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翻译简史 第一章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完整版)西方翻译简史

(完整版)西方翻译简史

第一章绪论(一)翻译史发展1.西方最早译作广义上:约公元前3C,72名犹太学者在埃及亚利山大城翻译《旧约》,《七十二子希腊文本》;严格意义上:约公元前3C中叶安德罗尼柯在罗马用拉丁语翻译的希腊荷马史诗《奥德赛》。

2.西方翻译历史上六次高潮(六个大的阶段):1)公元前4C末,盛极一时的希腊努力社会开始衰落,罗马逐渐强大。

但当时希腊文化优于罗马文化,对罗马有巨大吸引力。

到了公元前3C中叶,有文字记录的翻译问世。

被誉为罗马文学三大鼻祖的安德罗尼柯、涅维乌斯和恩尼乌斯,以及普劳图斯、泰伦斯。

2)罗马帝国后期至中世纪初期,是宗教性质的。

《圣经》由希伯来语和希腊语写成,必须译成拉丁语才能为罗马人接受。

到公元4C达到《圣经》译成拉丁语的高潮,以哲罗姆与382和405年翻译的《通俗拉丁文本圣经》为定本,标志《圣经》翻译取得了与世俗文学翻译分庭抗礼的重要地位。

3)早在9-10C,大批叙利亚学者到雅典,把大批希腊典籍译成古叙利亚语,带回巴格达。

在巴格达,阿拉伯人又译成阿拉伯语,巴格达一时成为阿拉伯人研究古希腊文化中心。

中世纪中期,11-12C间,西班牙托莱多,把大批阿拉伯语译成拉丁语,这是史上少有基督徒和穆斯林的友好接触。

托莱多成为欧洲学术中心,西方翻译史第三次高潮。

4)14-16C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是场思想和文学革命大运动。

德国宗教改革家路德采用民众语言,与1522-1534年翻译刊行第一部“民众的圣经”,法国文学家阿米欧译出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不锈文学译作。

英诺斯译出《名人传》,查普曼译《伊利亚特》《奥德赛》,弗洛里欧译蒙田的《散文集》。

1611年《钦定圣经译本》翻译出版则标志英国翻译史又一大发展。

“英最伟大译著”文艺复兴时期,标志着民族语言在文学领域和翻译中地位巩固。

5)文艺复兴后,17C下—20C上半叶,仍涌现大量译作。

最大特点是,翻译家们不仅继续翻译古典著作,而且对近当代作品也发生兴趣。

6)二次大战后以来翻译活动,特点是:翻译范围扩大;翻译规模大大超过了以往;翻译的作用也为以往所不可企及。

“中外翻译简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翻译简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翻译简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翻译学院课程名称:中外翻译简史课程编号:224105英文名称:A Brief History of Translation in China and the West课程类型:专业拓展课程总学时: 36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4学分: 2开设专业:翻译先修课程:翻译概论二、课程任务目标(一)课程任务本课程是一门英语翻译类的专业拓展课程,在之前《翻译概论》课程的基础上,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中外翻译理论和实践发展脉络的掌握,通过对历史的梳理,增强学生对翻译领域百科知识积累,同时培养学生专业理论素养,为其今后的研究和深造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1.了解20世纪以前中西方的重要翻译活动,如佛经翻译、圣经翻译等;2. 了解中国清末民初及西方近代的重要翻译活动,掌握该时期重要翻译家的思想,如林纾、施莱尔马赫等的翻译思想;3. 了解中国民国时期的主要翻译活动,掌握该时期重要翻译家的思想,如鲁迅、矛盾、傅雷等的翻译思想;4. 了解西方现当代主要翻译活动,掌握该时期重要翻译家的思想,如奈达、根茨勒、赖斯等;5. 了解中国建国后的主要翻译活动,掌握新时期重要翻译家的思想,如罗新璋等。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第一章西方早期翻译活动概述1.了解西方早期,尤其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翻译特点;2.了解这一时期的翻译代表人物,如诺斯、弗洛里欧等极其主要思想。

