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中华医学会疟疾诊疗规范
(完整word版)关于进一步规范传染病管理上报工作的紧急通知
关于进一步加强传染病上报管理工作紧急通知各相关科室:为全面贯彻落实“预防为主”卫生方针,加强医院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提高本院卫生防病的质量和效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经院务会多次讨论决定,特对本院相关科室承担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职责和工作内容做了如下规定,请各科室严格遵照执行一、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1、按照《法定传染病国家诊断标准》等相关标准诊断法定传染病,包括预警病例、医学观察病例、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并做好门诊记录.2、医务人员发现法定传染病,均要进行疫情登记和疫情报告。
3、疫情登记各相关科室必须备有符合要求的门诊日志、实验室登记本、出入院登记本、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登记簿;医务人员必须认真填写登记。
(1)门诊日志: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病名(诊断)发病日期、就诊日期、诊断时间、初诊或复诊等基本项目.(2)住院登记: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等基本项目。
(3)传染病报告卡:临床或检验人员在诊断传染病后,立即通知单位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人员,认真记录传染病登记簿,并按要求使用钢笔填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以下简称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必须完整、规范、字迹清楚。
病人现住址填写必须详细,不漏项.14岁及以下儿童要填写家长姓名。
肝炎、菌痢、梅毒、淋病必须填写实验室诊断依据。
未进行发病报告的传染病死亡病例,在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时,应同时填写发病日期(如发病日期不明,可填接诊日期)和死亡日期。
(4)实验室登记:包括姓名、采样日期、送检日期、送检科室和医师、检验方法、检验结果、检验医生、检验日期、报告日期等项目。
4、疫情报告内容(1)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乙、丙三类共39种传染病。
甲类包括:鼠疫、霍乱2种.乙类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甲型流感、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共25种.丙类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共10种.(2)突发传染病疫情报告:在发生某种传染病就诊人数突然增多,有可能发生暴发、流行;发现历史上未曾出现过或本地罕见的传染病;急性传染病病例死亡时;数天内就诊多例同一病症不明原因的急性疾病时应在2小时内电话报告防保科,防保科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县卫生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5、报告时限(1)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应于6小时内通过《国家疾病报告信息系统》进行报告.(2)其它乙类传染病病人,应于12小时内通过《国家疾病报告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完整版中华医学会疟疾诊疗规范
【概述】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共有四种,即问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在我国主要是问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其他二种少见,近年偶见国外输入的一些病例.不同的疟原虫分别引起问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及卵圆疟.本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月中大.【诊断依据】1.流行病学现居流行区或从非流行区进入流行区居住、工作、旅行等.2.临床表现〔一〕潜伏期本病的潜伏期一般在2周左右,但各种疟原虫所引起的疾病各有不同,恶性疟最短〔8-15天〕〕,问日疟和卵形疟次之〔12-20天〕,三日疟最长〔18-40 天〕〔二〕普通型疟疾其临床发作包括发冷、寒战,继之发热,可达39-40 C,持续2-6小时后出汗而体温迅速下降.问日疟与卵形疟患者间隔1天发热1次,三日疟那么间隔2天发热1次,恶性疟疾发热不规那么,每日均有发热.随着发作次数的增多,患者肝脾逐渐月中大,而以脾月中大尤为明显,同时贫血也逐渐加重.〔三〕重型或凶险型疟疾疟疾患者出现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临床表现时,可诊断为重型疟疾:1.脑型疟主要病症有昏迷、头痛、全身性抽搐、烦躁、澹妄等,病死率可达10%-30%2.休克成人的收缩压低于70mmHg,L童低于50mmH群伴有冷而黏湿的皮肤, 皮肤与中央体温相差>10C O3.急性肾衰竭多见于感染严重的患者,红细胞疟原虫感染率常在10犯上.患者出现尿少,24小时尿量成人<400ml或儿童<12ml/Kg,继而无尿,且在补充液体后仍无改善,血清肌酊>265umol/L,尿素氮也明显升高.4.血红蛋白尿〔黑热尿〕大多因患者红细胞缺乏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使用奎宁、伯氨唾或氨基比林等药物后发生血管内溶血,引起血红蛋白尿及急性肾衰竭.5.肺水月中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出现呼吸加速、气短、呼吸困难、青紫, 咳血性泡沫痰等,双肺散在水泡音.对局部患者来说液体输入过量、高原虫血症、肾衰竭及妊娠是其发生的重要因素.6.黄疸及肝功能障碍轻度黄疸在重型疟疾患者中常见,抗疟药治疗后即可恢复.但重度黄疸,血清胆红素增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并有血清AL冰平明显升高,肝脏明显肿大且有压痛,外表肝脏明显受损,多见于重度感染者.少数患者可出现肝肾综合征.7.重度贫血疟疾患者血中疟原虫数超过1000/ul时,出现正细胞贫血,血细胞比容<15%£血红蛋白<50g/L8.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齿龈、鼻腔、胃肠道等处出血及/或实验室DIC的证据. 胃肠道出血往往伴发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的病人.9.低血糖症血糖<2.2mmol/l,低血糖越来越被认为时恶性疟的一种并发症,由于其临床表现常被重症疟疾的病症所掩盖,在临床上易被忽略.