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 二 小动物上学单元主题图课堂实录 浙教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动物上学》课堂实录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知识点是比轻重,比长短、比高矮。教材创设了“小动物上学”的主题图情景。教材通过呈现直观的图示,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提问、交流,使他们感受到“比较”的必要,感受到量的相对性,初步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目标:

经历对主题情景图的观察与讨论,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形成整体的认知,为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做准备。

经历提出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初步感受“轻与重、长与短、高与矮”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初步感知比较的方法。呈现有趣的场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实录:

一、观察主题图,看懂图意。

师:小朋友们天天来学校上学,小动物们也和大家一样要上学,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主题图“小动物上学”,学生观察)

师:这幅图在书本的第38页,小朋友可以看大屏幕,也可以看书。

(学生静静的观察图2分钟,手指指着图上的动物轻声自言自语)

师:在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大象。

生2:我看到了三匹小马。

生3:我看到了小猴子在划船。

生4:小羊和长颈鹿。

师:你们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观察的?

生1:从大的地方看到小的地方。

生2:从大的动物看到小的动物。

生3:从这边看到那边。

师:尽管小朋友之间观察的方法不同,但都很有顺序,真不错。

【思考:看,可能每一个小朋友都会看,但看的方法和水平却是不同的,有意还是无意,有序还是无序,观察的方法在主题图教学中的加以渗透,增强有序观察的意识,逐渐渗透观察方法的感知。】

二、二次看图,提出问题。

(一)独立思考:

师:请小朋友们再一次看图,看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可以在自己的脑子里想一想问题,也可以记录在这张小纸片上。

生:老师怎么记?

师:你想怎么记就怎么记。可以画图,可以用拼音,也可以写字。

【思考:基于一年级的学生书面表达水平的状况思考,要用文字记录学生的所想十分困难,但是思考后反馈,又需要学生能够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这样的矛盾就促使教学时鼓励学生用自己能够识别的文字或符号,这样一来,既缓解了学生现有水平和记录需要的矛盾,又促成学生用符号来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发展。】

(二)小组交流:

(学生独立思考5分钟左右)

师:请你把自己想好的问题说给四人小组里的小朋友听一听。你认为谁提的问题好请你推荐到问题宝库里来。(四人小组交流)

师:好,时间到,你推荐谁?

【思考:小组合作,合作后的成果怎样汇报和交流一直是一个难题,推荐一个人汇报,这又是一种新的尝试。时下,赏识别人也是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在教学过程中也有必要体现这方面的要求。】

生1:我推荐xx。

生2::大象坐船会不会沉下去呢?(板书)

生3:做大船不会沉,坐小船可能会沉。

师:这是什么原因呢?

生:因为大象很重。

师:奥,是与大象的轻重有关。(板书:轻重)

师:谁再来推荐。

生1:我推荐xx。

生2:长颈鹿过山洞时,会撞头吗?(板书)

生3:可能会的,长颈鹿的头好像已经碰到了。

师:那么小羊会不会撞头呢?

生4:小羊不会。

师:为什么小羊不会呢?

生5:因为,因为长颈鹿的脖子太长了。

生6:因为长颈鹿高,小羊矮。

师:(板书高矮)哦,原来这个问题与他们的高矮有关。

师:谁再来推荐。

生1:老师我可以推荐自己吗?

师:可以呀!

生1:小马过桥的时候,桥会不会塌呀?

师:小朋友说说看会不会塌呢?

生2:可能会塌。

生3:也可能不会塌。

师:对,都存在这样的可能性,那主要是与什么有关呢?

生3:与他们的轻重有关。

师:真能干!(板书轻重)

师:在这幅图上,你还有什么数学问题要提呢?或者想考考大家的?

生1:两座小桥谁长谁短呢?

生2:弯的长,直的短。

师:我们一起用手来描一描两座小桥。弯的,直的。这是与什么有关的数学问题?

生3:与长短有关的。(板书长短)

【思考:基于学生的提问,随机呈现高矮、轻重和长短,学习过程顺其自然。】

三、再次看图,再次提问。

师:请小朋友再次来看这幅图,在这幅图上找一找,还有没有与“长短、轻重、高矮”有关的数学问题?

生再一次看图。

【思考:这一次的观察与提问,与课始的观察与提问,有了更明确的要求,问题指向本单元要学习的内容,如果说一开始的观察和提问是广角镜,那么后一次的提问就是一次聚焦。更具体更深入。】

生1:小熊与校门比谁高谁矮?

生2:当然校门高啦!

师:他提了一个与什么有关的数学问题?

生3:高矮!

师:真不错!谁还会提?

生1:大象坐我们这样的凳子会不会把凳子坐破?

师:哎!会不会摔跤呀?(学生笑)

大家:会的,哈哈,大象太重了!

生1:小猪进教室门会不会撞头呢?

生2:不会,门肯定要高一点的。

师走到教室门前:大家看一看,如果教室门太矮的话…

生1:肯定不行的!

生2:这样设计不合理。

生1:小熊、小猪和小猴子谁轻谁重?

师:哇!你真能干会把三个小动物放在一起比较,真了不起!大家表扬他。

【思考:老师的表扬就是一种导向。老师肯定把多个物体进行比较,后面提问的学生也会效仿提出相关的问题,因为从老师的表扬中他们知道这样的问题是一个好问题。】生1:小熊猫掉到水里会不会浮起来?

生2:大象掉在水里不会淹死的。

师:这两个问题跟哪个有关?(指向“长短,高矮,轻重),问题倒是新奇,好像和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关系不大。

生1:大象的鼻子会不会碰到别人呀?

师:这是跟鼻子的长短有关的问题。

【思考:学生的提问总是伴随与其年龄相应的稚真可爱,有的总是那么有些异想天开,但对于儿童的这种“敢问”的自信与积极性,我们应当保护,作为数学课上的提问而言,当然还应该着力引导学生提出更多的数学问题。】

四、寻找身边的数学问题。

师:现在老师邀请一位小朋友上来和老师一起合作一下。我们先来唱一首儿歌:1、2、3爬上山,4、5、6翻筋斗,7、8、9拍皮球。

生一边唱,一边做动作放送,说到“拍皮球”时坐端正。

师:我请做得最端正的小朋友上来。

【课中操,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效果较好。】

师:请xx。我和xx站在这里,你有没有关于这些的数学问题要提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