第二章中国早期翻译活动概述1.了解中国早期,尤其是唐代以来的翻译活动;2.了解这一时期的翻译代表人物,如玄奘等以及翻译思想;第三章法国和德国近代翻译活动概述1.了解本时期两国的主要翻译活动;2.通过任务式教学法,要求学生查阅巴特和施莱尔马赫两个代表性人物的资料,从而掌握其翻译思想。

第四章英国和俄国近代翻译活动概述1.了解两国的主要翻译活动;2.通过任务教学法,要求学生查阅德莱顿和普希金两个代表人物的资料,从而掌握其翻译思想。

翻译史1优秀课件

翻译史1优秀课件

他的贡献不仅在于翻译 实践,更重要的是他根据我国古 代翻译佛经的经验,结合自己的 翻译实践,在《天演论》卷首的 《译例言》中提出了“信,达, 雅”(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的翻译标准。
18
第三阶段: “五四”运动————1949新中
国成立

36
翻译的深度和广度达 到了空前的程度。翻译题材涉及 到政治,哲学,文学和宗教等各 个领域,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翻 译家和优秀作品。当时的翻译对 民族语言,文学以及思想的形成 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37
第五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38
首先,翻译范围更加扩大, 由原来的文学,宗教扩展到其他 领域,特别是科技,商业领域。 其次,翻译规模由少数文豪巨匠 的爱好变为一种职业。此外,翻 译事业发展形成了新的进步.
39
主要表现在: 1.兴办高等翻译教育,培养职业
翻译 2.成立翻译组织,集中翻译力量 3.另辟溪径,发展机器翻译
40
中西翻译理论研究现状
41
最早的翻译家是罗马帝国 时期的西塞罗(公元前106—43 )他首先把翻译区分为创造性和 非创造性翻译,由此确定了翻译 中的两种基本方法,开辟了对翻 译理论尤其是翻译类别的研究。
类型等标准来划分。)
4
古代---起于先秦时有关翻译的 零星论述,至清朝乾隆初年《翻
清说》为止。这一时期包 括两次翻译高潮,即东汉至
宋代的佛经翻译和明清的 宗教、科技翻译。
5
近代---起于鸦片战争止于“五 四”运动。主要内容包括洋务
派和维新派人士的理论。
6
现代---从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 中国成立,主要研究鲁迅、 瞿秋白、林语堂等人的 译论及其译作。

汉英翻译第一讲课程介绍学习策略概要

汉英翻译第一讲课程介绍学习策略概要
严 复 钱锺书 朱生豪 许渊冲 傅 雷 王佐良
严复
(1854-1921) 字几道,晚号愈野老人,别 号尊疑,又署天演哲学家。中国近代资产阶级 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1877年作为首 批海军留学生入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学习,在英 国期间除学习海军专业外,还精心研读西方哲 学、社会政治学著作,并到英国法庭考察审判 过程,作中西异同比较。
than she:
的这一身惨绿色的贞女的道服,
Be not her maid, since she is envious; 它是只配给愚人穿的。那是我
Her vestal livery is but sick and green 的意中人;啊!那是我的爱;
And none but foo》英文编译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
毛选英文编译定稿小组成员。长期致力于中国和西方文学的研究。
主张用比较文学、心理学、单位观念史学、风格学、哲理意义学
等多学科的方法,从多种角度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著有散文集
《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
城》,选本《宋诗选注》。文论集《七缀集》、《谈艺录》及
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
年华》等众多名著。
作品初览
作品初览
傅雷
(1908-1966),一代翻译巨匠。早年留学法国, 学习艺术理论,得以观摩世界级艺术大师的作 品,大大地提高了艺术修养。回国后曾任教于 上海美专,因不愿从流俗而闭门译书,几乎译 遍法国重要作家如伏尔泰、巴尔扎克、罗曼•罗 兰的重要作品。数百万言的译作成了中国译界 备受推崇的范文,形成了“傅雷体华文语言”。 60年代以后,傅雷以其研究与翻译巴尔扎克著 作的卓越成就,被吸引为法国巴尔扎克研究协 会会员。他多艺兼通,在绘画、音乐、文学等 方面,均显示出独特的高超的艺术鉴赏力。 1957年被打成“右派”,但仍坚持自己的立场。 “文革”中因不堪忍受污辱,与夫人朱梅馥双 双含冤自尽,实现了文格与人格的统一。