应用奎宁或奎宁丁、妊娠妇女是引起低血糖的常见诱因.有些重症疟疾患者在静脉注射50%®萄糖溶液后,可使呼吸状况改善及昏迷程度减轻.10.高原虫血症在无免疫力的患者中,感染疟原虫的红细胞>5%£恶性疟原虫患者末梢血片中出现恶性疟原虫的裂殖体.11.超高热患者肛门温度达40c或腋下温度达41.5 C可认为超高热,此与体温中枢失调及皮肤散热功能障碍有关,局部由输液反响引起.超高热易引起患者抽搐、呼吸衰竭、心率紊乱及心力衰竭.〔四〕实验室检查患者末梢血涂片或厚图片,经瑞氏或吉氏染色后找到疟原虫,在疑及疟疾而未找到疟原虫时,应在6小时后复查血涂片,必要时可做皮内血片或骨髓涂片.血清抗体检测对初发患者并无早期诊断价值,但对屡次发作而未确诊患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血清循环抗原检测具有早期诊断价值,以抗恶性疟原虫富含组氨酸蛋白2抗体来检测患者血液中的pf.HPRH,对恶性疟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PC检测较为敏感,应用两套引物可同时检测恶性疟和问日疟.【鉴别诊断】疟疾须与流行性感冒、伤寒、败血症、钩端螺旋体病、急性血吸虫病、粟粒性肺结核等鉴别.典型疟疾须与其他病原引起的中枢神经感染特别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相鉴别. 【治疗原那么】疟疾的治疗原那么应以迅速杀灭疟原虫的无性期,限制临床病症、并预防其复燃或复发为主要原那么,并应同时杀灭其配子体预防传播.〔一〕问日疟的治疗目前问日疟原虫对氯唾较敏感,因此首选药为氯唾,一般采用3天8片疗法,可迅速限制临床发作.磷酸氯唾每片0.25g〔含基质0.15g〕,第1天腹0.6g 〔基质〕,第2、3天各0.3g〔基质〕,总剂量1.2g 〔基质〕.不良反应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大多数稍微,停药后即可消失.为了消灭肝组织内的虫体〔休眠子〕以预防复发,应同时或在氯唾疗程后服用伯氨唯一疗程.磷酸伯氨唾每片13.2mg 〔含基质7.5mg〕,每日服15mg 〔基质〕,连服14天,总剂量为210mg〔1质〕.在红细胞G6P跳乏症较少的地区,也可每天22.5mg〔基质〕,连服8天.不良反响有厌食、恶心、腹痛、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及溶血.氯唾无效的问日疟患者可应用青蒿素衍生物或其他抗疟药治疗.〔二〕恶性疟的治疗1.氯唾敏感的恶性疟的治疗首选药为氯唾,可采用氯唾10片3天疗法, 但在我国的恶性疟流行去对氯唾已有耐药,不宜采用此方法.2.抗氯唾恶性疟的治疗首选药物为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其次为奎宁.〔1〕青蒿素衍生物:1〕双氢青蒿素:每次80mg,每天1次,连服7天,首剂加倍,总剂量为640mg2〕青蒿琥酯:每次50mg,每天2次,连服7天,首剂加倍,总量为800mg3〕蒿甲醴:每次100mg,每天1次,连服7天,首剂加倍,总剂量为800mg〔2〕奎宁:常用的为硫酸奎宁,每次0.3-0.6mg,每日3次,连服7天,也可加用四环素或多西环素.不良反响有耳鸣、头痛、视力模糊、恶心、腹泻等金鸡纳反应.〔3〕磷酸咯蔡噬:第1天腹2次,间隔8小时,第2、3天各腹1次,每次0.3-0.4g〔基质〕,总剂J量为1.2-1.6g〔基质〕.不良反响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及上腹不适.〔4〕复方制剂:复方制剂可提升疗效,预防复发,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及缩短疗程.现有复方制剂:1 〕复方双氢青蒿素〔双氢青蒿素加哌唾,每次2片,每天2次,间隔6-8小时, 共2天,不良反响少见,偶有恶心、呕吐.治愈率在95犯上.2〕复方蒿甲醴〔每片含蒿甲醴20mgffi本方醇120mg ,每次4片,第1天服2次, 以后每天1次,连服5天,治愈率在90犯上.〔三〕重症疟疾的治疗重症疟疾的治疗原那么是抗疟药结合支持疗法和对症处理,以迅速限制病情,挽救患者生命.1.抗疟治疗首选药物为青蒿素衍生物,其次为二盐酸奎宁、磷酸咯蔡噬.〔1〕青蒿素及其衍生物1〕青蒿琥酯有注射用粉针剂,供静脉或肌内注射,每瓶60mg,用前溶解于0.6ml5%碳酸氢钠溶液中,彳f完全溶解后参加5.4ml5%葡萄糖生理盐水中作缓慢静脉注射,每日一次,每次60mg首剂加倍,并于6小时后再注射一次,连用7天,总剂量为540mg2〕蒿甲醴油剂肌内注射,每支80mg每日肌注1次,首剂加倍,连用7天, 总剂量为640mg3〕青蒿素栓剂〔双氢青蒿素也有栓剂〕,对不能口服的患者或儿童也有良好疗效,尤其适用于遥远地区的患者.首剂600mg 4小时后再用600mg以后每天2次,每次400mg,共3天,总剂量为2800mg但复燃率可高达45.8%,待病情好转后,继续服用其他青蒿素衍生物.〔2〕二盐酸奎宁注射液:0.5g或10mg/Kgt1口于10%8萄糖溶液中,4小时内静脉滴入,8小时后可重复注射1次,每天药量不超过30mg/Kg国外学者推荐在未服用过奎宁的患者,首剂给与20mg/Kg勺负荷量.静脉滴注过快可引发血压下降,甚至虚脱.静脉推注可抑制心脏而引起死亡.奎宁注射液也可作深部肌肉注射.浅表肌内注射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3〕磷酸咯蔡噬注射液:可供肌内注射或加于5%8萄糖或生理盐水中作静脉滴注,每次80mg首剂加倍,6小时后再滴注1次,24小时及48小时后各滴注1次.该药对心脏有抑制作用,切忌作静脉推注.2. 一般治疗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增强昏迷患者的护理,预防继发性感染. 除外其他昏迷的原因,如低血糖、细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等.适量补充液体,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纠正代谢性酸中毒.3.对症治疗对抢救患者、预防并发症和减少后遗症也很重要.〔1〕降温举措:高热〔肛门温度超过39c以上〕可增加患者脑细胞的耗氧量,尤其在儿童高热本身可引起抽搐,也可使脑型患者发生后遗症的几率增加,因此降温举措对重症疟疾十分重要.常用的退热药物有对乙酰氨基芬15mg/Kg经鼻饲管灌入或应用栓剂,也可肌注安乃近. 对持续高热的患者也可应用物理降温,如应用湿毛巾加冰块,并应用电扇吹风等,必须时可应用亚冬眠疗法,以使体温保持在38c以下.(2)减轻脑水月中:对脑型患者可使用20%r露醇溶液250ml静脉滴注,以后根据病情每6-8小时1次,以减轻脑水月中.地塞米松1 —20m解脉滴注, 有助于抗炎及消月中,可应用1-2次.(3)限制全身性抽搐:全身抽搐时,可静脉缓慢注射地西泮,成人5-10mg,儿童0.15mg/Kg,对反复发作的患者也可注射苯妥英钠.(4)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可静脉滴注5喊酸氢钠溶液200ml,以后根据患者CO2吉合力结果重复给予.(5)肾衰竭:早期少尿疑有肾衰竭时,可静脉注射20%t露醇100ml,如已确定为肾衰竭应限制入量,并应用味塞米.血尿素氮持续升高至24.99mmol/l以上时,可考虑透析疗法.(6)心功能不全:应限制液体输入量及速度,并静脉注射西地兰、地高辛或毒毛花甘感强心剂.如出现肺水月中时应停止输液,吸氧,注射速尿,必要时应用吗啡或杜冷丁,或放血.(7)纠正贫血:当患者血细胞比容低于20%£血红蛋白低于50g/L时,应考虑输血.(8)黑尿热:应停用奎宁抗疟药,改用青蒿素抗疟药,使用地塞米松等肾上腺皮质激素对限制溶血有效,并口服碳酸氢钠使尿呈碱性.贫血严重者输血.肾功能障碍明显者可用透析疗法.(9)休克:应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问羟胺等. 【出院标准】患者临床病症消失,连续3次血涂片未找到疟原虫.。
