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案 语文S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6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语文S版
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6课《望天门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结合注释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3、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重点、难点: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流露在诗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督预示标:1、导入:师:人们常说“言为心声”,诗歌就更是诗人心中流淌出的最动人的旋律。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寄情山水的诗了。
(课件出示王安石、柳宗元的诗歌)这样的诗歌数不胜数,今天,我们就跟随诗仙李白的脚步,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板书《望天门山》。
指导读课题。
理解“天门山”。
2、示标:(课件5)二、自学梳理:1、出示自学提示:自由朗读古诗,做到正确,流利。
2、再次探究:3、交流诗意①、师:先说说有哪些不理解的词,一起沟通。
②、师:字词解决了,来说说诗意。
③、指导朗读。
师:齐读,感悟诗歌凝练的美。
三、小组答疑过渡:诗可以当歌唱,诗也可以当画赏。
1、默读古诗,找出每一句诗中的景物?2、哪些词让你感受到诗中画面的流动呢?画出关键字、关键词后,小组交流讨论。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学习。
)四、展示评价(一)感悟诗是画1、找出景物。
师:《望天门山》一句一景,我们看看都有什么景呢?(天门山、楚江、孤帆、太阳。
)(板书:景)2、感悟诗是画。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山”“水”“帆”“日”组成的图画。
这连绵巍峨的青山,这碧绿如玉的楚江,这远远驶来的白帆,这大放异彩的红日,真是一幅色彩明丽的连环画呀!谁来读读这幅画。
3、感悟画的流动。
你能从诗中的哪些词感受到画在流动呢?让我们一起来交流。
(课件)(“中断”“开”“东流”“回”“相对出”“日边来”)。
(二)品读第一、二句。
过渡:让我们好好品味这些动词,深入体会天门山的美。
1、(品析“断”)师:展开你的想象,天门山是怎么断开的?(楚江撞开、劈开)师:明明就是夹江对峙两座静止的山,是大自然形成的,李白却大胆地想象成被楚江水撞开的、劈开的,山断水开,这样的力量谁来读?(指名读,男生读,齐读)2、(品析“回)师:回的意思是?天门山硬生生地让浩荡的长江水改变了方向,山阻水回,这样的气势谁又来读?3、指导朗读。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6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语文S版 (8)
第1课时
课程名称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授课人
学校名称
教学对象
五年级上册
科目
语文
课时安排
1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重点内容,《望天门山》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在这首诗中,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只寥寥几笔,就形象地描绘了天门山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热情豪放的性格。
二、教学目标及难重点(知识与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望天门山》。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课文的诗句意思。
(2)让学生多读,个人读、小组读、男女读、反复读,读正确,读熟。
出示课件简介作者。(请大家认真读读李白的简介,)
教师板书:《望天门山》(唐)李白。(齐读)
喜欢。
唐代李白。
学生认真阅读李白的简介
学生齐读
复习李白古诗引出课题
介绍开门山
你知道天门山在哪里吗?为什么叫天门山呢?出示课件介绍天门山图。
出示课件再一次深入课题,注重:“望”,要求学生读出当时李白《望天门山》的情景。
指名学生朗读
(1)、学生反复读,要求读准字音;(2)、读正确,读熟,为理解古诗扫清障碍。
大家试着读出停顿,有感情地读。
学生朗读
教给学生2、2、3读法反复读。让学生能够做到有感情读。
分析古诗重点词
天门中断楚江开,
中断: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
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6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语文S版
《望天门山》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师:同学们,提到“李白”这个名字,你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他是我国唐朝最杰出的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你能背诵一两首他的诗吗?(指名背诵)2、师:李白的诗有的豪迈奔放,有的清新自然,他一生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望天门山》。
(板书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生小组讨论)三、展示一1、读诗题师:读诗要先从题目读起,让我们一起来读诗题——望天门山。
接着挑生读。
2、质疑。
师:读了诗题,你的脑子里产生了什么疑问?(生质疑)那天门山是一座什么样的山呢?请同学们结合课后注释⑴来理解。
3、师:谁来说一说?生结合注释说说对天门山的认识。
学生交流后教师放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天门山的雄壮。
4、师:刚才有同学提到了“望”,你怎样理解这个字?(作者在远处看天门山)师:李白远望天门山,看到了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去诗中领略吧!展示二1、我会读古诗。
师: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生自由练读、同桌互读)2、指名读。
师:谁愿意读一读这首诗?(挑学生正音点评)3、读诗是要注意节奏的,谁能读出这首诗的节奏?(指名读,白板出示节奏)4、咱们一起来试一试好不好?配乐师生合作读诗。
(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自己)5、读出诗中的画面。
师:有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它是一幅壮阔优美的风景画。
不知大家能不能读懂这首诗,能不能读出诗中的画面。
挑生展示读。
展示三1、那我们怎样才能把一首诗的大意读懂呢?(生自由发言:看课后注释、结合工具书)2、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来试着读懂这首诗。
