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简史

合集下载

中外教育简史(中国)

中外教育简史(中国)

四、墨子教育思想
1、论教育作用
“染丝说”:以染丝为例,说明了环境和教育对人性形成的影响。 在他看来,人性不是命定的,先天的人性不过如待染的素丝,有什 么样的环境与教育,就能造就什么样的人。
2、论教育目的和内容
教育目的:主张培养“贤士”(又称“兼士”),具体标准是 “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
造成官学衰落的直接原因:1、世袭制度造成贵族不
重教育;2、贵族统治力量衰落;3、动乱阶段,战争 频繁。 私学的兴起发端于春秋中后期,最直接的原因是学术 下移与士阶层的崛起。
私学的首创者是包括孔子在内的孔子时代的一批教育家,
而孔子是最早创办私学的群体中的杰出代表。孔子创办私学 是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学术平民化、知识普及化的开端。 私学始于春秋盛于战国,对教育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儒、墨、 道、法四家私学。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
一、学术下移与士阶层崛起
学术文化开始挣脱官守的藩篱,向民间扩
散。而士阶层在这次学术扩散中起到了桥梁 和急先锋的作用。
在士的构成中,没落贵族子弟与庶民上升的士
是最基本的两大类。
二、官学的衰落与私学初兴
春秋战国之际,经济、政治的大变革反映在教
育上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学在官府”的教育正 走向衰落,新的教育组织形式——私学开始兴起。
儒家私学到了战国时期开始走向分化,其 中影响最大的是以孟子为代表的“孟氏之儒” 和以荀子为代表的“孙氏之儒”。 儒、墨两家在战国时并称为“显学”。 庄子崇尚自然,追求个人精神的解脱,在 教育上主张培养“真人”、“至人”,即一 种无功、无名、无情的完全自由的人物。 西周官学与诸子私学的差别: 1、社会基础不同。西周官学建立在土地国 有的经济基础和奴隶主贵族占统治地位的阶 级基础之上;私学则建立在土地私有的个体 经济和新兴地主阶级为首的包括农、工、商 等自由民在内的阶级联盟基础之上。

(完整版)中外教育简史

(完整版)中外教育简史

精心整理中外教育简史1孟子的人性论是——性善论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3()被公认为全世界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首先提倡有教无类思想——孔子4()是原始文化科学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巫师5东汉时期,()是一种专门学校,作为一种办学的新兴形式,为后代专门学校的发展提供了经验,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学艺术专门学校。

——鸿都门学6()是中国历史上最先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教育家。

——孔子7()最早发现光的直线行进这一基本光学原理,由此探讨了一系列光学问题,并做了类似“小孔成像”8 9 1011” 1213141 23西周“4512345学堂6()成为继孔子后的又一位大教育家,成为南宋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朱熹7我国大学最早招收女生的是——北京大学81872年出发的留美幼童是近代中国政府派出的首批留学生,他们的成行得力于()的倡导。

——容闳9()在定县乡村教育实验的基础上,总结了“四大教育”和“三大方式”。

——晏阳初10()提出“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陈鹤琴11()首先在学校中实行“分斋教学”,开了文理教学分科设置和建立主副科制度的先河,对后世中外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胡瑗121927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决定以()取代教育部制。

该制是将全国最高学术机关和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合为一体的制度。

——大学院制13在革命根据地中,毛泽东直接创办的教育机构是()。

——湖南自修大学14有“汉代孔子”之称的(),首先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使得儒家思想成为以后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董仲舒15()是中国近代从德、智、体三要素出发构建教育目标模式的第一人。

——严复161940年10月,我国第一所独立的公立幼稚师范学校——()诞生。

——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17________提出了改造社会要从乡村着手的“乡治”主张,即“乡村建设”理论。

中外教育简史重点

中外教育简史重点

1.夏商两代是我国奴隶制阶段国家旳形成与发展时期。

2.“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3.孟子有关教育作用旳论述;孟子觉得教育旳社会作用是“得民心”好旳政治还不如好旳教育。

教育在人旳发展中旳作用是“求放心”。

教育旳目旳“明人伦”。

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4.荀子注重《诗》《书》《礼》,《乐》《春秋》等儒家经籍旳传授。

而诸经之中,荀子尤重《礼》《乐》觉得礼是自然与社会旳最高法则。

5.《大学》提出教育旳目旳是三大纲,三大纲旳内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又提出八条目,八条目旳内容: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6.豫时孙摩:豫避免性原则“禁于未发之谓豫”时:及时施教原则“当其可之谓时”孙:循序渐进原则“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摩:学习观摩原则“相观而善之谓摩”7.正始年间何晏王弼,道家和儒学相结合产生新学——玄学,浮现了多元化。

汉代旳注重章句训诂变为注重义理称为魏晋经学。

8.宋代在入学法杖旳历程中,理学产生。

周敦熙和朱熹标志着理学旳开端和完毕。

周敦颐提出吸取佛道入儒学。

9. 汉代太学旳创立,标志我国封建官学制度旳建立。

得力于董仲舒和公孙弘。

10. 宫邸学、四姓小侯学汉灵帝光和元年,鸿都门学,因素:因校址在洛阳鸿都门而获得此名, 11.私学:马融东汉名儒,郑玄。

汉代私学就其限度说有小学(书馆、学馆、书舍)和专经(经管、精舍、精庐)阶段旳辨别。

相称限度:专经相称于太学,小学相称于小学限度。

其中蒙学占更重要旳低位12.孔颖达精通儒学13.隋唐时期佛教私学很流行;宋元明清私学分为蒙学和经管;蒙学教育:是以授书、背书和写字为最基本旳内容,教学中强调牢固记忆和基本训练及培养小朋友符合封建伦常道德旳品质和习惯。