医疗中心内疟疾病毒感染防止与处置技术指南(第一版)
医疗中心内疟疾病毒感染防止与处置技术指南(第一版)前言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雌性按蚊叮咬传播。
为了保障医疗中心内患者和医务工作者的健康安全,制定本技术指南,旨在提供针对医疗中心内疟疾病毒感染的预防、控制和处置措施。
1. 医疗中心内疟疾的传播途径疟疾的传播主要通过雌性按蚊叮咬。
当感染的按蚊叮咬人体时,疟原虫会通过蚊子的唾液进入人体,从而引发疟疾。
2. 预防措施2.1 环境管理- 定期清除医疗中心内的积水,避免蚊虫孳生。
- 在医务工作区、病房等区域安装纱窗,防止蚊虫进入。
2.2 个人防护- 医务工作者和患者应穿着长袖衣物,减少裸露的皮肤面积。
- 使用驱蚊剂,提高个人防护能力。
2.3 药物预防- 对医务工作者和高风险患者,可在蚊季来临前使用预防性抗疟药物。
具体药物及剂量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3. 疟疾的诊断与治疗3.1 诊断- 对疑似疟疾的患者进行血涂片检查,观察疟原虫。
- 可使用PCR等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确诊。
3.2 治疗- 疟疾的治疗应遵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相关规定和指南。
- 常用抗疟药物有氯喹、阿莫地喹、磺胺类药物等。
具体药物及剂量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4. 医疗中心内疟疾的应急处置4.1 发现疟疾病例- 一旦发现疟疾病例,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
- 对患者所在的环境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
4.2 调查与追踪- 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病例的旅行史、暴露史等信息。
- 对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源。
4.3 信息报告- 发现疟疾病例应及时向当地卫生健康部门报告,确保疫情信息的准确性。
5. 培训与宣传- 医务工作者应接受疟疾防治知识的培训,提高疟疾的识别和治疗能力。
- 对患者和公众开展疟疾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个人防护意识。
总结本技术指南旨在为医疗中心内疟疾病毒感染的预防、控制和处置提供详细的操作建议。
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可以有效地降低医疗中心内疟疾的传播风险,保障患者和医务工作者的健康安全。
抗疟药使用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治疗和预防疟疾时抗疟药的 选择依据和使用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医疗机构和各级疾病预 防控制机构对疟疾的治疗和预防。
使用原则
应遵循安全、有效、合理和规范的原则 应根据疟原虫虫种及对抗疟药敏感性和患
者临床症状与体征,合理选择药物 应严格掌握剂量、疗程和给药途径,以保
抗疟药使用方案
– 三日疟的抗疟药使用方案 – 氯喹三日方案 – 氯喹总剂量1200mg,分3日口服 – 哌喹三日方案 – 哌喹总剂量1200mg,分3日口服 – 咯萘啶三日方案 – 咯萘啶总剂量1200mg,分3日口服 – 青蒿素类复方方案
同恶性疟
抗疟药使用方案
恶性疟的抗疟药使用方案 青蒿素类复方 (成人) 双氢青蒿素哌喹片 双氢青蒿素哌喹片总剂量9片,分3日口服 青蒿素哌喹片
次口服哌喹450mg(总剂量1500mg)
抗疟药使用方案
孕妇疟疾的抗疟药使用方案 –孕妇患恶性疟 – 妊娠3个月以上的孕妇 同成人恶性疟治疗 –孕妇患重症疟疾 同成人重症(间日疟和卵型疟)
–伯氨喹总剂量180mg,分8日口服
预防服药
–恶性疟和间日疟混合流行地区 – 哌喹每月1次,每次口服600mg;连续服药不超过4个月
•
变化,不利于控制病情,特别是儿童病人,
往往因高热导致频繁抽搐。因此应尽快控制体温,
采用有效的解热药物,如安乃近肌注等,病人频
繁抽搐者,采用氯丙嗪+异丙嗪肌注,同时采用物
理降温,尽可能使体温降至38℃(肛温)以下。
• 抽搐
是重型和极重型脑型疟的常见临
床表现。应及时处理,一方面采用镇静药
物,如安定10mg静脉注射,或氯丙嗪100mg
• 继发性血小板减少
疟疾诊断标准
疟疾的传播方式
疟疾通过雌性按蚊叮咬传播,按 蚊在叮咬疟疾病人后,再叮咬健 康人时,就会将疟原虫传染给健
康人。
传播媒介主要为按蚊属的某些种 类,如亚洲虎蚊、非洲蚊子等。
在某些地区,输血和母婴传播也 是疟疾的传播途径。
疟疾的症状和体征
疟疾的典型症状包括周期性发热、头痛、寒战、出汗等, 通常在发作后数小时或数天内自行消退。
严重疟疾可导致昏迷、休克甚至死亡,尤其是儿童和孕 妇。
疟疾发作时可能出现其他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 肌肉疼痛等。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02
疟疾的诊断方法
显微镜检查
总结词
显微镜检查是一种传统的疟疾诊断方法,通过观察患者的血液样本中疟原虫的形态和数量来判断是否感染疟疾。
详细描述
显微镜检查通常采用薄血膜涂片法,将患者的血液涂抹在玻璃片上,干燥后用显微镜观察。医生可以根据疟原虫 的形态特征,如大小、形状、染色深浅等,以及其在红细胞内的寄生部位来判断是否感染疟疾。显微镜检查具有 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的优点,但准确度相对较低,容易漏诊和误诊。
03
疟疾的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标准
01
02
03
临床表现
疟疾患者通常会出现寒战、 高热、大量出汗等症状, 并伴有头痛、乏力、厌食 等症状。
流行病学史
患者应具备在疟疾流行地 区旅行的历史或与疟疾患 者有过接触史。
体检
医生会检查患者的体温、 脉搏、呼吸等体征,以及 肝脾肿大等异常表现。
实验室诊断标准
血涂片检查
分子生物学诊断
总结词
分子生物学诊断是一种基于DNA检测的 疟疾诊断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 。
VS
详细描述
分子生物学诊断通常采用PCR(聚合酶链 式反应)技术检测患者血液中疟原虫的 DNA。通过设计特定的引物和探针,能够 特异性地扩增疟原虫的基因片段,从而判 断是否感染疟疾。分子生物学诊断具有高 灵敏度和特异性的优点,能够检测出极低 浓度的疟原虫DNA,减少漏诊和误诊的可 能性。但操作技术要求较高,需要专业的 实验室设备和人员,且成本相对较高。
输入性疟疾的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汗少,烦渴症状表现明显,精神烦
躁
.
34
➢体温表现
有免疫力患者 每日发作一次 ,表现为前一 天上午发作和第二天下午发作或每天在相 同时间发作一次。
无免疫力患者 在48小时内有一个双峰热或 M型热或表现为持续发热,每天在相同时 间有一较高的上升。
.