《汉译英》教案

《汉译英》教案

第一章西方翻译史概述1.西方翻译史1.1古代翻译西方翻译史是在公元前三世纪揭开它的第一页的。

从广义上说,西方最早的译作是公元前三至二世纪之间,七十二名犹太学者在埃及亚历山大城翻译的《圣经.旧约》,即《七十子希腊文本》;从严格的意义上说,西方的第一部译作是在约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安德罗尼柯在罗马用拉丁语翻译的希腊荷马史诗《奥德塞》。

1.2罗马帝国的后期至中世纪初期的宗教翻译公元四世纪出现了《圣经》的多种拉丁文译本,其中以哲罗姆于382至405年翻译的《通俗拉丁文本圣经》为钦定本,标志着《圣经》翻译取得了与世俗文学翻译分庭抗礼的重要地位。

1.3中世纪西方翻译公元十一至十二世纪之间,西方翻译家门云集西班牙的托莱多,把大批作品从阿拉伯语译成拉丁语,这是西方翻译史上的第三个高潮。

于是,托莱多成为欧洲的学术中心(类似与巴格达的“翻译院”),翻译及学术活动延续达百余年之久,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1.4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翻译十四至十六世纪欧洲发生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思想和文学革新的大运动,也是西方翻译史上的一次大发展。

特别是文艺复兴运动在西欧各国普遍展开的十六世纪及尔后一个时期,翻译活动达到了前所未见的高峰。

翻译活动深入到思想、政治、哲学、文学、宗教等各个领域,涉及大古代和当代的主要作品,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翻译家和一系列优秀的翻译作品。

在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于1522至1534年翻译刊行第一部“民众的圣经”,开创了现代德语发展的新纪元。

在法国,文学阿米欧先后用了十七年(1542-1559年)时间,译出了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简称《名人传》),查普曼1598至1616年译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弗罗里欧1603年所译蒙田的《散文集》,乃是英语文学译著中一群灿烂的明星。

而1611年《钦定圣经译本》的翻译出版社则标志着英国翻译史上又一次大发展。

它以其英语风格的地道、通俗和优美赢得了"英语中最伟大的译著"的盛誉,对现代英语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翻译简史1PPT课件

西方翻译简史1PPT课件
5
西塞罗主要观点
译者应该像演说家一样,使用符合古罗马 语言习惯的语言来表达外来作品的内容。
直译是缺乏技巧的表现。翻译应保留词语 最内层的东西,即意思。 翻译也是文学创作。
各种语言的修辞手段彼此相通,因此翻译 可以做到风格对等。 提出“解释员”式翻译和“演说家”式翻译, n scholar who produced the Vulgate, the first authentic Latin translation of the Bible from Hebrew
4
Cicero (西塞罗公元前 106-前43年, 古罗马政治家、雄辩家)
"I saw that to employ the same expressions profited me nothing, while to employ others was a positive hindrance… Afterwards I resolved to translate freely Greek speeches of the most eminent orators". As a consequence, "I not only found myself using the best words, and yet quite familiar ones, but also coining by analogy certain words such as would be new to our people, provided only they were appropriate" (Robinson 1997a: 7).
He insisted on “the accurate transmission of the meaning of the text rather than the budding orator's freely ranging imagination“.

(完整版)西方翻译简史

(完整版)西方翻译简史

第一章绪论(一)翻译史发展1.西方最早译作广义上:约公元前3C,72名犹太学者在埃及亚利山大城翻译《旧约》,《七十二子希腊文本》;严格意义上:约公元前3C中叶安德罗尼柯在罗马用拉丁语翻译的希腊荷马史诗《奥德赛》。