14.《三字经》宋王应麟;《百家姓》宋初人;《千字文》梁武帝周兴嗣15.封建社会选士制度旳形成是从汉代开始旳。

汉代察举最重要旳是“贤良方正”和“孝廉”两科16.察举中多以选拔经学之士为主,童子科、选拔13-16岁。

中外教育简史自考知识点总结

中外教育简史自考知识点总结

中外教育简史自考知识点总结摘要:一、古代教育概述1.中国古代教育特点2.西方古代教育特点二、近现代教育发展1.中国近现代教育改革2.西方近现代教育改革三、当代教育趋势1.全球教育一体化2.教育科技的应用3.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争论四、教育理念与方法1.传统教育理念与方法2.现代教育理念与方法3.创新教育理念与实践五、中外教育差异与启示1.教育体制差异2.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差异3.教育评价差异4.教育公平与质量差异5.对我国教育的启示正文:一、古代教育概述1.中国古代教育特点中国古代教育以儒家教育为主,强调“立德树人”,重视道德教育、人文教育,倡导“有教无类”的观念。

教育形式主要有官学、私学和家庭教育。

科举制度的创立,使得教育与选拔官员相结合,进一步推动了古代教育的发展。

2.西方古代教育特点西方古代教育起源于古希腊,以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教育理念为代表,强调身心全面发展。

古罗马时期,教育分为文法、修辞、哲学、数学、音乐等科目,教育对象主要为贵族子弟。

中世纪时期,基督教教育成为主导,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虔诚的信徒和教士。

二、近现代教育发展1.中国近现代教育改革近现代我国教育改革经历了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新文化运动等一系列历程。

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多次教育改革,推行全面发展教育,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逐步完善现代教育体系。

2.西方近现代教育改革西方近现代教育改革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为标志,强调教育科学化。

随后,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实用主义教育观念,主张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20世纪末,西方教育逐渐重视学生能力培养,提倡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教育方法。

三、当代教育趋势1.全球教育一体化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推进,全球教育逐渐呈现出一体化趋势。

各国间教育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教育资源共享,国际教育竞争日益激烈。

2.教育科技的应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为教育领域带来了深刻变革。

中外教育简史

中外教育简史

1.奴隶社会教育制度:夏代形成,商代革新深化,西周完备。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2.孟子关于教育阐述:社会作用是得民心,好的政治不如好的教育,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求放心。

3.孟子认为教育目的是明人伦,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序。

4.道德教育的原则:持志养气,动心忍性,存心养性,反求诸己5.教学原则:深造自得,盈科而进,专心有恒,教亦多数6.荀子重视诗书礼乐春秋,尤重礼乐,认为礼是自然与社会的最高法则。

7.大学提教育目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亲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8.学记中教育思想:教育作用目的服务政治(选统治者,化民为俗)制度与学校管理(提出了一个完整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学制系统,一万字的教学过程和考察标准)教学原则(教学相长,尊师重道,藏息相辅,豫时孙摩,及时施教,循序渐进,学习观摩),启发诱导,长善救失)提出教学方法9.豫时孙摩: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关而善之谓摩10.孔子教育主张: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六艺(启发诱导,因才,学思并重,谦虚诚实)修养德行(立志乐道自省自克身体力行改过迁善)教师(身教循循善诱宽严结合)11.正始年间:何晏王弼道儒形成玄学,多元化时代,由汉代注重章句到义理成为魏晋经学。

教育思想理论的多元化为各地区,民族学派的文化教育创造有利条件12.宋周敦熙朱熹标志李雪开端结束,汉代太学的创建标志封建官学制度的建立(董仲舒公孙弘)四姓小侯学。

汉灵帝光合元年178创建鸿都门学政治斗争产物13.马融郑玄,专经(太学程度),小学阶段,书馆舍魏晋南北朝家庭教育,孔颖达精通儒学。

隋唐佛教私学。

三字经宋王应麟-百家姓宋初人-千字文梁武帝周兴嗣14.书院产生原因:社会动荡需要,书籍集聚和传播,私学讲学传统,佛教禅林讲学制度影响15.汉代察举:贤良方正孝廉。

作用:加强政权统一集中,思想集中,扩大统治基础,不易产生不良思想16.道德教育的原则方法:以仁安人,以义正我,必仁且智,明道重志17.韩愈称性之品有三,上焉者善焉而已矣,中可导而上下。

中外教育简史课件

中外教育简史课件

中外教育简史课件一、古代教育的渊源古代教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外教育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古代教育渊源追溯到早期的文明时期,包括埃及、巴比伦、古希腊、古罗马等各个古代文明。

这些文明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为人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1. 古代中国教育的起源古代中国教育起源于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儒家经典如《大学》、《中庸》等成为古代教育的重要教材。

2. 封建社会的教育形态封建社会的教育形态主要分为官学教育和私学教育。

官学是皇家设立的教育机构,培养官员与士人;私学则是庶民办学的地方,主要培养乡村的士人。

3. 科举制度的影响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

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形成了严格的官僚选拔体系,为现代中国教育制度奠定了基础。

三、西方古代教育的发展1. 古希腊教育的特点古希腊教育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公民。

学生在学校接受体育、音乐、文学、哲学等多方面的综合教育,培养健全的身心素质。

2. 古罗马教育的特点古罗马教育以培养实用主义为出发点。

学生接受实用技能的培养,如军事战略、法律知识等,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近现代教育的变革与发展1. 普及教育的兴起近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变革是教育的普及。

随着科技与社会进步,各国开始重视教育普及,通过立法与政策推动全民接受教育。

2. 创新教育的兴起近现代教育也积极推动创新教育的发展,通过培养创造力、创新思维,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

3. 现代教育的多元化现代教育越来越多元化,提供多种选择,包括公立学校、私立学校、职业教育等,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综上所述,中外教育的发展历程丰富多样,古代教育的渊源为现代教育制度奠定了基础。

近现代教育的变革与发展为社会的进步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应当重视教育的价值与意义,不断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力量。