35
复燃:复燃是指血液中的疟原虫未彻底 清除,又由低密度逐渐增高引起症状复 发。其原因一方面是疟原虫对抗疟药产 生抗药性,另一方面是未规范治疗造成 的。
此期系疟原虫从肝细胞进 入红细胞中发育的过程。
.
22
发作期: 发冷或寒战
临床表现: 畏寒四肢、背部发 冷逐渐波及全身发抖,常伴头痛、 恶心和呕吐,儿童则常出现惊厥, 同时体温迅速上升。
此期系被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 破裂,疟原虫的代谢产物释放到 血浆中,刺激体温调节中区产热 增多散热减少。此期持续数分钟 至1-2小时。
➢病原体感染途径及寄生部位
感染阶段:子孢子 感染途径与方式:蚊虫叮咬;输血
或经胎盘。 致病阶段:红内期疟原虫 寄生部位:肝细胞、红细胞 媒介:雌性按蚊(为终宿主) 诊断阶段:红内期原虫
.
10
三、疟疾的组 织病理
.
11
疟原虫及其分泌、代谢产物所致的病 理变化,能引起宿主周期性的寒战、 发热、出汗以及贫血等临床表现。
.
45
(二)鉴别诊断
临床表现典型者诊断虽不困难,但
对低疟区和非疟区个别散发病例,以及发
作不规则的非典型病例,临床表现可能
错综复杂,常与其它热症混淆,故在诊
断时,应根据不同情况与以下15种疾病
进行鉴别。
.
46
1、日本血吸虫病
症状 呈弛张热或间歇热,少数患者呈稽留热。 发热前常有畏寒、寒战,体温下降时大量出汗, 肝、脾肿大。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疟疾防治技术方案》(试行)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文件卫办疾控发[2007]60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疟疾防治技术方案》(试行)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了科学、规范地开展疟疾防治工作,认真组织实施《2006-2015年全国疟疾防治规划》,经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有关专家意见,我部组织制定了《疟疾防治技术方案》(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参照执行。
二○○七年三月二十七日疟疾防治技术方案(试行)根据《2006-2015年全国疟疾防治规划》确定的防治目标,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以疟疾发病率为依据,并结合当地的主要传播媒介特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为了规范全国疟疾防治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传染源控制措施(一)病例发现。
1. 发热病人血检。
凡具备显微镜诊断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对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不明原因的发热病人,均应开展显微镜检查疟原虫(以下简称镜检);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或村卫生室,也可使用快速诊断试剂盒进行疟原虫抗原检测(血检方法详见《疟疾诊断标准》(WS259-2006),下同)。
各类地区发热病人血检应达到以下指标:(1)发病率在10/万以上的乡镇:年发热病人血检人数不低于乡总人口数的5%;(2)发病率在1/万-10/万的乡镇:年发热病人血检人数不低于乡总人口数的2%;(3)发病率在1/万以下的乡镇:年发热病人血检人数不低于乡总人口数的1%;(4)近3年无当地感染病例的乡镇:应结合本地实际,重点对来自其它疟区的发热病人开展血检。
2. 主动病例侦查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疟疾传播季节组织开展。
实施范围包括疟疾发病率大于20/万的行政村,以及在近3年无当地感染病例的乡镇发现当地感染病例的自然村。
采用入户调查等方式了解当地疟疾发病情况,对遇到的发热病人或者近2周内有发热史者进行登记,并采集制作血片,进行检查。
(二)疫情报告。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包括乡村医生和个体医生),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规定,及时发现并报告所有疟疾病例,包括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
疟疾诊疗指南
新药研发
针对疟原虫的耐药机制,研发新型 抗疟药物,以应对耐药性问题,提 高治疗效果。
疫苗研究
加强疟疾疫苗的研究与开发,以期 通过疫苗接种预防疟疾的发生和传 播。
疟疾消除的可行性分析和未来展望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研究疟疾防控策略和 技术创新,推动全球疟疾消除进程。
综合防控策略
黑尿热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黑尿热 ,这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 ,表现为尿液呈黑色,伴 有高热、腰痛等症状。
脑型疟疾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脑型疟 疾,表现为头痛、呕吐、 意识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 。
疟疾的实验室检查和诊断方法
厚薄血膜涂片:通过取患者血液制作 厚薄血膜涂片,经吉姆萨染色后镜检 ,寻找疟原虫的存在。
分子生物学方法:采用PCR等分子生 物学方法,检测血液中的疟原虫基因 ,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01
02
03
04发热Biblioteka 疟疾患者常常出现周期性的高 热,体温可达40摄氏度以上
,伴有寒战和出汗。
头痛
患者常感到头痛,尤其是在发 热期间,头痛可较为剧烈。
乏力
疟疾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容 易疲劳,体力下降。
肌肉酸痛
患者会出现肌肉酸痛,尤其是 腰部和大腿肌肉。
疟疾的并发症和特殊情况
01
02
03
贫血
疟疾患者由于红细胞被破 坏,常常出现贫血症状。
疟疾诊疗指南
汇报人:XXX 2023-11-21
• 疟疾概述 • 疟疾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 疟疾的治疗和预防 • 疟疾诊疗的挑战和展望
01
疟疾概述
疟疾的定义和流行病学特征
定义
疟疾是一种由寄生虫(疟原虫) 引起的传染性疾病,通过受感染 的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
疟疾诊疗指南(2022)要点
疟疾诊疗指南(2022)要点摘要:疟疾是疟原虫感染所致的地方性传染病,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尽管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21年6月宣布我国通过了消除疟疾认证,但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我国面临的输入性疟疾的威胁将长期存在。
为促进临床医师深入了解并合理治疗疟疾,提高疟疾诊治的水平,我们邀请国内感染病及寄生虫病领域相关专家共同编写了疟疾诊疗指南。