(生小组读)3、引导交流师:谁来说说诗中都描绘了哪些景物?挑生说。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6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语文S版 (2)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教材内容:《望天门山》是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古诗,描绘的是巍峨险峻的天门山和汹涌浩荡的长江,气势十分雄伟。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但在品味诗的语言感受诗人用字的精妙方面有些难度,如“断、回、出”,尤其对于诗中描绘的天门山并不熟悉,所以,课件的引入相当必要,让学生结合诗句及画面体会天门山的险峻和楚江的浩荡,效果很好。
教学目的: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古诗;2、理解古诗的意思,抓住“断、回、出”等词语感受天门山山水的雄壮浩荡,感受诗人心中的豪迈激情,激发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向往之情;3、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诵读古诗,感受天门山山水的雄壮浩荡,激发学生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对古诗词文化的热爱。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李白资料、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烘托学习古诗的氛围,引出课题。
1.播放《中国诗词大会》开场视频。
这个节目你们看过吗?喜欢吗?中国诗词大会自开播以来备受全国乃至海外观众的喜欢,它充分显示了诗词的魅力,弘扬了中华名族的传统文化,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诗词文化不仅是我们的骄傲,更是我们的灵魂,我们的根,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诗海遨游,享受诗词的魅力。
2.介绍诗人,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哪位诗人的作品呢,听老师描述,你们猜一猜,这位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生性豪放,爱喝酒,爱游山玩水,写了千余首流传千古的诗歌,被人们成为“诗仙”,他是谁?(李白)关于李白你还知道什么?谁能介绍一下?教师补充介绍李白资料(播放第二张幻灯片)李白可以说是古诗领域中的巨匠,代表作很多,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其中一首《望天门山》,板书课题。
二、释题今天,就让我们随大诗人李白去望天门山。
齐读课题。
望是什么意思呢?(对,就是向远处看)李白为什么不写看天门山而写望天门山呢?(联系望庐山瀑布,可以看出距离远、天门山雄伟、高大),所以课题我们应该怎么读?指导读课题。
《望天门山》教案优秀5篇
《望天门山》教案优秀5篇《望天门山》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3.感受诗中美景,了解古人对祖国山河的描写,在诵读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4.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难点读懂词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望天门山》。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1.我们学过了许多古诗,谁能背诵一首古诗,说说了解的诗人。
2.导入新授,检查学生预习《望天门山》的情况。
(1)齐读《望天门山》后,指名读。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
(感觉到这首诗描写了雄伟的长江,有一种豪放之情融入其中,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3)出示课件,直观感受雄伟的长江美景。
二、朗读诗歌,感受美景1.再读诗歌,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较容易的问题,请其他同学帮忙,较难的、重点的问题留在讲读时再解决)2.先理解字、词意思,再讲诗句的意思。
(抓字眼,明大意)(1)自主学习第1.2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2)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注释自学句意,小组讨论句意后,指名说句意。
【让学生从文本的自由品读中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中意境】(3)播放课件:从中间割断,清清的奔腾东流的长江水,到了天门山时,被陡峭的山壁阻隔而回旋激荡。
(4)自主学习第3.4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5)学生根据注释讨论句意。
(6)指名说句意:雄奇秀丽的天门山夹江对峙,拔地而起,在铺满红光的江面上,帆船轻捷而来。
3.让学生试着把整首诗连起来讲一讲诗意。
4.引导学生理解《望天门山》表达的思想感情。
(1)根据诗意,给合图画,想象当时的意境。
这首诗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6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语文S版 (1)
《望天门山》教案设计教材分析 S版第九册第二单元(6——10课)是围绕“人与自然”这个专题编写的,第6课《古诗三首》就选编了这首气势浩大的《望天门山》。
《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
作者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的诗篇。
这首诗是李白25岁时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乘舟顺江东下,在经过安微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创作的。
诗中的第一句写山,写出了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
第二句写水,写了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长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
第三句写远望天门两山所见的雄姿,第四句则点明“望”的立脚和诗人的淋漓兴会。
选编这首诗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古人对祖国山河的描写,在诵读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情境,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诵读去感悟诗意,体验诗情,领悟诗人对祖国大好山河的喜爱之情。