(完整版)中外教育简史_自考笔记自考资料

(完整版)中外教育简史_自考笔记自考资料

(完整版)中外教育简史_⾃考笔记⾃考资料科⽬:中外教育简史1.1.“成均”1.2.“虞庠之学”2.1.校2.2.“六艺”3.1.⽂⼠3.2.五伦3.3.《⼤学》3.4.《学记》4.1.书同⽂4.2.⾏同伦4.3.颁挟书令4.4.黄⽼之学4.5.焚书坑儒4.6.⽞学4.7.汉代“太学”4.8.汉代“宫邸学”4.9.鸿都门学4.10.国⼦学4.11.国⼦监4.12.隋朝监属五学4.13.六学⼆馆4.14.学⽥制4.15.三舍法4.16.升斋积分4.17.社学5.1.三纲五常5.2.“必仁且智”5.3.《上仁宗皇帝⾔事书》5.4.《进学解》5.5.《三经新义》5.6.朱⼦读书法5.7.⽩⿅洞书院揭⽰5.8.⼋股⽂6.1.马礼逊学堂6.2.宁波⼥塾6.3.魏源6.4.洋务教育6.5.《劝学篇》6.6.中体西⽤6.7.癸卯学制6.8.严复6.9.梁启超6.10.维新教育7.1.《对于教育⽅针之意见7.2.壬⼦⼀癸卯学制7.3.⼤学院制7.4.国⽴幼稚师范学校7.5.庚款兴学7.6.留法勤⼯俭学7.7.国⽴中学7.8.抗⽇军政⼤学7.9.黄埔军校7.10.陈鹤琴1-1.智者1-2.“七艺”1-3.“苏格拉底法”1-4.“⼗⼆铜表法”1-5.亚⾥⼠多德1-6.柏拉图1-7.西塞罗1-8.昆体良2-1.教会学校2-2.修道院学校2-3.⼤教堂学校2-4.堂区学校2-5.宫廷学校2-6.骑⼠教育3-1.⽂艺复兴运动3-2.“快乐之家”3-3.伊拉斯谟3-4.《巨⼈传》3-5.蒙⽥3-6.马丁·路德3-7.加尔⽂3-8.耶稣会4-1.⽂法学校4-2.公学4-3.“学园”4-4.“星期⽇学校”4-5.“导⽣制”4-6.“新⼤学运动”4-7.《国家教育论》4-8.《费⾥教育法》4-9.巴西多4-10.柏林⼤学4-11.贺拉斯·曼4-12.《⽑雷尔·拨地法》4-13.昆西教学法4-14.福泽喻吉4-15.《学制令》5-1.《⼤教学论》5-2.泛智教育5-3.《教育漫话》5-4.“⽩板说”5-5.《爱弥尔》5-6.《林哈德和葛笃德》5-7.《普通教育学》5-8.《⼈的教育》5-9.“恩物”5-10.《教育论》6-1.现代教育制度6-2.现代学制6-3.现代教育⾏政体制6-4.教育系统6-5.综合中学6-6.双轨制7-1.“新学校”7-2.蒙台梭利。

中外教育简史

中外教育简史

第一编:古代外国教育制度史 (5)第一章古代埃及的学校教育制度 (5)第二章古代希腊的学校教育制度 (5)一、斯巴达的学校教育 (5)二、古代雅典的学校教育 (5)三、古代斯巴达和雅典学校教育的比较分析: (5)第三章古代罗马的学校教育制度 (6)第四章中世纪欧洲的学校教育制度 (6)一、教会学校: (6)二、世俗学校 (6)三、中世纪大学 (6)第五章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学校教育 (6)一、文艺复兴时期(14-16世纪) (7)二、这个时期的人文主义: (7)三、人文主义新教育的一般特征 (7)第二编:古代外国教育思想史 (7)第六章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7)一、苏格拉底的“美德”观 (7)第七章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8)第八章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8)一、公元前335年,创办吕克昂学院,致力自然科学和社会研究,古代西方最渊博的学者,古希腊哲学和自然科学集大成者,誉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8)二、《政治学》和《伦理学》 (9)三、社会政治思想 (9)四、教育思想 (9)第十章昆体良和奥古斯丁的教育思想 (9)一、昆体良的思想 (9)二、奥古斯丁的思想 (9)第十一章托马斯.阿奎那与经院哲学 (9)第十二章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9)一、维多里诺和伊拉斯谟的教育思想 (9)二、拉伯雷的教育思想 (10)三、莫尔的教育思想 (10)第十三章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10)一、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和“泛智”的思想 (10)二、教育目的和作用 (10)三、普及教育、统一学制以及教育内容 (10)四、学年制、班级授课制与教学用书 (10)第三编近代外国教育制度史 (11)第十四章近代英国学校教育 (11)一、教育行政 (11)二、普通教育 (11)三、英国中等教育:文法学校和公学 (11)四、英国高等教育: (11)第十五章近代法国学校教育 (12)一、教育行政 (12)二、普通教育 (12)三、高等教育 (12)第十六章近代德国学校教育 (13)一、教育行政 (13)二、普通教育 (13)第十八章近代美国学校教育 (13)一、教育行政 (13)二、普通教育 (13)三、高等教育 (13)第四编近代外国教育思想史 (14)第二十章洛克的教育思想 (14)一、反对“天赋观念”论,提出“白板说” (14)二、洛克的“绅士教育” (14)第二十一章卢梭的教育思想 (14)一、自然教育论:我们的教育或受之于自然、受之于人或受之于事物。

中外教育简史第一章

中外教育简史第一章

民族化与全球化的关系。
2018/9/21
11
3)外国教育史中欧美与亚非洲国家的关系:也即发达国家与 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要反对“欧洲中心”论,可以以发达国家为重 点,兼顾发展中国家。 4)古、今关系:既不能“厚古薄今”,也不能“厚今薄古”; 既不“虚无”,也不“复古”,应“古为今用”。 5)教育思想与教育制度的关系:两者实际上难以分开,但要
2018/9/21
3