该指南对疟疾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护理、预防等方面进行介绍,并重点强调了应对不同临床状况时的治疗方案,便临床医师合理应用。
疟疾是疟原虫感染所致的地方性传染病,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周期性的寒战、发热、大汗等症状,可伴脾肿大和贫血等体征。
恶性疟疾发热不规则,病死率较高,间日疟和卵形疟常有复发。
2021年6月30日,WHO宣布中国通过消除疟疾认证,成为WHO西太平洋区域30多年来第一个获得无疟疾认证的国家。
然而,中国消除疟疾并不意味着没有疟疾,随着国际交流合作的日益频繁,国际旅行入境人员的增加,我国面临的输入性疟疾威胁将长期存在。
输入性疟疾的防治经成为我国保持消除疟疾状态的工作重点,而提高临床医师的诊治能力,对于输入性疟疾的及时发现和有效防治至关重要。
1 病原学人体疟原虫分为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以及人猴共患的诺氏疟原虫(诺氏疟原虫主要经猴-蚊-人传播)。
几种疟原虫的生活史基本相同,其完整的生活史需要在人体内和蚊体内两个阶段发育才能完成。
1.1 疟原虫在人体内的发育1.1.1 红外期1.1.2 红内期1.2 疟原虫在蚊体内的发育2 流行病学2.1 传染源疟疾患者及无症状带虫者是传染源。
2.2 传播途径以经按蚊叮咬传播为主,少数可经输血传播,偶有患病孕妇经胎盘感染胎儿。
2.3 易感人群除了某些具有遗传特质的人群,不同种族、性别、年龄和职业人群对疟原虫普遍易感。
疟疾诊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政策支持
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在疟疾防治方面提供了 广泛的支持和合作。例如,全球基金等国际 组织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帮 助其加强疟疾防治工作。中国政府也高度重 视疟疾防治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包括加强疫情监测、提供免费治疗药品、 开展宣传教育等,以降低疟疾发病率和死亡
率。
02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针对不同患者群体和疟原虫种类的差异,未来可能发展出更加个性化的治疗策略,以提高 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疫苗研发与应用
疫苗是预防疟疾的重要手段之一,未来随着疫苗研发技术的不断进步,可能出现更加安全 、有效的疟疾疫苗,为疟疾防控工作带来新的突破。
提高基层医生对疟疾认识和诊疗水平建议
加强培训和教育
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学术会议 等活动,加强对基层医生的培训 和教育,提高其对疟疾的认识和 诊疗水平。
奎宁
奎宁是从金鸡纳树皮中提取的生物 碱,对于治疗疟疾有一定疗效。但 奎宁的副作用较大,使用时需谨慎 。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遵医嘱用药
患者在使用抗疟药物时,应严格 遵守医嘱,按时按量服药。
注意药物副作用
抗疟药物可能引起一些副作用, 如恶心、呕吐、头痛等,患者应 密切关注自身状况,如有异常应
及时就医。
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03
治疗药物与方案调整
根据最新的临床研究和药物进展,指南对疟疾的治疗药物和方案进行了
调整和优化,包括推荐使用青蒿素类药物和联合用药等。
未来疟疾诊疗技术发展趋势预测
新型诊断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可能出现更加快速、准确和便捷的疟疾诊断技术,如基于生物 传感器的即时检测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等。
个性化治疗策略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完整word版)传染病护理常规
传染病护理常规及操作规范(一)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二)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三)细菌性痢疾护理常规(四)伤寒、副伤寒护理常规(五)霍乱护理常规(六)流行性出血热护理常规(七)流行性乙型脑炎护理常规(八)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护理常规(九)疟疾护理常规(十)流行性腮腺炎护理常规(十一)百日咳护理常规(十二)水痘护理常规(十三)艾滋病护理常规(十四)麻疹护理常规(十五)结核病护理常规(十六)登革热护理常规(十七)手足口病护理常规(十八)人禽流感护理常规(十九)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SARS)护理常规(二十)猩红热护理常规传染病护理常规(一) 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一、执行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防止院内感染。
三、病室环境要求简单,便于消毒。
一切设备最好是金属、陶瓷、塑料或木料制成。
室内要空气新鲜,保持安静、整洁、阳光充足。
四、尽早地填写传染病卡片,上报防疫部门。
五、向新病人详细介绍有关制度,如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的划分,活动范围、消毒隔离制度、探视制度等.六、病人入院后按不同病种安置病室,并执行不同的隔离方法(呼吸道隔离、消化道隔离、昆虫隔离、严密隔离),立即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七、急性期卧床休息。
恢复期及轻症者可适当活动。
谵妄及有精神症状者,加放床挡以防坠床。
八、密切观察意识、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每次记录大便次数。
如有突然改变或出现惊厥、面色苍白,紫绀、严重呕吐或腹泻、大出血等情况,立即通知医师。
九、按医嘱给饮食,呕吐、腹泻者鼓励多饮水与补充电解质。
家属送来的食物经检查后方可食用.十、高热、昏迷病人,执行高热、昏迷护理常规。
对外感风寒、发疹性热病正在出疹时的病人,一般不用冷敷或冷水擦浴,可行针刺治疗.体温过低或四肢发冷用热水袋保暖。
十一、熟悉各种传染病的并发症,密切观察其先兆症状,及时通知医师,做好相应的护理.十二、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病人顾虑和急躁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
(一)间日疟治疗药物
首选磷酸氯喹片(简称氯喹)、磷酸伯氨
喹片(简称伯氨喹)。
治疗无效时,可选用以青蒿素类药物为基
础的复方或联合用药的口服剂型进行治疗。
(二)恶性疟治疗药物
以青蒿素类药物为基础的复方或联合用药
(ACT),包括:青蒿琥酯片加阿莫地喹片、
双氢青蒿素哌喹片、复方磷酸萘酚喹片、
复方青蒿素片等。
青蒿素类抗疟药
由于青蒿素类抗疟药作用迅速,但代谢也 快,所以不能作为疟疾预防药物使用。 三种青蒿素类衍生物的单方制剂治疗抗药 性恶性疟的疗效并无明显差异,但短期治 疗复燃率较高,治疗时需多次给药,7天疗 程比5天疗程的治愈率高。 目前,在治疗一般恶性疟病例时使用以青 蒿素类药物为基础的复方药物(ACT)
