢产物具有与母体药物相似的活性,其半衰期 更长。 排泄:与葡糖醛酸结合失活,经肾排出。也可通过 胎盘屏障,并随乳汁分泌。
慢波睡眠:slow wave sleep(SWS),
非快速动眼睡眠
快波睡眠:fast wave sleep(FWS); 快速动眼睡眠(rapid-eye movement sleep,REMS)
睡眠中两种时相的转换及生理意义
觉醒 慢波睡眠 异相睡眠
睡眠的生理意义 慢波睡眠:GH 分泌↑,有利于机体的生长发育和 体力的恢复(恢复疲劳) 快波睡眠:促进幼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成熟。有利 于建立新的突触联系,促进学习和记忆。促 进脑力活动的恢复(恢复精力) 。 在一昼夜睡眠中,两个睡眠时相交替 4~5 次
补充:两种睡眠时相的特点:
慢波睡眠 正相睡眠 非快速动眼睡眼 脑电图 高振幅同步化慢波 感觉功能 ↓ 运动功能 ↓ 快波睡眠 异相睡眠 快速动眼睡眠 低振幅去同步化快波 ↓↓ (唤醒阈↑↑) ↓↓,阵发性眼球快 (肌张力、 速运动,部分肢体抽 反射运动) 动 自 主 神 经 ↓ 心率、血压、呼 ↑心率、血压、呼吸, 功能 吸、尿量、体温、 而且变化不规则 代谢率、唾液分泌; ↑胃液分泌、发汗 做梦 7 % 80 %
2.抑制神经元高频放电:(较高浓度)
在无GABA时也能直接增加Cl-内流
3.抑制电压依赖性Na+通道和K+通道,抑制神经元高频 放电(麻醉剂量下) 4.减弱或阻断谷氨酸作用于受体后去极化导致的兴奋 反应

镇静催眠抗惊厥药24页PPT

镇静催眠抗惊厥药24页PPT

2.中效类: 半衰期6-30hr,如阿普唑仑,氯 氮卓,硝西泮,氟硝西泮,艾司唑仑 。
3.短效类: 半衰期<6hr),如三唑仑 .
. 【体内过程】
1.口服吸收快而完全,肌注吸收慢且不 规则.
2.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其中地西泮结合 率高达99%。脂溶性高,易进入脑组织,
3.主要经肝代谢,很多中间代谢产物都 具药理活性,且半衰期比母体药物长,连续 用药易蓄积,代谢产物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经 肾排泄。
镇静药(sedatives):能缓和激动,消除 躁动,恢复安静情绪的药物。
催眠药(hypnotics):能促进和维持近似 生理睡眠的药物。
睡眠可分两种时相:
(1)慢波睡眠时相(SWS,非快动眼睡眠 NREMS)
(2)快波睡眠时相(FWS,快动眼睡眠 REMS)
.
一.苯二氮卓类
【分类】
1.长效类: 半衰期>30hr, 如地西泮 (安定) , 氟西泮 。
.
第二节 抗惊厥药
硫酸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用临床应用】
1.导泻作用:口服产生,容积性导泻。
2.利胆作用:口服产生。
3.抗惊厥作用:注射产生。
机理:⑴ 中枢抑制 ⑵ 钙镁对抗
4.降压作用:注射产生。
机理:⑴ 中枢抑制 ⑵ 扩张血管

【 不良反应】
过量可引起呼吸抑制,血压下降,甚 至死亡。可用氯化钙解救。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 4.中枢性肌松作用

药物分析第十章 巴比妥及苯并二氮杂卓类镇静催眠药物的分析 PPT

药物分析第十章 巴比妥及苯并二氮杂卓类镇静催眠药物的分析 PPT

N
R2 O
(2)与铜盐的反应
2
N+Cu4SO
2+
H
N
O
N
O-
Cu +
R1
N
N
R2
O
(2)与铜盐的反应
O R1
N O
R2
N
NH
O
Cu
O
N R1
N
O
R2 NH
O
巴比妥类药物:紫堇色或紫色 含硫巴比妥药物:绿色 区别巴比妥类和硫代巴比妥 5, 5’二取代基的亲脂性越强,其铜配合 物越易溶于三氯甲烷
(3)与钴盐的反应
CH 3
H N
432 O 5 6 1 NH
O
戊巴比妥
O
C2H5
H N
432 O 5 6 1NH
CH 3CH 2CH 2CH
O
CH 3
1,5,5-取代的巴比妥类药物 NhomakorabeaO
CH 3
H N
432 O 5 6 1N
CH 3
O
己琐巴比妥
硫代巴比妥类药物
O C2H5
H N
4 3 2 SNa 5 6 1N
C2H5
第一节 巴比妥类药物的分析
一、结构与性质
(一)基本结构
5,5-取代的巴比妥类药物
O C 2H 5
H N
432 O 5 6 1 NH
C 2H 5 O
巴比妥(Barbital)
苯巴比妥(Phenylbarbital)
O C 2H 5
H N
432 O 5 6 1 NH
O
异戊巴比妥
O
C2H5 CH 3CHCH 2CH 2