2)近代:
鸦片战争——“五四运动”或鸦片战争——新中国成立:资产阶
级“新学”与封建社会的“旧学”的斗争。“中体西用”的教 育思想。 3)现代: “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或新中国成立——20世纪80年代:
教育改革运动,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社会主义教育理论。
2018/9/21
4
3、外国教育史的分期
①创立与确立(1904-1936)
②沉寂与停滞(1937-1976) ③复苏与发展(1978-至今)
2018/9/21
8
2、我国教育史学科面临的问题与发展策略思考
面临的问题:
①在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市场经济特有的弱点——趋利性凸现出 来,给人们的价值观带来了消极影响。 ②对教育史学科性质和功能的认识模糊,观念滞后。 ③教育史学科研究手段原始、落后。
2018/9/21 1
2、学科特点:
1)属人文社会学科;
2)是教育学科与历史学科的交叉 二、中外教育史的分期 1、社会历史形态的划分 1)按生产关系分(马克思、恩格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 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2)按生产力分(托夫勒:第三次浪潮):游猎社会、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后工业社会)。
2018/9/21
2

中外教育简史

中外教育简史

中外教育简史古希腊教育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以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人的教育思想为标志,希腊教育思想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前469~前399),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

青少年时期,苏格拉底继承父业,以雕刻为生。

以后,他致力于讲学,在各种场合与人交谈、辩论,探讨政治、社会和道德问题,以这种方式培养了一批学生,其中包括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

苏格拉底虽长期从教,但既没有开办过学校,也未写过任何著作。

后人对其思想的了解和研究,主要依据他的学生(特别是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著作。

论教育价值与意义(-)“智德统一”论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他提出的“智德统一”论。

根据他的观点,人与宇宙万物一样,同是神的创造物,所不同的是,神不仅创造了人的肉体,而且为人安排了灵魂。

人的一切知识、智慧和道德都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都是灵魂的属性。

因此,智慧和道德具有内在的、直接的联系。

他认为、人的行为之善恶,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关的知识。

只有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人才能趋善避恶。

这即是说,有道德的行为之所以发生,首先是因为行为的发生者具有道德的知识,如果行为的发生者不具有道德的知识.便不可能作出道德的行为。

论教育目的苏格拉底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通宵专业政治知识、掌握政治技能、具备高尚品德的政治家。

主张通过教育培养治国之才。

论美德与知识基于此,苏格拉底明确指出:“知识即美德,无知即罪恶。

”而在苏格拉底的思想中,知识就是智慧。

所以,知识即美德也就意味着智慧即美德。

(二)“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法的特点在于不是传授现成的知识,而在于通过交谈和讨论,消除一切错误和模糊的认识,唤醒学生的意识,从而发现真理。

“苏格拉底法”就是这样一种教师与学生交谈、辩论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包括四个步骤:(1)反讽。

教师通过巧妙的连续诸问,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原有认识中所存在的错误、混乱和模糊。

只有当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时,才会产生学习的欲望,也才有可能学习知识。

中外教育简史(外国)[优秀范文五篇]

中外教育简史(外国)[优秀范文五篇]

中外教育简史(外国)[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中外教育简史(外国)苏格拉底法:为了有效传授知识,以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苏格拉底创制了著名的苏格拉底法,他认为,真理以潜在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内心,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传授现成的知识,而在于通过交谈和讨论,消除一切错误和模糊的认识,唤醒学生的意识,从而发现真理。

智德统一论:他认为智慧和道德具有内在的、直接的联系,他认为,人的行为之善恶,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关的知识。

苏格拉底明确指出知识即美德,无知即罪恶。

七艺:算术、几何学、天文学、音乐理论、文法、修辞学、辩证法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和教育家,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

和谐教育: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灵魂有三个部分组成,即植物灵魂,动物灵魂、理性灵魂,他认为在人的发展和教育中这三个组成部分都应加以充分考虑,不可偏废,与这三个部分组成相应的教育是体育、智育和美育,他指出,只有通过这种多方面的教育,儿童的身心才能得到和谐的发展。

自由教育:他认为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特性在与人具有理性,人只有充分运用和发展理性,才能真正实现自我,同样,人的教育也应当以充分发展人的理性为根本目的。

这种教育才是自由人所应接受的教育。

核心是自由教育是唯一适合自由人的教育,它的根本目的不是进行职业准备,而是促进人的各种高级能力和理性的发展;自由教育以自由学科为基本内容,并且应避免机械化、专业化的训练。

十二铜表法:在共和前期的罗马教育中,从公元前5世纪中叶开始,法律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法律教育的基本教材是“十二铜表法”,这是罗马最重要的民法法典,因刻于12块铜表之上而得名。

共和时期罗马教育机构:初级学校、文法学校、修辞学校、拉丁文法学校、拉丁修辞学校、医学院罗马教育出现的变化:1、在教育的管理上,共和时期完全由私人开办和控制学校的局面逐步得到控制,出现了国家化的趋势;2、教育的机会逐步缩小;3、由于专制政体建立,在帝国时期,罗马学校中修辞学和演说术的研究与教学日益倾向于为研究而研究、为教学而教学,日益偏重于演说的技巧而忽略演说的内容本身,日益走向形式化、公式化,从而逐渐失去了生命力;4、学校教育内容的范围逐步缩小;5、专业或职业教育得到一定发展。

中外教育简史

中外教育简史

三、名词解释1.“六艺”:是我国西周时间的教育内容。

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六门学科。

2.“五经”:是孔子编订的教学用书,成为封建社会学校教学的主要教材。

具体包括《诗》《书》《礼》《易》《春秋》。

3.《学记》:我国最早的教育论著。

对教育目的,教育制度,学校管理,教学原则、方法、教师等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被称之为中国“教育学雏形”。