射60mg。 采用上述两种注射疗法治疗,患者病情缓 解并且能够进食后,改用ACT口服剂型,再 进行一个疗程治疗。
(三)重症疟疾的治疗
(选用一种方案)
3.咯萘啶注射剂:肌注或静脉滴注,总剂
量均为480mg。每日1次,每次160mg,连
续3日。需加大剂量时,总剂量不得超过
640mg。
(四)孕妇疟疾治疗。
孕妇患间日疟可采用氯喹治疗。孕期3个月
以内的恶性疟患者可选用磷酸哌喹,孕期3
个月以上的恶性疟患者采用ACT治疗。孕妇
患重症疟疾应选用蒿甲醚或青蒿琥酯注射
剂治疗。
(五)间日疟休止期根治
伯氨喹:口服总剂量180mg,每日1次,每
次22.5mg,连服8日。
(六)预防服药
(选用一种方案)
1.磷酸哌喹片:每月1次,每次服600mg,
磷酸氯喹(氯喹)
疟疾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GB 15989—1995】疟疾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制订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疟疾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防疫和医疗卫生机构对疟疾的诊断和处理。
2 诊断原则根据疟区住宿史,发病时有定期发冷、发热、出汗等临床症状,脾肿大等体征,以及病原学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等结果,予以诊断。
3 诊断标准3.1 曾于疟疾传播季节在疟疾流行区住宿,或有输血史。
3.2 间歇性定时发作,每天、隔天或隔两天发作一次。
发作时有发冷、发热、出汗等临床症状。
发作多次可出现脾肿大和贫血。
重症病例出现昏迷等症状(详见附录C)。
3.3 用抗疟药作假定性治疗,3天内症状得到控制者。
3.4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抗体阳性(详见附录B)。
3.5 血涂片查见疟原虫。
其种类有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详见附录A)。
疑似病例:具备3.1与3.2。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3.3或3.4。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5。
按查见的疟原虫种类,分为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形疟。
4 处理4.1 治疗4.1.1 间日疟、三日疟和卵形疟治疗成人量氯喹1.2~1.5g 3日分服(第1日0.6g,第2、3日各0.3或0.45g),加伯氨喹90~180mg 4~8日分服(每日22.5mg)。
4.1.2 恶性疟治疗4.1.2.1 对氯喹未产生抗性地区恶性疟治疗成人量氯喹1.2~1.5g 3日分服(第1日0.6g,第2、3日各0.3或0.45g),加伯氨喹67.5mg 3日分服(每日22.5mg)。
4.1.2.2 对氯喹产生抗性地区恶性疟治疗任选以下方案之一:哌喹1.5g 3日分服,加伯氨喹45或67.5mg 2日或3日分服;咯萘啶1.2g加磺胺多辛1.0g 2日分服,加伯氨喹45或67.5mg 2日或3日分服;咯萘啶0.8~1.0g加磺胺多辛1.0~1.5g加乙胺嘧啶50~75mg,均2日分服;青蒿琥酯钠600mg 5日分服(第1日100mg×2次,第2~5日每日50mg×2次),加伯氨喹67.5mg 3日分服(以上均为成人量)。
疟疾诊断原则
疟疾诊断原则根据疟区住宿史,发病时有定期发冷发热出汗等临床症状,脾肿大等体征,以及病原学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等结果,予以诊断。
诊断标准1.曾于疟疾传播季节在疟疾流行区住宿,或有输血史。
2.间歇性定时发作,每天、隔天或隔两天发作一次,发作时有发冷、发热、出汗等临床症状。
发作多次可出现脾肿大和贫血。
重症病例出现昏迷等症状(详见重症疟疾)。
3.用抗疟药作假定性治疗,3天内症状得到控制者。
4.间接荧光抗体实验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抗体阳性。
5.血涂片查见疟原虫。
其种类有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
疑似病例:具备1与2。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3或4。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5。
按查见的疟原虫种类,分为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形疟。
按照以上标准,只有血检查见疟原虫,在诊断判定上才能写为确诊疟疾,不然,只能写为疑似疟疾或临床诊断疟疾。
诊断方法1.血涂片检查吉氏液染色--光学显微镜(油镜)检查:同时涂制薄血膜和圆形厚血膜,薄血膜须用甲醇固定,用吉氏染色液(Giemsa stain)进行染色。
吉氏染液用pH7.0-7.2的水配成3%的稀释液,可将血片插入染色缸内染色,或用滴管将稀释液滴在厚、薄血膜上,染色30min,若需快速染色,可在2ml水中加吉氏染液3滴,染色6min 。
对临床诊断为脑型疟者,宜用快速染色法,以便能尽快获得确诊依据。
现症患者至少检查100个厚血膜视野,带虫者应查完整个厚血膜,未发现疟原虫才判为阴性。
薄血膜可用于原虫形态鉴定。
以薄血膜中平均每100个红细胞中的原虫数,或厚血膜中平均每100个白细胞范围内的原虫数,推算每微升血中的原虫密度。
染色血片中的原虫核呈红色,胞浆呈兰色。
除环状体外,其他各期均可查见褐色的疟色素。
除恶性疟病例外,均可查见各期疟原虫。
一般恶性疟病例,仅查见环状体,或可见配子体。
但脑型疟病例,不仅原虫密度高,查见的环状体比一般的粗大,而且可查见大滋养体和裂殖体,疟色素呈黑褐色,这些特点对明确诊断很有帮助。
疟疾疾病详解
疾病名:疟疾英文名:malaria缩写:别名:瘴气;Cameroon fever;paludal fever;paludism疾病代码:ICD:B54概述:疟疾(malaria)是由疟原虫所致的虫媒传染病。
疟疾流行于 102 个国家和地区,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有20 亿人口居住在流行区,特别是在非洲、东南亚和中、南美洲的一些国家,恶性疟死亡率极高。
本世纪30 年代,疟疾几乎遍及全国。
经过多年的努力,发病率大大下降,至 1992 年全国发病人数降至7 万。
由于许多地区基层卫生组织不健全,疫情漏报或不报的情况仍较严重,有关专家估计实际发病人数要多 1~3 倍,但总的下降趋势是肯定的。
还必须清楚看到的是,至今仍有约 15 个省(自治区)546 个县(市)近3 亿人口还在疟疾威胁之中,且局部地区疫情波动较大,小规模暴发不断,南部恶性疟病例增多,因此,疟疾的防治在传染性疾病中仍然居于重要地位。
流行病学:1.地理分布疟原虫分布遍及全世界。
在我国,流行最广的是间日疟,其次为恶性疟,三日疟患者目前已极少见,卵形疟仅见少数病例。
根据流行性质、疟疾类别、媒介按蚊的差异、气候和地形等,可将我国疟疾流行区划分为三大区:①疟区 I,北纬33°以北为非稳定性疟区,即我国的北部,包括山东、山西、河北大部分、辽宁、吉林、黑龙江、陕西、河南、江苏、安徽和新疆的部分地区。
该区只有间日疟流行。
②疟区Ⅱ,北纬25°~33°。
间亦为非稳定性疟区,包括贵州、湖南、江西、湖北、浙江、四川、福建、安徽和江苏的大部分、云南北部、广东、广西、河南、陕西和西藏的部分地区。