学情分析学生对诗人李白并不陌生,之前就学过他的诗篇《望庐山瀑布》,了解到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山河的诗篇,在理解古诗上,运用多种形式来理解诗意。
考虑到本班学生能开声读书,但是发言不积极的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理解诗意,领悟诗情。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背诵全诗。
能力目标:1.理解词义句意,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1.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2.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句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难点:体会古诗的意境及特点,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望天门山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望天门山
【教学目标】
1. 了解望天门山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光,增加对祖国文化的了解和爱国情怀。
2. 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和朗读技巧朗读课文,理解并感受文章的情感表达。
3. 学习使用复合句和常见标点符号,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望天门山的风景描写。
2. 复合句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
1. 播放望天门山的图片或视频,以便学生对它有更直观的认识。
2. 展示多样化的标点符号,以便学生能熟悉并应用它们。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望天门山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好奇心。
二、朗读课文(15分钟)
让学生认真阅读文章,感受朴实的语言和深厚的情感,学会正确的朗读技巧并体会其情感。
三、梳理语法和标点符号(15分钟)
1. 复合句: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复合句,分析主干和从句之间的关系,并理解复合句的作用。
2. 标点符号:让学生认识并应用句号、问号、叹号、逗号、分号等标点符号,提高文章的流畅度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小组合作活动(15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设计望天门山的旅游路线,描述行程中所见所闻,使用复合句和标点符号,展示自己的写作能力。
五、课堂展示和点评(10分钟)
每组派代表朗读和展示自己的作品,老师参与点评,指出好的地方和可改进的地方,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反馈和指导。
【课堂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和活动,学生了解了望天门山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提高了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增强了对祖国文化的认识和爱国情怀。
望天门山古诗教学设计(优秀5篇)
望天门山古诗教学设计(优秀5篇)《望天门山》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望天门山》这首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3、通过诗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通过想象、感受“断、开、回、出”这几个动词的意思。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释题:天门山:在今安徽和县与当涂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
二、范读诗歌三、自读诗歌,提出疑问。
四、试讲诗歌大意1、同座对讲。
2、指名试讲。
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太阳旁边飞速飘来。
五、指导朗读这首诗热情赞颂了祖国山河的壮丽,气势十分雄伟。
从中充分展现了诗人自己那开阔的胸襟和热情豪放的性格。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六、动手做根据这首诗的诗意,参考书上的插图,请你用彩笔画一幅图。
图上要有青山、江水、孤帆、太阳。
七、板书设计:张贴学生的画。
反馈:[学生活动设计]:朗读讨论作画背诵《望天门山》教案篇二教学目的:1、借助注释理解《望天门山》的诗意,了解诗歌描写的是怎样的景象,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
2、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检查学生预习情况预习内容设计:1、查找有关资料或工具书,了解作者生平及作品。
2、尝试自读理解古诗。
(1)借助字典读准字音。
(2)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试着讲讲这首诗的意思。
(3)有什么学习困难记下来,以备质疑。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和查找有关资料的能力,利用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自己能初步读懂古诗的意思及边思考边发现问题的能力。
)一、总结评价学生自学检查的情况(设计意图:有布置就要有检查,有检查就要有总结和评价。
借以肯定学生的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的进步,激励学生自能读书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6古诗三首《1望天门山》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6古诗三首《1望天门山》比赛获奖
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6古诗三首《1望天门山》比赛
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1教学目标
1、学会诗中新词,了解古诗的大意,会读会背诵《望天门山》。
2、指导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意,让学生感悟诗歌美的意境,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神奇壮丽,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一般古诗学习方法,有感情朗读古诗。
难点:感悟古诗描绘的美的意境。
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望天门山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通过学习,你们都知道哪些诗人呢?背诵了哪些诗?谁来背一首李白的诗?