2.西方翻译历史上六次高潮(六个大的阶段):1)公元前4C末,盛极一时的希腊努力社会开始衰落,罗马逐渐强大。

但当时希腊文化优于罗马文化,对罗马有巨大吸引力。

到了公元前3C中叶,有文字记录的翻译问世。

被誉为罗马文学三大鼻祖的安德罗尼柯、涅维乌斯和恩尼乌斯,以及普劳图斯、泰伦斯。

2)罗马帝国后期至中世纪初期,是宗教性质的。

《圣经》由希伯来语和希腊语写成,必须译成拉丁语才能为罗马人接受。

到公元4C达到《圣经》译成拉丁语的高潮,以哲罗姆与382和405年翻译的《通俗拉丁文本圣经》为定本,标志《圣经》翻译取得了与世俗文学翻译分庭抗礼的重要地位。

3)早在9-10C,大批叙利亚学者到雅典,把大批希腊典籍译成古叙利亚语,带回巴格达。

在巴格达,阿拉伯人又译成阿拉伯语,巴格达一时成为阿拉伯人研究古希腊文化中心。

中世纪中期,11-12C间,西班牙托莱多,把大批阿拉伯语译成拉丁语,这是史上少有基督徒和穆斯林的友好接触。

托莱多成为欧洲学术中心,西方翻译史第三次高潮。

4)14-16C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是场思想和文学革命大运动。

德国宗教改革家路德采用民众语言,与1522-1534年翻译刊行第一部“民众的圣经”,法国文学家阿米欧译出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不锈文学译作。

英诺斯译出《名人传》,查普曼译《伊利亚特》《奥德赛》,弗洛里欧译蒙田的《散文集》。

1611年《钦定圣经译本》翻译出版则标志英国翻译史又一大发展。

“英最伟大译著”文艺复兴时期,标志着民族语言在文学领域和翻译中地位巩固。

5)文艺复兴后,17C下—20C上半叶,仍涌现大量译作。

最大特点是,翻译家们不仅继续翻译古典著作,而且对近当代作品也发生兴趣。

6)二次大战后以来翻译活动,特点是:翻译范围扩大;翻译规模大大超过了以往;翻译的作用也为以往所不可企及。

中外翻译简史 第一章

中外翻译简史 第一章

• 8.古巴比伦王国的首都巴比伦在汉谟拉比时期(约公元前 18世纪)是一个使用多种语言的城市,国王的的政令、旨 意都要通过译员翻译传达下去。 • 二. 不同语言中“翻译”的词源 • 1. 均质欧洲言:以拉丁语为共同祖先的英、法、德及欧洲 其他一些语言。“翻译”在这些语言中的词源意义存有差 异。(1)translation→ translatio(拉丁语):将……搬 运到另一方” • A. 被搬运的东西(X)保持不变; • B. 涉及两个语境,原文语境与译文语境。被搬运的东西 (X)从原文语境跨越边界转移到目标语语境。 • (2)metapherein(希腊语)、transferre(拉丁语)、 translate(英语):把X搬运走,行动者就像信使和X一起 搬运走; • (3)übersetzen(德语)、översätta(瑞典语)、 překladat(捷克语):行动者站在源头这一边,使 X过去, X被转移远离行动者,译成与行动者不同的语言;
• 乘船夜游。驾船越女为其唱歌一首,因为唱时用越语,经 过翻译才明白 • 5. 西方翻译起源神话说:出于《旧约.圣经》。人类繁衍 下来之后都讲同一种语言。当时人类共同修建巴别塔,上 帝认为如此的话,人类会无所不能,因此上帝让人们讲不 同的语言,使人们之间语言不通,从而成为翻译形成的动 因。 • 6. 西方有记载的最早的笔译活动大约起于公元前3世纪: 公元前285年至公元前249年按照埃及法老托勒密二世旨 意,72名犹太学者云集亚历山大图书馆翻译《圣经.旧 约》,史称《七十子希腊文本》;公元前250年里维乌斯. 安德罗尼柯(Livius Andronicus)用拉丁语翻译荷马史诗 中的《奥德赛》。 • 7. 据记载早在公元前3000年,古国亚述帝国就出现了正 式的文字翻译,主要是国王命通晓多国文字的“书吏”用 帝国的各种语言把国王的丰功伟绩公诸于世。