5.太学:我国封建社会的中央官学。

始创于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

6.国子监:我国古代管理中央官学的机构。

始创于隋唐,主要管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律学、算学。

9.选士制度:是人才选拔制度。

我国封建社会的选士制度主要有三种: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隋唐以后的科举制。

10.蒙养教材:是我国古代蒙养阶段教学所使用的识字课本。

早期最著名的识字课本有汉代史游的《急就篇》,封建社会后期最著名的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1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我国晚清时期的文教政策。

主张教育以中国传统的经史之学为基础,以西学中有用的东西补充中学的不足。

12.“癸卯学制”: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学制。

“癸卯学制”是我国近代正式颁布并实施的现代学制。

13.《劝学篇》:是近代洋务派教育家张之洞的代表作。

《劝学篇》系统的阐述和概括了他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教育思想”。

14.马礼逊学堂:是我国近代最早的教会学校。

1893年由美国传教士布朗在澳门开办。

15.壬戌学制:我国1922年由北洋军阀政府颁布的学制。

此学制采用美国的中小学六三三分段,所以又叫“六三三”制。

16.中华职业教育社:是1917年由著名教育家黄炎培等人发起成立的旨在推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教育团体。

17.“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蔡元培改革北京大学的原则。

其思想内涵是指不论是何种学派,何种观点,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故,不被自然淘汰,就应允许在大学自由存在和发展。

18.智者派:是公元前5世纪后期古希腊出现的一个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知识阶层。

中外教育简史重点归纳

中外教育简史重点归纳

中外教育简史重点归纳一、古代中外教育的起源中外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中国古代教育注重儒家思想的传承,强调道德教育和文化传统的传承。

而在西方,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教育注重哲学和体育的培养。

这些古代教育体系为中外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现代中外教育的兴起现代中外教育的兴起可以追溯到19世纪。

在中国,这一时期被称为近代教育运动。

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中国内部的动荡,中国开始借鉴西方的教育模式,引进了近代教育制度。

这一时期,许多传教士来到中国,建立了许多教会学校,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外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改革。

在中国,自20世纪初以来,中国的教育改革不断推进。

从新文化运动到义务教育,再到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中国的教育在不断完善。

而在西方国家,教育改革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包括对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断革新。

四、国际交流与合作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外教育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学术交流合作不断增加,学生和教师的互访交流也日益普遍。

这种国际交流不仅促进了中外教育的互相借鉴,也增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友谊。

五、教育技术的应用教育技术的应用也是中外教育的一大特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在中国,教育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如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学等。

而在西方国家,教育技术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如电子教室、在线课程等。

六、教育国际化趋势教育国际化是中外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教育国际化成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

中国积极推进教育国际化,吸引更多的国际学生来华学习,同时也鼓励中国学生出国留学。

而在西方国家,也有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到其他国家接受教育。

七、教育的未来发展教育的未来发展充满了挑战和机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教育将会发生更大的变革。

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将会引领教育的发展。

同时,全球化的趋势也将推动中外教育的融合和交流。

中外教育简史下知识点整理

中外教育简史下知识点整理

中外教育简史下知识点整理
1.古代教育:中国古代教育以儒家教育为主导,注重道德修养和经典
学习。

古希腊罗马教育注重人文教育和体育锻炼。

2.中世纪教育:欧洲中世纪教育由教堂控制,主要是修道院学校和大学。

中国宋代的官学实行程试科举制度。

3.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兴起,强调个体
发展和人的全面教育。

中国明清时期的私塾教育注重实用技能和科举功利。

4.近代教育:19世纪以后,中国传入西方教育,并发展出了基督教
教育、国学教育和新式学堂等。

5.近代中外教育比较:近代中国教育受到外来影响,逐渐接受现代教
育观念和方法。

西方教育强调科学理性和实用能力。

6.20世纪中叶的教育:中国1950年代实行了大规模的教育,推行了
素质教育和劳动教育。

7.中西教育交流:中国开放后,开始引进西方教育理念和方法,同时
推广中国传统文化。

西方大量留学生来华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

8.现代教育发展:中国教育不断深化,追求素质教育,强调创新能力
和综合素质。

9.国际教育合作:中国与其他国家开展教育交流与合作,推动国际教
育交流和学术合作。

10.现代教育技术:近年来,教育技术发展迅速,信息技术与教育相
结合,推动在线教育和远程教育的发展。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中外教育简史的主要内容,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外教育的发展和变化。

中外教育简史

中外教育简史

期末作业考核《中外教育简史》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六书《诗》、《书》、《礼》、《乐》、《易》、《春秋》。

2、三大文教政策兴太学以养士;重选举以取士;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爱国女学辛亥革命前中国教育会蔡元培、蒋观云于1902年春所创办的女子革命学校。

先由蒋任经理,后由蔡元培接任。

办学方针“不取贤妻良母主义” ,而“欲造成虚无党一派之女子”为目的。

蔡元培认为“革命只有两途:一是暴动,一是暗杀。

在爱国学社中竭力助成军事训练,算是下暴动的种子。

又以暗杀于女子更为相宜,于爱国女学,预备下暗杀种子” 。

为成功地培养无政府主义者和刺客,爱国女学于年幼班授予普通知识,年长班则开设《法国革命史》、《俄国虚无党主义》,尤其注重《化学》课的学习。

在辛亥革命时期,爱国女学校的学生“多有从事于南京之役者” ,对当时的革命运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4、杜威(1859-1952)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他批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并就教育本质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 教育即生活" 和" 学校即社会" 。

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杜威提出了" 从做中学" 这个基本原则和“思维五步法” 。