药理学镇静催眠药ppt课件

药理学镇静催眠药ppt课件
药物大规模开发始于20世纪; 焦点:集中在镇静、催眠药物的研究:1912苯
巴比妥。1961利眠宁(甲氨二氮卓)标志着新 时代的开始,先后开发10余种。但无一理想药 物。尽管如此,对理想药物的探究一刻也未停 止。
7
终极目标:理想药物:吸收快、作用短、 消除快、无蓄积等特点。
早晨醒来起作用恰好消失;清醒后不遗 留药物的延续作用,使患者异常的睡眠 时相恢复正常,并能保持近似生理状态 的睡眠。但很遥远。
18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5、其它
麻醉前给药,因安全范围大,镇静作用快,且 可产生短暂的记忆缺失,用于麻醉前给药可缓 解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减少麻醉药用量,增 强麻醉药的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且疗效优 于吗啡及氯丙嗪。 临床也用于心脏电复律。
19
【作用机制】
苯二氮卓类药物在CNS的作用有高度选择性 发现哺乳动物和人的脑组织中存有苯二氮卓类
2
生理睡眠
睡眠是重要的生理现象,失眠是临床上最 为常见的症状之一。正常生理性睡眠可分 为非快动眼睡眠(non-rap-eye-movement sleep,NREMS)和快动眼睡眠(rap-eyemovement sleep,REMS)二个时相,NREMS 又分为1、2、3、4期,其中3、4期合称为 慢波睡眠(slow wave sleep,SWS),梦境多发 生在REMS时相中,而夜惊或夜游症常发生 在SWS时相内。
8
镇静催眠药的作用特点
传统的镇静催眠药(指巴比妥类)是普遍性中 枢抑制药,随着剂量的逐渐增加而产生镇静、催 眠、嗜睡、抗惊厥和麻醉作用,呼吸中枢和血管 运动中枢抑制,更大剂量时易于中毒,产生昏迷 以及呼吸中枢麻痹以至死亡。
苯二氮卓类不符合上述特点,加大剂量不产 生麻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异常
加速VD代谢 久用叶酸↓ --巨幼RBC性贫血
--补甲酰四氢叶酸
3.过敏反应 皮疹、粒C↓、再障、肝损
4. 致畸
胎儿妥因综合征: 小头症、智能障碍 、斜视、眼距过宽 、腭裂等。
药物的相互作用
1、苯妥英钠为肝药酶诱导剂 皮质激素、奎尼丁、左旋多巴、茶 碱、多西环素、避孕药-- 药效↓ 2、促苯妥英钠灭活的药 水杨酸、甲磺丁脲、SMZ
2、巴比妥类的药理作用机制、临床 应用及不良反应。
药物分类
1.苯二氮卓类:如地西泮 2.巴比妥类:如苯巴比妥 3.其他:如水合氯醛
第1节 镇静催眠药
一、苯二氮卓类
作用机制:苯二氮卓类可通过增强GABA能神经功能而产生 中枢抑制效应,苯二氮卓类与苯二氮卓结合位点结合后,使Clˉ 通道开放频率增加, Clˉ内流增多,导致突触后膜超极化,引起中 枢抑制.
二、病因
遗传
感染
肿瘤
脑损伤--瘢痕 “GABA学说 ” P/Q~Ca2+,Na+,K+,GABA-R
三、癫痫发作分类
局限性发作 1.单纯性局限性发作 2.复合性局限性发作
1.失神性发作(小发作) 2.肌阵挛性发作 全身性发作 3.强直-阵挛性发作(大 发作) 4.癫痫持续状态
大发作:高幅棘慢波或棘波 小发作:3Hz/S高幅左右对称同步化棘波
苯巴比妥→抗癫痫作用
不良反应 1.后遗效应
亦称宿醉反应(hangover)
2.耐受性
N组织对药物产生适应性 诱导肝药酶加速自身代谢有关
3.依赖性 精神依赖性--习惯性 成瘾→戒断症状:激动、失眠、惊厥 4.急性中毒:
呼吸↓↓→循环功能↓↓
加速药物排出:碱化尿液。
5.其他: 皮疹、血管N性水肿。
三、 其他类镇静催眠药
水合氯醛(chloral hydrate)
1.刺激性大 口服:有胃肠反应
10%
灌肠:
用于催眠、 抗惊厥
2.不影响REMS时相,无后遗效应
3.久服产生耐受性、依赖性;肝毒
第2节 抗惊厥药
惊厥: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过度 兴奋的一种症状,表现为全身骨骼肌不由自主 地强烈收缩.常见于小儿高热、破伤风、癫痫 大发作、子痫和中枢兴奋药中毒等.
教学目标
掌握苯妥英钠、卡马西平、苯巴 比妥、乙琥胺、丙戊酸钠、苯二 氮卓类的作用特点及临床用途, 主要的不良反应与预防措施。
重点难点
各抗癫痫药的临床用途及特点
第1节 抗癫痫药 一.癫痫