(让学生自由诵读已学过的古诗,说说认识的诗人。
这样可为后续学习营造氛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
2、出示课件,认识了解李白。
3、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所写的《望天门山》,
二、板书课题、理解题意
1、理解“望”的意思
2、了解关于天门山的知识。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多种形式诵读
1、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初步感知。
2、范读
出示课件,标出分隔符号。
听范读,说说这首诗是写什么的?你觉得这个地方怎么样?。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6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语文S版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教学内容: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材分析:诗歌在中国古代蔚为大观的文化典籍的百花园中是一枝引人注目的奇葩,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文化就是诗性的文化,中国的古代诗歌就代表了中国的艺术精神和艺术成就。
《望天门山》这首诗是李白第一次经过天门山时所作,通过描绘长江流经天门山时的壮观景象及内心体验,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
诗人通过一系列动词“开”“回”“出”“来”,把天门山景物的壮观表现得淋漓尽致。
“开”----展现了楚江不可阻遏的气势;一个开字,把澎湃的江流那不可阻挡的气势,表现得形神俱足。
“回”----展现了江流激荡的雄姿;一个回字,既映衬出山势的险峻,又展示了江流的雄姿。
由“开”到“回”,互相映衬,互相补充,把长江流经天门时的壮观景象生动逼真、绘声绘色地表现了出来。
“出”----展现了蔚为壮观的景象;一个出字,把两山隔江对峙,争奇斗胜得景象写活了,给我们展现了蔚为壮观的动人景象:江水湍急,舟行轻快,两岸青山双双对对出来迎接,真是情意殷殷啊!“来”----展现了轻舟飞驶的动态。
“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一句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山高水险,水流湍急,一叶扁舟,乘风破浪,飞驶而来,令人体察到乘舟人此时此地的畅快之感和愉悦之情。
诗人从“日边来”,带着满腔豪情而来。
这首诗融情于景,诗中有画。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练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感情,欣赏意境。
学情分析:1、五年级第一学期,学生刚刚进入高年级段,教学中,要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提出要求,并扎扎实实地训练到位,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步步提高。
2、课堂上,字词教学多放手,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在词义的理解上,教给学生方法。
注意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细细品味文字,体会其含义、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
3、课文学习要点面结合,立足整体,关注重点,相辅相成。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6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语文S版
6、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并且会写“瑟”“吟”2个字。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默写这三首诗。
3.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并背诵诗句。
教学难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课文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感情朗读训练点:朗读全文读说结合点:想象《望天门山》这首诗所描写的景象,并把它画下来。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1.《天门山》、《山行》、《暮江吟》课件。
2.收集有关描写山水的古诗。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望天门山》1、今天开始,我们进入第二单元的学习。
板书:第二单元人与自然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单元导语,边读边画出单元训练重点。
2、小黑板出示单元训练重点(齐读)。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趣设疑1、在源远流长的文学长河中,有一颗明珠光彩夺目,这就是古代诗歌,这节课我们学习第6课《古诗三首》。
板书《古诗三首》。
2、唐朝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涌现出许多才华横溢的诗人,下面我们要学习的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李白的《望天门山》(板书)3、学习这首诗,应该主要解决以下问题: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小黑板出示)老师相信只要同学们肯动脑筋,积极思考,一定能解决这个问题,同学们有信心吗?二、自主探究,理解句意(一)初读感知,把握大意1、自由读古诗,要读通顺,读正确。
2、同桌互读互评3、指名读古诗,注意纠错。
(二)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理解古诗的方法?(三)归纳,出示自学提示(小黑板):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2、结合书上的注释理解词语。
3、联系诗句理解。
4、诗句与插图相结合。
5、把自己的理解批注在旁边。
6、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7、不理解的地方打上“?”(四)学生依据提示自学,教师巡视。
三、合作解疑,理解诗意1、指名读古诗。
2、说一说你学懂了哪些词语、诗句的意思。