课件配套教案:第一章概述

课件配套教案:第一章概述

第一章翻译概述(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1. 1 翻译的定义(Definition of Translation)●用一种等值的语言的文本材料去替换另一种语言的文本材料;●以符号转换为手段,意义再生为任务的一项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是译者设法将一种语言所传递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出来的跨文化交际活动。

翻译:●涉及两种语言,是一种语言社会实践活动,既有跨文化性,又有交际性;●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科学。

刘重德教授给翻译的定义:“ Translation is a science.Translation is an art.Translation is a craft.Translation is a skill.Translation is an operation.Translation is a language activity.Translation is communicating. ”翻译能开发我们的智力、活跃我们的思想、丰富我们的语言、开阔我们的视野,从别的语言中摄取对我们有益的成份。

通过翻译,才能把语言文化、人类文明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和发展阶段。

1. 2 翻译史简介(Brief Account of the History of Translation)在人类历史上,不同文化之间很早以前就开始了相互交流。

●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游印度;●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郑和下西洋; ……中国翻译(五四运动之前)的三次高潮:●从东汉至唐宋——佛经翻译;●明末清初——科技翻译;●鸦片战争至五四前后——西学翻译。

佛经翻译是我国最早的、具有较大规模的文字翻译活动。

提出了“意译直译,圆满饱和”、“直译意译兼顾”的翻译方法并形成一种清新朴质、整严凝重的独特风格。

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对我国近代科学技术和思想进步是一次重要的推动。

教学课件:第一章-翻译绪论

教学课件:第一章-翻译绪论

经典翻译案例分析
总结词
通过对经典翻译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学习到一些成功的翻译方法和技巧,了解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 的差异,提高对翻译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详细描述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翻译案例,如文学名著、国际会议、商务合同等,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处理文化差异、如何进行语言的转换和调整等方面的技巧,从而更好地掌握翻译 的精髓。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机器翻译
机器翻译是利用计算机技术自动将一 种语言的文本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的文 本,但需要人工校对和修正。
笔译是将书面文字从一种语言转换为 另一种语言的过程,通常用于文学、 法律、医学等领域的文件翻译。
翻译的标准
准确传达原意
翻译的首要标准是准确传达原 文的含义,确保译文与原文在
意义和风格上保持一致。
语言流畅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同一事物的认知和表达方式可 能存在差异。因此,在进行翻译时,需要充分了解两种文 化背景,尊重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传统。对于具有 特定文化含义的词汇和表达方式,需要进行适当的解释和 调整,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同时,要注意避 免使用带有贬义或褒义的词汇,以免产生不必要的文化冲 突。
翻译的历史与发展
活动。随着 历史的发展,翻译逐渐成为不同 文化间交流的重要手段。
翻译的发展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翻译的 需求越来越大,翻译技术也不断 发展,如机器翻译、语音翻译等 。
翻译的基本原则与技巧
翻译的基本原则
忠实、准确、流畅。忠实是指译文要忠实于原文,准确传达原文的意义和风格; 准确是指译文要用词准确,表达清晰;流畅是指译文要通顺流畅,易于理解。