该区以间日疟为主,恶性疟存在,偶见少数三日疟病例。
③疟区Ⅲ,北纬25°以南,平原为非稳性疟区,山区为稳定性疟区,包括云南南部、贵州的南部和西部、广东的大部分、广西、海南、福建东南部和台湾。
该区间日疟与恶性疟并存,三日疟有散在病例,海南省山区和云南边境地区恶性疟流行仍普遍,特别是存在抗氯喹疟原虫,成为扩散恶性疟疾的病灶区。
疟疾诊断标准
疟疾诊断标准
疟疾的诊断标准如下:
1. 临床诊断:有疟疾流行病学史,并符合疟疾典型或不典型临床表现者。
2. 确定诊断:临床诊断病例,同时符合下列检查之一者:显微镜查见血涂片疟原虫;疟原虫抗原检测阳性;疟原虫核酸检测阳性。
具体来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疟疾的诊断(WS259-2015)》,无症状感染者是:无临床表现但符合下列表现之一者:显微镜查见血涂片疟原虫;疟原虫抗原检测阳性;疟原虫核酸检测阳性。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以医生诊断结果为准。
(完整word版)中医内科学题库-20
中医内科学题库(第20套)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在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1.中医内科学学首先使用“内科”命名的著作是:()A.《内科摘要》B.《证治准绳》 C。
《景岳全书》 D。
《医宗必读》2.根据不同季节的时令气候特点及其对人体的影响,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属于:( )A.因时制宜B.因人制宜C.因地制宜 D。
因病制宜3.患者恶寒重,发热轻,头身困重而痛,无汗,鼻塞,流清涕,脘闷腹胀,纳呆便溏,舌苔白腻,脉浮缓.最佳选方是:( )A.荆防败毒散B.藿香正气散 C。
补中益气丸 D.新加香薷饮4.。
脏病治腑、腑病治脏是根据脏腑的何种关系确定的治疗原则()A。
阴阳 B。
表里 C.气血 D。
五行5.以下何证不宜用固涩法?()A.表虚自汗B.阴虚盗汗C.湿热下痢 D。
脾虚久泻6.下列除哪一项外均是痢疾的主症?( )A.腹痛腹泻B.里急后重 C。
便下赤白脓血 D.泻下粪便如米泔水7.疟疾是通过哪种途径传播于人体?( )A。
消化道途径 B。
臭虫叮咬 C。
蚊虫叮咬 D.人体接触8.外感咳嗽的治法是:( )A.祛邪止咳B.祛邪化痰 C。
解表止咳 D.祛邪利肺9.哮病发作的诱因下列哪一项最主要?( )A。
饮食不节 B.情志失调 C。
气候因素 D。
劳倦过度10.以下哪项不属实喘的症状?( )A.呼吸深长有力B.呼气延长C.呼吸短促难续,微弱无力 D。
气粗声高11.患者时时振寒,壮热不寒,咳嗽气急,胸满作痛,咳则加重,转侧不利,咳吐浊痰量多,有腥味,呈黄绿色,舌苔黄腻,脉滑数.属肺痈那一期?()A.初期 B。
成痈期 C.溃脓期 D。
恢复期12.患者喘急息涌,胸部胀满,咳而痰多,粘稠色黄,身热,面红,有汗,胸中烦热,咽干,渴喜冷饮,尿赤,大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疗最佳选方为:()A。
桑白皮汤 B。
麻杏石甘汤 C.大承气汤 D。
葶苈大枣泻肺汤13.肺胀的病性多属:( )A.本虚标实证B.实证 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疟疾【概述】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
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共有四种,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
在我国主要是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其他二种少见,近年偶见国外输入的一些病例。
不同的疟原虫分别引起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及卵圆疟。
本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
【诊断依据】1. 流行病学 现居流行区 或从非流行区进入流行区居住、工作、旅行等。
2. 临床表现(一)潜伏期本病的潜伏期一般在2周左右,但各种疟原虫所引起的疾病各有不同,恶性疟最短(8-15天)),间日疟和卵形疟次之(12-20天),三日疟最长(18-40天)(二)普通型疟疾其临床发作包括发冷、寒战,继之发热,可达39-40℃,持续2-6小时后出汗而体温迅速下降。
间日疟与卵形疟患者间隔1天发热1次,三日疟则间隔2天发热1次,恶性疟疾发热不规则,每日均有发热。
随着发作次数的增多,患者肝脾逐渐肿大,而以脾肿大尤为明显,同时贫血也逐渐加重。
(三)重型或凶险型疟疾疟疾患者出现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临床表现时,可诊断为重型疟疾:1.脑型疟主要症状有昏迷、头痛、全身性抽搐、烦躁、谵妄等,病死率可达10%-30%。
2.休克成人的收缩压低于70mmHg,儿童低于50mmHg,并伴有冷而黏湿的皮肤,皮肤与中心体温相差>10℃。
3.急性肾衰竭多见于感染严重的患者,红细胞疟原虫感染率常在10%以上。
患者出现尿少,24小时尿量成人<400ml或儿童<12ml/Kg,继而无尿,且在补充液体后仍无改善,血清肌酐>265umol/L,尿素氮也明显升高。
4.血红蛋白尿(黑热尿)大多因患者红细胞缺乏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使用奎宁、伯氨喹或氨基比林等药物后发生血管内溶血,引起血红蛋白尿及急性肾衰竭。
5.肺水肿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出现呼吸加速、气短、呼吸困难、青紫,咳血性泡沫痰等,双肺散在水泡音。
对部分患者来说液体输入过量、高原虫血症、肾衰竭及妊娠是其发生的重要因素。
6.黄疸及肝功能障碍轻度黄疸在重型疟疾患者中常见,抗疟药治疗后即可恢复。
但重度黄疸,血清胆红素增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并有血清ALT水平明显升高,肝脏明显肿大且有压痛,表面肝脏明显受损,多见于重度感染者。
少数患者可出现肝肾综合征。
7.重度贫血疟疾患者血中疟原虫数超过1000/ul时,出现正细胞贫血,血细胞比容<15%或血红蛋白<50g/L8.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齿龈、鼻腔、胃肠道等处出血及/或实验室DIC的证据。
胃肠道出血往往伴发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的病人。
9.低血糖症血糖<2.2mmol/l,低血糖越来越被认为时恶性疟的一种并发症,由于其临床表现常被重症疟疾的症状所掩盖,在临床上易被忽略。
应用奎宁或奎宁丁、妊娠妇女是引起低血糖的常见诱因。
有些重症疟疾患者在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后,可使呼吸状况改善及昏迷程度减轻。
10.高原虫血症在无免疫力的患者中,感染疟原虫的红细胞>5%或恶性疟原虫患者末梢血片中出现恶性疟原虫的裂殖体。
11.超高热患者肛门温度达40℃或腋下温度达41.5℃可认为超高热,此与体温中枢失调及皮肤散热功能障碍有关,部分由输液反应引起。
超高热易引起患者抽搐、呼吸衰竭、心率紊乱及心力衰竭。
(四) 实验室检查患者末梢血涂片或厚图片,经瑞氏或吉氏染色后找到疟原虫,在疑及疟疾而未找到疟原虫时,应在6小时后复查血涂片,必要时可做皮内血片或骨髓涂片。