《望天门山》教案15篇
《望天门山》教案1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贡献的教导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控制系统的学问。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收拾的《望天门山》教案,仅供参考,欢送大家阅读。
《望天门山》教案1一、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和默写《望天门山》。
◎自读自悟、小组合作,体会诗句含义。
◎培养酷爱大自然、酷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和默写《望天门山》。
难点:体会诗句含义,培养酷爱大自然、酷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办法朗诵法,小组研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版图辽阔,山河壮丽。
请同学们观赏一幅图片,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的山。
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又被叫做天门山,谁来说说自己看了这些图片之后有什么感触?(生自在发言)无数年前,诗人李白也去了天门山,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受,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在朗诵,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老师出示节奏划分,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
◎指名读,全班齐读。
◎出示介绍。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自在朗诵,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
明确:中断,从中间割断;出:耸出来;帆:船上的风帆,指代船。
◎同桌沟通,借助课下解释和工具书,理解古诗的意思。
明确: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
碧绿的江水到这里骤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
两岸的青山互相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老师范读,学生闭眼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明确:天门山的宏伟、有气概;青青的水、绿绿的水;两岸的青山相对而望,一只小船在水中荡荡悠悠。
◎小组为单位,沟通研究:你最喜爱哪一句?明确:(1)“天门中断楚江开〞——“中断〞一词写出了天门山的气概,令人憧憬。
《望天门山》教案
《望天门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天门山》诗歌;(2)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人所表达的情感;(3)了解唐代诗人李白及其作品《望天门山》的背景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2)通过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对唐代诗歌的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培养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敬畏之情;(2)体会诗人的豪情壮志,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与背诵;2. 诗歌内容的深入理解;3. 李白及其作品《望天门山》的背景知识。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词语的理解;2. 诗歌意境的把握;3. 对唐代诗歌的研究。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望天门山》诗歌的文本;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如李白生平介绍、唐代诗歌介绍等;3. 准备教学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天门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壮丽景色;(2)简介李白及其作品《望天门山》的背景知识。
2. 朗读诗歌(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望天门山》诗歌,注意停顿、语调、情感的把握;(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 解析诗歌(1)分析诗歌的结构,讲解每句诗句的意境和寓意;(2)讨论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如诗人的豪情壮志等。
4. 深入探讨(1)研究李白的其他作品,对比《望天门山》的特点;(2)了解唐代诗歌的发展背景,探讨李白在唐代诗歌中的地位。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朗读与背诵的重要性;(2)布置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望天门山》的作文;(3)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李白诗歌和其他唐代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六、教学反思教师应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朗读能力是否有所提高,教学方法是否有效,以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6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语文S版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材简析:本课是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第六课《古诗三首》,属于第二单元的学习领域。