中西翻译翻译史 ppt课件

中西翻译翻译史 ppt课件
• 约翰.赖希林 Johannes Reuchlin翻译的目 的在于将读者引向原作 ,因为原作的完整 思想在任何翻译中是表达不出来的。原作 的形式与源语紧密融合,无法在译语中得 到保留。
中西翻译翻译史
• 阿拉斯谟Desiderius Erasmus 16C对文学研究采取新方法、对翻译理论提
出新见解的杰出代表之一。 一、必须尊重原作 二、翻译者必须具有丰富的语文知识 三、风格是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风格的性质还取决于读者的要求
《圣经.旧约》 “巴别塔” Babel——巴比伦文 神之 门——古希伯来语 混乱、变乱
• 西方最早有文字记载的笔译活动 约公元前250年罗马人里维乌斯.安德罗尼柯——拉丁语译荷 马史诗《奥德萨》,距今约2200多年
中西翻译翻译史
.不同文化、不同时代中“翻译”、“口译”一词 异大 均质欧洲语Standard Averrage European Lang (translation源自拉丁语translatio-字面意思to ca the other side )
中西翻译翻译史
• 菲尔蒙.荷兰德Philemon Holland 16世纪英 国最杰出的翻译家 被誉为伊丽莎白时代的 “总翻译家”(translator general),真正 懂得“翻译的秘诀”。
一、翻译必须为现实服务 二、讲究风格
中西翻译翻译史
诗歌翻译
• 乔治.查普曼Georga Chapman 反对过于严 格,也不赞成过于自由。他说:“我鄙视 译者陷入逐词对译的泥坑,丧失本族语的 活的灵魂,用生硬的语言给原作抹黑;同 时,我也憎恨不求简练,使用繁文缛语以 表达原意。”
• 以翻译家阿文蒂诺斯Johannes Aventinus思潮为 背景,意译派提出:德语是 一种有自己规则、必 须得到尊重的独立的语言;德语有自己的语言风 格,这一风格不能因模仿其他语言而受到破坏。 (16C德国翻译思想)

英汉翻译第1章(我国历史上的翻译活动)

英汉翻译第1章(我国历史上的翻译活动)

第一节 从周代到东汉桓帝的翻译活动
一、 《礼记·王制》载有周代所设翻译东、西、南、 北各地区少数民族语言的官员的职称: 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 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 北方曰译。 故后世称翻译人员为“ ”。
《 》中谈到周代规定每七年要将各诸侯国的 翻译人员集中到周天子所在地加以训练。这 也是我国典籍中关于培训翻译人员的最早记 载。 在《 》古书中,也有周王朝当时的翻译官 的专门职称的记载。
这一时期代表人物有: 郑振锋,郁达夫,巴金,林语堂,傅雷,朱 光潜等
林语堂(1895.10.3-1976.3.26)福 林语堂
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
《论翻译》1933年 “第一是忠实标准,第 二是通顺标准,第三是 美的标准” “翻译是一种艺术” 译文应有五美:
鲁迅(1881—1936) (1881 1936 1936)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二、课程要求 要求学生至少熟读教材课本,同时通读同类 教材一本,和外国名著中英版。且对三本书 就某一点或某一方面至少写读后感三篇,每 篇字数不少于一千。读后感只能手写。其他 考试要求照旧。 教材:庄传译,英汉翻译简明教程,外语教 学与研究出版社
学习指导:
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除了学习和 掌握翻译的基本原理以外,翻译实践占有相当 大的比重。具体地说,翻译练习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课后的英译汉练习,另一部分是老师 课外挑选的翻译材料。 翻译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学好翻译需要付 出艰苦的努力,绝无捷径可走。对照阅读是一 种一举多得的学习方法。
《英汉双解英语谚语词典》盛绍裘,李永芳主编,知识出 版社,1989年版 《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英英,英汉双解)商务印书 馆,朗文出版社,1998年版 《英语缩略词词典》史群编,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简明美国俚语词典》杨志达编译,商务印书馆,1986 年版 《简明英汉世界文学词典》杜友良主编,中国对外翻译出 版公司,1992年版