大脑局部N元异常高频放电,并向周围正常 组织扩散所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的慢性脑疾患, 表现为突然发作、短暂的运动、感觉功能或 精神异常,并伴有异常脑电图。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抗焦虑作用→ 焦虑症 2.镇静催眠→各种失眠 3.抗惊厥抗癫痫→破伤风、
癫痫持续状态等所致惊厥 4.中枢性肌松作用→脑血管
意外后遗症等
不良反应
1.中枢神经反应:头昏 、乏力、嗜睡等
2.呼吸及循环抑制
3.耐受性与依赖性
4.致畸
孕妇和哺乳妇女忌用
5.急性中毒 可用BZ受体拮抗药 氟马西尼(flumazemil)解救
体内过程
1.po吸收完全。im吸收慢而不规则 2.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脂溶性高 3. 主要经肝代谢。作用持续时间长
存在肝肠循环
特点:
(1)iv能产生暂时性记忆缺失,缓 解患者麻醉前的恐惧情绪
iv:麻醉前给药、心脏电击复律 或内镜检查前给药
(2)催眠对REMS影响小,反跳轻 (3)TI高,安全范围大,对呼吸、 循环抑制轻。不引起麻醉
硫酸镁
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
口服不容易吸收,有泻下和利胆作用.注射 给药可吸收,产生抗惊厥和降血压作用.并 能拮抗钙离子.口服给药用于治疗急性便 秘,注射给药治疗各种惊厥,子痫兼有血压 升高可作为首选药.硫酸镁过量可引起呼 吸抑制,血压骤降甚至死亡.中毒时可静脉 缓慢注射氯化钙对抗.
第11章 抗癫痫药
第2节 常用抗癫痫药物
基本作用
1抑制病灶神经元过度放电 2作用于病灶周围的正常组织,抑
制异常放电的扩散
苯妥英钠(phenytoin sodium) 又称大仑丁(dilantin)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抗癫痫作用 大发作和局限性发作-首选药 小发作-无效,甚恶化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抗癫痫作用:是治疗癫痫大发作的首选药 2、治疗中枢性疼痛综合征 3.抗心律失常:主要用于室性心律失常
作用机制 1. 阻止异常放电的扩散
抑制突触传递的强直后增强( PTP)
作用机制
苯妥英钠
பைடு நூலகம்
2.膜稳定作用 (1)阻断VDC-Na+→ 抗惊厥
(2)阻断VDC-Ca2+
(-)L和N型通道 对丘脑N元T通道无作用
故失神发作无效
(3)对钙调素激酶系统的影响
作用机制
(3)对钙调素激酶系统的影响
Ca2+-受体蛋白-钙调素 ↓
(-)突触前膜磷酸化过程→ 兴奋性递质释放↓
(-)突触后膜磷酸化过程→ ↓递质+R→↓除极化
↓ Ca2+
体内过程
1.po慢而不规则,个体差异大。因强碱性(pH= 10.4),刺激性大,不im
2.血浆蛋白结合率约90%,Vd大
3.60%~70%在肝代谢,以原型由尿排出者不足5 %
体内过程
4.消除速率与血浆浓度有密切关系 <10ug/ml--一级动力学,t1/26~24h >10ug/ml--零级动力学,t1/220 ~ 60 h
解救:氟马西尼(flumazemil)
初次iv 0.3mg,在60秒内未达到要求的清 醒程度,可重复注射,直至患者清醒或总 量已达2mg。如又出现倦睡,可静滴0.1~ 0.4mg/小时
二、 巴比妥类 (barbiturates)
巴比妥酸的衍生物
药理作用
小量→镇静;治疗量→催眠; 较大量→抗惊厥; 大量→麻醉;过大量→麻痹
与羟化反应饱和有关 注意:剂量个体化;最好血浓监测
*不良反应
1.与剂量有关的毒性反应 iv过快--心律失常
(10ug/ml 有效控制) 20ug/ml 眩晕、复视、共济失调等 >40ug/ml 精神错乱 >50ug/ml 昏睡、昏迷
不良反应
2 .慢性毒性反应 20% 牙龈增生 30% 外周神经炎
第10章 镇静催眠 抗惊厥药10
教学目标
1、掌握苯二氮卓类、巴比 妥类的分类、作用特点、临 床应用和主要不良反应, 2、理解苯二氮卓类与巴比 妥类药物的药动学特点、药 理作用机制及量效(反应) 规律, 3、了解水合氯醛和硫酸镁 的作用与用途.
重点难点
1、苯二氮卓类的药理作用机制、临床 应用及不良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