血清抗体检测对初发患者并无早期诊断价值,但对多次发作而未确诊患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血清循环抗原检测具有早期诊断价值,以抗恶性疟原虫富含组氨酸蛋白2抗体来检测患者血液中的pf.HPRⅡ,对恶性疟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PCR检测较为敏感,应用两套引物可同时检测恶性疟和间日疟。
【鉴别诊断】疟疾须与流行性感冒、伤寒、败血症、钩端螺旋体病、急性血吸虫病、粟粒性肺结核等鉴别。
典型疟疾须与其他病原引起的中枢神经感染 特别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相鉴别。
【治疗原则】疟疾的治疗原则应以迅速杀灭疟原虫的无性期,控制临床症状、并防止其复燃或复发为主要原则,并应同时杀灭其配子体防止传播。
(一)间日疟的治疗目前间日疟原虫对氯喹较敏感,因此首选药为氯喹,一般采用3天8片疗法,可迅速控制临床发作。
磷酸氯喹每片0.25g(含基质0.15g),第1天腹0.6g(基质),第2、3天各0.3g(基质),总剂量1.2g(基质)。
不良反应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大多数轻微,停药后即可消失。
为了消灭肝组织内的虫体(休眠子)以防止复发,应同时或在氯喹疗程后服用伯氨喹一疗程。
磷酸伯氨喹每片13.2mg(含基质7.5mg),每日服15mg(基质),连服14天,总剂量为210mg(基质)。
在红细胞G6PD缺乏症较少的地区,也可每天22.5mg(基质),连服8天。
不良反应有厌食、恶心、腹痛、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及溶血。
氯喹无效的间日疟患者可应用青蒿素衍生物或其他抗疟药治疗。
(二)恶性疟的治疗1.氯喹敏感的恶性疟的治疗首选药为氯喹,可采用氯喹10片3天疗法,但在我国的恶性疟流行去对氯喹已有耐药,不宜采用此方法。
2.抗氯喹恶性疟的治疗首选药物为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其次为奎宁。
(1)青蒿素衍生物:1)双氢青蒿素:每次80mg,每天1次,连服7天,首剂加倍,总剂量为640mg2)青蒿琥酯:每次50mg,每天2次,连服7天,首剂加倍,总量为800mg。
3)蒿甲醚:每次100mg,每天1次,连服7天,首剂加倍,总剂量为800mg。
(2)奎宁:常用的为硫酸奎宁,每次0.3-0.6mg,每日3次,连服7天,也可加用四环素或多西环素。
不良反应有耳鸣、头痛、视力模糊、恶心、腹泻等金鸡纳反应。
(3)磷酸咯萘啶:第1天腹2次,间隔8小时,第2、3天各腹1次,每次0.3-0.4g(基质),总剂量为1.2-1.6g(基质)。
不良反应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及上腹不适。
(4)复方制剂:复方制剂可提高疗效,防止复发,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及缩短疗程。
现有复方制剂:1)复方双氢青蒿素(双氢青蒿素加哌喹,每次2片,每天2次,间隔6-8小时,共2天,不良反应少见,偶有恶心、呕吐。
治愈率在95%以上。
2)复方蒿甲醚(每片含蒿甲醚20mg和本芴醇120mg),每次4片,第1天服2次,以后每天1次,连服5天,治愈率在90%以上。
(三)重症疟疾的治疗重症疟疾的治疗原则是抗疟药结合支持疗法和对症处理,以迅速控制病情,挽救患者生命。
1.抗疟治疗首选药物为青蒿素衍生物,其次为二盐酸奎宁、磷酸咯萘啶。
(1)青蒿素及其衍生物1)青蒿琥酯有注射用粉针剂,供静脉或肌内注射,每瓶60mg,用前溶解于0.6ml5%碳酸氢钠溶液中,待完全溶解后加入5.4ml5%葡萄糖生理盐水中作缓慢静脉注射,每日一次,每次60mg,首剂加倍,并于6小时后再注射一次,连用7天,总剂量为540mg。
2)蒿甲醚油剂肌内注射,每支80mg,每日肌注1次,首剂加倍,连用7天,总剂量为640mg3)青蒿素栓剂(双氢青蒿素也有栓剂),对不能口服的患者或儿童也有良好疗效,尤其适用于边远地区的患者。
首剂600mg,4小时后再用600mg,以后每天2次,每次400mg,共3天,总剂量为2800mg,但复燃率可高达45.8%,待病情好转后,继续服用其他青蒿素衍生物。
(2)二盐酸奎宁注射液:0.5g或10mg/Kg加于10%葡萄糖溶液中,4小时内静脉滴入,8小时后可重复注射1次,每天药量不超过30mg/Kg。
国外学者推荐在未服用过奎宁的患者,首剂给与20mg/Kg的负荷量。
静脉滴注过快可引发血压下降,甚至虚脱。
静脉推注可抑制心脏而引起死亡。
奎宁注射液也可作深部肌肉注射。
浅表肌内注射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3)磷酸咯萘啶注射液:可供肌内注射或加于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中作静脉滴注,每次80mg,首剂加倍,6小时后再滴注1次,24小时及48小时后各滴注1次。
该药对心脏有抑制作用,切忌作静脉推注。
2.一般治疗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加强昏迷患者的护理,防止继发性感染。
除外其他昏迷的原因,如低血糖、细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等。
适量补充液体,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3.对症治疗对抢救患者、防止并发症和减少后遗症也很重要。
(1)降温措施:高热(肛门温度超过39℃以上)可增加患者脑细胞的耗氧量,尤其在儿童高热本身可引起抽搐,也可使脑型患者发生后遗症的几率增加,因此降温措施对重症疟疾十分重要。
常用的退热药物有对乙酰氨基芬15mg/Kg,经鼻饲管灌入或应用栓剂,也可肌注安乃近。
对持续高热的患者也可应用物理降温,如应用湿毛巾加冰块,并应用电扇吹风等,必须时可应用亚冬眠疗法,以使体温保持在38℃以下。
(2)减轻脑水肿:对脑型患者可使用20%甘露醇溶液250ml静脉滴注,以后根据病情每6-8小时1次,以减轻脑水肿。
地塞米松1—20mg静脉滴注,有助于抗炎及消肿,可应用1-2次。
(3)控制全身性抽搐:全身抽搐时,可静脉缓慢注射地西泮,成人5-10mg,儿童0.15mg/Kg,对反复发作的患者也可注射苯妥英钠。
(4)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可静脉滴注5%碳酸氢钠溶液200ml,以后根据患者CO2结合力结果重复给予。
(5)肾衰竭:早期少尿疑有肾衰竭时,可静脉注射20%甘露醇100ml,如已确定为肾衰竭应限制入量,并应用呋塞米。
血尿素氮持续升高至24.99mmol/l以上时,可考虑透析疗法。
(6)心功能不全:应限制液体输入量及速度,并静脉注射西地兰、地高辛或毒毛花苷K等强心剂。
如出现肺水肿时应停止输液,吸氧,注射速尿,必要时应用吗啡或杜冷丁,或放血。
(7)纠正贫血:当患者血细胞比容低于20%或血红蛋白低于50g/L时,应考虑输血。
(8)黑尿热:应停用奎宁抗疟药,改用青蒿素抗疟药,使用地塞米松等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控制溶血有效,并口服碳酸氢钠使尿呈碱性。
贫血严重者输血。
肾功能障碍明显者可用透析疗法。
(9)休克:应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等。
【出院标准】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连续3次血涂片未找到疟原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