中外翻译简史 第一章

中外翻译简史 第一章

(6)印地语“口译”dubhasiya意为讲两种语言的人。 4.乌拉尔语系中的匈牙利语“翻译”forditanni意为“把……翻到另一面”, 强调差异;“口译”tolmacsolni, “协调”。 5.阿尔泰语系中的土耳其语“翻译”的字面意思是cevirmek字面意思“改变”, 强调调停。 6.日语中“翻译”honyaku中hon意为“”翻转、翻飞“,yaku意为替换词; 口译“tsuuyaku suru,tsuu”指 “通过、传输、交际”其显著特征是保存相似 性。 7.韩语中”翻译“tong yeok hada 与”口译“dong si tong yeok hada都强调 调停。 8.阿拉伯语中的 “翻译”与“调停、引导”接近。 9.南亚语系中越南语中 “翻译” 强调差异;”口译“强调调停。 10.印尼语中 “翻译” menterjemahkan,也使用 (manyalin)强调调停与相似。 11.泰米尔语中的“翻译”与“口译”使用相同的术语molipeyarkka,强调差异、 语言的改变。 12.汉语中的翻译:汉魏时代称翻译为“译”;东晋时期用“翻”指翻译。
(1) 公元前11世纪“多重翻译”:古越南越裳国白孔雀与周公,因语言不通,经多次
翻译才得以交流。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口译记录,最早有记录的转接翻译。 (2) 战国时期的《越人歌》(出于西汉刘向《说苑.善说》) 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笔译作
品: 公元前528年楚国鄂君子皙乘船夜游。驾船越女为其唱歌一首,因为唱时用粤语,
D.考古发现与《圣经》研究促进了新版本的修订与翻译; E.时代变迁,语言老化使得原版本不适应新读者的需求。 (5)《圣经》翻译目前依然活跃,每14天就出现一种新语言的《圣经》版本。 2.佛经在中国的译介 (1) 从汉哀帝元E即公元前2年至宋代即公元1111年约1100年历史; (2) 佛教的传入在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中国宗教、哲学、文学、艺 术和语言等方面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3) 中国的汉译佛教典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 (4) 1100年的佛经翻译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有计划、有组织的翻译活 动,是中国翻译史上第一个重要的翻译时期。 3.《古兰经》的译介 (1) 从公元7世纪至今约1300年的历史 (2) 宗教学者主张《古兰经》不可译;主张读经文原文及听宗教学者的口头译讲; (3) 伊斯兰教信众的发展壮大促使《古兰经》的翻译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印地语“口译”dubhasiya意为讲两种语言的人。 4.乌拉尔语系中的匈牙利语“翻译”forditanni意为“把……翻到另一面”, 强调差异;“口译”tolmacsolni, “协调”。
5.阿尔泰语系中的土耳其语“翻译”的字面意思是cevirmek字面意思“改变”, 强调调停。 6.日语中“翻译”honyaku中hon意为“”翻转、翻飞“,yaku意为替换词; 口译“tsuuyaku suru,tsuu”指 “通过、传输、交际”其显著特征是保存相似 性。 7.韩语中”翻译“tong yeok hada 与”口译“dong si tong yeok hada都强调 调停。 8.阿拉伯语中的 “翻译”与“调停、引导”接近。 9.南亚语系中越南语中 “翻译” 强调差异;”口译“强调调停。 10.印尼语中 “翻译” menterjemahkan,也使用 (manyalin)强调调停与相似。 11.泰米尔语中的“翻译”与“口译”使用相同的术语molipeyarkka,强调差异、 语言的改变。 12.汉语中的翻译:汉魏时代称翻译为“译”;东晋时期用“翻”指翻译。
(4) traduire(法语)、tradurre(意大利语)、traducir(西班牙语)、perevesti( 俄语) :行动者引导X 跨越。 2.kaanta (芬兰语) :“翻“或”转”。强调差异,强调新方向,不强调同一性。 3.印欧语系的不同语言中,“翻译”的意义差异也很大。 (1) 现代希腊语:“翻译”metafrazo”意为“跨越....而说”,强调差异性;口译”ermeneo意为 “解释”、“协调” (2 )捷克语”翻译”pfeklada,pifelofit 表示“带过去”,强调相似性;“口译”tlumoait,强调协调。 (3) 乌克兰语“翻译”perekladaty意为“带过去”,“口译”tlumatsyty,强调“协调”。 (4) 斯洛文尼亚语prevajalec既指“翻译”也指“口译”,表示“带过去”。 (5) 梵语:译者“bhasantarakari表示另一种语言的创造者,强调异; Chayanuharanam指”自 由 的翻译“,强调相似性;anuvadah指”跟着说解释“强调协调;口译 “dvibhasavadi指讲两种语言的人; bhasantaravakta指将其他语言的人,强调差异性;