同时还强调“儿童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

5、《费里法案》1881-1882年期间, 法国教育部长费里颁布了两个关于初等教育的法案, 被称为《费里法案》。

第一个法案中规定了国民教育发展的义务、免费、世俗化原则,后一个法案是使三个原则具体化。

这些法案规定:6~13岁为义务教育的年龄;免除幼儿园、学及师范学校的学费;废除《法卢法案》中关于教会对学校的特权,取消公立学校的宗教课,改设道德与公民教育课等。

《费里法案》为这一时期法国初等教育的发展确立了方向,促进了法国义务教育的普及。

6、五项竞技五项竞技最初起源于斯巴达城邦。

斯巴达人利用这种运动来训练士兵,使他们在灵巧、准确、体利、耐力和速度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中外教育简史知识点

中外教育简史知识点

中外教育简史知识点一、引言教育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在不同文化和社会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本文旨在概述中外教育史上的主要发展和转折点,以展现教育如何塑造了我们的世界。

二、中国古代教育1. 夏商周时期的教育- 教育主要为王室和贵族服务,以宗教仪式和道德教化为主要内容。

- 出现了“学在官府”的现象,即教育与政治权力紧密结合。

2. 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兴起- 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倡“有教无类”,主张普及教育。

- 私塾和学宫成为教育的重要场所。

3. 秦汉时期的官学体系- 秦朝实行法家思想,重视法律教育。

- 汉朝设立太学,推广儒家经典,形成官僚选拔制度。

三、中世纪欧洲教育1. 基督教修道院学校- 教育主要由教会控制,以宗教教育为核心。

- 修道院学校成为保存和传播知识的重要场所。

2. 中世纪大学的出现- 12世纪,欧洲出现了第一所大学,如巴黎大学。

- 大学教育强调理性思考和学术自由。

四、近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1. 普鲁士教育体系- 18世纪末,普鲁士建立了现代教育体系的雏形,强调国家对教育的控制。

- 推行义务教育,注重实用知识和纪律训练。

2. 欧美教育改革- 19世纪,欧美国家纷纷建立公共教育体系,普及初等教育。

- 教育内容更加多元化,包括科学、文学和艺术等。

五、当代教育的全球化1. 信息技术的融入- 20世纪末至今,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教育方式。

- 在线教育和远程学习成为可能,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和便捷。

2. 国际教育交流- 教育国际化趋势明显,学生和教师的国际交流日益频繁。

- 国际教育标准和评估体系逐渐形成,如IB(国际文凭组织)。

六、结论教育的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革的过程。

从古代的宗教和贵族教育,到现代的普及和多元化教育,教育始终与社会的进步紧密相连。

了解中外教育简史的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本文提供了一个关于中外教育简史的概览,涵盖了从古代到当代的主要教育发展。

(完整版)中外教育简史

(完整版)中外教育简史

精心整理中外教育简史1孟子的人性论是——性善论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3()被公认为全世界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首先提倡有教无类思想——孔子4()是原始文化科学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巫师5东汉时期,()是一种专门学校,作为一种办学的新兴形式,为后代专门学校的发展提供了经验,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学艺术专门学校。

——鸿都门学6()是中国历史上最先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教育家。

——孔子7()最早发现光的直线行进这一基本光学原理,由此探讨了一系列光学问题,并做了类似“小孔成像”8 9 1011” 1213141 23西周“4512345学堂6()成为继孔子后的又一位大教育家,成为南宋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朱熹7我国大学最早招收女生的是——北京大学81872年出发的留美幼童是近代中国政府派出的首批留学生,他们的成行得力于()的倡导。

——容闳9()在定县乡村教育实验的基础上,总结了“四大教育”和“三大方式”。

——晏阳初10()提出“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陈鹤琴11()首先在学校中实行“分斋教学”,开了文理教学分科设置和建立主副科制度的先河,对后世中外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胡瑗121927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决定以()取代教育部制。

该制是将全国最高学术机关和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合为一体的制度。

——大学院制13在革命根据地中,毛泽东直接创办的教育机构是()。

——湖南自修大学14有“汉代孔子”之称的(),首先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使得儒家思想成为以后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董仲舒15()是中国近代从德、智、体三要素出发构建教育目标模式的第一人。

——严复161940年10月,我国第一所独立的公立幼稚师范学校——()诞生。

——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17________提出了改造社会要从乡村着手的“乡治”主张,即“乡村建设”理论。

中外教育简史

中外教育简史

中外教育简史五、教学论夸美纽斯简介:夸美纽斯是捷克著名的教育家。

他继承了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思想。

他的教育代表作《大教学论》的完成,标志着教育学科成为独立的学科。

他被后人称为最注重教育实践的人和教育科学的奠基人。

一、夸美纽斯的生平及思想基础在“捷克兄弟会”的帮助下,夸美纽斯接受了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

在波兰时,夸美纽斯开始教育理论的创作,他先后撰写了《语言和科学入门》、《母育学校》、《大教学论》、《泛智的先声》等重要著作。

夸美纽斯的“泛智教育”强调,人类的本性是善良的,只要发展人的智力,给人以广泛的知识,就可以使个人和社会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论教育的作用和目的教育的作用:爱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夸美纽斯十分重视教育对于社会改良的作用。

他一生致力于泛智教育,就是要创办学校,普及知识,扫除愚昧和无知,是国家和民族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他在《大教学论》的第一章中就指出,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认为人具有生长和发展的机能,人的发展是一种内在的、潜在的发展。

他认为,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为现世的人生服务,培养具备完全知识、完美德行和坚定信仰的人。

三、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夸美纽斯教育思想中根本性的指导原则:“教育适应自然”。