本册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各种语言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密切联系学生的阅读和生活实际,安排适量的作业,听说读写各项内容整合编排,注重各种能力整体推进,重视文化的熏陶,注意民族性和现代性的统一。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质疑问难能力及预习能力,并能自觉读课外书以扩大阅读面、知识面。
我们看到大部分学生学习较认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深厚。
但是我们也意识到学生原有的语文基础参差不齐,语文水平不平衡,优秀的学生语文能力强,习作能力强,热爱阅读,书写也美观。
而有部分学生语文基础不够扎实,尤其是学困生阵容不容忽视,这些学生有的是接受能力不强,有的则因学习态度不端正引起的。
三、设计理念:本单元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方式为我们展示出美丽、神奇的大自然。
文章不仅描写景物,而且抒发感情,读过这些课文,使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会产生一种天人合一的感觉;使人感到大自然不仅是美丽的、奇妙的、千变万化的,它还是富有的、让你时时感到亲切的,因而会使你意识到:你不仅有热爱它的权利,更有保护它的责任。
这正是课文所要传达给学生的理念。
四、教学目标:(一)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指导学生朗读、背诵、默写古诗。
(三)引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吟、瑟”两个字。
五、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要把引导学生理解感悟、体会感情、引发想象作为重点。
(二)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古诗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六、教具准备:小黑板、录音机、各类图文资料和相关PPT课件。
七、课时安排:两课时八、教学方法:(一)做到丰富多样、灵活有趣。
(二)要贯彻启发式和情境教学原则,采用多种教学形式,阅读法、讲授法、对话法、研究法、自学法等,充分利用课件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望天门山公开课教案推荐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望天门山》公开课教案推荐《望天门山》公开课教案1教材分析:《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七言绝句诗写长江下游的名胜天门山,展现了天门山的雄伟气势。
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
教学目标:一、读懂词句的意思,理解诗的内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三、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
教学重点: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山河的感情。
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搜集背诵李白的古诗和诗人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课时布置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1.指名背诵李白的诗。
2.播放多媒体资源课件中的李白像,指名简介李白。
3.师:李白写诗比较喜欢用夸张,比喻的手法,想像非常大胆,丰富,语言非常优美,李白一生游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写了许多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歌。
今天,我们要学习他的《望天门山》。
二、初读感知,画出不理解的诗词,了解诗意。
1.课件出示“望天门山”的图,让学生感知。
2.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推荐。
4.读中自悟诗意。
三、品读全诗,感悟诗情。
1.指名个别读,小组诵读。
2.指导读3.配音读四、背诵默写古诗,拓展积累。
1. 配乐背诵2. 默写古诗3. 课件出示李白描写河山的诗结束语:今天我们跟随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脚步游览了雄伟壮丽的天门山,赏析了这首古诗,并且学习了学习古诗的几个步骤,希望同学们以后多读这样的好诗词,让我们更多了解感受祖国绚烂的文化。
板书设计山险水涌望天门山爱国帆来日出《望天门山》公开课教案1教材分析:《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七言绝句诗写长江下游的名胜天门山,展现了天门山的雄伟气势。
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
教学目标:一、读懂词句的意思,理解诗的内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望天门山.doc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望天门山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自制的谱曲的诗句和李白其它山水诗的课件。
2、学生准备:朗读古诗,平时积累一些李白的诗歌。
教学重点: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难点:感悟诗境。
课前谈话:师:听说你们很聪明,那我考考你们。
,什么字?你能说带有山或与山有关的成语吗?喜欢游山玩水吗?都游过哪些山?还想去游哪些山?一、揭题老师带你们去游天门山,怎么样?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板书:望天门山。
二、读通诗文,初悟诗意1、刚才让老师领略了你们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现在再去过难关,有信心吗?底气不足呀。
会读这首诗吗?自己大声读读。
你们刚才的表现也激起了老师的表现欲,我也要读一读。
能说说你为什么给我掌声吗?现在你们是否也想读?你觉得我哪里读得不错,欣赏我的,你可以学习我的,如果你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你就读出你自己的感觉。
男生来读读。
女生来读读。
全班一起读。
2、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首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