第二节 宗教典籍翻译拉开了中西翻译史的帷幕
一、宗教传播导致了宗教典籍的译介 二、世界三大宗教典籍的译介 1.《圣经》的译介 (1) 从公元前250年至今约2200年的译介史; (2)《圣经》已经被翻译成2000多种语言,包括方言,讲这些语言的人口占到 世界总人口97%; (3)《圣经》在西方社会中的方方面面有巨大的影响; (4)《圣经》的修订与翻译 A. 《圣经》原文有不同的版本; B.基督教教派众多,有许多非主流教派的《圣经》版本; C.各译本争夺正统性的结果
D.考古发现与《圣经》研究促进了新版本的修订与翻译; E.时代变迁,语言老化使得原版本不适应新读者的需求。 (5)《圣经》翻译目前依然活跃,每14天就出现一种新语言的《圣经》版本。 2.佛经在中国的译介 (1) 从汉哀帝元E即公元前2年至宋代即公元1111年约1100年历史; (2) 佛教的传入在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中国宗教、哲学、文学、艺 术和语言等方面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3) 中国的汉译佛教典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 (4) 1100年的佛经翻译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有计划、有组织的翻译活 动,是中国翻译史上第一个重要的翻译时期。
当代翻译研究视角下的中 西翻译史
朱睿 赵银鹤
CONTENTS
不同语言的民族之间的交际需求促进了翻译的产生 宗教典籍翻译拉开了中西翻译史的帷幕 文学翻译丰富、神话了对翻译的认识. 非文学翻译带来了翻译的职业化时代第一节 不同语言源自民族之间的交际需求促进了翻译的产生
一.翻译是操不同语言的民族为满族交际需求而产生的语言活动。 1.原始部落为了贸易文化交流促使人类最早翻译形式一口译的诞生。 2.人类发明了文字以后,不同民族之间通过书面文字进行交流时产生了笔译。 3.不同民族、国家的交流交往促成了翻译的诞生,促进了翻译的发展和繁荣。 4.中国早期有记载的翻译 (1) 公元前11世纪“多重翻译”:古越南越裳国白孔雀与周公,因语言不通,经多次 翻译才得以交流。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口译记录,最早有记录的转接翻译。 (2) 战国时期的《越人歌》(出于西汉刘向《说苑.善说》) 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笔译作 品: 公元前528年楚国鄂君子皙乘船夜游。驾船越女为其唱歌一首,因为唱时用粤语, 经过翻译才明白。
5.西方翻译起源神话说: 出于《旧约圣经》。人类繁衍下来之后都讲同一种语 言。当时人类共同修建巴别塔,上帝认为如此的话,人类会无所不能,因此 上帝让人们讲不同的语言,使人们之间语言不通,从而成为翻译形成的动因。 6.西方有记载的最早的笔译活动大约起于公元前3世纪:公元前285年至公元前 249年按照埃及法老托勒密二世旨意,72名犹太学者云集亚历山大图书馆翻译 《圣经.旧约》史称《七十子希腊文本》; 公元前250年里维乌斯.安德罗尼柯 (Livius Andronicus) 用拉丁语翻译荷马史诗中的《奧德赛》。 7.据记载早在公元前3000年,古国亚述帝国就出现了正式的文字翻译,主要 是国王命通晓多国文字的“书吏”用帝国的各种语言把国王的丰功伟绩公诸 于世。
8.古巴比伦王国的首都巴比伦在汉谟拉比时期(约公元前18世纪) 是一个使用多种语言 的城市,国王的的政令、旨意都要通过译员翻译传达下去。 二、不同语言中“翻译”的词源 1.均质欧洲言: 以拉丁语为共同祖先的英、法、德及欧洲其他一些语言。“翻译” 在 这些语言中的词源意义存有差异。 (1) translation-> translatio (拉丁语) :将.......搬运到 另一方” A.被搬运的东西(X) 保持不变; B.涉及两个语境,原文语境与译文语境。被搬运的东西(X) 从原文语境跨越边界转移 到目标语语境。 (2) metapherein(希腊语)、transferre (拉丁语)、translate(英语):把X搬运走,行动 者就像信使和X一起搬运走; (3) ubersetzen( 德语)、6versatta(瑞典语)、pfekladat(捷克语): 行动者站在源头这一 边,使X过去,X被转移远离行动者,译成与行动者不同的语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