“教育适应自然”是夸美纽斯把文艺复兴以来“引证自然”的思想在教育上全面运用的结果。

在他看来,自然界中存在着一种支配作用的普通法则,他称其为“秩序”或“事物的灵魂”。

他把人也看做是自然的一部分,因而人的发展以及对人进行教育的活动也应服从者一法则。

“教育适应自然”思想提出与夸美纽斯对教育现实的认识和思考有关。

他尖锐地批评旧学校的种种弊端,指出当时学校的教育工作不符合事物的自然秩序,以致使“学校变成儿童恐怖的场所,变成了他们才智的屠宰场。

”他提出,学校改良的基础应是一切事物里恰切的“秩序”,“教导的恰切秩序应当从自然中借来”。

教育只有模仿自然,便会同自然同自然的运行一样容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目:中外教育简史1.1.“成均”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成均”,被认为是传说中的五帝时代的“大学”,相传先王在“成均”用酒款待地位低贱的“效人”,并宣讲教令,举行一些集体性的祭祀活动。

1.2.“虞庠之学”虞舜时代便有“痒”这种教育机构。

“痒”的本义是饲养家畜的地方,后来又变为储存谷物之处,故又名“米廪”,在原始社会中可能由老人负此责任,并附带教育儿童和青年,后又发展为养老之所,并负一部分教育责任。

2.1.校其原意为“木囚”,即用木头或竹子围成栏格作为养马之所。

后来逐渐演变为习武和比武的场所。

在这里,奴隶主贵族及其子弟不仅受到内容相当广泛的军事训练,而且还要经过相当严格的各项考试。

夏代的“校”,实际上是一种发展比较完备的军体性质的教育机构。

2.2.“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六艺”之中,又有“大艺”、“小艺”之分,书、数作为小艺,主要是小学的课程,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

3.1.文士是一种操持礼乐仪式的人员,他们都以领主给的俸禄为主,不能过问、干预政治。

3.2.五伦具体来说,“人伦”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后世称为“五伦”,是维护上下尊卑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

3.3.《大学》指聚集在特定地点传播和吸收高深领域知识的一群人的团体。

3.4.《学记》4.1.书同文4.2.行同伦4.3.颁挟书令4.4.黄老之学4.5.焚书坑儒4.6.玄学4.7.汉代“太学”4.8.汉代“宫邸学”4.9.鸿都门学4.10.国子学4.11.国子监4.12.隋朝监属五学4.13.六学二馆4.14.学田制4.15.三舍法4.16.升斋积分4.17.社学5.1.三纲五常5.2.“必仁且智”5.3.《上仁宗皇帝言事书》5.4.《进学解》5.5.《三经新义》5.6.朱子读书法5.7.白鹿洞书院揭示5.8.八股文6.1.马礼逊学堂6.2.宁波女塾6.3.魏源6.4.洋务教育6.5.《劝学篇》6.6.中体西用6.7.癸卯学制6.8.严复6.9.梁启超6.10.维新教育7.1.《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7.2.壬子一癸卯学制7.3.大学院制7.4.国立幼稚师范学校7.5.庚款兴学7.6.留法勤工俭学7.7.国立中学7.8.抗日军政大学7.9.黄埔军校7.10.陈鹤琴1-1.智者1-2.“七艺”1-3.“苏格拉底法”1-4.“十二铜表法”1-5.亚里士多德1-6.柏拉图1-7.西塞罗1-8.昆体良2-1.教会学校2-2.修道院学校2-3.大教堂学校2-4.堂区学校2-5.宫廷学校2-6.骑士教育3-1.文艺复兴运动3-2.“快乐之家”3-3.伊拉斯谟3-4.《巨人传》3-5.蒙田3-6.马丁·路德3-7.加尔文3-8.耶稣会4-1.文法学校4-2.公学4-3.“学园”4-4.“星期日学校”4-5.“导生制”4-6.“新大学运动”4-7.《国家教育论》4-8.《费里教育法》4-9.巴西多4-10.柏林大学4-11.贺拉斯·曼4-12.《毛雷尔·拨地法》4-13.昆西教学法4-14.福泽喻吉4-15.《学制令》5-1.《大教学论》5-2.泛智教育5-3.《教育漫话》5-4.“白板说”5-5.《爱弥尔》5-6.《林哈德和葛笃德》5-7.《普通教育学》5-8.《人的教育》5-9.“恩物”5-10.《教育论》6-1.现代教育制度6-2.现代学制6-3.现代教育行政体制6-4.教育系统6-5.综合中学6-6.双轨制7-1.“新学校”7-2.蒙台梭利。

7-3.杜威7-4.新传统派教育7-5.结构主义教育理论7-6.平行教育影响原则7-7.帕夫雷什中学7-8.苏霍姆林斯基1.1.简述成均的内容。

1.2.简述大房子的内容。

1.3.简述教育起源的原因。

1.4.简述中国学校教育萌芽的时期及学校形式。

1.5.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

2.1.简述瞽宗的内容。

2.2.简述西周“学在官府”教育体制的特征。

2.3.简述六艺教育的内容。

3.1.简述二次学术下移的原因及其局限性。

3.2.简述官学衰落的直接原因。

3.3.简述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

3.4.简述举一反三。

3.5.简述因材施教的内容。

3.6.简述明人伦。

3.7.简述儒家的反求诸己。

3.8.简述荀子虚壹而静的内容。

3.9.什么是三纲领八条目?3.10.教学相长的内容是什么?3.11.尊师重道的内容是什么?3.12.什么是藏息相辅?3.13.豫时孙摩的内容是什么?3.14.什么是启发诱导?3.15.长善救失的内容有哪些?3.16.墨家的教育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3.17.简述孔子对教育做出的主要贡献。

3.18.简述墨家的“巨子相承”制度的内容。

3.19.简述孔子学思并重的教学原则。

3.20.简述孔子“身体力行”的含义。

4.1.简述“独尊儒术”的内容和意义。

4.2.简述苏湖教法。

4.3.什么是监生历事制?4.4.《四书集注》的内容是什么? 4.5.简述“文翁兴学”的内容。

4.6.如何理解文教政策这一概念?5.1.简述董仲舒道德教育的原则方法的内容。

5.2.简述颜之推关于学习方面的四种见解。

5.3.简述韩愈“明先王之教”的教育宗旨。

5.4.简述王安石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

5.5.简述王守仁“训蒙教约”的内容。

5.6.简述王夫之学思结合的教学思想。

5.7.简述颜元对传统教育的批判的主要内容。

6.1.太平天国文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6.2.简述洋务派创办新式学校的类别。