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再去读读、找找、划划。
反馈: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3、我还知道你们班画画水平很不错的,来展示一下吧,把这首诗画出来。
想要把这首诗画好,该做些什么准备?生自由作画。
谁来向各位展示一下自己的佳作,说说自己画中的得意之处。
根据生的回答追问你为什么这样画?有何依据?三、想象,领悟诗意1、师也画一画,板画天门山。
这是——?天门天门,顾名思义就是天上的门,可见——?能用“天门山真什么”来说说吗?是呀,难怪诗人写到天门山犹如被江水冲击而隔断似的,这么雄伟这么有气势,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哪!2、师板画江水回旋、向北流。
老师画的是什么?怎样的水?碧水还可以说什么水?这样的水流到天门山的时候,由于山势的阻挡,产生回旋,转向北流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会认、会写“吟、瑟”2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朗读、背诵、默写这三首古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诗词文化。
教学重点理解并背诵诗句。
教学难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录像(长江波涛翻滚的景象),幻灯片古筝曲。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望天门山》1、学习诗的前两句。
在预习中,你对“天门”和“楚江”有哪些了解?(“天门”指江北的西梁山和江南的东梁山。
两山隔江对峙,象一座天设的门户。
“楚江”指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
)设问:想象一下,楚江的“开”与“天门”的“中断”有什么关系?(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
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两座山。
)放录像(长江的波涛汹涌)追问:你感受到了什么?小结:是啊,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它显示出的力量是神奇的,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想象着这幅动态的画面,读出“天门中断楚江开”的气势来!再读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你有什么疑问吗?(既然长江波涛之大,竟能冲破天门,为什么这里又写“至此回”?)围绕上述问题四人一组展开讨论,可以深入想一想,这句话突出描写的是谁的力量?小结: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这一句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连起来读读诗的前两句,感受一下“山”的雄姿和“江”的汹涌,两相辉映,这种大自然的杰作令人震撼,要努力通过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2、学习后两句。
一望:“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再望:“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根据诗句展开想象,诗人李白在远望中看到了什么?(青山、孤帆、太阳)自己读读这两句诗,你能体会李白当时的心情吗?(作者这时望到孤帆从远处向天门山驶来,而且在阳光的映衬下,这幅画面很美,令作者很惊喜。
)(天门山在太阳的映衬下,也显得更加壮观和神奇。
)设问:你如何理解诗句中“出”这个字的含义?学习建议:先结合“出”现在的含义和这首诗的意境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在诗句中选用这个“出”字?想好之后,把自己的意见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大家一起议一议:看谁的想法有道理?(“出”表示的是动作,在这里,天门山虽然不会动,但作者想象力非常丰富,他认为天门山有情,为迎接远方的来客,它屹立江边,开门侯客。
)3、语言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吟诵诗句。
根据历史考证,《望天门山》写于725年冬天.当时正值初冬,北风呼啸,李白身上加了棉衣又上了船,顺江东下,到了长江中游楚国地带的当涂(今安徽省)。
这里长江两岸有两座山,隔江对峙,合称天门山,长江碧水东流至天门山附近回旋向北流去。
大概是因为天冷的原因,江上的行船并不多,李白望见,有一片孤帆从天边飘来。
李白站在船头吟唱《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教师用话音和手势提示学生进入角色,自由诵读古诗。
)二、学习《山行》1、质疑问难。
预习中,有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订正字音:石径斜(xiá)生(shēng)处理解难词含义:石径斜:不正,弯曲不直。
(教师通过板画,帮助学生想象:诗人面前是一条石头铺成的小路,这小路弯弯曲曲,通向远方。
)白云生处:白云形成(出现)的地方,指山的高处。
(引导学生翻看书中插图,了解“白云生处”这一特定的位置。
2、品读诗句。
自由诵读,思考:诗人来到山脚下,哪些景物映入眼帘?相机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如果学生提到“二月花”,那么老师引导同学之间互相纠错,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诗句含义,明白“二月花”并不是作者此时所见,而是作者脑海中想到的。
)语言训练:这些景物在作者眼中构成了一副秋山旅行图,你能按照诗句的描写顺序,说说这幅画面的内容吗?(适时纠正学生表达中的语病,说的不全的地方,安排其他同学前来补充。
)设问:在这些景物中,作者最钟情于哪种景物?从诗句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得出来?学生发言,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生1:作者杜牧最喜欢的景物是红叶,你看最后一句——“霜叶红于二月花。
”)师:同样写红叶的诗句,古人也留下不少,如“林间暖酒烧红叶”“红树青山好放船”,比较而言,杜牧的写法好在哪儿?师生讨论共同体会出:在深秋时节,诗人惊喜地发现,枫叶流丹,比江南二月(南方农历二月鲜花盛开)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