6.3.康有为在《大同书》中设想的学校教育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6.4.百日维新中教育改革有哪些措施?6.5.康有为、梁启超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6.6.简述严复教育思想的四个方面。

6.7.简述早期教会学校的性质、特点及意义。

6.8.简述张之洞关于师范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7.1.简述民国初年的教育宗旨。

7.2.简述民国政府“党化教育”之教育宗旨。

7.3.简述三民主义教育宗旨。

7.4.简述壬戌学制及指导思想。

7.5.简述我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农村教育改革实验中最有影响的教育改革实验。

7.6.简述瑞金时期的文教建设总方针和总任务。

7.7.简述延安时期的文教方针和政策。

7.8.简述抗大的教育方针、校训和主要任务。

7.9.简述革命根据地教育的主要经验。

1-1.简述《荷马史诗》。

1-2.简述苏格拉底的“智德统一”论。

1-3.简述帝国时期罗马教育显著变化的五个方面。

1-4.简述昆体良关于教师的论述的几个方面。

1-5.简述雅典教育。

1-6.简述斯巴达教育。

1-7.何谓“智者派”?2-1.骑士教育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2.简述中世纪大学的学位制度。

2-3.简述中世纪西欧教会学校的主要类型。

2-4.简述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和程序。

2-5.简述城市学校及特点。

2-6.简述中世纪大学的组织机构。

3-1.简述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于14世纪的原因。

3-2.简述人文主义思想的基本特征。

3-3.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3-4.简述佛杰里奥“自由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3-5.简述伊拉斯谟的教育思想。

3-6.简述耶稣会学校管理的主要特点。

4-1.简述“福斯特法案”的内容。

4-2.什么是实科中学?4-3.简述洪堡德教育改革的内容。

4-4.简述彼得一世文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4-5.简述美国的“6—3—3制”。

4-6.什么是“藩学”?4-7.什么是“寺子屋”?4-8.简述《教育敕语》的内容。

4-9.简述美国中等教育的7大目标。

4-10.简述幕府时期日本具有等级特点教育机构的三种类型。

5-1.什么是“绅士教育”?5-2.简述“自然教育”的主要内容。

5-3.简述“形式阶段”思想的基本内容及积极意义。

5-4.什么是“要素教育论”?5-5.简述斯宾塞认为人的完满生活的五种活动。

5-6.简述斯宾塞知识比较价值的五个次序。

6-1.简述费舍教育法的主要内容。

6-2.简述《诺伍德报告》的中心内容。

6-3.简述巴特勒教育法。

6-4.简述“郎之万一瓦隆教改方案”的目标及原则。

6-5.简述“富尔法案”三原则的内容。

6-6.简述联邦德国的教育体制。

6-7.简述日本战后改革教育的主要特点。

7-1.杜威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什么?7-2.简述巴格莱在《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的纲领》一文中,提出的促进美国教育改革的四项要求。

7-3.简述改造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论点。

7-4.简述克鲁普斯卡娅教育思想的几个方面。

7-5.简述马卡连柯的集体主义教育三大原则。

7-6.简述克鲁斯卡娅关于幼儿园最重要任务的五个方面的论述。

简答题答案1.1.简述成均的内容。

答:“成均”是传说中五帝时代的学校。

“成均”的本义是指平坦、宽阔的场地,并且是经过人工加工的,很可能是指原始部落居住区内的广场。

这类广场在收获季节用于堆积收获物,同时,也是全体氏族成员聚会、娱乐、举行宗教祭祀活动,或向氏族成员宣告首领教令及决定的场所。

“成均”的教育以乐教为主。

1.2.简述大房子的内容。

答:“大房子”指原始人类进行祭祀活动的场所。

据考古学家推测,这种大房子是氏族的公共活动场所,氏族会议、节日和宗教性的活动,包括祭祀在内的活动以及接受风俗习惯和原始礼仪教育的各种活动均在这里举行。

1.1.试述原始社会教育内容包括哪些方面?2.1.试述西周学校制度的主要特点。

3.1.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孟子、苟子各有哪些特点? 3.2.试述孟子、苟子在教育作用上的主要异同。

3.3.试述西周官学与诸子私学之间的差别及私学代替官学的历史意义。

4.1.试述宋代儒学的变化状况及对教育的影响。

4.2.试述宋、元、明、清中央官学的发展与衰落的表现。

4.3.试述唐代官学兴盛的具体表现及其意义。

4.4.试述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基本含义和它们各自的影响。

4.5.试述私学教育兴盛的原因。

4.6.试述书院的产生以及它们在教学和管理上的主要特点。

4.7.试述我国封建社会文教政策的主要特点。

5.1.试述董仲舒三大文教政策的主张及道德教育思想和对后世的影响。

5.2.试述王充关于教育的作用和教育目的的思想。

5.3.试述颜之推的主要著作及其关于家庭教育的主要思想。

5.4.试述韩愈《师说》的主要论点及其意义。

5.5.论述胡瑗“苏湖教法”的含义及其意义。

5.6.试述王守仁用心学思想来阐释他关于教育作用、目的的主张。

5.7.试述王夫之的教育思想。

6.1.试述中体西用的萌芽、形成过程、作用及影响。

6.2.试述张之洞在中国近代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贡献。

6.3.试述壬寅一癸卯学制的制定过程及性质和特征。

7.1.试述民国时期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的得失。

7.2.试述蔡元培体、智、德、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方针思想及其影响。

7.3.试述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1-1.试述智者派对古希腊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表现及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