诗人运用比较的写法,写出了这时的秋天像春天一样充满活力,透过“霜叶”作者感受到了山林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生2:从“停车坐爱枫林晚”也能看出,诗人为了停下来欣赏艳丽的红叶,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
)引导学生入境入境地读:同学们体会得真不错,“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鲜明地表白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之情,而“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赞美之情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以致作为名句千古流传。
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与体会,放声诵读,力求读出诗句中的那份真情。
追问:那前两句描写景物特点与作者情感表达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前两句描写的景物很美,如山的连绵,小路的弯曲以及“白云生处有人家”的虚虚实实,但尽管如此,作者最爱还是枫叶,所以说,前面景物的描写是为下面的第四句作铺垫的。
)小结:这首诗中,作者杜牧用惊喜的目光把“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统摄起来,构成了一伏秋山旅行图,再加上“上”“生”“停车”这些动态描写,以及以“爱”为核心的情感表达,使这首诗情景交融,令人百读不厌。
最后,让我们再次诵读,以求尽快地把这千古传诵的诗篇积累下来吧!三、作业抄写、背诵两手古诗。
四、板书望天门山山行(唐)李白(唐)杜牧天门中断楚江开,寒山石径碧水东流至此回。
白云人家两岸青山相对出,枫林孤帆一片日边来。
霜叶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又积累了两首古诗,我们一起背一背,好吗?在背的过程中,我想同学们的脑海中一定出现了诗中描写的画面。
的确,一首好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
今天,我们再学习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很有名的七言绝句,看看他带给我们的又是一幅怎样的图画?二、导入新课1、解题导读。
板书题目:暮江吟同学们看看老师写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
有人知道这个字的意思吗?(“暮”指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
)对,从诗题中看出了时间,还能看出什么呢?读读诗题,强调“吟”的读音。
什么是“吟”呢?请你们从老师的读中体会体会。
(教师范读)谁体会到了?(生1:“吟“是有感情。
生2:声音大。
生3:“吟”就是有节奏……)对了,有节奏。
下面,我们就一起有节奏的把这首诗读一读吧!(在事先板书好的诗句上,加上表示停顿的间隔线。
)2、自主学习,合作解疑。
请同学们充分利用书中的注释和手中的字典、资料,自学这首诗,遇到疑惑的地方,自己解决不了,就在书上作好记号,我们一会儿讨论解决。
(学生静心自学)现在,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说说自己学习后的收获?(学生纷纷发言,预计学生借助注释能读懂诗句的大致意思,在学生的发言的过程中,教师再予以深入的点拨和讲解。
)(1)一道残阳铺水中,生初步理解后,师追问:“一道”是个数量词,我们现在常常说一道彩虹,一道光束,为什白居易在诗中说“一道残阳”呢?(说“一道残阳”是因为“残阳”指的是西沉的红日发出的光。
)讨论:“铺、照、射”有什么不同?(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词义的不同,准确理解:“铺”字说明阳光几乎是贴着地射过来的,恰到好处的照应了“残阳”的特点。
进一步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
)是啊,秋天的夕阳光线柔和,平缓的铺在江面上,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学生自由练读。
)(2)半江瑟瑟半江红。
补充讲解:瑟瑟,本是珍宝名,它的颜色是绿的,因此借它来指碧绿色。
始终是用来形容背阴处江水的碧绿色。
共同探究:诗人说,“半江瑟瑟半江红。
”,是说江水一半绿色,一半红色吗?江水颜色的不同,真的界限那么清楚吗?这个“一半”应该怎样理解?情境中诵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着“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的景象,可以加上手势,美美得吟诵起来吧!(3)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设问:这两句诗中,哪些字、词的用法和含义与现在不同,在理解的过程中我们要认识到?(可怜——可爱)(真珠——珍珠)如何理解这两句诗的含义,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
(帮助学生把自己理解的意思表达准确,在语序和语句的完整性方面要尤为注意。
个体学生说,大家听,并及时予以纠正和适度表扬,在训练中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参考说法:更让人爱怜的,是九月初三凉露下降的月夜;滴滴清亮的露水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一张精巧的弓。
多美的景象呀!用心体会,放声读出来!现在,我们配上音乐,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白居易的内心情感,也来吟诵一下这首脍炙人口的《暮江吟》吧!放音乐,学生开始吟诵。
三、拓展阅读其实,白居易这样的写景诗词还有很多,如这首《忆江南》,同学们可以对照《暮江吟》,体会一下它们的相同与不同?四、作业1、在本上默写三首古诗。
2、搜集其他描写景物的诗词来读一读,背一背。
五、板书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五:幻灯片内容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分析】这首词描写江南春色。
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
篇尾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一个“忆”字既道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怀念之情,又顿生出一种蓬蓬勃勃的韵致,把读者带入美不胜收的境界中。
此资源为word格式,您下载后可以自由编辑,让智慧点亮人生,用爱心播种未来。
感谢您的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